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布置-法规与校核

汽车总布置-法规与校核
汽车总布置-法规与校核

总布置相关标准

一、人机工程

1.头部包络及定位SAEJ1052

2.内部舒适性尺寸定义SAEJ1100

3.座椅测量机、人体样板及H点定义GB/T11563-1995、GB/T15759、SAEJ826

4.座椅布置SAEJ1517、GB15083-1994

5.安全带固定点校核GB14167-1993、GB14166-1993、GB7258-1997

6.手伸及界面GB/T17867-1999、SAEJ287、SAEJ1138、SAEJ1139

7.上下车舒适性

8.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GB11550-1995

9.客车驾驶区尺寸GB/T13053-1991

10.轿车踏板的侧向间距GB/T17340

二、视野校核

1.眼椭圆及P点、E点定位GB/T17867-1999、SAEJ941

2.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GB11562-1994、SAEJ1050

3.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15084-1994

4.A柱盲区校核GB/T11562-1994、SAEJ1050

5.仪表盲区校核SAEJ1050

6.汽车前风窗雨刷刮刷区域校核GB/T11565-89

7.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GB15085-1994

8.前风窗除霜除雾GB11556-1994、GB11556-1994、SAEJ902

9.侧窗除霜除雾

10.后风窗除霜除雾SAEJ953

11.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GB4094-1999

三、车身布置

1.整车外廓尺寸定义GB/T1589-1989、GB7258-1997、SAEJ1100

2.前后保险杠碰撞法规

3.前后牌照安装及牌照灯安装GB/T15741-1995

4.整车外部照明及信号灯GB/T4785-1998

5.整车内部照明及信号灯

6.前后拖钩法规

7.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4785-1998

8.机动车回复反射器GB11564-1998

9.轿车外部突出物GB11566-1995

10.汽车罩锁装置GB/T11568-1989

11.汽车门锁及门铰链的性能要求GB15086-1994

12.轿车侧门强度GB15743-1995

13.车辆识别代码(VIN)管理规则CMVRA01-01

14.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CMVDR127

15.正面碰撞乘员保护CMVDR294

四、底盘布置

1.通过性分析

2.加油口位置布置

3.油箱布置

4.踏板布置GB/T17346-1998、GB7258-1997

5.换档杆布置

6.手刹布置

7.轿车质量分布GB/T5910-1998

8.汽车护轮板GB7063-1994

9.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11557-1998

10.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GB/T12538-1990

11.汽车质量参数测定方法GB/T12673-1990

五、汽车灯光

1.汽车前照灯配光性性GB4599-1994

2.汽车前雾灯配光性性GB4660-1994

3.汽车前和后位灯、示廓灯、制动灯配光性能GB5920-1999

4.机动车前照灯使用和光束调整技术规定GB7454-1987

5.汽车及挂车后雾灯配光性能GB11554-1998

6.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GB15235-1994

7.汽车和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1998

8.汽车及挂车牌照灯配光性能QC/T578-1999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 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 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 GB11556-1994 :A、区 GB11565-1989:B区 GB11562-1994:前方视野 GB/T13053-1991:脚踏板 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 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 3.2设计硬点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 4.1整车的外廓尺寸; 4.2轴距和前、后轮距; 4.3前悬和后悬长度;

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4.8前簧中心距; 4.9后簧中心距; 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4.12前簧作用长度; 4.13后簧作用长度; 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 5.1参数确定原则 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 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 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 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 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7)对方案进行评审; 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 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上下车方便性校核规范

目录 1.概述 (1) 2.引用标准 (1) 3.上下车方便性的技术条件 (1) 3.1 车门立柱倾斜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1) 3.2 通道宽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1) 3.3 侧壁倾斜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2) 4.XX车型上下车方便性校核 (3) 4.1 车门立柱倾斜度校核 (3) 4.2 上下车通道宽度校核 (3) 4.3 车身侧壁倾斜度校核 (4) 5.结论 (5) 参考文献 (5)

