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当代中国教育)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当代中国教育)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当代中国教育)

2018年版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内容总结(个人笔记)

目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5 第1节教育的发展5 第2节教育学的发展6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7 第1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 7 第2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 8 第3节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8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9 第1节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9 第2节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 9 第3节我国的教育目的9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0 第1节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10 第2节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11 第3节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培养11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2 第1节教师12 第2节学生13 第3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3 第六章当代学习理论14 第1节学习理论的一般原理 14 第2节学习的心理条件15 第3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5 第4节学生的学习差异16 第5节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多元智力理论16 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17 第1节课程理论的发展17 第2节课程结构18 第3节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19 第4节我国当代课程改革19 第八章当代教学理论20 第1节教学与教学理论20 第2节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21 第3节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21 第4节认知教学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22第5节情感教学理论22 第6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3

第九章当代教学策略23 第1节教学策略概述23 第2节教学设计策略23 第三节教学实施策略24 第四节教学反思策略25 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25 第1节道德、品德与教育25 第2节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教育(实施德育的两大途径)26第3节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26 第4节体谅模式(英国麦克费尔首创)26 第十一章当代教育评价27 第1节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 27 第2节学生评价28 第3节教师评价29 第4节学校办学水平评价29 第十二章当代学校管理29 第1节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30 第2节教师管理30 第3节班级管理31 第十三章教育与经济发展31 第1节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31 第2节教育的经济价值32 第3节教育资源的利用33 第十四章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34 第1节教育民主与政治民主 34 第2节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化34 第3节教育制度与教育平等 35 第4节受教育权的确认和保障35 第5节中国教育的民主化35 第十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36 第1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36 第2节教育中的科学成分36 第3节新科技革命与教育37 第十六章教育与文化37 第1节教育与文化关系的一般原理37 第2节学校文化37 第3节教师文化37 第4节学生文化38 第5节班级文化38

《当代教育学》出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1、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 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4页)( B )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4页) 名词: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4页)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简答: 1、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1页)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 教育秩序。(25页)( A ) 3、错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35页) 名词: 1、教育发展:是教育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摄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30页) 2、双轨制: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31页) 3、单轨制:即20世纪后期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31页) 4、正规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31页) 5、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的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31页) 6、非正式教育:是指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积累的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身过程。(31页) 7、教育平等: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3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2.前苏联教育家()主编的《教育学》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发生过重大影响。A.凯洛夫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答案】A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答案】C

4.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答案】C 5.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诗》 D.《学记》 【答案】B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教育的典型表征。 A.形式 B.正规 C.普通 D.制度化 【答案】D 7.我国颁布并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答案】B 8.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对这个新学制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 B.新学制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 C.新学制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 D.1951年的学制不符合当时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停办了 【答案】D 9.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经济学 【答案】A 10.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当代教育学题库4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填空 1.教育功能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教育促进功能与教育促进功能。 2.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 3.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对个体发展其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并结合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提出了学说,即主张让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得到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人们共同追求的一项根本的教育目标。 5.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个体发展既是现实地展开,又具有无限的。 7.个体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先天脚尖和外部环境作用,而是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8.在内在与外部条件大致相似的条件下,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9.素质可以分为:先天的,后天的,先天与后天结合的。 10.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 1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与。 12.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为培养学生的、、。 1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 14.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表现在:教育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发挥人的力量,。 二、选择 1.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是。 A发展人的能力B发展人的脑力C发展人的个性 D发展人的共性E发展人的价值 2.“狼孩”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不起决定作用B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E促进社会的发展 3. 在内在与外部条件大致相似的条件下,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A遗传B社会环境C教育

