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 施工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沉 降 观 测 点 布 置 及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项目部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工程概况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B-1#~B-3#、B-8#、B-9#住宅楼、B-车库2及围墙工程位于高新区中华园西路北侧、锦淞路东侧。总建筑面积,其中:B-1#楼住宅面积,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B-2#楼住宅面积,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 B-3#住宅面积,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B-8#住宅面积,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B-9#住宅面积,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B-车库2面积: ,地下1层,层高。 由于本工程属于小高层建筑,故应进行沉降观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于主楼框架剪力墙上,其标高值为左右。观测点位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 技术依据 工程依据 1.苏州华造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国家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96 3.《建筑测量变形规程》JGJ/T8-2007 建设单位提供来了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点。其高程分别为米、米,经复核符合要求。

第二章人员及仪器配备 人员配备 为了确保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测量组。 沉降观测是施工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测量的监督实施。 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和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主轴线垂直度控制用激光垂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见一览表。 本工程沉降观测仪器配备一览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XX时代广场”项目新建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四川XXXXX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年七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 2、设立水准基点 3、设立沉降观测点 4、沉降观测周期安排 5、其它技术要求 三、实施技术方案 1、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和限差 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 四、提交的成果内容 五、仪器设备、人员组织、三体系及服务承诺 1、投入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 2、三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 3、服务承诺 附图:沉降观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一、工程概况 XXXXxxx公司开发的“XXXXx时代广场”项目位于天府大道,共有三栋新建建筑物,其中1#综合楼为地上21F,2#办公楼为地上25F,3#综合楼为地上15F,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根据业主、质检站及有关规范要求,需对上述3栋新建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以便了解该3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从而为施工及设计部门提供可靠数据,并正确指导施工,确保该3栋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也为建筑质量的评定提供客观评判依据。 二、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工程沉降观测方案满足如下有关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设立水准基点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根据有关规范,在施工区附近(变形范围外)采用统一标准埋设供沉降观测使用的3个水准基点。 3、设立沉降观测点 我公司根据该项目新建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共布设32个沉降观测点,其中1#楼、2#楼各布设8个沉降观测点,3#楼布设16个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埋设具体位置见“沉降观测点点位布设示意图”(附图NO:2)。沉降观测点埋设在±0.00层承重墙体、柱子上(距地坪约+0.25米左右)。采用钻孔埋入统一的成品标志,并在

沉降观测的具体步骤

沉降观测的具体步骤 本工程沉降观测采用闭合圈法按一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DS使用级精密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 建筑物四周至少留出3m的场地,便于闭合圈法沉降观测,观测前通知工程处和施工现场负责人,事先清理好现场,确保视线、场地畅通,安排好测量跑尺人员。 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做到每施工一层结构层次即进行一次沉降观察,沉降观测时间为砼浇筑结束后一天,不上荷载的情况下进行,中间停、复工各观测一次,以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建筑物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特殊情况如发现严重裂缝,沉降速率增大,沉降差较大等,亦相应增加观测次数,并整理出资料由主管工程师审核,及时提交给业主。使用阶段每半年一次,共两次,以后每年一次,预计观测五年或直到沉降稳定,使用阶段预计共测6次,由建设单位负责观测,施工阶段的观测费用,按勘察设计文件规定,由业主负责,施工企业在提交成果时,向业主按专项收取费用。 观测成果管理 本工程沉降观测应有专用外业手薄、记录表和建筑物平面图及观测点布置图等,并根据沉降观测成果绘制沉降分布图,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最后计算整个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量和相对沉降差,每季提供给业主一份资料。工程沉降观测资料,由专人整理,当每次观测

一周后,提交工程技术科和工程队各一份,最终将系统观测资料作为工程技术资料的一部分存档,并交建设单位一份。 基准点和观测点的保护 经常检查基准点和观测点有无变动,并防止砂浆落在观测头上,将观测点按观测平面图相应的编上号,每次观测后旋下观测头集中保管,下次观测时再按编号旋上观测头,注意防止柱上槽口被杂物堵塞或被现场材料挡住,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碰撞观测点头的螺牙铁管口,详见图《水准点埋置及观测头构造图》。 设置基准的原则是合理埋设,观测方便,并能保证水准点的稳定,基准点的埋设数量不少于三个,距离观测点30-50m,基准点的设置应在基坑挖土前15天完成,基准点必须加盖保护,在观测平面中,基准点位置应明确标注。 观测点的设置,依据图纸设计要求。详见附图《沉降观测点平面图》。 观测点的设置采用预埋螺牙铁管,使用活动观测头,便于装拆。 装修前先旋下观测头,在柱装修材料上留孔并预埋套管,装修完再旋上观测头,观测头就朝外,便于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 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 项目概况、名称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标段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 27层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上27 层 地下2层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50年50年 建筑分类一类二类一类特大型汽车库 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二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 地上二级,地下 一级 建筑性质高层商住楼多层商业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7度7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 基础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桩筏基础现浇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筏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 地基持力层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3层砂砾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 3层粘土层