1.概述 上下车方便性是汽车总布置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整车的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乘员上下车方便性的要求。 通过对人体生理和汽车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得到人体的上下车方便性的角度和相关尺寸范围,这也是本报告校核参考的依据。 2.引用标准 GB/T 19234-2003 乘用车尺寸代码 SAE J1100 Motor Vehicle Dimensions 3.上下车方便性的技术条件 在校核上下车方便性问题时,应考虑车门立柱的布置、出入通道尺寸的推荐值和侧壁的倾斜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3.1 车门立柱倾斜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在轿车设计中,考虑上下车方便性,首先应该确定设计中车门立柱的布置是否符合要求,当车门立柱直立时,前后座入座都会感到很别扭,如果将门立柱适当倾斜,则可以大大改善入座的方便性。可以参考图1。 图1 车门立柱对入座方便性的影响 3.2 通道宽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图2表示了涉及到上下车方便性的两个尺寸。L18是前车门最大开度时下部通道宽度,一般推荐要求L18﹥400mm;L19是后车门最大开度时下部通道宽度,要求L19﹥250mm;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5、背角:5~28° 6、足角:87~95° 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汽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车辆工程 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总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综合成绩: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2013年 12 月 30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系):机械工程 专业: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起迄日期:12 月20 日~ 1 月 3 日 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 年12月2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专业思想。使学生了解以前所学理论知识和参加过得金工实习、工艺实习及专业生产实习等环节,都是为今后的专业设计、生产做准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培养一名合格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而设置,车辆工程专业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汽车驱动桥的主减速器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的、全面的、科学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3)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学会查找、翻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等。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 2、具体参数: 车型7 长宽高 /mm 前悬/后悬 /mm 前轮距/后轮 距 / mm 轴距 /mm 总质 量/kg 整备质 量/kg 一汽大众宝来4376 1735 1446 873/990 1513/1494 2513 1830 1280 额定 承 载人数发动机 型号 排量 /mL 发动机功率 /kW 轴数 最高车速 /(km/h) 轮胎规格 5 BJH 1595 74 2 182 195/65R15 3、要求: 为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汽车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布置草图和乘员舱布置草图。(1)驱动形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驱动形式,布置形式,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2)发动机的选择 (3)外形设计及总体布置: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各部件的布置3.课程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完成内容: (1)总布置草图1张(1号图) (2)驾驶舱布置草图1张(3号图) (3)零件图1张(3号图) (4)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 (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 (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 (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 (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 (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 (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 (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 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 (1)用户第一原则: 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对一台车的评价指标是多方在面的,且极具社会性和时代性,作为用户,一般会从以下方面作出选择: a)造型是否有时代感,能否体现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或阶层; b)驾乘是否舒适,操纵是否方便; c)工作是否可靠,维修是否便利,备件供应是否充足; d)各项技术性能等(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机动性、货厢结构与尺寸、舒适性、排放可靠性等)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e)售价(或性能价格比)是否合理; f)使用、维修成本是否低廉。 (2)贯彻“三化”原则: 贯彻“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部件设计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小零部件品种、降低成本、方便维修、减少投入,所以在设计一个新车型时,要考虑它的系列化变形的

外部凸出物法规校核报告总布置.docx

技术文件

目录 1 概述 (2) 2引用标准 (2) 3 电动车外凸出物分析 (2) 4 结论 (6)

1 概述 整车内外饰造型、工程设计必须考虑内部、外部凸出物是否满足法规要求,以确保设计生产的汽车能顺利通过法规认证;同时,合理的设计圆角半径、凸出量及合理选材能有效的提高乘员及行人的行车安全。 下面结合相关法规要求,对电动车外凸出物做法规符合性校核。 2引用标准 GB 11566-2009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的分类 GB 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成员保护 GB 1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ISO 2575:2004 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符号 ISO 6487:1980 碰撞试验测量技术、检测仪器 3 电动车外凸出物分析 3.1 前保险杠凸出物校核 图1 前保险杠 注:红色区域内为法规要求区域,该区域内圆角半径不应小于5mm。其他情况下不应小于2.5mm。

3.2 后保险杠凸出物校核 图2 后保险杠 注:红色区域内为法规要求区域,该区域内圆角半径不应小于5mm。其他情况下不应小于2.5mm。 3.3 前舱盖校核 图3 前舱盖 注:法规要求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2.5mm。 3.3 前挡板校核 图4 前挡板

