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企业管理学》考试

吉大《企业管理学》考试
吉大《企业管理学》考试

企业管理学

一、单选题

1.(2分)下列不属于价值规律的从属经济规律的是()。

? A. 价值决定规律

? B. 平均利润规律

? C. 利润最大化规律

? D. 竞争规律

答案 D

2.(2分)现代劳动人事管理的特点主要是以()为核心。

? A. 人

? B. 经济效益

? C. 法律法规

? D. 人事制度

答案 A

3.(2分)当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时,称为(),这类商品在价格变动时,引起需求量的变化比较大。

? A. 需求缺乏弹性

? B. 需求富有弹性

? C. 需求有单位弹性

? D. 供给富有弹性

答案 B

4.(2分)工商谈判是以()为核心。

? A. 利益谈判

? B. 责任谈判

? C. 价格谈判

? D. 质量谈判

答案 C

5.(2分)()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 A. 网络营销

? B. 服务营销

? C. 绿色营销

? D. 关系营销

答案 D

6.某生产化妆品的跨国公司,为使产品打进中国市场,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后,决定以白领女性顾客群体作为其目标市场,集中营销。由于化妆品市场竞争激烈,为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印象,该公司着力培养自己产品的特色,决定采取差别化的产品策略以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为此,他们在产品性能、特色方面下工夫,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并且在产品的标识、文字和视听媒体方面作文章,取得很好的效果。

几年后,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取得良好的业绩,销售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均较高。公司不断加大投入,以维持公司的市场地位。各大媒体对该公司也给予了密切关注。当有记者问起该公司的成功秘诀时,公司销售总监认为两点很重要,首先观念上,公司注重生产经营那些“顾客需要的,企业擅长的,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的产品”,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其次调整了企业销售策略,从原来商家到企业订货的销售方式,改变为投巨资直接建立化妆品专卖店,在过去几年内在全国建立了300多家专卖店。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波士顿矩阵法,该公司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属于( )。

? A. 金牛产品

? B. 明星产品

? C. 问题产品

? D. 瘦狗产品

答案 B

7.(2分)会计报表分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是按会计报表的()分类的。()

? A. 反映的内容

? B. 编制的时间

? C. 报送的对象

? D. 编制单位

答案 A

8.(2分)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是()

? A. 银本位币

? B. 金银复本位币

? C. 金本位币

? D.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答案 A

9.产品线是指()。

? A. 满足不同需求的多组产品

? B. 满足同类需求的一组产品

? C. 满足同类需求的多组产品

? D. 满足不同需求的一组产品

答案 B

10.(2分)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产总和。下列人口不构成人力资源数量的是()。

? A. 未成年就业人口

? B. 劳动适龄人口

? C. 老年就业人口

? D. 离退休人口

答案 D

11.华氏公司是一家拥有10家火力发电厂、3家电力设备制造厂、8家酒店的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杰对公司的整体运行和经济效益比较满意,令他忧心的是由于10家电厂均处于不同城市的市区,发电产生的大量粉煤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各方面意见较大。经过专利检索,李杰发现一位名叫黄英的女士发明了一种从粉煤灰中提取纳米级空心玻璃微珠的新技术并获得了专利。调查得知,空心玻璃微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填充材料,能改变金属、橡胶、塑料等材料的性能,用途十分广泛。尤其是达到纳米级的微珠,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只有美国、德国有此技术。李杰与黄英取得联系,经过谈判,双方商定黄英以专利技术出资与华氏电力公司共同组建一个微珠生产企业,先利用1家电厂的粉煤灰生产微珠,取得成功后扩大到所有电厂。由于该项目投资巨大,李杰聘请了部分专家与董事会成员一起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论证,并且聘请了一家专业咨询公司,通过从国内外广泛收集资料,用各种

数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演算,得出了肯定的结论。方案获得通过后,为了使方案更好地实施,李杰决定将8家酒店通过资本市场置换出去,在保留原职能部门的情况下,将公司的主营业务调整为发电、微珠、发电设备制造三大板块,新成立三个部门分别管理这三大板块的生产经营业务。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微珠项目的环保、资源再生和纳米技术的高科技性,公司决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扩大该项目和产品的影响,树立企业形象,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发展潜在客户,利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产品在市场上的独占性,在产品定价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争取尽快收回投资。

2年后,华氏电力公司已收回在微珠项目的全部投资,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华氏公司实行的经营战略是( )。

? A. 差异化战略

? B. 多元化战略

? C.

集中经营战略

? D. 合资经营战略

答案 B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企业主要福利制度的是()。

? A. 医疗保险

? B. 养老保险

? C. 失业保险

? D. 储蓄保险

答案 D

13.下列不属于定性预测的方法的有()。

? A. 集合意见法

? B. 专家意见法

? C. 用户调查法

? D. 回归分析法

答案 D

14.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多,各种产品之间差异较大的大型联合企业的组织结构是()。

? A. 直线职能参谋制

? B. 矩阵制

? C. 事业部制

? D. 模拟分权制

答案 C

15.某企业由一位总经理和二位副总经理组成的领导班子,工作有魄力,开拓创新意识强,经常超负荷工作,该企业产品在市场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企业经济效益也不错,但近一段时期来,随着业务量增大,企业经营状况有所下降。为改变这种状况,总经理召集20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及全体领导班子共同研究。经讨论决定,要立即调整企业组织机构,按产品和业务范围分成8个分公司,调整后,各分公司负责人的责权利统一,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

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里,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该企业依托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以开发全新产品为目标,充分利用某科研机构应用研究的成果,一举独占新产品地位。新产品市场后,消费者反响不错,产品的销量逐渐扩大,经市场部门反馈回来的信息,新产品市场容量很大,且竞争的潜在威胁不大。有关部门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认为消费者对新产品有所认识,急于购买,对较高的产品价格愿意接受。于是撰写分析报告报主管领导并提出当前企业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根据有关部门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你认为目前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

? A. 进攻性策略

? B. 密集或渗透策略

? C. 双高策略

? D. 选择性渗透战略

答案 A

16.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

? A. 政府的政策

? B. 居民的收入水平

? C. 居民的消费偏好

? D. 居民的储蓄偏好

答案 A

17.在加工准备和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技术原因形成的消耗,如加工中产生的铁屑、烧损、边角余料等。这种消耗一般都是不可避免的无效消耗属于()。

