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普艺术与波普艺术欣赏

By PetrelKing

欧普艺术----起源

欧普艺术(Optical Art)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它是继波普艺术之后,在西欧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兴起于西方二十世纪60年代。

首次使用“欧普”(Optical)这一名称是在1965年,当

时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一次主题为:

"眼睛的反应“(The Responsive Eye)

展览会上,陈列出大量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的波纹或几何形绘画, 这些作品给参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Optical的意思即视觉上的光学

欧普艺术----特征

这种艺术形式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挑战人类视觉的智力游戏,它通过利用光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运用补色、透视、对比等艺术处理,欧普艺术家巧妙地以不同色彩几何图形,创造出引起立体、波动等错觉效果的美丽图案,从而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变幻莫测的幻觉世界。

波纹图案是光效应画家创造幻觉时常用的传统素材和方法。这在中国传统图案中常见。较为典型的是波纹绸上的图案。印制两个完全相同的波纹图案,把它们的位置稍稍相互错开,当波纹绸处于实际的运动状态时,就会出现一种永恒的运动感和变化感。

欧普艺术----代表

欧普艺术几乎同时兴起于欧美各国。其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画家维克托·瓦萨雷里,他从50年代起就开始创作具有运动感和闪烁效果的绘画,成为法国欧普艺术的主流。其他具有影响力的欧普艺术画家有美国的约瑟夫·艾伯斯

(Josef.Albers)和安德鲁基威斯(R.Anuskiewicz),英国的女艺术家瑞利(B.Riley)及以色列的阿格姆(Y.Agam)﹑委内瑞拉的萨图(J.R.Soto)等。

虽然欧普艺术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久,到20世纪70年代就走向了衰落。但它变幻无穷的视觉印象,以强烈的刺激性和新奇感,广泛渗透于欧美和日本的建筑装饰、都市规划、家具设计、娱乐玩具、橱窗布置、广告宣传、纺织品印染,以及芭蕾舞、电视观赏等到多种设计领域,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维克托·瓦萨雷里(Victor Vasarely,1908-1997)

是光效应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欧普艺术的杰出代表,

被誉为“欧普艺术之父”。

欧普艺术流派的第一代表作品

----斑马《Zebra》(右图)

瓦萨雷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

由黑白条纹的曲线组成。这幅作品显

示出瓦萨雷里最初的探索是从形态开

始,之后才逐步发展到运用规则的几

何形态和色彩的变化来达到特殊的视

觉效果。

作品《织女星》(左图)

瓦萨雷里说:"织女星是

众所周知的一个遥远的

星座……这幅作品表达

了它的外延,我对宇宙

的理解:无边无际的自

然的极端……我的许多'

展开的'作品都以'织女星'

命名……

作品《Kesege 》(上图)

瓦萨雷里使用各种图案去创造运动的幻觉和改变抽象的元素。这幅画看上去象是顶部凸出,但实际上它是在二维平面上同时展现出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达到了平面与立体的完美结合。作品《索拉塔--T》(Sorata-T) (下图)

瓦萨雷里并不满足于在二维和三维空间里创作,他还要在三维的空间里产生四维效果会和运动感,这件作品是一件大规模的玻璃构成,三块板象屏风一样可以合起与拉开。透明玻璃上的线条相互重叠,观者只要稍微移动一下视点,就会改变图形,以迅速改变的图形带给视觉一种运动感。

瓦萨雷里的作品最初只用黑色和白色相间产生视错觉效果,到六十年代后期,他使用的色彩才开始丰富起来,尝试运用小块的标准色形,有时呈正面,有时呈侧面,用平涂手法,使绚烂多姿的色彩与底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体现出色彩的辉煌。(左上图)

瓦萨雷里很熟悉色彩的特性并能抓住这些特性把它们运用的恰如其分。色彩不仅可以用冷和暖来形容,而且还有进退感,如红色通常被认为是暖色,而蓝色相对就是冷色,橘红色看上去就显得不“冷”也不“暖”,但是,它们之间的冷和暖并不是孤立的,当红和蓝放在一起时,它们的这种特性就会相互影响,从而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很舒服。同时,暖色和纯度高的色有前进感,而冷色和相对纯度低的色有后退感(左下图),瓦萨雷里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这种特性,用色彩纯度的变化表现空间感,将人的视线引入了画面深处。

莱利(B.Riley,1931~)

英国女画家,代表作《瀑布第三号》

(1967 英国国会罗曼美术馆藏

)。

瓦萨雷里作品《VP-119》(左)

代表作《发光》1965阿纳基威治(RichardAnuszkiewicz,1930~)

