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浅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浅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浅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梁寒光

1929--1933年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1932年以“新政”为口号赢得了竞选胜利,开始实施新政。新政于凯恩斯主义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而这促成了国家干预经济这一新的形式的出现。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政策,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带来的灾难,凯恩斯主义在二战之后被更多的国家采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罗斯福新政,曾被媒体认为违背了资本主义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做法,这也与当时苏联经济的成功有关。所以在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措施中,尽量避免国家垄断经济的出现。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是历史上的不谋而合,罗斯福新政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凯恩斯主义,那么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现凯恩斯主义的呢?

一、凯恩斯主义

要明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现凯恩斯主义的,首先要明白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正是罗斯福新政中所运用的。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主要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最终形成。在这本书中,他将他的那套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实凯恩斯主义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逐步形成的。1919年凯恩斯发表《凡尔赛合约的经济后果》,1923年发表《货币改革论》,1926年发表《放任主义的终结》,1930年发表《货币论》,1930年发表《1930年的严重萧条》,1933年发表《繁荣之道》,1934年会见罗斯福,强调了政府支出的作用,1935年发表《一个自我调节的经济制度?》。直至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全面地论述他的理论。凯恩斯的这些著作和活动,构成了他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

在罗斯福新政中实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主要表现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危机的表现是生产过剩和失业,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指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总需求或总的购买力,它是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的总需求。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资本家预期社会将要支付的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这时商品不仅不能按他所要求的最低价格出售,而且还会大量挤压。这时,资本家将要压缩生产,解雇工人,出现经济危机。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资本家预期社会支付的价格就会大于他们所要求的价格,就有利可图。这时,出现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刺激资本家投资,扩大生产,增雇工人。只有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没有经济危机,也没有通货膨胀,资本家就不扩大或压缩生产,也不增加或减少工人。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递减这一规律造成的,投资需求不足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偏低和利息率相对资本边际效率偏高,而利息率的相对偏高又是流动偏好这一心理规律的作用和货币数量偏低的结果。

罗斯福新政对凯恩斯主义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其内容实现的,这些内容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要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就必须一方

面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息率,增加货币数量,以扩大投资需求。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要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靠经济自由主义是走不通。因此,凯恩斯主张用国家的力量进行经济干预和调节,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按照凯恩斯的主张,为扩大有效需求,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通过国家的税收制度改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缩小收入不均的幅度,从此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第二,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系统扩大货币数量,压低利息率,以刺激私人投资的扩大;第三,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这样既可以直接扩大投资和消费,补偿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的不足,又能间接地起到刺激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的作用。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利息率的变动间接影响总需求。包括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等。财政政策指改变税收和政府开支。凯恩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其中以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对外扩张政策为主。在赤字政策上提倡国家减少税收,采取“举债借出”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在通货膨胀政策上,凯恩斯提倡政府通过滥发纸币或通过银行扩大公债的发行,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造成通货膨胀。在对外贸易方面,提倡实行对外贸易顺差,使外入黄金增加,扩大国内支付手段。凯恩斯的这套理论和政策与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罗斯福新政所运用的正是这套理论和政策。

二、凯恩斯主义在罗斯福新政中的实现

罗斯福是在实践中实现凯恩斯主义的,新政中许多方面实现了凯恩斯主义。下面我从罗斯福新政中的通货膨胀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和财政赤字政策进行论述。

(一)罗斯福新政中的通货膨胀政策。罗斯福找到一个内战时期般的允许政府以可变价格购买黄金的未被废除的法令,从而使自己获得了购买黄金的权力。同时,他还运用《复兴金融公司法》,在该公司之下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公司,让其担负购买黄金的任务,购来的黄金则被用来作为国库向该公司贷款的担保。1933年10月22日,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而美元的价值则不断下降。从购买黄金运动一开始,黄金价格便从9月份的每盎司20.67美元上涨到10月25日的31.36美元,到12月,又上涨到每盎司35美元。1934年,罗斯福宣布美元贬值为原值的59.06%,与黄金比价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从政府购买黄金开始,到美元重新定值的三个月(1933.10-1934.1)中,美元贬值40.94%,同期国内商品批发价格指数上涨22% 。美元的贬值使对外贸易获利,使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则由于保有黄金,从美元的贬值中获利28亿美元。这笔款项除主要部分20亿美元被用作稳定国际汇兑中美元比价的稳定基金外,6.45亿美元被用来付清国民银行的债券,1.39亿美元用作联邦储备银行向工业贷款的基金。除了经济上利益外,购买黄金和美元贬值还是联邦政府一步一步获得了实际拥有黄金的权力,宣布公私合同中黄金支付条款无效的权力以及固定黄金价格的权力,从而使联邦政府逐步从私人大银行家手中夺得了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

