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卫星影像查询方法

新版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卫星影像查询方法
新版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卫星影像查询方法

WorldView系列卫星存档数据查询方法

2016年发射的WorldView-4卫星已进行正常接受数据订购及生产任务,启用全新的查询存档数据工具Discover,同时我们熟悉和正在使用的查询工具ImageFinder将会在2017年年底停止使用,届时将全部使用新的查询系统,方法如下:

1.进入查询网址: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e13090228.html,/ 可以注

册登录使用,也可以直接查询搜索存档影像。

Area of Interest 按钮:可以勾画范围、上传文件及按照景ID 号搜索影像。

Filters 按钮:设置产品类型、波段、分辨率、时相、云量、角度等查询搜索条件信息。

2.查询数据,以北京三环为例

3.按照设置好的查询条件,会自动查询搜索数据,如有存档数据会

列表显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浏览影像

4.选择好后,保持ID截图,发送到中景视图即可准备订购数据。

北斗卫星时间同步系统的重要性

北斗卫星时间同步系统的重要性 概述 电脑时间走时不准时常有的事,不准确的电脑时钟对时网络结构以及其中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对没有实现网络同步而导致的问题比较敏感的网络质量或应用程序。 要得到最佳的网络表现,就得向系统提供标准的时间信息,这时可以选用北斗卫星时间同步系统来实现时间统一,千万不要等到出了问题才认识到时间同步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时间同步,网络指令是没法正常运行的,时间同步直接影响网络指令的领域有:记录文件安全、审核和监控、网络错误检查和复原、文件时间戳目录服务、文件及指令存取安全与确认、分散式计算、预设操作、真实世界世界值等等。 北斗授时 北斗授时是通信网络安全组网的根本保证就同步网而言,我国的频率同步网采用的是多基准混合同步方式,即全网部署多个1级基准时钟设备,并且需配置高性能的卫星授时接收机,以保证全网的定时性能。我国的时间同步网则采用分布式组网方式,即在每个时间同步设备上均需配置高性能的卫星授时接收机,以保证全网的时间精度。 就移动通信网络而言,CDMA基站、CDMA2000基站、TD-SCDMA基站等均需要高精度的时间同步,目前是在每个基站上配置GPS授时模块。如果基站与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不能达到一定要求,将可能导致在选择器中发生指令不匹配,从而导致通话连接不能正常建立,影响无线业务的接续质量。 北斗授时性能可以满足通信网络的需求,基于北斗/GPS双模的授时设备最早在2003年进入通信领域,在2008年之前主要提供频率同步服务,此后可同时提供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服务。根据近十年的多次测试情况,可以看出北斗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满足通信网中对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要求,尤其是2008年以后生产的北斗设备其性能普遍达到了GPS卫星接收机设备的水平,完全可以满足通信网中各种通信设备对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需求。 北斗卫星同步时间的意义 利用北斗卫星,才可在全球范围内用超短波传播时号;用超短波传播时号不

北斗导航科普: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史

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发展史 中国北斗,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自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以来,历经二十六载,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20年7月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启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它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同世界一起书写时空服务新篇章。 抗击疫情,分秒必争。北斗"交通”打通火线运输线,确保防疫物资及时送达: 国庆阅兵,举世嘱目。北斗"标齐”大显身手,受阅方队、装备“米秒不差”,阅出了军威、国威: 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北斗为中国攀登者完成髙程测量提供主要数据: 在惊涛骇浪的南海,中国渔民无论行驶到哪块海域都在中国北斗的俯瞰之中: 在山洪频发的山区,"北斗+气象”让居民早知睛雨,更好地开展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探险 旅游: 在川流不息的马路,北斗让人们自由穿梭于大街小巷…… 这就是中国北斗,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它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而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从此,中国北斗正式走出国门,成为服务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它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同世界一起书写时空服务新篇章。

命名“北斗” 1994年,世界首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全面建成:也是这一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以祖先们用于识別方向的"北斗星”命爼 从无到有,北斗走过的这条路殊为不易。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事"两弹一星”的先驱们就已经认识到卫星导航泄位系统的重要性。 他们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立项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灯塔计划”可以说是北斗工程的前身,尽管这个计划最终因技术方向转型、财力有限等原因而终止,然而它如同一盏明灯,为后来上马的北斗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脚步,卫星导航定位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上的重要价值再一次被科学家提出。但是当时,美国已经凭借着GPS在卫星定位系统领域一家独大, 俄罗斯的GLONASS也完成了全球组网,以我国当时的国情,龙欧美国家的老路只能永远做一名追赶者,唯有另辟蹊径才能拥有超车的机会。 究竟该怎样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之重器? 第一代北斗建设者们一致认为,最迫切的需求是先解决"有无问题”。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

