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肝癌1例并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肝癌1例并文献复习

发表时间:2013-08-12T16:39:10.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董霞王丽茹苗晶王英慧郭莹

[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包括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等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董霞王丽茹苗晶王英慧郭莹(黑龙江省医院风湿科 150036)

【中图分类号】R59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080-02

【摘要】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SLE合并肝癌一列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合并肝癌考虑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相关。结论 40岁以上发病的SLE尤其是老年患者当出现临床上不能解释的症状时应警惕肿瘤的发生。【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癌恶性肿瘤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包括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等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病。随着治疗手段的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不断提高。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并恶性肿瘤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一例红斑狼疮和并肝癌的病例,并就此例病例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3岁,于2010年4月因反复口腔溃疡1年,颜面红斑3个月于我院风湿科治疗,该患者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口腔溃疡,未治疗,近三个月出现颜面部红色皮疹,近一个月皮疹面积增大伴周身关节肌肉疼痛,下蹲抬臂受限,口干,吞咽干性食物困难,眼干,眼磨砂感,病程中伴乏力感,厌食,消瘦,尿频尿急。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4℃,脉搏:8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颜面见片状红斑,略突出于皮肤表面,上覆少量鳞屑,下唇内侧见口腔溃疡,舌干少苔,心肺著变,四肢肌肉握痛阳性,双踝关节肿胀,压痛阳性,双下肢浮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63×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53×109/L,血小板:52×109/L,血红蛋白:113g/L,红细胞:3.40×1012/L。尿常规:尿蛋白:0.3g/L。乙丙肝阴性。生化:白蛋白:19.3g/L,谷草转氨酶:54IU/L,r-谷氨酰转肽酶:114IU/L,乳酸脱氢酶:277.2IU/L。ANA:1:1000,SSA+,Nrnp/Sm+++。补体C3:0.21g/L。C反应蛋白:17.7mg/L。肝胆胰脾彩超回报:脂肪肝,腹水,最大深径5.4cm。确定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继发性干燥综合症、低蛋白血症、脂肪肝。治疗方案:甲强:40mg/日开始逐渐减量,环磷酰胺:600mg/月,羟氯喹0.2mg、一日两次,同时给予细胞降脂、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治疗20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淋巴绝对值上升至0.74×109/L,仍有轻度贫血,尿蛋白转阴,白蛋白上升至30.9g/L,谷草转胺酶正常,r-谷氨酰转肽酶值略上升至121g/L,补体上升至0.38g/L,C反应蛋白下降至6.06mg/L,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患者因经济条件受限出院继续口服激素渐减量治疗,病情平稳。于7月16日回我科复查,血常规:白细胞:4.06×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57×109/L,血小板:84×109/L,血红蛋白:113g/L。ANA:1:3200白蛋白:32.8g/L,谷草转氨酶正常,r-谷氨酰转肽酶:120IU/L。复查肝胆胰脾彩超回报:肝硬化脾大。调整治疗方案,继续口服羟氯喹,强的松片:15mg/日,帕夫林:0.6g,一日三次口服,停环磷酰胺治疗。同时患者于中医院口服中药治疗肝硬化。期间间断门诊随访,抗核抗体下降至1:1000,r-谷氨酰转肽酶数值一直大于100。于2011年12月于我院复查肝CT回报: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不除外肝内转移,肝硬化,脾大。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4个月后去世。

该患者病例特点:①老年女性,病史两年半,起病缓慢,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一年半。②采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羟氯奎方案治疗,SLE症状缓解,实验室指标改善。③治疗之初肝脏彩超显示脂肪肝、腹水,治疗过程中腹水消失但r-谷氨酰转肽酶一直升高,一年半后复查彩超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进一步增强CT检查证实肝脏癌变。肝脏病变进展迅速,肝炎病毒检查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检查阴性。

2.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于SLE与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报道并不统一,SLE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不相同,比普通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2.7%到25%不等[1、2],但SLE合并肿瘤发生率远不如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高。目前研究达成共识的是SLE合并淋巴瘤和肺癌的发生率明显较普通人群增高。SLE合并肿瘤一般多发生于40岁以上,本例患者73岁,因此高龄SLE患者如出现了难以解释的临床症状,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随访。SLE多先于肿瘤发生或同时发生,Benataky S[3]等针对9547例SLE患者为期8年的观察显示SLE合并肿瘤远高于正常人群,常见的肿瘤类型包括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血液系统肿瘤、肺癌和宫颈癌等,肿瘤多发生于SLE的8-15年之后。本例患者病程中r-谷氨酰转肽酶一直升高,并且不能以SLE消化道损害、药物性肝损害和肝炎病毒感染等原因解释,随之而来的是肝脏超声影响学上的快速进展,因此考虑该例患者的肝癌与SLE相关。

