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无法统一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无法统一
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无法统一

量子物理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子层次的物质理论:量子力学,正是它我们才能理解和操纵物质世界;另一个是量子场论,它在科学中起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作用。

作为一个基本理论,量子力学原则上,应该适用于任何大小的物理系统,也就是说不仅限于微观系统,那么,它应该提供一个过渡到巨观「古典」物理的方法。量子现象的存在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怎样从量子力学的观点,解释巨观系统的古典现象。尤其无法直接看出的是,量子力学中的叠加状态,如何应用到巨观世界上来。

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物理系统仅通过同时可以被测量的可观察量来定义,是它与古典力学最主要的区别。只有通过彻底地使用这样的状态定义,才能够理论性地描写许多量子物理现象。量子力学与古典力学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测量过程在理论中的地位。在古典力学中,量子世界除了其线度极其微小之外(10-10~10-15m量级),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它们所涉及的许多宏观世界所对应的物理量往往不能取连续变化的值,(如:坐标、动量、能量、角动量、自旋),甚至取值不确定。许多实验事实表明,量子世界满足的物理规律不再是经典的牛顿力学,而是量子物理学。

量子力学可以算作是被验证的最严密的物理理论之一了。至今为止,所有的实验数据均无法推翻量子力学。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它「几乎」在所有情况下,正确地描写能量和物质的物理性质。虽然如此,量子力学中,依然存在着概念上的弱点和缺陷,除上述的万有引力的量子理论的缺乏外,至今为止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存在着争议。

1)微观粒子的基本运动方程(非相对论形式)--薛定谔方程。微观粒子的二象性,由此而引起的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特殊方法--波函数,以及微观粒子不同于经典粒子的基本特征--不确定关系。不过,在今天的理论中,不确定性不是单一粒子的属性,而是一个系综相同的粒子的属性。一个物理系统的位置和动量,可以无限精确地被确定和被预言。至少在理论上,测量对这个系统本身,并没有任何影响,并可以无限精确地进行。在量子力学中,测量过程本身对系统造成影响。要描写一个可观察量的测量,需要将一个系统的状态,线性分解为该可观察量的一组本征态的线性组合。测量过程可以看作是在这些本征态上的一个投影,测量结果是对应于被投影的本征态的本征值。假如,对这个系统的无限多个拷贝,每一个拷贝都进行一次测量的话,我们可以获得所有可能的测量值的机率分布,每个值的机率等于对应的本征态的系数的绝对值平方。量子力学中的测量是不可逆的,测量后系统处于该测量值的一个特征向量上。

2)至今为止,仅仅万有引力无法使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因此,在黑洞附近,或者将整个宇宙作为整体来看的话,量子力学可能遇到了其适用边界。目前使用量子力学,或者使用广义相对论,均无法解释,一个粒子到达黑洞的奇点时的物理状况。广义相对论预言,该粒子会被压缩到密度无限大;而量子力学则预言,由于粒子的位置无法被确定,因此,它无法达到密度无限大,而可以逃离黑洞。因此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个新的物理理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互相矛盾。寻求解决这个矛盾的答案,是目前理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量子重力)。但是至今为止,找到重力的量子理论的问题,显然非常困难。虽然,一些亚古典的近似理论有所成就,比如对霍金辐射的预言,但是至今为止,无法找到一个整体的量子重力的理论。目前,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弦理论等。

3)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建立的场的理论,是微观现象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场是物质存在的

一种基本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场是弥散于全空间的。场的物理性质可以用一些定义在全空间的量描述〔例如电磁场的性质可以用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或用一个三维矢量势A(X,t)和一个标量势_(X,t)描述〕。这些场量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描述场的运动。空间不同点的场量可以看作是互相独立的动力学变量,因此场是具有连续无穷维自由度的系统。场论是关于场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量子场论则是在量子物理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场论,即把量子力学原理应用于场,把场看作无穷维自由度的力学系统实现其量子化而建立的理论。量子场论是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统计物理、核理论和凝聚态理论等近代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量子场论本质上是无穷维自由度系统的量子力学。

广义相对论基础

广义相对论基础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Relativity 课程编号:S070200J15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60/3 预修课程:大学理论物理、高等数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物理学、天文学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是为今后有可能接触到引力理论的其它学科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学生具有在今后接触到引力场问题时,能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文献对更深入的问题进行了解的能力。本课强调弄清物理和几何图像。本课不涉及引力场量子化、引力和其它作用之统一以及以抽象数学工具表现时空几何等问题。本课也扼要对广义相对论的观测和实验检验,黑洞问题和宇宙学问题进行简要地介绍。 内容提要: 第一章张量分析基础 张量代数,联络,协变微商,测地线方程,Killing矢量。 第二章引力场方程 引力与度规,引力红移,黎曼曲率张量,Bianchi恒等式,引力场方程。 第三章场方程的应用(Ⅰ) 西瓦兹解,西瓦兹场中质点的运动,光线偏折,引力透镜效应,雷达回波,0Kruskal坐标和黑洞,Keer度规。 第四章场方程的应用(Ⅱ) 宇宙学原理,共动坐标系,Robertson-Walker度规,宇宙学红移,标准宇宙学模型简介。 主要参考书: 1. R, Adler, M.Bagin,M.Schiffer,Introduction to General Relativity(第二版),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75. 2. 俞允强,《广义相对论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 3. S. Weinberg,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John Wiley Sons,Inc.,New York,1972. 撰写人:邓祖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撰写日期:2001年09日

