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复习资料-13材化

新能源材料复习资料-13材化
新能源材料复习资料-13材化

新能源材料(华东理工出版社)

第一部分前言、概述和锂离子电池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特别是化石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材料是指支撑新能源发展,具有能量储存和转换功能的功能材料或结构的功能一体化材料。

能源按其形成方式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包括以下三大类:

1)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能;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海洋和陆地内储存的燃料、地球的热能等;

3)地球与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能源按照其循环方式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氢能、化学能源);按照使用性质可分为含能体能能源(煤炭、石油等)和过程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按环境保护要求可分为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潮汐能等)和非清洁能源;按现阶段的成熟程度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主要的八种新能源: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化学能源、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对应的八种新能源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核电技术;化学电能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风能,海洋能与地热能应用技术;潮流能利用技术;地热能技术。

新能源材料作用:

1)新材料把原来习用已久的能源变成新能源;

2)新材料可提高储能和能量转化效果;

3)新材料决定了新能源的性能和安全性能;

4)材料的组成、结构、制作和加工工艺决定着新能源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新能源材料的任务和面临的课题:

1)研究新材料、新结构、新效应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2)资源的合理应用;

3)安全与环境保护;

4)材料规模生产的制作与加工工艺;(要求大量生产,大成品率,高劳动生产率,材料及

部件的质量参数异质、可靠性、环保及劳动保护,低成本。)

5)延长材料使用寿命;

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参量:

1) 电压 开路电压:ψ正-ψ负 锂电池为3.6~4.OV ,铅酸蓄电池为12V 。

工作电压:负载后的放电电压。 E 理论>E 开路>E 工作

锂具有较低的电极电位-3.045V 。

2) 放电容量 电池放电时释放出来的电荷量,单位为A ·h 。且有1A ·h=3600C 。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为2550mA ·h 。

欧姆内阻——符合欧姆定律

3) 内阻

极化内阻

电化学极化:由于氧化还原速率小于电子迁移速率而引起的极化;

浓差极化:由于离子扩散速率小于电子迁移速率而引起的极化;

4) 电化容量 单位质量或体积所能释放出的电量,单位为mA ·h/L 或mA ·h/Kg.

(涉及相关的公式:Q=znF=It 或者Q/m=zF/M)

5) 循环寿命 电池在完全充放电循环进行,直到容量降低为初始的75%的次数即为循环

寿命。

6) 放电平台 Li 电池完全充电后,放电至3.6V 时容量为C 1,放电至3.0V 时为C 0,那么

C 1/C 0称为放电平台。(关系到手机通话时声音清晰度),改平台越宽越好!

7) 自放电 电池完全充电后,放置一个月,用1C 放电至3.0V ,容量记为C 2,初始记

为C 0,那么(1-C 2)/C 0则为电池一个月的自放电,行标应小于12%

电化学电阻—— 随电流密度的对数增大而线性增大 浓差极化——

8)放电速率表示放电快慢的一种量度,例如1C放电,即为所用的容量1h放电完毕;

5h放电完毕,则称C/5放电。≧1C为大电流充放电;≦0.1C时为小电流充放电。9)记忆效应放电时,会形成次级放电平台,电池会把该平台作为下次放电点(针对镍

镉电池)

消除记忆效应的方法:采用小电流深度放电;采用大电流充放电几次。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由正电极、负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部控制电路组成。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负极晶格中,同时得到由外电路从正极流入的电子。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中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又嵌入到到正极中,正好与充电过程相反。

正负极材料一般均为嵌入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可供锂离子占据的空位。例如,LiCoO2和石墨为具有二维通道的层状结构的典型嵌入化合物,以这两种正负极活性材料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时反应式为:

正极:LiCoO2 Li1-x CoO2+xLi++xe-

负极:C+xLi+ + xe- Li x C

电池总反应:LiCoO2+ C Li1-x CoO2+ Li x C

锂离子电池特点:

1)工作电压高,达到3.6V,相当于3节Ni-Cd或Ni-M x H电池;

2)能量密度高,锂离子电池质量比能量是镍镉电池的四倍,镍氢电池的两倍;

3)能量转换效率高,锂离子电池能量转换率达到96%,镍镉电池为55%~75%,镍氢电

池为55%~65%;

4)自放电率小,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率小于2%/月;

5)循环寿命长;

6)具有高倍率充放电性;

7)无任何记忆效应,可以随时充放电;

8)不含重金属及有毒物质,无环境污染,是真正的绿色电源;

用嵌入化合物的优点:锂为最轻的金属;具有最负的标准电极电位;

用嵌入化合物的缺点:会形成钝化膜;容易长支枝晶,造成电路短路;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具有的性能:

1)嵌锂后,要求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接近锂的电位,从而使电池有较高的输出电压;

2)在基体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脱嵌和嵌入的过程以得到高容量密度,即使可逆的x值尽量

大;(当量重量轻,即重量比能量大)

3)脱嵌和嵌入过程可逆性要好,确保良好的循环性能;

4)氧化还原电位随x的变化应该尽可能小,保证充放电的稳定

5)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使得欧姆内阻较小;

6)主体材料机械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能够与液体电解质形成良好的SEI膜;