? A. 工艺性消耗

? B. 非正常损耗

? C. 非工艺性损耗

? D. 有效损耗

答案 A

18.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 A. 美国

? B. 英国

? C. 法国

? D. 德国

答案 B

19.生产管理在企业中处于()。

? A. 决策地位

? B. 指挥地位

? C. 中心地位

? D. 一般地位

答案 C

20.下列哪项不是按利率的制度方式对利率的划分()

? A. 官方利率

? B. 公定利率

? C. 市场利率

? D. 浮动利率

答案 D

21.在市场营销观念中,“以需定产”属于( )。

? A. 生产观念

? B. 推销观念

? C. 市场营销观念

? D. 社会营销观念

答案 C

22.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的运输和保管属于()

? A. 辅助生产过程

? B. 生产服务过程

? C. 技术准备过程

? D. 基本生产过程

答案 B

23.企业用新开发出来的产品进入原有市场的一种策略为()。

? A. 市场渗透型

? B. 市场开拓型

? C. 产品开发型

? D. 混合型

答案 C

24.下面不属于不确定型决策常用的方法的是()。

? A. 小中取大法

? B. 大中取大法

? C. 最小后悔值法

? D. 量本利分析法

答案 D

25.宏观货币政策是借助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宏观调控目的,下列不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 A. 法定准备金率

? B. 再贴现率

? C. 公开市场业务

? D. 税收

答案 D

二、判断题

1.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决策方案的自然状态是随机的不能预先肯定,但可以从以往的统计资料估计出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并根据这一概率作出选择的决策。()

答案错

2.组织控制是调解组织行为,使其与计划、目标和业绩标准中的预期相一致的系统过程。答案对

3.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答案对

4.情景计划更适合处于环境变化巨大,难以准确预测的行业中的公司。答案对

5.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程度的标志是经营利润率。答案错

6.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答案错

7.所谓资源是指的企业内部可以衡量价值、记录在册的各种形式的资源。答案错

8.在股份制组织机构中,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答案错

9.计量决策的主要类型有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答案对

10.波士顿矩阵的分析前提是根据企业的绝对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就可以决定企业业务组合中的某一特定业务应当采取何种战略。答案错

11.效能是正确的做事情,效率是做正确的事。答案错

12.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更是管理的基础。答案对

13.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特点有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答案错

14.管理者对当地社区发表关于组织未来的讲演是在承担人际关系型角色。答案错

15.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答案错

16.事后控制重心在于在组织的产出结果上。答案对

17.在企业科学管理阶段,亨利.福特提出的思想是人群关系理论。答案错

18.最艰难的决策环境是不确定性决策。答案错

19.责任和职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的含义是员工履行被指定完成的人物或活动的义务。答案对

20.职能结构利用了工作专门化的优势,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答案对

21.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答案错

22.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答案对

23.管理就是让他人和自己一起把事情做好答案错

24.企业内部利益群体是指企业的董事会、股东、管理人员和职工。企业外部利益群体是指与企业相关的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和一般公众等。答案对

25.非程序决策需要六个步骤,程序性决策只要一个就可以了。答案错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doc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 一、甲骨文卜辞的构成 前辞、命辞、占辞、验辞 前辞(叙辞):记载占卜的时间和贞人 命辞(贞辞):记载占卜所问的内容 占辞:记载国王看了卜辞后的吉凶判断 验辞:记载验证的结果 二、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我国古代的一套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各卦名称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 震代表雷,艮(g4n)代表山,巽(xM)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坊间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卦的代表符号由三爻演变而成。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四)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 三、尚书真伪之辩 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济南伏生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瞭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四、尚书今古文之争 汉武帝末年,《古文尚书》献于朝廷。哀帝时*,刘歆校书时■发现,倡议立学官,引起今古文之争,但遭到金文家反对,刘韵的倡议未被采纳。东汉末《古文尚书》散亡。当时的今古文之争纯属地位之争,真伪还无法定论。

(激励与沟通)管理沟通答案

管理沟通期末复习题 1.沟通、管理沟通和有效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的渠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等交流,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管理沟通:指在一个组织范围内,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围绕组织的管理活动而进行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信息的传递者与接收者所感知的心理图像完全一致。 2.何谓非语言沟通?包括哪些内容? ?非语言沟通: 1)身体语言沟通:面部表情、手势、身体位置、动作、服饰等表达意图。 2)副语言沟通:重音、声调、哭、笑、停顿来表达意愿。 3)物体的操纵:通过物体运用和环境布置表达意图。 3.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及基本要素。 一、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 管理沟通的过程是发送者将信息通过选定的渠道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模型包括8个要素:发送者、编码、通道、解码、 接受者、背景、反馈、噪声。 ?二、管理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 发送者与接受者:主动与被动,目的明确沟通与潜意识沟通。 编码与解码:最佳效果:编码信息=解码信息——对称

通道: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通道。 背景:1)心理背景:心情和情绪,双方态度 2)社会背景:社会角色关系,影响沟通的其他人 3)文化背景 4)物理背景:沟通场所 噪声: 1)影响信息发送的因素:表达能力、信息符号系统、知识经验、形象因素 2)影响信息传递的因素:信息意识、外界干扰、条件限制、媒介不合理 3)影响信息接受和理解的因素:选择性知觉、信息过滤、解码与理解偏差、信息估量、阶层差别、目标差异。 ?反馈:检验信息沟通效果,获得反馈的方式很多。 4.管理沟通各类型特点。主要的管理沟通障碍。 一、发送者信息表达的障碍 (1)错觉 (2)错猜 (3)发送人信誉不佳 (4)选择性过滤 (5)语言障碍 (6)地位与心理障碍 (7)环境与知识的局限 (8)沟技技能的障碍 二、信息传递障碍 (1)时机不适 (2)渠道不当 (3)媒介冲突 (4)沟通渠道太长 (5)外部干扰 三、接受者对信息理解的障碍 (1)知觉的选择性:只接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接收者对信息的过滤:领导需要什么报什么,需要下属做什么说什么。 (3)接收者的理解差异和曲解: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易接受,否则,不接受或不重视。 (4)信息过量:接受信息过多,只能选择性接收。 四、组织内部固有障碍

