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思维导图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Word版含解析

4.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实验

1.扩散现象: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布朗运动

2.渗透现象

(1)漏斗实验

(2)条件

①半透膜: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无活性,即无选择透过性,所有小分子可过1)如玻璃纸(赛璐玢),膀胱膜、肠衣、羊皮纹、胶棉薄膜、鸡蛋的卵壳膜等

2)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物质分子的直径与半透膜空隙的大小:知识联想:滤膜法微生物计数

3)半透膜的面积越大,渗透越快

4)实验验证:换成纱布后,漏斗内液面不上升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1)差值越大,吸/失水多且快

2)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c=n/V=m/MV),即渗透压

3)备注

a.如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蔗糖溶液

b.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M小)溶液的渗透压大

c.∴水可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4)实验验证:

a.漏斗内为蔗糖、烧杯内为清水:漏斗液面上升

b.漏斗、烧杯为相同浓度的蔗糖:漏斗液面不变

c.漏斗内为清水、烧杯内为蔗糖:漏斗液面下降

d.漏斗内为蔗糖、烧杯内为清水,平衡后再加入蔗糖酶:漏斗液面先上升;加入酶、以及酶水解蔗糖为葡萄糖后,漏斗内浓度变大,继续上升一段;当葡萄糖透过膜,漏斗内浓度变小,液面下降;最后漏斗内保留酶,保持一定的高度

(3)渗透作用

①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

②从低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向相对含量少的地方

③扩散的现象

(4)结果

①微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双向扩散

②宏观:水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流动,至动态平衡

③平衡后:半透膜两侧存在液面差;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漏斗里的浓度更大;液面差的高低取决于半透膜两侧溶液起始浓度差的大小

3.异同

(1)运动对象不同:扩散是溶质/物质运动;渗透是水/溶剂运动

(2)运动方向不同:扩散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渗透是低到高(从相对含量高到低)

(3)是否需要介质:扩散不需要膜;渗透需要半透膜

(4)扩散是溶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动,至动态平衡

(5)渗透是特殊扩散:是溶剂从相对含量高到低的运动,即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至动态平衡4.应用:反渗透膜,制纯水,海水淡化

二、探究实验

1.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结果预测→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2.变量

(1)定义:也称因子,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2)分类:

①自变量:也称实验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②因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描述语:等量且适量的X溶液,生长状况相似的生物,适宜的环境中(包括温度、光照、pH、营养物质等),处理相同时间

④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3)实验关键:控制、减少无关变量,以减少误差;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

(1)取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结构特殊易对比

(2)方法:引流法(吸水纸);高倍镜观察

(3)半透膜:细胞膜

(4)浓度差:细胞质和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差值越大:渗透速度越快;渗透程度越大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失水皱缩;细胞质量减少,体积变小,浓度增加;失水结束后,无浓度差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吸水膨胀至胀破;细胞质量增加,体积变大,浓度减少;吸水结束后,无浓度差

③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动态平衡;正常状态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1)取材:

①要求:

1)植物(有细胞壁,若用细菌,质壁分离不明显;动物无细胞壁,不能发生)

2)成熟(有中央大液泡,原生质层有叶绿体∴不用染色)

3)活细胞(活的才会质壁分离)

②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紫色,原生质层绿色;若用内表皮或液泡不含色素的细胞,可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观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否进入有色的蔗糖溶液

(2)方法:引流法(吸水纸);在低倍镜观察下进行操作

(3)试剂: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4)半透膜: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液泡内的细胞液、细胞壁;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且有选择透过性;放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证明原生质层有伸缩性,且大于细胞壁;植物个体或器官的变大/变小,证明细胞壁有伸缩性。当植物细胞不能复原,或植物个体/器官不能再变小,说明浓度过大,细胞、植物/器官已死亡。液泡里有细胞液。知识关联:原生质体特指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5)浓度差:细胞液和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差值越大:渗透速度越快;渗透程度越大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失水皱缩,质壁分离(先从角隅处分离);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为外界溶液。细胞质量减少,体积变小,浓度增加,一定范围内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加,液泡颜色变深;质壁分离结束后,无浓度差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吸水膨胀;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壁保护不会破)。细胞质量增加,体积变大(原生质层变薄),浓度减少,吸水能力逐渐减少,液泡颜色变浅;由于细胞壁的保护,吸水结束后,可能存在浓度差,且细胞液浓度大