引力波的发现历程

引力波的发现历程 班级:12级物理一班 姓名:陈昊昱 学号:1207020008 摘要:引力波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奇特预言之一,现代引力波研究已成为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课题。 关键字: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 广义相对论电磁波 一、引力波初期探索 牛顿在数学,物理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许多重要的贡献。但是,他最为人知的贡献是发现了引力学定理。爱因斯坦的许多理论,包括对引力波的预言,都是从牛顿引力学理论中得到灵感的。 其中一个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描述有一天,牛顿正坐在一棵苹果树底下思考着宇宙。突然一个苹果从天而降砸到了他的头上。震惊中的牛顿马上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一瞬间,他认识到了引力是怎样将物体拉向地球的。 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它却符合事实。牛顿对自然的观察使他发现了引力定理。他认识到那个将苹果拉向地球的力很可能与使月亮围绕地球转的力是一样的。从而,他认为所有物体之间一定存在一种吸引的力,并称之为引力。 根据他的发现,牛顿注意到所有物体都互相吸引。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随离开物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他称这就是引力定理。 在他的引力学理论中,牛顿结合了另外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1473-1543),开普勒(1571-1630),伽利略(1564-1642)的理论。牛

顿的理论解决了许多他那个时期的难题,包括潮汐产生的原因,地球和月亮的运动,以及彗星的轨道问题。 虽然牛顿的理论解释了什么是引力,但是,在随后的300年中,引力产生的原因仍然是个谜 爱因斯坦认为是一种跟电磁波一样的波动,称为引力波。引力波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引力辐射是另外一种称呼,指的是这些波从星体或星系中辐射出来的现象。牛顿认为是一种即时超距作用,不需要传递的“信使”电荷被加速时会发出电磁辐射,同样有质量的物体被加速时就会发出引力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预言。 二、引力波检测的开拓者 爱因斯坦在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过程中,他不但向世人说明引力是一种场,而且还发现了场方程,而场方程是联系引力物质的质量与时空“弯曲”的程度、性质之间的桥粱。 爱因斯坦认为,物质的分布及运动不仅决定其周商整阊的“弯曲”程度,同时还影响周围时间的流逝。这个“弯曲”的空间和时间一起,反过来再决定其周围物质的运动。物质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就是通过上述过程来实现的,这当然不能在瞬间完成。 当某一物体作加速运动时,就会以有限的速度逐步影响周围的时空结构,若这种影响以波动方式向空问传播,从而逐点改变着原来已经弯曲的时空,进而影响周围物体的运动。例如激发起其他物体作机械振动等,而那正是引力波的传播。这就好似电荷发生运动变化,引

广义相对论的理解

11、广义相对论的几 个疑难问题 1、暗物质的本质:现代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但是它们的起源仍然是个谜。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各种测算方法都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要说宇宙中仅仅就是暗色尘云和死星体是很容易的,但已发现的有力证据说明,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对宇宙中未知物质的寻找,使宇宙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开始合作,最有可能的暗物质成分是中微子或其它两种粒子:neutralino和axions(轴子),但这仅是物理学的理论推测,并未探测到,据认为,这三种粒子都不带电,因此无法吸收或反射光, 但其性质稳定,所以能从创世大爆炸后的最初阶段幸存下来。 天文学家已经证明:宇宙中的天体从比我们银河系小100万倍的星系到最大星系团,都是由一种物质形式所维系在一起的,这种物质既不是构成我们银河系的那种物质,也不发光。这种物质可能包括一个或更多尚未发现的基本粒子组成,该物质的聚集产生导致宇宙中星系和大尺寸结构形成的万有引力。同时,这些粒子可能穿过地面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LANL实验室的液体闪烁体中微子探测器、加拿大Sudbury中微子观测站和日本超级神冈加速器实验的最新结果给出 有力的证据:中微子以各种形式“振荡”,因此必定会具有质量。虽然质量很小,但宇宙中大量的中微子加起来可使总的质量达到相当高。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新的加速器实验MiniBooNE和MINOS将研究中微子震荡和中微子质量。 尚未发现的其它粒子有可能存在,例如一种称为超对称的新对称理论预言有一种大的新类型的粒子,其中有些可解释暗物质。现正在费米实验室TeV能级加速器进行的和计划在CERN正建造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开展的实验,以及地下低温暗物质寻找和空间利用伽马射线大面积天体望远镜所进行的实验,目的都是要寻找超对称粒子。 阿尔法磁谱仪(AMS)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寻找反物质星系和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继狭义相对论之后,深入研究引力理论,于1913年提出的引力场的相对论理论。这一理论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它把引力场归结为物体周围的时空弯曲,把物体受引力作用而运动,归结为物体在弯曲时空中沿短程线的自由运动。因此,广义相对论亦称时空几何动力学,即把引力归结为时空的几何特性。 如何理解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呢?这里我们借用一个模型式的比拟来加以说明。假如有两个质量很大的钢球,按牛顿的看法,它们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将彼此接近。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则并不认为这两个钢球间存在吸引力。它们之所以相互靠近,是由于没有钢球出现时,周围的时空犹如一张拉平的网,现在两个钢球把这张时空网压弯了,于是两个钢球就沿着弯曲的网滚到一起来了。这就相当于因时空弯曲物体沿短程线的运动。所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不存在“引力”的引力理论。 进一步说,这个理论是建立在等效原理及广义协变原理这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等效原理是从物体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这个基本事实出发,认为引力与加速系中的惯性力等效,两者原则上是无法区分的;广义协变原理,可以认为是等效原理的一种数学表示,即认为反映物理规律的一切微分方程应当在所有参考系中保持形式不变,也可以说认为一切参考系是平等的,从而打破了狭义相对论中惯性系的特殊地位,由于参考系选择的任意性而得名为广义相对论。 我们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一切有质量的物体均相互吸引,这是一种静态的超距作用。 在广义相对论中物质产生引力场的规律由爱因斯坦场方程表示,它所反映的引力作用是动态的,以光速来传递的。 广义相对论是比牛顿引力论更一般的理论,牛顿引力论只是广义相对论的弱场近似。所谓弱场是指物体在引力场中的引力能远小于固有能,力场中,才显示出两者的差别,这时必须应用广义相对论才能正确处理引力问题。 广义相对论在1915年建立后,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检验其正确性,即所谓三大实验验证。这就是光线在太阳附近的偏折,水星近日点的进动以及光谱线在引力场中的频移,这些不久即为当时的实验观测所证实。以后又有人设计了雷达回波时间延迟实验,很快在更高精度上证实了广义相对论。60年代天文学上的一系列新发现:3K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X射电源等新的天体物理观测都有力地支持了广义相对论,从而使人们对广义相对论的兴趣由冷转热。特别是应用广义相对论来研究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已成为物理学中的一个热门前沿。 爱因斯坦一直把广义相对论看作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他说过,“要是我没有发现狭义相对论,也会有别人发现的,问题已经成熟。但是我认为,广