导权。加上后来制定的银行法和证券法,可以说,联邦政府控制了国家的货币政策。

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颁布《紧急银行法案》,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接着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纸币以解救“货币荒”,增发纸币。到4月份,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多亿美元,实现了通货膨胀。通过通货膨胀政策,影响了总需求,引起产量和就业的增加。对于克服经济危机,扩大就业具有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扩大社会支付能力,又可以压低利息率,而低的利息率不仅可以刺激投资,而且可以刺激消费,这都有利于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可以压低实际工资增加资本家的利润,从而提高资本家的投资欲望,这也有助于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所以说罗斯福新政中的通货膨胀政策与上述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通货膨胀政策是一样的,从这个方面实现了凯恩斯主义。

(二)罗斯福新政的对外贸易政策。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19日宣布放弃金本位。到同年10月,美元贬值30%。这些措施,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了美国的对外经济地位。罗斯福新政的这个政策,反应了重商主义,实行对外贸易顺差政策,这正是凯恩斯所提倡的。放弃金本位和美元贬值,有利于出口,使外来黄金流入美国,扩大国内的支付手段。罗斯福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经济,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限制输入。它一方面引起了美国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压低了利息率,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就业。这与凯恩斯主义的对外政策是一样的,从这一方面实现了凯恩斯主义。

(三)罗斯福新政中的财政赤字政策。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就是财政赤字政策。其实罗斯福不想实行财政赤字,而是希望实现平衡预算的。但经济继续恶化,使他不得不实行财政赤字政策。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5月12日颁布《农业调整法》,把多余的粮食去掉,把多余的牲畜杀掉,政府对削减产量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并给农场主提供新的贷款。这样扩大政府支出,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购买力,刺激消费,促进生产。1933年6月6日,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公平竞争法规,以使提高工业品价格,刺激生产。同时,实行缓和劳资关系的措施。罗斯福还实行“以工代赈”和公共工程的政策,直接扩大政府支出,扩大就业。1933年3月成立“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1933年5月成立田纳西管理局。1935年到1942年,为协调整个工程计划而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130亿美元,雇佣了约850

万工人。这些措施直接解决了失业问题,增加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刺激生产。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立法,保护工人的利益,扩大政府开支。如在1935年8月颁布《社会保险法》,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1935年6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1938年6月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等,保护工人的利益,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提高工人的消费能力,扩大有效需求。这对挽救经济,稳定社会有积极的意义。政府还通过“向富人征重税”的法案,调节分配,把这些税收用于财政支出。这些所有的措施都是通过政府的财政赤字政策得以实现的。罗斯福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了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刺激生产,促进消费,提高了就业水平,这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政策是一致的,只不过不够凯恩斯所提倡的那么彻底。可以说,罗斯福新政在财政赤字政策上实现了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挽救了经济危机。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与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国家干预政策是一致的,罗斯福在实践中实现了凯恩斯主义。可以说,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互相影响,共同开创和发展了国家干预主义。凯恩斯是在理论上提出国家干预经济,而罗斯福是在实践中实行国家干预经济,两者不谋而合,罗斯福新政实现了凯恩斯主义。是罗斯福和凯恩斯挽救了资本主义,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罗斯福新政7

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政”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罗斯福及“新政”的相关史料;对罗斯福及“新政”进行评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明白它虽然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新政”革命对促进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对稳定美国资本主义秩序、避免美国直接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以及后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和发展等诸多方面,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突破】 重点:实干家罗斯福、“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新政”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上节内容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及影响) 情景置换 我来竞选美国总统。 (面对经济危机笼罩下的美国,说说你的竞选纲领。) 胡佛:最好的经济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罗斯福: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我们来投票。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一、实干家罗斯福(“狮子”和“狐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重要微知识点第18课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测试题