美国画家,他所创色彩浸润法与规整的几何图形对硬边艺术曾产生直接影响。

《绿色的入口》

波普艺术----起源

波普艺术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普普艺术(POP Art),最早起源于50年代的英国。它初萌发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艺术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艺术家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手法完成的《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被认为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作品。

波普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大众文化最发达的美国。美国的波普艺术与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有直接的联系,当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试图用新达达主义的手法来取代抽象表现主义的时候,他们发现发达的消费文化为他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视觉资源,广告、商标、影视图象、封面女郎、歌星影星、快餐、卡通漫画等等,他们把这些图象直接搬上画面,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波普艺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并通过现实的形象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它的旗号是:艺术不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应该等同于生活。

波普艺术----代表人物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1922~)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

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

罗依?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

贾斯帕·琼斯(Jasper Johns,1930~)

西格尔(George Segal,1924~2000)

彼得·马克斯(Peter Max)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 ,1937~)

其他作品…

排名不分先后

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1922~),

英国人,杜象学生,

作品《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变成如此的不同,如此的魅力》(1956)

马塞勒?杜象,本世纪艺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将从印象主义以来强调视觉性绘画的观念,转移至语言、思绪和视感动作交互作用的领域。藉由灵活运用新的心理、生理的表现素材,改变了艺术的形式,并为当今艺术中多项技法、心理和视觉的新观点开先锋。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

波普艺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运动之一,也是20世纪唯一获得普遍接受的艺术流派。在这场艺术运动中,沃霍尔一马当先,成绩斐然。他被视为波普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和最有革命性的艺术家。

这位捷克籍的美国艺术家以可口可乐、速食罐头等题材的作品而闻名,之后他又将电影明星和名流要人作为创作对象。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1962年创作的《玛丽莲·梦露》。他喜欢完全取消艺术创作的手工操作,经常直接的将美钞、罐头盒、垃圾及名人照片一起贴在画布上,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安迪·沃霍尔说过一句话:“Every thing is beautiful. Pop is everything.”这句话就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著名作品:

《玛丽莲梦露》

《米老鼠》《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

《坎贝尔汤罐头》《绿色可口可乐瓶》

《自画像》《安徒生》《莉兹》

《毛泽东》

… …

《玛丽莲梦露》

《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绿色可口可乐瓶》

安迪·沃霍尔作品欣赏《毛泽东》

安迪·沃霍尔作品欣赏《安徒生》《米老鼠》

《坎贝尔汤罐头》(左) 《莉兹》(右上) 《自画像》(右下)

《歌德》(左) 《Sixteen Jackies》(右)

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

192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是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欣赏:《第12页7段》(左) 《贮积》(中) 《黑市》(右)

在极简抽象主义拼贴画的试验中,“联合”(作为通俗艺术基础的拼贴画)以其图案拼凑,他利用蒙太奇手法和将像片与实物放在一起的作品不断询问艺术自身和现实的联系。

波普艺术对海报设计的影响论述

波普艺术对海报设计的影响论述摘要:建立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复苏基础上的波普艺术作为一种新语言的出现对相似语境下的现代海报设计发展起了推动性的作用。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了作为经济发展产物的波普艺术具有的特征和内涵,这些特征和内涵会在形式语言和内容上对现代海报设计产生的影响。从而为现代海报设计的维度转变提供了方向,也为多样性理念的海报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促进艺术的各个领域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关键词:波普艺术;通俗文化;形式语言 一、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的兴起是建立在欧洲和美国等一些老牌的工业国家在经历了第二世界大战后工业生产全面复苏和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的。此外,经济生活和人们的文化水平呈正比增长,在解放了生产力后,人们对文化以及艺术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长。波普艺术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在这个大众文艺发展时期了。波普艺术诞生于英国,成长于美国,并在美国成为了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新艺术风格。从汉密尔顿《究竟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到安迪?沃霍尔对罐头瓶、纸箱、美元和玛丽莲梦露等形象的重复模仿作品的发展离不开美国政府的支持。波普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通俗的,大众化的,在形式是新颖的,就绘画技巧而言波普艺术采用了更为丰富的材料和技术,包括印刷品、纤维和塑料,同时也因应用达达主义时期开始出现的拼贴翻拍和复印等技术方式。