GPS卫星授时器常用的同步方式

GPS卫星授时器常用的同步方式 关键词:卫星授时,GPS卫星授时器 卫星授时是通过导航卫星来进行发播或转播标准时间信号的授 时手段。凭借授时成本低,精度高,实现简单等特点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导航卫星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卫星授时与定位是结合在一起的,一般用户在获得自身精确定位基础上即可实现精确授时。 GPS卫星授时器一般由天线、射频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输出接口单元组成。 目前GPS卫星授时器有多种时间同步接口标准实现时间的传递。对于广域分布式网络而言,采用卫星授时接收机得到标准时间后,需要将这个时间发布给系统的每个部分。 常用的时间同步接口有时间编码,典型的时间码如IRIG-B码,有直流码和交流码之分。交流码(AC)信号是进行了调制,传输距离较远。在短距离内也常用到时间报文接口,通过RS232串口传递时间。光纤优于不受电磁干扰,目前也成为常用的时间传递手段。 NTP网络时间同步采用网络协议来实现计算机的时间同步,目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网络上确定若干网点作为时钟源网站,以此来为实现与UTC时间的同步,为用户提供统一、标准的时间传递服务。互联网上时间同步的复杂性,这一点在NTP时间协议设计的最开始就考虑到了,做了专门的处理。因此目前在实际应用当中当时钟源有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时间的校正跟踪,假如发生网络故障的情况

下也依然能维持时间的稳定。保证网络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精准的时间同步,因此采用基于UDP/IP的层次式时间分布模型的NTP机制可满足不同的互联网环境。推荐的相关gps卫星授时器型号为SYN2151型。 随着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的提高,ntp网络授时ms级别精度在许多对同步精度要求更高的领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这种情况IEEE 1588 PTP受到许多用户的关注,PTP的全称是“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以SYN2411型IEEE1588主时钟为例,ptp授时精度高,可达到ns级别但是必须有硬件电路支持才可以使用需要主从搭配。ptp协议里面有两种对时方式,一种是mac方式,一种是udp模式,精度是一样的,常用的是udp模式。 时间报文是指由授时设备在接收到基准时间源后对时间信息进 行提取校正并按照一定格式输出的时间信息。例如SYN2306C型GPS 北斗授时导航接收机,时间报文一般与秒脉冲结合在一起使用,其授时原理如图所示,一般报文信息在秒脉冲脉冲后某一个时间间隔内输出,报文消息中包含了秒脉冲对应的时刻,秒脉冲的上升时间一般小于5ns,利用秒脉冲精度的上升沿可提供数ns级的授时精度。 目前时间报文中NEMA协议应用最为广泛,NEMA协议中与时间有关的命令主要有GGA、GLL、RMC等命令。 本文章版权归西安同步所有,尊重原创,严禁洗稿,未经授权,

时间同步系统的要求

4.3.12时间同步系统的要求 4.3.12.1总的要求 4.3.12.1.1 时间同步系统的构成 1)时间同步系统由一级主时钟和时钟扩展装置组成。 2)一级主时钟用于接收卫星或上游时间基准信号,并为各时间扩展装置提供时间信号。3)一级主时钟与时钟扩展装置均配置时间保持单元,保证在输入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依然不间断地提供高精度的输出信号。 4.3.12.1.2时间同步系统的布置 根据本期工程情况,将配置1面主时钟装置屏和2面时钟扩展装置屏。主时钟本体装置屏安装在集控楼内,主时钟屏配置的2台主时钟为整个时间同步系统提供2路冗余的时间基准信号输出。机组保护室和网络继电器室各设1面时钟扩展装置屏,主时钟装置与时钟扩展装置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时间同步系统天线安装在集控楼楼顶上。 4.3.12.1.3时间同步系统的运行条件 1)电源要求 同步时钟装置(一级主时钟和二级扩展)采用两路AC220V电源供电,投标方应配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美国ASCO 7000系列产品)实现双电源自动切换。 2)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 -10~+55℃ 贮存温度: -40~+55℃ 湿度: 5%~95%(不结露)。 所有设备均可放置在无屏蔽、无防静电措施的机房内。 4.3.12.1.4 时间同步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时间同步系统在集控楼的电磁场环境下能正常工作,符合“GB/T13926-19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中有关规定的要求,并达到Ш级及以上标准。 4.3.12.2功能要求 4.3.12.2.1 时间同步系统配置的主时钟及时间同步信号扩展装置对厂内DCS、SIS、电气控制装置及其他需要时钟同步的设备进行时间同步,并应能提供满足这些设备需要的各种时间同步信号及接口(含接口装置、通讯电缆等设备)。 4.3.12.2.2时间同步系统两台主时钟的时间信号接收单元应能独立接收GPS卫星和我国北斗卫星发送的无线时间信号作为主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当某一主时钟的时间接收单元发生故

北斗卫星发展历程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 相信在座的大部分都只知道北斗时中国的导航系统,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呢?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

