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六种心理要避而远之

老人六种心理要避而远之

老人六种心理要避而远之

老人面对衰老,以及伴随着衰老而来的权利和能力的丧失,你能否心静如水?如果你不能看破红尘,审时度势,而是固守着原有的种种观念,那么你定会产生诸多不健康的心理。而这些不健康心理会毫不客气地加速你的衰老。因此心理专家提醒老年朋友,为了活得轻松快乐,就必须避免以下6种不良心理:

一、怕孤独心理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二、抑郁心理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三、偏激心理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

(完整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导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那么,老人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生活才会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们都知道,长期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对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那么,评判老年人心理健康都有些什么标准呢?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界定:

*1、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表现的非常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 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 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纳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中老年保健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中老年保健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中老年保健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年龄划分法提出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 为年青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并且老年人口还将继续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据估计2025年将达到2.9亿。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其机体功能正常而没有疾病而且其心理状态也应是正常的能适应社会生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类健康的新标准为机体健康的“五快”、精神健康的“三良”。“五快”是第一食得快第二便得快第三睡得快第四说得快第五走得快。“三良”是第一良好的个性第二良好的处世能力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下面是老年医学归纳出健康老人十二征象1两耳聪2双目明3声息和4腰腿灵5牙齿坚6形不丰7后门紧8前门松9脉形小10思路清11性格开朗12善适应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会导致各种疾病1压抑情绪容易生癌2急性子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3良好的情绪可以防病。1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2个人感情生活突遭变故3家庭、社会关系突变4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降低5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意识激增6处于信息时代7人际交往频繁关系繁杂8由于企业经营体制变化心理保健必须首先注意心理卫生。了解心身疾病。如若在心理方面有以下表现说明心理已老化1、已经没有任何创新的企图了而且感到空虚乏味。2、对需要付出较多脑力的工作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3、认定自己属于时代的落伍者。4、觉得家人及周围的人都和您过不去而想超然于众人之外。5、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淡。6、常不厌其烦地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往事不顾人家愿不愿意听。7、当生活稍不如意时常常会怨天尤人。8、当面临突发事件时会不由自主地感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 是什么? 1.观感正常,对事物的判断无误,记事有序,过目能记,不致丢三忘四。 2.说话条理清楚,回答问题简单明了,富于联想,善举一反三。 3.情感反应适度,情绪不过大起伏,办事严谨有序。遇事冷静,不易冲动,也不抑郁,能经受悲欢波折。 4.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活到老学到老。把时间精力用于自己的正当业余爱好,才 会感到精神愉悦生活充实。 5.广交忘年朋友,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融洽,对人态度和蔼,以诚相交,以礼相待。 6.生活、学习、活动正常,具有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以文明为本,自觉遵守社 会公德,爱憎分明。 老年人心理健康注意防伤感 心理健康影响着身体健康,老年人要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身心健康,防止伤 感尤为重要,需知,伤感是老年养生之大忌。 伤感,是老年人中很普遍的情绪。造成老年人伤感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 几个方面: 怀旧人老恋旧事,喜欢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生活中有的老年人总喜欢拿过去和今天比,而且大多数情况是拿过去的好处和今天的不足比,因此,越比对往昔的怀恋之情越重,甚至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惯。过多地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失落感越发加重,天长日久, 性格也会随之变得孤僻。 恋友老来失伴,挚友作古,都会使老年人痛心疾首,悲伤过度,极易伤身损志。老年 人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如果自身缺乏寄托,很容易演变为精神崩溃。 失落老年人产生失落感是很自然的。如离退休后在家无所事事,一改往昔的忙忙碌碌,清闲的日子往往感到更累。又如老年人有时一些愿望或打算得不到实现,在平常是很自然,能正确对待的,但此时“老了,不中用了”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老来防伤感,是健康长寿的要诀。首先,要善于寻找乐趣。闹中求乐,最重要的是不 要自寻烦恼。培养一些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如养鸟、钓鱼、种花、下棋、品茶、看书等等,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自觉保持精神上的年轻、活泼。其次,要有超脱感。人生总 有许多不如愿的事,尤其是当今社会由于腐败现象的存在,以及社会风气的变化,看不惯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摘要]空巢老年人因退休和子女“离巢”心理上易产生孤独寂寞、空虚失落、抑郁忧伤、焦虑恐惧、自卑无助、内疚自责等负性情绪感受,作者试图帮助老年人学会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构建家庭情感支持系统三方面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帮助空巢老人提高心理健康程度。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心理疏导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空巢老人的数量也急剧上增。我国最近10年空巢家庭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除大城市外,随着农民工子女外出打工数量的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额数量也不断增多;据统计空巢老人已占老人总数的40%以上[1]。 一、空巢老人的界定 本文将空巢老人界定为:子女因忙于工作、学习或结婚离家,只剩下自己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空巢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真空巢,即没有子女,夫妻老两口相依为命或鳏寡独守空房;第二类是形式上的空巢,主要表现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或虽在同一城镇,但分开住;第三类是“无形”空巢,即儿女虽与老人同住,但因工作繁忙或存在矛盾而缺乏沟通[2]。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表现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表现不同,另外,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还受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满意度、以及生活和文体活动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3]。但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健康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种心理问题表现也趋于明显化,通过现实生活的观察及相关研究的总结,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孤独寂寞感 孤独寂寞感指老年人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及子女不在身边,引起的冷清、孤苦伶仃等孤独寂寞的感觉。例如,绝大多数老人都过着“出门一把锁,入门一盏灯”,“两个老人伴条狗”的生活,假如老伴去世一人独居,其体会到的寂寞感会更强[4]。 老人的孤独寂寞感与性格因素有关,内向的老人可以集中于感受自身的内心世界,体会到孤独寂寞感比外向的人更少;独居的老年人比有老伴的老年人体会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二、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的老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 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 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 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 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 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 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 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 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 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 的可能。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 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