第18课 1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1 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有关() A 调节农业生产 B 调整工业生产 C 整顿财政金融 D 实行以工代赈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纽约股票交易所”、“道琼斯的股票行情”,由此可以判断出是美国的财政金融状况得以好转。与此有关的是C。 2 富兰克林·罗斯福:“我们将调整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意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其中“英明措施”在新政改革中指的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实行国有化 C 以工代赈 D 稳定农产品价格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失业现象,这比单纯“救济”要“英明”很多,故选C。 3 罗斯福说:“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新政中为应对危机“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的措施不包括() A 整顿银行业 B 颁布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C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 D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C都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D明显不对,符合题意。 4.到1940年,美国65周岁以上未参加老年保险的人员中,约有200万人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共同帮助,每人每月平均生活津贴20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政府实施的( ) A.《全国工业复兴法》B.《紧急银行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 D.《社会保险法》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师总结)有人说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是灾难和契机结合。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突破传统的经济政策,果断地实施新政,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重新带来了自信和繁荣,“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新政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挽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这些就是罗斯福总统及其新政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课后巩固练习 1.(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 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2012·山东潍坊质检·16题)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33题)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实行通货紧缩

图一 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图二经济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图三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练习)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大危机》时制作了表格来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持续时间比较长 B.波及很多国家 C.社会矛盾加剧 D.影响众多领域 【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A项,“危机从1929—1933年持续5年”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与①不符,排除;B项,“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三分之一”反映了波及很多国家,与①不符,排除;C项,“工人大量失业,……”反映了社会矛盾加剧,与①不符,排除;D项,据材料中“股市”“银行”“工业”“农业”信息分析可知,经济大危机影响众多领域,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A.罗斯福实施新政 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1年世界形势”、“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的股票行业爆发,然后迅速的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各国采取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了1933年。所以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罗斯福实施新政是在1933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但是日本不是西方国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促进了当时苏联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所以ACD项均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下面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政采用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手段 B.新政是为了应付经济大危机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1.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2.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3.股市中破产者100美元出售汽车 图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5.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 :“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材料三 当时很多人梦想通过股票买卖一夜暴富,于是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进了股市,使得股票价格暴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生产远远大于消费,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整合二: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供给、需求(或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可结合教材得出: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提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 (1)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3)社会动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危机。 (过渡)那么,该怎么办?怎么办?资本主义制度该何去何从?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评价) 简要介绍罗斯福的事迹(强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探究三:假如大家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你们将怎样对症下药?你们的新政“新”在何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

人教版必修2:第18课 罗斯福新政【作业】

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 跟踪检测 |基础达标练| 1.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这说明美国( ) A.只有走法西斯道路 B.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失灵 C.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 D.胡佛信任新政府 解析:选C 面对经济危机,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说明反危机措施失败,故选C项;A项不符合美国史实,故排除;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使美国基本摆脱了危机,故B项排除;胡佛认为新政府面对经济危机也是没有办法的,这是不信任新政府的态度,故D项排除。 2.罗斯福曾说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罗斯福利用这一行政权,首先( ) A.整顿银行业B.恢复工农业生产 C.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选A 材料中“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首先在金融领域整顿银行业,故A项正确;工农业领域的新政在银行业之后,故B项错误;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也在整顿银行业之后,故C、D两项排除。 3.“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量 B.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解析:选B 罗斯福的农业措施与诚信无关,故排除A项;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体现了金融诚信,故选B项;兴办公共工程主要是社会救济方面,没有涉及诚信,故排除C项;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是对外贸易不诚信的表现,故排除D项。 4.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各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B.紧急救济署 C.农业调整署D.全国工业复兴署 解析:选D 联邦银行是为了整顿金融成立的机构,故A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为了实行社会救济成立的机构,故B项错误;农业调整署是为了调整农业生产成立的机构,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为了调整工业生产,实施了“蓝鹰运动”,成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措施,故D项正确。 5.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D 缩减①为农业,突破口②为金融业,增加就业③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劳资关系④为工业,即《全国工业复兴法》应在④位置,故D项正确。 6.田纳西水利工程是1933年美国政府兴办的公共工程之一。这一措施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 )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