卫星共视高精度时间比对与传递

卫星共视法高精度时间频率比对与传递系统

目录 1.概述 (3) 2.卫星共视时间比对与传递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4) 2.1 卫星共视时间比对与传递工作原理 (4) 2.2 时间比对和传递系统设备配置及连接 (7) 3.经费预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时间是物理学的基本参量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诸如通信、电力、交通、高速数字网同步等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我国国防建设和空间技术领域,如空间目标探测与拦截(类似于美国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我国第二代战略武器试验、载人航天工程和拟建中的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对时间和频率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十世纪末,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继问世,授时具有了全方位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并提供了高精度的授时覆盖和服务。“时间统一系统”为精密时间产生、传递、恢复和保持、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及一切动力学系统和时序过程的测量和定量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时间基准和依据。 就高精度时间传递与比对系统而言,可以应用于工程项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RNSS卫星共视时间比对与传递; 2.RNSS卫星载波相位时间同步; 3.卫星双向时间比对与传递; 4.搬运钟时间比对与传递。 在以上几种方法中,卫星共视时间比对与传递是一种较为优秀的高精度时间比对与传递系统。

2.卫星共视时间比对与传递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卫星共视时间比对与传递工作原理 所谓“共视”(Common View)就是位于两个不同位置的观测者,在同一时刻对同一颗卫星进行观测,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1 GPS 共视法高精度时间同步原理图 图1给出了一个单收系统示意图,在每个比对点,本地钟均按自己的速率运行。根据比对需求,利用卫星所发射的1PPS 秒信号、或其它固定速率发射的时钟脉冲信号。 在每个测站,利用本地钟的1PPS 信号打开时间间隔计数器闸门,再用从共视接收机所输出的1PPS 秒信号关闭时间间隔计数器的闸门。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时间关系(图2): 在钟1处: 接收时间 1τ+=卫接收T t 计数器读数 1d T =)(11τ+-卫T T (1) GPS 卫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星地时间同步方法_图文(精)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星地时间同步方法 作者:李树洲 作者单位:北京5136信箱 刊名: 无线电工程 英文刊名:RADIO ENGINEERING OF CHINA 年,卷(期:2002,32(10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2条 1.言中;丁子明卫星无线电导航 1989 2.李铁新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基准和星地时间同步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曾国良PTN时间同步方案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通信世界 B2009(40 2.沙燕萍.曾烈光.SHA Yan-ping.ZENG Lie-guang高速SDH帧同步系统性能与同步码组选择[期刊论文]-光通信研究2000(2 3.谭述森.Tan Shusen导航卫星双向伪距时间同步[期刊论文]-中国工程科学2006,8(12 4.帅平.曲广吉导航星座的自主导航技术——卫星自主时间同步[会议论文]-2004 5.石季英.李芳.刘建华.曹明增.SHI Ji-ying.LI Fang.LIU Jian-hua.CAO Ming-zen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2007,24(6 6.李交通.LI Jiao-tong基于最小代价的预防性维修数学分析方法[期刊论文]-电 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7,25(4 7.吴乐群.姜东升.王颖.高振良星载铷钟频率特性测量技术研究[会议论文]-2006 8.张亚平.ZHANG Ya-ping影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精度的关键技术[期刊论文]-无线电工程2008,38(1 9.王淑芳.王礼亮.WANG Shu-fang.WANG li-liang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时间同步技术[期刊论文]-全球定位系统2005,30(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