注:法规要求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2.5mm。 3.3 左前门校核 图5 左前门3.4 侧围校核

图6 侧围3.5 后背门校核 图7 后背门

总布置介绍

总布置概述 汽车总布置设计,又称为汽车总体设计,其工作内容包括汽车型式的选择,整车基本尺寸的设定,各大机械系统布置方案、人机工程布置方案的制定,各大系统的布置实现系统间的间隙保证,同时也包括对整车重量、通过性、动力性经济性、车辆动力学、NVH 等性能的考虑。总布置设计,与造型设计,整车性能开发,构成了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整车层的工作内容。总布置设计、造型设计、整车性能开发这三大项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总布置设计,决定了汽车的总体技术方案,是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总布置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汽车产品投放市场后的成败。 图1-1 汽车产品开发中整车层的工作内容 1.1 汽车开发流程与总布置工作 汽车产品开发,可分为平台开发,车型开发和变型开发三种。 平台开发:开发全新的平台,全新整车造型、系统结构、配置、布置的整车项目。 车型开发: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全新整车造型和布置,通常选用已开发成熟的零部件,对整车系统结构进行改动的整车项目。 变型开发:保留平台,通过局部改变造型和布置,选用已开发成熟的零部件对车型进行小范围改动的整车项目。 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按先后顺序,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工程设计,设计验证,生产准备等几个基本的阶段。不同的汽车公司, 对汽车产品开发流程中不同阶段的名称各有不同的定义,但其本质内容却与前面提到的各个基本阶段是对应的。

当然设计验证与生产准备已经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开发阶段了。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总布置都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概念设计与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量最大。 在产品策划阶段,产品规划人员根据各种输入信息,如高层决策,市场需求,或是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撰写新项目建议书。但新项目建议书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性报告,其中关于车型产品的定义也比较笼统。根据新项目建议书,项目组成员通过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质量可行性、采购可行性、生产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等各种可行性分析,确定该项目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项目的详细方案是什么。这其中,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而在所有的技术人员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就是总布置工程师。在这个阶段,总布置工程师将会同市场人员,根据市场调研、技术可行性以及其它约束条件,制定该项目的整车产品定义,包括车辆型式选择、整车基本尺寸定义、人机工程布置方案,并绘制初版的整车总布置图。总布置工程师也将与负责动力总成开发和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工程师一起,初步制定动力总成的搭载和布置方案。 在概念设计阶段,总布置工程师的要务,是与造型师一起进行造型设计。首先,总布置工程师与相关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对产品规划阶段的整车产品定义进行进一步细化,主要体现在整车布置图的细化、底盘硬点、人机工程硬点的确定,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的选型与布置(对于需要新开发的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还要提出对其外廓尺寸、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如:有了发动机的布置方案,才可以确定前悬的长度和发动机盖的高度;有了空调的布置方案,才可以进行仪表板CAS 面或油泥模型的制作,并考虑仪表板上其它部件的布置与造型。总布置工程师也将与车身工程师一起制作整车的典型断面图。所有这些,将作为造型师进行造型设计的重要输入信息。总布置工程师与造型师之间,是约束和配合的关系。所谓约束,是指造型师原则上必须按照总布置工程师提供的整车布置图进行造型设计,造型的创意不能违背整车尺寸定义、人机工程布置方案以及动力总成等关键系统的布置方案。所谓配合,是指造型师在进行造型创意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总布置工程师事先制定的尺寸、布置方案使其造型创意成为不可能,从而希望总布置工程师能做一些调整,这时候总布置工程师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与造型师沟通,最终获得双方满意的方案。另外,造型师在每交付一版造型交付物(如效果图、CAS 面)后,总布置工程师将与相关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对造型进行法规符合性、工艺可行性分析,分析的结果将反馈给造型师,使其调整造型,这样的操作过程在整个造型工作中,将反复好几次。为了验证整车造型、尺寸、人机工程,通常要制作1:1 的外形和内饰模型进行验证;根据验证暴露出的问题,总布置工程师将调整整车尺寸定义和人机工程设计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车开发过程中,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往往与产品策划阶段的工作有部分重叠。或者说,在产品策划阶段,就需要进行部分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以便提供更明确的整车产品信息,进行各项可行性分析。 在工程设计阶段,总布置工程师的工作,是沿着概念设计阶段确立的整车设计方向,落实各项布置方案,与各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建立一辆完整的数字样车。首先,总布置工程师向各专业设计人员下达各系统的布置方案、物理边界、重量目标以及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并预留各大系统之间的间隙。各系统的布置方案,主要要考虑空间利用率(尽可能增大乘员空间和行李空间,减小机械部件占用的空间)、整车轴荷、维修可行性、装配可行性,以及碰撞安全、NVH、温度场、EMC 等性能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性能的工程师会与总布置工程师就影响相关性能的布置方案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布置方案。各系统的工程师,也会结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doc

