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小周天功法简述(配图)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小周天功法简述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候要求的。每

一步均需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

静养一节,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

络周天出现元气充分活跃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的。入静是心意

训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段,称之为

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

炼。而我们普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

收拾杂念以达到基本的静心要求。在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

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之为煮空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

元气,使气足方能通周。

三、积气冲关:

在丹田气足的基础上。已经有足够的信心与力量去冲关时。则可以意引气按小周天的路线去冲关。行气的路线是督升任降。从下丹田起,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后回下丹田。为什么要督长任降呢?这是气性决定的。阳气升、阴气降。督脉为阳脉,主升。任脉为阴脉,主降。这是原则。也有人出现倒转周天的现象。若是自然出现的,则顺其自然。若非自然出现,不要人为的去倒转周天,否则会出现不良的后果。轻则气逆,后则咳血吐血。遇到冲不过去的难关(如玉枕关),要多意守此处,往这里聚气聚能,气足了一冲而过。

四、炼养周天:

在周天已通的情况下。要把握一个原则,三分练,七分养。以炼养元气为主,以转周天为辅。在温养中自然融入真气温蒸全身的境界中去,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虚无状态。待经络周天出现,说明小周天目标已经达到,可以根据情况转入大周天的训练。

〔资料〕小周天气的运行的起止路线

在运气通周之前,一定要掌握好小周天行气的起止路线,准确的按线路以意引气去冲关。

这里附上路线图,供参考学习:

行气的具体起止路线为:从下丹田起-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预备〕小周天功的功前准备工作

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

使练功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面如下:

A、打坐前,先净身。先排尽大小便,以免功中憋

得难受。然后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没什么味,容易静

心。

B、关好门窗,堵上风源。可以防止功中伤风,也

可以防止意外惊功。保证室温在10度以上,亦不可过

热过闷。

C、可以对室内光线进行调整。拉上窗帘,防止室内

过亮。打坐时,要背光打坐。

D、最好坐在硬板床上或凳上,这样比较稳当,要

垫上软的东西,如坐垫,利于气血运行。

E、宽衣解带,凡是不利于气血运行的,象手表、眼镜,

发卡,领扣,皮带等,最好都解开,松开。松紧带不宜过紧。

F、若功前有做较大的体力劳动或量大的体育运动。先

休息一阵,放松平静后,再开始打坐练功。

〔预备〕小周天功的打坐姿势与要领

练功的姿势问题,称为调身。姿势的调整直接决定了你练功的效果问题。我们小周天是以坐势为主。可以采取盘坐式:包括单盘、双盘或普通盘。建议采取单盘或双盘。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能盘坐久了,容易两腿发麻疼痛,甚至影响入静。所以不能盘坐的练功者可以采取普通坐,就是坐在椅子上,不要靠住。尾闾处坐在椅子边缘,

露出会阴。这样容易把腰拔起挺直,保证气血通畅。

手势:可以两手交叠捂于下丹田处,男子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子相反。(即男子左手心捂着下丹田,右后心捂着左手背。女子相反)

按以下要领进行身体姿势的调整:

①塞兑垂帘:意思就是要轻闭口目。许多功法在轻轻闭口的同时,要求舌顶上颚,称为“搭鹊桥”,作用是接通任督二脉,利于周天气机运行。同时,舌顶上颚,有利于口中生津。再配合观照玄膺(下颚舌根处),就能很快的产生金津玉液,对干燥综合证有特效。金津玉液既是练功的成效之一,同时,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固本培元大有补益。两目垂帘的要求是两眼似闭非闭。”两眼皮“放松轻闭的同时,要留出一条缝,不要闭紧,”令两眼胧胧然“,眼中留出微光看鼻尖(端),即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睁眼练功,容易使心着意于外物,使神气耗散。而两眼紧闭,或微闭的同时,这样不容易明心见性,甚至有些练功者就此入睡,容易使神昏气暗。犯修炼的大忌。两目垂帘时,留出朦胧的光观鼻端。容易入静,入定,在静定之间,本性灵光自然会在两眼中显现。也就是所说的明心见性。释迦牟尼就是通过观鼻端白顿入大道的。

②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中顶。这个作用,从我个人体验来看,第一、有利于气机的上行。使头部得到真气的滋养。第二、容易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利于放松入静。第三、使人的意识、神自然的照射卤门(天门)。天门是阳神的出入之处,长期训练,对开天门有利。第四、有利于纠正不良的坐姿,使头部保持正中,头部过仰,不利于呼吸。头部过低容易昏睡。还能使百会与会阴连成一线,利于含胸拔背。

③面带微笑:面部表情应处于微笑状态。面带微笑有这几个作用:第一、面带微笑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这就有利于我们修炼。第二、微笑是最好的放松法,人在微笑的时候,全身都会处于松驰状态。第三、笑是入静的法门,人在笑的时候,大脑会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有利于我们入静甚至入定。第四、人在微笑的时候,会有提肛缩肾的感觉,是很好的强肾功法。