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 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 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 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 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 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 也非常明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 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 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 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 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 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 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 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 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 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 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 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 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 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 “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问题】 中年人不论在社会、在家庭,都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坚地位。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希望能帮到你。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事业上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负荷工作。成人正处于成家立业、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扮演角色多,易导致紧张。而大多数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的发生考,试大网站收集多与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相关。 2.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家庭稳定、幸福是中年人情绪稳定、乐观、事业成就的基石。医学|教育网搜集所以,要担负好家庭 中的角色,如孝女、贤妻、贤媳、良母的角色并求同存异,以维持家庭和睦的大局,心胸宽大处理好家庭矛盾。 3.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是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关键。所以要保证充足睡眠,

吃好早餐,平衡膳食结构、不吸烟、不酗酒、低盐食,改变A型和C型行为。面对这些问题中年人应注意几个方面 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中年期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加之个体意识到人到中年,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因而常常主动找事情做。但由于中年人生活工作繁忙,常感时间紧迫,又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做不了,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中年期的烦恼也超过其他年龄阶段。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依次排列为:身体不好、社会分配不公、想做的事做不了。此外,还有子女成长不称心、工作不理想、个人价值被否定、人际间的内耗(猜忌与摩擦)、真诚不被人理解等,也是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 紧张感、焦虑和过多的烦恼均容易引起心理和躯体疾病,严重者还可导致自杀。研究表明,30~40岁年龄阶段的个体自杀率明显增高,40~60岁是自杀高峰期。60岁以后即开始下降。尽管自杀者在同龄人中毕竟是极少数,但根据自杀发展的年龄趋势来看,