SLE伴发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其可能原因有:①免疫异常: SLE患者体内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在其漫长治疗过程中应用了多种免疫抑制剂也损害了淋巴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降低了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2]。②遗传背景与易感因素:研究表明肺癌在SLE中发病率升高可能与相同的易感基因(4P15、1-15、3、6P21)相关[4]。SLE并发淋巴瘤可能与B细胞反复长期刺激相关,也可能与二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相关基因相同相关[5]。相同的环境因素如病毒、化学物质成为恶性肿瘤与SLE共同的触发因素,与病毒相关的肿瘤可能包括肝癌、宫颈癌和淋巴瘤等,本例患者反复查肝炎病毒均为阴性,不除外与其他嗜肝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③肿瘤抗原:有肿瘤细胞释放入体内的大分子物质具有免疫原性,产生抗体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6]。④并发肿瘤可能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相关,此方面的报道国内外尚不统一,有研究显示使用细胞毒药物并非SLE发生肿瘤的危险因素[7],但也有报道认为 SLE患者使用甲氨喋呤诱发霍奇金病的个案报道。Eilliot[8]等认为SLE中膀胱癌的发生与环磷酰胺的总剂量与疗程相关,当环磷酰胺总剂量大于50g,膀胱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0倍以上。本例患者共使用环磷酰胺四次,总剂量24g,在发现肝脏影像学持续改变后就停药,因此考虑本例患者并发肝癌与环磷酰胺无关,考虑与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等原因相关。

综上所述,对于40岁以上新发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应该警惕肿瘤发生的可能,尤其是出现了在治疗中难以解释的临床表现,应该进行全面的辅助检查。以便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Pettersson T,Pukkala E,Teppo L,et al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n Rheum Dis, 1992,51:437-439.

[2]Blomadal L,Lofstrom B,Yin L,et al .An increased cancer incidence in a Swedish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一、A1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敏感性最高的实验室检查是 A、红细胞增多 B、抗核抗体 C、抗Sm抗体 D、淋巴细胞增多 E、血小板减少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首选药是 A、阿司匹林 B、环磷酰胺 C、泼尼松 D、青霉素 E、乙胺丁醇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症状除外 A、狼疮性肺炎 B、关节畸形 C、关节痛 D、蝶形红斑 E、血沉增快 4、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因中,不包括 A、紫外线照射 B、精神创伤 C、服用异烟肼 D、高蛋白饮食 E、感染 5、系统性红斑狼疮受累关节和肌肉的临床表现是 A、关节畸形 B、非隐袭性关节炎 C、非畸形性关节炎 D、梭状指 E、关节错位 6、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具特征性的皮肤损害为 A、环形红斑 B、皮下瘀斑 C、多形性红斑 D、面部蝶形红斑 E、四肢网状青斑 7、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常见首发症状是 A、蝶形红斑

B、关节畸形 C、呼吸困难 D、血尿、蛋白尿 E、关节肿痛 8、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症护理,错误的是 A、经常用清水洗脸 B、面部红斑处涂油膏保护 C、用30℃左右温水湿敷红斑处 D、口腔溃疡涂碘甘油 E、脱发者用温水洗头 二、A2 1、患者,女,20岁,四肢关节疼痛7个月,近2月出现面颊部对称性红斑,反复发作口腔溃疡,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护理措施不恰当的是 A、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B、坚持饭后漱口 C、少食多餐 D、优质低蛋白饮食 E、可以进食蘑菇、芹菜等食物 2、患者女性,35岁,面部有严重的蝶形红斑,关节疼痛,最近查出尿毒症,患者情绪低落,对治疗与护理不配合。当前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禁止日光浴 B、清水洗脸 C、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D、高蛋白饮食 E、告知患者疾病的诱因 3、患者,女性,40岁。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入院,经住院治疗症状基本缓解。下列对该患者的健康指导,不正确的是 A、每日用肥皂水清洗皮损部位 B、局部用温水湿敷,每日3次 C、禁用化妆品 D、外出时戴遮阳帽或撑遮阳伞 E、远离紫外线,禁止进入紫外线消毒室 4、系统性红斑狼疮女病人,病史2年。近日体温升高。关节红肿,有压痛,出现面部红斑、蛋白尿而入院治疗。下列处理哪项不妥 A、维持激素治疗 B、安排在背阳的病室 C、加强肢体锻炼 D、慎用阿司匹林 E、经常用清水洗脸 5、患者,女性,28岁,全身关节痛,面部有蝶形斑,血抗Sm抗体(+),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医嘱避免日光照射,外出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戴帽子或撑遮阳伞。护士为患者解释其中的原因是

系统性红斑狼疮练习题(含答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练习题(含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要点中不包括: A、盘状红斑 B、抗核抗体阳性 C、肾脏病变 D、脱发 E、光过敏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下列哪种情况不适用于激素冲击治疗 A、急性肾衰 B、狼疮癫痫发作 C、严重的血小板减少 D、严重狼疮性肺炎 E、关节炎 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是: A、ANA B、抗RNP抗体 C、抗Sm抗体 D、抗SSA 抗体 E、抗dsDNA抗体 4、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剂量是: A、200-300mg/d B、100-200mg/d C、300-400mg/d D、400-600mg/d E、500-1000mg/d 二、填空题 1、SLE的基本病理改变是___________ 。 2、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SLE适用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SLE的主要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SLE病因可能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有关。 三、是非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应多晒太阳。() 2、抗虐药对SLE皮疹、关节痛及轻型患者有效。() 3、ANA对SLE诊断特异性很高。() 4、dsDNA抗体对SLE诊断特异性很高。() 5、几乎所有的SLE患者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 四、名词解释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抗磷脂综合征 五、问答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抗核抗体对SLE诊断的意义如何 3、试述SLE患者的活动指标