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测量人员配备 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 测量组。 序号姓名学历施工年限职务近期施工工程 1 大专11年组长 2 大专3年测量员 3 大专4年测量员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 仪器名称型号数量是否检定用途 经纬仪TDJ6E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1103 角度测量水准仪AT0-32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2502 沉降观测 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 1、制作方法 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WORD格式可编辑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1)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2) 五、观测周期 (3) 六、沉降观测 (3)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4)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5) 十、测量管理制度 (5)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本工程施工图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 建设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七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总结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内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渐变为24.5m。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范围内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方格浆砌片石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方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目的 (1) 3编制依据 (1) 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1) 4.1水准基点的布设 (1)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1) 5测量仪器及人员情况 (2) 6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2) 7内业数据处理 (2) 8观测频率 (2) 9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2)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国投新疆哈密景峡第五风电场A区300MW工程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西北约180km。场址位于东经94°12′~94°56′,北纬41°56′~42°14′之间,东西长约62km,南北宽约32km,场址区地貌为丘陵、戈壁,地势起伏。本期工程拟开发利用面积约84.95km2,风电场区域高程介于1033m~1228m之间,装机规模为300MW。场址区有简易公路与工程区相通,交通较便利。 2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确保风机基础在风机安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中水准测量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中相关技术要求,制定本观测方案。 3编制依据 ⑴《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⑵《国投哈密景峡五A风电场300MW风机预应力锚栓基础设计》 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4.1水准基点的布设 根据风电场区周围的地形、地质情况,为满足风机基础的沉降观测,对每台风机进行单独观测,测定四个观测墩与三个基准点之间的沉降。基础沉降观测墩均布于风机基础平台上,观测墩用4HRBΦ22制作,顶部磨圆,镀铜,外露端头焊接在预埋件中间,观测墩与风机基础钢筋连为一体,。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墩(1,2,3,4)均匀分布于风机基础顶面圆环环上,距承台边缘约为0.05m。以监测风机基础沉降变化,沉降观测墩布置图如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监测 一. 项目内容 本次实习测区位于安徽建筑大学南区电教楼,对电教楼进行观测。机电楼共五层,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在实习基地找一较为松软的泥地,打下八根木桩,在木桩上钉上铁钉,作为沉降观测点,并连续观测四天。并获取观测点的高程数据。 二.项目要求 1,垂直监测基准网要求包括至少3个水准基点和若干个监测工作点,采用二等水准网布设要求进行。本次测量选用1号点作为水准基点,选取3个工作基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进行二等水准测量。 2.两处监测沉降量超过3mm ,累计沉降量超过3cm ,给出预警提示。 3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观测网,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表4-8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mm) 变形监测点 高程中误差(mm) 每站 高程中误差(mm) 往返较差或环线闭 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mm) 一等 0.3 0.3 0.07 n 15.0 n 2.0 二等 0.5 0.5 0.15 n 30.0 n 4.0 三等 1.0 1.0 0.30 n 60.0 n 8.0 四等 2.0 2.0 0.70 n 40.1 n 0.2

表4-9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 型号水准尺 视线 长度(m) 前后视距较 差(m) 前后视距差 累积 (m) 视线离地面最 低高度 (m) 基、辅分划读 数差 (mm) 基、辅分划 所测高差较 差 (mm) 一等DS05 因瓦15 0.3 1.0 0.5 0.3 0.4 二等DS05 因瓦30 0.5 1.5 0.5 0.3 0.4 三等 DS05 因瓦50 2.0 3.0 0.3 0.5 0.7 DS1 因瓦50 2.0 3.0 0.3 0.5 0.7 四等DS1 因瓦75 5.0 8.0 0.2 1.0 1.5 三.项目方案 1.观测点的布置 垂直沉降监测点的布设要依据设计要求,参考《工程测量规范》 及经验,灵活布设。根据以上原则,在电教楼的8个角布设8 个沉降观测点。如图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批: 中铁四局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一队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监测断面的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路基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桥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过渡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沉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沉降观测的频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观测点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资料整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提交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word版)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石家庄东方环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沉降观测方案 石家庄东方环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14日

目录 1 概述 (1) 1.1任务来源及工程内容 (1) 1.2测区概况 (1) 2 测区已有资料分析及评价 (1) 2.1控制资料 (1) 3 作业依据 (1) 4 设计方案 (2) 4.1高程基准 (2) 4.2方案概述 (2) 4.3监控网(基准网)的布设 (2) 4.4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 4.5监控网的观测 (3) 4.6观测点的观测 (3) 4.7监控网观测次数的确定 (4) 4.8沉降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要求 (4) 5 沉降观测精度 (4) 5.1其他要求 (5) 5.2内业精度评定与数据处理 (5) 5.3软件要求 (7) 5.4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8) 5.5 上交成果资料 (8)