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动态平衡,正常状态

(6)质壁分离

①观察:涉及“显微观察”实验中唯一的一个“只在低倍镜下”观察。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

②现象

1)第一次观察(未滴入蔗糖),紫色大液泡,较小的带绿色的细胞质基质区域

2)第二次观察(已滴入蔗糖),首先在细胞角隅处分离,然后其他地方也分离

3)第三次观察(已滴入清水),质壁复原

4)同一植物的同一部位,因为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

③原因

1)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渗透失水原因1),且伸缩性大于细胞壁(质壁分离原因1)

2)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渗透失水原因2,质壁分离原因2)

④表现

1)宏观:植物由坚挺→萎蔫

2)微观: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⑤对照

1)第一次,自然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对照

2)第二次,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对照

⑥拓展

1)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紫色),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及颜色变化

2)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可用带颜色的蔗糖溶液(染料是大分子,不被细胞吸收)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壁与细胞膜间大小变化及颜色变化

3)若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绿色),观察细胞膜与液泡膜间的绿色(叶绿体)区域大小变化及颜色变化;且是活细胞进行实验,∴不可以统计叶绿体数目(叶绿体数目多,会重叠;活细胞有胞质环流现象)

(7)考点

①细胞需要的小分子溶液:如硝酸钾、尿素、甘油溶液,既可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又可以使它自动复原(离子被吸收);复原后,由于溶质的进入,而细胞的体积几乎不变,∴细胞液浓度变大;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需要载体和能量

②强酸/碱、高温溶液:无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盐酸,醋酸,杀死细胞,使细胞成为全透性

③高浓度溶液:质壁分离明显,但细胞会失水死亡,无复原现象

④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

1)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2)可能已经完成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3)可能正在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⑤红细胞置于等渗浓度的NaCl、KCl溶液:在NaCl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红细胞主动吸收K离子,∴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8)应用:

①判断细胞的死活

②测定细胞液的浓度:介于未质壁分离和刚质壁分离之间

③验证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溶质种类,即是否可通过膜,如硝酸钾和蔗糖溶液

④验证细胞膜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⑤比较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细胞置于同种浓度的溶液中,质壁分离快且程度大的细胞液浓度小

⑥比较溶液浓度大小:同种细胞置于不同溶液中,质壁分离快且程度大的溶液浓度大

⑦鉴定不同种类的溶液:如硝酸钾、蔗糖溶液

⑧观察植物细胞膜

(9)植物的吸水方式

①蒸腾作用

1)概念: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影响:外界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

3)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

4)作用:生态系统的水循环,植物中水及无机盐的运输,植物降温

5)实例: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②渗透吸水:必须含液泡的植物成熟活细胞

③吸胀吸水:不含液泡的干种子,在亲水物质(蛋白质)的作用下吸水

④代谢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当通气良好引起细胞呼吸加剧时,细胞吸水便增强

3.本质: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至动态平衡

四、其他实例

1.不同物种对同种离子的吸收不同:取决于不同物种的细胞膜上该离子载体的数量

2.同种物种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不同:取决于膜上不同种类的离子载体的数量

3.同种物种不同时期对离子的吸收不同:不同时期细胞对离子的需求不同

4.某物种吸收某离子的量为0:说明该物种细胞膜上没有与之相应的离子载体

5.吸收后培养液中某些离子浓度比初始浓度大:不是细胞中排出,而是因为吸水的速率大于其吸收离子的速率;同理,浓度变小,说明该离子的吸收速率快于水的吸收

6.体现出对物质具有选择性:水与离子的进出细胞相对独立;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

五、总结: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1.活细胞的重要特征: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膜成分探究

(1)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

(2)实验观察: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

(3)提出假设: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4)实验验证:提取细胞膜: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水胀破法;血影:溶血后的细胞膜外壳。化学分析: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2.膜结构探索

(1)引出问题

①脂质如何构成细胞膜?事实:空气-水界面上,单分子层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必须采用只有细胞膜的细胞,原核生物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结论:细胞膜中,脂质以双分子层的形式存在

②蛋白质如何构成细胞膜?推测:蛋白质均匀、固定的覆盖在脂质两侧。电镜观察:暗-亮-暗三层结构(2)建立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暗-亮-暗三层静态模型(蛋白质主要在两侧,脂质主要在中间)(3)完善模型:质疑:生物膜不可能是静态的→实验研究:人细胞和鼠细胞融合实验→实验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修改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