7)跟电解液化学相容,且热力学稳定,即要求形成SEI膜后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

8)锂离子在主体材料中要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使得极化内阻小;

9)从实用角度来说,主体材料要求便宜,对环境无污染;

石墨与石墨层间化合物做负极材料的优点:

1)层状结构,利于锂的嵌入与脱嵌;

2)嵌锂后,氧化还原电位与Li的氧化还原电位基本相同;

3)其化学稳定性高;

同时还有:

4)嵌锂容量高;

5)嵌锂电位低且平坦

6)容量收溶剂影响程度大,与有机溶剂相容差。

对于石墨类负极材料而言,其充放电机理就是形成石墨层间化合物,最多可达到LiC6,其理论容量为372mA·h/g。

SEI层(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优点在于,其保持只有Li进入石墨层间。缺点:石墨片面容易发生剥离,循环性能不是很理想,因此要改性。

锂离子电池中用到三种与C有关的负极材料:

1)石墨及石墨化碳:天然及人工石墨、碳纤维、

介稳相碳小球(MCMB);改性石墨主要用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中;

2)非石墨化碳(软碳类):软碳(部分石墨)、焦炭

软碳目前还没有得到应用;

3)硬碳(无序化碳材料):PFA-C(聚糠醇树脂碳)、热解PAS、PPS

线形石墨共混物(LGH)

硬碳类主要用在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中。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要求:

1)金属离子Mn+在嵌入化合物Li x M y X z中应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对,从而使电池的输出

电压较高;

2)在嵌入化合物Li x M y X z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嵌入和脱嵌,即使可逆X较大;

3)在嵌入和脱嵌的过程,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应可逆并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变化,这样

确保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4)氧化还原电位随x的变化应该尽可能少,这样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现显著变化,可保持平

稳的充放电;

5)嵌入化合物要有较好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这样可以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

放电;

6)嵌入化合物在整个电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形成SEI膜后不与电解质等发

生反应;

7)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要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

8)从实用角度而言,主体材料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

锂离子电池两级材料要求共同具备的条件:(这五点比较重要!)

1)有层状或隧道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稳定,在充放电电压内稳定

2)较可能多的Li+的嵌入和脱出;

3)Li+脱嵌时,要有较小的自由能变化,决定有平稳的放电平台;

4)Li+要有较大扩散系数,使得电池较快、较好充放电;

5)分子量小,提高能量密度,摩尔体积小,提高体积能量密度;

锂离子正极材料关注焦点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1)材料种类;高温固相法,>700℃

2)制备、处理;低温合成法

3)材料结构特征;溶胶-凝胶法

4)材料的电化学特性;沉淀法

5)充放电循环时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

LiCoO2正极材料:(贵)

二维层状结构,六方晶系,锂离子和钴离子交替占据层间的八面体空隙;

LiCoO2为半导体,室温下电导率为10-3S/cm,电子电导占主导作用,锂在LiCoO2中的室温扩散系数为10-7~10-9cm/s,理论比容量为274mA·h/g;

主要制备方法为固相反应法(制备困难);反应式为:LiCoO2=Li1-x CoO2+xLi++xe-;

脱出态的Li1-x CoO2有较高的氧化性,会导致电解液分解和集流体腐蚀,以及电极材料

结构的不可逆相变,为了保持材料的良好循环性能,要使得Li1-x CoO2中X值为0≤X≤0.5;

主要存在问题是充电条件下安全性低、循环性差,目前主要靠掺杂和表面修饰来解决;

LiNiO2正极材料:(便宜)

LiNiO2具有和LiCoO2相同的层状结构,但局部的NiO6是扭曲的;

Li+在Li0.95NiO2的化学扩散系数达到了2×10-11m2/s(x值较大),可逆容量为150~200mA·h/g;

困难处:制备电化学性能良好且具有化学计量结构的LiNiO2条件苛刻,而且在充电时Ni容易进入Li层,阻碍了锂离子的扩散,并且随着Li缺陷的增加,电极电阻升高,使材料的可逆比容量降低,循环性变差。在过充电时容易发生分解,释放出氧气和大量的热,存在安全性问题。(通过掺杂Mg、Ti、Co改性)

LiMnO2正极材料:(了解)

层状的LiMnO2会在循环过程向稳定尖晶石结构转变,引起循环性能恶化,故研究较少;

LiMn2O4正极材料:(最便宜)

LiMn2O4为尖晶石结构。锂占据1/8四面体,空的四面体和八面体通过共面与共边相互连接,形成锂离子扩散的三维通道。锂离子在尖晶石中的化学扩散系数在10-14~10-12m2/s。LiMn2O4理论容量为148 mA·h/g,实际容量约为120 mA·h/g;

锂离子从尖晶石LiMn2O4中脱出分为两步进行,锂离子脱出一半发生相变,形成Li0.5Mn2O4对应于低压放电平台;进一步脱出,在0<x<0.1时,形成了γ-MnO2和Li0.5Mn2O4两相共存,对于充放电曲线的高电压平台。锂离子完全脱出时,晶胞体积变化