二、海报设计的发展状况 1.海报发展的困境 海报主要由图形、色彩、文字、空间等元素按照一定的视觉形式构成,具有可复制性和快速传播性的特点,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报这种二维平面设计形态相比于三维的电视空间和多维的网络空间,吸引力正在不断被分割。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由公共传媒网络构成的“图像时代”,正如安迪沃霍尔指出的“任何人都可以拍出照片,任何人也都可以拍出好的照片”那样图片和影像在不断复制传播下,开始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高科技、高效便捷、视觉逼真的图片和视频的影响下由文字、图形等元素组成的海报需要进一步的创新才能继续前进。 2.波普艺术与海报设计 既然海报存在着困境,我们就应当着手去解决。海报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去引起人们的共鸣。冲击力的强弱取决于海报的形式是否新颖,表达的内容是否震撼人心,排列的版式是否成功的衬托出主体,更重要的是否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念。汉密尔顿在给史密森斯的信中给波普艺术下过定义,简而言之就是波普艺术更商业化和通俗化。它的发展不仅仅是存于艺术界的问题,而是成为了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变化的直接反应。这种反应对海报设计的表达来说也不例外,海报设计不仅仅是通过平面视觉符号传递简单的信息,而是通过更高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在题材上对海报设计的影响

波谱艺术

波普艺术 百科名片 波普艺术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主要 目录[隐藏] 发展历史 波普艺术的特点 代表作家 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作品: 《波普艺术》 发展历史 波普艺术的特点 代表作家 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作品: 《波普艺术》 [编辑本段] 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 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 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 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 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

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 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编辑本段] 波普艺术的特点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延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编辑本段] 代表作家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

美术鉴赏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起源于十一世纪的法国,在中世纪时被称为“法国式”,其流行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被称为哥特式。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罗马式圆拱,改变了罗马建筑的承重墙模式,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特点,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轻盈、神秘,是一种宗教建筑审美风格。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有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内部空间。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其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2、印象派: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与色的美妙,光与色成为画面唯一主题,轮廓线消失了,严谨的造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朦胧的光与色,微

妙的色彩变化。其舍弃了在平面上以透视、阴影造成虚构的立体感,只以明确的轮廓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立体感。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3、现实主义:有时又称“写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写实是现实主义油画的艺术手法,但现实主义油画比写实有更深刻的内涵。现实主义油画从写实主义的“历史深处”走来,但现实主义油画不能等同于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________。(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和设计师为了不断促进汽车销售,在其汽车设计中有意识地推行_____。(“计划废止制”) _____被称为日本现代设计之父。(龟仓雄策) 10、1981年,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的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后现代主义中最有影响的组织——______。(孟菲斯集团) 1、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_____发起的。(维也纳分离派) 2、英国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远不及“工艺美术运动”,在这场影响有限的设计运动中,取得了比较大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团,其领袖人物是___。(麦金托希) 3、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设计史上被称为_____,始于19世纪80年代。(先锋派运动) 4、在德国工业联盟的会员中,最著名的设计师是____。他是工业联盟的发起者之一,常被称为第一位工业顾问设计师。(彼得·贝伦斯) 5、俄国构成主义风格的确立,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与立体主义和____有很大的渊源关系。(未来主义) 6、20世纪初,在现代主义运动兴起的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得一场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____。(装饰运动) 7、___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结束了它的14年历程。(1933) 8、______在工业设计上的运用及生产积极效果,堪称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大特点。(人机工程原理) 日本的工业产品设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_______。(集体主义工作方式) 10、1956年英国画家______创作了《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宣告了波普时代的到来。(理查德·汉密尔顿) 1、地处斯堪的纳维亚的芬兰、丹麦、瑞典、挪威、___五国,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设计风格。(冰岛) 2、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风格派”运动,其核心人物有____、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尔。(杜斯伯格) 3、俄国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____,成立了一个“至上主义”小组。(马列维奇)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现代主义的设计并不突出,但还是出现了_____,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号称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三位大师之一。(勒科布西埃) 5、20世纪50~60年代,乌尔姆设计学院通过与_____的合作,真正实现了设计艺术教育服务于工业生产的教育宗旨,成为德国高度几何化、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化设计的典型。(布莱恩公司) 6、英国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风格——_____。(波普设计风格) 7、围绕环保设计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绿色设计、______、循环设计和组合设计等。(生态设计) 8、在20世纪六七十期间,荷兰的现代主义设计突飞猛进,有两个中心阿姆斯特丹和___。(海牙)名词解释 1.所谓“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等,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 5.波普艺术 波普(POP)来源于英语“大众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英国。代表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是1956年由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题为《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2.曲线风格

波普艺术

大众文化艺术的先驱者 ——波普艺术 09美术理论徐倩 B090103044 摘要:波普艺术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它消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让艺术接近人民大众,从而将艺术还原到大众生活。 关键词:波普艺术大众文化革新商业化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潮流的发展中,波普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英国,但波普风潮却在20世纪60年代,在更加有大众文化氛围、更加有商业气息的美国迅速发展起来。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波普艺术是与抽象表现主义相对立流派,波普艺术反对抽象的绘画语言,反对抽象主义的脱离生活、自以为是。他们把艺术重归于生活,将大众的生活变为艺术。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联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延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六十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

