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证明(二)》知识点及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证明(二)》知识点及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证明(二)》知识点及习题

1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1所示,在△ABC 中,∵AB =A C,∴∠B =∠C .

定理的证明:

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 .

∵(),()()AB AC BD CD AD AD =??=??=?

已知中点定义,公共边,∴△ABD ≌△A CD (SSS).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相等.

拓展 等腰三角形还具有其他性质.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都等于45°.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不能是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以是锐角、钝角或直角.

(3)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 ,则2

b <a. (4)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 =180°-∠B -∠C=180°-2∠B =180°-2∠C .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推论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1)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3所示,

①在△AB C中,∵AB =A C,∠1=∠2,∴A D⊥B C.BD =DC ;

②在△ABC 中,∵AB =A C,AD ⊥BC ,∴∠1=∠2,BD =DC ;

③在△ABC 中,∵AB =AC ,BD =DC ,∴∠1=∠2,AD ⊥BC .

(2)推论1的证明.

①在△A BC 中,∵A B=AC ,∠1=∠2,AD =AD ,

∴△ABD ≌△ACD (SAS).

∴BD =DC,∠ADB =∠ADC =90°.∴AD ⊥B C.

②在△ABC 中,∵AD ⊥B C,∴∠ADB =∠ADC =90°.

∵AB=AC,∴∠B=∠C.又AD=AD,∴Rt△ADB≌Rt△ADC(AAS).

∴∠1=∠2,BD=CD.

③在△ABC中,∵AB=AC,AD=AD,BD=CD,

∴△ABD≌△ACD(SSS)

∴∠1=∠2,∠ADB=∠ADC=90°,∴AD⊥BC.

(3)推论1的作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1)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4所示,

在△ABC中,∵AB=BC=AC,∴∠A=∠B=∠C=60°.

(2)推论2的证明:

∵AB=AC,∴∠B=∠C.

∵AB=BC,∴∠A=∠C.

∴∠A=∠B=∠C.

又∵∠A+∠B+∠C=180°,即3∠A=180°,

∴∠A=∠B=∠C=60°.

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6所示,在△ABC中,

∵∠B=∠C,∴AB=AC

判定定理的证明:如图1-6所示.

过A作AD⊥BC于D,则∠ADB=∠ADC=90°.

∵∠B=∠C,AD=AD,∴△ABD≌△ACD(AAS),

∴AB=AC.

√判定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拓展如图1-6所示,在△ABC中,

(1)如果AD⊥BC,∠1=∠2,那么AB=AC;

(2)如果AD⊥BC,BD=DC,那么AB=AC;

(3)如果∠1-∠2,BD=DC,那么AB=AC.

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推论

推论1.

(1)推论1的内容: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8所示,在△ABC中,∵AB=AC,∠A=60°(或∠B=60°或∠C=60°),∴AB=AC=BC.

(3)推论1的证明:

在△ABC中,∵AB=AC,∴∠B=∠C.

又∵∠A=60°,∴∠B=∠C=

180

2

A

-∠

=60°

∴AB=AC=BC.

(或∵∠B=60°,∴∠A=180°-2∠B=60°.∴AB=AC=BC.或∵∠C=60°,∴∠A=180°-2∠C=60°.∴AB=AC=BC.)

√推论2.

(1)推论2的内容: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8所示,在△ABC中,∵∠A=∠B=∠C,∴AB=AC=BC.

(3)推论2的证明:

在△ABC中,∵∠A=∠B,∴BC=AC(等角对等边).

又∵∠B=∠C,∴AB=AC(等角对等边).∴AB=AC=BC.

(4)推论1和推论2的作用: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拓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证明三条边相等;

(2)根据推论1,证明两条边相等,有一个角是60°;

(3)根据推论2,证明三个角都相等.

√推论3.

(1)推论3的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1-9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30°,∴BC =21A B.

(3)推论3的作用: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或2倍.

知识点5 反证法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从假设出发,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拓展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

(1)假设命题不成立;

(2)从假设出发推导出矛盾;

(3)否定假设,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

规律方法小结

1.转化思想: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中,都是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转化为全等得以证明的.

