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卷解析版)

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卷解析版)
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卷解析版)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宋代著作《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记录的宋代科技发明成果是

A.司南B.造纸术C.火药D.活字印刷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选D;战国发现司南只是南北的特性,西汉发明造纸术,唐代发明火药,故排除ABC。

2.对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发明认识正确的是

A.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B.反映火药的工艺流程

C.传入欧洲促进文化发展D.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这反映了造纸的过程,体现了造纸术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欧洲文化发展,故C项正确;宋元之前造纸术已经开始向外传播,故A项错误;材料与火药的工艺流程无关,故B项错误;造纸术最早产生于汉代,故D项错误。故选C。

3.1991年宁夏出土了佛经《吉祥皆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个发现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发明时间大大地推前了。材料说明

A.一切历史必须以考古为前提 B.考古研究可以考证历史史实

C.元代木活字记载为前人杜撰 D.活字印刷术的产生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91年,宁夏出土了佛经《吉祥皆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个发现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发明时间大大地推前了”可知考古发现就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故考古研究可以考证历史

史实,B项正确;A项说发错误,排除;元代木活字记载可能是当时记载缺乏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就是前人杜撰,故C项错误;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可以通过不断论证中确定,故D项错误。所以选B 4.宋代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

A.加速艺术品的商业化 B.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

C.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D.推动重商观念的兴起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大部分属于画家专业用品,不完全属于艺术品,故A项错误;材料“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现象多”,这种现象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这种现象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关,但与促进市民阶层壮大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商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抑制,没有形成重商观念,故D项错误。

5.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A中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A错误;据考古发现,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错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 说元朝发明活字印刷术是错误的;而唐朝首先将火药应用于军事,故选C。

6.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B.强调理论概括和抽象科学

C.与农业息息相关D.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多是来源于实践者、生产者,即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是重视总结实践经验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天人合一之类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古代传统科技并不强调理论概括和抽象科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仅仅反映农业,还有医学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7.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答案】B

【解析】《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不符合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医书,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关于地理方面著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 )

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

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 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温病学说的提出是因为明清时期传染病流行,说明医学理论的发展受到社会推动,C项正确。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主要处于总结性的阶段,并未有理论性的重大突破,A项错误。材料反映医药学家仅仅是创立了温病学说,并未认识到传染病本质,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而是强调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项错误。

9.1973年,中央研究院考古工作队在内蒙古的居延金关附近发现了原始的植物性纤维纸片,这是较高质量的“金关纸”;1979年,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发现西汉麻纸残片,据同时出土的纪年简考证,马圈湾纸已符合制造麻质纤维纸的基本要求。这反映出

A.北方造纸技术的出现早于南方B.最早发明造纸术的是蒙古人

C.西汉已有较为成熟的造纸技术D.蒙古人最早使用植物纤维纸

【答案】C

【解析】甘肃出土西汉时期的麻纸残片,而该残片已经符合制造麻质纤维纸的基本要求,说明西汉时期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造纸技术,故选C;考古仅在北方发现纸张残片,但并不能据此说明北方造纸技术的出现早于南方,排除A;BD项说法都过于绝对,没有考古证据的支持,排除。故选C。

10.明末,徐光启将西方近代数学中的演绎推理和定量分析运用于田赋、人口、水利、农学和天文历法等领域,并译制了体.面、线、点、直角、锐角钝角、平行线、对角线、比例等一批汉字数学术语。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数学受到西方科技冲击B.西学东渐推动思维方式改变

C.儒家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D.经世致用理念受到社会重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徐光启将西方近代数学中的演绎推理和定量分析运用于各领域,并译制了一批汉字数学术语,这说明西学东渐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故选B项;材料中徐光启是将西方数学知识引

入到传统的数学架构中,而不是推翻重建,故冲击一说无从谈起,排除A;“田赋,天口、水利、农学和天文历法”等并不属于儒家思想内容,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将演绎推理和定量分析运用于由赋、人口等领域,能够体现经世致用理念,但一人不能代表整个社会,D项夸大其词,排除。

11.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黄蓉帮瑛姑巧解开平方的方法叫做增乘开方法。这一方法是中国数学家贾宪于11世纪中叶提出来的,比英国数学家霍纳提出来的相同解法早了 770年。这表明( ) A.通俗文学兴起有利于传播科学B.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西方

