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十章隋唐

一.名词解释

1.大索貌阅: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2.输籍定样: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应纳税额,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

5.隋朝的均田制:公元528年(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颁布均田令。隋文帝建国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当年,隋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80亩,种植五谷,再受永业田20亩;妇人每人受露田40亩,不给永业田;奴婢受田同如常人。永业田不须归还,露田在耕田者死后要归还国家。

二.简答题

1.隋朝建立的条件

1)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

2)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3)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统一战争的准备

4)陈朝的群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根本原因:分久必合,人民厌倦四分五裂多战乱的现状,盼望结束战乱分裂。

2.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改革官制

1.三省六部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负责草拟和发布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2.地方官制:隋代省并州县,减少冗官人数,不但节省了开支,而且还间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官吏任用:隋代规定,地方大小官吏均由吏部任命。

二、科举制度(选官制度)

开皇十八年(598年)开“两科”取士,大业年间开“进士科”,进士科的创制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始。

三、改定刑律

《开皇律》(开皇三年583年):针对北周刑法繁杂苛酷的弊端,开皇元年命在北魏、北齐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

四、改革府兵制(开皇十年590年):改西魏北周的职业兵制为全兵皆农、兵农合一的体制。

3.隋末农民起义及其影响

隋炀帝的暴政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起义之所以首先爆发于山东,是因为山东地区是隋朝最重要的经济区,具备人力、经济条件,而且它是征发高丽的前沿阵地,提供的力役供费最重以及水灾的发生。

1)起义推翻了腐朽的隋王朝,解脱了隋政权暴政所加在广大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

2)它还使新建的李唐王朝,不得不重新考虑调整统治政策,从某种意义说,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是隋末农民战争打击了封建统治的结果。

3)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尤其是又一次横扫了腐朽的士族势力。隋末农民军还打击了寺院地主,史称“寰中法侣,尽婴涂地之灾”。

4)通过隋末农民战争,奴婢身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

5)唐朝租佃制的发展,也说明了通过隋末农民起义,部分农民也多少改变了依附关系。

第十一章唐朝

一.名词解释

1..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

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

2.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

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3.隋唐科举: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4.朋党之争:指封建士大夫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之间的互相斗争。影响最大的发生在唐代后期长达四十余年的"牛李党争"。

4.藩镇割据: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藩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5.黄巢大起义: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二.简述题

1.武则天在位期间治理国家的措施

1)奖励农桑,轻徭薄赋武则天汲取唐太宗治国必须安民的经验,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广听劝谏,赏罚并举武则天是一个广听劝谏的皇帝,能广泛倾听各种不同类型人的意见,然后判断是非、择善而从之。

3)武则天以制壮马的方法驾驭天下,即以严刑来控制仕途,发现不称职的官吏,便革免或杀戮。

4)打破门阀,破格举才在用人方面,武则天打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专制,不以等级、门第、资历为标准。

2.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1.)设立藩镇、边兵过重:

(2)相邻民族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使经济条件较低者为物质享受所引诱,向经济发达地区施行掠夺与侵略(安禄山是被当时中国繁荣景象所引诱,才发动了叛乱): (3)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唐朝经济,虽然表面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盛世背后,己潜伏着深刻的经济危机

(4)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宰相与寒族、胡人之间的矛盾激化

●安禄山与太子的矛盾

(5)民族矛盾

唐朝虽属开放型的封建王朝,但在大汉族主义的传统影响下,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6)玄宗腐朽统治。玄宗享有太平之世日久,以为天下太平,从此万世无忧,“宴安骄侈”就代替了“励精图治”。(迷恋杨贵妃)

影响:(一)政治方面

1.藩镇割据——安史余党,讨贼有功之将领等,唐室各授以镇帅,各拥兵割地。唐室不能制,形成日后藩镇割据之祸。

2.边患严重——安史叛时,朝廷抽调西北兵平乱,於是边州无备。吐蕃乘虚而略取河西,陇右之地,威胁西京;又联合南诏,诠窥西南。东北之契丹又乘虚进入塞内,至令唐室有后顾之忧,终至一蹶不振。

3.宦官擅政——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

(二)经济方面:1.物资短缺——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且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竭。2.增加税收——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

(三)社会方面1.北方人口锐减——安史之乱,祸延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各省叛军所过,人民不死於兵祸,则流亡他地,数百里内无人烟,出现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的现象。2.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加速向南迁移。

4.唐朝的科技成就和哲学成就(填空)

科技:①赵州桥:②雕版印刷术:③僧一行测量子午线:④唐朝医学方面的成就:孙思邈:《千金要方》

哲学:a.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吕才、李华、柳宗元、刘禹锡等

b.韩愈、李翱的唯心主义思想

5.唐对朝鲜和日本的关系(填空)

(一)朝鲜

1).唐和朝鲜半岛的军事关系;

2).新罗与唐朝的经济交往与到唐朝的留学生;

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天文、历法、医学; 政治、科举制度; 文学作品、文字、雕版印刷术;茶叶。

4).新罗文化对唐朝的影响:高丽乐

(二)日本

1).日本的遣唐使;

2).日本的留学生(阿倍仲麻吕);

3).中日僧人来往(空海、鉴真);

4).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政治方面:大化革新: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效唐朝官制从中央到地方进行改革,隋唐律令→《大宝律令》; 教育方面:设置大学,典药寮、阴阳寮;设博士、助教教学;教学内容与唐大体一样; 语言文字;④文学;