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九()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0分) 1.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A.罗斯福推崇专制主义B.美国面临着外敌的入侵 C.罗斯福要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D.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2.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多项社会保障 D.对工业的调整 4.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 5.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6.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被人称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规定了民主党是美国惟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手段,调整工业生产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7.在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内容中,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 A.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B.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直接提高了美国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8.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的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举办公共工程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保护劳工权利 9.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B.增加就业机会C.国家干预经济D.防止盲目竞争10.美国国会于1933 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 年5 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敌视“新政”立法 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全国工业复兴法》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 求 11.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 利工程,它吸纳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 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 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一个人。 ——恩格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四、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学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新闻图片,电影片段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006年,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憾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然而,就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时,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界的地震,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冬天。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被称为“八十年不遇的经济大衰退”。八十年前爆发了一场什么样的经济危机?它又是怎样解决的?它可以为我们现在度过危机提供哪些有利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边看边思考:这段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信息SY1301 刘鹏0121309341527 摘要:1929年10月24日,一场史无前例的、破坏性极强的金融危机迅速的在美国爆发并由此强烈冲击了各国的经济,其中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无法估量的影响。自此,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甚至倒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此时,日德等国一批野心家走上台前并选择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企图以对外的殖民扩张来转移国内民众的矛盾视线,这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与此同时一批以美国为核心的国家也走上了一条对现有资本主义改良的道路,比如这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罗斯福新政,这一政策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无疑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泥潭中走出来,并且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当然这新政对我国的发展也有许许多多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意义借鉴 正文: 一、罗斯福新政内容 1 改革金融,整顿银行业。危机爆发前的金融系统、银行系统 是自由发展、完全放任、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体系。这就造成了疯狂的投机行为和许多银行缺乏信用的问题。而罗斯福政府通过《紧急银行法》、《银行法》强制淘汰一批信用度差,资不抵债的银行,并大力扶持一批饱受好评的银行,使美元与黄金

脱钩,贬值美元,禁止储藏盒输出黄金。以著名的格拉斯—斯 特高尔法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货币的改革和管理。 2 调节农业。颁发《农业调整法》,通过补偿手段来缩减农业 产量,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产品过剩的现象。 3 新的工业政策。颁发《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要求企业主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政府通过工会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 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这极大的保护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 益,从而提升了工人的消费能力。 4 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国家实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这不仅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而且创造了几百万的工作 岗位,缓解了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使许多失业者有活干。 5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社会保险法》,使退 休老人有较好的社会福利拿,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从业者的后顾 之忧,同时也为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们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 就业压力,为工作事业带来新的青春气息与活力。 二、罗斯福新政的美国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罗斯福新政在经济领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其中也有社会主义

《罗斯福新政》练习题教学内容

《罗斯福新政》练习 题

《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推崇专制主义 B.美国面临着外敌的入侵 C.罗斯福要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D.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2.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多项社会保 障D.对工业的调整

4.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5.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6.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被人称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规定了民主党是美国惟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手段,调整工业生产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7.在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内容中,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

A.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B.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 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直接提高了美国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 8.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的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举办公共工程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保护劳工权利 9.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10.美国国会于1933 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 年5 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敌视“新政”立法 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全国工业复兴法》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 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 1.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 2. 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 3. 股市中破产者100 美元出售汽车 图 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 5.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 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人教版必修二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18、罗斯福新政 1教学目标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提升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感悟罗斯福身残志坚、爱国为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 2学情分析 高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其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可以适当进行理性地分析,但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罗斯福新政 播放《罗斯福新政》视频,引导学生提取相关信息。提问:刚才罗斯福提到,要求国会授予他广泛的行政权,就是要改变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强国家干预。那么他首先要干预哪一领域? 活动2【活动】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一、新政的主要内容 金融领域。因为经济危机首先从金融领域开始。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展示图片,学生概括图片反映的主要问题:股市崩溃,银行大量倒闭 展示材料: 就职后第二天,罗斯福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其作用:恢复银行信用 展示图片:《“炉边谈话”》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利用全国广播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事例之一。他希望讲话亲切些,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的壁炉旁同邻居随意交谈一样。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展示材料: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促使美元贬值。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55%,而他们的平均工资却只增加了2%。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5%的人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绝大多数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上或者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 材料二: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的福特汽车”。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1:根据材料一,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罗斯福新政试题

