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1-4

小学教育学1-4
小学教育学1-4

第一次作业

判断题

题目说明:

(10.0 分)1. 17.“遗传决定论”的人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10.0 分)2. 32.德育即道德教育。×

(10.0 分)3. 11.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1903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0.0 分)4. 24.“勤能补拙”、“长善救失”,说明不同儿童具有个体差异性。√

(10.0 分)5.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论语》。×

(10.0 分)6. 小学教育只面向上学的儿童。×

(10.0 分)7. 2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创始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10.0 分)8. 9.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中国。×

(10.0 分)9. 8.小学教育阶段,儿童主要是进行随意游戏活动。×

(10.0 分)10.38.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演示ppt。×

(10.0 分)11.13.私立学校不具有公益性。×

(10.0 分)12.25.小学教师主要掌握各门科学文化知识,不学教育学关系不大。×

(10.0 分)13.29.最好的教育是远离社会的自然教育,这是涂尔干的观点。×

(10.0 分)14.31.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发展。×

(10.0 分)15.34.教师既是经师,也是人师。√

(10.0 分)16.15.非正式沟通会对学校管理产生消极作用。×

(10.0 分)17.3.世界上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普通教育学》。×(10.0 分)18.21.“狼孩”是遗传决定论的有力证据。×

(10.0 分)19.1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10.0 分)20.16.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家庭教育起的作用较小。×

(10.0 分)21.10.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

(10.0 分)22.37.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0.0 分)23.26.中国最早的学生守则是《弟子职》。√

(10.0 分)24.39.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治疗儿童的心理问题。×

(10.0 分)25.6.义务教育是强制的、收费的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10.0 分)26.36.小学德育中,主要使用表扬法,一般不使用批评法。×

(10.0 分)27.20.“白板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

(10.0 分)28.2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10.0 分)29.23.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10.0 分)30.27.提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的,是法国的卢梭。×

(10.0 分)31.4.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10.0 分)32.12.我国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分段,是在“壬戌学制”中。√

(10.0 分)33.30.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无目的。√

(10.0 分)34.14.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社会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

(10.0 分)35.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人勒图尔诺和英国人沛西·能。√

(10.0 分)36.18.“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是辐合论的观点。×

(10.0 分)37.2.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10.0 分)38.33.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是德育的社会功能。×

(10.0 分)39.35.小学德育是班主任的工作,与学科教师无关。×

1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题目说明:

(10.0 分)1.

第二次作业

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小学教育的全民性

3.学校文化

4.教师的教育机智

5.教育目的

6.德育

7.教育美育

8.教学原则

9.班主任

10.学校咨询与辅导

11.德育的享用功能

12.智育

13.体育

14.美育

15.自然美

温馨提示:本次作业(第二次作业)全部做好后,请一次性提交,不要每道题单独提交。否则无成绩。

第三次作业

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小学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

3.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4.儿童发展的内涵包含哪些方面?

5.儿童发展有哪些特点?

6.教师的社会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7.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8.德育的享用功能是什么?

9.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0.我国小学德育主要有哪些内容?

11.智育具有哪些功能?

12.课外活动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13.班集体具有哪些功能?

14.班级授课制具有哪些优越性?

15.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何在?

16.目前教育评价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17.如何纠正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8.教育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9.什么是信度?

20.什么是效度?

1

第四次作业

材料分析题:

1.善待学生的提问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讲授《伟大的友谊》一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让我感触很深。

教学中,这位教师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启发学生提问。其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插图中哪个是马克思?”教室里立刻哄堂大笑,显然,学生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太没价值了。然而,老师顿了顿,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呀,哪个是马克思呢?”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这时,老师继续说道:“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学生一个个提起笔边读边批画,有的还小声议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陆续举起。答案出来了:同学们一致认为那个头发梳理得整齐的是恩格斯,头发、胡须银白的是马克思。有的说,因为马克思长期流亡在外,家里很穷。恩格斯经商,十分富有。有的说,马克思由于操劳过度,显得老,况且比恩格斯去世得早。有的说,文中

的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从图中的房子和他们坐的位置可以看出……

2.“四颗糖的故事”

