温州永嘉教师招聘教育学试卷

温州永嘉教师招聘教育学试卷
温州永嘉教师招聘教育学试卷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精选》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

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

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被称为癸卯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

径是教学。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

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25、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的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与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迅速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六、论述题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

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

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

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

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B.《教育学》C.《学记》D.《雄辩术原理》E.《论语》

2.(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0。

A.1985B.1986C.1988D.1993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刁:(ABCDE),……

A.中小学教育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D.家庭教育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B.规模C.性质D.速度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B。思C.行D。情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C.教书育人D。学会认知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D.班级授课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6.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

的理论。

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

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2)文化价值;(3)政治价值;(4)经济价值。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3)课程形式多样化;(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3)与学生心理

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

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

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

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

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3)教师的主导作用

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六、实例分析(16分)

(文字在500字以上)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

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

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

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

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

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

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

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

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

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

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

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

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

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

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

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采集者退散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采集者退散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5.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1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教师编制考试真题【部分】

教师编制考试真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个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 2.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水平D.创造水平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练习复习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水平,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水平B.学习水平C.管理水平D.交往水平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能够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www.Ehttps://www.360docs.net/doc/5c6139438.html,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能够分为三种类型: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 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 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理解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理解的间 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理解 B.有个性的理解 C.有领导的理解 D.有基本的 理解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2016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016年教育综合考试试题及分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的是() A.家长批评孩子 B.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 C.新生儿吸吮母乳 D.参加画展 2.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娜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专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儿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中国科学家获奖理由是成功的从中草药中提取了()并广泛应用于疟疾治疗 A.青篙素 B.青霉素 C.青蒿素 D.红蒿素 3.下列关于教育要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金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B..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已较为职责的人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 C.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D.教育形态的多样化是由于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结合而造成的 4.创造性思维特点不包括()

A.流畅性 B .适应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5.1951年。我国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正式确立班主任制。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并取代之前的()。A.级任导师 B.级任教师 C.班任导师 D.班任教师 6.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的形成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D.价值内化 7.下列关于封建社会教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官学与私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类型。 B.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中国以四书五经为主欧洲以七艺,骑士七技为主。 C.鲜明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征。 D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已经从分离走相结合 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中庸》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题,每题分,共8分。)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3.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 ) 4. 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 5.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 6.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 7. 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8. 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 ) 9.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 10.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 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 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12.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C )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 根 D. 梅伊曼和拉伊 解析: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 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 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此外,1623 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C ) 。 A.美德是否可教 B. 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 教育即生活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其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C ) 。 A.《雄辩术原理》 B. 《康德论教 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4.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 )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 .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书院和社学并存 D. 官学与私学、

5.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 C ) 时期 A.奴隶社会 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要求工人的文化 程度越来越高, 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 资本主义提出了 “普及教育”的口号。 6.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D ) 。 A. 壬寅学制 B. 壬戌学制 C. 甲午 学制 D. 癸卯学制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 我国近 代学制的情况: 1902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但未实施; 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 年, 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7.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 了 ( B ) 的教育目的观。 A. 教育无目的论 论 D. 个人本位论 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 要教化人民, 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 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 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古之王者,建国 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 情。其体现了社会本文论的教育观。 8.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 B ) 的特征进行。 A.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 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平衡性 9. “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 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 教育应当建立 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 A ) 教育目的论。 A. 神学的 B. 科学本位 C. 社会本 B. 封建社 C. 资本主义社会 B. 社会本位 C. 科学本位论 B. 儿童身心发展的分 D. 儿童身心发展的不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十套)

真题1 2009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D;2、A;3、C;4、C;5、D。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1、×。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2、√。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