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护理

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 及护理 莫丽萍 关键词:空巢老人;空巢综合征;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文关怀;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24748.2009.11.078 文章编号:167424748(2009)4B21028202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关注空巢家庭,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成为新世纪社区医疗护理关注的热点。 1 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老龄高峰是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社会转型相伴随着的,所以与子女减少、家庭小型化并行,将会出现大量独守空巢家庭的老人。据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全国家庭中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而空巢家庭户占到有老年人家庭的22.83%[2]。从发展看,未来10年内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专家预测, 50年后,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0%。 2 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 2.1 空巢综合征 长期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子女纷纷离开之后,面对空荡的房子和漫长的独居生活,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空巢综合征的核心是缺乏爱。爱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状态,是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人缺乏爱,其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将会导致生命质量的低下[3]。空巢综合征可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减退,抵抗力下降。空巢老人面临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等问题。空巢老人大多抑郁、惆怅、孤独、寂寞及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甚至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2.2 患病率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容易患病。而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减退,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事件也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2.4 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距离的拉大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使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产生了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等不良情绪。3 护理 3.1 建立多层次的空巢老人关怀体系 3.1.1 老年人应自我调适,克服空巢心理 老年人无事可干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所以老年人应培养兴趣,广交朋友,充实生活。其次,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重新确立追求目标,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参加社会活动是充实心理、克服空虚的较好方法。重新确立新的生活追求目标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方式。一个人一旦有了一个坚定的追求目标,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之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第三,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最好请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己制订科学的生活作息时间表,按时间表起居,有利于保养身体、克服心理问题。 3.1.2 子女应敬老养老 子女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担负起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尽管存在多种养老方式,但大部分老年人喜欢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愿意住在敬老院。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机构很发达,但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选择家庭养老。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素来有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应尽可能的照顾老年人。如果条件不允许老年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经常的探望、电话问候也是必需的,儿女的关心常常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慰。研究表明,提高老年人从家庭和亲友中得到支持是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4];而当家庭亲密度下降,子女对老年人的态度不良易引发老年人自觉幸福度的下降。 3.1.3 完善社会支持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的养老意识,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如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并提高这些机构的环境设施和服务功能,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而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要求最集中的是有定期的体格检查、多组织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着重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协助老年人做家务,采购生活用品,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饮食、起居等。建立老年公寓、福利院,接纳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 3.2 加强健康教育 3.2.1 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 很多老年人不去就医,是因为他们认为身体出现症状是正常衰老所致,而不是疾病所致,尤其是听力损害及泌尿生殖系症状。身边没有儿女的观察和照顾,有些老年人实际已身患疾病且出现相应症状,但由于不去就诊而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做好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具备有关慢性病的常见症状及影响因素等知识,使其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意义。 3.2.2 改变空巢老人的认知观念 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由“扩大家庭”逐渐过渡到以“核心家庭”为主,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多数老年人希望的“养儿防老”模式的实现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具有困难。为了避免面对空巢,老年人应改变观念,接受社区和社会所提供的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这些机构在居住环境、娱乐场所、医疗保健等方面设备较完善,可以满足老年人养护的需要。 3.2.3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空巢老人,尤其是空巢夫妇老人,其闲暇活动的要求较为强烈,愿意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点事,因此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再学习和再就业的机会,如举办老年大学,组织离退休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组成 ? 8 2 1 ?CHIN ESE GEN ERAL NU RSIN G April,2009Vol.7No.4B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注老人,不能只关注他们的物质方面。实际上,老人的心理健康才是关键。了解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之后,才能及时找准 治疗方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那么,你知道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对于老人 的照顾,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最好的。作为晚辈,照顾家中的老人应该 及时注意到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根据老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疏导老人的心理,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据了解,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心理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生理 上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 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2、保持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能否对自己的能力 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否正确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 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 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抑郁情绪。心理健康

关心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关心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空巢老人最缺什么?空巢老人最需要就是亲人陪伴和关怀。空巢老人如何才能摆脱生理和心理的阴影,健康快乐地生活呢?邯郸市北斗心理咨询室的牛武兵指出,良好的心态是保持健康的一剂良药,老人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找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做做。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邯郸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许多老年人都过着“空巢”的生活。空巢老人由于长期和子女分离,孤独、寂寞的情绪油然而生,再加之很多老人患有慢性病,让他们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因此,关注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空巢老人最怕寂寞 家住中华南大街的李力胜今年72岁,有一儿一女。近日,他无奈地告诉记者,女儿很优秀,前两年就出国留学了。儿子在外地工作常年回不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住几天。以前老伴在世的时候还没感觉那么寂寞,自从去年老伴走了之后,自己感觉非常孤独,特别希望孩子们回来。但是儿子工作忙,女儿学业忙,很多时候只有通过电话问候,心里总感觉空荡荡的。 和李大爷一样,家住滏阳新村的马阿姨今年53岁。爱人几年前去世,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闯荡。偌大的家里就剩了她一个人,“退休后,家里只有我一个人,静悄悄的。我现在回家都先开电视,让家里有点声儿,不然我的心直发慌。”马女士说,“我