近五年我院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

近五年我院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泼尼松为基础药物,视皮损情况及实验室检查回报调节用药及药量,两年后随访分析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活动评分明显下降,总有效率90.0%。结论 sle 病变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药物的合理使用对sle患者病情的控制影响很大。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泼尼松 [中图分类号] r593.2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15-01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thods select 40 patients with s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hoose prednisone for basis drugs.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rcumstances lesions and laboratory results to adjust drug times and dosage. after two years of follow-up we will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90.0% and activity index scores decrease obviously.conclusion many systems and many organs were impaired b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multiple systems with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注意,禁忌汇总.doc

来源:病患如我 狼疮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如果没有遵守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注意事项,没有重视红斑狼疮 饮食禁忌,可能会引起或加重红斑狼疮病情。红斑狼疮患者一定要懂得忌口,才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以下五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注意事项1: 多补充维生素C、蛋白质 红斑狼疮的病理基础是全身性血管炎,此时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出现内脏器官的炎症表现或 出现雷诺现象,因此要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 红斑狼疮患者50%以上有明显的肾脏损害,蛋白质经常从尿中大量丢失造成低蛋白血症、水 肿,引起身体的很多病理变化,每个病人每日平均要丢失2 克左右,所以会导致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下降,每日必须补充一些优质蛋白来维持机体的蛋白质平衡。补充的蛋白质要以动物性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注意事项2: 食物量适当 食物量要适当,瘦肉天天每人不超过100 克,鸡蛋不超过 2 个,假如食入量过多,病人不但不能完全吸收,还增加肾脏负担。 肾病尿蛋白阳性患者,最好少食或不食用豆类及豆制品。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注意事项3: 清淡为主,不宜大鱼大肉 从临床看,红斑狼疮患者能量代谢发生障碍,在形成低蛋白血症的同时,有的还形成高脂血症,特别是当患者伴有发热时,消化功能降低,故宜多吃清淡轻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多食富 含脂肪的大鱼大肉。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注意事项4: 低盐 侵害肾脏的病人,大多伴随水肿,在单采用激素治疗时,由于排钠功能的减退,又会导致水钠滞留,更加重了高血压。因此要限制病人的食盐摄入量,给予低盐饮食,一般每日在 3 克左右,以免水肿症状加重。同时要补充一些活化的维生素 D 来帮助钙的吸收。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注意事项5: 低糖、补钙 激素是治疗红斑狼疮的首选药物,在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后,使糖、钙、磷代谢功能发生紊乱,严峻者可形成糖尿病,骨钙丢失,造成骨质疏松,严峻者可造成骨坏死。所以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项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写为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与家族遗传、紫外线照射、体内雌激素水平、某些药物、食物及感染有关。 SLE的表现多种多样:反复高热或长期低热,面颊部蝴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口腔粘膜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关节肿胀、酸痛。SLE还常常侵犯胸膜、心包、心腔、肾脏,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SLE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特别青睐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女性。 SLE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如有上述表现的人,应当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确诊。一旦确诊便应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医生在为您治疗的同时,会特别提醒您十大项注意事项: 一、注意调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医学认为,SLE的发病与外邪、饮食、七情所伤有关。忧郁悲伤、喜怒无常、情志不畅都能化火,火邪内盛可伤及五脏六腑而诱发并加重本病。因此,保持情志豁达、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使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调和,才会有益于疾病恢复。 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节制性生活。SLE患者在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过劳。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节制性生活,病情活动期应严格避孕,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才可考虑妊娠。 三、注意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感冒及各种感染如急性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肠道感染都易诱发SLE并加重病情。 四、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SLE患者对紫外线特殊敏感(光过敏),故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另外,某些食物如香菇、芹菜、草头(南苜宿、紫云英)、无花果,某些药物如补骨脂、独活、紫草、白疾藜等能引起光敏感,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及文献回顾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及文献回顾 发表时间:2019-02-19T11:14:06.0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作者:梁琳君李金莹王奕鸣(通讯作者) [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消化症状为首要表现者往往容易误诊 梁琳君李金莹王奕鸣(通讯作者)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消化症状为首要表现者往往容易误诊。本文报告了以阑尾炎相关症状为首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1例并做相关文献回顾。 【关键词】腹痛;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阑尾炎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50-0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腹痛1月余”入院。患者1月余前出现阵发性腹痛,平卧稍好转,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偶解烂便。半月前症状再发,性质同前,行全腹部增强CT考虑阑尾炎。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予抗感染、抑酸、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余周,腹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伴腹胀、恶心、呕吐。遂于2017-10-17转至我院。既往“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7.2℃。腹软,未见胃型,肠型及蠕动波。腹肌无强直,全腹未触及肿块。