⑤艺术方面;⑥科学技术与生活习俗方面。

第十二章宋辽夏金

一.名词解释

1.耶律阿保机:(872-926),出身于迭剌部世里(耶律)家族,迭剌部是契丹八部中最强大的一个部,而世里(耶律)家族在遥辇氏时期的地位、权势仅此于遥辇氏家族,从阿保机的七世祖起便充当了负责军事的首领“夷离堇”。阿保机于唐天复元年(901年),继承了这个职位后,率领军马四出征讨,北击室韦,东北伐女真,西南破奚,南掠河北、河东,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到唐天祐四年(907)年,八部酋长罢免了软弱的遥辇氏痕德堇可汗,改选耶律阿保机为可汗。

2.澶渊之盟:宋真宗抵达澶州后,虽鼓舞了宋朝军队的士气,但他急于议和,于是与辽朝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和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

3.庆历新政。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开始意识到不能再照老样子继续统治,他们认为有必要革新政治以摆脱社会危机。早在真宗朝初年,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北宋改革运动的先驱王禹偁就针砭时弊,上疏要求“改辙更张,因时立法”。他的建议虽没有被最高统治者采纳,但后来为范仲淹等人继承。

4.猛安谋克:猛安谋克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加以发展,使它同时也成了一部分较早归附金朝的奚人和契丹人的社会基层组织。猛安谋克制度规定,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凡猛安谋克户,平时从事“畋渔射猎”等生产活动,战时则自带盔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编成军队,应征出战。这样不仅能节约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有较强的战斗力。

5.绍兴和议:兀术在绍兴十一年(1411年)正月亲率铁骑十多万渡淮南下,攻占许多城市,直逼长江,结果被宋将打败。岳飞,韩世忠派兵来援,金兵渡淮北去,宋军停止追击,双方实际上仍保持以淮河为界。十一月,南宋与金签订合约,其主要内容是:一,宋向金称臣,“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邓(邓县)两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两州之半予金;三,宋岁贡银25万两,

绢25万匹。

6.两宋史学:两宋时期史学研究的成就,远远超过前代:史学著作大量出现,特别是大型通史和当代史的编修,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效果;同时在史学领域里出现了新的历史编纂体裁——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而且开辟了金石学这个新园地,把历史研究的范围,从古典文献扩大到古金石器物。

二.简答题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首先,在地方削减州郡(府,州,军,监)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

2.)其次,在中央分割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权力;

3.)第三,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罢去殿前都点检、副都捡点及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而且把禁军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又称三司),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

4.)第四,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

5.)第五,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2.西夏元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首先,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司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和监察;

2.)其次,在地方设立州郡和番落两套不同的行政机构,州郡原为汉地,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吏进行治理,番落为原党项人聚居的广大地区,仍根据传统习惯进行松散治理;

3.)第三,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继续保持部落兵制,但同时加强对部落兵的控制。

文泊建设:元昊和大臣野利仁荣等一起,模仿汉字创造西夏文字(番书),宣布为“国书”,下令境内都用这种文字记事,并大量翻译汉文典籍。

5.北宋佃户身份发生变化的表现。

1.)合种就是佃客用自己耕牛或地主耕牛耕种地主的土地

2.)承佃就是佃客向地主租种土地,一般交纳定额租,地租额多在五成以上

3.)佃客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弱的方向发展,佃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离开原地主而佃种别的地主的土地。同时,佃客在购买少量土地之后,可以自立户名,成为封建国家的税户。

4.)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十一月,朝廷诏书规定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等地区的佃户如果“起移”,不再需要取得主人发遣的“凭由”,只要在每年收获之后,交清地租,就可以和地主商量去留。

5.北宋工匠身份发生变化的表现。

1.)私营作坊使用雇佣工匠,他们领取钱米作为雇值,雇值多少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而异。

2.)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仍隶名军籍的军匠,有从民间雇募来的和雇匠。

3.)还有一种列入匠籍的工匠,称“当行”,或“鳞差”。这种当行工匠虽不像和雇匠那样自由,但他们和唐朝的番匠已有不同,不是无偿服役,而是付给一定的“雇值”,并且人数少,只作为辅助之用。

4.)有的生产部门,例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

6.南宋建都杭州的原因。

1.)高宗认为它有地理上的优势,即有所谓的“重庆之险”,万一金人再次渡江,易于浮海远遁;

2.)从经济上来看,物资供应比绍兴更丰富和方便;

3.)自唐、五代以来,杭州几经开发,已一跃而成为经济富庶,文化繁荣,交通发达,风景秀丽的“东南第一州”。

7.南宋平定游寇的历史意义。

南宋平定游寇集团斗争的胜利,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南宋军队集中兵力以抗击金人和伪齐的南下,使南宋政权获得了进一步的巩固。

8.简述女真族封建化的过程。

女真族的封建化,始于金太宗时期,在完颜亮统治的十一二年间,他迁都燕京,改革政治制度,继续实行女真族南迁的政策,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到世宗和章宗之际,金朝的封建化基本完成。

9.宋学产生的原因。

1.)汉唐儒学的弊端;

2.)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推动。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

3.)佛、道两教对儒学的渗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释、道两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并对儒学产生了渗透。

4.)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分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

5.)科举改革的影响。从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帖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了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这对以理解经义内涵为主的新儒学的产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第十三章元朝

一 .名词解释

1.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2.元朝大运河:自隋唐至宋,大运河是以大都为中心的一条南北运输线,经元朝修会通河和通惠河以后就成为以大都为中心的新型运河了,它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二.简答题

1.“汉法与“旧俗”之争的主要内容

⑴建立年号、国号及有关礼仪制度;

⑵建立汉式官僚机构;

⑶定都汉地;

⑷实行重农政策;

2.蒙古四大国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3.蒙古国是如何灭西夏和金的

西夏:蒙灭西夏之战为蒙古扩张的其中一场战争。战争分为三个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结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1227年(丁亥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灭亡,而历时22年的蒙灭西夏之战亦宣告结束。拖雷后来依成吉思汗之愿杀掉末帝,蒙古大军随即于西夏都城中兴府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筑皆被破坏、毁灭。屠城最后因察罕的劝谏而告结束。