欧普艺术

欧普艺术 欧普艺术产生于法国的1960年代,是精心计算的「视觉的艺术」,使用明亮的色彩,造成刺眼的颤动效果,达到视觉上的亢奋。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因此欧普艺术(Optical Art)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它是继波普艺术之后,在西欧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兴起于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普艺术1965(4)-于纽约现代美术馆举行。 背景起源 欧普艺术(Op Art)是西方二十世纪兴起的艺术思潮;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即视觉效应。正式使用这 一名称是在1965年,那时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眼睛的反应画展,展览会上陈列出大量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画面,造成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中产生眩晕的光效应现象和视觉的幻觉。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作“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它主要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和重叠等手法造成各种形状和色彩的骚动,有节奏的或变化不定的活动的感觉,给人以视觉错乱的印象。欧普艺术下的服装服饰,按照一定的规律给人以视觉的动感 欧普艺术以人性为切入点在服装、家居、建筑、平面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力。艺术与时尚如同一体两面,以视觉迷幻效果著称的欧普艺术(Op Art),就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因纺织技术和印花水平的提高而被大量应用在时装设计中。今年秋冬季,时尚界猛吹60年代复古风,为呼应那段狂飙奔腾的年代,欧普艺术再度重返时尚舞台,为今年秋冬季节的新装增添了不少如梦似幻、既虚也实的缤纷色彩。 幻欧普风把棋盘穿在身上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欧普艺术以色彩缤纷绚丽著称,经过科学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圆形或方形等几何图案,常让人产生眩晕和幻觉感。最神奇的是,欧普印花图案所产生的视觉错觉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成功达到修饰、雕塑凸凹有致身材的目的。 衣着方面食品包装方面建筑家装方面1、抽象几何形状2、色彩错觉中秀出表情 3、流动视觉中体现意境美 汽车标志设计方面

《安迪.沃霍尔和他的波普艺术》教学设计

《安迪.沃霍尔和他的波普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师资的主要摇篮,良好的美术素养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不仅仅包括熟练的绘画技能,手工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审美能力与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需要在美术欣赏课的不断渗透与影响。但长时间以来,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却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多老师片面强调学生美术技能的训练,认为学生只要有一定造型能力,会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和实用教具就合格了,以技能训练内容,代替整个美术教学内容,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学生则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少之又少,自己美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也大多是模仿网络图片和老师范画,缺乏创新与认识。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能不能把美术欣赏与技能训练结合到一起?这是我这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玛丽莲.梦露》《毛泽东》《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同?》等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波普艺术这一艺术流派的发展历史以及由来,掌握安迪.沃霍尔等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及方法,并创作出波普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波普艺术的特点以及波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2.用纸版画印刷的形式自己创作波普艺术作品。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对象: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新闻简报 据英国《卫报》报道,在当地时间2月12日晚举行的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上,安迪·沃霍尔作品《毛泽东》以760万英镑售出,该价格是其前一次上拍成交价的18倍。 2. 展示《玛丽莲.梦露》《毛泽东》《金宝汤》《可乐樽》等作品 提出问题: 这些作品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这幅作品形式有什么特点? 引出课题:安迪.沃霍尔和他的波普艺术 二.讲授 1.波普艺术(流行艺术(Pop Art))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 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3.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50年代中期鼎盛于。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 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研究所一批青年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的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

浅谈英国“波普”设计运动及其发展

浅谈英国“波普”设计运动及其发展 课题名称:世界艺术现代设计史 姓名:吴宇洁 学号:0908023025 指导老师:鹿咏 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形容60 年代的设计风格,大约最恰当的应该是“波普”( Pop)了,这个词来自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 , 又称新写实主义,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于英国,50年代中期繁荣于美国。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但是,当它与60 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后,它就不仅仅是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在西方国家中,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 “波普”运动,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运动,不少人认为“波普”源起大众化,因此,“波普”文化和“波普”艺术就是大众文化和大众艺术。其实,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波普”文化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不过借用了大众文化的某些形式而已。它的某些内容,比如艺术形式、设计形式受到青年大众的欢迎,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它的意识形态基础和知识分子反文化的精英立场。 英国的“波普”运动是受到艺术创作上的“波普”运动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波普”艺术运动最早出现在一些独立的组织中,这些组织的成员包括艺术家、评论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如果从本质来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自从1920年以来的、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英国的“波普”设计在这场运动中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虽然英国在现代设计运动中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它在“波普”设计运动中显示出来的前卫性特点,却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与重视,并且,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设计发展。对于英国人本身来讲,要重新赶上德国、美国、意大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这些国家的现代主义设计水准,也非常困难。而以反正统文化为中心的“波普”运