只有6%,因此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3V时的脱嵌和嵌入,存在着立方体LiMn2O2和四面体Li2Mn2O4的相转变。由于还原生产的Mn3+的Jahn-Teller效应,足以使得表面的尖晶石粒子发生破裂,粒子与粒子间的接触发生松弛,在1≦x≦2范围内,不能作为理想的3V锂离子电池材料。

LiMn2O4存在着的问题是高温循环和储存性能差的缺点,原因是存在深放电和高倍率充电状态下,3.0V电压区间易形成Li2Mn2O4。在高电位下,电解液会氧化分解产生酸性的产物,该产物会浸蚀Li2Mn2O4,从而引起Mn的溶解,造成缺陷尖晶石的产生,进一步恶化材料的电

化学性能,因此猛的溶解是Li2Mn2O4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目前较多的为Al2O3包覆,材料的高温循环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优点:Mn在自然界中资源丰富,成本低,材料合成工艺简单,热稳定性高,耐过充性能好,放电平台高,动力学性能优异,对环境友好,目前在大容量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应用。

LiMPO4(M=Mn、Fe、Co、Ni)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

电子电导率和扩散系数较低是该材料的主要问题;采用掺杂和金属粉末表面包覆来提高材料的点接触性质。

缺点:室温下电导率小,内阻大,易发热,爆炸风险。

LiFePO4的优点:成本低,资源丰富,结构稳定,热稳定性高。

锂离子电解质材料要求具备的性能:

1)锂离子电导率高,一般应达到10-3~10-2S/cm;

2)电化学稳定性高,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保持稳定(电化学窗口大);

3)与电极兼容性好,在负极上能有效地形成稳定的SEI(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膜,在电极上在高电位条件下有足够的抗氧化分解能力;

4)与电极接触良好,对液体电解质而言,应能充分浸润电极;

5)低温性能良好,在较低温度范围(-20~20℃)能保持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

的黏度,以便于充放电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电极表面浸润性;

6)宽的液态范围;

7)热稳定性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热分解;

8)蒸汽压低,在使用范围内不发生会发现象;

9)化学稳定性好,在电池长期循环和储备过程中,自身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

与正极、负极、集流体、粘结剂、导电剂、隔膜、包装材料、密封剂等材料发生反应;

10)无毒,无污染,使用安全,最好能生物降解;

11)制备容易,成本低;

12)最大可能的促进可逆反应

非水有机液体电解质:

1.电解质锂盐:(分为无机锂盐和有机锂盐)

常用且稳定的锂盐为:LiPF6(六氟磷酸锂);目前有希望代替LiPF6的是LiBOB,其分解温度在320℃,电化学稳定性高,分解电压大于4.5V,能在大多数常用有机溶剂中有较大溶解度。

2.非水有机溶剂:碳酸酯类、醚类、羧酸酯类

具备以下特点:①不与金属锂发生反应,必须是非质子溶剂;②极性高(介电常数大),粘

度低;③熔点低,沸点高,蒸汽压低,工作范围稳定;

通常采用混合溶剂来弥补各组分的缺点,例如采用(EC+DMC)、(PC+DEC)链酯和环酯。碳酸酯类: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等。

碳酸酯类溶剂具有较好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较宽的化学窗口,因此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较广应用。其他两种了解为主。

3.功能性添加剂:

改善SEI电极膜性能添加剂;过充电保护添加剂。引申出两点:SEI膜作用以及过充损害。SEI膜作用: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都要在电极与电解液界面上发生反应,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和保护膜。该保护膜主要由烷基酯锂、烷氧锂和碳酸锂等成分组成。其具有固体电解质的性质,只允许锂离子自由穿过,实现嵌入和脱出,同时对电子绝缘。阻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避免电极也电解液的直接接触,从而抑制了溶剂进一步分解,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过充损害:①过充电时正电极处于高氧化态,溶剂易氧化分解,产生大量气体,电极材料可能发生不可逆结构相变;②负极可能析出锂与溶解发生化学反应,存在安全隐患;③正极氧缺陷,导致容量降低;④自放电小部分不可逆;⑤界面的形成;

集流体为什么负极用铜箔而正极用铝箔?

①采用这两者是因为导电性好,质地软,廉价,同时两者能形成一层氧化物保

护膜;

②铜表面氧化层属于半导体,电子导通,氧化层太厚,阻抗大;铝表面氧化层

属于绝缘体,薄时可通过隧道电子电导,太厚绝缘;

③正极电价高,铝箔氧化层非常致密,防止集流体氧化,铜箔氧化层较松,为

防止其氧化,电位比较好。Li难与Cu形成合金,会与氧化铜发生嵌合,而铝箔不能作负极,低电位下会发生LiAl合金化;

④集流体要求成分纯。Al不纯会导致表面膜不致密而电腐蚀形成LiAl;

(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流程和锂离子电池发展趋势,参照课本P72-75)

第二部分:储氢材料以及燃料电池

储氢材料: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大量可逆吸收和释放氢的材料称为储氢材料,又称贮氢材料。

储氢材料分类:金属(或合金)储氢材料、无机非金属储氢材料、络合物储氢材料、有机液体储氢材料

储氢合金的分类(按化合物类型):AB5型稀土类及钙系储氢合金、AB2型Laves相储氢合金、AB型钛系储氢合金、A2B型镁系储氢合金、V基固溶体型;