金:1211年,成吉思汗南下进攻金朝,只留两千强兵守草原,全部人马从克鲁伦河草原出发,令者别为先锋,很快占领抚州(张北)、居庸关等,进围中都。接着在1212、1213年又两次南下,第三次南下攻下涿州后,分兵三路,右路由成吉思汗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统领,沿太行山东麓南下,再由太行山西麓北归;中路由成吉思汗和四子拖雷统领,自易州南下,征战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至山东海滨;左路由成吉思汗弟合撒儿统领,攻取蓟州,循海而东,至辽西而回。到1224年,金统治区域除中都十一城外,全被攻下。但成吉思汗仍用游牧族的战术,猛攻猛掠,不长占领,把攻下的城池洗劫之后即而放弃。1214年,成吉思汗集结全部兵力围困中都,欲灭金朝。

4.元代学校和教育的特点

1).蒙古化、汉化相表里的教育体制;

2).教育发展起伏不定:兴旺期主要在元世祖至元、元仁宗皇庆、延祐及顺帝元统年间;

3).学校与科举关系松弛;

4).创设域外文化的教育机构。

5.元朝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①先后设置劝农司、司农司、大司农司等“专掌农桑水利”机构;

②设“都水监”、河渠司(《元史?河渠志》:“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

③招募流民,鼓励垦荒(军屯、民屯、军民合屯),锄社-村社基本单位(50户);

④保护农田,颁《户口条画》限制抑良为奴;

⑤减免租税;

⑥遍设粮仓、常平仓;

6.元代对台湾,西藏,西北的治理

台湾:元朝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甚至、行政管辖,在福建行省的同安县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台湾,澎湖巡检司是我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它表明台湾、澎湖在这是已成为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a.1239年,蒙古进军吐蕃,西藏各地方势力和藏传佛教首领纷纷归附;

b.贵由汗二年(1247),宗藩关系确立。规定教俗事务均由汗国任命的官员管理,上报当地官员姓名、居民数字、贡物数量等;

c.设置宣政院:1264年称总制院,首任长官八思巴;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直辖关系;

d.政教合一体制:设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前、后藏十三个万户,万户以下各级官员多由当地僧俗首领担任,由帝师或宣政院推举、皇帝任命,这是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起源。

e.行政民事管理:清查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

f.军事镇戍制。

西北:元朝在西北地区设立了甘肃行省,别失八里、合剌火州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新疆东部地区);

7.元代蒙古族的婚姻

1).婚姻俗制与家庭.a.据文献记载,蒙古族这一古老的共同体中,较早地形成了一夫一妻制。并成为蒙古族婚姻制度的主流而牢固地流传下来。b.十二世纪以前蒙古人严格执行族外婚制,同一个祖先起源的部族之内严禁成婚,用以维持血胤的纯正。元代,这种族外婚制,由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c.与婚姻俗制与家庭相关联的妇女的贞洁,在蒙古社会中要求较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和他人之妻私通,早期由习惯法来维护。

2).婚姻形态

a.抢婚:亦称掠夺婚。这是古代氏族部落外婚时用抢掠或战争手段俘获妇女的一种野蛮的强制性婚姻形态。13世纪为止,蒙古社会中仍存在着抢婚的痕迹。

b.议婚:这是男女双方,通过说媒等方式商议决定婚约的一种婚姻形态。这种形式元代蒙古人中比较普遍。

c.交换婚:这是议婚的另一种形式,是古代族外婚的一种。具体内容为两个氏族的男方协议互换其姊妹为妻或互换其女儿为媳的做法。元代的蒙古人中也有此俗残余。但已被复杂的政治关系所利用。

d.入赘婚:在文献中,蒙古人典型的入赘婚形态实例不多见。而入赘婚的另外一种形式在元代蒙古社会中比较普遍。

e.收继婚:元代蒙古人还实行收继婚制。

f.冥婚:元代蒙古人中流行冥婚制。

第十四章明朝

一.名词解释

1.胡蓝之狱:明初开国功臣多恃功骄恣,僭越封建礼法,甚至纵容子侄为祸百姓,这既加深了社会矛盾,又危机朱氏王朝的统治。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以谋不轨的罪名被诛,太祖借此大兴党狱。洪武二十三年,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杀韩国

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等,诛连3万余人。洪武二十六年,颁布《逆臣录》,以谋反罪杀凉国公蓝玉、鹤庆侯张翼等,牵连万余人。这两次党狱,不但元勋宿将被杀殆尽,而且许多江南豪族也被诛灭。

2.一条鞭法:在清查全国土地的基础上,针对当时赋税制度存在的弊病,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内容包括:1、天赋折银征收2、徭役折银上纳3、赋、役银合并征收4、赋、役银合并征收后,直接交于地方官府。

影响:使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和改善,减轻了人丁负担,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为城镇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

3.土木之变:英宗正统四年,瓦剌统一蒙古,与明通贡往来,朝贡成为明朝沉重的负担,后因明政府削减其索求物使也先大怒,以此为由分兵四路内犯。时太监王振专权携英宗仓促应战,退于土木堡时被也先追击大败,英宗被俘。

4.永乐大典:燕王朱棣靖难功成,因其得位非正,引起朝廷非议,为消除这种不满情绪,笼络文人于永乐元年七月命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等经一年多时间书成,成祖赐名《文献大成》,后觉尚多缺略,于永乐三年命太子少师姚广孝等为监修,至永乐六年冬全部完成,更名为《永乐大典》。