④沉肩垂肘:两肩自然下沉,两肘自然下垂。手结定印或其它手诀,稍稍用意调整两手臂的角度,调整到百会气感最强时为度。这是古今实修者共同总结的东西。正确的姿势,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于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

⑤含胸拨背:一些练功者因为没有掌握要领,在打坐入静的时候,为了坐得端直,喜欢硬性的挺胸收腹,把上身挺直。其实,这是不太正确的做法。如果将身体硬性的绷直,容易造成身体紧张,不利放松入静,不利气血通畅。正确的做法是,应把胸口略为内收(含胸),身体稍向前倾,这样身体就会自然放松竖直。胸口过挺或过分内收,都会导致气滞胸口。出现胸闷心慌的偏差。甚至出现胸口气堵的现象。拨背就是要腰背舒坦挺直,不要蹋腰。这是练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姿势。弯腰练功,就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疲劳的现象。长久了就会得佛家八大禅病中的“柱病”。

⑥松颈松腹:很多人在练功时,一吸气,劲部就绷紧了。稍稍用意,颈部就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气血不能通行。弄得头晕颈酸。无法正常练功。因此,练功时,颈部一定要松驰。同时,腹部的松驰,才不至于使气集于心窝部,以至胸口气堵。

静功的调身,主要就在于这六点。这个形态的标准与否对练功成败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步功法〕收心求静

收心求静可以说是每一部静功必须的基础。

未经过入静训练的人,心是很乱的。心烦意燥,思绪乱飞。虽然平时我们没什么发觉,而一旦闭目打坐,反观自心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心思天马行空,什么都想,甚至心烦意乱,坐上几分钟就急急下坐,无法再坐下去,后面的功法当然就没法谈了。所以,练功的第一步,得把这颗心安静下来。

内丹功与禅定,对静的标准要求比较高。对于普通周天功的训练,当然不需要这么高的要求,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静的基础。否则心不静,气不凝,也就难以达到练功的目的。

收心入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观想,如观想莲花;也可以守窍,如意守下丹田;也可以听音入静,如听一些优雅的古典乐,佛乐等;也可以守虚空;也可以通过诵念禅诗、佛号或经文等;也可以数息守息。方法众多,不一而论。但心未静时,我们一般不主张以守窍来入静。因为心不静时,窍穴守不住。若是强守,则会造成意重上火的情况。通过观想,心意过乱,也想不出东西来。观想不细微,也达不到效果。可以建议通过一些音乐或诵念禅诗或圣号做到初静,也可以通过数息守息入静。

打坐最好面东而坐。刚坐下来时,因为人刚静止下来,心比较兴奋,呼吸比较粗重这时候不要急于入静。先微微注意一下自己的鼻息。如果粗重,就安静的坐上一回,哪也不守,杂念也不要控制。过一会再微微注意一下鼻息。发现呼息平缓不粗了,心情比较平静了。然后开始按打坐要求调整好练功姿势。然后再观注一下呼吸。不喘不粗,平缓柔和之时,心也相对比较安静了。这时开始吐浊纳清以净化身体,方法是:先行“赤龙搅海”用舌搅舌下华池(下颚,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来回数遍,然后吐浊纳清,先转头向非东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张口,以口呼气,想着将身中的混浊之气全呼出去,呼到天的尽头,呼气要缓和,以耳中听不到呼吸声为度。然后以鼻柔匀细长的吸气,将东方清气吸入体内,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浊气。

再接下来,再微微观注自己的呼吸,如果呼吸还比较重,杂念还比较多,你就数息。数自己呼吸的次数。数到杂念少了,呼吸平缓了,放弃数息的意念,只注意呼吸在鼻间一来一往的感觉。开始耳中会听到呼吸声,不要控制,继续只注意这呼吸一来一往。慢慢的呼吸就微弱下去了,听不到声音了,只有微弱的呼吸一来一往。心也比较安静了。坐在那里,不烦不累,很轻快舒服,心里杂念不起,一念微微,有一点喜悦感觉,清清静静的。就守着这个清静一段时间。细心享这个身心宁静的感觉。顺其自然勿忘勿助的深入下去。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初期的训练达到了这个要求。在以后每次收心入静时,都能较快的进入这个状态。则可以开始下一步炼养丹田的训练了。

〔辅助功法〕采气聚气法

为什么要采气聚气呢?按照传统周天功的练法。一般不采气聚气。全靠意守丹田蓄养体内那一点点的真气。真气足了以后,再去积气冲关。这样气比较弱,而且见效较慢。而我们采取开放的训练方法。借用外界的能量与自身的能量一起,去积气冲关。这样力量就足,功效来得快,功能功力就能迅速提高。

采气的方法很多。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这里介绍两种采气聚气的方法。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都来源于中功的功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聚气法:

自己习练周天功或开天目训练之前,可习练聚气法。

意念:把自己置于宇宙之间。默念“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

有些人适合练观想法的,也可以在静心以后,用观想的方法炼养丹田元气。我们采取观白莲炼养元气的方法,方法如下:

静下心后,观想下丹田处盛着一泓明净的清水,清水中皎洁的长出一朵白莲。白莲灵灵欲动,洁净不染,在阳光的照耀下,盛开的白莲中泛出清洁的清气。慢慢的向小腹弥散开来。小腹清气越来越浓,渐渐的向全身漫延开来。最后身全都处在白莲皎洁的清气温蒸之中。欲收功时。想着全身的清气都往下丹田白莲处凝聚,最后在白莲处凝聚成团,形成一个光亮的小球。然后慢慢起身活动身体。

平时常进行这样的丹田温养,直至真气充足时,再去引气冲关。气不足时不要强行冲关,以免后患无穷。

这里还要提醒的是,对于女性练功者而言。在月经其间不要温养下丹田。在经其可以哪也不守或是意守中丹田。因为经期意守下丹田会给下丹田造成过大的压力,气血会往此处汇聚,就容易造成血崩,有生命危险。

〔第三步功法〕积气冲关

关主要指小周天行气的过程中,任督二脉上不容易打通并通过的位置。这里有三关之说: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尾闾关在尾闾穴处。夹脊关在命门至大椎这一段。玉枕关在大椎往上至玉枕穴处(主要为玉枕这一处)。根据大多数练功者的经验。在周天行气的过程中,这些是最难打能的关卡。特别是玉枕关,又称为铁壁关。是难中之难。能在一次顺利打通玉枕关的并不多见。在通夹脊关时还容易出大偏。从尾闾上夹脊关时,气容易走岔道。这样就会容易出现凶怒的性格,甚至自高自大,以为自己天下本领最大。古人称之为“十字街头”所以通关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把气聚足,身体要调整好,形正气顺,成功才有保证。

那么怎么样才叫气足呢?

在我们温养丹田以后,到了一定阶段,在功中或在平时,微微着意下丹田,都能感觉下丹田暖融如春,似有温泉荡漾一般,好象温暖的池水向上漫延将溢未溢,最后溢出向尾闾处流动之时。就表明转周天的能量已足,火候已到。

这时候要凝神静气,不起杂念,微微着意(意不可重),以意引气沿周天路线运行。注意这里是引气,而不是着力去拉。你意在前面引导,让真气自然流过去冲关。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意在气前一点。意到哪里,气自然跟到哪里。沿着小周天的路线,温暖的气流从下丹田流出来,流向会阴,这时会阴稍稍内提,将气引向尾闾处,再上命门,上夹脊关,上玉枕最后至百会。气过百会,体会气自然下降下沉。象一注温水自然往下流动一样,经过上丹田,中丹田,最后返归下丹田。这需要注意的事,第一次通关,在每一处关键穴位上,都不要急于通过。在每一个穴窍前,先停下来,微微意守这里,让气往这里汇聚(积气),等这里气充足了以后,再一举冲开,然后再到下一个穴窍前汇聚,足了再冲。在夹脊关时,一定要注意气的准确路径,不要让

气走上岔道。意要轻,心要细。气冲玉枕时,会比较不容易通过,这里要多意守一会,气足了再加一下重意,一冲而过。这时脑中会有一晕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能听到头骨的碎裂声,这是正常现象,不要认为是偏差。气上百会,后转向任督。注意利用气机下降的自然力,注意体会气自然从任脉下行至下丹田。

待第一次冲关结束以后,再引一次周天,都能感觉气在每一处都能畅行无阻,并且每一处气流感觉都比较明显真实之后,表明小周天已经打通。可以再引气多转几次周天以巩固效果。之后再引气归下丹田。温养下丹田一段时间以后再收功。

小周天打通以后,下一步功法,就是与炼养丹田结合,边炼边养,以养为主,以炼为辅。保证真气始终处于充盈状态。到一定阶段,不用意引,自然会出现经络周天的现象。从而为下一步大周天打下基础。

〔第四步功法〕炼养周天

在真气充足,周天已通的情况下。接下来主要的功法就是炼养周天了。这里的原则是以内养元气为主,转周天为辅。养占七分,炼占三分。

在收心入静以后,先按第二步功法的温养丹田部分,温养丹田元气。待元气充分活跃以后。在引气行于任督二脉转小周天。一般一次以三十六转为宜。然后收功继续温养丹田。任由丹田元气弥散全身,让全身处于温养温蒸的快感之中。当元气似乎即将由盛返衰之时,则引气归元,收功,慢慢下坐。做一些辅助动作以巩固效果。这样炼养一段时间以后,元气充沛之后,就会形成自然的条件反射。不要意引,也会自然流转周天,这样,经络周天就形成了。再继续下去,无论在功中或平时,气可能已经超出了任督二脉的范围,在后背成片状的,大面积的往上跑。从前胸往下降,身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身体建康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