管理沟通考试答案汇总

填空题: 1、管理者的沟通角色不包括 C A、挂名领袖和联络员 B、领导者和危机驾驭者 C、小道消息传播者 2、以下是人们对沟通的认识,哪条是错误的 B A、沟通并不容易,它是一门技巧性颇强的艺术。 B、当我想沟通时,才会有沟通。 C、沟通是人们传递知识、信息和情感的双向过程。 3、沟通模式告诉我们,沟通中的噪音 B A、发生在从渠道到反馈的过程中。 B、贯穿沟通的全过程。 C、只发生在接收者译码时。 4、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当对方讲话时,你应该如何做 C A.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以示礼貌。 B.不能看着对方,那样不礼貌。 C.目光接触,但避免凝视。 5、沟通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C A、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 B、编码与解码 C、会议与座谈 6、管理者作为联络者是 A A、提供信息,维护外部联络与关系网络。 B、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即时的信息,较透彻地了解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现状。 C、将重要信息传递给有关人员。 7、以下哪一项传递的不是自信的信息 B A、保持目光接触但不盯着看。 B、游离的目光。 C、放松的形体语言。 8、表示双方是在处理公务,比如商务谈判,双方之间的距离是 B A、私人空间 B、社交空间 C、公共空间 9、要突出某人的身份地位,与此人保持的距离称为 C A、私人空间 B、社交空间 C、公共空间 10、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是属于 B A、口头语言 B、副语言 C、通俗语言 1、倾听的五位一体法则是指 B A、微笑、点头、目光接触、即时回应和专注。

B、耳听、眼看、嘴问、动脑和感受。 C、同理心、克制、记录、提问和反馈。 2、成功演讲者的部分特征为 C A、目的明确、关注听众、措辞深奥。 B、热情奔放、目和明确、随心所欲。 C、幽默风趣、机智灵活、热情奔放。 3、以下哪一项不是书面沟通的优点。 B A、长期保存、有形展示、受法律保护。 B、速度较快,可以即使反馈。 C、语言严密、清晰。 4、成功演讲的第一个步骤是 C A、阐明主题。 B、确定支持性信息。 C、明确演讲的目的。 5、以下哪一项不是演讲的语言特点 A A、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多,句子长。 B、要口语化,要通俗易懂。 C、要具体生动,有幽默感。 6、以下哪一项不是管理文体的特点 C A、实用性、真实性、针对性 B、程式性、朴实性、时效性 C、复杂性、曲折性、灵活性 7、以下哪一项是管理文体的文风 A A、用词造句朴实、准确、简约、鲜明,统一的平实的稳重的文风。 B、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C、清新淡雅,从容平和。 8、以下哪一项是管理文体常用的表达方式 A A、叙述、说明、议论 B、叙述、说明、描写 C、说明、议论、抒情 9、以下哪一项表意最委婉 A A、如果贵方向其他供货者询价,将知道我方的报价是低的。 B、在同等质量的产品中,这一价格已属低廉,我方很难让价。 C、这一价格已是最低价格,我方无法再度降低。 10、以下哪一项不是负面信息的缓冲语 C A、表示同意,表示谢意。 B、作出承诺,给予赞扬。 C、表示立场,亮明观点。 1、小道消息是存在于组织中的一种非正式沟通形式,其特点是 C A、被大多数员工视为可信并可靠,传播迅速、破坏性大。 B、在管理层控制范围、涉及组织中所有人的利益,传播迅速。 C、不受管理层控制、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传播迅速。 2、与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相对应的组织措施是 A A、让员工承担挑战性的工作。 B、创建和谐的工作群体。 C、给员工普遍增加工资。 3、以下哪一种不是下行沟通的形式 C A、通知性质会议

吉林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题库

吉林大学计算机汇编题库 1.多媒体信息从时效上可分静态和动态媒体两大类,动态媒体包括(A) A.音频、视频和动画 B.音频、文本、图形和图象 C.文本、图形和图象 D.音频、图形和图象 2.下面(A)组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A.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B.磁盘、鼠标器、键盘 C.CRT、CPU、ROM D.磁带、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3.计算机字长取决于(B)总线的宽度 A.通信总线 B.控制总线 C.地址总线 D.数据总线 4.十进制数52转化成二进制数应为(A) A.110100 B.1000000 C.1111110 D.110000 5.磁盘工作时应特别主要避免(B) 日光 B.震动 C.刚暗 D.噪声 6.负数的补码是(D)各位求反,然后末位数加1 先对原码中除符号位以外的 B.不对 C.先对符号 D.先对原码 7.目前广泛用于家庭娱乐、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办公自动化的微型计算机属于(C) A.小型机 B.单板机 C.个人计算机 D.单片机 8.要是某台计算机上连接的打印机能被其他计算机所使用,应该将其设置为(B) A.脱机 B.共享 C.暂停 D.默认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7917269.html,B是一种新型(C)接口,主要用于连接各种外部设备 A.芯片内 B.通用并行 C.通用串行 D.芯片间 10.操作系统的特征中,(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从微观上看 A.并发性 B.虚拟性 C.共享性 D.并行性 11.操作系统种类繁多,且各有其特点,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D) 分时性 B.共存性 C.成批性 D异步性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 硬盘装在主机箱内,因此硬盘属于主存 B储存在任何储存其中的信息,断电后都不会消失 C操作系统只对硬盘进行管理 D盘驱动器属于外部设备 13.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作用是D A运算速都快 B储存容量大 C运算精度高 D资源共享 14.将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千千米的网络称为A A WAN B LAN C V AN D MAN 15.文本是计算机中基本的信息表示方式,包括C A 语言、歌曲和音乐 B 数字、字母和图形 C 数字、字母、符号和汉字 D 数字、字母和语言 16.用用二为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型称的D A 网状型 B 混合型 C 称次行 D 关系型 17.多媒体信息从时效上可分静态媒体和动态明天两大类,动态媒体包括A A 音频、视频和动画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上册A卷) 一、填空(每空1分,本题共10分) 1、甲骨文第一部著录性著作是清末刘锷的《铁云藏龟》,第一部研究性著作是孙诒让的契文举例。 2、《世本》内容有七部分,其中作篇记载了上古的技术发明和礼乐初制,氏姓篇是先秦大小贵族的起源和宗支分化状况的族谱。 3、《诗经》中最长的诗篇是宓宫,《国风》中的第一长篇是七月。 4、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吴人韦昭作的《国语集》,近人徐元诰撰有国语集解。 5、《汉书》对《史记》的体例有所变更,将“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分,本题共10分) 1、故天翼临子.,法.保先王。通慈; 大 4 2、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叫鸣; 灭亡9 3、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修理; 足趾18 4、国老 ..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国内退休的老臣; 38 5、晋师三日馆.、谷.,及葵酉而还。住下来休息; 吃楚国的粮食; 41 6、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羞辱; 步入正轨49 7、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抄小路; 借着68 8、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快; 把.做成肉干 9、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编排; 起点,头绪; 104 10、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受苦于原因是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分,本题共20分) 1、一条完整卜辞的组成形式。 2、汉初传《诗》有哪四家。 3、越王勾践灭吴的具体措施。 4、《史记》三家注。 5、《诗经》的体例及内容。 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