储氢合金的分类(按合金系统):稀土贮氢合金、钙系贮氢合金、钛系贮氢合金、镁系贮氢合金、锆系贮氢合金;

实用的储氢合金应具备如下条件:

(1)吸氢能力大,即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储氢量大。

(2)金属氢化物的生成热要适当,如果生成热太高,生成的金属氢化物过于稳定,

释氢时就需要较高温度;反之,如果用作热储藏,则希望生成热高。

(3)平衡氢压适当。最好在室温附近只有几个大气压,便于储氢和释放氢气。且其p-C-T曲线有良好的平坦区,平坦区域要宽,倾斜程度小,这样,在这个区域内稍稍改变压力,就能吸收或释放较多的氢气。

(4)吸氢、释氢速度快。

(5)传热性能好。

(6)对氧、水和二氧化碳等杂质敏感性小,反复吸氢、释氢时,材料性能不致恶化。

(7)在储存与运输中性能可靠、安全、无害。

(8)化学性质稳定,经久耐用。

(9)价格便宜。

储氢合金的常用的制备方法:

高频感应熔炼法、机械合金化法、燃烧合成法、还原扩散法等。(举一例说明)

1.高频感应熔炼法:储氢合金大多采用冶炼的方法制造, 即将原料按原子比投料, 采用感

应炉熔炼成合金锭, 再机械粉碎, 通过控制粉碎条件得到具有一定粒度的粉末。一般在惰性气氛中进行,通过高频电流流经水冷铜线圈后,由于电磁感应使金属炉料内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金属炉料中流动时产生热量,使金属炉料加热和熔化。该法由于电磁感应的搅拌作用,熔液顺磁力线方向不断翻滚,使熔体得到充分混合而均质地熔化,易于得到均质合金。

2.机械合金化法(高能球磨技术):将欲合金化的元素粉末以一定的比例,在保护性气氛

中机械混合并长时间随球磨机运转,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粉末间由于频繁的碰撞而形成复合粉末,同时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

具有层片状结构的复合粉末因加工硬化而碎裂,碎裂后的粉末露出的新鲜原子表面又极

易再发生机械复合;合金粉末周而复始地复合、碎裂、再复合,组织结构不断细化,最终达到粉末的原子级混合而形成合金。

3.燃烧合成法(简称CS法):又称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法),是1967年由前苏联科

学家在研究钛和硼粉压制样品的燃烧烧结时发明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高放热反应的能量使化学反应自发地持续下去,从而实现材料合成与制备的一种方法。

如:氢化燃烧合成法制备镁镍储氢合金

在高压氢气气氛下,直接从金属Mg、Ni 混合粉末(或压坯) 合成高活性镁镍氢化物。它充分利用了合成过程中反应物Mg、Ni 和H2 反应本身放出的热量来推动反应的进一步完成,属于一种自放热的固相反应:

镍氢电池工作原理(P8)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采用氢氧化镍,负极活性物质为储氢合金,电解液为碱性水溶液(如氢氧化钾溶液)。充电时,储氢合金作为阴极电解KOH水溶液时,生成的氢原子在材料表面吸附,继而扩散入电极材料进行氢化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MH x;放电时,金属氢化物MH x作为阳极释放出所吸收的氢原子并氧化为水。可见,充放电过程只是氢原子从一个电极转移到另一个电极的反复过程。其基本的电极反应为:

正极:

负极:

电池总反应::

镍氢电池具有如下优点:

(1)有较高的比能量,能量密度为Ni-Cd电池的1.5倍;

(2)无镉的公害,不污染环境;

(3)良好的耐过充、放电性能;

(4)充放电速度快,记忆效应小;

(5)主要特性与Ni/Cd电池相近,可以互换使用;

(6)维护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等。

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的主要特征(P11):

1)储氢合金的可逆储氢容量较高,平台压力适中(0.01~0.05MPa),对氢的阳极氧化具

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2)在氢的阳极氧化电位范围内,储氢合金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3)在强碱性电解质溶液中,储氢合金组分的化学状态相对稳定;

4)在反复重放电循环过程中,储氢合金的抗粉化性能优良;

5)储氢合金具有良好的电和热的传导性;

6)合金成本相对低廉。

AB5型混合稀土系储氢合金的表面改性处理方法(P18):

1)表面包覆处理

化学镀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储氢合金粉体表面包覆一层Cu、Ni、Co等金属或合金。其作用是:①作为表面保护层,防止表面氧化及钝化,提高电极循环寿命;②作

为储氢合金之间及其基体之间的集流体,同时改善电极导电性,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

③有助于氢原子向体相扩散,提高金属氢化物电极的充电效率,降低电池内压。

电镀电镀镀层与化学镀层有相同的作用

机械合金化通过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可以在储氢合金表面形成一层金属包覆层,使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得到提高。

2)表面修饰

3)热碱处理

4)氟化物处理酸处理:

5)化学还原处理

影响高密度球形Ni(OH)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因素(P35)