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6年发表的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它代表了现代物理学中引力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包含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等效原理而建立的。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而这种时空曲率与处于时空中的物质与辐射的能量-动量张量直接相关系,其关系方式即是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一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从广义相对论得到的有关预言和经典物理中的对应预言非常不相同,尤其是有关时间流逝、空间几何、自由落体的运动以及光的传播等问题,例如引力场内的时间膨胀、光的引力红移和引力时间延迟效应。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至今为止已经通过了所有观测和实验的验证——虽说广义相对论并非当今描述引力的唯一理论,它却是能够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最简洁的理论。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至今未能解决,典型的即是如何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定律统一起来,从而建立一个完备并且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论。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它直接推导出某些大质量恒星会终结为一个黑洞——时空中的某些区域发生极度的扭曲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逸出。有证据表明恒星质量黑洞以及超大质量黑洞是某些天体例如活动星系核和微类星体发射高强度辐射的直接成因。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折会形成引力透镜现象,这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到处于遥远位置的同一个天体的多个成像。广义相对论还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已经被间接观测所证实,而直接观测则是当今世界像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这样的引力波观测计划的目标。此外,广义相对论还是现代宇宙学膨胀宇宙论的理论基础。 相关简介 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论述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创立并和其他物理学家一起发展和完善,狭义相对论于190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于1916年完成。19世纪末由于牛顿力学和(苏格兰数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年)电磁理论趋于完善,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结束”,但当人们运用伽利略变换解释光的传播等问题时,发现一系列尖锐矛盾,对经典时空观产生疑问。爱因斯坦对这些问题,提出物理学中新的时空观,建立了可与光速相比拟的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创立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提出两条基本原理。(1)光速不变原理。即在任何惯性系中,真空中光速c都相同,与光源及观察者的运动状况无关。(2)狭义相对性原理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乃至自然规律,对所有惯性参考系来说都相同。

曾育盼_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学习感想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学习感想 粒子物理:曾育盼16212299 我导师是研究暗物质理论的张宏浩老师,也是《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任课老师。在学这门课前我学过一点广义相对论的皮毛,学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学习感想。 我们知道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的推广,它将狭义相对论从惯性系推广到了非惯性系,从平直空间推广到了弯曲时间。而我也了解到量子场论是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老想着统一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我某一天学广义相对论时突然想到:度规可以描述时空的弯曲,量子场论中也有度规,那把弯曲时空的度规代入不就得到了弯曲时空的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了吗?这不就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吗?虽然挺激动,但是隐隐觉得不会这么简单。在第一节《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课后,我向张老师请教这个问题,张老师说:对呀,这就是弯曲时空的量子场论。我说:那这不就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吗?老师说:但是这是半经典的,引力并没有量子化。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想起了玻尔的半经典氢原子模型,虽然是半经典的,但是物理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也许这种半经典的理论也会打开一条新道路。昨天去听施郁老师的讲座,他提了一下弯曲时空的量子场论是半经典。我突然想: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不可调和,但是似乎人们默认量子力学是正确,广义相对论需要被修改(量子化),也许结果是量子力学需要被“相对化”呢! 除了教书育人,张老师还邀请知名学者梁灿彬与戴自海老师来课