欧普艺术与波普艺术欣赏

By PetrelKing

欧普艺术----起源 欧普艺术(Optical Art)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它是继波普艺术之后,在西欧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兴起于西方二十世纪60年代。 首次使用“欧普”(Optical)这一名称是在1965年,当 时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一次主题为: "眼睛的反应“(The Responsive Eye) 展览会上,陈列出大量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的波纹或几何形绘画, 这些作品给参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Optical的意思即视觉上的光学

欧普艺术----特征 这种艺术形式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挑战人类视觉的智力游戏,它通过利用光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运用补色、透视、对比等艺术处理,欧普艺术家巧妙地以不同色彩几何图形,创造出引起立体、波动等错觉效果的美丽图案,从而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变幻莫测的幻觉世界。 波纹图案是光效应画家创造幻觉时常用的传统素材和方法。这在中国传统图案中常见。较为典型的是波纹绸上的图案。印制两个完全相同的波纹图案,把它们的位置稍稍相互错开,当波纹绸处于实际的运动状态时,就会出现一种永恒的运动感和变化感。

欧普艺术----代表 欧普艺术几乎同时兴起于欧美各国。其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画家维克托·瓦萨雷里,他从50年代起就开始创作具有运动感和闪烁效果的绘画,成为法国欧普艺术的主流。其他具有影响力的欧普艺术画家有美国的约瑟夫·艾伯斯 (Josef.Albers)和安德鲁基威斯(R.Anuskiewicz),英国的女艺术家瑞利(B.Riley)及以色列的阿格姆(Y.Agam)﹑委内瑞拉的萨图(J.R.Soto)等。 虽然欧普艺术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久,到20世纪70年代就走向了衰落。但它变幻无穷的视觉印象,以强烈的刺激性和新奇感,广泛渗透于欧美和日本的建筑装饰、都市规划、家具设计、娱乐玩具、橱窗布置、广告宣传、纺织品印染,以及芭蕾舞、电视观赏等到多种设计领域,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1900-1950有哪些设计风格流派及代表人物(西方)

产生于法国的1960年代,是精心计算的“视觉的艺术”,使用明亮的色彩,造成刺眼的颤动效果,达到视觉上的亢奋。 欧普艺术1965(4)-于纽约现代美术馆举行。 代表人物有 马列维基(Kasimir Malevich,1878-1935) 瓦萨雷利(Victor Vasarely,1908-) 凯利(Ellsworth Kelly,1923-) 诺拉德(Kenneth Noland,1924-) 雷黎(Bridge Riley,1931-) 斯特拉(Frank Stella,1936-)等 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作"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它主要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和重叠等手法造成各种形状和色彩的骚动,有节奏的或变化不定的活动的感觉,给人以视觉错乱的印象.欧普艺术下的服装服饰,按照一定的规律给人以视觉的动感... 欧普艺术(Optical Art)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它是继波普艺术之后,在西欧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兴起于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次使用"欧普"(Optical)这一名称是在1965年,当时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一次主题为"眼睛的反应"(The Responsive Eye)展览会上,陈列出大量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绘画, 这些作品给参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事实上,欧普艺术就是要通过绘画达到一种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过程中产生令人眩晕的光效应现象与视幻效果。欧普艺术家以此来探索视觉艺术与知觉心理之间的关系,试图证明用严谨的科学设计也能激活视觉神经,通过视觉作用唤起并组合成视觉形象,以达到与传统绘画同样动人的艺术体验。出于这一目的, 欧普艺术作品摒弃了传统绘画中一切的自然再现,而是在作品中,使用黑白对比或强烈色彩的几何抽象,在纯粹色彩或几何形态中,以强烈的刺激来冲击人们的视觉,令视觉产生错视效果或空间变形,使其作品有波动和变化之感。 欧普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挑战人类视觉的智力游戏,从而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变幻莫测的幻觉世界。艺术评论家弗波帕曾给欧普艺术作了一个较为科学化的解释:用各种不同的几何体的周期性结构,纬线叠积或色彩排列,同时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和使其产生光焦度现象的科学方法--放射光的波纹形效果和色彩的扩散,它的强度分离又并行对比、连续或交叉,色彩和色调的增大或减少,色彩的互相干扰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对视网膜引起刺激、冲动、振动和其他对视觉的混合、重叠等强烈反应(如图像和背景的颠倒、前部暖色与后部冷色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造成一种含义不明的圆体和一种持久的不稳定的造型。 欧普艺术家一方面认为抽象表现主义太随意和偶然;另一方面又认为波普艺术太鄙俗。他们主张要吸引观众,但却不能让观众卷入艺术之中;既不联系具体,也不表达感情和体验,而基本上利用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幻景。[2] 这种视觉变化主要由两方面来完成--色彩的变化和形态的组织,欧普艺术家们在创造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观察着这两方面在视觉中产生的各种幻觉,试图挖掘潜藏在这种幻觉表象后面的基本规律。在这种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欧普艺术家们可谓是博众家之长,如在空间透视方面,可以看到印象派美学的影子;在抽象形态的组织上,可以追溯到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螺旋主义及康定斯基和克利等画家;而在色彩的相互关系方面,又受到新造型主义、构成主义的影响;此外,德国的包豪斯和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也给了欧普艺术家们很大的启发。 欧普艺术几乎同时兴起于欧美各国。其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画家维克托·瓦萨雷里,他从50年代起就开始创作具有运动感和闪烁效果的绘画,成为法国欧普艺术的主流。其他具有影响力的欧普艺术画家有美国的约瑟夫·艾伯斯(Josef. Albers)和安德鲁基威斯(R. Anuskiewicz),英国的女艺术家瑞利(B. Riley)及以色列的阿格姆(Y. Agam)﹑委内瑞拉的萨图(J. R. Soto)等。 虽然欧普艺术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久,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走向了衰落。但它变幻无穷的视觉印象,以强烈的刺激性和新奇感,广泛渗透于欧美和日本的建筑装饰、都市规划、家具设计、娱乐玩具、橱窗布置、广告宣传、纺织品印染,以及芭蕾舞、电视观赏等到多种设计领域,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美术作品意蕴