也没啥兴趣爱好,原先在单位也是一直在办公室做文职。除了那几个同事,我也没啥自己的交际圈子。”本来想去广州和女儿住,马女士又觉得不方便。 据了解,邯郸市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养老、精神抚慰和老人健康护理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子女和社会的面前,其中最易出现的就是健康问题。 空巢老人排解寂寞,心理呵护健康相伴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每况愈下,尤其是空巢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几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并且常伴有诸多并发症,不仅严重损害老人的身体健康,还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空巢老人如何才能摆脱生理和心理的阴影,健康快乐地生活呢?邯郸市北斗心理咨询室的牛武兵指出,良好的心态是保持健康的一剂良药,老人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找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做做,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参加老年大学或社区的一些活动。这样既可以得到一些陶冶情操的训练,使生活丰富多彩,又能 广交朋友。其次,子女也要给父母心灵多一些温暖,这种温暖不仅限于常打电话,有时间还要常回家看看,这是对处于孤独中的老人最大的安慰,多关心关心父母的健康状况。 针对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邯郸市中心医院老年科的郭淑娟医生建议,老年人应经常量量血压,正确服用降压药以保持血压的稳定。除了子女照顾,老年人也应该多关心自己,生活中处处

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老年人需要经常保持健康的心理,乐观点,生活才能快乐,身心也才能健康。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世界的纷乱,社会的变革,银色浪潮的到来,我们自身的衰老,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思想改造重新认识自己,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自撰) *千万要记住天地和父母给了我们每个人两件东西:一是我们的身体,这是越用越破旧;另一件是精神,这可以越用越好,人老可以志不老,精神可以永存。《家庭宝典》 *心理健康不是消极的,不是静态的,而是积极的,动态的,应该是有坚强的人格,顽强的毅力,能吃苦耐劳,在逆境中奋进,苦中求乐,胜不骄,败不馁。 *忧患而不悲观,成功而不狂妄,视困难为常规,以付出为快乐。

*人应当经常保持一种怀有希望、愉快、明朗、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事一些对心身有益的学习和思考,如阅读历史、名人格言、处世箴言或观察自然。------培根 *让每天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有所事事。要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要懂得生活的艺术才能有艺术的生活。 *物物而勿物于物。 *有为有弗为,知足知不足。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 *一分为二,过忧不及。 *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105岁的陈椿 *物质的匮乏和丰富都可以使一个人精神备受折磨:过去的社会我们称之为匮乏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来维持运转;未来的社会我们称之为过剩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贮存的能量无处发泄。