D人文环境E个体主观能动性 4.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A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B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C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D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E教育即促进人的主体意识 5.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表现在。 A促进人的潜能发挥B促进人的个体价值实现C促进人个体特征发展D促进人的价值实现E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发展 6.素质教育可以分为。 A身体素质教育B心理素质教育C社会素质教育 D个性素质教育E发展素质教育 7.对于孩子的发展民间有“三翻六坐七挠八爬”的说法,这体现了个体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个别差异性 D潜在性E价值性和发展性 三、名词 1.个体发展 2.素质 四、辨析 1.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不同的发展重点。 2.全面教育就是均衡教育,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样的教育。 3.个体发展是主客观因素统一作用的结果。 4.个体发展总体上经历的顺序和阶段是不均衡的。 5.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有两个层次,其中成才是做人的基础。 6.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相同的。 7.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或落实。 五、简答 1.个体发展有哪些特征? 2.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简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任务。 4.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层次。 6.简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13章教育与经济发展 1.人力资本理论受到哪些理论的挑战? 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显现出了很多问题。之后,又逐渐涌现出了很多对其形成挑战的理论,主要有: (1)筛选理论 筛选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在伯格等人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判过程中形成的。筛选理论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筛选理论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种标识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已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既是求职者表达个人能力的信号,又是雇主鉴定求职能力的装置。 (2)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皮奥雷、多林格、戈登等。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采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指出劳动力市场由于种种制度性力量的影响而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他们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提供大公司、大企业的工作,次要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提供小企业、小公司的工作。教育的作用不在于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而在于它是决定个人是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工作。该理论在其最简单形式上以“二元论”著称,故又被称为“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3)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在西方,其创始人是鲍尔斯和金蒂斯。社会化理论是一种探讨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理论,它从教育的功能和结构方面来分析教育维持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功能。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源于它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远比教育提高知识技能对经济的影响更重要。由于资本主义结构的等级化、分工化,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个性特征。教育的根本功能并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 总之,这三个理论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了挑战,逐渐促进了有关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2.从一般意义上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同样,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办教育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经济的发展也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激发了人们进一步接受教育的动机。 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有直接关系,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劳动力的数量,制约着教育普及的程度。

当代教育学题库1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教育是,是的基本途径。 2.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从形式上看,教育经历了从到形式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的典型表征。 5.从世界范围说,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国家的义务教育。 6.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延长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7. 、、、和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8.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9.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0.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11. 和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12.捷克教育家写出了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3.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写成的。 14.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15.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人是。 16. 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17.主张“有教无类”的是,提出“教学相长”的是。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9.教育学是一门以和为研究对象,探索的科学。 二、选择题: 1. 18世纪80年代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2. 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期自然,便是最好的,这一主张是提出的。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3. 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哪一位教育家的观点。 A孔子B荀子 C 孟子D朱熹 4. 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A《学记》B《大学》C《师说》D《金言》 5.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A《政治学》B《理想国》C《雄辩术原理》D《金言》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一、填空题 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一是________起源论;一是________起源论。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________的一种社会活动。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说明了教育劳动具有________。 4.教育规律,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教育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的规律;教育的特规律是________的规律。教育学既要研究教育的________,也要研究教育的________。 5.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古今中外学者对教育有许多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如孔子说________苟况说许慎说________裴斯泰洛奇说________杜威说________等等。 7.教育是一种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的活动,它是在________中产生的。 8.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和剥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教育水平也很低。所以当时教育活动是在传递________和________中进行的。 9.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________和________。 10.教育产生的必要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等级性学校教育特点产生在________社会形态。 12.根据《学记》记载:“古之教育,家有________,党有________,术(遂)有________,国有________。 13.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 16.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促进________。 17.教育内容是培养一定规格人才、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________。 18.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_。 19.教育功能的结果除了直接发生功能作用外,更多的是以________形态储存起来,这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20.教育除了对个体发展具有促进功能外,还具有对个体的________和功能。 21.现代教育综合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的多样化上。 22.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3.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提出新要求,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____、____、____和____,制约着课程的___及____,制约着教育教学_ _。 2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是通过培养_____________而表现出采的,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5.“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_________于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26.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着_________和_________教育在社会意识形态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中起促进作用。 27.教育一方面为社会生产力所制约,另一方面对生产力产生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社会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还有作为影响人发展的独立因素,具有特殊作用的________。 30.一般把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阶段。 3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4)(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柴野昌山:a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显、隐性正向,显、隐性负向功能;b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对…的负向功能) 3.教育有哪些个体功能每个功能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教育个体功能有:a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b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c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教育就是通过对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粗寂寞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4.什么是教育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即教育意

