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含解析)

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含解析)
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2Ni(OH)2+2OH--2e-===Ni2O3+3H2O

解析:A项,由电池反应可知,Ni2O3→Ni(OH)2,Ni的化合价由+3价→+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Ni2O3为正极,Fe→Fe(OH)2,Fe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Fe为负极,正确;B项,负极发生氧化反应,Fe+2OH--2e-===Fe(OH)2,正确;C项,阴极发生还原反应,Fe(OH)2+2e-===Fe+2OH-,c(OH-)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错误;D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D项正确。

答案:C

1题变式

1-1.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Zn为负极,MnO2为正极,电解质是KOH

B.放电时外电路电流由Zn流向MnO2

C.电池工作时OH-向锌电极移动

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OH-+

MnO(OH)

解析:放电时,Zn为负极,MnO2为正极反应物,电子从Zn流向MnO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故B项错误。

答案:B

1-2.(2013·海南卷)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2AgCl+Mg===Mg2++2Ag+2Cl-。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为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

C.不能被KCl 溶液激活

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判断,Mg为还原剂是负极、失电子,所以A、B都错,C是指电解质溶液可用KCl 溶液代替。

答案:D

2.“固体离子导体”是因为离子能在固体中迁移传递电荷。如下图,空气中的O2与

AlI3在聚四氟乙烯膜中反应生成I2,I2与Ag形成原电池,在RbAg4I5晶体中迁移的离子全是A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子从银电极迁移流向石墨电极

B.Ag+从下往上移动

C.石墨电极为正极,银电极为负极

D.银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I--2e-===I2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原电池总反应为2Ag+I2===2Ag I,电子由负极到正极,电解质中阳离子移向正极,负极反应式:Ag-e-=== Ag+,正极反应式:I2+2e-+2Ag+===2Ag I,故D 错。

答案:D

3.(2013·安徽卷)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 ===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

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C.每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 g Pb

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

解析:A项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错误;B项放电过程为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C项每转移0.1 mol电子,生成0.05 mol Pb,为10.35 g,错误;D项依据题意“热激活”表明该电池应在加热的条件下工作,故指针不偏转,正确。

答案:D

3题变式

3-1.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解析:该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H2被氧化,在负极(a极)发生反应:H2-2e-===2H+,H+由a极转移到b极,D项正确;O2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b极)发生反应:O2+4H++4e-===2H2O,则电子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A、B两项不正确;C项因未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正确。

答案:D

4.原电池电极的“正”与“负”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Fe、Cu和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

Cu-2e-===Cu2+

B.由Al、Cu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

Cu-2e-===Cu2+

C.由Al、Mg和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

D.由Al、Cu和浓HNO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解析:前两项都按常规应该是活泼金属作负极;C项中Al能与NaOH溶液反应,作负极。D项中Al在浓HNO3中钝化,Cu为负极。

答案:C

A.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

B.W的还原性强于Y的还原性

C.Z放入CuSO4溶液中一定有Cu析出

D.用X、Z和稀硫酸可构成原电池,X作负极

解析:由实验1可知,金属活动性X>Y,由实验2可知W>X,由实验3可知Y>Z,所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W>X>Y>Z。那么,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而Z的金属活动性可能比Cu弱,C项错误。

答案:C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案)

§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原 小 梅 蒲城县尧山中学 二OO九年十二月

§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初步认识原电池地反应原理及形成条件,并能利用生活中地常见物品制作简易原电池. (3)能准确判断原电池地正负极,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电池形成条件进行探究地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地意义,学习科学探究地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化学学习地过程中体验并探究带来地快乐,感受化学世界地奇妙.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地意识. (3)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强环保地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地思想. 二、教学重点 原电池地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方程式地书写.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地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