上给我们做讲座。梁老师的讲座涉及黑洞、虫洞、多维时空。其中四维立方体的循序渐进的推演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关于穿越的过程,并不是像我开始想的那样是从虫洞的洞里穿过的,而是沿着洞壁穿过的。我们平常看到虫洞的图,只有那个面(压缩掉一维)才是我们的活动区域。而额外维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戴老师讲了宇宙的起源。其中的暗能量令我印象深刻。我问他暗能量用什么来描述,老师说就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我震惊于这么复杂的东西原来只是用这么简洁的常数来描写。 之前我也看过爱因斯坦场方程。也知道由它引出了宇宙学这样一门学问。而宇宙看起来这么纷繁复杂,让人觉得宇宙学也必定是一门纷繁复杂的学问。那么由场方程推出宇宙学方程的过程应该也是复杂的。但是看过张老师在《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课上的推导,我才发现原来宇宙学并没有那么复杂。宇宙学方程甚至看起来有点简洁优美。 而从场方程推出水星进动、引力波、黑洞等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一个方程可以导出这么多有趣现象,充分说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强大。 总结:张老师的《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课轻松幽默,收获多多:学到了知识,解决了疑惑,还更新了一些观念。当然,由于我个人的懒惰与后期重心放到了量子场论上,对于广义相对论的学习并不是很深入,希望之后的学习可以对广义相对论与宇宙有进一步的了解。

物质是什么07 广义相对论对物质世界的深刻认识

物质是什么(7 )广义相对论对物质世界的深刻认识 在对宇宙中宏观物质世界的描述中,有了狭义相对论后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大大地进了一步。然而,伟大的天才爱因斯坦还在思考。通过进一步对作加速度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参考坐标系之间的物体运动规律的变换关系的分析,爱因斯坦又得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说明了引力场的物理性质。在经典物理中我们知道有一个著名的万有引力定理,就是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一个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与相互吸引的物体的质量(也称为引力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而与两物体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就是这个引力,使得我们的地球和太阳系的所有行星能够围绕太阳有规律地转动。这个万有引力是维持宇宙运动秩序最重要的物理因素。所以广义相对论能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宇宙的形成,宇宙中物质(当然包括光)的运动规律等根本性的物理问题。 根据广义相对论原理一个引力场可以等效为一个惯性加速度运动(宇宙中最常见的惯性加速度运动是转动和圆周运动,包括近似的曲线运动)。这一点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也是可以体会到的,如当我们乘坐的汽车、飞机或过山车在从高处下跌时,会感觉到短时间的失去重量,就是下跌的加速度运动抵消了我们所习惯了的地球引力。 从广义相对论原理可以推出在一个大质量物体的周围,由于引力场的作用光线也会发生弯曲,这个推论已经通过天文观测得到证实。再进一步地认识下去,根据相对论原理引力场可以引起时空的弯曲,这个弯曲的数值在我们所处的地球引力场,甚至太阳的引力场中都太小,而难以测量出来。在这些场合下,没有考虑引力场引起的时空弯曲的经典的牛顿力学理论就可以十分精确地描述物体(包括太阳系的天体)的运动规律。 但是,在宇宙空间中的一些有大的高密度质量存在的空间中就可以观察到时空弯曲,如天体的质量塌缩,黑洞,超新星的爆炸等天文现象的解释中,相对论原理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十分有力的物理理论了。广义相对论对于研究宇宙的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如中子星的形成和结构、黑洞物理和黑洞探测、引力辐射理论和引力波探测、大爆炸宇宙学、量子引力以及大尺度时空的拓扑结构等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关于时空的描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在传统物理中物质存在的空间被认为是独立存在的三维的平直空间,而所有的物质,包括人类自己都是在统一的绝对时间里运行。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中的直观感觉是一致的,所以长期以来为人们普遍地接受。但是,相对论告诉我们周围的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以及引力场的存在有关系。不仅仅会发生度量上的变化,而且会产生弯曲。更加离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不仅会因为引力场的存在而改变长短,而且会与三维空间一起产生弯曲。这些变化之所以平常感觉不到,是因为它们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太微小。在现代物理学中通过相对论的理论不仅仅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得到定量的变化结果,在一些特定的实验条件下通过仔细地测量也可以十分准确地验证这些变化。 根据相对论的理论,科学家得出我们所在的宇宙可能来自于一次猛烈的大爆炸,其产生的巨大能量产生了宇宙中的物质,也包括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各种元素的原子)。甚至我们所存在的空间和时间都是这次大爆炸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类想象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来自于这个150亿年以前的一次大爆炸!而且至今这次大爆炸的结果还可以从宇宙空间中所有星系正在高速地互相飞离得到证实,甚至宇宙空间的辐射背景温度都与相对论计算出的2.725k一致。 相对论对宇宙宏观时空的描述不仅仅使得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大大地深入了一步。而且在技术科学上也得到了实际的运用。比如与我们的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卫星定位系统,无论是美国人的GPS,还是我们中国人建立的北斗系统中都需要运用相对论的计算公式才能够保证定位的精度。这个应用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相对论的正确性。 在相对论描述的物质世界中,光速是一把固定的“尺子”。在相对论世界中,光速这把尺子的数值在真空中是不会改变的(在不同的光学介质中的光速是不同的)。但是,在宇宙中光速真的是固定不变的吗?这个问题也是现代物理学中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在量子物理的世界中就没有绝对的真空。所以,在实验空间中的光速也可能不存在绝对恒定的。只是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可以接受这个尺子。