*金钱买不到健康,买不到温暖的家庭,买不到真挚的友情,买不到舒畅的心情。 红楼梦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有一位哲学家做过这样的比喻:同样是半杯水,乐观者会说杯子里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则会叹息杯子里已失去了半杯水。一个人倘若老是悲观地盯着生活的阴暗面,看不到光明面,那么,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就会找上他,缠住他。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空巢老人的心理调适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能对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成因,对策及运用我们学到的心理知识识别一些“危险信号”,更好的来帮助我们身边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名称的由来 “空巢老人”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小鸟长大后,离开温暖的巢穴,远走高飞,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而鸟巢中只剩下两只老鸟。于是就有人借用“空巢"二字,比喻日常生活中子女长大成人后像离巢的小鸟一样,一个个地“飞”走了,家中只留下相依相伴的父母。一般而言,学者们认为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两位老人的家庭。也有的学者将空巢老人分为三类:一是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二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三是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老人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发展迅速。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1987年我国空巢家庭在老年家庭中所占的比例是16. 7%, 2000年上升到26. 0%。目前,在城市有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 这个比例在2010年达到80%以上。特别是在长期以来严格执行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城市,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日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调查资料显示:2 0 0 4年底,中国6 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 . 4 3亿,2 0 1 4年将达到2亿,2 0 2 6年将达到3亿,2 0 3 7年超过4亿,2 0 5 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一4亿的规模。其中90%是空巢老人。这意味着,20年后我们成为老人的时候,全国就将有2亿多空巢老人。 据全国政协的一项调査表明,我国目前己有85%以上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国农村老人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至5倍。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比一般老人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这不但严重影响到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和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月20日~21日,重庆市委召开的三届九次全委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共重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1 646位老人,其中空巢老人1 250人。结果城市空巢老人排行前五位的心理健康问题为认知问题、睡眠食欲、敏感焦虑、人际交往和适应问题。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城市空巢老人、普通老人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相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其次是普通老人,第三为绝对空巢老人,无子女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女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男性。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年龄组间差异显著。随着收入的降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有配偶相伴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单身老人。结论不同家庭结构的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老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横断面调查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日渐增高,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意义。以往绝大部分研究〔1~4〕都是针对普通老人群体的,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极少。且陈天勇等〔3〕的研究取样为高学历老年人,子女在国外较多,子女的经济、社会地位较高,老人对子女的前途不用担忧,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对于低学历老人,绝对空巢可能以子女在国内不同城市或没有子女多见,其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和他们调查的高学历空巢老人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因此,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浙江省湖州、绍兴和丽水三个市按照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不同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离退休前职业状况的城市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共抽取样本1 750人,有效样本1 646人。其中非空巢老人396人,空巢老人1 250人。空巢老人包括相对空巢老人(和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同住的老年人群体)870人、绝对空巢老人(子女在国外或国内另一城市的老年人群体)270人和无子女老人(没有生养子女或子女已故的老年人群体)110人,其中,60~69岁432人,70~79岁590人,≥80岁202人,未填年龄者26人;配偶相伴者792人,单身者458人;文化程度小学以下者654人,中学者436人,大专以上者160人;低收入≤600元者448人,中等收入601~1 200元者534人,高收入>1 200元者268人;无固定职业者264人,工人服务人员者446人,技术管理人员540人。 1.2 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离退休前职业状况。 1.2.2 调查问卷采用自制〔5〕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城市空巢老人和普通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问卷共包括51个条目,分成7个分量表,分别是抑郁、自卑、敏感焦虑、人际交往问题、适应问题、认知问题、睡眠食欲问题。让老年人进行自评,分为“非常不符合、基本不符合、基本符合、非常符合”几个等级,分别记为1、2、3、4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8~0.84;项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1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 了解不了解一点点了解 2您现在是否和儿女生活在一起 是否(之后停止答卷) 4现在您的生活是否有保障 有没有基本保障 5平时喜欢体育喜欢运动吗 喜欢不喜欢一般 6您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 非常健康还好体弱多病 7您平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看电视散步打一下小牌出去旅游无娱乐方式其他 8这里是否有老年人活动中心 有没有 9邻里家的关系 很和谐一般不好 10您的信仰是 信佛信教没有 11您现在的婚姻状况 和老伴一起幸福生活独自一人 12您喜欢饲养动物 喜欢还好不喜欢无所谓 13您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是否满意 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 14 您平常有没有经常感到心情低落,孤寂,食欲减低,睡眠不足 经常偶尔从不 15您现在对儿女的最大心愿是 保证父母小孩的经济来源与父母多联系,多进行心灵沟通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其他 16. 您多长时间和子女见一次面? 两三天一周1到3周一个月半年更长 17. 子女的探望对您带来怎样的感觉? 非常兴奋有点高兴来不来无所谓怎么又来了! (若无子女,则上述两题不必填写) 18不能和儿女一起生活的原因 经济原因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生活习惯其他 19您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 希望,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不希望,不想拖累儿女无所谓20您是否愿意帮儿女带小孩 愿意不愿意力不从心无所谓 21现阶段您最大的感受是

