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专题练习及答案

生物实验专题练习及答案
生物实验专题练习及答案

实验专题练习及答案

1. 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两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甲乙两种实验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3)现在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2. 植物生活中需要许多必需元素,这些元素若缺乏则植物生长不良,表现出缺素症状,当添加这种元素之后,则植物的生长又恢复正常,缺素症状消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钾元素是否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设计了如下研究过程:

①查阅资料:确认钾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②确定实验思路:利用缺素培养液与完全培养液的培养对照得出结论。

③取材:选取生长健壮,大小、长势相似的两株植物,配制培养液所需原料。

④设计实验步骤:

a.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缺钾的“完全培养液”。

b.将两株植物分别栽植于装有等量上述两种培养液的两容器内,并不断向培养液中补充氧气。

c.观察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

d.在缺钾的培养液中添加钾元素后,继续培养观察。

⑤预测实验结果:在完全培养液中的植物生长良好,在缺钾的培养液中的植物出现缺素症状,添加钾后缺素症状消失。

⑥实验并得出结论。

(1)要用缺素培养液与完全培养液对照培养才能得出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要选取生长健壮,大小、长势基本相同的两株植物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培养过程中向培养液中充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是否存在蛋白质和DNA?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研究,他们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①蛋白质在10%NaCl溶液中可沉淀析出;②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现特有的颜色;③DNA溶于10%NaCl溶液但在95%酒精中呈白色絮状沉淀,析出。

实验材料:白萝卜

实验用具:粉碎机、烧杯、漏斗、试管、滤纸、玻捧、镊子、载玻片、天平、纱布

药品及试剂:蒸馏水、NaCl、95%酒精、甲基绿染液、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标准样品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参与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

一、材料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提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鉴定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四、讨论:

(1)蛋白质在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DNA主要来自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鸡蛋的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产生紫色物质,即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一定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以下是此完整实验的一小部分,请完善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备蛋清液。取生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要破坏蛋黄),取少许蛋清注入烧杯中,加入30 mL清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第二步:取2支试管编号为1、2,分别注入一定量的实验液体。(如右图),

第三步: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NaOH溶液并振荡,再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2—3滴CuSO4溶液,振荡。问题:

(1)第二步2号试管中加入的“某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加入的量是__________。它体现了实验设计应遵循_____________原则。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 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巴斯德实验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感受: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无数细菌。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食品自然产生,还是来自于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阿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

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4天后,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怎样解释这一实验结果呢?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在巴斯德这项研究成果的启示下,人们懂得了消毒灭菌的意义。在这以前,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往往死于伤口的化脓感染,医生对此束手无策。为了防止感染,有时候不得不用烧红的烙铁去烫伤口,其痛苦程度简直无法想像,但仍然无法解决伤口感染的问题。在这之后,人们懂得了一定要将绷带、手术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人们还根据巴斯德的这项研究成果,研究出了食品长期防腐的办法。

研究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材料中运用的是观察法。其基本过程可以根据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分析材料中所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设计了对照实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入甲、乙两瓶的肉汤再次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实验研究的单一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得出的科学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们称之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经过实验,他证明了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道”。如何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探究:

①观察: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

②问题: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膜?

③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⑤结果:前者能吸水,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

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验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格雷又制出两种人造细胞膜,他将这两种人造细胞膜分别做成泡状物,然后放在水中,结果第一种泡状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第二种则没有变化。请指出这两种人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探究秋水仙素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

实验材料:10个洋葱,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清水及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所必需的实验设备及药品。

请参照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及相关理论,完成实验设计及预测实验现象和结论。

(1)实验原理:(略)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洋葱放到盛满水的广口瓶上培养,使之生根。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参照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

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今天,实验技术已相当先进,切下细胞的一部分,移植到其他的细胞上是不算困难的。我们能够做这样的实验,将变形虫的核取出来,植入其他个体。请设想一下,无核的变形虫预计将起怎样的变化?