管理沟通考试复习题答案

管理沟通期末复习题 题目的类型 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35分实践题15分案例分析题20分 1.沟通和管理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的渠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等交流,并 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管理沟通:指在一个组织范围内,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围绕组织的管理活动而进行的沟通。 2.何谓非语言沟通?包括哪些内容? ?非语言沟通:指通过某些媒介而不是讲话或文字来传递信息。 ?包括:1)身体语言沟通:面部表情、手势、身体位置、动作、服饰等表达意图。 2)副语言沟通:重音、声调、哭、笑、停顿来表达意愿。 3)物体的操纵:通过物体运用和环境布置表达意图。 3.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及基本要素。 ?管理沟通的过程是发送者将信息通过选定的渠道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模型包括8个要素:发送者、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背景、反馈、噪声。 ?基本要素:发送者与接受者:主动与被动,目的明确沟通与潜意识沟通。 编码与解码:最佳效果:编码信息=解码信息——对称 通道: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通道。 背景:1)心理背景:心情和情绪,双方态度 2)社会背景:社会角色关系,影响沟通的其他人 3)文化背景 4)物理背景:沟通场所 4.管理沟通各类型特点。主要的管理沟通障碍。 一)发送者信息表达的障碍: 1)错觉; 2)错猜; 3)发送人信誉不佳; 4)选择性过滤; 5)语言障碍; 6)地位与心理障碍; 7)环境与知识的局限; 8)沟技技能的障碍 二)信息传递障碍: 1)时机不适; 2)渠道不当; 3)媒介冲突; 4)沟通渠道太长; 5)外部干扰 三)接受者对信息理解的障碍: 1)知觉的选择性:只接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接收者对信息的过滤:领导需要什么报什么,需要下属做什么说什么。 3)接收者的理解差异和曲解: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易接受,否则,不接受或不重视。 4)信息过量:接受信息过多,只能选择性接收。

管理沟通试题A答案

管理沟通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副语言沟通:通过非语言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停顿来实现的沟通。 交叉处理:当沟通双方对对方的期望状态与对方的实际状态不一致时,形成交叉处理,出现冲突的可能。交叉处理是一种恶性沟通方式。 态度: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行动的心理倾向,包括三个方面:认识(想法、看法),情感(喜怒哀乐)和行为(反应倾向)。 正式沟通:由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正式组织系统发布的命令、指示、文件、组织召开的正式会议,颁布的法令、规章、手册、简报、通知、公告、正式工作接触等。 二、正误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只要上级能让下级与自己保持一致,就说明沟通良好(×) 2、只要沟通得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 3、由于相同背景,相同资历的人易于沟通,因此,一个单位只要全招牌相同背景、资历的人,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4、承包制采用的是委托型领导。(√) 5、沟通提高管理效率,是达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6、在正式组织中,沟通困难通常是组织管理系统出现了问题,而不是产生问题的原因。(√) 7、善于倾听就是要同意对方的意见。(×) 8、管理写作行文应尽量采用专门术语,使具有同等背景的人易于掌握要表达的内容。(×) 9、在商务谈判中,应当尽量让对方了解自己,以促进沟通。(×) 10、在企业中,当人们偏好非正式沟通时,说明正式沟通出现了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什么是人际沟通,其主要动因是什么 》 人和人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传递过程,其动因是协调人的能力和行为方向,促进效率提高,克服个人能力的局限性,这类动因包括 (1)社会属性需要:通过人际沟通,个人可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可以获得社会生存能力和智慧水平的正常发展,沟通是人的一种本能。 (2)心理满足和情感交流需要:人的情感体验必须与人沟通才能释放,获得心理满足。 (3)任务需要:生存及协作的必要。 2、说明沟通的背景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内容是什么 (1)心理背景:即沟通双方的情绪和态度。 (2)物理背景:即沟通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所。 (3)社会背景:沟通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 (4)文化背景:沟通者的长期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及心理结构的总和。 [ (5)反馈:包括对方反馈和自我反馈,以了解对方的理解程度。 3、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可以采取那些策略