0.引言 GPS的投入运行对当今社会经济、军事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各个国家对它的依赖性不断加大。同时,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各国纷纷研制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紧随美国之后,俄罗斯建成了GLONASS 系统,但由于资金长期短缺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在轨工作卫星曾大量空缺,不能提供全天候、全球性的定位服务。而欧盟正在开发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独立的,性能优于GPS,与现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互用性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争奇斗艳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会给当今的信息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1.美国GPS的发展现状 1.1GPS导航定位原理GPS是在美国海军导航卫星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GPS系统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及用户设备组成。GPS 空间星座部分由24颗GPS卫星(含3颗备用卫星)组成,卫星均匀分布于倾角为55°的6个轨道面上,轨道平均高度约为20200km。每颗GPS卫星发射两个载波(1575.42MHz/L1和1227.60MHz/L2)信号,在其上用相位调制技术加载了测距码和导航电文,供用户接收机使用。地面监控系统由一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控站组成,其主要功能是采集数据、编算GPS导航电文及系统维护等。用户设备是实现GPS卫星导航定位的终端设备,由GPS接收机硬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它通过接收并处理GPS卫星信号,可得到用户的时间、位置、速度等参数[1][2]。 1.2GPS自身的缺陷 现行的GPS系统存在如下的缺陷:BlockⅡ(BlockⅡA)GPS卫星信号的强度极其微弱(天顶运行的GPS卫星的信号强度仅有3.5E-16W),几乎淹没于背景噪音之下,并能被建筑物等阻挡物反射,产生多路径效应。 调制于L1载波上的C/A码和P码都位于L1的中心频带,易于受到人为干扰。通常情况下,对P码的捕获和跟踪是通过先捕获C/A码和巧用Z计数的方法实现的。这样,如果人为地干扰C/A码的接收,也就等效于P码受到干扰。 民间用户难以同时获得L1-P码伪距和L2-P码伪距,无法实现GPS双频观测的电离层效应距离偏差改正,限制了GPS单点定位精度的提高。 GPS的系统组成和信号结构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例如:在高纬度地区,严重影响导航和定位,在中、低纬度地区,每天总有两次盲区、每次盲区历时20~30分钟,盲区时,PDOP值远大于20,给导航和定位带来很大的误差。 为确保导航定位的精度,GPS的卫星导航电文必须每天更新一次,地面监控系统担负着编算和注入导航电文的重要任务,一旦地面监控系统受到破坏,军用和民用用户都不能得到高精度的GPS导航定位服务。 1.3GPS现代化的举措[3] 针对上述情况,GPS执行委员会(IGEB)、GPS顾问委员会(GIAC)和导航学会(ION)召开多次国际会议,讨论GPS现代化的问题。根据GPS 执行委员会有关资料,GPS现代化的主要措施主要有: 取消了GPS SA政策,给民用用户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发射BlockⅡR卫星更换BlockⅡ/ⅡA卫星。与BlockⅡ/ⅡA卫星相比,BlockⅡR卫星在功能上有如下扩充:在L2载波上增设C/A码(或L2C码);在L1和L2载波上各增设一个军用伪噪声码(M码);可根据指令增强L2载波上的P(Y)码、L1载波上的P(Y)码和C/A的功率。BlockⅡR-M卫星的功能更进一步加强:能作卫星之间的距离测量;能在轨自主更新和精化GPS卫星的广播星历和星钟A系数;能进行星间在轨数据通讯,在无地面监控系统干预的情况下,可进行自主导航。 发射BlockⅡF卫星。BlockⅡF卫星除具有BlockⅡR卫星的全部功能外,还在保护波段增加第三民用信号L5(1176.45MHz),并增加了卫星间的数据通道。到2008年6月,GPS在轨卫星共有31颗,其中BlockⅡA卫星13颗,BlockⅡR卫星12颗,BlockⅡR-M卫星6颗。 发射BlockⅢ(GPSⅢ)卫星。目前正在研究未来GPS卫星导航的需求,讨论制定GPSⅢ型卫星系统结构,系统安全性、可靠程度和各种可能的风险。计划在2009年发射GPSⅢ的第一颗实验卫星,2030年完成整个星座的更新。 地面监控系统现代化的措施主要有:给监测站装备数字式GPS 信号接收机和计算机;用分布式结构计算设备替换现有的主计算机;采用精度改善技术建立卫星控制集成网络,完善BlockⅡR卫星的全运行能力;在美国本土(卡纳维拉尔角)增建一个监控站(使监控站增至6个);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建立一个备用主控站;增强BlockⅡR卫星的指令和控制能力。 2.俄罗斯GLONASS的发展现状 2.1GLONASS简介 为了应对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前苏联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设与美国GPS系统相类似的卫星定位系统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于1995年12月将其发展成为由24颗GLONASS卫星组成的工作星座。该系统也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空间卫星星座为21颗卫星分布在夹角为120°的3个倾角为64.8°轨道面上,另外3颗卫星备用。GLONASS通过两个频率发射导航信号,但它的每颗卫星的频率都不相同。 GLONASS可供国防、民间使用,不带任何限制,也不计划对用户收费,并声明不引入选择可用性(SA)。但由于俄罗斯经济困难,卫星的补充和维护得不到保证,GLONASS在轨卫星曾大量空缺(2000年情况最严重时只剩下6颗卫星),破坏了其星座完整程度,致使该系统的可用性大大下降。 2.2GLONASS的恢复和现代化 GLONASS的危机引起了俄方的重视,俄罗斯认识到“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俄罗斯应该使用本国的GLONASS系统,而非美国的GPS或者是欧洲的GALILEO导航系统”。随着经济复苏,俄政府在本世纪初制定了“拯救GLONASS”的补星计划,并决定启动逐步改善和提高GLONASS性能的现代化改造。 补星和现代化计划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补充新的卫星以满足GLONASS系统正常运行的最低要求。第二阶段为GLONASS-M计划,即研制新的GLONASS-M卫星。新的GLONASS-M卫星搭载了铯钟,增强了信号的稳定性;改善了信号结构,增加了附加信息;安装了滤波器,消除了1601.6MHz~1613.8MHz以及1660.0MHz~ 1670.0MHz频段的信号干扰;与此同时,其寿命也由原来的3年延长至7~8年;该阶段计划达到18颗在轨运行卫星(包括GLONASS卫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 项鑫1刘红旗2李军杰3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平顶山煤业集团土建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3.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GPS现代化计划提出了更新星座和地面系统、增加第三民用信号L5、增加卫星间的数据通道、发射BlockⅢ(GPSⅢ)卫星等措施,GLONASS正在逐步实施补星和现代化计划,GALILEO可望提供六项更优的服务。分析了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状况,讨论了导航定位信息的融合情况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GPS;GLONASS;Galileo;CNSS;信息融合 6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一代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区域性的有源导航定位系统。特点是投资小、建成快,只需要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 卫星)即可进行导航定位。在有源导航定位系统中,用户终端对两颗GEO卫星发射信号,通过记录时间差和两颗卫星在空间的距离,地面中心站(DEM)通过距离交会法求得用户的平面位置(注意是只有平面位置,没有海拔高程),地面中心站再通过卫星将计算结果告诉用户。 以上就是有源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不难发现这里面有三个很严重的问题: 1、地面中心站承担了很大部分的任务,资源占用高,结果就是用户数量收到限制,无法推广开来; 2、用户终端必须发射信号,这在战时很容易就会暴露位置,也很容易使系统失效(只要向卫星发送错误的信号即可); 3、计算速度慢,而且进度不高。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星座包含14颗卫星,包括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卫星:通讯卫星,也可用于定位),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卫星:备用卫星),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定位解算功能)。由于是用伪距单点定位模型进行定位,并不需要地面中心站进行计算,定位解算是在用户终端上进行的,所以用户数量不再受限,于是便能推广开来。但二代北斗并没有抛弃有源导航定位的方法而是作为一种特殊功能保留了下来,只不过一般的接收机不支持这种功能,北斗二号于2013年正式提供服务。 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理论上包含5颗GEO卫星,3颗IGSO卫星,27颗MEO卫星,总计35颗卫星。与GPS采用六轨星座系统(6*4)不同,三代BDS采用三轨星座系统,每个轨道面9颗MEO卫星,轨道面之间相隔120度均匀分布。正如我们所见,从2017年年底开始,其实已经开始了2017年11月5日中国成功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卫星将陆续发射,2020年将完成全球化的卫星星座部署,届时将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各大高校和系所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与北斗系统建设的主要还是以航天,中电等集团的研究所为主,院校比较少,国防科大承担了一部分。其他地方院校主要参与了各型号接收机和芯片研制,如清华,复旦,北理,成电等。武大,信工大等参与定轨方面的数据处理,在此疯狂给母校武大打电话。 为什么一开始要用有源导航定位系统这种精度不高实用意义不强的技术? 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无穷的智慧——答案其实是为了占坑,但不是占空间位置的坑,而是占无线电频率坑。实际上所有全球导航定位系统都是使用L波段进行广播,而L波段中效果好的就只有有限的几个频率,国际上规定谁先占用了就归谁。所以先用一代北斗占着无线电频率的坑,然后再慢慢发展。