学能向电能转化地本质及原电池地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实践巩固法 五、教学过程 〔引言〕经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地转化,能量地转化具有多样性.生火取暖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地过程,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地过程,而使用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地过程,这一节课我就来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板书〕§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过渡〕原电池地工作原理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地主要内容. 〔板书〕一、原电池地工作原理 〔讲述〕阅读P19页活动探究1,完成Zn与CuSO4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地实验. 〔教师活动〕:请各小组长负责分工,组织成员做好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发言〕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倾听,组织学生 〔思考问题〕由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温度升高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张丽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 使学生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认识电极反应式及原电 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式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原电池原理,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2、利用多媒体将微观、抽象的理论转为具体、直观的形象。 学习方法: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结论——应用。 教学用品:铁丝、铜丝、锌片、铜片、镁条、铅笔芯、火柴梗、西红柿、稀硫酸、无水乙醇、导线、烧杯、电流计、实物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由实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并串联一个电流计,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导出什么叫做原电池。 【板书】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一、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负极(锌片):Zn-2e-=Zn2+正极(铜片):2H++2e-=H2↑ 原电池总反应: Zn + 2H+ = Zn2+ + H2↑ 3、电子方向: 由负极经导线到正极电流方向:正极到负极 4、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氧化剂。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 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偏转,若偏转,方向如何?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若不偏转,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对原电池电流表指针偏转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探析,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2.通过分析原电池装置中各部件的作用,建立原电池的基本模型,并形成模型思维,会运用模型对陌生原电池装置进行分析; 3.分析双液与单液原电池的异同点,理解盐桥的作用,优化原电池模型; 4.学会使用化学语言表达原电池中核心反应——电极反应式和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5.形成设计原电池的一般思路,体会科学探究与创新的乐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原电池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及初步应用。 2.教学难点:原电池的设计;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两个电 极都选 用多孔 石墨材料,并将气体源源不断的通到电极上,判断能否构成原电池?请阐明理由。 【优化模型】请阅读盐桥的相关资料,讨论 以下几个问题。 (1)请分析双液原电池的工 作原理,标出正负极,写出电 极方程式以及总反应方程式。 (提示:锌半电 池,铜半电 池,外电路 电子,内电 路。) (2)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离 子如何移动?请阐明原因。(本 实验中盐桥采用饱和KCl和琼 脂溶液制作而成。)盐桥的作用: 双液原电池的优势:

(3)锌半电池中,选择了硫酸锌溶液,有什么好处? (4)双液原电池与单液原电池相比,有哪些优势? 【应用模型】原电池设计: 你能将2Fe3+ +Cu==2Fe 2++Cu2+ 设计成电流稳定可持续供电的 原电池吗?请画出实验装置, 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并阐述设计思路。原电池设计的基本思路: 【课堂检测】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 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 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 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 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 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完整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又是为学习“电化学基础”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⑵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原电池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2、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 3、利用计算机,化微观、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 【教学过程】

最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案例 厦门集美中学化学组韩冬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2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单元知识内容在必修1中,讲到了很多的电解的生活实例但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知识概念。教材利用活动与探究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出两极的反应方程式,通过上面知识的构建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提出原电池的概念。最后设计了交流与讨论钢铁的吸氧腐蚀来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 2. 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节课属于电化学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理论会接受起到会比较困难。根据课标要求:要学生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并能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要求从知识角度上不高,在化学选修中还会继续学习。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主要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不拓展太多内容。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提出原电池理论前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对电的感性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 在课的引入时,我用“借实验用品”的方式来完成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借用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的不同面值的硬币和面巾纸来完成。通过用灵敏电流表来测试硬币原电池的电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和提高参与度,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为下一个环节提供了铺垫,为了更好的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给学生提供铜锌原电池的材料让学生按照发给学案内容完成书上的实验内容,并记录现象。做完实验交流结果,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及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通过投影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练习来巩固原电池的概念理解通过习题讲述原电池的应用。实验探究分析课前硬币发电实验中如何利用电流表确定正负极,及哪种材料更为活泼,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交流钢铁的腐蚀完成吸氧腐蚀的内容,这部分以了解为主不拓展太多。 二. 三维目标

高中化学考点规范练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电池

课时规范练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电池工作时,电极上不一定都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B.某可充电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L NiO2+x Li LiNiO2,放电时此电池的负极材料是Li1-x NiO2 C.铅、银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铅板上有5.175 g铅溶解,正极上就有1 120 mL(标准状况)气体析出 D.在理论上可将反应CH4(g)+2O2(g)CO2(g)+2H2O(l) ΔH<0设计成原电池 2.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Ⅰ.碱性锌锰电池Ⅱ.铅—硫酸蓄电池 Ⅲ.铜锌原电池Ⅳ.银锌纽扣电池 A.Ⅰ所示电池工作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C.Ⅲ所示电池工作过程中,盐桥中K+移向硫酸锌溶液 D.Ⅳ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Ag2O是氧化剂,在电池工作过程中Ag2O被还原为Ag 3.用铜片、银片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通过盐桥从乙池流向甲池 B.用铜导线替换盐桥,原电池将能继续工作 C.开始时,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 D.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总反应相同 4.下面是4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正极的反应产物为水的是( )