第四章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4-1 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近40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车身设计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一、人机工程的概念 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 任务:使机器的设计和环境条件的设计适应于人,以保证人的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范围: ①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能力极限——能承受的极限; ②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③人机相互作用及人机界面设计; 相互作用——利用信息显示器和控制器实现人—机间信息交换的过程; 人机界面——使显示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特性相匹配,使控制器与人的效应器官相匹配,以保证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迅速、准确。 ④研究环境及其改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尘埃、有害气体等对人的作业活动和健康的影响。以及控制、改善不良环境的措施和手段; ⑤研究作业及其改善——人从事体力和脑力作业时生理、心理变化,由此确定作业时的合理负荷及耗能量、合理的作业和休息制度、合理的操作方法→↓疲劳,保障健康,↑作业效率; ⑥研究人的可靠性与安全——工程系统日益复杂和精密,操作人员面对大量的显示器、控制器,容易出现人为差错而导致事故发生。→研究人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寻求减少人为差错,防止事故发生的途径和方法。

二、人机工程学与车身设计的关系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①如何减少汽车的各种物理性能对人生理、心理所产生的影响; ②如何减少驾驶操作的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2、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对现有条件下驾驶汽车和乘坐汽车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大量统计与调查,引入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机械学、环境科学、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开展全面研究和分析→改善汽车的各种性能。 目的:为汽车设计、改进提供各种调查、改进、试验与分析结果,使汽车更好地、尽善尽美地为人服务。 3、车身内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和人体的承受范围 人对车内各种物理量变化的感受具有一定的限度。 车内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超过允许条件→感到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生理上的病态变化和心理上的烦燥不安。 措施:·采用各种灯光、音响报警装置→及时提醒注意; ·应用空调设备→调节车室气候;

汽车总体设计

汽车总体设计 4.发动机选型 发动机选型的依据因素很多,如汽车的类型、用途、使用条件、总布置型式、总质量及动力性指标、经济性要求、材料和燃料资源、排气污染和噪声方面的法规限制、已有的发动机系列及其技术指标水平、技术发展趋势、生产条件与制造成本、市场预测情况以及将来的配件供应及维修条件等,通常要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甚至通过先行的试验研究才能选定一个好的方案。 4.1 发动机基本形式的选择 至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汽车都是采用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其中绝大多数的轿车采用汽油机,而几乎全部的重型货车、绝大多数的中型货车和相当一部分轻型货车则采用柴油机。近二三十年来在极少数汽车上采用了转子发动机、燃气轮机、高能蓄电池和电动机等动力装置。为消除污染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汽车受到各国的重视,列为发展方向并在加紧研制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往复式内燃机仍将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型式。因此,这里仅就汽车内燃机的选型问题进行讨论。 在汽车发动机基本型式的选择中首先应确定的是采用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其次是气缸的排列型式和发动机的冷却方式。 就世界范围而言,大型汽车的发动机已经柴油化,中型汽车也多采用柴油机,轻型载货汽车采用柴油机的也不少,甚至欧洲已将小型高速柴油机用到某些轿车上。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具有油耗低、燃料经济性好、无点火系统,故障少、工作更可靠,耐久性好、寿命长,排气污染较低和防火安全性好等优点。但一般柴油机的振动及噪声较大,轮廓尺寸及质量较大,造价较高,起动较困难并易冒黑烟。近年来,由于柴油机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不断完善,其上述缺点已得到较好的克服。较大马力、高转速、低噪声、小型化且运转平稳的柴油机的研制开发成功,使装柴油机的轻型汽车日益增多,在轿车上的装用也取得成功。但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考虑到燃料使用的平衡及汽油机的转速高、升功率高、转矩适应性较好、轮廓尺寸及质量较小、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讲解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空气悬架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评审要求,装车质量特性,设计输出图样和文件的明细,制图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空气悬架系统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同时检验、制造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GB/T 11612 客车空气悬架用高度控制阀 QC/T 491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 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1999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4.1.1 安全技术条件应符合GB 7258-2004中有关要求。 4.1.2 操纵稳定性符合QC/T 480-1999中有关要求。