1 概述 1.1任务来源及工程内容 河北鼎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沉降观测工程包括3栋高层。 1.2测区概况 石家庄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月平均气温-3.3℃,七月平均气温27.4℃,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15天,年降水量810毫米。由东北到西南层次分明的分为低山、平原、二类地区,海拔高度在60-75米之间。 测区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气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季比较适宜外业作业。 2测区已有资料分析及评价 2.1控制资料 建立独立高程系统,也可以联测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与国家高程接轨。提供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 3作业依据 1、工程建设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 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1991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垂直度测量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由广安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由重庆长坪建
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由重庆中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进行工程监理, 由重庆轻工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由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质量监督 站实施质量监督。本项目为安得·城市之都 4、5、6 号楼,位于广安 市龙马商业广场旁,交通方便,三面环街均有住房和商铺门面,建筑 面积 79387m2;±0.000=252.6 米,本建筑 4#楼为-2F/32F 层,建筑 高度 96m,总高度为 105.9 米,5、6#楼为-3F/32F 层, 建筑高度 96m, 总高度为 110.1 米;裙房部分为商业用房,转换层以上为住宅,本工 程主体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现浇楼板。根据工程的地质 实际情况,特编制如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二、观测点的布置及做法:
根据图纸上观测点的位置,由专业测量人员负责观测,观测点 采用先浇筑后钻孔设置。 三、沉降观测的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筑物内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三个 水准基点(4#H2AH点,5、6#H2B点、H2C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 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 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 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 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地基基础施 工规范》规定,基础做好之后每施工1层结构观测一次,主体竣工后
1 页脚内容

沉降观测、垂直度测量施工方案
每月观测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观测记录。必要时委托具有国家资格证 书的测绘院,按照上述方案来完成此工作。 四、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 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 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 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 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 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 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50m 为宜,均匀地分 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观测点布置图。
2 页脚内容

沉降观测点预埋施工方案

德沁苑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粤长辉龙岗德沁苑商住楼工程地处深圳市龙岗区龙溪,邻近龙岗府路,对面是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事处龙岗会堂,属新建住宅小区。现场东、南二侧紧邻市政道路,西、北二侧为已成型的建筑。交通较为便利。 1、原有建筑及基坑的沉降、变形观测 由于德沁苑工程地处龙岗商会大厦的东侧,基坑边距路边很近。德沁苑工程地下一层,基坑较深。由于基坑沉降、变形对道路和周边建筑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施工期间,将沿建筑边线设置观测点,定时按期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并做好记录。若发现异常变化,我们将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 对基坑的监测是本项工作的重点。基坑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地下室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进度。监测方法如下: 个监测点。 基准点,每7测;当位移趋于稳定后,则每隔15移。 解决。 此项观测工作包括:偏移观测和沉降观测两部分内容。因此,可用GTS-311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模式来进行。其测量方法是:选取两个可以通视的基准点,其坐标和高程已定出(即已知其三维坐标),把全站仪架设于其中一点上,另一点作为后视点,可定期对监测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即可得出监测点的偏移值和沉降值。 2、新建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反映新建筑物沉降的重要手段。沉降观测点布置位置详见结施“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本身应当牢固,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观测点上必须有明显的突出之处。 每次观测前必须对基准点进行复核,然后设站于建筑物一侧,后视基准点,前视沉降观测点,得出观测数据,做好记录。每次观测必须由三人进行,一个观测,一个复核,一个跑尺。将得出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本次沉降量。工程竣工前将沉降值绘制成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测量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测量仪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量施工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校核水准控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水准点控制网的测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观测周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 签。 5.4沉降观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沉降观测埋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控制点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沉降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好易通 沉 降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好易通齐全二○一一七年八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0 2.工程概况 0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2) 3.1.观测目的 (2) 3.2.观测原则 (2) 3.3.观测点布置 (2) 4.观测方法 (2)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2)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2) 5.观测周期 (3) 5.1.施工阶段 (3) 5.2.使用阶段 (3) 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3) 6.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3) 6.1.观测仪器 (3) 6.2.人员组成及职责 (3) 7.观测资料及整理 (3) 7.1.观测资料整理 (3) 7.2.观测成果 (3)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wwwww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住宅项目,位于00000,原机0000内。工程项目包 2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 根据“3.2.”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178个沉降观测点(其中1#房1区6个、2区16个,2#房14个,3#房、4#房、5#房、8#房各12个,6#房、7#房各16个,9#房、12#房各13个,10#房、11#房各6个,13#房9个,14#房7个,具体点位见个号房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4.观测方法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我方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0.500位置(观测点大样见附图,各栋号一层施工完成后,采用植筋方法布设)。本次共布设178 个沉降观测点(详见各栋号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行规范要求: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房屋建筑沉降观测方案(1)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精 品 文 档 1 【精品 word 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观测等级确定 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五、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与埋设 七、观测 八、请甲方、施工方协助解决的问题 九、补充说明 十、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十一、提交资料 北京金融街F10 大厦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京金融街F10 号地东部,南临广宁伯街,东临太平桥大街,西临金城坊街,北临金城 坊南街;总建筑面积48432.3 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17562.3 平米,地上 30870 平米;建筑物主要屋面高 度 63.6 米。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上16 层(另有出屋面的电梯间和水箱间共 2 层),地下5层;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上的平板式筏基,基底标高为-20.15 米,从基底进行沉降观测难度极大。另场 区附近无固定的可用作沉降测量的水准基点。 二 .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地下结构施工图; 2.《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 93 );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J 01-21-95 ); 三 . 沉降监测的等级确定 该项工程属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物,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 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 四 .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1.Leica NAK2 自动安平水准仪、GPM3 平行玻璃板及配套精密铟钢尺;50m 经鉴定钢尺及测量专用重锤等。 2.人员配置: 工程主持人 1名; 现场负责1名(兼安全员); 技术人员 1名; 司仪 1-2 名; 测工 2-4 名。 3.所有使用仪器设备均具有鉴定计量证书,测量施工主要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五 . 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1.建网 鉴于该工程工期较长,沉降观测持续约 4 年左右,为便于沉降观测的顺利实施,必须设立稳固可靠 的沉降观测基准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及周边地形环境,我们拟在远离该工程变形影响区域(至少应距 离施工场区 200m 开外。)的地方埋设3个水准基点于原状土层,构成闭合环形式的沉降观测基准网。 2.水准基点埋设 拟采用普通标石,埋设形式见附图—水准基点示意图,埋设深度应达到冻土线以下,北京地区最大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1