鹏飞教育 自考 吉林大学 计算机 ————数据结构原理与分析

数据结构原理与分析 1. 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采用链接结构存储,链表中存放NULL指针域的个数为(n+1)。 2.串是(任意有限个字符构成的序列)。3.在一棵二叉树的二叉链表中,空指针域数等于非空指针域数加(2 )。4.某二叉树的前序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一定是什么二叉树(高度等于其结点数)。 5. 对于栈操作数据的原则是(后进先出)。 6.若长度为n的非空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删除表的第i个数据元素,首先需要移动表中数据元素的个数是(n-i )。 7. 在非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中,二叉树的根结点的左边应该(只有左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 8. 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元素与已排序序列中的元素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称为( 插入排序 )。 9. 若一棵二叉树具有45个度为2的结点,6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是(46 )。 10.某二叉树的前序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同,则该二叉树一定是什么样的二叉树(空或只有一个结点)。 11. 在一个有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入度之和等于所有边数( 4 )倍。12.串是(任意有限个字符构成的序列)。 13.对于栈操作数据的原则是(后进先出) 14. 设输入序列为A,B,C,D,借助一个栈不可以得到的输出序列是(D,A,B,C )。 15. 结点前序为xyz的不同二叉树,所具有的不同形态为(5 )。 16. 一维数组A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每个元素占用6个字节,第6个元素的起始地址为100,则该数组的首地址是(70)。 17.在一棵高度为h(假定树根结点的层号为0)的完全二叉树中,所含结点个数不小于(2h )。 18. 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 2 )倍。 19.因此在初始为空的队列中插入元素a,b,c,d以后,紧接着作了两次删除操作,此时的队尾元素是 (d ). 20. 一般情况下,将递归算法转换成等价的非递归算法应该设置(堆栈)。21. 对于一棵满二叉树,m个树叶,n 个结点,深度为h,则(n=2h+1-1 )。 22. 线性表的长度是指(表中的元素个数)。 23. 用邻接表表示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时,通常用来实现算法的辅助结构是(栈 )。 24. 堆的形状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 25. 设abcdef以所给的次序进栈,若在进栈操作时,允许退栈操作,则下面得不到的序列为( cabdef)。 26. 若长度为n的非空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删除表的第i个数据元素,i的合法值应该 是( C. 1≤i≤n)。 27.在一棵二叉树的二叉链表中,空指针域数等于非空指针域数加(2 )。28. 若某线性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取第i个元素和删除最后一个元素,则采用什么存储方 式最节省时间(顺序表)。 29.一组记录的关键字为{45, 80, 55, 40, 42, 85},则利用堆排序的方法建立的初始堆为(85, 80, 55, 40, 42, 45 )。 30. 如果T2是由有序树T转换而来的二叉树,那么T中结点的先根序列就是T2中结点的(先根序列)。 31. 对于一棵满二叉树,m个树叶,n 个结点,深度为h,则(n=2h+1-1 )。32.具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最多可包含的有向边的条数是(n(n-1) )。 33.设有6000个无序的元素,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挑选出其中前5个最大的元素,最好选用(堆排序)法。 34.任何一个无向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有一棵或多棵 )。 35. 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挑选元素,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一端的方法,称为(选择排序)。 36. 对有14个数据元素的有序表R[14]进行折半搜索,搜索到R[3]的关键码等于给定值,此时元素比较顺序依次为(R[6],R[2],R[4],R[3] )。 37. 因此在初始为空的队列中插入元素a,b,c,d以后,紧接着作了两次删除操作,此时的队尾元素是 (d )。 38.深度为h且有多少个结点的二叉树称为满二叉树(2h+1-1 )。39.某二叉树的前序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一定是的二叉树为(高度等于其结点数)。 40.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断条件是(head->next==NULL)。41.栈和队列的主要区别在于(插入删 除运算的限定不一样) 42. 设高度为h的二叉树上只有度为0 和度为2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 含的结点数至少为(2h-1 )。 43.在一个单链表中,若删除(*p)结点 的后继结点,则执行 (p->next=p->next->next)。 44.在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 所有结点的空子树个数等于 (n+1 ) 45.若一棵二叉树有11个度为2的结 点,则该二叉树的叶结点的个数是 (12 )。 46. 对有n个记录的表按记录键值有序 建立二叉查找树,在这种情况下,其平 均查找长度的量级为(O(n) )。 47. 有向图中,以顶点v为终点的边的 数目,称为顶点v的(入度)。 48. 链栈和顺序栈相比,有一个较明显 的优点是(通常不会出现栈满的情况)。 49. 若频繁地对线性表进行插入和删 除操作,该线性表应该采用的存储结构 是(链式)。 50. 设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 1,2,3, 4,5,则下列序列中,是栈的合法输出 序列的是(3 2 1 5 4)。 51.设森林F中有三棵树,第一、第二 和第三棵的结点个数分别为m1,m2和 m3,则森林F对应的二叉树根结点上的 右子树上结点个数是 ( m2+m3 )。 52. 有数据{53,30,37,12,45,24, 96},从空二叉树开始逐个插入数据来 形成二叉查找树,若希望高度最小,则 应选择下面输入序列是 ( 37,24,12,30,53,45,96)。 53.若要在O(1)的时间复杂度上实现 两个循环链表头尾相接,则应对两个循 环链表各设置一个指针,分别指向(各 自的尾结点 )。 54. 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含有结点数 为(2I )。 55.设高度为h的二叉树上只有度为0 和度为2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 含的结点数至少为(2h-1 )。 56.如果T2是由有序树T转换而来的二 叉树,那么T中结点的先根序列就是T2 中结点的(先根序列)。 57. 用分划交换排序方法对包含有n个 关键的序列进行排序,最坏情况下执 行的时间杂度为(O(n2))。 58. 有n个叶子的哈夫曼树的结点总数 为(2n-1 )。 59. 稀疏矩阵一般采用的压缩存储方 法为(三元组表)。 60. 若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有15个, 度为1 的结点有10个,则叶子结点的 个数为(16 )。 61. 若某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h,则该 完全二叉树中具有的结点数至少是(2h -1 )。 62. 任何一棵二叉树的叶结点在其先 根、中根、后根遍历序列中的相对位置 (肯定不发生变化)。 63.初始序列已经按键值有序时,用直 接插入算法进行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 为( n-1)。 64. 对有n个记录的有序表采用二分查 找,其平均查找长度的量级为 (O(log2n))。 65用冒泡排序法对序列 {18,16,14,12,10,8}从小到大进行排 序,需要进行的比较次数是(15 )。 66在一个有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出度之 和等于所有边数的倍数是( 1 )。 67.有n个顶点的图采用邻接矩阵表示, 则该矩阵的大小为(n*n )。 68.6个顶点的无向图成为一个连通图 至少应有边的条数是(5 )。 69. 对有14个数据元素的有序表R[14] 进行折半搜索,搜索到R[3]的关键码等 于给定值,此时元素比较顺序依次为 (R[6],R[4],R[2],R[3])。 70. 串是(任意有限个字符构成的序 列)。 71.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 等于所有边数(1 )倍。 72.单链表表示的链式队列的队头在链 表的什么位置(链头)。 73. 一组记录的关键字为{45, 80, 55, 40, 42, 85},则利用堆排序的方法建 立的初始堆为(85, 80, 55, 40, 42, 45 )。 74. 