相对论

相对论(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立,依据研究的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 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 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它发 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狭义相对性原理是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定,在目前实验的观测下,物体的运动与相对 论是吻合很好的,所以目前普遍认为相对论是正确的理论。 研究发展编辑 研究历程 广义相对论 1905年5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与一个朋友贝索讨论这个已探索了十年的问题,贝索按照马赫主义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两人讨论了很久。突然,爱因斯坦领悟到了什么,回到家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明白了问题。第二天,他又来到贝索家,说:谢谢你,我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爱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时间没有绝对的定义,时间与 光信号的速度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找到了开锁的钥匙,经过五个星期的努力工作,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呈现在人们面前。[1] 1905年6月30日,德国《物理学年鉴》接受了爱因斯坦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同年9月的该刊上发表。这篇论文是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 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这篇文章是爱因斯坦多年来思考以太与电动力 学问题的结果,他从同时的相对性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时间和空间理论,并在新的时空理论基础上给动体的电动力学以完整的形式,以太不再是必要的,以太 漂流是不存在的。[2] 1907年,爱因斯坦撰写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长篇文章《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第一次提到了等效原理,此后,爱因斯坦关于等效原 理的思想又不断发展。他以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成正比的自然规律作为等效原理的根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矛盾问题

论多维空间中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矛盾问题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生发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提出了量子力学和广义的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代表了现代物理学中引力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还提出了引力和引力波的存在,是现代宇宙学膨胀宇宙论的理论基础。并且它是能够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最简洁的理论。量子力学是研究原子和次原子等“量子领域”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态的概念,运动方程、理论概念和观测物理量之间的对应规则和物理原理。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至今未能解决,典型的即是如何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定律统一起来,或者说怎样理解这两大理论的统一? 这个矛盾问题在科学家们提出的多维空间里有了解释。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多维空间。"维"是一种度量,在三维空间坐标上,加上时间,时空互相联系,就构成四维时空。现在科学家的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是十一维的,只是人类的理解只能理解到三维。零维是点,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因为有了时间)。在这个四维时间线上任何一点都有无限种发展趋势,从四维上的某一点分出无限多的时间线,构成了五维空间。五维空间上两条时间线如同二维空间(如报纸上的两个对角点)不能直接到达,而把报纸对折就可以直接到达报纸上的对角点。五维空间也可以弯曲,产生了六维空间,在六维空间中可以直接到达五维时间线上的任意一点。七维空间包括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宇宙结束,所有空间维,所有时间维上的所有可能性,以及在任意两点直接到达的可行性。五维空间是某一点产生无限个发展趋势,七维是所有点即无限点上产生无限个时间线。,八维空间中包括了从大爆炸处产生的无限多个宇宙,这些宇宙中有不同的物理定律,不同的引力常数,或许有没有万有引力也说不定,不同的光速。九维空间则是八维空间的弯曲,在八维空间中,不到直接在各个宇宙中到达不同的两点,而九维空间中则可以在八维空间中的两点间直接到达。根据超弦理论,最小粒子不是实体的物质,而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超弦形成的物质,不同的频率产生了不同外在表现。在十维空间中,物质已经没有差别,或是已经没有物质。只存在不同振动频率的弦。在十维空间中一切皆有可能。在超弦理论的研究中,发现十维空间还有理论漏洞,新的膜理论就在超弦的线上展拓成超膜,以十一维空间来解释宇宙。 理解了宇宙的空间有更多维存在,再回过来看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是如何产生矛盾的,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两个理论在日常的三维空间里是不可能统一的,它们的矛盾是必然的,只有在高维空间里才能得到统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哲学思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哲学思想 学生姓名:陆想想 班级学号:SX1203225 学科名称:生物医学工程 2012年12月22日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哲学思想 陆想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江苏省南京市 210016) 摘要: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电磁场理论与牛顿力学经典理论相矛盾的情况,众多物理学家坚持牛顿力学是权威,不可能有错,爱因斯坦则选择修改牛顿力学,最终导致相对论的产生。本文介绍了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历史背景,阐述了相对论的历史意义,以及相对论所展现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爱因斯坦;相对论;哲学; 0引言 19世纪下半期,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包括光波是电磁波的理论)在实验上得到了确认。当时,在物理学家的思想方法中,力学观点占有统治地位。因而一般认为电磁波(或光波)只有在介质中才能传播,并给传播电磁波(或光波)的介质取名为“以太”。但是以太的引入却使电磁场理论和相对性原 理之间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缝:力学相对性原理指出,所有的惯性系都是平权的;但是对引进了以太以后的电磁场理论来讲以太惯性系却是一个优越的 惯性系。如何解决相对性原理和电磁场理论之间存在的矛盾,物理学家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相对论的创立 1.1物理学发展出现矛盾 1687年,牛顿的绝对时空与运动理论发表,牛顿力学以及伽利略变换统治了物理学两个多世纪。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的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由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波也是电磁波,提出了光的电磁学说,统一了电磁学和光学。1887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电磁场的一些规律与牛顿力学理论相矛盾。此时,统治了两个多世纪的牛顿力学与伽利略变换遇到了困难。科学家们纷纷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 1.2拯救“以太”之路失败 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存在一种适用于力学但不适用于电动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在电动力学里存在着一个优越的惯性系,即“以太参考系”。相对于以太静止的参照系就是一种较之其它参照系具有 特殊优越性的“绝对参照系”,它对应着牛顿所讲的“绝对空间”。因此,为了拯救“以太”,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对双星现象、光行差现象的观察、分析以及斐索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否定的,即以太参考系并不存在。 1.3爱因斯坦另辟蹊径 爱因斯坦则要通过修改牛顿力学,以一个既满足力学又满足电动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来解决矛盾,这样一套理论就是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在这个理论中,抛弃了以太,抛弃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从根本上改造了经典物理学,建立了一个新的物理学体系。爱因斯坦选择的是一条令其他物理学家望而生畏的道路。在19世纪末,几乎所有物理学家都认为,牛顿力学经受了几百年的考验,已成为全部物理学甚至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正确是不容怀疑的。但是爱因斯坦恰恰就敢于把与旧时空观不相容的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作为新理论的出发点,这充分表明爱因斯坦在科学探索中不迷信权威、敢于创新的精神。也可以说,爱因斯坦选择的是一条反传统的道路。 1.4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 力学》论文,标志着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使电磁场理论和经典力学得到了统一,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对牛顿力学成立的伽利略变换,在电磁学理论中不成立的原因,爱因斯坦认为是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有问题。而且,爱因斯坦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更改时间和同时性的定义。爱因斯坦明确地确定了时间和同时性的定义[1]。 爱因斯坦指出:“借助于某些(假想的)物理经验,对于静止在不同地方的各只钟,规定了什么叫做它们是同步的,从而显然也就获得了‘同时’和‘时间’的定义。一个事件的‘时间’,就是在这事件发生地点静止的一只钟同该事件同时的一