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沉 降 观 测 点 布 置 及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项目部

目录 目录 0 第一章工程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技术依据 (2) 第二章人员及仪器配备 (3) 2.1人员配备 (3) 2.2测量仪器配备 (3) 2.3内业计算 (4) 第三章观测点设置 (4) 3.1制作方法 (4) 3.2设置方法 (4) 3.3保护方法 (5) 第四章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5) 4.1布设规定 (5) 4.2布设位置 (6) 第五章沉降观测点的观测线路....................................................................... 第六章技术要求. (6) 6.1观测要求 (6) 6.2观测等级及要求 (6)

6.3观测注意事项 (7) 第七章观测次数及数据处理 (7) 7.1观测次数 (7) 7.2数据处理 (8)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B-1#~B-3#、B-8#、B-9#住宅楼、B-车库2及围墙工程位于高新区中华园西路北侧、锦淞路东侧。总建筑面积61324.67m2,其中:B-1#楼住宅面积11449.31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2#楼住宅面积6222.22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 B-3#住宅面积6190.07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8#住宅面积12501.72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9#住宅面积11526.6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车库2面积: 13434.75m2,地下1层,层高3.80m。 由于本工程属于小高层建筑,故应进行沉降观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于主楼框架剪力墙上,其标高值为 0.5左右。观测点位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 1.2技术依据 1.2.1工程依据 1.苏州华造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1.2.2国家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96 3.《建筑测量变形规程》JGJ/T8-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3) 1.1、编制依据 (3) 1.2、适用范围 (3) 二、工程概况 (3) 2.1项目简介 (3) 三、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及监测频率 (4) 3.1、前期准备阶段 (4) 3.2、沉降监测点埋设 (6) 四、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6) 4.1沉降观测周期 (6) 4.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7) 4.3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7) 4.4沉降观测点布置 (8) 4.5沉降观测埋设要求 (8) 4.6、控制点保护措施 (9) 五、沉降观测 (9) 5.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9) 5.2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10) 5.3作业中应遵循的规定 (10) 5.4沉降作业过程技术指标 (10) 5.5沉降变形允许值 (10)

六、沉降观测数据计算及成果整理 (11) 6.1沉降观测的精度 (11) 6.2沉降观测数据记录表 (11) 6.3平差计算 (12) 6.4成果报告 (12) 七、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12) 7.1 安全生产措施 (12) 7.2 文明施工措施 (13)

一、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1.1、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其他相关国家、地方规范 (5)施工合同、招标投标文件 1.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花溪区险峰苑棚改项目A区A4-A8号楼及A区地下室、C区C1-C5号楼、裙房及地下室项目沉降观测施工工作。 二、工程概况 2.1项目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