全腹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肝区叩痛阳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87×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66%、血红蛋:146.0g/L、血小板计数:192.4×109/L;尿蛋白:0.3g/l;CIC:217。肝肾功能无异常。阑尾彩超:右下腹谈及条梭状回声,大小约12mm×9mm×73mm,内回声不均匀,考虑阑尾炎;肠镜示结肠炎。诊断:急性阑尾炎,炎症性肠病、肠结核待排。予抗感染处理。 2.结果 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伴呕吐胃内容物。予腹腔穿刺,腹水生化提示漏出液;尿蛋白:0.3g/L;风湿相关检查:抗核抗体:阳性(+)、抗双DNA抗体:阳性(+)、组蛋白:阳性(+)、抗核小体:阳性(+)、核糖体P蛋白:阳性(+)、抗SSA:阳性(+)。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转入风湿科后予激素冲击、环磷酰胺诱导缓解、人工肝免疫吸附、抗凝、胃肠减压等处理,症状缓解出院。随访至今,患者未再发腹痛,病情稳定。最后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血液系统损害狼疮性肾炎狼疮性浆膜炎;(2)结肠炎。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核心特点为多器官受累及存在多种自身抗体。SLE 好发于育龄女性,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症状(面部皮疹、皮肤血管炎、黏膜损害、脱发)、关节炎、肾损害、浆膜炎、精神神经病变等。目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符合11项中4项或以上,排除感染、肿瘤、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但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傅建斌[1]等人回顾性分析了79例SLE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其误诊率为60.7%(48/79)。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SLE较为少见,且常因症状无特异性而被误诊。相关资料报道,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LE约为10%[2]。张烜[3]等对277例SLE住院病例进行分析,15.88%(44/277)患者以胃肠病变为首发表现。王斌[4]等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0例以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示SLE消化系统为首发症状者误诊率高达50%,首发症状以腹痛最多见(12例),影像学示病变累及消化系统多个部位,表现形式多样。而胡亚荣5回顾性分析200例SLE患者的完整住院治疗,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34例患者,占该研究SLE患者的11.5%(34/200),34例患者均误诊,误诊率为100%,最易误诊为消化系统性疾病。 该病例临床误诊原因主要包括:(1)患者为青年女性,症状为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查体全腹压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血象升高,彩超、腹部CT示均提示阑尾炎可能。(2)临床思维局限化,过于关注专科常见病,忽视了阑尾炎无法解释患者的病情变化。(3)对SLE缺乏全面的认识,经验有限。为减少首发症状不典型的SLE误诊,遇到中、青年女性患者,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关节痛、皮疹、蛋白尿、血尿、水肿、胸腔及心包积液、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精神异常、癫痫等表现时,应提高警惕,完善风湿病相关检查及免疫学检测,以便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参考文献】 [1]傅建斌,王宏运,史晓飞,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误诊原因研究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8):1139-1141. [2]蒋明,DAVIDYu,林孝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584. [3]张烜,曾学军,董怡,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157例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1):42-44. [4]王斌,李向培,汪国生,等.以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1):37-40. [5]胡亚荣,周亚欧,游运辉,等.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 14(17):140-14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写为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与家族遗传、紫外线照射、体内雌激素水平、某些药物、食物及感染有关。 SLE的表现多种多样:反复高热或长期低热,面颊部蝴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口腔粘膜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关节肿胀、酸痛。SLE还常常侵犯胸膜、心包、心腔、肾脏,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SLE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特别青睐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女性。 SLE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如有上述表现的人,应当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确诊。一旦确诊便应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 疗。 医生在为您治疗的同时,会特别提醒您十大项注意事项: 一、注意调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医学认为,SLE的发病与外邪、饮食、七情所伤有关。忧郁悲伤、喜怒无常、情志不畅都能化火,火邪内盛可伤及五脏六腑而诱发并加重本病。因此,保持情志豁达、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使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调和,才会有益于疾病恢复。 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节制性生活。SLE患者在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过劳。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节制性生活,病情活动期应严格避孕,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才可考虑妊娠。 三、注意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感冒及各种感染如急性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肠道感染都易诱发SLE并加重病情。 四、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SLE患者对紫外线特殊敏感(光过敏),故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另外,某些食物如香菇、芹菜、草头(南

苜宿、紫云英)、无花果,某些药物如补骨脂、独活、紫草、白疾藜等能引起光敏感,应尽量不用。 五、注意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成分能刺激血管壁而加重血管炎症,应戒除。酒性温烈,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不宜饮 用。 六、有一些西药常能引发或加重本病,注意避免使用。如肼苯达嗪、心得安、氯丙嗪、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金制剂、D-青霉胺、苯妥英钠、异烟肼、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等。 七、注意有的保健品对SLE病人非旦无益,反而有害。如人参、西洋参、绞股蓝及其复方制剂,因含人参皂甙,既能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这对非SLE的人确实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但对SLE病人,由于这类保健品提高了免疫球蛋白,使免疫复合物增多,激活了抗核抗体,从而可加重或诱发SLE。 八、注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食品。紫河车(胎盘)、脐带、蜂皇浆、蛤蟆油、某些女性避孕药均含有雌激素,而雌激素正是SLE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九、注意不吃羊肉、狗肉、马肉、鹿肉、驴肉。这类肉食品性温热食,用后不仅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而且临床上发现有个别病人吃了这类肉类病情加重,造成不良后果。 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狼疮性肾炎病人长期有蛋白从尿中丢失,故应及时补充。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有牛奶、鸡蛋、瘦肉、鱼等。维 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对防治SLE的某些症状大有裨益,应多加