当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当代教育学 选择: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改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了当时被认为是具有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程快、流动性强。人口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其突出标志由三个,即教育先行、教育内涵发生变化、教育高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大、中学生人数激增是发达国家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新增长时期,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规模迅速增长、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内涵逐渐扩大、不平等严重存在。 多样性模式是指有不同入学条件的学生进入不同的高教机构或课程项目,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 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重含义:个体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目标的平等。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提出了今后三大任务: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学习苏联、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反对官僚主义。 建国初我国学习苏联的主要形式:大量引进苏联的教学大纲、教科书; 根据苏联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各院校邀请苏联专家讲学、参加学校管理; 仿照苏联的学校管理模式。 1978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 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素质可分为三类: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教师专业训练内容: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 专业意识:从业、敬业、乐业。 专业态度: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倾心相爱、诲人不倦、精诚合作、协同施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专业品质:具有广泛兴趣、与学生打成一片、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客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 善于接受新事物。 教师为有效的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知识,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1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加强了学年教育,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第2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学术的发展和教育活动本身的日益丰富,促进了教育学的多元化。不仅理论背景、学科体系发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功能以及核心内容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 第1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 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 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20世纪70年代受经济滞胀和教育悲观主义的双重影响,教育扩张速度有所放慢,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向提高质量。 20世纪80年代是教育改革和新增长的时代,各国普遍致力于建立灵活、多

教育理论 当代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了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所以教育的发展很慢,主要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广大的人民没有受教育权。教学内容也十分险隘,主要是道德经典诵读。 2)14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在此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为适应资本主义的产生,教育权扩大,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加实用功利性学科。国家更加重视立法以法治教。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再一次改变了教育。义务教育年限进一步延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教育制度日趋国际化。 4)20世纪80年代,新的经济形势——知识经济产生并逐渐改变着世界。对教育又提出新的要求。网络教育、个性教育、教育的国际化等提供要求和可能。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教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尽管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一、等级性 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和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三、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四、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即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3、近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近代教育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 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 (3)教育的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考研《当代教育学》第4版名师袁振国讲义

《当代教育学》第4版名师袁振国讲义 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视频讲解]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二)西方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的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形式上: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1904《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1911,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1951,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育发展的轨迹 (一)古代教育 (1)中国:夏——西周——春秋战国——汉——魏晋——明——清 (2)印度:婆罗门+佛教——寺院学府 (3)埃及:宫廷学校——职官学校 (4)希腊、罗马:家庭教师——僧侣人才(神学+七艺)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背景:工业社会+文艺复兴 (二)近代教育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一、规模迅速增长教育增长是指教育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教育发展是教育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摄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二、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双轨制即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单轨制即20世纪后期所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单轨制逐渐替代双轨制。 三、内涵逐渐扩大正规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非正式教育是指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家庭、工作单位、社会)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身过程。 、不平等严重存在教育平等是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

教育学试题

当代教育学试卷 地区:省市 姓名:身份证号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2、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重含义。首先是,其次是过程的平等,最后是目标的平等。 A、全社会的平等 B、个体起点的平等 C、教育结果的平等 D、社会群体的平等

【】3、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与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也趋向合理,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A、专科教育 B、本科教育 C、普通高等教育 D、研究生教育 【】4、在教育学视野中,个体的发展不仅有其特定的含义,同时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又有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明显特征: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个体发展的现实性与潜在性。 A、个体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B、政治的民主和教育的民主 C、个体发展的遗传性与变异性 D、个体发展的目标性和结果性 【】 5、人们有许多心理特点,但并非所有的心理特点都能转化为个性特征;个性特征是由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特点所构成的,是它们的独特结合。个性特征主要反映在六个方面:

一是需要,二是兴趣,三是,四是能力,五是气质,六是性格。 A、知识 B、情感 C、意志 D、智力 【】6、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A、自我表现角色 B、心理定向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教学角色 【】7、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最佳发展期”、。 A、发展的规定性 B、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发展的自然性 D、发展的主体性

当代教育学题库6 课程复习过程

当代教育学题库6课 程

第六章课程 一、填空 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2. 课程论是根据对、、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和 为主要特征。 4.潜在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 和 。 5.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强调,主张根据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6.活动课程以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7.选择与编制课程的基本要求有三点,即、 和。 8.关于课程的定义,杜威主张课程即__ 。 9.泰勒认为,要对教育目标作出明智的选择,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10.当代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最基本的形式是__ 。 11.课程结构是指、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为一定 的。 12.潜在课程是1968年首先提出的。 13.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 等多方面设计具体课程。 14.我国课改中的国家课程标准包括:前沿、、、实施建议以及附录。 二、选择题 1.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有。 A 斯宾塞 B 赫尔巴特 C 洛克 D布鲁纳 E杜威 2.主张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要素主义属于。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课程论 E 经验主义课程论

3.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包括。 A 物质情境 B 文化情境 C人际情境 D教学情境 E问题情境 4.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主张课程即。 A学科 B目标或计划 C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D社会文化再生产 E 社会改造的过程 5.人文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有。 A 斯宾塞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布鲁纳 E罗杰斯 6.以下说法,属于活动课程的特点的是。 A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B 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 C 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 D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E 将替代学科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主导类型 7.我国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标准包括。 A 前言部分 B课程目标部分 C内容标准部分 D实施建议部分 E附录部分 8.以下说法,符合学科课程的是。 A 系统性 B简约性 C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D 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 E 在当代课程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9.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 教学改革 B学生管理体制改革 C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D 课程改革 E教法改革 10.提出“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课程论 E存在主义课程论 11.柏拉图的《理想国》体现的是课程思想。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课程论 E存在主义课程论 12.美国的《2061计划》体现了课程的。 A重视完整性 B重视课程整体功能 C重视统一性 D课程综合化 E课程多样化 13.下列属于潜在课程的是。 A教室布置 B各种仪式活动 C学风班风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当代教育评价【圣才出品】

第11章当代教育评价 1.怎样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 答: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自学校教育产生时就开始了。但是,教育评价在概念上得到明确界定,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较大发展,却是从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的。 (1)教育评价的兴起和概念的无统一性 1934年,泰勒应邀主持“八年研究”(1933~1942)的评价工作。在“八年研究”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评价理论,“八年研究”之后,教育评价开始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技术进一步发展。由于教育评价的领域十分广泛,各种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各不相同,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评价需要来界定评价概念,到目前为止,教育评价尚无统一的定义。 (2)西方对教育评价理解的多样性 西方学者大多是根据评价目的来对教育评价定义的。这些定义主要有:评价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泰勒);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或价值的评估(斯克里文);评价是为做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克龙巴赫、斯塔弗比姆等);评价是对某些对象的价值和优缺点的系统调查(美国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等。 (3)我国对教育评价理解的多样性 我国学者也对教育评价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界定。一般认为,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对教育评价的具体定义,不仅揭示了评价的本质,而且

还考虑了构成评价活动的基本要素方面,即评价的要素结构。这些定义大同小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总之,教育评价是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评价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人们对其的认识是在逐渐加深,更科学的概念最终会形成。 2.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请进一步分析实现各种评价功能需要哪些条件? 答:教育评价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现代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1)教育评价的功能 ①诊断功能。在评价活动中,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常能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在评价者对发现对象的价值、优缺点及问题感兴趣时,这种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②改进与形成性功能。评价不但能发现诊断问题,而且对有效的教育计划、课程方案,或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材、教具等的设计、改进和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③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通过评价,人们可以区别、鉴定组织、方案或个体等对象的某些方面或各方面水平的优良程度,确定其有无价值与价值的大小,衡量其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标准、是否能实现国家和社会赋予它的目的和任务,为他们评定相应的等级。 ④激励功能。评价通常要区分出水平高低、评定等级。由于评价结论往往直接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形象、荣誉和利益等,评价常能激发被评者的成就动机,使他们追求好的评价结果,