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02

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2015年8月21日发布2015年10月22日实施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设计准则 (2) 3.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2) 3.1.1应满足以下标准 (2) 3.2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2) 3.2.2性能要求 (2) 3.3设计输入、输出要求 (2) 3.4设计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求 (3) 4. 布置要求 (3) 4.1车身总布置的原则 (3) 4.2车身总布置的方法 (6) 4.3车身总布置的内容 (6) 4.4 车身总布置的设计流程 (7) 4.5 车身总布置要求 (8) 5. 结构设计要求 (9) 5.1系列化设计要求 (9) 5.2通用化设计要求 (10) 5.3 标准化设计要求 (10)

前言 为使本公司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车身总布置设计指导书。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车身总布置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员工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车身总布置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规范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批准。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劲松 本规范于2015年8月首次发布。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长春北车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规范 CBD-YF-DP-GF.1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目录 1 范围 (2)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设计准则 (3)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总布置的简要设计流程,规范了设计步骤,明确了底盘总布置的设计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6--12米的大中型营运客车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寸 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 GB/T 6326-2005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 GB/T 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 QC/T 299-2000 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 QC/T 301-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 QC/T 302-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3-1999 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 QC/T 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QC/T 465-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 QC/T 470-1999 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 QC/T 479-1999 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 483-1999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T 494-1999 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方法 QC/T 513-1999 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 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 QCT 545-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上述标准中确立的符号、代号、术语均适用于本标准。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客车底盘总成中各部分的主要性能、尺寸等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详参相应的标准。

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JI/YJY?03?111-2005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2005-09-28 发布2005-09-30 实施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TJI/YJY?03?111-2005 前言 在新车型的开发、研制的初始阶段,经过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提出整车设想并 对汽车的主要参数以及发动机和车轮进行选择后,应进行汽车总布置图的绘制。侧视 图和俯视图是总布置草图及总布置尺寸控制图的主要视图,当然还应辅以汽车的前视 (外形)图以及必要的横向剖面图和剖视图。在侧视图上,应将汽车置于面向左方的 位置。 本标准于2005年9月30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恒德

TJI/YJY?03?111-2005 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是对M1类车型,总布置二维图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其他各种汽车和汽车列车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11565 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 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T15759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 GB/T 17346 轿车脚踏板的测向间距 GB/T 19234 乘用车尺寸代码 QC/T 490 汽车车身制图 3术语和定义 3.1X基准平面(X0基准平面线) 在车头部位通过某基准孔位或平面并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定义为X0基 准平面,在整车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X0基准平面线,它是标注汽车各 纵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 3.2Y基准平面(Y0基准平面线) 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定义为Y0基准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 为汽车的中心线。它是标注汽车各向尺寸的基准线。 3.3Z基准平面(Z0基准平面线---车架上平面线) 车架前纵梁较长的一段上平面并垂直于X基准平面和Y基准平面的水平面定义 为Z0基准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Z0基准平面线。它是作为 标注汽车各垂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而对于具有从承载式车身的汽车,则以车身中 部底板下表面或中部边梁的下翼面在侧视图或前视图上的投影线作为标注垂向尺寸 的基准线或零线。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1.1.1线束总体设计 本篇主要介绍有关汽车线束布置的内容,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了新开发车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线束的总体布置; 2、前舱线束的布置; 3、发动机线束的布置; 4、仪表线束的布置; 5、室内地板线束布置; 6,四门线束布置; 7、空调线束布置; 8、安全气囊线束布置 9、顶棚线束布置 10、后保线束布置 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1.1.2 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 一、概述 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 在整车中,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动力总成(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启动机、