5.西方传教士:万历八年,教士罗明坚到达澳门,万历十年获得许可后到达广东某佛寺,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内地的教士。十一年九月和教士利玛窦定居肇庆。

在数学方面,万历三十三年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与李之藻合译《圜容较义》万历三十五年,与徐光启合译《测量法义》

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自然科学知识因受神学的影响,不可能是西方最先进的近代科学成就,但对中国某些传统观念和认识带来冲击使得视野有所开阔。由于封建统治上层的保守,因而不能加以推广,受众范围狭小,其社会作用有限。

二.简答题

1.废宰相制度历程

明朝初年,中央和地方政治建制基本承袭元朝,不久太祖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利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洪武十年七月,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长官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十一年三月,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正月,复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太祖进而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

2.加强军权方面措施:

1)、明初设置大都督统领全国军队,洪武十三年改为五军都督府。取代枢密院,统领兵籍、兵政,不能直接统军,兵部奉旨听命调兵。

2)、自京师到地方以军户为基础设置卫所,军户世袭为兵,平时屯田自养。

3.恢复和发展农业措施:

1)、颁布昭令:以往因战乱流散“因而为人奴隶者即日放还。”他还下令朝廷代为赎还因饥灾而典卖的男女。

2)、在洪武五年颁布规定,用宗法家长制的少长关系冲淡良贱得隶属关系,使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3)、在北方地区,广大农民自由耕垦,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鼓励。

4)、实行移民屯垦的政策。

5)、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修,鼓励种植经济作物。

4.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及表现:

原因:1.)白银流通,商品经济发达,原始资本积累.

2.)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出现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的集散地,出现专门的工商业市

镇,商帮.

4.)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农作物商品化.

5.)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生产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

劳动力为特征的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自由劳动力。

表现:1.)农业雇工的出现:长工、短工、忙工;

2.)地主和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3.)江南丝绵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第十五章清朝

一.名词解释

1.八旗制度: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设立,女真狩猎组织改编,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镶)黄白红蓝,每旗7500人,八旗计6万人;

2.郑成功:1624年生于日本,祖籍福建泉州,本名森,隆武帝建国福州时,赐国姓朱,改名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抗击清军,终身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打败荷兰侵略军,收复台湾,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清代文字狱:产生于清朝前中期。是清代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4.改土归流:是清政府应用于西南地区的一种管理方式,以军事征服和怀柔招抚为主要手段,是我国地方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有着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的交流。

5. 摊丁入亩:康熙、乾隆朝实行,是在难以确定地亩、人丁数目的背景下实施的一项政策,主要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以人丁数2462万、丁银数355万为永久,固定了总额,后增丁口,不再加征。

6.清代考据学:1.什么是考据学:是清代的汉学,主要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并将此法运用于其他书籍;

2.考据学得以发展的原因:一是空谈心性的理学越来越受到批判,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学术应经世致用;二是随着满清政权的巩固,加上文字狱对思想的钳制,并把精力用在整理、考订古典文献上;

二.简答题

1.清代的政治制度:

(一)中央主要政权机构

1.)内阁:最高行政机构。

2.)议政王大臣会议(国议、公议):中枢权力机构。

3.)军机处决政:

4.)六部:为中央执行机构。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侍郎,均由满汉各一人充任。

5.)理藩院:专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由崇德元年(1636)所设的蒙古衙门演变而来。

6.)内务府:专门负责宫廷皇室事务的机构,长官由满族王公大臣担任

(二)地方行政机构:省、府(州)、县三级制

1.十八省;

2.府(州)县:知府一人(正四品)、知县一人(正七品),俗称“父母官”;

3.保甲制:监督民户,维持治安。

(三)军事制度

1.八旗:满族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共20万,各旗设统领,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统管,地方督、抚无征调权;守卫京师称“禁卫兵”,驻防地方为“驻防兵”;

2.绿营制度:由改编的明朝军队和其他部队构成。是地方常备军,用绿旗,由督、抚统帅。

编制:标(总兵)、协(副将)、营(参将)、讯(千总百总)等;

兵种:马兵、步兵、水师。

(四)法律制度

1.《大清律》:承袭《大明律》,顺治四年-雍正三年(1647-1725)历78年修正

2.民族统治色彩:量刑不一

3.重“例”

(五)文化政策

1.怀柔优遇: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2.钳制镇压:文字狱(压制“反清复明”思潮)

2.清代对各民族上层笼络的措施:

1.)清军入关后,保留原有明朝官员,规定在内阁、六部等中央机构实行满汉并设的复职制度。

2.)科举取士:把汉族知识分子吸收到政权;

3.)捐纳入仕:地主子弟可通过捐资做官;

4.)特科名士:科举考试之外的制科取士方式。给汉族知识分子中的所谓“名士”以更大的待遇,一经录取,授予翰林院的官职。

3.清初恢复经济发展的措施:

1)、停止圈地:1685年永远停止圈占民田

2)、实行“更名田”:让百姓佃种明代藩王的土地,庄田更名为“民田”,永为世业,向政府纳税;使更名田的拥有者成为自耕农,有助于垦荒和发展农业。

3)、奖励垦荒:放宽了垦荒的起科年限,并且给予垦荒农民种子,诱导富绅招佃垦荒。4)、废除匠籍制:1664年废除匠籍。

5)、整顿赋役制度:顺治二年完成了《赋役全书》,并造鱼鳞册和皇册。

康熙二十四年,修成了《简明赋役全书》,对于抛荒地一律免除赋税。

4.清朝对新疆西藏的管理:

一、清朝对新疆的管理

1.)军府统治制度: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伊犁将军”总统南、北疆;

2.)“因俗而治”制度:多民族制度并行;

3.)绿营驻防:陕西、甘肃定期换防;

4.)边疆屯田:兵屯、民屯、回屯、旗屯、商屯(收地租)、犯屯(罪犯);