C.中国古代科学有对理论的探讨D.东学西传促进了欧洲科学进步

【答案】C

【解析】材料“增乘开方法……是中国数学家贾宪于11世纪中叶提出来的”说明中国古代数学也有对理论的探讨,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通俗文学对科学的传播作用,排除A;仅依靠“增乘开方法”不能表明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西方,排除B;材料不能表明霍纳的解法来源于中国,排除D。故选C。

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A

【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诸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自于《诗经》,《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故A符合题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来自于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B不符合题意;“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自于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故D 不符合题意。

1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末思想家反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冲破封建纲常名教的束缚,而材料所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体现了这时期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所述《西游记》的孙悟空主要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没有体现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A项错误;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主要由理学主张,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而是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D项错误。14.《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答案】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诗经》具有古朴的风格而不是强调它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材料也不是强调它的学术研究价值,《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不具有古典主义韵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15.请阅读下面的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是楚辞②是唐诗③是元曲④是宋词。故A正确。

16.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舟”“船”的诗共3313条,包含“渔”“鱼”的诗共2784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

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B.水陆交通比较发达

C.江南经济文化兴盛D.现实主义诗歌盛行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并结合唐代的社会状况可知,唐朝商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南方地区通过海路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表明江南水乡的经济文化逐渐兴盛。C正确;依据材料“舟”“船”“渔”“鱼”来看,材料表述的和渔业有关,未体现农业的发展状况,A错误;材料未体现陆地交通的状况,B错误;材料未反映诗歌属于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D错误。故选C。

17.“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中,除了《大雅生民》和《商颂玄鸟》这两首诗在写到商周祖先降生时略具有神话因素沉积外,其他作品都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说明《诗经》运用的主要创作手法是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借古讽今D.托物言志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诗经》的风格是现实主义,A正确;BCD不属于其创作手法,排除BCD。

18.传统京剧《汉明妃》和元杂剧《汉宫秋》中,王昭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形象,在黑龙江附近的番汉交界处,她选择以死来保持自己坚贞不屈的人格,完成对国之大义的秉持与坚守,多少人因她的舍生取义而潸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更好适应市民阶层需求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C.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D.实现社会教化功能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传统戏剧中将王昭君形象塑造为坚贞不渝、坚守国家大义及舍生取义的形象,说明传统戏剧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9.“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这句谚语是下列哪一艺术形式的体现( )

A.书法B.京剧C.剪纸D.绘画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中“丑角”这一关键词中可以推知这种艺术形式是京剧,京剧的人物表演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上述“丑角”特征不相符合。

20.居瑢在《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中写道:“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下列属于“魏晋风度”表现的是

A.张衡《二京赋》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柳永《雨霖铃》D.顾恺之《女史箴图》

【答案】D

【解析】张衡《二京赋》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是唐代作品,柳永《雨霖铃》是宋代的作品,均不符合“魏晋”的时间限定,排除ABC;顾恺之《女史箴图》是东晋时期的作品,符合题意,故选D。

21.清代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批语:“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京剧的形成,故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故A排除。材料与越剧无关,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故C排除。所以选D

22.如图是刻于公元156年的《乙瑛碑》。碑书苍峻潇洒,温柔醇厚,既有方笔也有圆笔,圆滑美丽,波磔十分鲜明。曾被评为“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关于该石碑书体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B.衍生出来楷书、行书与草书等书体

C.与《祭姪文稿》的书法风格相一致D.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答案】B

【解析】根据“既有方笔也有圆笔,圆滑美丽,波磔十分鲜明”并结合图片信息可得出,该石碑书体是隶书,隶书衍生出了后来的楷书、行书与草书等书体,故B正确;汉代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字体,排除A项;《祭姪文稿》是行书,排除C项;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时期,排除D项。

23.清朝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可知为中国文人画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故C项正确;原始岩画以原始社会生活为原本,排除A项;汉代帛画以人物为主题,排除B项;民间绘画多为风俗画,具有世俗性大众化的特点,排除D项。

24.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答案】B

【解析】京剧艺术用特定的颜色(红、黑、白等)勾勒出色彩纷呈的脸谱,展示人物的性格、性情或类型,区分人物“善恶”,达到“褒贬”人物(言行)的功能,说明京剧脸谱艺术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项正确;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与京剧脸谱艺术“寓褒贬、别善恶”不符,A项错误;京剧脸谱艺术并未折射社会伦理“秩序”,C项错误;京剧脸谱艺术的出现不能说明戏剧艺术的“成熟”,D项错误。