广义相对论

第一&二章 1. 设想有一光子火箭,相对于地球以速率v=0.95c 飞行,若以火箭为参考系测得火箭长度为15 m ,问以地球为参考系,此火箭有多长 ? 解 :固有长度, 2. 一长为 1 m 的棒静止地放在 O ’x ’y ’平面内,在S ’系的观察者测得此棒 与O ’x ’轴成45°角,试问从 S 系的观察者来看,此棒的长度以及棒与 Ox 轴的夹角是多少?设想S ’系相对S 系的运动速度 4.68m l ==

第三章 1.简述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P9、15、2* ①狭义相对论:所有的基本物理规律都在任一惯性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这就叫狭义相对性原理。 相对性原理:一切惯性参照系等效,即物理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是常量,它与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即不依赖于惯性系的选择。 ②广义相对论:一切参照系都是平权的。或者说,客观的物理规律应在任意坐标变换下保持形式不变。 等效原理:惯性力场与引力场的动力学效应是局部不可分辨的。 广义相对性原理:一切参考系都是平权的或客观的真实的物理规律应该在任意坐标变换下形式不变,即广义协变性。 2.什么是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强等效原理与弱等效原理有何区别? 等效原理:惯性力场与引力场的动力学效应是局部不可分辨的。 3.在牛顿力学中是否能够定义惯性参照系?什么是局部惯性系?P12、29 引力与惯性力有何异同? 定义不同:惯性力的度量是惯性质量写为F=ma,而引力的度量是引力质量, 由万有引力定律写成 (1)(2) 2 g g m m F G r ,从物理本质上是不同的。 相同:二者的实验量值是相等的,根据等效原理引力与惯性力的任何物理效果都是等效的 4.弯曲时空是用什么几何量来描述的?什么是引力场的几何化?P35 处于形变的四维时空区域,从物理上说可以认为是有引力存在的时空区域。所以,表示时空弯曲的几何量,同时也表示了引力场的状态。 引力场中的物理问题便等价于弯曲时空的几何问题,这种看法就称为引力场的几何化。 5.如何利用等效原理说明引力场中光线弯曲与谱线的红向偏移?

广义相对论

目录 概况 广义相对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6年发表的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它代表了现代物理学中引力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包含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等效原理而建立的。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而这种时空曲率与处于时空中的物质与辐射的能量-动量张量直接相关系,其关系方式即是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一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从广义相对论得到的有关预言和经典物理中的对应预言非常不相同,尤其是有关时间流逝、空间几何、自由落体的运动以及光的传播等问题,例如引力场内的时间膨胀、光的引力红移和引力时间延迟效应。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至今为止已经通过了所有观测和实验的验证——虽说广义相对论并非当今描述引力的唯一理论,它却是能够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最简洁的理论。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至今未能解决,典型的即是如何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定律统一起来,从而建立一个完备并且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论。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它直接推导出某些大质量恒星会终结为一个黑洞——时空中的某些区域发生极度的扭曲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逸出。有证据表明恒星质量黑洞以及超大质量黑洞是某些天体例如活动星系核和微类星体发射高强度辐射的直接成因。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折会形成引力透镜现象,这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到处于遥远位置的同一个天体的多个成像。广义相对论还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已经被间接观测所证实,而直接观测则是当今世界像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这样的引力波观测计划的目标。此外,广义相对论还是现代宇宙学膨胀宇宙论的理论基础。 目录 相关简介 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论述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创立并和其他物理学家一起发展和完善,狭义相对论于190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于1916年完成。19世纪末由于牛顿力学和(苏格兰数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年)电磁理论趋于完善,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结束”,但当人们运用伽利略变换解释光的传播等问题时,发现一系列尖锐矛盾,对经典时空观产生疑问。爱因斯坦对这些问题,提出物理学中新的时空观,建立了可与光速相比拟的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创立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提出两条基本原理。(1)光速不变原理。即在任何惯性系中,真空中光速c都相同,与光源及观察者的运动状况无关。(2)狭义相对性原理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乃至自然规律,对所有惯性参考系来说都相同。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第二种相对性理论(1916年)。该理论认为引力是由空间——时间几何(也就是,不仅考虑空间中的点之间,而是考虑在空间和时间中的点之间距离的几何)的畸变引起的,因而引力场影响时间和距离的测量.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基于光速对所有的观察者(而不管他们如何运动的)必须是相同的观念的理论。它将引力按照四维空间—时间的曲率来解释。