发电机、蓄电池、压缩机、冷却风扇、灯具、ABS 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同时,前舱中的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HV 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器件有: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器件有: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后BCM、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行李箱灯等。对于不同的车型,由于配置的不同,以上的电器件或有增减,但是对于同类型的车而言,基本的分布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电器件大概位置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线束的布置也是至关重要。 三、整车线束的基本分类 在整车的线束中,我们可以将线束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变速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箱线束总成、电瓶正负极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和装配工艺有很大的关系,不必拘泥于以上的划分形式。力求达到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布局美观。同时,线束设计时,尽量采用模块化,减少回路。此外,根据具体车型可以采用转接线等形式的局部线束的设计。 目前基本线束的名称如下: 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ECU线束总成、电瓶负极线束总成、喷油嘴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室内地板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顶棚线束总成,左前门线束总成、右前门线束总成、后背门线束总成、除霜正极线束总成、除霜负极线束总成。 四、线束的几种基本走向 在线束的布置中,通常有H,L,E,R 型等多种布置形式,这些布置形式指的是在线束的布置走向中,类似于这些字母的形状或者变形形状,多数情况下是这几个字母的变形。这些总体的布置方式各有各的适用之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即可。在后面具体的介绍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和比较。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XXXXXX有限公司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00000000发布 20100000000实施 XXXXXX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概述 (2) 二整车设计基准 (2) 1.1 整车坐标系 (2) 1.2 整车设计状态 (2) 三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3) 3.1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 (3) 3.2底盘系统布置主要控制硬点 (5) 3.3人机工程布置设计硬点 (8) 四结束语 (9)

一概述 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 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设计硬点的确定过程就是总布置设计逐步深化的过程,后续的设计工作必须以确定的设计硬点为基础展开。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未注明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二整车设计基准 1.1 整车坐标系 电动乘用车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设计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整车坐标系与设计软件中整车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汽车车架中间平直段的上平面为Z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轴零线,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为X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1.2 整车设计状态 整车设计的设计状态按GB19234-2003《乘用车尺寸代码》规定执行,即满载状态;空载状态(整车整备质量状态)和半载状态则作为另两个重要状态进行设计校核。 在整车的布置中,将车架放平(车架中间平直段保持水平),作为基准保持不动,在车身上固定的底盘件也随之保持不动。车轮的不同状态构成了不同的地面线,从而得到空载、半载、满载等不同的整车姿态。

汽车总布置-法规与校核

总布置相关标准 一、人机工程 1.头部包络及定位SAEJ1052 2.内部舒适性尺寸定义SAEJ1100 3.座椅测量机、人体样板及H点定义GB/T11563-1995、GB/T15759、SAEJ826 4.座椅布置SAEJ1517、GB15083-1994 5.安全带固定点校核GB14167-1993、GB14166-1993、GB7258-1997 6.手伸及界面GB/T17867-1999、SAEJ287、SAEJ1138、SAEJ1139 7.上下车舒适性 8.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GB11550-1995 9.客车驾驶区尺寸GB/T13053-1991 10.轿车踏板的侧向间距GB/T17340 二、视野校核 1.眼椭圆及P点、E点定位GB/T17867-1999、SAEJ941 2.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GB11562-1994、SAEJ1050 3.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15084-1994 4.A柱盲区校核GB/T11562-1994、SAEJ1050 5.仪表盲区校核SAEJ1050 6.汽车前风窗雨刷刮刷区域校核GB/T11565-89 7.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GB15085-1994 8.前风窗除霜除雾GB11556-1994、GB11556-1994、SAEJ902 9.侧窗除霜除雾 10.后风窗除霜除雾SAEJ953 11.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GB4094-1999 三、车身布置 1.整车外廓尺寸定义GB/T1589-1989、GB7258-1997、SAEJ1100 2.前后保险杠碰撞法规 3.前后牌照安装及牌照灯安装GB/T15741-1995 4.整车外部照明及信号灯GB/T4785-1998 5.整车内部照明及信号灯 6.前后拖钩法规 7.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4785-1998 8.机动车回复反射器GB11564-1998 9.轿车外部突出物GB11566-1995 10.汽车罩锁装置GB/T11568-1989 11.汽车门锁及门铰链的性能要求GB15086-1994 12.轿车侧门强度GB15743-1995 13.车辆识别代码(VIN)管理规则CMVRA01-01 14.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CMVDR127 15.正面碰撞乘员保护CMVDR294 四、底盘布置 1.通过性分析 2.加油口位置布置 3.油箱布置