一天,陶行知见一学生用砖头砸同学,于是上前令其止,然后请他回校长室等候,自去调查原因。过了一会儿,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掏出一颗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然后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就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学生半信半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据了解,你打人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学生非常感动,主动认错了。陶行知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3.在学习《我的一家人》时,孩子们上台夸爸爸。一个男孩子自豪地夸奖自己的律师爸爸,一脸得意。紧接着,另一个孩子介绍自己的爸爸是个修理工时,则被许多同学嬉笑。老师看在眼里,没有对孩子的发言做正面评价,而是灵机一动,编了个童话:狮子大王开着宝马车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可到了半路车坏了,焦急万分,熊爸爸(修理工)及时赶到,帮狮子大王修好了车,使狮子大王及时参加了会议,狮子大王非常感谢。因为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不会伤害孩子的感情,并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无论什么工作社会都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孩子们更爱自己的爸爸了,一个接一个上台夸爸爸。

4.被欣赏的学生与被淘汰的女婿

江老师的女儿26岁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江老师的一个同事热心地充当起了红娘,把江老师当年的一个得意门生介绍给了江老师的女儿。

江老师执意让小伙子到家里来吃顿饭。小伙子走后,江老师对红娘说:“他读中学的时候,我是多么欣赏他啊!他学习成绩棒,又特别听话,调皮捣蛋的事儿准找不着他。现在,你看他的背,明显地驼了,像个小老头儿;你看他的近视眼镜,足有800度吧,以后会影响生活质量的;你再看他说话时细声细气的样子,哪像个小伙子啊;最让我看不上的是他那么古板,一点幽默感都没有,我女儿要是跟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她上哪儿去找快乐呀!”

5.美育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针对青少年教育的问题,原全国人大常委朱相远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美育启迪学生的心灵之光一直是人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教育切不可忽视美育。

自从出现文化教育以来,不论是西方的哲人还是东方的圣贤,都把美育作为重要内容。“要有光!太阳的光明是不够的,人,必须有心灵的光明”,罗曼·罗兰的名言,现在读来还是那样深刻而又精准。朱相远说,美育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审美能力,就是培育学生进行艺术活动的创新能力,就是自觉塑造自己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自省能力。如果说,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是为了奠定物质基础——健康的体魄,那美育就是为了奠定精神基础——光明的心灵。

朱相远认为,现代教育中,美育更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小学一定要坚持把音乐、美术作为必修课,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美,到艺术场馆去学习艺术美,作为志愿者到

社会服务中去体验社会美。

朱相远还特别谈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也是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不仅在南开倡导体育,也重视美育。除组织学生演戏、歌咏外,他在每个楼厅中皆设置一面大镜子,让学生自审自己的形象,镜子上所刻两行字至今仍值得我们所有师生深思:“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重正,肩重平,胸重宽,背重直”。(记者任生心)

1第五次作业

论述题

题目说明:

(10.0 分)1.

第五次作业

论述题:

1、试简析学校体育的基本特性?

2、美育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3、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如何实现教育美育?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哪些意义?

5、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具有哪些作用?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目录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三、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五、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六、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七、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八、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九、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十、学习动机理论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1)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2)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教育心理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1)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所谓“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识的基础。(2)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2、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2014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2(小学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真题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株洲市荷塘区)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黑龙江省)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3.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南昌市) A.孔子 B.孟子 C.夸美纽斯 D.荀子 4.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江苏省)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河南新乡)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6.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株洲市荷塘区)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7.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贵州省)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8.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安徽省) A.维果斯基 B.裴斯泰洛齐 C.皮亚杰 D.斯金纳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广州市番禺区)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吉林省)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文化 C.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D.学校的制度文化

小学教育学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二)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识记: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 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 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 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 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 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 为中介实施课程。 二、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 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 排地。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 展的需要。 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领会与应用: 一、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 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 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 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 问题,发展能力。两种主张都有积极和消极因素。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唯 一的课程类型,也不能把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主体,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 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史上曾分为两派,一派是 形式教育派,强调课程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一派是实质教育派,强调课程 以传授知识为主。两种主张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知 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这是当代课程研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 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弊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2016.12-.24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 1. 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 b )决定的。 A.未成熟性 B.差异性 C.主动性 D.向师性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反映了教师劳动(a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c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 C.学生的被动性 D.教师的主导性 4. 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 a )。 A.报复 B.逃避 C.顺从 D.自尊 5. 许多教师认为,( c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的是(c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 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 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 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 8. 对两种需要都想拒绝而又无法回避的冲突情境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正负冲突 9. 哪种情况下学校不能处分教师()。 A.体罚学生 B.因生病没来上课 C.侮辱学生 D.因缺课造成学生成绩普遍下降 10. 教师在发展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1 / 5