历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D.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2.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3.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是 A.图1所示 B.图2所示 C.图3所示 D.图4所示 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是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 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啊 6.下列关于我国10—13世纪历史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与元朝先后出现大一统局面 B.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7.关于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C.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洋务运动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产物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8.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 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 C.《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 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会模式 10.国共两党历史上曾实现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条件是 A.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B.两党阶段性斗争目标相同 C.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D.两党方针、政策完全一致 11.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指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3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七) 1.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A.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B.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C.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提高社会效益 D.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国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3.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体现的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自我决定论 4.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是() ①主张国家利益至上②反对将人置于次要地位③主张个人造就自己④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⑤忽视个人的责任承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了知识具有() A.认识价值 B.能力价值 C.陶冶价值 D.实践价值 6.以下选项不属于经验主义课程论观点的是() A.课程组织应心理学化 B.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C.课程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生活的范围 D.课程应给儿童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 7.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小组、公益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等是() A.积极型正式组织 B.消极型正式组织 C.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D.消极型非正式组织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新课程带来的教学观的变革?() A.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B.从理论学习转向重实践操作 C.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D.从以教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9.“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反应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10.课程内容组织中,虽强调保护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念,并把行为与所学课程内容统一起来,这体现了课程逻辑规则的()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发展性 11.蒸汽时代要求工人具有初等教育水平,电气生产时代要求工人具有中等教育水平,自动化时代要求工人具有高中和专科以上水平。这说明影响教育培养规格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政治经济制度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包含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 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 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D )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C )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10、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2015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5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含蓄温婉;契诃夫《变色龙》,冷峭尖刻;吴承恩《范进中举》,嬉笑怒骂。这三篇小说都人木三分地揭露和针砭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B.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这样写道,“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晁盖,“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C.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抒发了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 D.《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2、下列诗句中作者是杜甫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4、《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五种基本笔画是()。 A.横竖撇折钩 B.横竖撇点捺 C.竖撇点折钩 D.横竖撇点折 5、《诗经》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 A.风、雅、颂 B.赋、比、兴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鲁班创造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page]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age]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解析〕C、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解析〕B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page]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解析〕D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练习曲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表示。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能够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解析〕A、略。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1 1.我国隋唐开始实行,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2.被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临床奠定基本原则的是( )。 A.华佗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3.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纬度最低,最适合发射大负重卫星的是( )。 A.酒泉 B.西昌 C.文昌 D.太原 4.下列选项中,对概念所做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米饭概括为食物 B.将文人概括为墨客 C.将研究生概括为学生 D.将手机概括为电子产品 5.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A.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B.后天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 C.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6.“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们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

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华生(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7.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称为(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为了使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 )的发展水平。 A.将要达到 B.最终达到 C.已经完成 D.可能完成 9.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其中12-18 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主感对羞耻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 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C.教育与教学 D.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解析】 1.D【解析】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包括中书省——发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甘孜园丁导航教育基础知识考试 一、选择题(共80题。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一类是单项选择题,另一类是多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50题(在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在相应的题号里填涂。) 1.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B )。 A.教学方法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2.教师职业相比其它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其职业角色的( D )。 A.社会化 B.知识性 C.稳定性 D.多样性 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B )。 A.思想品德工作 B.教学工作 C.教务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4.思想品德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属于基础要素的是( A )。 A.知 B.行 C.意 D.情 5.下列关于教育家及其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B.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6.依据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儿童早期哪个内驱力最为突出( A )。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情感内驱力 7.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为(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持续平缓 D.呈倒U型 8.提出平行教育的的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孔子 9.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C )。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10.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C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宗教起源论 1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B )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活知识 D.生产知识 12.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A.活动课时制 B.个别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小队教学制 13.利用图形表格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C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14.在教育制度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 D )。 A.社会教育制度 B.企业教育制度 C.家庭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成“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条件是( A )。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案例一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 三、如何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 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是答好题的基础。(教学案例题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育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自身的教育理论功底是最基本的条件。本题中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此案例的目的是什么?跟哪些教育理论有关?);其次是解题技巧,即如何分析教育教学案例,这是答好题的关键。(关键问题是什么?谁充当了主要角色?该如何充当?要围绕问题展开分析。需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进行分析:①当事者角度,不是旁人,要进入角色②教师角度,教育教学案例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教师的行为当然是关键。);最后是掌握答题技巧,这取得高分的手段。(答题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依据是什么?要寻求理论上的支持。) 接下来以县学科带头人评选教育教学理论试题为例作一分析: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附答案)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1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 2