5.)兴办手工业:改变了新疆“南农北牧”的经济格局,发展了新疆地区的物质生产,维护国防安全。

二、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一)顺治、康熙时期-维护管辖权

1.)理藩院管理藏务;

2.)确认和保护达赖、班禅的地位;

3.)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十九年(1720)“驱准保藏”,稳定藏区局势;

4.)“廓尔喀之役”:廓尔喀(尼泊尔),二度入侵西藏。

(二)雍正、乾隆对西藏的管理

1.)驻军:三年一轮;

2.)雍正五年(1727),设驻藏大臣:正、副两名共辖前、后藏务;

3.)金瓶(本巴)掣签制(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灵童转世”法规;确定宗教领袖产生的合法性;其仪式受驻藏大臣的监视;

4.)乾隆五十八年(1793),制定《钦定西藏章程》:保证事权归一,宗教、政治、军事、法律、对邻事务。

5.清代对图书的管理和编纂:

1)康熙至乾隆朝时期进行。在康熙雍正时期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是继《永乐大典》后的又一部大型类书。

2)乾隆年间,编纂出了《四库全书》,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保留了许多的文献资料,但在编纂过程中,大量的销毁和删改了旧书,使传统的文化遗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6《尼布楚条约》:

(一)历史背景:1)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2)清朝有西北之患(准部之乱);

(二)条约内容:定中俄东段边界,双方在边界和平贸易。

(三)历史意义

1.)遏制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进一步扩张;

2.)签约后东部边界关系稳定一个半世纪(1689-1858瑷珲条约);

3.)中俄历史上第一个边界条约。

7.清朝中前期抵抗沙俄侵略的情况

1)抗击波雅科夫、哈巴罗夫,斯捷潘诺夫匪帮入侵;

2)两次雅克萨之战。

历时两年的雅克萨之战,以清军胜利而告终,这是我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侵略战争,也是为保卫东北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胜利,它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扩张的侵略计划。

此后,中俄进行了边界谈判,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双方正式缔结《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从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讷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信息管理系统资料

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我想让大家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我还给 大家找了两个比较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会儿我们装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该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管理领域内一门极其重要的使用性科学。 如果大家把这门课程学好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个软考.获得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这个证书.因为大家已经是毕业班的同学了,下半年可能就要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具体如何努力,当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就要多考一些资格认证,给自己添加一些砝码.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权威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认证,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两个管理信息系统,让大家对这门科目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看完这两个例子后,大家能不能想到在自己身边有什么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有没有同学想到的,跟大家说一下,没关系,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在这里我给大家列出了在我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区分信息和数据这两个概念.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看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里程表显示80km/h,大家会有什么想法?这只是一个数据对不对?我们能根据它来判断是不是要加速还是要减速?如果这个速度,放在高速上的话,是不是司机要加速?但如果在市区内,是不是就要减速?所以,只有当司机看了里程表做出了加速还是减速的决策时,那个数据才是信息。 我叫两个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之父。 在20世纪中叶,人类终于对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质量、能量、信息量都有了定量的计量办法。我们应该牢记,为阐明质量概念做出伟大贡献的是发现物体力学定律的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为阐明能量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者们:迈耳(Julius Robert von Mayer,1814-1878)、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99)、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开尔文(Lord Kelvin,,而为阐明信息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就是香农。1824-1907). 按照参加考试的人数、考试合格证书的效力以及社会对考试的认同程度,由国家组织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下四种: 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又称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吴中四杰”: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故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高启成就最高(1)诗作多表现当时战乱生活。《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白骨横马前”、“前行尽空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2)诗中表现出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境界。《青丘子歌》将自己塑造成降谪人世的“仙卿”,“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放达孤傲,体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3)登览怀古之作较有特点。《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其代表作。“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才气横溢、笔力豪健而不锋芒毕露,词句俊逸清秀而不事藻饰,具有俊秀自然之美。宋濂,字景濂,号潜溪:1“以道为文”的主张,2、“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2简朴清雅。 台阁体:词气安闲,雍容典。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体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诗文内容贫乏,多为应制之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台阁体流行的原因:1)处境优裕,多怀有受朝廷礼遇而产生感恩心理2)国力强盛3)限制思想自由。茶陵派: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诗歌艺术审美特征。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前七子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体体。反对台阁习气与理学风气,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李梦阳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以为“真诗乃在民间”,反映了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一种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强调模拟,食古不化。重视时政题材,表现民间生活。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其成员除李、王外,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王世贞影响最大。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重视“篇法”、“句法”,对当时的唐宋派文人“惮于修辞,理胜相掩”的现象提出了批评。3后七子创作难脱蹈袭的窠臼。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文坛出现了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卓然自成一家)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提倡唐宋文风。推崇韩愈、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王慎中、唐顺之对曾巩推崇备至。茅坤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主张文以明道,道是指儒家道德原则。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如唐顺之的《叙广右战功》。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归有光的散文善于捕捉日常生活,富有感情色彩,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记叙平常事件,或书写亲人之情,具有描写质朴自然、书写真切感人的特点。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童心说”(叛逆色彩,反抗精神)天下之至文皆出于童心。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创作都因是作者本然的情感和欲望的真实表现。创作要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割断与道学的联系。3对公安派的性灵说有直接的影响。文艺观:反对贵古轻今;强调文学要真实,反对虚假;文学作品是作家激情之作,反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公安派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提出“性灵说”。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摆脱儒家道理的束缚,保持人性的活泼、纯真。这一说法受到了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的流露于表现。所谓“任情而发,尚能通宇人之喜怒哀乐嗜好和情欲。”为“可喜”的“真声”。意味着独特的个性表现,表现出人的独特创造。创作特色(如袁宏道《戏题斋壁》“举眼尽无欢垂头私自鄙”《感怀诗》“上书金商门,傍人笑我迂”即为代表。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含有生活的哲理和情趣;风格明朗流丽,活泼清新;语言庄谐杂作,饶有风趣。缺陷:矫枉过正,写作率意而为,难免流于浅俗,如“禄食渐渐多,牙齿渐渐稀…”。除诗歌之外,公安派的散文创作成就也较高,是晚明小品的代表。影响深远。竟陵派继公安派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钟、谭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看重向古人学习,达到一种所谓“灵”而“厚”的创作境界。提出“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创作要求。如钟惺《宿乌龙潭》诗。3竟陵派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和公安派的浅俗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晚明小品文体制序、记、跋、传、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4) 第一章系统分析 (5) 1.1系统的初步调查 (5) 1.2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7) 1.3系统的详细调查 (8) 1.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9) 1.5项目开发计划 (9) 第二章需求分析 (10) 2.1业务流程图 (10) 2.2数据流程图 (13) 2.3数据字典 (24)