①成分

1)磷脂:甘油;亲水的磷酸“头部”;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2)糖脂

3)固醇: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内部。胆固醇,动物细胞,支原体细胞膜的成分,运输脂质物质。植物固醇,豆固醇

②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亲水的磷酸“头部”排在外侧(细胞外的环境为液体,细胞内的基质为液体);疏水的脂肪酸“尾部”排在内侧

③功能: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④特点:流动的。磷脂分子的运动方式:旋转;摆动;侧向运动;翻转运动

⑤应用:搅动或处理后呈球形。双层,类似膜,内外都是“头”。单层,外“头”内“尾”。人工脂质体,水溶性药物存在于双层球形的内部;脂溶性药物存在于双层球形的环中,或单层球形

(2)蛋白质

①位置:有的镶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贯穿,分布的不对称性

②功能: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种类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参与膜的构成;载体的作用;跨膜运输

③特点:分布的不对称性;载体的专一性(决定了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多数运动的(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蛋白质的运动也要求磷脂层运动)

(3)糖类

①位置:细胞外侧→判断细胞内外表面的重要指标

②功能:与其他物质结合

1)糖被(糖蛋白):识别,信息交流,保护,润滑,免疫

2)糖脂

2.结构特点

(1)有序性:磷脂的分布;蛋白质的分布

(2)不对称性:内外两层脂类分子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内外两层蛋白质分布的位置、数量、外侧的氨基酸残基种数有差异;外侧有糖脂和糖蛋白,内侧有ATP的能量供应

(3)流动性

①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和脂质分子可以流动;不同细胞膜上所含蛋白质和磷脂的比例不同,这与膜的功能有关;细胞在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和含量会发生变化

②影响因素

1)主要是温度,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的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使细胞膜的相对面积增大,厚度减小;温度高出一定范围,导致膜破坏

2)其次,如渗透压导致细胞吸水、失水→细胞体积的变化

③实验验证:细胞融合(荧光标记法)

④实例: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细胞融合,胞吐(大分子的输出),胞吞(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菌进入血管内,溶酶体的自噬、自溶,质壁分离与复原,变形虫的捕食和运动,物质运输,细胞识别

3.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1)原因:遗传特性;载体的种类和数量;选择透过性

(2)影响因素:内因,磷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外因,温度、氧气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3)实验验证:有颜色的细胞,放入无色溶液中,然后再用高温、强酸碱等处理,观察颜色变化

(4)实例

①物质运输:形式,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钾的吸收、对钠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

②信息传递:激素、递质、淋巴因子的识别作用

4.3物质进出细胞方式

一、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①原因:浓度差

②影响因素:溶质的浓度梯度,正比例图像

③实例:小分子:水、O2、CO2;脂溶性物质:甘油、乙醇、苯

④特征:方向,顺浓度梯度运输;载体,不需要;能量,不需要消耗

⑤比方:顺流而下-不耗能;不借助船-不需要载体;木块-代表一类物质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①原因:浓度差;载体蛋白协助

②影响因素:溶质的浓度梯度;载体的种类和数量(饱和现象)

③实例: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K+外流)、动作电位(Na+内流)的形成

④特征:方向,顺浓度梯度运输;载体,需要,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能量,不需要消耗

⑤比方:顺流而下-不耗能;借助船的-需要载体;铁块-代表一类物质

⑥特点:①在一定范围内,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②存在最大转运速率,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饱和现象:如超过一定限度,浓度再增加,运输也不再增加;③有特异性,即与特定溶质结合

2.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即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的能量(ATP,由新陈代谢产生)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

(1)原因:载体蛋白协助;能量供应(新陈代谢产生ATP)

(2)影响因素:能量(氧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氧气浓度,主动运输速率加快(但加快的幅度在减小)直到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呼吸所提供的能量);载体的种类和数量(饱和现象)

(3)实例: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肾小管集合管吸收离子;细胞维持K内Na外的状态

(4)特征:

①方向,逆浓度梯度运输,实现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

②载体,需要,包括载体蛋白和离子泵;某些载体具有ATP酶活性,即水解ATP提供能量

③能量,需要,细胞膜内提供ATP(判断细胞膜的内外)