C.熟练化 D.做出创造 11.( a ),是教师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A. 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学习和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12. 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 A.不舍专业不分科 B.非师范学校培养 C.不确定发展方向 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3. 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 A.只能在开始工作时 B.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 C.在快要退休时 D.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14. 教师在创造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教育教学能力的熟练化 D.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 1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 A.价值性的教育观念 B.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C.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D.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1. 教师学是以教师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教师个体的发展规律。 2. 教师的角色冲突包括适应其他职业的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两个方面。 3.教师的地位一般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的部分。 4. 与教师道德素养相关的四大问题是: 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 5. 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所谓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 堂教学的导人 、。 7. 教师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成长发展的规律。 8. 压力的心理反应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 9.在职业生涯目标的设计中,教师的自我定位包括和两个方面。 10. 生涯设计的过程包括自我反思、目标设计和成长设计三个阶段。 1.良好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包括那几个阶段?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原则(二)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原则(二)【高频考点——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基本涵义 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对知与行关系的研究。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他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涵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既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也受我国的教育目的制约。 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并阐明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有力地说明了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3.巩固性原则 (1)基本涵义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大全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及答案重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 1月 一、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 1.专业是在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特殊职业。下面不属于专业性的职业是( )。 A.医生 B.律师 C.会计师 D.售货员 2.”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反映了教师劳动(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C.学生的被动性D.教师的主导性 4. 1997年8月7日, 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原国家教委颁布实行了( )。

A.《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B.《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5.许多教师认为, (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指的是(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在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中, 所谓”条件性知识”是指( )。 A.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如语文知识: 数学知识等 B.教师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 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 这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 C.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 即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D.教师所具备的十分广博的文化知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分章节题库汇总(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分章节题库汇总(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3.1632年英国哲学家(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6.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D.《民主主义与教育》 7.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8.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D.申比寥夫 9.“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 )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A.实用主义B。经验主义C.实验主义D.进步主义 10.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1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A.“教育学的雏形”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 1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 14.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

2019年特岗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4)-精品【优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 ) A.无心理疾病 B.学会调适 C.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D.寻求发展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B.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C.美国学者多尔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3.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教学模式是( ) A.探究式教学 B.抛锚式教学 C.范例教学 D.程序教学 4.( )记录了教师自己每天都进行了哪些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实施的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细节等情况,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了教师自己的活动。 A.教师叙事 B.教学反思 C.教学日志 D.叙事研究 5.在问题空间中搜索,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 ) A.概念形成 B.问题解决 C.发散思维 D.创造思维 6.对于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的方法是( )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知法 7.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属于知识学习过程的( )阶段。 A.知识理解 B.知识获得 C.知识巩固 D.知识应用 8.“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说明思维具有(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9.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教学法

B.现场教学 C.示范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10.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11.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属于( ) A.单一课 B.选修课 C.综合课 D.活动课 12.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13.具有弥漫性,且不是对特定的某一事物的体验,而是以相同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的情绪状态是(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移情 14.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15.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为( ) A.获得、提取和保持 B.获得、保持和提取 C.保持、获得和提取 D.保持、提取和获得 16.学习是人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 ) A.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B.学习的过程是有意的 C.学习过程是无意的 D.学习引起的是相对短暂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7.认知策略是( ) A.监测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 B.调控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 C.信息加工的策略 D.辅助管理可用资源的策略 18.关于学习的内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学活动、揭示教学规律的科学 2.世界上最早的极爱专著《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捷克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德国康德使教育学在大学里开设。 3.教育学的作用:a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学实践b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c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4.学习教育学要注意: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C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D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5.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6.按社会形态来划分教育:A原始社会教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E社会主义 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A生产性B民主性C科学性D革新性 8.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方针:A贯彻“三个面向”B实施科教兴国C推进素质教育 9.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A在身体素质方面B在学习知识方面C在思想品德方面 10.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A全民性B义务性C全面性 11.学制:把学校教育机构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12.西欧12-13世纪有平民教育,我国20世纪才有教育。中国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演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揆卯学制”是第一个