5.深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道,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能被硫酸根腐蚀,其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与此原理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为S+5H2O+8e-HS-+9OH- B.输送暖气的管道不易发生此类腐蚀 C.这种情况下,Fe腐蚀的最终产物为Fe2O3·x H2O D.管道上刷富锌油漆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 6.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在海水中的电化学防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铁电极的反应为Fe-2e-Fe2+ 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铁电极的反应为2H++2e-H2↑ 7.(广东汕头模拟)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b流出,经外电路流向a B.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的反应是HS-+4H2O-8e-S+9H+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练习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练习题 1.电解池中电解某盐溶液时,阴、阳两极相等的是 () A.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 B.析出物质的质量 C.转移电子的数目 D.放出气体的体积 2.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为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为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为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为阳极 3.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B.HCl溶液 C.酸性CuSO4溶液 D.酸性AgNO3溶液 4.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x轴表示流入阴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应表示 ①c(Ag+)②c(NO-3)③a棒的质量④b棒的质量⑤c(H+) A.①③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5.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 和 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6.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

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 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 白色,外圈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b 电极是阴极 B .a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 .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 .b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变小 7.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 2产生 B .电解初期,总反应方程式为:Cu +H 2SO 4=====电解 CuSO 4+H 2↑ C .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质量不变 D .整个电解过程中,H +的浓度不断增大 8.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纯净物(方括号内物质),能 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 ) A .AgNO 3[AgNO 3] B .NaOH [H 2O] C .KCl [KCl] D .CuSO 4[Cu(OH)2] 9.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 不变 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 -,故溶液pH 减小 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0.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NaCl 饱和溶液,C(Ⅰ)、 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 后,C(Ⅱ)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 气体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Ⅰ)的电极名称是正极 B .C(Ⅱ)的电极反应式是2Cl -―→Cl 2↑+2e - C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向C(Ⅱ) D .电解过程中,C(Ⅰ)、C(Ⅱ)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 11.常温下用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0.1 mol·L -1Cu(NO 3)2和0.1 mol·L -1 AgNO 3组成的混合溶液,当某一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 时,假设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阴极增重1.4 g B .所得溶液pH <1 C .阴极增重0.64 g D .所得溶液pH >1 12.按如下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 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2.下列关于工业冶金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阳极反应式为2O2--4e-===O2↑ B.电解法精炼铜,用粗铜作为阴极 C.电解冶炼金属钠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产物相同 D.在电镀件上电镀锌,用锌盐(如硫酸锌)溶液作为电镀液 3.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模块是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中一项重要课题。我国镍氢电池居世界先进水平,解放军潜艇将装备国产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氢合金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 LaNi5H6+6NiO(OH) 放电 充电 LaNi5+6Ni (OH)2 下列有关镍氢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储氢合金作负极 B.电池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放电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LaNi5H6+6OH--6e-===LaNi5+6H2O 4.(2012浙江高三调研)已知电极上每通过96 500 C的电量就会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精确测量金属离子在惰性电极上以镀层形式沉积的金属质量,可以确定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实际测量中,常用银电量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铂坩埚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g++e-===Ag B.称量电解前后铂坩埚的质量变化,得金属银的沉积量为108.0 mg,则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96.5 C C.实验中,为了避免银溶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颗粒掉进铂坩埚而导致测量误差,常在银电极附近增加一个收集网袋。若没有收集网袋,测量结果会偏高 D.若要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的电量,可将该银电量计中的银棒与待测电解池的阳极相连,铂坩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5.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 L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6.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课时作业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8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新能源,目前,有人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氢能的利用过程中,H2O可循环使用 B.氢气、氧气和稀硫酸构成的燃料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C.该法制氢的关键是寻找光分解催化剂 D.利用光电转化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电解水而获得氢气 2.以下现象与电化学理论无关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生铜锈 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速率加快 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3.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a为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 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到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4.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①水溶液中:X+Y2+=X2++Y ②Z+2H2O(冷)=Z(OH)2+H2↑③M、N为电极与N 盐溶液组成原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M2++2e- ④Y可以溶于稀H2SO4中,M 不被稀H2SO4氧化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M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 ?将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此种电池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 (一般柴油发电机只有40%左右),产物污染也少。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材料是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 B ?氢氧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飞行器,原因之一是该电池的产物为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供宇 航员使用 C.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2H5OH —12e「= 2CO2 T+ 3H2O D .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 2H2O + 4e—= 4OH 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 nghouse )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一 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 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O2—向电池的负极移动 B .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 C. 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C b+2H2O+4e =4OH D .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輕2H2O 3.类推是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但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 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钠、镁都是活泼金属,由金属钠和镁引起火灾都不能用干冰灭火器灭火 B. NaHSO3溶液能与NaAI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NaHCO3溶液也能与NaAIO 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 NH4CI、NH4I结构相似,将两种固体分别加热,都分解生成HX和NH3 D .原电池中通常是活泼金属做负极,不活泼金属做正极,用铜和铝与浓硝酸构成原电池 时,铝是负极 4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人乙烷和 氧气,其总反应为:2C2H6+7O2+8KOH = 4K2CO3+10H2O,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A .负极反应为:14H2O+7O2+28e-= 28OH-( ) B .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pH升高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设计