④特例:

1)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可由电化学梯度(电势能)提供能量。过程:钠离子和葡萄糖通过同一个载体进入细胞;钠离子由高浓度经载体运输到细胞内,同时产生电势能(∴协助扩散);而电势能又使葡萄糖通过同一载体进入细胞(主动运输);即两种物质同时同向经同一载体进入细胞。

2)离子泵:ATP或电化学或光能供能,经同一载体,3个钠离子出2个钾离子进;即两种物质同时反向经同一载体进出细胞

⑤浓度,在载体没有饱和、能量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增加被运输物质的浓度,主动运输的速率加快

(5)比方:逆流而上-耗能;人划动-供能;借助船的-需要载体;石块-代表一类物质

(6)意义:

①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

②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是活细胞的特性

③实现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逆浓度运输,使浓度小的一侧变得更小)

④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7)注意

①同一物质,进出细胞方式可不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小肠细胞;肾小管管腔的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入上皮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出上皮细胞;肾小管管腔的Na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出上皮细胞

②有些物质,运输的方式不同:氨基酸,可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进行主动运输;在细胞内,通过tRNA进行运输

(8)病变

①囊性纤维病

1)症状:肺部细胞外侧Na+的聚积形成黏液而易受细菌伤害

2)病因:缺少跨膜蛋白→影响Cl-的转运→影响Na+的转运(电荷平衡)→影响水分子转运→形成黏液→细菌繁殖→肺功能受损

②胱氨酸尿症

1)症状: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胱氨酸;尿液pH下降,胱氨酸沉淀成结石

2)病因: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蛋白缺陷,造成转动功能降低

③肾性糖尿病

1)症状:能吃能喝尿糖干瘦

2)病因:细胞膜中转运糖类的载体蛋白缺失

二、颗粒和大分子物质:膜泡运输

1.分类:胞吞;胞吐

2.条件:细胞摄取或排出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方式;必形成囊泡,质膜的融合

3.原理:生物膜的流动性

4.特征:方式,物质通过小泡转移;载体,不需要;能量,需要

5.影响因素:与细胞代谢有关的因素

6.方向

(1)胞吞:细胞外→内。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大分子→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囊泡→细胞内部

(2)胞吐:细胞内→外。细胞需要外排的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排出细胞

7.实例

(1)胞吞:单细胞动物吞食;白细胞吞噬病菌

(2)胞吐:大分子激素的分泌、消化酶的分泌、浆细胞分泌抗体、神经递质的释放三、判断运输方式

1.判断细胞膜内外:外有糖蛋白;内有ATP、细胞器等

2.载体

(1)无载体,自由扩散,胞吞、胞吐

(2)有载体

①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为协助扩散;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

②通道蛋白:协助扩散

③离子泵:主动运输

3.浓度

(1)低→高,一定为主动运输

(2)高→低,一定为被动运输;不需载体:自由扩散;高→低,需要载体:协助扩散4.能量

(1)耗能,小分子或离子:主动运输;耗能,大分子:胞吞、胞吐

(2)不耗能,被动运输;不耗能,需要载体:协助扩散;不耗能,不需载体:自由扩散5.物质

(1)水、脂溶性物质、气体,自由扩散

(2)氨基酸、离子,主要是主动运输

(3)颗粒、大分子,胞吞、胞吐

6.曲线

(1)有饱和点,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与横坐标因素成正比,自由扩散

(3)与呼吸作用、氧浓度有关,主动运输

7.物质进出方向

(1)进细胞:高浓度到低浓度,自由/协助扩散;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运输

(2)出细胞:高浓度到低浓度,自由/协助扩散;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运输

8.柱形图:物质在细胞内外含量对比

(1)细胞外的柱形高、内低:若物质进细胞,自由/协助扩散;出,主动运输

(2)外低内高:进,主动运输;出,自由/协助扩散

9.是否“跨膜”

(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属于

(2)胞吞、胞吐、核孔运输、囊泡运输,不属于“跨膜”,即跨0层膜

10.细胞核的运输:小分子,核膜运输,属于跨膜运输;大分子,核孔运输,需要载体能量,但不是跨膜运输,不是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