教师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五) 外国美术史试题2 一、填空题(40分) 1、世界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和西班牙的。 2、古埃及金字塔经历了一个从到,最后到方锥形金字塔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3、希腊瓶画的三种绘画样式是、和。 4、《掷铁饼》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 5、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用来纪念战役的胜利。其有两种形式,即式和式。 6、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式建筑之一。 7、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是意大利画家。 8、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技法上的两大成就是和。 9、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和。 10、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产生了三个流派,即、和。 11、《阿尔卡迪牧人》的作者是法国画家。 12、法国“罗可可”画家华多的一生的转折点以其作品《》为标志。 13、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杰出画家有、、等。 14、法国画家籍里柯创作的《》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誓言,而德拉克洛瓦创作的《》,则是这位画家的想象力达到顶峰的作品。 15、法国写实主义绘画的旗手是,其代表作品有《》、《》等。 16、十九世纪英国的两位杰出的风景画家是和。 17、“印象主义”一词由所作的《》一画的标题而来。该画派中善于描绘舞女题材的是,而注重表现农民和农村景色的画家是。 18、在俄罗斯“巡回画派”中,以历史画创作著称的是,其历史画的“三部曲”是《》、《》和《》。

二、名词解释(20分) 1、汉谟拉比法典浮雕 2、威尼斯画派 3、巴比松画派 4、野兽主义 三、简答题(20分) 1、中石器时代的拉文特岩画主要有哪些特点? 2、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2、罗丹的《思想者》 外国美术史试题2——答案 一、填空(40分) 1、拉斯科、阿尔塔米拉 2、长方形石墓、梯形金字塔 3、黑绘式、红绘式、东方式 4、米隆 5、凯旋门、一跨、三跨 6、哥特 7、马萨乔 8、透视学、解剖学 9、丢勒、霍尔拜因 10、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现实主义艺术11、普桑12、舟发西苔岛 13、大卫、普吕东、格罗(或安格尔)14、梅杜萨之筏、自由领导人民 15、库尔贝、画室、奥尔南的葬礼16、透纳、康斯太勃尔 17、莫奈、日出?印象、德加、毕沙罗 18、苏里科夫、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女贵族莫罗佐娃、缅希科夫在贝留佐夫村 二、名词解释(20分)

2018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将其中的道理运用到德育工作中,要求我们坚持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案】B。解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指的是要观察他因何去做这一事,再观察他如何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的心情如何,安或不安。根据不同的人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2.小唯很喜欢地理这门学科,他利用暑假走访了市内多个图书馆,根据地理课所学的知识制作了一张精美的本市手绘地图并附上气候变化特点和地形分析。开学后,小唯主动把这张地图交给地理老师,但地理老师反应很冷淡。地理老师认为,考试不会考本市的地理气候特征,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制作一张地图,不如将课本上的考点内容记熟。地理老师的这种观点反映出课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 )。 A.课程结构方面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缺乏整合。 B.课程评价方面过于强调选拔和甄别功能。 C.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D.课程方面过于注重书本,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具有滞后性。 【答案】D。解析:地理老师认为将课本上的考试内容记熟就能很好的应对考试,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在地理课外内容的学习,说明该老师在课程方面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生所学习的地理内容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具有滞后性。 3.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 A.语文中的句子规则 B.物理中的基本原理 C.体育中的动作要领 D.化学中的元素符号

【答案】C。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体育中的动作要领明确规定每一步应该做什么,下一步要怎么做。语文中的句子规则、物理中的基本原理和化学中的元素符号都强调“是什么”的问题。 4.李老师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预测,从 而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此方法属于( )。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学业成就评价 【答案】C。解析: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加有效的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预测,属于诊断性目标。终结性目标指在教学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目标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学业成就评价指既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技能进行评价。 5.在学习国统区人民的困苦生活时,初中历史老师方老师引用对联“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巧妙设疑,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入,引出国统区人民生活的图景—缺衣(一)少食(十)。方老师所采用的课文导入方法是( )。 A.实验导入 B.趣味导入 C.直观导入 D.情境导入 【答案】B。解析:实验导入指教师通过做实验来引出本节课内容;直观导入指教师运 用直观教具、实物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等引出课堂内容;情境导入指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在此情境中引出新知识;趣味导入指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如诗词、歌谣、对联等引出本节课内容。方老师通过引用对联,巧妙设疑导入,采用了趣味导入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