人机工程学专业术语解释

一、专业术语解释: 1.R点:在设计之初进行总布置时,通常是根据总布置的要求确定一个“座椅参 考点”。即将座椅调至最后、最低位置时的胯点。并称该点为R点。 2.汽车人机工程学:汽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及社会等方面的科学 知识,通过对人体尺度和操纵范围、人的视觉和光的效应、听觉信息的传递和噪声干扰、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的研究,以求从主观和客观两面个方面使汽车的各种性能更好地适应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得出合理的“产品功能尺寸”。 3.人体尺寸:人体所占的集合空间。 4.产品功能尺寸:即是以人体尺寸参量为基础,加上该产品的某项功能对人体尺 寸参量做修正的产品尺寸。而产品最佳功能尺寸等于人体尺寸量+功能修正量+心理学 5.人的视野:指眼睛的眼球不转动情况下注意某一点时,眼睛在这个方向上所能 看到的范围。 6.眼椭圆:眼随圆即是用来描述汽车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态就坐在坐椅上时,眼 睛在车身坐标中的活动范围。 7.百分位: “百分位”这一概念,是表示排队的结果,换言之,对应于每一种身 材尺寸(横坐标)都从小到大排列于坐标轴上,再将这一尺寸段均分,成100 等份。 8.H点: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铰接点。H点人体模型是一种用来确定汽车 车身的实际H点位置的人体模型 9.汽车视野:指驾驶员处于正常驾驶位置时,眼睛和头部在正常活动范围内直接 或借助辅助设备所能看到的范围。它的视野常分为前方视野、侧视野和后方视野。 二、综合简答题: 1.从人机工程学理论出发,汽车座椅设计应该满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座椅的按装位置,尺寸与外型以驾驶员能方便驾驶为准则,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 ②座椅的位置与外型应能使人体有良好的坐姿与合理的体压分布。减轻驾驶员与乘客的疲劳,同时还应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视野和侧向稳定感,提高其安全性。 ③座椅应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特性,以隔离或减弱由道路经车身传到人体的振动与冲击其固有频率与整车频率匹配良好。 ④座椅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⑤要有美观大方的外型和与车身内饰相协调的色彩。 ⑥对乘员要有保护作用。 ⑦汽车座椅应有腰椎依托感。不得有臀部滑动感,腹部压迫感及背部弓型感等不适应的感觉。 ⑧结构紧凑。并且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2.说明图一中客车前方盲区校核时所用眼椭圆百分位、盲区不得大于多少,要保证驾驶员 方便看到前方多元、多高交通信号灯。 检查前方盲区是否大于3m,是否在符合国家公路等级的公路上能否方便地看到前方12m,高5m的交通信号灯。 校核方法是通过前风窗下沿向99%眼椭圆作切平面,该切平面和地面交线到客车前端的范围即为前盲区,前盲区的范围有缩小的趋势。据西德有关部门研究,现代大客车的前盲区应小于1.4m,即保证0.8m处,高为0.5m的小孩可以被驾驶员发现。对信号灯的辨认,即过信号灯顶点向95%眼椭圆作切线,其夹角 应小于150。 3.汽车色彩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a)车身外表的色彩(b)驾驶区色彩设计(c)车厢乘客区色彩(d)信号灯的色彩设计4.图二是轿车车身布置设计尺寸的标注,其中一些尺寸是基于汽车人机工程学设计的,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