四、影响因素

1.物质浓度

(1)自由扩散,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

(2)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由于有载体蛋白的参与,有饱和点

2.氧气浓度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受氧气影响

(2)主动运输受氧气影响且有饱和点;胞吞/吐受氧气影响

3.温度

(1)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活性

(2)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升高,加快自由扩散

(3)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与温度呈倒U型

五、实验设计

1.主动/被动运输

(1)植株+培养液+呼吸抑制剂:

①对某物质吸收减弱或停止→主动运输

②不影响物质吸收→被动运输

2.自由/协助扩散

(1)植株+培养液+蛋白抑制剂/蛋白酶

①对某物质吸收减弱或停止→协助扩散

②不影响物质吸收→自由扩散

六、应用

1.人工膜技术

(1)脂溶性药物在双层膜的中间;水溶性药物在双层膜的内部(2)外膜可携带特定的抗体等,起识别作用

(3)抗体与靶细胞识别后,诱发膜融合或胞吞,进入细胞内

整理新课标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生物复习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生物复习 郑芳君(浙江省浒山中学315300) 盛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国内也开始被人们所关注。我认为,思维导图也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又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特别适合开展生物复习。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是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思维导图是用就关键词、图画、代号、连线等构成的、反映大脑思维的一幅幅图片。它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 2思维导图的制作 2.1找主题 找主题,就是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题。如高中生物新课程第一册(人教版)的主题就是“分子与细胞”,这是第一层次。接下来就是要确定次主题,也就是各章的主题。各章的主题其实就是各章的标题,如走近细胞、组成分子等。再下面一层就是各节的主题,也就是节标题。再延伸下去就是文章内容,在文章中,要找出关键词。关键词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2.2画导图 画导图,把中心主题(如分子与细胞)画在中央,从中心主题出发,把找出的次主题(如走近细胞)等用线连起来。如图1:(人教版《生物与分子》这一册的摘要图) 2.3加标记 加标记,就是整理思维的过程。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或其他颜色)把它们标记出来。任何一个‘次主题”都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示。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可以大大加深记忆。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锚定在具体的事物中。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由于体积小,一般需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一般分为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与物镜决定:放大倍数=物镜×目镜。清晰与否由分辨率(指能够分辨出相邻两质点间的最小距离,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决定。一般来说,光镜分辨率为0.2微米,电镜分辨率为0.2纳米。分辨率的限制因素为:入射光波长,介质折射率,物镜镜口角。 光学显微镜结构为:光学显微系统,光源,机械支撑系统,有些还有图像采集系统。常见有三种:复式显微镜,相差显微镜以及荧光显微镜。 复式显微镜分为单筒显微镜,双筒显微镜。复式光学显微镜较为简单,照明系统为可见光,光学系统为玻璃透镜(目镜,物镜以及聚光镜),另外还有机械与支架系统。普通复式显微镜的缺点:由于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光线通过样品时,两个相邻焦点的图像可能发生重叠,进而无法分辨,导致存在分辨极限。 相差显微镜是指利用光线的干涉,衍射特征,时相位差转变为振幅差,增强样品的明暗对比,从而观察无色透明样品的装置。相差显微镜的特殊构件为相差板,环状光阑。相差显微镜的特点:样品无需染色,可观察活细胞及细胞器动态。 荧光原理:荧光分子吸收入射光能量以后,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电子不稳定,会自发跃迁回基态,并辐射荧光。荧光显微镜原理:利用短波长电磁波为光源,激发样品辐射荧光,之后利用样品产生的自发荧光或诱发荧光,对细胞内特异性蛋白质进行定性与定位研究的装置。荧光显微镜的优点:荧光显微镜主要用于定性,定位研究细胞内特异性蛋白质,可以观察活细胞。缺点:无法排除来自样品焦平面以外的荧光,使得图像的反差与分辨率降低。 光学显微镜样品的制备: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胞,稳定细胞成分,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切片是不受破坏。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必修一部分

你来补充:例如1.不同种类细胞中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有差别吗?如果有请举例说明?2.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某种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专题二 细胞的基本结构部分酶的化学本质为核酸 1、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 3、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原因; 4、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转录和翻译); 5、分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功能蛋白 催化剂----酶 运输-----载体 识别-----糖蛋白 免疫-----球蛋白(抗体) 调节-----部分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 结构蛋白 1.膜的功能主要与哪种组成成分有关?有什么关系?膜上成分会改变吗? 分泌蛋白中所涉及到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每 种细胞器的具体作用?膜面积具体如何变化?