恒宇GPS--HY-8000GPS时间同步系统说明书(NEW)

HY-8000 卫星时间同步系统 使用手册 烟台远大恒宇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装置的用途及特点 (1) 1.1 用途 (1) 1.2 特点 (1) 2.技术指标 (3) 2.1 物理参数 (3) 2.2 环境条件 (4) 2.3 电磁兼容性 (4) 2.4 供电电源 (5) 2.5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 (5) 2.6 时间信号输入输出接口 (6) 2.7 标准时钟装置核心GPS接收器的指标 (7) 2.8 输出信号定时精度指标 (8) 2.9 接口规范 (9) 2.10 告警信号 (13) 2.11 卫星失步时内部守时钟精度的稳定度 (13) 2.12 引用标准 (14) 3.HY-8000 GPS时间同步系统组成和模块介绍 (15) 3.1 HY-8000 GPS时间同步系统组成 (15) 3.2 装置的结构和模块介绍 (16) 3.3 工作状态指示 (38) 3.3.1 标准时间同步钟本体指示灯 (38) 3.3.2 GPS卫星同步时钟指示灯 (39) 4.装置的安装及操作说明 (40) 4.1 GPS天线的安装说明 (40) 4.2北斗天线安装说明 (42) 4.3 装置的安装位置 (42) 4.4 投入及运行 (42) 4.5 安装避雷器 (44) 5.装置的故障与维修 (44) 5.1 告警 (44) 5.2 时间信号的保持和切换 (45) 5.3 可维修性 (45) 5.4 安全性 (45) 5.5 装置的维修 (46) 6.附录一、HY-8000系列 GPS时间同步系统选型表 (47)