引力波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认为是时空弯曲的一种效应。这种弯曲时因为质量的存在而导致。通常而言,在一个给定的体积内,包含的质量越大,那么在这个体积边界处所导致的时空曲率越大。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在时空当中运动的时候,曲率变化反应了这些物体的位置变化。在某些特定环境之下,加速物体能够对这个曲率产生变化,并且能够以波的形式向外以光速传播。这种传播现象被称之为引力波。 当一个引力波通过一个观测者的时候,因为应变(strain)效应,观测者就会发现时候时空被扭曲。当引力波通过的时候,物体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有节奏的增加和减少,这个频率对于这了引力波的频率。这种效应的强度与产生引力波源之间距离成反比。绕转的双中子星系统被预测,在当它们合并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强的引力波源,由于它们彼此靠近绕转时所产生的巨大加速度。由于通常距离这些源非常远,所以在地球上观测时的效应非常小,形变效应小于1.0E-21。科学家们已经利用更为灵敏的探测器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目前最为灵敏的探测是aLIGO,它的探测精度可以达到1.0E-22。更多的空间天文台(欧洲航天局的eLISA计划,中国的中国科学院太极计划,和中山大学的天琴计划)目前正在筹划当中。 引力波应该能够穿透那些电磁波不能穿透的地方。所以猜测引力波能够提供给地球上的观测者有关遥远宇宙中有关黑洞和其它奇异天体的信息。而这些天体不能够为传统的方式,比如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所观测到,所以引力波天文学将给我们有关宇宙运转的新认识。尤其,引力波更为有趣的是,它能够提供一种观测极早期宇宙的方式,而这在传统的天文学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在宇宙再合并之前,宇宙对于电磁辐射是不透明的。所以,对于引力波的精确测量能够让科学家们更为全面的验证广义相对论。 (图1) 图1:引力波谱;不同引力波源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注意频率是取了对数后的值),周期。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方式。 通过研究引力波,科学家们能够区分最初宇宙奇点所发生的事情。原则上,引力波在各个频率上都有。不过非常低频的引力波是不可能探测到的,在非常高频的区域,也没有可靠的引力波源。霍金(Stephen Hawking) 和以色列(Werner Israel)认为可能可以被探测到的引力波频率,应该在1.0E-7 Hz 到1E11Hz之间。 引力波在不断的通过地球;然而,即使最强的引力波效应也是非常小的,并且这些源距离我们很远。比如GW150914在最后的剧烈合并阶段所长的引力波,在穿过13亿光年之

广义相对论的思想起源

广义相对论的思想起源 在狭义相对论中,自然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保持着不变的形式。然而,这种理论却依然留下了两个疑难:l)引力定律不能被纳人狭义相对论的体系之中;2)惯性系不是宇宙中的真实存在。这两大疑难被爱因斯坦描述为狭义相对论“固有的认识论上的缺陷”。毫无疑问,这些缺陷构成了广义相对论的“科学问题”。 第一节马赫和马赫原理 尽管狭义相对论完全废除了以太概念,即电磁运动的绝对空间,但却仍然没有对经典力学把绝对空间当作世界的绝对惯性结构的理由做出解释,也没有为具有绝对惯性结构的力学提供新的替换。也就是说,惯性系的存在,对于力学和电磁学都是必不可少的。 狭义相对论紧紧地依赖于惯性参考系。它们在自然界中确立了“特权阶级”。它们是一切非加速度的标准;它们使一切物理定律的形式表达实现了最简化。惯性系的这种特权在很长时间里保持着一种神秘性。广义相对论阐明了这种“特权”的局限性。 经常有人说,为了满足狭义相对论而修改牛顿引力(平方反比)理论的失败,导致了广义相对论的兴起。的确,广义相对论是现代引力理论。如果不是日常计算实践的需要的话,在原理上它已经取代了牛顿的引力理论。不过,有一点很清楚,爱因斯坦是出于一种哲学欲望才把绝对空间彻底地从物理学中清除出去的。自一开始,狭义相对论就把惯性系当作一种当然的存在。可能,爱因斯坦本来也不反对(但也不怎么满意)在狭义相对论基础上建立的引力论。由此,爱因斯坦不得不超越狭义相对论。 在这一工作中,他十分诚恳地反复强调,他得益于物理学家兼哲学家马赫(Ernst Mach,1836~1916)的思想。 爱因斯坦说:“事实是,马赫曾经以其历史的批判的著作①对我们这一代自然科学家起过巨大的影响,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深切的感情注意各门科学的成长,追踪这些领域中起开创作用的研究工作者,一直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我甚至相信,那些自命为马赫的反对派的人,可以说几乎不知道他们曾经如同吸取他们母亲的乳汁那样吮吸了多少马赫的思维方式。” “没有人能够否认,那些认识论的理论家们曾为这一发展铺平了道路;从我自己来说,我至少知道:我曾经直接地或间接地特别从体馍和马赫那里受到莫大的启发。” 也许可以公正地反过来说,马赫应该感谢爱因斯坦,正是爱因斯坦对惯性的思索、研究并赋之以相对性观念,才使得马赫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维方法大放异彩。 马赫(Ernst Mach,1838~1916)是斯洛伐克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②他14岁才上学,也许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中人学年龄最大的一个。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亲。1860年,马赫获得维也纳大学的博士学位,然后又在这所大学执教4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是以实验支持多普勒定律。这篇文章反映了马赫坚持传统的物理学观点的倾向。他完全接受了物质的原子性分子理论和气体运动论。1864年,他移居到格拉兹(Graz)。从此,他的研究兴趣转向关于感觉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在格拉兹,他发现了现在称之为“马赫带”的光学现象。1867年,他在布拉格的查尔斯大学担任实验物理学教授,在超声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马赫数”就是他的发现。马赫成为世界级的著名科学家兼哲学家,源自他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其中一项是关于知识理论的“思维经济原则”;另一项便是由爱因斯坦命名的“马赫原理”。 马赫的知识理论认为,我们所接受的是感觉,经验客体(事物、物体,物质,等等)都是感觉的符号。科学的产生,源于把相当复杂的感觉世界用最经济的方式来满足自我接受的需要。根据这些观点,马赫反对把“实体”(如原子)作为一种存在来建构理论。按照“马赫准则”,理论只能由那些可观察的现象归纳出来的命题构成;“证据”必然与经验相联系。马赫的这些认识论观点,曾经受到过科学上无知的哲学家们粗俗的谩骂,正是这些谩骂使马赫的哲学蜚声世界。 马赫原理早在17世纪贝克莱主教的著作中就已经有了萌芽。大略地讲,马赫的惯性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空间本身并不是一种“事物”,它纯粹是物质间距离关系总体的抽象。