系统性红斑狼疮

从免疫学角度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摘要】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盘状红斑狼疮(DLE)两大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即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导致SLE患者组织损伤的基本原因是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这些抗体的产生起源于复杂的机制,几乎涉及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本文主要阐述了SLE的发病机制和最新治疗进展。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其作用机制复杂。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异常 1.1致病性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也可以出现在健康个体而不引起机体损害,并且它们有可能起着保护性作用。SLE患者体内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具有特殊的致病性能。 ①以IgG型抗体为主,与自身抗原有很高亲和力。一项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IgG-AECA的阳性率在SLE活动期组、SLE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53.8﹪、24.0﹪、0,3组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活动组高于SLE缓解期组。SLE患者血清IgG-AECA及滴度水平可能在SLE的病情活动中起重要作用。IgG-AECA的滴度水平在经治疗后的缓解期患者低于SLE活动期患者,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及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1】。 ②抗血小板抗体及抗红细胞抗体。自身抗体街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破坏是狼疮患者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Pujol等对90例患者的56份血清进行抗血小板检测发现,90例患者中有29例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与抗血小板抗体的出现具有显著相关性。 ③与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主要有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和抗α-肌动蛋白抗体。血清抗ds-DNA抗体是狼疮中研究最多的一种自身抗体,早在1967年即发现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组织中有抗ds-DNA抗体,它们与患者组织和细胞中的ds-DNA结合。血清中ds-DNA抗体水平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但并非所有患者如此。那些具有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但并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中,80﹪患者5年内会出现疾病活动性增高的临床症状。细胞外的ds-DNA主要以核小体的形式出现,核小体是细胞凋亡时释放的染色体片段。抗ds-DNA和抗核小体抗体与肾组织蛋白有交叉反应,因此,它们对肾组织细胞有直接得人病理损害作用。目前认为α-辅肌动蛋白对于维系肾脏足细胞(podocyte,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组成成分)的功能至关重要。 ④抗-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或酯)受体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狼疮中有可能具有重要作用。NMDA是神经元释放的一种兴奋性氨基酸。Kawal与其合作者研究发现,将狼疮患者含有抗DNA和NMDA受体抗体的血清经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可引起小鼠认知能力减弱以及海马趾损伤。同时,他们还在脑狼疮患者的脑组织中发现抗- NMDA 的受体抗体。 1.2致病性免疫复合物 SLE患者血清中常含有多种自身抗体和大量致病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CIC的出现会激活补体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以及其他血管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据了解,此次更新是继2010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后,十年来首次更新。2020新版《指南》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循证科学为依据,接轨国际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在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等方面提供规范诊疗建议。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新鲜出炉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以下简称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影响全身多系统和脏器。以反复复发与缓解为主要临床特点,疾病发生早期即可造成广泛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中国SLE患病人群超过100万,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二。随着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SLE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患病后的10年生存率从1950年代的50%提升至目前的89%。然而,患者的“下一个十年”生存状况却不甚乐观,令人担忧。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新鲜出炉了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新鲜出炉了 “过去三十年间,SLE患者的预后虽有显著改善,但10年以上的生存率出现明显拐点,25年至30年的生存率从89%骤降至30%。”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介绍,“如何解决患者“下一个十年”的生存问题,预防和减少复发,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仍是我国风湿免疫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近十年来,随着新的诊治研究结果与新型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指南制定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2020新版《指南》与时俱进,强调推进SLE的早期诊断与达标治疗。提出SLE治疗应遵循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的原则。并清晰定义了短期和长期治疗目标。 “SLE的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快速达标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窗口。治疗的短期目标以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为主,目的是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疾病最低活动度,尽可能的在早期减少器官损害。”曾小峰教授强调:“治疗长期目标的核心在于预防和减少复发。通过药物方案的调整,减少激素等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器官损害,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新鲜出炉了 新版《指南》将SLE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评估与治疗策略逐步细分,着力推进达标治疗。特别针对糖皮质激素强调了剂量个体化及病情稳定时尽早减量乃至停药。曾小峰教授强调:“没有激素最终成功减量至相对安全的剂量范围(≤7.5 mg/d),就谈不上实现真正的SLE 缓解/低疾病活动,亦就谈不上SLE的达标治疗。” 长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如继发感染、脆性骨折等,会随激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多,有研究显示,接受>7.5mg/d泼尼松的SLE患者更易发生激素相关心血管(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肾脏、肌肉骨骼等损害。