HY-8000 GPS时间同步系统 1.装置的用途及特点 HY-8000 GPS时间同步系统是根据《华东电网统一时钟系统技术规范》、《广东电网变电站GPS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和《上海电网GPS时间同步系统技术原则和运行管理规定》设计的时间同步系统,它由标准时间同步钟本体和时标信号扩展装置组成,可集中或单独组屏。时标信号扩展装置包括脉冲、时间报文、DCF77、B码和NTP扩展模块,扩展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合。该系统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北斗或IRIG-B(DC)码发送的秒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向电力系统各种系统和自动化装置(如调度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事件顺序记录装置、远动装置、计算机数据交换网、雷电定位系统等)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和时间同步信号。 1.1 用途 HY-8000 GPS时间同步系统主要用途如下: 1、为电力系统提供标准时间和时间同步信号 2、用作各级电力公司(电力局)机关和所属调度所、发电厂、变电站等单位的 挂钟。 1.2 特点 1、与外同步时钟信号同步精度高,同步精度优于±0.2μs。 采用多同步源自适应同步技术,同步精度优于±0.2μs。 2、采用冗余结构 支持双GPS热备和双IRIG-B热备且装备有高精度守时时钟。标准时间同步钟本体可同时接入GPS和1路IRIG-B码外同步信号,互为备用。时标信号扩展装置可同时接入2路IRIG-B码外同步信号,互为备用。主时钟和信号扩展装置都可采用了冗余化装置,保证了GPS时间同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模块化设计,多种输出接口,使用灵活方便。

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

2008论文 卫星导航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首要任务,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为了把科技搞上去,我国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五大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为实现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我国目前正在组织实施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85工程等科技发展战略,在全球迅速崛起的卫星导航高新技术就在我国科技战略的重点规划之内。 卫星导航产业是当今国际公认的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用需求的增加,卫星导航的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率等显著特点及其所独具的定位导航、授时校频、精密测量等多方面的强大功能,已涉足众多的应用领域,使卫星导航成为继蜂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个IT 经济新增长点。目前,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卫星导航产业在我国的技术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成熟,并得到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市场方面也已经初具规模,再加之专业领域的应用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卫星导航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1.卫星导航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 1)卫星导航介绍 卫星导航是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所有相关应用的概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个全球性的位置与时间测定系统,包括一个或几个卫星星座、地面接收站及监控系统,可为地球表面、近地表和地球外空任意地点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以及精密的时间信息。目前世界上有三个已经投入运行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包括美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274页。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方案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方案 1智能变电站定义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2时间同步在智能变电中的地位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面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并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网络智能节点的正常工作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统一的全网时间基准

3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智能变电站分为三个层: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站控层包括自动化站级监视控制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实现面向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系统测控装置、监测功能组主IED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遵守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过程层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及其所属的智能组件以及独立的智能电子装置。 4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 时间同步系统主时钟源设置在站控层。全站建立统一的时间同步系统。全站采用基于卫星时钟与地面时钟互备方式获取精确时间;地面时钟系统支持通信光传输设备提供的时钟信号;数据采样设备通过不同接口方式获取时间同步系统的统一时钟,使得数据采样的同步脉冲源全站唯一。 智能变电站站控层设备选择SNTP方式对时; 间隔层和过程层网络采用IEEE1588(PTP)对时方式; 同时可扩展IRIG-B码(光B码、DC码、AC码)、串行口、秒脉冲、网络PTP/NTP/SNTP等授时方式输出,对需要授时的传统设备进行授时。

GPS卫星同步时钟使用说明书

专供电力系统使用JY系列 GPS卫星同步时钟 产 品 手 册 烟台开发区吉友电气有限公司

一:概述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对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做到系统内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也就对系统内的时间统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GPS卫星、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组成。其空间卫星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工作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每个轨道有3-4个卫星。轨道平均高度为20200km,卫星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其空间的配置可以保证在地球的任何时间、地点均至少可以观测到四颗卫星,加之GPS发射机用 1.5GHz 的载波频率,以载码的形式向地面发射信号,其传播和接收不受天气影响,因此GPS是一种全球性、全天候的连续实时的导航定位系统,其地面监控系统部分由5个监控站、3个注入站和1个主控站组成。用户部分包括GPS接收机、天线、数据处理软件及计算机设备。 我公司的J Y系列GPS卫星同步时钟就是采用了当今世界先进的GPS技术,利用了美国GPS接收板,进行二次开发研制的产品,可同步于UTS、GPS、CLONASS系统,它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通讯网络同步、数据同步等需要对时、记时、守时的领域。该产品功能强,体积小,使用安装方便,不受地域气候等条件限制,稳定性、可靠性更高。保证时钟时刻在线,全天候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 二、产品的应用范围 1.为电网自动化设备如远动及微机监控系统、微机故障录波及事件记录等智能设备提供精确的时间。 2.用于发电厂电量调度、电网工频监视、对发电机进行非线性励磁控制等。 3.用于实时同步相量测量,实时同步电能量数据采集。 4.用于故障测距、负荷控制等。 5.用于铁路运输系统、通讯系统等部门。 三、产品的主要功能 1.可显示和输出精确的北京时间时、分、秒及公历日期年、月、日等。 2.可实现显示和输出电网的工频和周波钟时间,并可根据用户需要输出钟差。 3.可选择输出秒脉冲(PPS)或分钟(PPM)、小时(PPH)等时标同步脉冲信号及高压光耦、IRIG-B格式输出。 4.时钟装置是否与卫星同步用符号标示,未与卫星同步时在LCD视窗