广义相对论引力波(论文)

引力波探索 姓名:于克锋 学号:2003080007 摘要: 电荷被加速时会发出电磁辐射,同样有质量的物体被加速时就会发出引力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预言 关键字: 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 广义相对论电磁波 引力波: 牛顿在数学,物理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许多重要的贡献。但是,他最为人知的贡献是发现了引力学定理。爱因斯坦的许多理论,包括对引力波的预言,都是从牛顿引力学理论中得到灵感的。 其中一个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描述有一天,牛顿正坐在一棵苹果树底下思考着宇宙。突然一个苹果从天而降砸到了他的头上。震惊中的牛顿马上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一瞬间,他认识到了引力是怎样将物体拉向地球的。 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它却符合事实。牛顿对自然的观察使他发现了引力定理。他认识到那个将苹果拉向地球的力很可能与使月亮围绕地球转的力是一样的。从而,他认为所有物体之间一定存在一种吸引的力,并称之为引力。 根据他的发现,牛顿注意到所有物体都互相吸引。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随离开物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他称这就是引力定理。 在他的引力学理论中,牛顿结合了另外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1473-1543),开普勒(1571-1630),伽利略(1564-1642)的理论。牛顿的理论解决了许多他那个时期的难题,包括潮汐产生的原因,地球和月亮的运动,以及彗星的轨道问题。 虽然牛顿的理论解释了什么是引力,但是,在随后的300年中,引力产生的原因仍然是个谜 爱因斯坦认为是一种跟电磁波一样的波动,称为引力波。引力波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引力辐射是另外一种称呼,指的是这些波从星体或星系中辐射出来的现象。牛顿认为是一种即时超距作用,不需要传递的“信使”电荷被加速时会发出电磁辐射,同样有质量的物体被加速时就会发出引力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预言。 引力波的基础理论 线性爱因斯坦方程 引力波广义相对论下的弱引力场可写作对平直时空的线性微扰 g_{\alpha \beta} = \eta_{\alpha \beta} + h_{\alpha \beta}\,,其中|h_{\alpha \beta}|<<1\, 这里\eta_{\alpha \beta} = diag(-1, 1, 1, 1)\,是平直时空的闵可夫斯基度规,是弱引力场带来的微

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爱因斯坦 .

第一部分狭义相对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几何命题的物理意义 4 2.坐标系 5 3.经典力学中的空间和时间7 4.伽利略坐标系8 5.相对性原理(狭义)8 6.经典力学中所用的速度相加定理10 7.光的传播定律与相对性原理的表面抵触10 8.物理学的时间观12 9.同时性的相对性14 10.距离概念的相对性15 11.洛伦兹变换16 12.量杆和钟在运动时的行为19 13.速度相加定理斐索实验20 14.相对论的启发作用22 15.狭义相对论的普遍性结果22 16.经验和狭义相对论25 17.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27 第二部分广义相对论29 18.狭义和广义相对性原理29 19.引力场31 20.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是广义相对性公设的一个论据32 21.经典力学的基础和狭义相对论的基础在哪些方面不能令人满意34 22.广义相对性原理的几个推论35 23.在转动的参考物体上的钟和量杆的行为37 25.高斯坐标41 26.狭义相对论的空时连续区可以当作欧几里得连续区43 27.广义相对论的空时连续区不是欧几里得连续区44 28.广义相对性原理的严格表述45 29.在广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解引力问题47 第三部分关于整个宇宙的一些考虑49 30.牛顿理论在宇宙论方面的困难49 31.一个“有限”而又“无界”的宇宙的可能性50 32.以广义相对论为依据的空间结构53 附录54 一、洛伦兹变换的简单推导54 二、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世界”)57 三、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实58 (1)水星近日点的运动59 (2)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60 (3)光谱线的红向移动62 四、以广义相对论为依为依据的空间结构64 五、相对论与空间问题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