25.苏轼在书法上主张“意造”,注重“意”的表达和“神”的追求。在森严的唐法面前,苏轼等义人书家,以其超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以唐人为阶梯,避开唐法,另辟蹊径,直追晋人意趣,发展其任情适性的一面,从而形成以苏轼为首的“尚意”书风。据此可知,北宋书法( )

A.以行书为主流书法B.在传承中形成特色

C.崇尚魏晋否定唐朝D.深受陆王心学影响

【答案】B

【解析】材料“以唐人为阶梯,避开唐法,另辟蹊径,直追晋人意趣,发展其任情适性的一面”体现的是苏轼等书法家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形成为了以苏轼为首的“尚意”书风,B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行书是主流书法,A排除;材料并未否定唐朝,更多强调的是在唐朝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C排除;材料未涉及心学和书法之间的关系,D排除。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除李白和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如

陈子昂、盂浩然、王维、高适、白居易、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我国文学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材料二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有很重要的位置。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斐然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小说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4分)

【答案】(1)特点:诗人和作品众多,内容广泛,创作艺术高度成熟,风格多样、百花争艳,空前繁荣。因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选官制度的促进和教育的发展等。(3点即可)

(2)特点: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数量浩繁;深受读者喜爱;崛起过程艰难。原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3)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文学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归纳特点:作品多,内容广,艺术高度成熟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唐代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赢得了众多的读者”、“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段”归纳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

(3)根据唐诗和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可以得出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挠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8分)

【答案】(1)社会条件: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国家富强稳定;伊丽莎白女王的宽容和支持原因:莎士比亚作品充满人文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的发展,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逐渐增多。

(2)同:都注重对人和人性的表达;都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

不同: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和原因,以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比较分析能力。

(1)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挠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等信息归纳得出;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等信息,再联系当时的东西方关系来回答。

(2)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根据材料一的“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材料二的“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表达的是传

统儒人的思想感情”,说明二者的作品都注重对人和人性的表达;根据材料一的“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和材料二的“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说明二者的作品都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者的不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和材料二的“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总结归纳出“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根据材料一的“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和材料二的“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总结归纳出“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根据材料二中的“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等信息,归纳出“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概括宋朝分别在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取得哪些成就。(8分)

【答案】(1)原因: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②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3)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

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宋朝分别在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取得的成就:①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②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还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③宋词繁荣,代表有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等;④宋代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之际的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一中“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信息可概括得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理学家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

(2)观点: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信息可概括得出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

理由:结合宋代的科技成就相关所学进行说明即可。

(3)市民社会趋势:依据材料三中“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信息从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等方面概括宋朝“市民社会”的趋势。文化发展趋势:依据材料四中“文学……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信息可知,宋代文化发展呈现通俗化和平民化的趋势。

原因:依据材料三中“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这些趋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成就:结合所学从苏、黄、米、蔡四大家的书法成就、宋代山水画和风俗画、宋词的繁荣、瓦舍的出现和南戏完备等方面进行说明。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篇 【其他企业范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篇(一):三峡民间故事 三峡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们俗称“讲古”,重庆话为“摆龙门阵”,它起源于民间,根植于传统,乡韵深长,是民间口头文学中较为广泛的体裁和形式。 三峡盛产民间故事家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德培融糅着泥土真实的口头民间文艺作品,是他在时空的演化和阅尽人间沧桑中诞生出的绝世珍品,作品折射出来的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以生活的本真状态出现却又负载着某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带有原生性的乡土艺术,已抵达一种大俗大雅的理想境界。刘德培以超强的记忆力传承鄂西地区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成为享誉海