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史

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史 摘要:2016年6月12日,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成功发射的卫星将与其他的在轨卫星共同提供服务,为北斗导航系统从亚太区域系统转向全球服务奠定了基础。作为我国自主开发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俄罗斯的GLONASS,美国的GPS以及欧洲的GALILEO并誉为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虽然在这四大导航系统中,北斗是最“年轻”的,但其正借着后发优势迎头赶上。北斗已经同高铁一样,成为中国在世界上一张亮眼的名片。回顾北斗系统发展的历程,不仅能让人体会到个中艰辛。更能为我国科技建设提供值得参考的经验。 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起源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这颗卫星的构造非常简单,只是在密封的铝制外壳密封了一个化学电池、一只温度计和一台双频发报机。但在当时,这颗卫星却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W.Guier和G.Wieffembach博士通过跟踪、检测该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发现:由于卫星与地面之间有着相对运动,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存在多普勒频移。如果在地面上位置已知点检测接收到的多普勒频移曲线,就可以计算出卫星的运行轨道。但是反过来,如果已知了卫星的运行轨道,就能通过多普勒算出用户的位置,这就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初构想。 如何在茫茫大海上定位军舰,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一直是个大问题。在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之前,海军使用的是罗兰无线电远程导航系统。罗兰是一种陆基双曲无线电导航系统,船舶通过计算出接收陆地上两个发射台信号的时间到达差,就可以将自己位置确定在以两个发射台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再利用另外两个发射台,可以将位置确定在另一条双曲线上。通过计算出双曲线的两个交点,采用估计位置排除出其中一个即可实现定位。相较GPS,罗兰系统的作用范围有限(最远2000km),定位精度低(百米级),而且只能提供二维定位,在GPS出现后很快就逐渐被淘汰。美国海军敏锐地意识到使用卫星定位的巨大潜力,于1958年起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共同进行了对海军导航定位系统(NNSS)的基础研究,并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子午(Transit)卫星系统。子午卫星系统一共包含六颗通过极地的卫星,只能够提供精度较低的二维定位,而且每次定位的时间长达30-110分钟,从现在看来应用价值不高,但是子午卫星系统验证了构建卫星导航系统的可行性,而且该系统的许多想法对于GPS的开发、应用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子午卫星系统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4月提出了研究更加先进的新一代导航定位系统的想法,这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经过20年的建设,至1993年已经建成实用的包含24颗卫星的GPS星座。相比子午卫星系统,GPS提高了卫星数量、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计时设备、同时将之前采用的多普勒定位方法改进为基于伪随机测距码的定位方法,能够提供实时、精确的导航服务。而且通过覆盖全球的GPS卫星星座,GPS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提供全天候的导航、授时服务。在美国宣布要研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后,当时冷战的另一方苏联紧追不舍,也提出了建设导航卫星系统的设想,在80年代初开始建设与GPS 类似的GLONASS系统,并最终于1995年建设成拥有24颗卫星的完整系统。 2. 为什么要发展自主导航系统: 当前,GPS占据了全球导航定位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一提到导航定位,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GPS。经过多年的发展,GPS系统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廉价的解决方案。那么既然已经有了这样一套现成可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惜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重复建设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呢? 回到GPS系统上,根据伪随机码序列的不同,GPS播放的信号可以分为C/A码(民用),P码(军用)。P码的定位精度高于民码,但是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使用。在第一代的GPS系统中,由于采用C/A码的民用定位精度远高于美国技术人员的预测值。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于1984年采用了选择可用性技术(Selective Availablity),这项技术通过向卫星播发的电磁波施加干扰,限制了非特许用户的定位精度。虽然在其后的第二代GPS系统中,美国取消了这项政策。但是民用GPS信号的精度相比军用还是相差巨大。而且,在冲突或者紧急情况下,如果美军再次采用SA技术在GPS民码中引入干扰或者直接

中国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

美国的GPS占据着全球导航应用市场的绝对份额,在中国国内导航市场,GPS更是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那么,既然天上有GPS,为什么中国要耗费巨资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因为,事情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特殊的意义。 1.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服务于众多国民经济领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助推器"。比如,在金融和贸易工作中,时间的一致性极其重要,往往是差之分秒,损失无数。因此,在金融和贸易这种特殊的领域,时间的掌握必须由我们国家自己的系统来保障,仅此一点,就不难理解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从卫星导航系统产业的应用效益看,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正在向人们提供这样的信息,卫星导航产业已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全球第三个发展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果没有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中的利润也将拱手送人。 2.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增强武器效能,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命脉。 迄今为止的卫星导航系统,虽然都能发挥民用效益,但追根溯源,初始动机都在于军事用途。美俄(苏)的两代卫星导航系统都是冷战条