心灵孤独日常生活无人照顾安全问题老人独自承受体力劳动生活贫困其他 22您认为你社会和政府对老人最应该做的事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志愿活动 多组织老年人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其他 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况,健康与医疗问题 1您有经济收入吗 有没有 2经济收入的来源有哪些 农耕,自给自足个体经济劳务输出国家补助其他 3您的积蓄情况 较多积蓄有一些积蓄没有积蓄 4您的家庭支出主要有哪些 生病就医生活必须子女上学其他 5. 您每月的基本支出(包括食品、水电天然气电话费等)_____元 6 您每月的医药支出_____元 7您的生活是否能自理 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 8您需要照料时,一般谁照顾 子女孙子女亲戚朋友邻居村委会无人 9您曾受过不公平待遇有哪些 意外伤害被抢,被骗受打骂,受虐待其他 10您身体有慢性病吗 有一种慢性病有多种慢性病其他无疾病 11生病了,治疗是否方便 方便比较方便一般不太方便 12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有没有很少 13您的病主要有哪些(无疾病者不用作答) 无疾病关节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其他 14认为附近医院的医疗设施,医术情况怎样 15 很好一般较差很差 16您觉得医药费是否合理 比较高,但能承受很高,不能承受不算高,可以接受 17您生病后会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

浅谈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的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浅谈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的 问题及对策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

论文摘要 空巢老人是21世纪我国城市中逐渐扩大的弱势群体。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空巢综合症、抑郁、焦虑、孤独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空巢”现象日趋突出,空巢老人家庭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着诸多的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城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持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解决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老年群体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他们不仅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及他人在身体上的照顾,更需要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他们渴望与他人特别是子女有更多的交流,希望充分融入家庭与社会,还希望老有所为,进一步获得他人尊重和自我提升。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老年人这种多元化的需求常常被亲属乃至社会所忽视,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他们面对职业生涯的结束、体力和精力的日渐衰退、经济收入减少、人际交往圈变窄以及亲友亡故等,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其中的一些人就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并导致自杀等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疾病,及时解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就像小鸟长大展翅飞翔,远走高飞一样,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婴了。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在统计上,通常将只有夫妇两人的家庭户及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合计作为空巢家庭户的数量。 “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30%,而发展中国家达到60-70%。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80年代,只有百分之十几。独居老年人占较大的比例。如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户中65岁以上独居者占 11%。瑞典独居老年人达到40%,即每十个老年人中就有四人独居。现如今,发达国家中,除了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均生活在空巢家庭,与子女分居。

《老年护理》第5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5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 B.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 C.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 D.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 E.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 2、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表现需除外( D) A.记忆的广度降低 B.远期记忆下降 C.再认能力减退 D.回忆能力减退 E.机械记忆下降 3、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B.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 C.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 D.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 E.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4、"空巢家庭"的含义是( A ) A.无子女共处,只剩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B.分居老人组成的家庭 C.夫妻一方过世,只剩一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D.无父母,只剩子女单独生活的家庭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容易诱发老年人离退休心理障碍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 A.个人爱好 B.居住环境 C.人际关系 D.职业性质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关于老年期心理-精神障碍的特点,正确的是( A ) A.起病潜隐 B病程进展迅速 C.患者表现出典型的精神症状 D.对服用的精神药物的耐受性较好 E.以上都不是 7、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 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 B. 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 C. 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 D. 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

E. 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 8、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E ) A. 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B. 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 C. 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 D. 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 E. 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9、老年人对下列哪种情况记忆力较好( A ) A.理解记忆 B.曾感知过而不在眼前的事物 C.生疏事物的内容 D.与过去有关的事物 E.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10、离退休综合征属于( A) A.适应性障碍 B.文化休克 C.压力源 D.自理缺陷 E.病理改变 11、老年人智力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 A.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B.近事记忆力及注意力逐渐减退 C.词汇理解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D.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E.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 12、下列哪项不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A ) A.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B.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下降 C.以自我为中心 D.遗忘 E.定向力下降 13、老年人对刚感知过的事物有印象,但持续时间较短,这种记忆称为(D ) A.逻辑记忆 B.机械记忆 C.近事记忆 D.初级记忆 E.次级记忆 14、下列有关记忆相关因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生理因素 B. 精神状况 C. 社会环境 D.性格问题 E.记忆的训练 15、老年人最常出现的认知改变是( C ) A.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