主要影响因素有:化学组成、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密度、晶型、表面形态和组织结构等。

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

燃料电池由阳极、阴极和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构成,其工作原理与普通电化学电池类似,燃料在阳极氧化,氧化剂在阴极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流。燃料电池的特点:

能量转换效率高;环保问题少;燃料多样性及燃料补充方便;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厂址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

燃料电池的分类(按电解质性质不同区分):

1)碱性燃料电池(Alkaline Fuel Cell,AFC)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3)磷酸燃料电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

4)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

5)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燃料电池的分类(按工作温度范围不同区分):

1)低温型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2)中温型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

3)高温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

碱性燃料电池优点是:

1.因为氧在碱性介质中的还原反应比其他酸性介质高,因此碱性燃料电池与其他燃料电池

相比,具有较高的电效率(60%~70%)。

2.碱性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大约80℃,可以在室温下快速启动,并迅速达到额定负荷。

3.因为是碱性介质,腐蚀相对小,材料选择范围宽,可以用非贵金属催化剂。

4.电池造价较低,它们是燃料电池中生产成本最低的一种电池。

5.因此,碱性燃料电池作为高效且价格低廉的成熟技术,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缺点是:

1.因为电解质为碱性,易与空气中CO2生成K2CO3、Na2CO3沉淀,减少了作为载流子

的OH-的数量,影响电解质的导电性,并容易在电极微孔上析出,阻塞并损坏多空催化剂结构和电极,严重影响电池性能,这给其在常规环境中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2.原则上只能用纯H2为燃料,纯O2为氧化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优点:

1.其发电过程不涉及氢氧燃烧,因而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率高;

2.发电时不产生污染,发电单元模块化,可靠性高,组装和维修都很方便,工作时也没有

噪音。所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绿色环保电源。

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低、启动快、比功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电解液

流失等。

缺点:

1.制作困难、成本高;

2.对温度和含水量要求高,Nafion系列膜的最佳工作温度为70~90℃,超过此温度使

其含水量急剧降低,导电性迅速下降,阻碍了通过适当提高工作温度来提高电极反应速度和克服催化剂中毒的难题;

3.某些碳氢化合物,如甲醇等,渗透率较高,不适合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质

子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扩散电极、双极板。

质子交换膜作为PEMFC 的核心元件,从材料的角度来说,对其基本要求包括:

1.电导率高(高选择性地离子导电而非电子导电);

2.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和抗氧化还原的能力强;

3.热稳定性好;

4.良好的机械性能(如强度和柔韧性);

5.反应气体的透气率低;

6.水的电渗系数小;

7.作为反应介质要有利于电极反应;

8.价格低廉。

双极板的功能要求及常采用的材料(P88):

双极板功能为:

①隔氧化剂与还原剂,要求双极必须具有阻气功能,不能用多孔透气材料;

②具有集流作用,因此必须是电的良导体;

③已开发的几种燃料电池,电解质为酸或碱,故双极板材料在工作电位下,并有氧化

介质(如氧气)或还原介质(如氢气)存在时,必须要有抗腐蚀能力;

④在双极板两侧加工或置有使反应气体均匀分布的流到,即所谓的流场,以确保反应

气在整个电极各处能均匀分布;

⑤应是热的良导体,以确保电池组的温度均匀分布和排热方案的实施。

常采用的材料有:3nm石墨板、蛇形流场双极板和金属双极板,碳基复合材料。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基本原理(P93):(黑体为PPT上的)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与其他类型的燃料电池有一定区别,其导电离子为CO2-3,电池工作过程中CO2在循环,在阴极CO2为反应物,在阳极CO2为产物。阴阳极的电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新能源材料学习心得

研究生课程结课综述 ------新能源材料心得体会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新能源材料 一、新能源概况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

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以新能源中的太阳能为例,新能源具有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太阳能资源取之不竭,太阳能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每年到达地球陆地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约27万亿吨标准煤,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000多倍。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为53000 TWh,是目前全球发电量的两倍,水力发电资源量的三倍。太阳能、风能已成为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是一种朝阳的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为维持技术优势、占领市场的需要。 二、我国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 太阳能、风能已成为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同国外相比,我国的能源系统更加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特点: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的更早。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仅及世界的一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人均量的17.1%和13.2%;加之能源利用技术落后,效率低下,能耗高,枯竭速度可能会比国外更加迅速,能源匮乏的威胁可能来的更早、能源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2020年全国需求量27亿吨TOE,尚缺4.8亿吨标煤;2050年一次需求量达到40亿吨标煤,缺口达10亿吨标煤,短缺25%以上。过度依赖煤炭,环境影响更加严重。煤炭几乎满足了我国一次能源需求的70%,66%的城市大气颗粒物的含量和22%的城市的二氧化硫含量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冬季这些污染物的浓度更大,通常为夏季的2倍。环境专家估计,大气中90%的二氧化硫和70%的烟尘来自于燃煤。 煤废料的处理仍是问题。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飞灰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制约所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在我国,近13亿人中约80%居住在农村,每年消耗6亿多吨标煤的能量,其中约一半来自可再生能源,但这些能源目前还是以传统的利用方式为主。另外我国还有700万户无电人口,无法用常规电网延伸解决用电问题。 发展新能源可以满足安排剩余劳动力的需要。如丹麦的风力发电制造业,1999年风机制造、维护、安装和咨询服务,即为丹麦提供了1.2万至1.5万个工作机会;它的风机零部件的供应遍及全球,同时还创造了约6,000个工作机会。 发展新能源同时可以维护生态建设成果、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目前有2亿多人面临沙漠化的威胁,但燃烧传统生物质能源在很多地区仍是主要的生活用能方