2.4代码设计 (31) 第三章概要设计 (34) 3.1系统模块结构图设计(HIPO图) (34) 3.2数据库概念设计 (40) 3.2.1实体关系图(E-R图) (40) 3.2.2实体和联系 (43) 第四章详细设计 (44) 4.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44) 4.2数据库的实现 (45) 4.3程序流程图 (46) 4.4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49) 4.5历史信息管理 (49) 4.6人机界面设计 (49) 4.6.1输入设计 (50) 4.6.2输出设计 (52) 第五章系统实施 (54) 5.1编程过程与特点 (54) 5.2系统测试 (55) 5.2.1系统测试的原则 (55) 5.2.2系统测试的方法 (55) 5.3系统运行维护 (58) 第六章论文小结 (60)

6.1系统的功能 (60) 6.2系统的特点 (60) 6.3系统评估与改进方向 (61) 6.4开发体会与收获 (61) 参考文献 (62) 附录1 系统使用说明书 (63) 附录2 部分程序代码 (67) 引言 宝冶机动公司是宝冶总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它有四十年的历史。其主要是机械动力安装及运输、机械设备租赁。其主要技术成分较 简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项目的增多,机动 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增了设备、技术人员、以及一些辅助的资料、图书。由于图书资料、读者增多,造成资料管理的工作量大, 重复量大,费时费力。资料文档管理易出现遗漏及错误。公司也认 识到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在硬件方面给每位资料员配置一台 电脑,并组建全公司的局域网;在软件方面由于考虑到市场上出售 的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并不能十分适当地 符合我公司管理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公司决定自行开发一套适应 我公司信息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侧重点先放在图书、资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D.瀑布模型 3.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B.系统分析报告 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5.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8.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8.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C.基层管理 9.战略级管理属于(B)。B、高层管理 10.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客户/服务器模式 11.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AIS 12.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1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可行性报告 1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B.非结构化决策 1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B.战略计划子系统 19.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 总体规划阶段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B.管理职能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C.层次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A.管理职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系统是什么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A.数据流图 2.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B)。B.数据耦合 3.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B)。B.强 6.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B)。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C )。C.耦合 8.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C )。C.可行性报告 9.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C.分段切换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C.系统怎 么干 11.系统测试的对象是(D)。D.整个系统 12.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A)。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总体规划阶段 1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C.系统设计说明书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填空 .人类最早地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最有代表性地手工业是青铜手工业. .氏族公社地全盛时代是母系氏族繁荣时期,这一时期陶器地出现是一场经济革命.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最有代表性地手工业是青铜手工业 . .启废除了原有地“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 .公元前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以后,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可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地丝绸之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汉武帝时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古代中国人民地视野,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公元年地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三分天下地形势大致形成. .西周政治制度地基本形式是分封制,也叫分土封侯制. .我国最早地诗歌总集是《诗经》. .战国时期,关东各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积极争取各国,称为连横. .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与金订立嘉定和议.此后,宋、金之间再没有发生大地战争. .元朝杰出地科学家郭守敬,在年修成新地历法《授时历》,这是中国古代最优良地一部历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巨大地中国船队下西洋,他地首次远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为了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康熙帝在皇宫设立南书房,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样,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地权力大大缩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率西汉军队几次出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公元年地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三分天下地形势大致形成. .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统称为南朝. .在选官制度方面,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地九品中正制,根据考试成绩录用官吏;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地转折点,后来,全国一些节度使实行武装割据,史称藩镇割据.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地《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地通史巨著. .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与金订立嘉定和议.此后,宋、金之间再没有发生大地战争. .元朝中央设宣政院,以西藏喇嘛教首领为副使,专管西藏事务. . 明末清初有三大思想家,就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公元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地建议,以地税、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创立颁行两税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地转折点,后来全国一些节度使实行武装割据,史称藩镇割据 . .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地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二、选择题(单项和多项选择混合) .传说中地尧、舜、禹是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旧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初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A.计算机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实时处理系统 D.分布处理系统 3.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4.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和B 5.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和人员培训工作。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实施方案 C.系统使用说明书 D.系统测试报告 7.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属于()。 A.直接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C.系统收益 D.投资回收效益 9.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层次码是一种()。 A. 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系统。 2.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和()。 4.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和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考试必备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选择、填空: 1、开皇九年正月,隋攻入建康,灭掉了陈朝。 2、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 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3、隋王朝的统治基础是以关陇士族集团为核心的南北士族地主阶级。 4、三省六部制度,自隋定型。三省之名在魏晋时早已存在,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 始于隋。 5、隋朝在府兵制度上的改革,使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起来,从而巩固了府兵制。 6、开皇三年,隋文帝命苏威、牛弘等进行修订,制成《开皇律》。制定《开皇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的需要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唐律》就是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的。 7、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是以九品中正制为考核。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 始。 8、杨坚集团在夺取政权后,首先是确保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隋代的均田令,扩大了品官授田数量,实质上 就是利用法令强行扩大贵族官僚的地产。 9、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称帝后立即颁布均田令。隋初曾实行均田,但主要是解决官僚的永业田,此即所谓“方 蒙爵土”;而民田问题尚未全面推开,故出现“民田不赡”的现象。 10、“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 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11、大业元年,营建东都,于宫城东建含嘉仓,据考古发掘,含嘉仓已探出粮窖259个,大窖可储粮一万数千石, 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朝建国20年,隋朝的库藏尚未用尽,隋代仓储之丰实是前所未有的,它为后代封建史家所艳称。 12、隋代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提炼或控制胎料和釉料中铁的成分的方法,因此烧造出色调比较稳定的 白瓷。 13、造桥技术:河北省宁晋县著名的安济桥(又名赵州桥),隋代杰出工匠李春设计的。 14、隋炀帝时,日本开始采用汉人的衣冠制度。 15、隋炀帝的暴政主要表现为役赋繁重和刑法苛暴两方面。他即位后,隋朝的国力、武功达到极盛,他修建东都, 开凿运河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 16、隋炀帝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隋炀帝即位后,凭借着国家的富强,威胁高丽王高元来朝,高元不理, 炀帝即以此为借口,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 17、隋炀帝为了张扬国威而连年出巡,他曾三下江都,六巡北塞。 18、大业七年十月,山东(首先爆发)邹平王薄起义于长白山,王薄起义具有明显的反徭役、反兵役的性质。 19、隋末农民起义的各地义军逐渐汇合,在617年前后形成三支主要力量:一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二为窦 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三为杜伏威,辅公袥领导的江淮义军。 20、正当农民起义勃兴之时,一些地主官僚也乘时起兵。首先是礼部尚书杨玄感于大业九年起兵黎阳,进围东都。 21、隋朝自开皇元年(581年)建立,到大业十四年(618年)灭亡,前后历时37年。 22、唐朝中央政权的主要机构仍然是三省六部制,在地方上,唐朝仍实行州、县两级制。 23、唐高祖时,命裴寂等人以隋《开皇律》为基础,与武德七年(624年)损益而成《武德律》。太宗时对《武德 律》加以修订,修成《贞观律》,至此,《唐律》基本形成。高宗时,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成《永徽律》,后又对《永徽律》作出具体解释,撰成《疏议》30卷,后《疏议》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高中-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复习资料