件下的产物,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本身就是"欧洲独立防务计划"的一部分;日本的卫星导航计划,既可以看成是日本军事"复兴"计划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一个辅助性计划;印度的卫星导航计划是由空军推动的。 3.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载体。 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雄厚的技术实力为依托,同时,还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保障。也就是说,有技术没钱或有钱没技术,都是无法实施如此宏大的航天工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世界上仅有三大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欧洲"伽利略"系统举步艰难的原因了。 我国建设独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示了综合国力和技术实力,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4.: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用信息化推动产业化、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越来越渗透到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没有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国家信息安全将缺少可靠的保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转变人民生活方式、提高大众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5.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提升中国航天的能力,推动航天强

卫星同步时钟方案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如电力、金融、通信、交通、广电、安防、石化、冶金、水利、国防、医疗、教育、政府机关、IT等领域的网络系统需要在大范围保持计算机的时间同步和时间准确,因此有一个好的标准时间校时器是非常必要的。为了适应这些领域对于时间越来越精密的要求,锐呈公司精心设计、自主研发了K系列NTP网络时间服务器.该装置以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时间基准,内嵌国际流行的NTP-SERVER服务,以NTP/SNTP协议同步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控制器等设备,实现网络授时。 K805卫星同步时钟(GPS时间服务器、NTP时间服务器、时间服务器、GPS网络同步时钟、网络时钟、GPS网络时钟、GPS网络时间服务器、NTP网络时间服务器)采用表面贴装技术生产,以高速芯片进行控制,无硬盘和风扇设计,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功能强、无积累误差、不受地域气候等环境条件限制、性价比高、操作简单、免维护等特点,适合无人值守。该产品可以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系统、流程控制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网上B2B系统以及数据库的保存维护等系统提供精密的标准时间信号和时间戳服务。 K805卫星同步时钟采用全模块化结构设计,其输入、输出、电源等均可灵活配置,并具有丰富的各类模块及板卡供选择(特殊需求可提供定制服务),对时信号的种类和数量都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配置。装置有标准RS232、RS422/485、脉冲、IRIG-B、DCF77、PTP、NTP/SNTP协议时间输出等接口形式,可以适应各种不同设备的对时需要。装置输出1~7路NTP/SNTP网络对时信号。

装置的特点 1.精度高,同步快。 2.模块化结构,NTP端口数量可灵活配置,最多配置7路NTP/SNTP网络对时信号。3.双CPU同时工作,32位CPU双核处理器,性能极大提高。 4.支持单星授时模式,适用于收星效果不佳的情况(订货时须说明),有屋顶和贴窗天线可供选择。 5.自保持能力强,装置收不到卫星信号后,自保持能力优于0.6μS/min。 6.具有多个物理隔离的相互独立的10/100M网口(每个端口具有独立的MAC地址),多个端口可以灵活的配置使用,可以用在不断增长变化的网络环境中;还可用于不同的子网或不同的物理隔离的网络中。另外,还可用来作为NTP网管来使用,使多个物理隔离的网络共享时间服务器资源。 7.可同时为几十万台客户端、服务器、工作站提供时间服务。 8.支持WINDOWS9X/NT/2000/XP/2003、LINUX、UNIX、SUN SOLARIS、IBM AIX、HP-UX等操作系统及支持NTP协议的路由器、交换机、智能控制器等网络设备。 9.多种配置方法,易于管理和升级。 10.支持电源中断、GPS失歩干接点信号告警。 11.专用嵌入式系统,无硬盘和风扇设计,防震设计,系统稳定可靠。 12.机箱经防磁处理,抗干扰能力强。 13.高品质的工业级元件,高水准的电气设计,高密度集成的电路结构,使装置拥有优异的电气隔离和电磁屏蔽表现,整机无可调节器件,极大提高了装置抗干扰性能与可靠性保障。14.采用双电源冗余供电,并选用高性能、宽范围开关电源,工作稳定可靠,装置电源供电自适应。(按订货技术协议配置,缺省为单电源。) 15.GPS接收天线重点考虑了防雷设计、稳定性设计、抗干扰设计,信号接收可靠性高,不受地域条件和环境的限制。 16.装置具有自复位能力,在因干扰造成装置程序出错时,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17.装置提供一路可编程的TTL脉冲信号(1PPS/1PPM/1PPH)供时钟的准确度指标测试。18.装置前面板有“电源指示”灯、“秒脉冲指示”灯、“锁定指示”灯多种工作状态指示,便于运行值班人员的日常巡视。 19.装置采用全模块化即插即用结构设计,支持板卡热插拔,配置灵活,维护方便,同时为将来现场网络改造扩建时增加对时端口提供了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