《当代教育学》自测题(四)

《当代教育学》自测题(四) 一、填空 1.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的两大基本矛盾。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3.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4.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学生的 智力和能力。 5.教育内容的规范化形式有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6.明代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提出的学思行相结合主要是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和明辨之、笃行之。 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 8.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和注意力。 9.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且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0.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德语的过程是培养和形成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 二、选择题 1.德育的目标是(AB) A.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B.人中人 C.人上人 D. 人下人 2.人口增长率影响到哪些教育因素()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结构 D. 教育质量 E.教育规模 3.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记娱乐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贝尔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不一样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遗传的制约 5.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起源论始终坚持(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家庭起源论 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D)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起主导作用 8.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是(B)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9.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 同认识的(B) A.主体 B. 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 的主体 10.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是(C)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赞可 夫 三、简答题 1.现代德育观的主要内容 德育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 什么样的人。 (1)有爱心、有家庭责任感,孝敬 父母,尊老爱幼,这是做人之根本。 (2)有社会责任感,要树立公共服 务意识。 (3)要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4)既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要有宽容之心和包容之心,学会与他 人共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一个 人的成功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同样 是他人帮助的结果,单打独斗行不 通。 (5)不能光有智商(IQ)、还需要情 商(EQ),在当今多元化社会,更要有 NQ——人际交往的能力。 2.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1)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也是根 本标志; (2)这种劳动者是一种新型的劳动 者,即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 合的人,既是建设者又是接班人。从 人才的性质到质量都符合国家的性 质。 (3)德、智、体全面发展是衡量人 才的质量标准。 3.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一)学生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 辩证统一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有别于成人。 (三)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按 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应该 具有五种潜能。 (四)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包括 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道德的、 审美的等多种需要。 (五)学生是教育对象。 4.课程设置的形式是什么? 1.单科直线式,在一定时间内只学一 件事。 2.多科并进直线式,同一时间内安排 多种学科,多科并进。这是当代课程 设置的最基本形式。 3.螺旋式课程编排方式,这是指某门 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只安排一次, 但几次安排均依据基本结构进行,层 层提升并层层深化,形成螺旋式格 局。 5.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为学生提供具有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和基本规律等概括性较强的内容; 2.注重对比练习,以防止负迁移; 3.把握学习时间,强调规范训练。在 熟练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后再学习 另一种知识技能,这样可以防止负迁 移。 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 作用相结合。 四、名词解释 1.教学过程 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及学生身心 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 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通过知 识的传递与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发 展的过程。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也叫教学程式,是设计、组 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 法体系,是学生认识活动进行的形式 结构和发展阶段。 3.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定义:是根据教学目的和 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 本要求和原理。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③直观性原则。 ④启发性原则。 ⑤系统性和谐循序渐进原则。⑥ 巩固性原则。 ⑦因材施教原则。 4.确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1.政治经济制度是重要因素— —受教育权。 2.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3.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比如入 学年限、阶段划分等。 4.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改革的 影响。 5.现代德育有哪些特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形成 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 2.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 发展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 的过程。 3.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统一且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 过程。 6.教育评价的功能 (一)诊断功能。 (二)改进和形成性功能。 (三)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 能。 (四)激励功能。 (五)导向功能。 五、论述题 1.当代教育的特征 (一)规模迅速增长 (二)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三)内涵逐渐扩大 1.有正规学校扩展到 非正规学校。校外教育、电 大、网大岗位培训。 2.又有计划的正式学校扩展到无计 划的非正式学校。 (四)教育作用日益重要。 (五)不平等严重存在 1.区域上不平等。 2.阶层文化背景上不平等。 3.性别上不平等。 2.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实 际,谈一谈教育教学如何既要面向全 体学生,又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