从(3)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作为推测途径(1)和理由(2)的组合。__________________

(1)推测途径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在几天之后核就再生,能进行正常运动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反复进行若干次无丝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即使没有核,伸缩泡也继续搏动,一旦停止,细胞也就死亡

e.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增高,细胞分裂变得更加旺盛

(2)理由

①如果失去核细胞对刺激就没有反应

②变形虫不进行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化

③如果失去核,细胞马上停止呼吸,呈假死状态

④核有抑制细胞过度分裂的作用

⑤在没有核的细胞质里,也存在着分裂的能力

⑥如果失去核,就不能制造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

⑦变形虫不把渗透到细胞里的过量的水不断排出,就不能生存

(3)组合

A.a一② B.a一⑤ C.b一③ D.b一⑥ E.c一① F.c一③

G.d一③ H.d一⑦ J.e一④ K.e一⑤

9.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至少还有______________种融合细胞。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明原理。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下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构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细胞株

人染色体编号

1

2

3

4

5

6

7

8

A株

+

+

B株

+

+

C株

+

10. 科学家们发现葡萄糖和ATP都能供能,但他们不知道究竟哪一种物质是直接的能量来源,请在已做实验基础上继续设计实验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ATP,葡萄糖、萤火虫、烧杯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萤火虫的荧光器并等分成两组,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入黑暗中一段时间,直至不发光为止。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预测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光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演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量,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材料用具:

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2)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上,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h。

第三步: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______________部位、B____________部位和C_____________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

第四步: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清水中漂洗。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期结果: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4)分析问题:

①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需比较________和_______,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

②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需比较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

12. 科学家们发现,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产物的成分有影响,在红光照射下,光合产物中淀粉最多,请你自选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这个问题。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现有3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清水、30%蔗糖溶液和1oml/LKNO3溶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把3种溶液区分开。材料用具:显微镜、紫色洋葱,清水,剪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分别将3种溶液滴在载玻片的一侧,另一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观察结果,预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实验过程中作为对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图中表示一名肾衰竭患者接受洗肾机治疗的示意图,下表列出进入及离开洗肾机的血浆成分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

物质

血浆内物质的浓度(g/100cm3)

A

B

葡萄糖

0.1

0.1

尿素

0.08

0.06

蛋白质

7.00

7.00

(1)透析管代表肾单位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说明洗肾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病人的血液中要从动脉引出,从静脉引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为了保证病人血液中的有用成分不流失,洗肾机内与血液流向相反的浴液,除_____

______以外,其成分和浓度应与________________相同;而且浴液在通过洗肾机之前应加热到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医生建议肾衰竭患者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5)在洗肾机中血液流动方向与浴液流动方向相反,有什么好处?

15. 研究“大豆幼苗生长最佳的日温和夜温组合”的实验方案,预测最佳的温度组合。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苗若干,大小相同的装有等量完全营养液的玻璃瓶若干,温箱(可满足幼苗生长)若干,量尺等。

提示:温度组合范围:日温20~30oC,夜温17~22oC,幼苗生长的其他条件相同。

(1)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的温度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其中的每一个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酶的催化效率往往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同时酶大都是蛋白质,又要受遗传因素(基因等)的控制。

某同学在测定酶促反应中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时,采用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开水配制10%葡萄糖溶液100mL,立即加入4g干酵母粉。

②10min后用4支注射器分别吸入上述溶液5mL,注意不要吸入空气,再将注射器插入橡皮塞上,如右图所示。

③将4支注射器分别置于30oC、40oC、50oC、60oC的水中,分别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刻度,并记录4min内酵母菌产生的气体体积量。如下表:

温度(oC)

30

40

50

60

产气量(mL)

3

6

2.5

(1)找出实验操作中的一处不妥之处,指正后并说明原因。

(2)实验中10%的葡萄糖溶液要用开水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用注射器吸取酵母菌液时为什么需注意不要吸入空气?