因此临床医师应尽可能采用控制病情所需的最低激素剂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部表现有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部表现有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突出表现有多种自身抗体,并通过自身免疫复合物等途径,造成几乎全身任何器官系统都可受累。SLE的肺受累远比其它结缔组织病更为常见[1]。SLE可以累及呼吸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胸膜、肺实质、肺血管和呼吸肌。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胸膜炎,急性狼疮性肺炎,肺泡出血,急性可逆性低氧血症,慢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呼吸肌无力,肺动脉高压,肺血栓栓塞,阻塞性肺病,上呼吸道功能障碍[2-4]。 SLE肺部受累可以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出现,发病率报道不一,有认为达 60%[2,5],而另有报道SLE起病时胸膜受累者占17%,肺受累者占 3%,在整个病程中胸膜受累可达36%,肺受累达7%[9]。轻者如胸膜炎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重者如肺泡出血则可危及生命。SLE各种肺部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甚至组织病理表现可以相互重叠,部分患者在整个病程当中还可以出现不止一种肺部症状。SLE肺部受累提示预后不良,死亡率比没有肺部受累者高两倍以上[6,7]。本文将对SLE的肺部表现进行综述。 一、胸膜病变 SLE胸膜受累比其它结缔组织病更常见,胸膜炎也是SLE最常见的肺部表现,发病率17-60%[3,8,9],尸检证实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发生率可达50-93%[9,10,14]。胸膜炎可为SLE首发症状,45-60%患者表现为胸痛,常伴呼吸困难、咳嗽、低热,可伴或不伴胸腔积液[9]。 胸膜炎的病理特点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纤维化,纤维素性胸膜炎伴不同程度机化,苏木精体罕见[2,3,9]。胸腔镜检查可见脏层胸膜上覆结节,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2,3]。胸腔积液外观通常黄色清亮或呈淡血性,一般非血性。均为渗出液,蛋白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增高[9,14]。胸腔积液中可以检测出ANA(滴度大于1:320)、抗dsDNA及典型的狼疮细胞,具有相对特异性,但敏感性不高[2,11]。SLE 胸腔积液中补体C3、C4降低、免疫复合物水平增高、类风湿因子阳性,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也可出现类似变化。与后者不同的是,SLE胸腔积液中 GLU的水平更高(>56mg/dl,RA<20mg/dl);而RA胸腔积液中LDH的水平更高(>500IU/L)[12]。 16-50%的SLE患者可以通过X线平片发现胸腔积液[9],但Fenlon等[13]分析34例SLE,通过高分辨CT(HRCT)发现仅 21%有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一般为少到中量,双侧或单侧分布(各占50%)。大量胸腔积液应注意除外其它疾病。新出现的胸腔积液必须行诊断性穿刺[9]。胸腔积液好转后往往会残留少许胸膜增厚。合并胸膜、心脏和(或)肺部病变的SLE患者比单纯胸膜受累者更容易出现胸腔积液的复发或迅猛加重[9]。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及饮食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及饮食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使机体多系统多脏器受损,从而引起不同脏器受损以后的不同临床症状。因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上,应细致全面地观察病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还必须根据患者受损脏器情况做好各种特殊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采取哪些措施? 一、祛除诱因 及时祛除日常生活中能够诱发或加重该病的各种因素。如避免日光曝晒,避免接触致敏性药物(染发剂或杀虫剂)和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各种手术(包括妊娠、流产等)不染发、不作美容,不使用化妆品,忌用口服避孕药。一般不进行接种疫苗。避免使用易诱发或加重该病的药物(如异烟肼、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纳、抗痉厥药、氯丙嗪等)避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二、注意休息和锻炼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疾病的发作期的护理,应以休息为主,较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但当病情控制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可适当参加日常工作、学习,劳逸结合,动静结合。体育锻炼以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轻型运动为宜,不要作剧烈的体育运动。运动量以自己体力耐受为宜,不宜过度劳累。 三、精神和心理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病人的精神状态、情绪稳定与否均有关系,应避免精神刺激,消除各种消极的心理因素,患者既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顽固性,又不要为前途和命运担忧,树立信心,积极治疗,精神上保持乐观向上,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建立自身的免疫平衡,利于疾病恢复与稳定。 四、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和改观。同时,对该病轻重的正确判断,累及脏器的范围、程度的了解,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等都极为重要。治疗过程中要权衡利弊,正确评估用药风险和效果的比率。为尽可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最好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找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诊治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由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中,患者的饮食中也要对一些食物忌口,民间的说法比较混乱,把大多数的食物都列为忌口是不恰当的。且过多的忌口会使患者的营养元素的摄取不均衡。所以盲目的忌口是不科学的。由于病患的差异,每个人所能诱发和病情加重的食物也是不同的。以下是我们在临床中见到的由于饮食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SLE的病因复杂,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如病毒与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SLE患病率地域差异较大,目前全球SLE患病率为0~241/10万,中国大陆地区SLE患病率约为30~70/10万,男女患病比为1∶10~12。随着SLE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SLE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研究显示,SLE患者5年生存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50%~60%升高至90年代的超过90%,并在2008—2016年逐渐趋于稳定(高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5%,中低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2%)。SLE已由既往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转为慢性、可控性疾病。临床医师和患者对SLE的认知与重视度提高、科学诊疗方案的不断出现与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如何诊断SLE? 推荐使用2012 年国际狼疮研究临床协作组(SLICC)或2019 年EULAR/ACR 制定的SLE 分类标准对疑似SLE 者进行诊断(1B);在尚未设置风湿免疫科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诊断有困难者,建议邀请或咨询风湿免疫科医师协助诊断,或进行转诊/远程会诊(2C)