对于一棵满二叉树,m个树叶,n 个结点,深度为h,则(n=2h+1-1) 75.某二叉树的前序和后序序列正好相 同,则该二叉树一定是什么样的二叉树 (空或只有一个结点)。 76.在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 所有结点的空子树个数等于(n+1 )。 77. 若长度为n的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 结构,在表的第i个位置插入一个数据 元素,需要移动表中元素的个数是 (n-i+1)。 78. 树中所有结点的度等于所有结点 数加(-1 )。 79.设二叉树根结点的层次为0,一棵高 度为h 的满二叉树中的结点个数是 (2h+1-1 )。 80. 将一棵有5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 按层编号,则对编号为25的结点x,该 结点(有左孩子,无右孩子)。 81. 设有数组A[i,j],数组的每个元素 长度为3字节,i的值为1 到8 ,j的 值为1 到10,数组从内存首地址BA开 始顺序存放,当用以列为主存放时,元 素A[5,8]的存储首地址为 ( BA+180 )。 82.在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完全无向图 的边数为 (n(n-1)/2 )。 83.设森林F中有三棵树,第一、第二 和第三棵的结点个数分别为m1,m2和 m3,则森林F对应的二叉树根结点上的 右子树上结点个数是 (m2+m3 )。 84.对于键值序列 {72,73,71,23,94,16,5,68,76,103}用 筛选法建堆,开始结点的键值必须为 (94 )。 85. 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 点数和后续结点数可以有(任意多 个 )。 86.对有n个记录的有序表采用二分查 找,其平均查找长度的量级为 (O(log2n) )。 87. 用孩子兄弟链表表示一棵树,若要 找到结点x的第5个孩子,只要先找到 x的第一个孩子,然后(从兄弟域指针连 续扫描4个结点即可)。 88.有一个有序表为{1,3,9,12,32, 41,45,62,75,77,82,95,100}, 当二分查找值为82的结点时,查找成 功的比较次数是(4 )。. 89. 当初始序列已经按键值有序时,用 直接插入算法进行排序,需要比较的次 数为(n-1 )。 90.深度为h的满二叉树具有的结点个 数为(2h+1-1 )。 91. 二维数组A[5][6]的每个元素占5 个单元,将其按行优先顺序存储在起始 地址为3000的连续的内存单元中,则 元素A[4][5]的存储地址为(3145)。 92.一个具有n个顶点e条边的无向图 中,采用邻接表表示,则所有顶点的邻 接表的结点总数为(2e )。 93. 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图采用邻接矩 阵表示,则该矩阵的大小为(n*n)。 94. 一个具有n个顶点e条边的无向图 中,采用邻接表表示,则所有顶点的邻 接表的结点总数为( 2e )。 95. 若要在O(1)的时间复杂度上实现 两个循环链表头尾相接,则应对两个循 环链表各设置一个指针,分别指向 ( 各自的尾结点)。 96.在一棵高度为h(假定树根结点的层 号为0)的完全二叉树中,所含结点个数 不小于(2h )。 97. 若待排序对象序列在排序前已按 其排序码递增顺序排序,则采用比较次 数最少的方法是(直接插入排序)。 98. 有n个叶子的哈夫曼树的结点总数 为(2n-1 )。 99.二分查找法要求查找表中各元素的 键值必须是(递增或递减 )。 100. 在对n个元素进行冒泡排序的过 程中,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为 ( ()n )。 101.链栈和顺序栈相比,有一个较明显 的优点是(通常不会出现栈满的情 况 )。 102. 将长度为m的单链表连接在长度 为n的单链表之后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为(O(n) )。 103.若待排序对象序列在排序前已按 其排序码递增顺序排序,则采用(直接 插入排序)方法比较次数最少。 104. 若字符串“1234567”采用链式 存储,假设每个字符占用1个字节,每 个指针占用2个字节,则该字符串的存 储密度为(33.3﹪)。 105.用分划交换排序方法对包含有n个 关键的序列进行排序,最坏情况下执 行的时间杂度为(O(n2) )。 106. 若在一棵非空树中,某结点A有3 个兄弟结点(包括A自身),B是A的双 亲结点,则B的度为(3)。 107. 单链表中,增加头结点的目的是 为了(方便运算的实现)。 108. 深度为h的满二叉树所具有的结 点个数是(2h+1-1 )。 109.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个结点 的二叉树有多少种(5 )。 110. 设长度为n的链队列用单循环链 表表示,若只设头指针,则入队操作的 时间复杂度为(O(n) )。 111.树中所有结点的度等于所有结点 数加(-1 )。 112. 树中所有结点的度等于所有结点 数加( -1 ) 113. 设有三个元素X,Y,Z顺序进栈 (进的过程中允许出栈),下列得不到 的出栈排列是(ZXY )。 114. 用邻接表表示图进行深度优先遍 历时,通常采用的辅助存储结构是 (栈)。 115. 对有18个元素的有序表作二分 (折半)查找,则查找A 3的比较序列 的下标为(9、4、2、3)。 116. 在含n个顶点e条边的无向图的 邻接矩阵中,零元素的个数为 ( n2-2e)。 117. 树形结构的特点是:一个结点可 以有 ( 多个直接后继)。 118. 使具有30个顶点的无向图成为一 个连通图至少应有边的条数是(29)。 119. 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个结点 的二叉树具有的种类为(5 )。 120. 使具有9个顶点的无向图成为一 个连通图至少应有边的条数是(8 )。 121. 在顺序表(n足够大)中进行顺序 查找,其查找不成功的平均长度是 (n+1 )。 122. 设树T的度为4,其中度为1,2, 3和4的结点个数分别为4,2,1,1 则 T中的叶子数为( 8 )。 123. 栈的插入和删除操作进行的位置 在(栈顶)。 124. 某二叉树的前序和后序序列正好 相同,则该二叉树一定是的二叉树为 (空或只有一个结点)。 125. 链栈和顺序栈相比,有一个较明 显的优点是(通常不会出现栈满的情 况)。 126. 对稀疏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是为了 (节省存储空间)。 127. 结点前序为xyz的不同二叉树, 所具有的不同形态为(5 )。 128. 若一棵二叉树具有20个度为2的 结点,6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 结点个数是(21 )。 129. 一棵线索二叉树的线索个数比链 接个数多( 2 )个。 1. 若一棵二叉树有10个叶结点,则该 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个数为9。 2.在有序表(12,24,36,48,60,72,84) 中二分查找关键字72时所需进行的关 键字比较次数为2。 3.对于一棵二叉树,设叶子结点数为n0, 次数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和n2的 关系是n0= n2+1。 4. 在循环链表中,从任何一结点出发 都能访问到表中的所有结点。 5. 普里姆(Prim)算法适用于边稠密 图。 6.深度为h且有2k-1个结点的二叉树 称为满二叉树。(设根结点处在第1层)。 7.图的深度优先搜索方法类似于二叉 树的先序遍历。 8.哈夫曼树是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 叉树。 9.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有顺序存储结构 和链式存储结构。 10. 哈夫曼树是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 二叉树。 11.一般树的存储结构有双亲表示法、 孩子兄弟表示法和孩子链表表示法。 12. 将数据元素 2,4,6,8,10,12,14,16,18,20依次存于 一个一维数组中,然后采用折半查找元 素12,被比较过的数组元素的下标依次 为5,7,6 。。 13.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序列不是唯一 的。 14. 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O (mn)。 for (int i=1;i<=n;i++) for (int j=1;j<=m;j++) a[i][j]=0; 16. 图的遍历是指从图中某一顶点出 发访问图中全部顶点且使每一顶点仅 被访问一次。 17. 在一个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 等于所有边的数目的2倍。 18. 由一棵二叉树的后序序列和中序 序列可唯一确定这棵二叉树。 19. 在有序表(12,24,36,48,60,72,84) 中二分查找关键字72时所需进行的关 键字比较次数为2。 20. 若二叉树的一个叶子结点是某子 树的中根遍历序列中的第一个结点,则 它必是该子树的后跟遍历中的第一个 结点。 21.在直接插入排序、直接选择排序、 分划交换排序、堆排序中稳定的排序方 法有直接插入排序。 22.具有10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叶 子结点数为50。 23.普里姆(Prim)算法适用于边稠密 图。 24. 在n个结点的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 点需平均移动 n/2 个结点。 25.将一棵树转换成一棵二叉树后,二 叉树根结点没有右子树。 26循环队列的引入,目的是为了克服 假溢出。 27.若连通网络上各边的权值均不相 同,则该图的最小生成树有1棵。 28.在有序表(12,24,36,48,60,72,84) 中二分查找关键字72时所需进行的关 键字比较次数为2 。 29.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插入和删除 均在端点处进行。 30. 