读后感之《新能源材料》

读后感之《新能源材料》 读了《新能源材料》一书后,我对新能源这一词汇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了,该书主要从太阳能,氢能,核能,风能,新型能源材料与化学电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原来新能源并不只是我原来认为的那般。下面来简要谈谈我的所获所感。 如今,我们人类已经消耗了地球的大量的能源,现在的人们正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问题。新的能源代替日渐枯竭的现有的能源呢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新能源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必然选择。培育新能源经济,当前应把重点放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上,要以太阳能产业作为新能源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新能源,尽快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积极推进技术基本成熟、开发潜力大的生物质能利用、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更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培育壮大新能源经济奠定扎实的基础。培育新能源经济的线路图要围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产业链发展,最终形成光伏产业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拉制、多晶硅铸锭、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光伏技术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太阳能、风能互补,太阳能、生物质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模式。 利用新能源材料,发展新能源经济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新能源发展又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条件为发展新能源经济提供了支撑,这就必须要培育新能源经济的总体思路。众所周知,曾支撑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的石化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其储藏量不断减少外,更严重的是科学研究发现,石化能源在使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人为地导致了全球变暖,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动力来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都有一个明显的政策导向——鼓励开发新能源,这既是国际市场上石油等传统能源产品价格高昂压力所致,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新能源开发有可能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目前,全球投向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资金数量激增。有一种共识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只有在新能源技术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尤其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不断下滑严重

新能源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概况

新能源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概况 摘要:通过简单介绍能源的概念与内涵,引出了新能源的内涵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然后又介绍了未来几种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趋势,并且对新能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新能源在减少二氧化碳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对新能源提出了未来展望。 关键词:能源;新能源;未来的新能源;新能源发展愿景 一能源概念及内涵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均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能源稳定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的新型能源已开始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按能源来源分类 (1)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而来。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km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大部分为熔融状的岩浆,厚

中国新能源材料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材料的发展 引言: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能源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人类又面临着矿物能源环境污染和枯竭的难题,能源问题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非可再生性以及人们对其利用造成大量环境污染,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能源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这一切都激励着新能源的出现和发展,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被认为是新能源,但它们必须依靠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才能得以实现,并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新能源材料就是用于新能源生产、转换和应用所需的材料。 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最主要是非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裂变核燃料。约占能源总消费量的90%左右,再生能源如水力、植物燃料等只占10%左右。 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

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是与传统能源相对应的一种能源,它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可以大大缓解目前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并改善环境。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优越性首先体现在资源丰富,大多是无限的,而传统能源都是有限的。另外传统能源大都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而新能源比较环保,是清洁能源。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中国政府正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未来将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并实现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xx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xx%。 一是大力发展风能。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xx年中国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工作设想某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及工作设想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部

目录 一、新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3)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基础 (3) (二)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布局 (11) (三)项目推进情况和重点推进项目的落地选址 (12) 二、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初步认识 (15)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概念的界定 (15)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6) (三)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19) (四)新区产业发展优势 (20) 三、工作设想 (22)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定位 (22) (二)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22) 1、总部类 (24) 2、研发类 (25) 3、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 (27) 4、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29) (三)打造产业集群 (30) 1、光伏太阳能装备制造示基地 (31) 2、光电建筑应用示区 (31) (四)产业发展建议 (31) 1、对于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认识的前瞻性 (31) 2、对于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促进的扶持性 (32) 3、明确产业发展的基础空间 (32) 4、加强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应用的规划工作 (33)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工作设想一、新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基础 根据统计,目前新区现有新能源与新材料企业74家,其兴区相关企业32家(见表1),开发区相关企业42家,初步形成了风力发电(见表2)、燃料电池(见表3)、太阳能光伏(见表4)、环保设备(见表5)四大领域。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4亿元和90亿元,占大兴区工业总产值的7.8%,税收的5.7%。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4.5%,税收的2.1%。 开发区从1992年建区以来一直坚持高端发展定位,2009年万元GDP能耗为0.16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和市的平均水平。先后成为国家工业节水示园区、ISO14000国家环境管理示区、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集中应用示园。 从目前已入区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高,对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带动明显。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风电、光伏等产业链集群雏形初步显现。