修二专题六:2罗斯福新政 一. 选择题: 1.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尉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 .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2.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应对高居不下的失业率B.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3.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降低物价 B.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 调节农业生产 5.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D.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完美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形成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有一个客观、全面地了解,以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罗斯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认识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的必要性,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 教学方法: ppt课件,小组合作,启发式讲授,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播放视频《经济危机的表现》 1、经济危机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中华书局版1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教学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的历史背景。 3、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4、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不可能解决危机的根源。 2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性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些会议?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2【讲授】【预习导学】1(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请连线完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使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 主要原因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空前的股票大抛售 直接原因(导火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3、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有何影响? 4、面对灾难,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措施;分别是: 美国-------------------日本--------------------德国------------------------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1--------经济危机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高中历史 第18课《罗斯福新政》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解析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B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使该地区变成富庶地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 )。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 B.通过兴办公共工程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解析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答案 B

3.说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指( )。 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安全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③ 遏制了美国国内的法西斯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解析经济危机往往引发社会危机,罗斯福新政有效地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以上三方面都是其表现。 答案 A 4.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新政体现的应该是增加就业机会,故选B。 答案 B 5.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经济最深刻的影响是( )。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析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D 6.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材料中社论把罗斯福誉为“民主巨星”的依据是 ( )。 A.罗斯福进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 C.罗斯福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政策,向社会主义靠拢 D.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民主巨星”中“民主”应与“专政”相对,新政

罗斯福新政归纳情境一

中心环节 社会立法 E 【问题研讨】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出谋划策的团队)。” 请结合下列情境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提示:(1)措施:整顿财政金融。 (2)目的:恢复银行信用,促进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恢复提供前提保证;刺激出口。 情境二: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 假如你是智囊团工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问题,恢复工业生产?你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1)措施:政府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2)目的:国家监督生产,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条件。 情境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假如你是智囊团农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应对?你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1)措施: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 (2)目的:提高农产品价格,防止过剩,促进农业恢复发展。 情境四:1933年,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 1 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将如何应对?你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1)措施:加强救济、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 (2)目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同时改善美国的基础设施。 情境五: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1935年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人提供救济;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保障委员会成员,请你谈谈你们的基本思路及其对解决危机的作用? 提示:(1)思路:进行一系列社会立法。 (2)作用: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缓和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想一想】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干预手段:社会立法、计划指导、行政手段)

人教版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

“以学生理解为中心”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摘要:“以学生理解为中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我们不能为了强调学生活动而对教学的基本内容“伤筋动骨”。这种做法严重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轨道,误导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达不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不但要坚持“以学生为主”,而且更要强调“以学生理解为主”,以达到理念、课标与课程三者的完美统一。本文将以《罗斯福新政》为例,进行“以学生理解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以学生理解为中心,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很多人认为“学生理解”是教学的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达到的目标,因此反而在教学过程中忽略这一目标,而更多的去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百出”,当然不能否认好的老师是可以两者兼得的,但是,更多的教师最终却是既在形式上不伦不类又没有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因此,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处理,我将注重“以学生理解为主”,同时辅助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期望能够两者兼得,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课知识。 一、进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罗斯福新政》主要阐述了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措施和影响。从教材内容来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

一次重要的改革,其创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后来资本主义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本课内容在必修二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因为本课属于经济史的内容,涉及一些经济理论问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需要教师进行比较详细的引导和讲解,因此我确立了“学生理解”这一最终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罗斯福新政相关史实,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初中和高中半年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较大提高。但是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对新政的具体内容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分析历史现象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本课教材的处理,我采用了最为简单的套路,也就是学生的思考套路来进行处理,即依次讲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之所以选择这种比较“规矩”的处理方式,有两方面原因,首先通过学情分析,我发现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还有很多欠缺,还有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