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有三种:先序遍 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31. 若连通图的顶点个数为n,则该图 的生成树的边数为n-1。 32.图的存储结构最常用的有邻接矩阵 和邻接表。 33. 若一棵二叉树有15个叶结点,则 该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的点个数为14。 34.队列中允许进行插入的一端称为队 尾。 35.拓扑排序输出的顶点数小于有向图 的顶点数,则该图一定存在环。 36.在有序表(15,23,24,45,48,62,85) 中二分查找关键词23时所需进行的关 键词比较次数为2。 37. 则高度为k的二叉树具有的结点数 目,最少为k,最多为2k-1。 38. 若连通网络上各边的权值均不相 同,则该图的最小生成树有1棵。 39. 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1,2,3则 不可能的栈输出序列是3 1 2。 40. 设有一个顺序栈S,元素S1,S2, S3,S4,S5,S6依次进栈,如果6个元 素的出栈顺序为S2,S3,S4,S6,S5, S1,则顺序栈的容量至少应为 3 。 41. 对于一棵二叉树,设叶子结点数为 n0,次数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和n2 的关系是 n0= n2+1 。 42. 设某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为 ABKCBPM,则可知该二叉树的根为 M 。 43. 数据结构的三个方面:数据的 逻辑结构、物理结构、运算。 44. 每个结点只有一个链接域的 链表叫做单链表。 45. 设无向图G的顶点数为n,则要使 G连通最少有 n-1条边。 46. 组成串的数据元素只能是字符。 47.图的存储结构最常用的有邻接表 和邻接矩阵。 48. 由一棵二叉树的后序序列和中序 序列可唯一确定这棵二叉树。 49. 队列中允许进行插入的一端称为 队尾。 1.对于一个队列,如果输入项序列由 1,2,3,4所组成,试给出全部可能的输 出序列。 答:1,2,3,4。 2. 已知一棵二叉树的中序和前序序列 如下,求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 中序序列:c,b,d,e,a,g,i,h, j,f 前序序列:a,b,c,d,e,f,g,h, i,j 答: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 c,e,d,b,i,j,h,g,f,a 3. 为什么说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 答:树中的每个结点除了根结点外,其 余每个结点有一个直接前驱,但有多个 直接后继,所以说树是一种非线性结 构。 4.将算术表达式a+b*(c+d/e)转为后 缀表达式。 答: B.abcde/+*+ 5. 找出所有这样的二叉树形,其结点 在先根次序遍历和中根次序遍历下的 排列是一样的。 答:为空树,或为任一结点至多只有 右子树的二叉树。 8.有 n 个顶点的无向连通图至少有 多少条边?有 n 个顶点的有向连通 图至少有多少条边? 答:有 n 个顶点的无向连通图至少有 n-1条边,有 n 个顶点的有向连通图 至少有n条边。 9.下面列举的是常用的排序方法:直 接插入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直 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试问, 哪些排序方法是稳定的? 答:起泡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归并排 序是稳定的。 10. 完全二叉树用什么数据结构实现 最合适,为什么? 答:完全二叉树用一维数组实现最合 适。因为完全二叉树保存在一维数组中 时,数组内没有空洞,不存在空间浪费 问题;另外,顺序存储方式下,父子结 点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描述,即已知父 (或子)结点寻找子(或父)结点只需 计算一个公式,访问结点方便。但采用 链表存储时就存在空间浪费问题,因为 每个结点要另外保存两个链接域,并且 寻找结点也不容易。 11.线性表有两种存储结构:一是顺序 表,二是链表。试问:如果有 n个线性 表同时并存,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各表的 长度会动态变化,线性表的总数也会自 动地改变。在此情况下,应选用哪种存 储结构?为什么? 答:选链式存储结构。它可动态申请内 存空间,不受表长度(即表中元素个数) 的影响,插入、删除时间复杂度为O(1)。 12.试述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的区别及 各自的优缺点。 答:数组占用连续的内存空间,链表不 要求结点的空间连续。 1)插入与删除操作:由于数组在插入 与删除数据时需移动大量的数据元素, 而链表只需要改变一些指针的链接,因 此,链表比数组易于实现数据的插入和 删除操作。 2)内存空间的占用情况:因链表多了 一个指针域,故较浪费空间,因此,在 空间占用方面,数组优于链表。 3)数据的存取操作:访问链表中的结 点必须从表头开始,是顺序的存取方 式,而数组元素的访问是通过数组下标 来实现的,是随机存取方式,因此,在 数据存取方面,数组优于链表。 数据的合并与分离:链表优于数组,因 为只需要改变指针的指向 13. 将表达式 ((a+b)-c*(d+e)-f)*(g+h)改写成后缀 表达式。 答:后缀表达式为:ab+cde+*-f-gh+* 19.写出中缀表达式A-(B+C/D)*E的后 缀形式。 答:中缀表达式A-(B+C/D)*E的后缀形 式是:ABCD/+E*-。 20.为什么用二叉树表示一般树? 答:树的最直观表示是为树中结点设置 指向子结点的指针域,对k叉树而言, 每个结点除data域外,还有k个链接 域。这样,对一个有n个结点的k叉树 来说,共有n*k个指针域,其中n-1个 不空,另外n(k-1)+1个指针域为空, 因此,空链接域的比例约为(k-1)/k , 于是导致大量的空间浪费。然而,如果 采用二叉树表示一棵n个结点的树,则 树中共有2n个链接域,其中未用到的 有n+1个,占所有指针域的比例约为 1/2,空间浪费少很多。 另外,因为任何树型结构都可 以转换成二叉树,因此,通常用二叉树 表示树型结构。 21.已知数据序列为 12,5,9,20,6,31,24,对该数据序列进 行排序,试写出冒泡排序每趟的结果。 答:初始键值序列12 5 9 20 6 31 24 第一趟排序 [5 9 12 6 20 24] 31 第二趟排序 [5 9 6 12 20] 24 31 第三趟排序 [5 9 6 12] 20 24 31 第四趟排序 5 6 9 12 20 24 31 22.试找出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相同的 所有二叉树。 解答:空树或缺左子树的单支树。 23.完全二叉树用什么数据结构实现最 合适,为什么? 答:完全二叉树用一维数组实现最合 适。因为完全二叉树保存在一维数组中 时,数组内没有空洞,不存在空间浪费 问题;另外,顺序存储方式下,父子结 点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描述,即已知父 (或子)结点寻找子(或父)结点只需 计算一个公式,访问结点方便。但采用 链表存储时就存在空间浪费问题,因为 每个结点要另外保存两个链接域,并且 寻找结点也不容易。 26.我们已经知道,树的先根序列与其 对应的二叉树的先根序列相同,树的后 根序列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中根序列 相同。那么利用树的先根遍历次序与后 根遍历次序,能否唯一确定一棵树?请 说明理由。 答:能。因为树的先根序列与其对应的 二叉树的先根序列相同,树的后根序列 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中根序列相同,而 二叉树的先根序列与二叉树的中根序 列能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所以利用树 的先根遍历次序与后根遍历次序,能唯 一确定一棵树。 28.已知一棵二叉树的中序和前序序列 如下,求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 中序序列:c,b,d,e,a,g,i,h, j,f 前序序列:a,b,c,d,e,f,g,h, i,j 答: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 c,e,d,b,i,j,h,g,f,a 29.对半查找是否适合于以链接结构 组织的表? 答:对半查找不适合于以链接结构组织 的表。。 30. 请指出中序遍历二叉查找树的结 点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点序列。 答:中序遍历二叉查找树的结点就可以 得到从小到大排序的结点序列。 31.已知数据序列为 12,5,9,20,6,31,24,对该数据序列进 行排序,试写出归并排序每趟的结果。 解答: 初始键值序列12 5 9 20 6 31 24 第一趟排序 [5 12] [9 20] [6 31] [24] 第二趟排序 [5 9 12 20] [6 24 31] 第三趟排序 5 6 9 12 20 24 31() 37.一组记录的关键字为(52, 56, 26, 12, 69, 85, 33, 48, 70),给出快速 排序的过程。 解答:解:52, 56, 26, 12, 69, 85, 33, 48, 70 第一趟排序 33, 48, 26, 12, 52, 85, 69, 56, 70 第二趟排序 26, 12, 33, 48, 52, 69, 56, 70, 85 第三趟排序 12, 26, 33, 48, 52, 56, 70, 69, 85 第四趟排序 12, 26, 33, 48, 52, 56, 70, 69, 85 第五趟排序 12, 26, 33, 48, 52, 56, 70, 69, 85 38.下面列举的是常用的排序方法:直 接插入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直 1