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2014 年2月24 日 上课时间:2014 年3月 6 日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引发兴趣展示图片《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创设气氛,触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小组内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生气和生命活力的?这些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凝聚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对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你能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 二、启发引导阶段 ①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选择题材类型相近而意蕴不同,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中外美术作品,以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和鉴别。 ②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才算看懂了美术作品”或“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这样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探究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动机。 ③根据需要,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④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阅读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重点欣赏和评述作品。三、欣赏深入阶段 ①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教师围绕作者的感性形象特征比较鲜明的作品,《玛丽莲.梦露》《德国德绍包豪斯学校建筑》、《包裹海滩》《析世鉴—天书》进行情节描述。 组织学生讨论:1、作品给你什么感受?2、作者如何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3、作者想表达什么?4、你喜欢这件作品吗?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涵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波谱设计和孟菲斯

波谱设计中的美学问题 “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波普艺术实质上反应了消费文化、大众传媒以及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种种幸福与不幸之间的矛盾。波普艺术是二十世纪后期最值得纪念的一种艺术样式。 一、波普艺术的缘起 波普艺术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后又波及到意大利、日本等。1956年,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的一批青年艺术家所组成的“独立派”协会举办了题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展览上最有感染力、艺术史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汉密尔顿在入口放置的招贴画:“究竟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裸体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棒糖,上面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就由此而来,Pop既是英文棒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其用意是想用大众“Popular”来反对艺术的纯粹性。 汉密尔顿给波普下的定义是:“通俗的(为广大观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可消费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机智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大企业式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波普艺术是对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的反动。利希滕斯坦(罗伊·利希滕斯坦,1923~1997,美国波普艺术大师,被艺术学界肯定为创造了纯粹的美国新绘画。在20世纪中叶,抽象表现绘画盛极一时之际,他和纽约年轻一代画家,提出了新形式的具象绘画——波普艺术,在60年代一

波普风格 百科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奇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目录 波普风格介绍 波普风格的建筑和厨房展开 编辑本段 波普风格介绍 含义 又称流行风格,这个词(pop)来自英语的“大众化”,最早起源于英国。二战以后出生的新生一代对于风格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十分反感,认为是陈旧的、过时的观念的体现,他们希望有新的设计风格来体现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于是在英国青年设计家中出现了波普设计运动。波普风格波普运动产生的思想动机来源自美国的大众文化,包括好莱坞电影、摇滚乐、消费文化等。英国的“波普”运动由于受艺术创作上的“波普”运动很快发展起来。 波普风格主要体现在于年青人有关的生活用品等方面,如古怪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追求大众化、通俗化的趣味,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采用强烈的色彩处理。这些设计都具有游戏色彩,有一种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心理特点,好似流行歌曲一样,以其灵活性与可消费性走出英国国门,进而形成为一场世界性的设计运动。 “波普”设计运动时一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潮,由于违背了工业生产的经济法则、人体工学原理等,很快就衰退了,但是它在形式上的探索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波谱风格代表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从设计上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各种风格的混合,他追求大众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 宗旨:追求新颖、追求古怪、追求希奇,“波谱”设计风格的特征变化无常难于确定统一的风格,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折中主义的特点,它被认为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 设计历史 波普风格的中心在英国。早在战后初期,伦敦当代艺术学院的一些理论家就开始分析大众文化,这种文化强调消费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其形式上和美学上的质量。这些理论家认为,“优良设计”之类的概念太注重自我意识,而应该根据消费者的爱好和趣味进行设计,以适合于流行的象征性要求。对这些理论家而言,消费产品与广告通俗小说及科幻电影一样,都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文化定义是“生活方式的总和”,并把这一概念应用到了批量生产物品的设计之中。在寻求具手型沙发有高度象征意