专题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进入细胞或者氧气由肺泡进入细胞穿过多少层膜?毛细血管壁和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无膜(核 糖体、中心体的功能)单层膜(内质 网、高尔基 体、液泡、溶 酶体的功能) 双层膜(线 粒体、叶绿 体的功能) 信息 交流 的例 子? 磷脂制成小 球包裹药物 和血液透析 膜分别利用 膜的什么特 性? 哪些细胞 器(结构) 可产生 ATP? 哪些细胞 器(结构) 可发生碱 基的互补 配对? 两种细胞器组成成分 伞藻实验过程? 3种模型的概念及例子?真核生物中哪些细胞无细胞核? 提高氧气浓度对哺乳动 物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有 无影响? 穿过半透膜进出某结构的水处于动态 平衡时,膜两侧浓度一定相等吗?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是指? 2.细胞液的组成成分?

专题四: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实验试剂种类及浓度? 细胞壁的特性? 这些例子体现了膜的什么特性? 水稻培养液中钙和镁离子浓度为什么增加? 1. 说出三种跨膜运输的概念、例子、特点? 2.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有物质浓度、温度、O2浓度等,这些影响因素如何影响运输速率?可以以坐标图形式画出。 3. 钠离子和钾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大小?这两种离子什么时候运输方式为主动?什么时候为协助扩散? 4. 囊性纤维病患病与离子运输有关系吗? 酶与激素在来源、化学本质、作用及作用 机理、作用后的活性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酶活性?胃蛋白酶的最适pH 是多少? 酶特性探究性实验? 为什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酶? ATP 的结构简式和结构?其中A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TP 中的糖是什么糖? 所有细胞都可进行吗? 吸能 与方能反应 ? 外界因素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曲线?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重点关注 1. 外界因素对呼吸速率影响的相关曲线? 2. 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细胞生物学章节提要和思维导图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出发点,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阐明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阐明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课题归纳起来包括3个根本性的问题: 1.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 2.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顺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 3.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2、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4、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5、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6、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 7、细胞凋亡 8、细胞衰老 9、细胞工程 10、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节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形态描述生物学时期,19世纪以前; 2.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 3.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现代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至今。 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 细胞的发现 英国学者胡克,1665年第一次描述植物细胞的构造。 荷兰学者列文虎克观察了动植物活细胞与原生动物 2.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德国植物学教授,1838年发表“植物发生论”(Beitr?ge zur Phytogenesis),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有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 Theodor Schwann(1810~1882),德国解剖学教授,一开始就研究Schleiden的细胞形成学说,并于1838年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这个术语;19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 (0)=0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或减)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 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双钩(耐克)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导数、幂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基本初等函数抽象函数复合函数赋值法、典型的函数函数与方程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零点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使解析式有意义函数表示方法换元法求解析式分段函数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周期为T的奇函数→f (T)=f ()=f (0)=0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图象、性质和应用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图象及其变换必修二 立体几何点与线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点与面点在面内点在面外线与线共面直线异面直线相交平行没有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线与面平行相交有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在平面内面与面平行相交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空间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范围:(0,90]范围:[0,90]范围:[0,180]点到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相互之间的转化空间的距

离空间几何体柱体棱柱圆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台体棱台圆台锥体棱锥圆锥球三棱锥、四面体、正四面体直观图侧面积、表面积三视图体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必修二 解析几何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方程位置关系直线方程的形式倾斜角的变化与斜率的变化重合平行相交垂直A1B2-A2B1=0A1B2-A2B1≠0A1A2+B1B2=0点斜式:y-y0=k(x-x0)斜截式:y=kx+b两点式:=截距式:+=1一般式:Ax+By+C=0注意各种形式的转化和运用范围、两直线的交点距离点到线的距离:d=,平行线间距离:d=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D<0,或d>rD=0,或d=rD>0,或d<r截距注意: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必修三 统计、概率、算法统计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共同特点: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概率)相等用样本估计总体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总体密度曲线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散点图回归直线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古典概型几何概型P(A+B)=P(A)+P(B)P(`A)=1-P(A)概括性、逻辑性、有穷性、不唯一性、普遍性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算法语言算法的特征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进位制必修四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