第3单元课时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3.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4.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三、设计思路 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学生根据物理对电流的认识,提出假设:有电子的流动,因此可能在电池里发生了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验证这一假设。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体验电流的

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展示图片: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我们平时所用的手电筒、计算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表等都需要用到电池。这些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呢?(见PPT2) 【板书】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电池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与探究】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分析原因。(见PPT3、4、5)[实验1]把一块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2]把一块铜片插入稀硫酸里 [实验3]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锌片与铜片不接触)。 [实验4]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5]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学生交流、讨论] 1.实验1和实验2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 3.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请你再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板书】(1)什么是原电池(见PPT6)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讲义)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讲义) 一、知识点睛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 原电池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两个电极(材料可以是_______或_____________)。 ②电极均插入_____________中。 ③构成_____________。 ④能自发地发生_________________。 (3)铜锌原电池 负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一般活泼性较_____。 正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一般活泼性较_____。 电子流向:电子由_____极流向_____极。 离子流向:阴离子流向_____极,阳离子流向_____极。 电极反应:负极(____片),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片),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盐桥 ①定义:将热的饱和KCl或NH4NO3琼脂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 要产生裂隙),即可得到盐桥。 ②作用:离子在盐桥中能够定向移动。 通过盐桥将两个隔离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传导。 2.化学电源 (1)电池的分类及特点 电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常见电池 ①锌锰干电池

分为______锌锰干电池和______锌锰干电池。 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__,正极材料为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__溶液。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铅蓄电池 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正极材料为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为 _______________溶液。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为___________,负极通________,正极通 ________。 a.碱性电解质(如KOH溶液)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酸性电解质(如H3PO4溶液)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性电解质(如Na2SO4溶液)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甲烷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为___________,负极通________,正极通________,电解 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讲精练 1.关于原电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负极一定是金属

1.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 疏导引导 知识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判定 (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无外接电源才有可能为原电源;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是“四看”: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泼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看本质——有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2)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时,两极活泼性差异最大的一池为原电池,其他各池可看作电解池。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定 (1)由两极的相对活泼性确定:相对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一般地,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要发生反应),相对活泼性较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如MgAlHCl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Mg;但MgAl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Al。(思考:AlCuHCl,AlCu 浓HNO3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的负极分别是什么?) (2)由电极变化情况确定: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此电极为负极;若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此电极为正极,燃料电池除外。如:ZnCCu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C电极上会析出紫红色固体物质,则C为此原电池的正极。 (3)根据某些显色现象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电极附近指示剂(石蕊、酚酞、湿润的淀粉等)的显色情况来分析推断该电极发生的反应情况,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是H+还是OH-或I-等放电,从而确定正、负极。 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负极:负极电极是还原材料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正极:正极电极反应要分析电极材料的性质;若电极材料是强氧化性材料,则是电极材料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若电极材料是惰性的,再考虑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否能与负极材料反应,能则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不能与负极材料反应,则考虑空气中的氧气,由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反应:电解质溶液中,正负极上发生的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要相等,或直接写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重点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必修

精心整理高中化学《2.2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 2. 能力。 [ 二、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35第二、第三段。思考问题:(教师播放投影片) 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 [师生互动]: 1.学生活动形式: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2.挖掘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中的能量转化。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的有关问题(怎样实现上述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它们怎样给出和接受电子?)。