波普艺术下的平面设计

浅谈波普艺术 平面设计 及波普艺术下的 现当代艺术史-结课论文 郑琼洁B130303053 引言:绘画和设计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虽属于不同的门类, 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理念、技法等方面,绘画和设计是互为 作用,互为服务的。而波普艺术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思潮的体现,深刻 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影响到其它领域。波普艺术为平 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更多的形式语言,促进了平面设计的表达和新风 格的形成,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由此,波普艺术在现代设计 史的地位无可取代。

摘要:纵观人类的发展进程,有相当大一部分也可以被视为是一个设计的历史,而艺术设计在现代绘画的基础上,可算做是一种延伸。艺术设计运用创造性思维,从整体和具体细处都属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对总体的安排和结构的处理运用逻辑思维为主,对造型和表面装饰的处理运用形象思维为主,二者不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进行。波普艺术对于 平面设计也是如此。 关键词: 波普艺术、平面设计、现当代艺术 目录: 一.波普艺术及波普艺术中平面特性的概况 (一)波普艺术的建立和发展 1.波普艺术的建立 2.波普艺术的发展 3.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及其作品特点 二.波普艺术中的平面特性 (一)波普艺术:20世纪艺术史上划时代的转折——通俗文化的时代 (二)波普艺术表现方式的独特性与平面视觉创意的关系 (三)波普艺术对平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三.波普艺术对现当代艺术——平面设计的启示 正文: 一.波普艺术的概况 (一)波普艺术的建立和发展 1.波普艺术的建立 波普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 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

论西方波普艺术的风格特征与文化意义

论西方波普艺术的风格特征与文化意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成为美国年轻艺术家的主要参照系,他们将艺术造型与心理反应分将开来,创立了生活与艺术的新关系,在这样一条思路上波普艺术迅速走红。波普艺术是1960年代在美国和英国发展起来的新型艺术运动,它打破了1940年以来抽象变现主义艺术对严肃艺术的垄断,消除了艺术创作中高雅,低俗的分立:突破了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以来新权势力量对艺术的控制,开拓了通俗,庸俗,大众化,游戏化,绝对客观主义创作的新途径,在现代艺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波普艺术是立体主义以来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运动,它与立体主义一样,是现代艺术史的转折点之一。 波普是1950,1960年代发展起来的反主流文化内容之一,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波普艺术可以视为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来艺术上又一次重大的质的改变,它完全破坏了艺术遵循高雅,低俗之分,打破了原来公认的严肃艺术应该是高级艺术的界限,而把日常熟视无睹的生活内容,商业内容,新闻媒体引导的支离破脆的社会形象,利用商业符号的拼凑方式,利用完全没有艺术家情绪倾向的中立方式和绝对客观立场来从事创作,因而是20世纪艺术另外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来看,波普艺术在1960年代用这种方式来反抗当时的权威文化和架上艺术,不但包含了对传统学院派的反抗,也同时具有否定现代主义艺术的成份。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是波普艺术的精神核心,加上嬉皮笑脸,放荡不羁的创作态度,使它成为1960年代西方风行一时的反文化浪潮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发展,是在越南战争和西方广泛的反战示威运动,美国黑人为中心的民权运动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反对美国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体制的上层建筑的动机,因此,波普艺术从一定程度上看是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在视觉艺术上的体现,有特殊的反文化色彩。 波普艺术起源于1950至1960年代的英国和美国。采用最常见的商业化视觉形象作为创作的素材,如连环画,肥皂盒,路牌,汉堡包,汽水瓶,罐头盒等,或者以绘画形式表现,或者直接采用这些商品和日常用品作为艺术主题。波普运动基本上仅仅在美国和英国发展。“波普”的命名源于“流行艺术”。波普艺术非常注意的通俗文化主体是新闻媒体。 波普艺术的表现虽然与达达艺术有密切关系,但它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一赤裸裸地明确强调通俗,商业,媒体主导,支离破碎感,完全没有掩饰,商业就是商业,通俗就是通俗,清清楚楚。二波普艺术家对他们使用的表现对象没有称赞,没有颂扬,也没有贬低和反对,仅仅是冷漠地表达。艺术家一旦掺入对于对象的情感,也就不是波普了。三直截了当性和立即性的方法。波普艺术艺术家处理的是即时的对象,立即去用,无需一个消化的过程。从这三个方面看,波普艺术开创了创作中的客观主义,对于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商业化,媒体引导化等一律兼收并蓄,宣告了战后垄断美国和欧洲艺术长达20多年的“抽象变现主义”的终结。 波普运动一方面强调客观,不参与艺术家的感情活动,一旦有了感情的渗入,就不是波普了,另一方面确实是在客观地反映着这个支离破脆的社会形象。