古代第一单元先秦——秦汉 一、夏、商、西周 (一)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对象:王族(为主)、姻亲、功臣、先代贵族 评价: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使统治集团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秩序。 后期诸侯国壮大,逐渐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 2、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解决贵族继承问题。 内容(也是特点):最大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本质特点是以血缘关系维护统治 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评价:宗法制保证了西周贵族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该制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但嫡长子继承制、家族制度和“尊宗敬祖”观念,长期影响着 中国社会。 (二)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耕作技术的特点:刀耕火种。 农业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以石器、木器为主。 农作物: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稻为主。 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买卖 2、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丝织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商业:商朝,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商人善经商,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三)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 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2.商朝已有关于日食的纪录(世界最早)。 二、春秋战国 (一)经济 1、农业 (1)铁工具、牛耕推广:铁器的应用——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 牛耕的运用——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水利:秦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秦国修郑国渠灌溉了关中农田。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5 一、填空题 1.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三部分。 2.数据字典包括()、()和()三种表。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的方法有:工具集成法、()和()。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5.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和()。 6的中文含义是()。 7. ()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 8. ()特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防病毒功能,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9. ()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 10.模块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三种。 二、单项单选题 1.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所划分,在它之内称为系统,

在它之外称为环境。 A.边界 B.输入 C.处理 D.输出 2.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和B 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4.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的决策。 A.结构化 B.管理 C.半结构化 D.经济 5.数据库结构的三个模式中,()是数据库结构的核心。 A.模式 B.存储模式 C.子模式 D.模式与子模式 6.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7.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全面测试 D.部分测试 8. 对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提高管理效率属于的()。 A.间接效益 B.直接效益 C.管理效益 D.开发效益 9.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是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内部所需的()。 A.技术性条件 B.非技术性条件 C.管理基础条件 D.人才基础条件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汇编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前770年——前475年 前632年城濮之战 前551年-前479年孔子在世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前260年长平之战 秦前221年——前206年 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西汉前202年——8年 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 前140——前87年汉武帝在位 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东汉 25年——220年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魏晋南北朝 220年——581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朝 581年——618年 7世纪初隋创立科举制 唐朝 618年——907年 627-649年贞观之治 713-741年开元盛世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辽)北宋 960年——1127年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南宋 1127年——1279年 1141年宋金和议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元 1271年-1368年 明 1368年-1644年 清 1644年-1911年 1661-1796 康乾盛世 1684年康熙设置台湾府 1727年乾隆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乾隆平定大小和卓 叛乱

管理信息系统资料

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阅卷人签字: 试题总页数:7

____ 级课程考试试题 共7页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的说法出自(B) A.西蒙; B.香农; C.《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规范》;; 2. 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立企业的目标。(C) A.战术; B.利润; C.组织; D.财务 3. 战略计划子系统是供使用的系统。(C) A.计算机操作人员; B.信息处理人员; C.高层决策者; D.中层管理者 4. 管理层次中,主要职能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的是(A) A.高层管理; B.中层管理; C.基层管理; D.职能层管理 5的特点有(D) A.根本性的; B.彻底的; C.巨大的; D.以上均对 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是在计算机硬件发展的(C) A.第二代; B.第三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7?网络互联设备中,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是(B) A.网桥; B.路由器; C.中继器; D.集成 8?关于、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B) 包括、;包括、;包括、; D.三者平行