内外的民间文学的“活化石”。刘德培的故事保留着民间文学所特有的“有头有尾,一线到底,交待明白,引人人胜”和“朴实无华、不枝不蔓”等表现手法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他讲的故事情节构思奇巧,语言生动诙谐,常于结尾处显绝妙,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三峡一带善讲者众多,刘德培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传讲各类民间故事512则,谚语干余条,民歌千余首,谜语600多则,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德培被喻之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着眼于内容,民间故事含幻想故事、历史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以及动植物故事等类别。 幻想故事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成离奇的故事,通过幻想来表达和寄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人们对于痛苦生活处境的不满和改变这种处境的强烈愿望,想象丰富而奇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神人交会的超现实图景,充满着浪漫色彩。展翅飞翔的雄鹰能够背负善良的弟弟去太阳山捡宝,同样也能把贪心的哥哥托运到黄金耀眼的罪恶渊薮中去;蟒蛇变化为英俊的少男娶员外三小姐为妻,从而使她得到人间得不到的温柔,狐狸精的美丽绝伦和妖娆贤淑也就使农田劳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代称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1、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魏策》、《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祭义》等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诏令谓民为“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秦始皇三十一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封建政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从此,“黔首”一词便伴随着这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而成为固定称谓。 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3、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绯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宋洪迈《容斋三笔·叶晦叔诗》:“一闲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宋叶适《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 4、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5、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在这里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6、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读书人常穿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杜甫《题衡山县新学堂呈陆宰》诗:“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明清科举时代则专指秀才。 7、苍头:原指战国时主人战旗下的军队,多以乡党的青年组成,因以青巾裹头,故名。《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裴骃集解引应劭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至汉代,战事减少,逐渐沦为奴隶,操持贵族邸宅的杂务。遭逢战乱,仍不失主人近侍军队的性质。魏晋以后,则纯为私家奴仆。《汉书·霍光传》:“(霍)云当朝请,数称病私出,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晋书.石崇传》:“有司薄阅崇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他珍宝货贿称是。”《明会要·民政三》:“景泰中,杨杰上言:‘臣家苍头得官者十六人,乞停苍头杨钊等职。’诏许之。” 8、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卢照邻《中和乐·歌储宫》:“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9、黄冠:古代指箬帽之类,蜡祭时戴之。《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郑玄注:“言祭以息民,服像其时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黄落。”孔颖达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后即借指农夫野老之服。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奉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官制科举、称谓礼俗 一、天文地理 1、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地支。天干表次序,地支表时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按顺序组成六十对,可表年、月、日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60年一循环。 2、十二时 一日分十二时,每时2小时,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以下类推为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出)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晡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每时前一小时为“初”,后一个小时为“正”。 “鸡鸣入机织”应为凌晨1~3点。“黄昏后”“人定初”应为晚9点。 3、望、朔、晦 阴历每月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第一天称“朔”,月底最后一天称“晦”。 4、节日 【上元】阴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社日】(祭土神):春天在立春后,秋天在立秋后。 【上巳】(水边洗濯祭祖,又称“修禊”):阴历三月三。(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七夕】阴历七月七。此日女子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穿针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称“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 【四时】古代对春夏秋冬四季的称谓。每季三个月,每月用“孟”“仲”“季”命名。 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小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5、星宿 古人将天上恒星分为二十八组,每组一个星宿。然后又把地面的州郡邦国与之对应,这便是分野。二十八宿分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东方玄武(龟蛇)四大星区。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连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成为“四象”。四大星区常装饰在战旗上,作为部队序列。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翼、轸两星宿,对应地面的荆州。又如牛、女星宿对扬州(一说,斗、牛对越国,女宿对吴国)。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即斗宿(即北斗星),“牛”即“牵牛星”。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井宿(参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大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大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 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称 呼人。 A.郡望、爵名、号 B.郡望、爵名、谥号 C.官职、爵名、号 D.官职、谥号、号 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A.孤足下不才 B.愚仆小子 C.妾寡人臣 D.孤不谷竖子 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考试必备! 高中语文 5 天前 点击上方“高中语文”,关注我们 必修三 1《杜甫诗三首》 1.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 “白帝城”。 2.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2《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3《琵琶行》 1. 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 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 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 贾人:商人。 7. 出官:(京官)外调。 8. 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 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 情感。 4《李商隐诗两首》 1.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教师版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 一、官职沿革 (一)官职制度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的士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称掾吏。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拓展]“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拓展]“起复”是指起用了丁忧未满之人,或是降职、革职之后重被任用;“夺情”是指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明清两代,官员守孝期满而起用叫“起复”;而丁忧期间,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务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职的,则称“夺情”。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拓展]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先秦,并进一步完备。汉代丞相以下皆须致仕,称“归老”“乞骸骨”。自魏晋以后,历代相沿。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拓展]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二)皇室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7.统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称为“皇帝”,又称为“天子”。古人认为君主、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其政权是受天命建立的。(×) [拓展]“皇帝”始于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始皇帝”。此后,历代封建君主均称为“皇帝”,俗称皇上。 18.自秦代开始,皇帝的正室称皇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祖母称太皇太后,历代相沿不变。(√) 19.(2016·全国卷Ⅱ)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