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192年颁布“壬戍学制”,沿用到新中国成立,该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至今还被广泛采用。 13.我国现行学制:A幼儿教育(幼儿园)3-6岁幼儿B初等教育,主要是全日制小学教育,6-7岁儿童入学中等教育,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D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专科院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学校 1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 A设置目的不同 B调节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15.学校公益性的2个表现: A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B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16.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撑起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17.学校文化从形式看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8.学校制度文化分为:传统。、仪式、规章 19.学校传统:在学校中,师生关系、领导关系、读书风气、考试风气、交往时的词汇、语境、逻辑、价值态度、上课方式、应试方式等经过实践的积淀都有可能形成某种传统。 20.学校规章: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学校工作常规 21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

小学教育概论

小学教育概论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第一章: 两种教育价值观 ①内发论: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②外铄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 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 教育的形态: 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 育

第二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①萌芽期(特点: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分 离出来)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着 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着作) 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着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个人整理的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2019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

2019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2.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 )。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3.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的学习水准,应该记忆多少次?( ) A.20 B.25 C.30 D.40 4.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程序性知识

B.感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 参考解析: 1.D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或者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A [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3.C [解析]过度学习的学习水准以150%为佳,20×150%=30。 4.B[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题干为感性知识的含义。 二、简答题 1.维果斯基认为,推动人类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简述特殊儿童的教育原则。 3.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参考解析: 1.[参考答案]维果斯基认为,推动人类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一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一——语言、符号等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持续内化的结果。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第一章: 两种教育价值观 ①内发论: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②外铄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 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 教育的形态: 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 育 第二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①萌芽期(特点: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 分离出来)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著作) 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 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是造成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3、为后天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环境因素 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 2、环境对人的发展存在消极和积极的影响

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三)劳动起源论 二、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1)普及义务教育(2)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3)教育没有实现真正平等,教育存 在双轨制 三、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战略化(2)教育现代化(3)教育人性化(4)教育一体化 四、教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1)教育经验积累阶段(2)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理论的多样化和深化阶段 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贵小学生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4)....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和革新 六、教育对经济活动中再生劳动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把一般性的劳动 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 动者 七、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权利(3).. 决定即爱哦与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与的内容 八、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保存作用(2)...活化、选择作用(3)...更新、创造作用 (4)...交流、交融作用 九、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教育者的数量(3)...影 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十、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够传递传播科学知识(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十一、教育对人口的影响(1)教育可以调节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是改变人口 质量的手段之一(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十二、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极其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2)社会坏境是热的发展的现实制约 因素(3)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4)教育 十三、我国现行学制系统(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 十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1)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根源在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2)人的全面发展是工 业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提供了可能性(3)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4)教 育与生产的相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十五、教育的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 十六、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鲜明地提出了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是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c6992919.html,,请保留此标记人的唯一方法 十七、小学智育的实施要求(1)直接经验时间接经验相结合(2)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十八、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体性(2)全面性(3)发展性(4)科学性 十九、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2)家庭教育对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具 有奠基作用(3)...的品德形成具有导向作用(4)...的性格形成具有塑造作用 二十、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示范性(3)感染性(4)丰富性(5)灵活性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 真题汇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不是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是()。(湘潭市) A.故事引趣 B.观察演示 C.组织活动 D.引导联想 2.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株洲市荷塘区)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 班主任工作是从()开始的。(江苏省)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4.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株洲市荷塘区)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5.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广州市番禺区) A.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教育史上两大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山西省)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7. 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广州市)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8.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浙江省)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9.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广东省)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 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武汉市)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11. 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哈尔滨市)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12. 理想和空想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但都属于()。(西安市) A.世界观 B.形象思维 C.想象 D.表象 13.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河南新乡)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4.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株洲市荷塘区)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5. 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杭州市)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校园文化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贵州省) 2. 1993年颁布的教育法规是_______。(海南省)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