必修一集合与函数 集合映射 概念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 运算:交、并、补数轴、Venn图、函数图象 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定义表示 解析法 列表法 三要素 图象法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性质 奇偶性 周期性 对称性 单调性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在x=0处有定义的奇函数→f (0)=0 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或减)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 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最值 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双钩(耐克)函 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导数. 幂函数 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抽象函数 复合函数 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函数与方程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零点 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 使解析式有意义 函数 表示方法 换元法求解析式 分段函数 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周期为T的奇函数→f (T)=f (T 2 )=f (0)=0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指数函数 图象、性质 和应用 平移变换 对称变换 翻折变换 伸缩变换 图象及其变换

点与线 空间点、 线、面的 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 点在直线外 点与面 点在面内 点在面外 线与线 共面直线 异面直线 相交 平行 没有公共点 只有一个公共点 线与面 平行 相交 有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外 直线在平面内 面与面 平行 相交 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 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 线线 平行 线面 平行 面面 平行 线线 垂直 线面 垂直 面面 垂直 空间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二面角 范围:(0?,90?] 范围:[0?,90?] 范围:[0?,180?] 点到面的距离 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相互之间的转化 空间的距离 空间几何体 柱体 棱柱 圆柱 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 台体 棱台 圆台 锥体 棱锥 圆锥 球 三棱锥、四面体、正四面体 直观图 侧面积、表面积 三视图 体积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全面完整--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 一、第一章绪论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现状——主要说明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为细胞是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一切疾病和发病机制也是以细胞病变为基础,所以细胞的研究即是生命科学的出发点,主要研究内容可归为①生物膜与细胞器(生物膜是细胞重要的结构基础,细胞器是认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细胞信号传递了解基本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和揭示生命的本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转导基础为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系统而实现的,呈现高度的非线性关系。③细胞骨架体系(包括细胞质骨架与核骨架),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细胞核为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和RNA转录与加工的场所;染色质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核仁转录rRNA和组装核糖体亚单位。核孔复合体为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的门控通路,DNA结合蛋白可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⑤细胞增殖及调控—是了解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研究癌变及逆转的重要途径。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实质在于信号介导下由组合调控引发的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⑦细胞死亡—为主动过程,主要有细胞凋亡,细胞坏死,自噬性细胞死亡三个方式,以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自稳态的维持,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肿瘤监控等过程。⑧细胞衰老--是研究人、动植物生命的基础⑨细胞工程—用人工方法使不同细胞基因或基因组重组形成杂交细胞或将基因或基因组由一种细胞转移至另一种细胞中,使之跨越种间障碍,产生新的遗传性状,如动物体细胞杂交实验和哺乳生物体的克隆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二)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分为三个阶段(生物科学时期、实验生物学时期、现代生物学时期)

细胞生物学学习心得

细胞生物学学习心得 细胞生物学研修心得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前沿学科,他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等相互渗透与交融,他是生命科学的出发点,也是其汇聚点,可见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在高校作为生物学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将它上好,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王老师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书和育人相结合。 教学不但是教授一门课程的知识,还需要教学生做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教授书本知识或者与所上课程相关的知识,而不会教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觉得思想教育应该是辅导员老师的事。而事实上一般平均300学生左右才配备一名辅导员,单单依靠辅导员老师的力量,那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思想教育他依赖于每一位老师,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课堂中,耳濡目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时俱进,与学生共享最新进展。 细胞生物学作为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他的成就日新月异,所以正如王老师课上讲的,我们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并且将最新的研究进展引入课堂,而不能单单的只教授书本的知识,书本知识只是最基本的知识,但是他永远落后于前沿

知识。而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随时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不能只当“复读机”。 (三)课堂中融入生活中的趣事,调动学生的兴趣。 细胞生物学课程知识点多而且散,大多数内容比较枯燥泛味,学生上课经常会不集中精力,所以利用一些与所讲内容有关联的生活中趣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确实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所以以后要学会,加以运用。 (四)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该门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他有很多专业术语,如果上课一味的就很严格的运用专业术语上课,学生很快就会觉得课堂沉闷,没有意思,而且有些知识点也不易理解,而如果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或者打比方的方式,就更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五)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这种基本技能,其实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用它来进行归纳整理知识,不但直观易记,而且在整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已经进行了自我梳理与消化,所以应该强化这种技能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自己可能会运用,但是却很少人像王老师那样,要求学生自己来做思维导图。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让学生自己梳理归纳做出的思维导图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