师:能否将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拆开?这样在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之间可能有电子流动,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板书] 实验设计:1.Cu-Zn原电池实验: ①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②Cu、Zn同时插入稀硫酸中,但不接触。③将Cu、Zn用导线连接起来。 ④在Cu、Zn导线之间接电流表。⑤将Cu、Zn导线互换再接电流表。 [板书] Zn片发生氧化反应,Zn:Zn -2e =Zn2-负极 H+在Cu片上发生还原反应,Cu:2H++ 2e=H2↑正极 师:很好,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Zn2++2H+=Zn2++H2↑ 石墨与稀 8.Cu-Zn [课堂小结] [板书] 1.归纳、概括形成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13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学生版)

专题13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 (1)过程: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2)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 (1)实验 (2(3)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 2(4)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5)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个为金属,一个为能导电 的非金属)电极。 ②具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典例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1)原理: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离子运动时相互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 (2)实例: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可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活泼性强弱 (1)原理:一般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实例:有两种金属A 和B ,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A 极溶解,B 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 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A >B 。 3.设计原电池 (1)依据: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还原剂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 氧化),氧化剂(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2)选择合适的材料。 ①电极材料:电极材料必须导电。负极材料一般选择较活泼的金属材料,或者在该氧化还原反应中, 本身失去电子的材料。 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一般能与负极反应。 (3)实例:以Fe +CuSO 4===FeSO 4+Cu 为例 电极反应? ???? 负极反应:Fe -2e - ===Fe 2+ 正极反应:Cu 2++2e -===Cu 电极材料及电解质????? (1)负极:Fe (2)正极:Cu 或C (比Fe 的活泼 性差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3)电解质:CuSO 4 溶液 装置图 【典例2】 有a 、b 、c 、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Zn Cu × 课 题: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方法,以及电池反应的概念 2.学会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学习重点】 原电池原理的掌握。 【学习难点】 正极与负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一、课本助读 1.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作原理分析: 电解液:硫酸铜溶液 电极 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电极名称 得失电子 电子流向 反应类型 电极反应式 总电池反应式 预习案

【活动探究1】 将锌粉加入CuSO 4溶液中,测量温度的变化,分析能量变化情况。 现象: 发生的反应为: 在这个反应中,锌 电子,直接给了与它接触的铜离子。该反应将 能转化为了 能。 【活动探究2】 如果锌粉加入CuSO 4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试设计试验将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现象】(1)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2)锌片溶解;(3) CuSO 4溶液颜色变浅;(4)铜表面也出现一层红色的固体物质;(5)溶液温度略有升高。 【分析】 电流计的指针发生 ,说明有 产生,即发生了 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由电流的方向可知,电子由 通过导线流向 ,由此判断 是负极、 是正极。锌片上有 流出发生了 反应, 即: ;锌原子 电子通过导线流向 , 进入溶液,溶液中的 在铜片上 电子发生 反应, 即: ,生成的 沉积在铜片上。两极之间溶液中 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 的定向移动构成闭合的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持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其总反应式为: 。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定义:原电池: CuSO 4溶液 G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 化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学习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预备知识】 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即转化为。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子,发生反应,还原剂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自主学习】 1.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如、、、、等。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如、等。 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⑴间接转化 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上,火力发电居首位。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 学能燃烧 ________能蒸汽 ________能发电机 ________能。 ⑵直接转化------原电池 原电池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装置。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使其间电子发生转移,在闭合回路下形成电流,可见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一、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Cu-Zn原电池实验探究] 实验2-4

酸 铜片和锌片之间连一电流表铜片表面锌片表面电流表指针 以Cu-Zn原电池为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反应类型电子流向电流方向负极 正极 1.原电池是把转变为的装置。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② ③ ④ [思考]⑴以下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⑵在铜、锌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溶液的PH值如何变化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呢 3.原电池的电极判断 (1)负极总是_______电子,化合价______,发生______反应; 正极总是_______电子,化合价______,发生______反应。 (2)电子流出的一极是__________,电子流入的一极是__________; (3)一般活泼的金属为________,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 ________。 4.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目标导航] 1.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实验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以及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3.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熟知原电池的应用。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二次能源——火力发电 (1)火力发电原理:首先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2)能量转换过程: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其中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是燃烧。 (3)火力发电弊端:①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用煤发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②能量经过多次转化,利用率低,能量损失大。 ③煤燃烧会产生有害物质(如SO 2、CO 、NO 2、粉尘等),污染环境。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2)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3)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4)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答案(1)√(2)√(3)√(4)× 二、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实验步骤 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铜片表面无气泡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两锌片逐渐溶解且表面都有气泡,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2.原电池 (1)概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 ①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③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④电解质溶液、电极、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