2:SLE 患者的治疗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SLE 的治疗原则为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1C)。SLE治疗的短期目标为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1C),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最低疾病活动度;长期目标为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损害,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C)

136系统精讲-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第七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1.患者女性,21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近日体温升高,关节红肿有压痛,并伴有面部红斑,请问该病累及关节、肌肉时可表现为 A.关节畸形 B.关节附近肌肉萎缩 C.非畸形性关节炎 D.梭状指 E.天鹅颈样畸形 【答案】:C 【解析】:90%以上的病人有关节受累,大多数关节肿痛是首发症状,受累的关节常是近端指间关节、腕、足部、膝和踝关节。呈对称分布,较少引起畸形。肌痛见于50%的病人,有时出现肌炎,但很少引起肌肉萎缩。 2.患者女性,37岁,因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红斑入院,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请问该病人最具特异性的指标是 A.抗RNP抗体 B.狼疮带试验 C.抗核抗体 D.抗Sm抗体 E.血清补体C增高 【答案】:D 【解析】:Sm是细胞核中的酸性核蛋白,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低,一般认为抗Sm抗体是SLE的标志性抗体。 3.某女性患者因全身关节痛,面有蝶形红斑入院,查血抗Sm抗体(+),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请问下列不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要求的是 A.床单清洁干燥 B.居室阳光充足 C.病室空气流通 D.病室内温度18℃~20℃ E.病室内湿度50%~60% 【答案】:B

【解析】:病人应避免在烈日下活动,禁忌日光浴。 4.患者女性,34岁,因低热,面有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头发稀少入院检查,查血:抗Sm抗体(+),血沉增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请问非甾体类抗炎药不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哪种情况 A.肾炎 B.发热 C.关节肌肉疼痛 D.关节炎 E.浆膜炎 【答案】:A 【解析】: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用于发热、关节、肌肉酸痛,而无明显血液病变的轻症病人。 5.患者女性,25岁,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住院治疗后症状基本缓解。请问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保健指导,下列错误的是 A.病情处于缓解期半年以上可妊娠 B.常需终身治疗 C.外出时尽量避免日光照射 D.肥皂水洗脸每日3~4次 E.忌用易诱发本病的药物 【答案】:D 【解析】:皮肤护理是保健指导的关键,应避免紫外线照射,忌日光浴;避免刺激性物质接触皮肤,如碱性肥皂、化妆品、油膏、染发烫发剂、发定型剂等;避免食用可诱发或加重本病的药物和食物。病情稳定及肾功能正常者可受孕,并在医生指导下妊娠。 6.患者女性,35岁,工人。发现全身暴露部位有对称性皮疹,关节肌肉酸痛1个月,常有低热,经检查发现有蛋白尿、血尿,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收入住院。以下哪一项是SLE的标志性抗体 A.血补体 B.抗核抗体 C.抗SM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项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红斑狼疮的病理基础是全身性血管炎,此时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出现内脏器官的炎症表现或出现雷诺现象,因此要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食物有橙子、葡萄汁、西红柿)。 ■皮肤红斑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皮肤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症状,可以表现为面颊部蝶形红斑、颧部红斑、盘状红斑,有的也表现为手足红斑和躯干部位的红斑。这种情况下除了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日光暴晒和紫外线照射外,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香菜、香菇、芹菜、紫云英等可加重或者引起光过敏(由于对日光过度反应儿引起的红斑、皮疹),可能会加重或者引起皮肤红斑,不宜服用。2.花菜加重脱发的进程,因此有脱发的患者不易应用。 ■狼疮肾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大多都有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有蛋白尿的患者,作为体内很重要的一种营养物质——蛋白质从尿中大量丢失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造成水肿,高血压,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因此有蛋白尿的患者,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该补充怎样补充蛋白质啊?有的病人问:“我的尿蛋白是阳性的,但是医生让我少吃或者不吃豆腐,豆皮,蚕豆,黄豆等豆类的东西呢?”是的,因为这些补充都是植物蛋白,不仅不能很好的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补充的蛋白质主要是指动物性优质蛋白质的,比如如牛奶、鸡蛋、瘦肉等。 同时,红斑狼疮患者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蛋白尿的病人在形成低蛋白血症的时候,有的还形成高脂血症,特别是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消化功能降低时,便不宜多吃富含脂肪的大鱼大肉等,宜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其次,当蛋白尿的病人出现水肿,高血压时,就要限制食盐摄入量了,应该予低盐饮食,以免加重水肿和高血压的症状。 ■应用激素的饮食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作为一种侵犯多器官和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好发于在青春期以及生育期妇女,其病程很长。通过一定系统和正规的激素治疗能够适当有效改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然而由于激素治疗疗程长、副反应大等情况的出现,病人可能很多时候难以遵照医嘱来按时按量的服药,以至于病情反复使得病情更加严重。本文为了更好地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急速治疗情况,对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急速治疗患者进行了依从性调查,并通过依从性调查来分析得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更好地护理干预方式。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依从性;护理干预