10. 中,选择了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同时又选择了级联删除相关记录”则在删除主表 中的记录时,相关表中的相关信息(A) A.自动删除; B.条件删除; C.没有变化; D.完全更新 11. 是指(B) A.企业系统规划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 C.企业系统法; D.关键因素法 12. 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步骤中,分为可视化设计和代码设计两个阶段的是(D) A.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13. 下列不属于系统可行性分析的是(C) A.经济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 C.隐见的可行性; D.管理上的可行性 14. 数据字典中,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是(B) A.数据结构; B.数据元素; C.数据流; D.数据存 15. 关于代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惟一地标识系统中的某一事物; B.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 C.它以简短的文字形式代替具体的数字说明; D.主要任务就是提供给信息系统所需使用的代码标准 16. 下列不属于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依据的是(D) A.系统吞吐量; B.系统响应时间; C.系统处理方式; D.系统的输出方式 17. 下列不属于系统转换方式的是(C)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垂直转换; D.分段转换 18. 对项目的正向风险不应采取的策略是(B) A.开拓; B.自留; C.分享; D.强化 19. 下列可以放大增强信号的网络互联设备是(A) A.中继器; B.集线器; C.网桥; D.路由器 20. 数据字典中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述该数据存储的(D) A.结构; B.有关的数据流; C.查询要求; D.以上均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

第九部分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 (一)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方针和目标 实现工程建设信息化是监理单位有效完成建设监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投标人将总结多年参与国际的、国内大型工程建设监理资料及信息管理的经验,结合对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中的资料及信息管理需求的深入分析,精心策划准备资料及信息管理工作,为建设监理、为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 1、资料及信息管理的方针 有效覆盖、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高效安全。 2、资料及信息管理原则 1)资料管理及时、正确、有效,以规范化的管理避免人为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管理增值。 2)信息管理先进性 在保证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适当的网络组合,结合交换无线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帧中继等各种技术,发挥最佳的集成效果。 3)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及适度开放 遵循国际工业化标准,参照网络系统标准,支持各种标准协议、传输方式及传输接口,充分考虑未来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情况,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网络宽带的灵活性、网络规模的灵活性以及网络服务的可增删性等。4)提高可靠性及安全性 系统备份与网络冗余连接。使网络有较好的容错能力,整个网络可靠的工作,以确保系统的可靠与稳定运行。 在网络设计时,采用多级安全防范措施,包括路由器过滤、防火墙隔离、加密传输等多种方法组合防护。最大程度地保护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5)加强信息系统可管理性 通过网管系统,及时方便的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及时发现各种网络故障并迅速排除,以保证网络系统正常、高效运行。实现多协议支持

与多服务支持。 3、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目标和特点 1)有效应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满足管理的深度及广度 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项共同建立工程专用的功能完善的高速局域网,采用半开放系统使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分承包单位可通过专线或VPN连接本企业及局域网。实现信息网络的有效覆盖、资源共享,保证及时准确地传递、处理、贮存工程建设信息。 2)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管理,实现实时化的信息处理 为保证网络信息畅通,应对外建一个强大的信息门户,投标人建议采用工作流的方式,完成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审批,该门户通过个性化的界面,根据授权,为登陆网站的用户提供及时、详尽的数据和资料。在内部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支撑平台,由该平台完成不同单位、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的传递和整合,最终存入公共数据库供全体用户共享。 3)可靠的安全保障 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选择成熟的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是重要的基础,管理体系及可靠的信息备份是必备的条件。 4)灵活实用的应用系统 应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应用软件系统,兼容来自土木工程、钢结构工程、房屋工程、舞台设备安装、装饰装修,以及相关的勘察设计、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等众多行业的应用软件,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为虚拟现实技术(VR)、全球定位系统(GPS)、CAD三维建模技术等最新技术在工程的应用提供平台。 (二)投标人对资料及信息管理需求的预测 1、进度控制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1)承包单位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日报或周报统计,汇总成月报。数据保存在网络数据库中,方便查询。工程进度信息主要包括工程年、季、月、周、日完成情况、形象进度等。 2)系统以网络计划技术为核心,实现施工计划的制订与控制。

2020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新。 时间: 开始实施。 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1935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时间: 年 , 操纵国:英法美 ,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 》,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 时间:1921—1922,操纵国:美英日 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评价: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提供了条件。 时间: — 年,首先在 爆发。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时间:1933年, 核心:调整工业,颁布《 》, 特点: , 根本目的: 了生产力的恢复,是美国度过了危机。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1933年上台,制造了“ ”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屠杀犹太人,转移德国人民对龙断资产阶级的痛恨 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的轰炸。 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他还有一部作品是《和平鸽》 年,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基地设在哈尔滨的 部队做活人细菌试验。 集团。 ② ③ 年,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建立) ,辅以工业改革。 。

启示:改革要客观分析本国国情,做到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内容: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结果: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旧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解体加剧 事件,挽救苏联,社会主义失败 《》签订,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影响;雅尔塔体系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社会主义运动遇挫。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 动荡原因:核心是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大国干预使问题复杂化。 表现:1948—xx年次中东战争 和平进程:①出现:xx年,以“土地换和平”的中东和平会议 ②曙光:xx年,在华盛顿签署巴勒斯坦地区部分地区实现自治宣言 原因: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地区民族矛盾激化 表现:年北约以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空袭 影响:未经安理会授权,表现美国的霸权主义,使多级化受阻 俄罗斯、中国的积极作用,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要的作战方式:空袭,俗称“非接触性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