宁波大学2018年人文学院《中国历史文选》复试考试大纲_宁波大学考研论坛

宁波大学2018年人文学院《中国历史文选》复试考试大纲科目名称:中国历史文选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①名词解释 ②简答题 ③材料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中国历史文选》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工具课,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目的,只能是通过对字、词、语、句及语法的讲解和训练,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古代史第一手文言史料的兴趣和能力,使之了解和掌握传世典籍的数量、性质及功用,以便在今后从事史学研究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代文献中的文言史料。 三、考查范围 1、经部文献 ①《诗经·七月》 ②《尚书·牧誓》 ③《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2、史部纪传类 ①《史记·货殖列传》 ②《汉书·武帝本纪》 ③《后汉书·党锢列传序》 ④《宋书·谢灵运传论》 3、史部地理类 ①《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②《水经注·鲍邱水》 4、史部史评类 ①《史通·二体》 ②《文史通义·书教下》 5、史部政书类 ①《通志·总序》 ②《通典·田制》

6、史部编年类 ①《资治通鉴·秦晋淝水之战》 ②《续资治通鉴·宋太祖收兵权》 7、史部纪事本末类 ①《资治通鉴本末·安史之乱》 ②《宋史通鉴本末·王安石变法》 8、史部学案类 《明儒学案·凡例》 9、子部文献 ①《日知录·宋世风俗》 ②《廿二史劄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10、集部文献 ①《潜研堂文集·经世子集之名何昉》 ②《新史学·史学之界说》 四、参考教材 《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8月第3版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