波普艺术和建筑

83 波普生活 英国艺术家汉密尔顿有幅拼贴画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今天的家如此不同如此迷人(1956) 印在绑于木棍上的吸尘织物上是练健美 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男子 一手摸头 姿势有暗示意思不该长肉的地方很紧画 面左侧台阶上端人物不多丰富的 家中的用器和陈设 茶几上放着 火腿罐头 餐巾纸 后墙边的电视屏幕上一位广告女郎或肥皂剧人物在打电话 窗外电 影院招牌清晰可辨形 状简洁边角很硬 这一切像什么像电视肥皂剧场景 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欧美中产阶级百姓的 家家中主人要把自己的 身体不仅健康 成为魔鬼身材模特儿形 象 汉密尔顿对波普作过这样的分析:通俗流行(为广大受众而设计)可以延伸 (容易被人忘却) 批量生产 机灵机巧 大宗生意 能想起很多 报纸杂志流行音乐 花样不少不怕过 度 不厌其烦 波普的说法 波普名词都用 开瓶盖或开枪 现在所说的波普 和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艺术创 作具有的特点 认为 运用于 精确重复的文字导致可消费符号或图像的极大丰富 来探讨这样的局面 大 众传媒被社会接受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 却使作品和思想成果的原创性受到威胁文化定义中的精英成分人们更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与 此同时 不够水平 在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 波普艺术表达的 事物 波普文化和普通老 百姓的生活 对 私人生活和公共领域都有影响 一些社会学家的 研究开始深入到消费者习惯和大众行为领域 那时 已不能再将自己的推销策略强加于消费者头上 形成消费和生产方式的良性循环这又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人际 关系 并没有什么不好吃热狗 从消费品内容上看受到现实 生活气息感染的新派学者开始穿着休闲服在课堂上讲授新课 在建筑领域 工业革命以来的工厂厂房 文丘里开始 酝酿他关于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理论 便是冲破早期现代派大师的精英文化统 治 这一想法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在艺术领域 被奉 为神明的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 则被认为是艺术界的又一精英代表 强调个人表现波普文化是20世纪中期沿艺术与日常生活融合这条几乎贯穿整个世纪艺术和文化主 线的一次高潮 让时人感到空前新鲜 傅刚/FEI Qing, FU Gang 摘要 从大众传媒和通俗文化的角度观察波普化现象 艺术和建筑中的波普是创 作者与现实生活的互动 波普艺术 通俗文化 建筑电报 Key words: Pop Art, Pop Architecture, PopularCulture, Mass media, Archigram 作者 傅刚 2001-06-22

欧普艺术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新媒体艺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新媒体艺术是许多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事物,这些要素涵盖了多媒体交互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国内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收视设计领域所涉及到的欧普艺术研究非常少见。欧普艺术和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具有着一样的美学传统,传统美学要素在收拾方面的应用不断被传承并且推陈出新,然而新媒体艺术作为潮流的宠儿可以使得收拾的设计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因为新媒体艺术依托科技可以达到传统美学难以达到的一些境界,比如实现动态设计、3D效果、甚至是7D效果。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术研究应当对新媒体艺术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欧普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因素本身蕴含着许多发展热点,理应受到足够的关注。 欧普艺术研究是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和科研无法避开的话题。科技在冲击传统技术和传统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了许多行业热点,比如交互设计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理论应当和实践保持同步,甚至要先于实践,所以,在进行艺术设计领域的科研活动室应当紧紧把握潮流,要就行业热点,摄入挖掘欧普艺术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使得欧普艺术和传统艺术相得益彰;对于欧普艺术的研究也完善了艺术设计理论体系,弥补了现有体系的空白。 1.2研究目的 在实践中,欧普艺术被广泛运用于许多行业,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首先,欧普艺术作为艺术设计中一个奇妙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实现最短时间内吸引最多注意力的需要,也是创作充满趣味的作品、丰富作品思想内涵的有效手段。本文选取视觉艺术领域内的欧普艺术为研究中心,探索在首饰设计领域内的运用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