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及未来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及未来发展方向 陈俊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关键词:传统汽车一直使用的是石油等化石燃料,,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储藏量和可开采量资源正面临枯竭,加上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采用混合动力、乙醇燃料、氢燃料等作为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主流的发展方向。本文探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源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前景 1前言 2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厂商都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制中,在美国,以通用汽车为例,多年来通用公司一直将燃料电池车汽车作为长远发展战略,并取得诸多进展。2004年4月,通用在底特律车展首次公开的Sequel氢燃料电池车,其储氢量达到8公斤,连续行驶距离达到482公里,0~96.5公里/小时加速只需10秒。通用公司希望燃料电池车“2010年以前在耐用性和性能上能与目前的内燃机系统一争高下,最终实现经济量产,成为普通消费者买得起的车型”。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动力汽车必将在未来占据主导位置。 多年以来,美国节能清洁汽车的发展重点主要在燃料电池汽车上,氢+燃料电池模式是清洁节能汽车的最终解决方案,但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价格太高、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比较困难,国际汽车界普遍认为2020年以后,燃料电池汽车才能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近些年,美国开始重视混合动力汽车和先进柴油车的发展,目前,美国是最大的混合动汽车市场。先进柴油车在美国发展也很快,过去3年美国先进柴油车的销售增长了56%。预计在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商业运行以前,混合动力汽车和先进柴油车会保持较快的发展。 过去15年欧盟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重点在先进柴油车上(以生物柴油为燃料),并且获得了成功,不仅在技术上获得了突破,使柴油车的气体污染物排放大为减少,而且由于先进柴油车价格明显低于相对其他节能环保车,先进柴油车在市场上也获得了很大的扩展,2004年欧盟新增商用车中几乎100%是柴油车,新增轿车中50%是柴油车。从欧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上看,一方面继续提高柴油车的技术水平,使其满足更加严格排放标准。 日本多年来始终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态势,但其在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上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特别是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推广上处于领先位置。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例,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居民以公共交通为主,家用轿车的年行驶里程较短,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激励弱的特点更为明显。根据丰田公司的估计,普通的家用轿车大体上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够收回增加的购车成本。所以尽管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比较先进,但混合动力汽车在本国市场上表现平平,每年销售混合动力汽车不及日本汽车市场的1%。尽管目前的市场表现不是太好,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相对成熟,使用传统燃料,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市场份额扩大带来的规模效益会逐渐减低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混合动力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丰田汽车公 2010年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 Ⅱ-11

中国太阳能发展现状及其前景

我国太阳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摘要:能源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也相应的持续增长,但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在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介绍我国太阳能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太阳能;清洁能源;化石能源;光伏发电;光热转换 0 引言 化石能源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能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显,且这种稀缺性也逐渐在能源商品的价格上反应出来。而且,化石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诸如温室效应,粉尘,酸雨等环境问题。而在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的比例达到87%,在我国,化石能源的比例竟然达到了92%![1]所以,在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太阳能的优点 在诸如风能,水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各种新型清洁能源中,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太阳能青眼有加。 首先太阳能具有普遍性: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勿须开采和运输。其次太阳能有无害害性,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其次太阳能总量十分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而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全世界可开采的化石能源总量相当于33730亿吨原煤,所以可以说太阳能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还有最重要的长久性: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因此,太阳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面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现状 我国土地辽阔,幅员广大,在中国广阔富饶的土地上,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为3340MJ/m2~8400MJ/m2,中值为5852MJ/m2。从中国太阳能总量的分布来看,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好,太阳辐射总量很大。我国各省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如下表一所示。[2] 3 我国太阳能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大多都是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大种类,例如,太阳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干燥、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制冷与空调、太阳能发电及光伏发电系统等。 太阳能光热转换 太阳能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光直接或通过聚光照射于集热器上,使光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目前主要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热能发电。 在光热转换方面,截至2007年底,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达2300万平方米,总保有量达亿平方米,占世界的55%,成为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使用第一大国,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这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 来趋势精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

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 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减少CO2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创造一个绿色家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再过40年左右,石油将消耗所剩无几. 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减少CO2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创造一个绿色家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再过40年左右,石油将消耗所剩无几;再过60年左右,天然气也将宣布告竭;而煤炭资源按目前的消耗量也只能供人类使用200年左右。从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和能源消耗两方面看,都迫使我们寻找其它可再生能源替代现在的常规化石能源。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开始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是风能、太阳能、沼气、燃料电池这四种。本文介绍沼气、燃料电池等几种发电技术。 1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当源源不断地从外部向燃料电池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时,它可以连续发电。依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按燃料电池所用原始燃料的类型,大致分为氢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和汽油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声低,模块结构、积木性强、比功率高,既可以集中供电,也适合分散供电。使用燃料电池发电,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不需要进行燃烧,没有转动部件,理论上能量转换率为100%,装置无论大小实际发电效率可达40%~60%,可以实现热电联产联用,没有输电输热损失,综合能源效率可达80%,装置为集木式结构,容量可小到只为手机供电、大到和目前的火力发电厂相比,非常灵活。燃料电池其原理与一般电池相同。其单体电池是由正负两个电极(负极即燃料电极和正极即氧化剂电极)以及电解质组成。不同的是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贮存在电池内部,因此,限制了电池容量。而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只是个催化转换元件。因此燃料电池是名副其实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机器。电池工作