2.类比思想:采用类比思想,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对照着学习.

3.用反证法进行证明时,注意推理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不能忽略任何一种可能的情况.

探究交流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吗?

解析 有,作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角平分线AD ,如图1-2所示. ∵??

???=∠=∠=,)(),(21,)(公共边角平分线定义已知AD AD AC AB

∴△AB D≌△ACD (SA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课堂检测

1、如图1-10所示,在△AB C中,AB =A C,AD =

32AC ,AE =3

2AB .求证BD =CE .

2、如图1-12所示,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3、如图1-13所示,已知∠CAE是△ABC的一个外角,∠1=∠2,AD∥BC,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4、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A等于30°,求其余两角.

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说:“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假如你也在课堂上,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5、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是h1,h2,h3,△ABC 的高为h,若点P在边BC上,如图1-17(1)所示,此时h3=0,可得结论:h1+h2+h3=h.

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点P在△ABC内,如图1-17(2)所示.点P在△ABC外,如图1-17(3)所示,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h1,h2,h3与h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体验中考

1、已知等腰三角形AB C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则x 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1-20所示,在△ABC 和△DEF 中,AB =DE ,BE =CF ,∠B =∠1.求证AC =DF (要求:写出证明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2直角三角形

知识概览图

知识点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c 2=a 2+b 2(c 为斜边长). √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求另外两条边的数量关系.

(3)用于证明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

勾股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

勾股定理:a 2+b 2=c 2(a ,b 为直角边长,c 为斜边长)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

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定理(HL)

直角三角形

在Rt △A 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则a 2=c 2-b 2,b 2=c2-a 2,c 2=a 2+b 2,c=22b a +,a =22b c -,b =22a c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判定某一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首先确定最大边(如c ).

(2)验证c 2与a2+b 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若c 2=a 2+b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若c 2≠a 2+b 2,则△AB C不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数.

(1)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或勾股弦数.

(2)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如3,4,5;5,12,13等.

拓展 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是在同一直角三角形中;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一定是最长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其他两边所对的角是锐角.

知识点2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拓展 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原命题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一般有四种情况:真、假;真、真;假、假;假、真.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拓展 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

知识点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用“斜边、直角边”或“HL ”表示.

√定理的作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定理的证明:如图1-30所示,已知Rt △AB C,R t△A ′B ′C ′,∠C =∠C′=90°,AB =A ′B ′,AC =A ′C ′,求证R t△ABC ≌Rt △A ′B′C ′.

证明:∵在△AB C和△A′B ′C′中,∠C =∠C ′=90°,

∴BC =22AC AB -,B ′C′=22C A B A ''-''.

∵AB =A′B ′,AC =A ′C ′,∴BC =B′C ′.

∴R t△AB C≌Rt △A′B ′C ′(SSS ).

知识拓展 “HL ”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判定定理,对于一般三角形不成立.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已经有一对直角相等的条件,只需找出另外两个条件即可,而这两个条件中必须有一个是边对应相等.与一般三角形全等一样,只有三个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课堂检测

1、写出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2、如图1-31所示,在Rt △A BC 中,∠ACB =90°,AB =50,

BC

=30,CD ⊥AB 于点D ,求CD 的长.

3、在正方形ABC D中,如图1-32所示,F 为DC的中点,E 为BC 上一点,且EC =41BC ,求证∠E FA =90°.

4、试判断三边长分别为2n2+2n ,2n+1,2n 2+2n +1(n >0)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5、如图1-38所示,一艘货轮向正北方向航行,在点A处测得∠MAD =30°,货轮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航行,1小时后到达B 处,测得∠MB D=45°,该货轮到达灯塔M 的正东方向的D处时,货轮与灯塔M的距离是多少?(精确到0.1海里,3≈1.732)

体验中考

1、如图1-41所示,在△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cm,BC =6cm,求AD的长度.

2、如图1-45所示,在直角梯形ABC D中.A 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AC.

(1)求证BG=FG;

(2)若A D=D C=2,求AB的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