目录 1.引言 (1) 2.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1) 2.1调查对象 (1) 2.2调查方法 (1) 2.2.1研究工具 (1) 2.2.2资料的收集及分析 (1) 3.依从性调查结果 (2) 3.1 SLE患者激素服药依从情况 (2) 3.2调查结果的分析 (2) 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治疗的护理干预 (3) 4.1心理护理 (3) 4.2预防和控制感染 (3) 5.结语 (3) 参考文献 (4) 致谢 (5)

1.引言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弥漫性可以扩散到全身性的一种自身免疫类疾病,主要累及到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除此之外甚至会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血清中我们可检测其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的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十分复杂而且发病机制也无法弄清,在由于其特别容易复发的特点,发病时很难控制,这对于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效的药物就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的治疗原则与其他药物有所不同。它要求服药是早期、足量并要求确保维持使用,这种药物强调要遵照医嘱服用,切不可盲目停药,使病情复发。依从性的定义是患者对治疗和治疗行为所产生一种遵从的程度。为此,我们对120例长期服用激素的SLE患者服药进行了依从性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SLE患者激素治疗的依从性情况,以此来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护理干预策略。 2.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120例。确诊为SLE并且连续口服泼尼松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才能接受我们的调查;有认知功能障碍或者不合作的患者我们不会对其进行调查,防止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我们一共发放调查问卷共120份,其中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为107份,其回收率可以高达89%,说明此调查可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科学性。 调查的107例中,男57例,女性50例;年龄19到65岁,平均年龄为42岁。文化程度为小学或者文盲9例,中学40例,大专及以上为58例; 职业中公认有30例,干部有36例,农民有41例。所有病例全部都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在年龄、性别、职位和文化程度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治疗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治疗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发作对患者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只有及时的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才能减少患者的伤害,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会有好的效果,这是必须的。 对于红斑狼疮的治疗,患者还应该明确自己的病情,其实诊断红斑狼疮并不难,难的是该病与其他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状复杂多样,常常容易造成误诊。因此确诊是非常重要。 治疗红斑狼疮,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病情是否稳定,长期活动的盘状红斑狼疮可以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而不稳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还会加剧内脏的损害程度,出现狼疮危象。了解自己的病情是否稳定,便于稳定病情。 红斑狼疮发作是一种对患者伤害很严重的慢性疾病,病情的发作要是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就会对患者的内脏器官有很大的损伤,那么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常见治疗方法呢。 一、治疗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在红斑狼疮这种疾病处于稳定期的时候,患者是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只是对患者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治疗是不能放松的。病人应定期随访,避免诱发因素和刺激,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生育期妇女应严格避孕。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 当红斑狼疮患者出现一些关节痛、身体发热以及一些肌痛的情况时,可以通过这种抗炎药来进行有效的治疗,一般都有比较好的效果。由于这类药物影响肾血流量,合并肾炎时慎用。 三、抗疟药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治疗方法还包括使用抗疟药,这类型的西药主要是对皮肤症状的一些治疗,尤其是皮疹、关节型的症状以及一些对光较敏感的时候可以选择这种药物。但是如果长期服用因在体内积蓄,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

1 7.系统性红斑狼疮哪个脏器受损率最高(2.2分)2.2 分 A、 心脏 B、 肝脏 C、 肾脏 D、 肺脏 E、 大脑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31.患者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6年,请问该患者预后较差成为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的是下列哪项病变(2.2分) 2.2 分 A、 尿毒症 B、 心包炎 C、 神经系统损害 D、 肝硬化 E、 肺间质纤维化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25.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腕、膝关节酸痛1个月余。检查:红细胞沉降率50mm /h,头发稀少,口腔有溃疡灶,请问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腔护理中不包括哪些 (2.2分)2.2 分 A、 进食前、后用漱口液漱口 B、 有口腔溃疡者局部用冰硼散或锡类散涂敷 C、

全身大量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D、 定时测口腔pH E、 有真菌感染者用1%~4%碳酸氢钠液漱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40.患者女,28岁。以关节对称性红肿、疼痛和双面颊紫红色红斑入院。查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应首先考虑 (2.2分)2.2 分 A、 过敏性紫癜 B、 风湿性关节炎 C、 类风湿关节炎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 32.患者女性,25岁,SLE病史2年,近日体温升高,关节红肿有压痛,请问系统性红斑狼疮最突出的皮肤损害是(2.2分) 2.2 分 A、 盘状红斑 B、 蝶形红斑 C、 水肿性红斑 D、 网状青斑 E、 环形红斑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20. 患者女性,35岁,不规则低热入院检查,其中血白细胞3.7×109/L,ALT 60U/L,LE细胞(-),抗Sm抗体(+)。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请问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首选药物为(2.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