我国新能源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新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了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自然也不例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从1993年就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50%以上,然而,寻找石油资源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因此,新能源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更显迫切和重要。 第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 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 新能源作为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 第二,中国新能源发展趋势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中国政府正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未来将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并实现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一是大力发展风能。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中国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仍将持续每年10,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二是大力发展太阳能。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太阳能屋顶电站装机规模将达现有规模的十倍。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已在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 三是大力发展水能。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积极发展核能。发展核电是中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之一,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 五是大力发展氢能。在氢能领域,中国着重要解决的是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虽然这方面的技术已有突破,但还需要更进一步对燃料电池产业化技术进行改进、提升,使产业化技术成熟。中国将加大对氢能研发的投入,以提高中国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方面的水平。 六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理论上生物质能资源达50亿吨左右。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

新能源种类

一、新能源定义与种类 新能源(new energy sources)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大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潮汐能例外),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据此,1981年8月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之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1.风能——迅速崛起 风能是流动的空气所具有的能量。从广义太阳能的角度看,风能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因太阳照射而受热的情况不同,地球表面各处产生温差,从而产生气压差而形成空气的流动。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计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3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世界风能资源巨大,陆地上的风能总量可达100万GW(世界能源理事会WEC),即使只有1%的地区可以利用,并且风电厂的负载系数只有15%—40%,所生产的点也大致相当于全世界总的发电量。相关技术的进步使其成本不断降低,风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型能源。 风能的优势: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不会随着其本身的转化和人类的利用而日趋减少。风力资源储量大、分布广,与天然气、石油相比,风能不受价格的影响,也不存在枯竭的威胁;与煤相比,风能没有污染,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排放物。据统计,每装1台单机容量为1MW的风能发电机,每年可以少排2000t二氧化碳、10t二氧化硫、6t 二氧化氮。 风能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问题:(1)风力发电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如占据大片的土地,产生噪音,对周围无线电信号造成干扰,对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生存产生影响等。(2)自身经济发展动力仍然不足,风电是一项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巨大,而风力具有间歇性导致风力发电的经济性不足,但最主要的因素是风力发电成本仍然较高,各国政府的补贴仍然是最近几年风电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风能分布问题,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多在东部沿海,而在这些大中型城市周边发展风能,风力资源往往欠丰富,故而风能的储存传输也成为一个较大问题。 风能发展展望:尽管风能的利用存在种种不利因素和障碍,但在具有各种优势条件,化石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风能的利用会继续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认为如果把外部成本考虑进去,风电已经足以同大多数发电技术相竞争。IEA预测风能将继续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增长,IEA2008年能源技术远景项目研究表明,2030年风力发电可以占到全球电力供应的9%(约2700TWh),到2050年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2%(约5200TWh)。世界风能理事会预测:如果尽早采取有力措施,风电生产能够在2030年达到5200TWh,2050年达到7200TWh。 2.太阳能——未来之星 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由“氢”变“氦”的核聚变反应,其所产生的能量约为3.8*1023千瓦,其中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47%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千瓦,相当于美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2005~2009年,中国的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的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的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的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的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的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的危机。如果以2009年的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的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的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是最先枯竭的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的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的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的消费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的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和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的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的繁荣 今年年初的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的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看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正在进行研究的热点项目,世界汽车大国如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推广。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内外科技实力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严峻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必然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解决能源和环境系统问题以及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共同问题。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保有量呈递增趋势。预计2015年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更是将达到2亿辆以上。传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传统汽车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现有的车用内燃机的动力技术的改进处于一种渐进式的状态,进展缓慢,已经不能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汽车行业亟待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动钢铁、机械加工、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原始创新的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面,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才能有机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上一较高下。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上配置了两种动力系统,一般是在传统燃料的动力系统基础上再匹配发电机、电动机等以电能为动力的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外部充电,即通过充电桩直接给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二是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回收,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三是采用前述两种方式的组合,既可以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也配有能量回收装置。

发展新能源材料的时代意义

发展新能源材料的时代意 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发展新能源材料的时代意义 摘要: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增加,常规的化石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十分紧迫,也是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不仅有利于解决和补充我国化石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 关键字:化石能源新能源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一、新能源定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二、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新能源最新进展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规模。表1-34为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的分类。目前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地热能等的利用技术已经得到利用。 表1-34 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的分类

200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Mtoe,其中石油占35%,煤炭占%,天然气占%,可再生能源占%(其中生物质能占%,水力占%,太阳能等占%),核能占%,2000年世界电力生产中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率占19%,仅次于煤炭,其中水力发电占17%,生物质占5%,太阳能等不到3%。 在表1-35为2001年世界主要地区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情况。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占总的一次性能源的3%左右,而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占总的一次能源大约35%,而且主要是用于炊事。这反映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的差别。1971~2000年30年间可再生能源的平均增长率和总的一次能源平均增长率相当。其中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的发展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风能和太阳的增长率高达%、%,表明他们在快速发展。 在表1-35的数据表明,在2001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站总的一次能源的%,然而其中大部分是燃烧型的生物质能,小部分是水电,而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能源的利用率几乎为零。我国的能源统计年鉴等都没有对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消费等情况进行统计,表明这些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正处于研究开发之中的起步阶段,利用率还比较低,利用规模和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很大。 表1-35 2001年世界主要各地区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情况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如表1-36所示。其中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平均增长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接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量发电将增加5倍,到2030年买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