(4)本实验测得的气体主要是酵母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活动)所产生的。

(5)用曲线图表示该实验的结果。

17. 配制适宜培养基,分装到5个锥形瓶中;用缓冲液分别调pH为4.0、4.5、5.0、5.5、6.0,分别标号I、II、III、Ⅳ、Ⅴ;将每瓶培养基等量分装到3支试管中,加棉塞并包扎,每捆试管外挂上相应标签;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10分钟灭菌后冷却;无菌条件下接种等量菌种;37oC恒温箱中培养27h;测定每管中谷氨酸的产量;统计并分析结果。

生产谷氨酸等食品添加剂离不开发酵工程。就谷氨酸发酵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样品中含有谷氨酸棒状杆菌、圆褐固氮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酵母菌等,现欲筛选出酵母菌,则简便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进行谷氨酸发酵,C/N比为3 : 1时,活菌数可保持最大;pH呈酸性,发酵产物是乙酰谷氨酰胺。这些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所需的最适pH,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A、上述步骤中有3个明显科学性错误,请在相应文学下划线标记,并按顺序改正如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列出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表格(含标题)。

C、若按改正后的步骤实验,请将预期结果用曲线图表示走势。

18. 以下实验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3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有水分经过。实验装置和结果如右图所示。

(1)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______________茎部横切面显红色的结构是___________。

(2)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水分向上运输的速率会有所不同,试改变两种条件,使水分移动速率加快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你提供数枝洋紫苏,试利用类似上述的实验,研究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2小时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论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利用微生物给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回答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问题:

(1)要高产、高质,首先是菌种的选育;目前最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2)发酵罐一般都有搅拌器,但在利用乳酸菌生产乳酸时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细胞蛋白是市场上较受欢迎的发酵产品,它利用的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

(4)不同的微生物有各自的代谢特点,人们常据此来分离,鉴别微生物种类。某实验室有二个菌种,分别是胱氨酸依赖型细菌(无胱氨酸不能生长),甲基营养细菌(只能利用甲醇,甲烷作碳源),但试管上标签脱落,请根据它们的代谢特点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鉴别。

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二个菌种的试管上分别标上A、B

以下步骤是:

结果分析:

20. 为了研究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是否对植物的开花具有影响,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取20个水仙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0个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作为对照,一组10个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作为对照;另一组10个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并用0.1mg/mL的萘乙酸处理。两组放在相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培养。实验组的10个水仙头除2个死亡外,其他8个分别在6~9天的时间内开花。平均此对照组早开花一个月。

(1)据此得出萘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开花的结论。实验在哪些不够严密的地方?会对实验造成什么干扰?

(2)若要完成本实验,请你重新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21. 用狗作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其生理作用。

(1)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时期的狗。

(2)实验处理:

实验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现象:

实验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选择材料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血液是一个缓冲系统。

材料和用具:新鲜兔血、抗凝剂、蒸馏水、pH缓冲液,5%HCL、试管、烧杯、pH试纸、滴管。

实验原理:血液中有多种缓冲物质,可以减轻代谢产物等引起的pH改变,使血液pH维持相对稳定。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3. 为验证“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用提取的DNA培养无荚膜肺炎双球菌。

预期结果:无荚膜肺炎双球菌转化成有荚膜肺炎双球菌。

实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实验步骤的设计欠严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回答:

(1)上述实验步骤设计的不严谨之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达到该实验的目的,你对上述实验步骤的补充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4. SCID患者缺乏正常的人体免疫功能,只要稍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就会发病死亡。经研究证实,SCID 病人细胞的一条常染色体上编码腺苷酸脱氢酶的基因(ada基因)发生了突变。

(1)请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治疗SCID病的方案。

第一步:先将人体正常ada基因克隆后用来替换转反录病毒的原有基因,构建成重组载体:

第二步:

第三步:

……

(2)还有哪些遗传病可用基因治疗方案治疗?请举例。

25. 玉米的高杆对矮杆为显性。现有少量纯种高杆玉米和纯种矮杆玉米种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发育过程中,生物的表现型不仅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同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略。

二、材料用具:略。

三、方法步骤:

①首先将纯种高杆玉米(甲)和纯种矮杆玉米(乙)用______分别培养成幼苗。

②30d后将上述两种幼苗分别均分为______组并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结果预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那么,有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oC)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实验组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3)按照你的设计思路,以______________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根尖2~3min。

第二步: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变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了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请说出你的理由。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28. 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一个科学小组在研究昆虫发育时发现,头部发育不正常的幼虫不能完成变态发育。他们推断昆虫的变态发育与其头部有关。为了证明这个假设,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一只发育正常的昆虫幼虫的头部切去,结果去头后的幼虫在一段时间内虽然成活,但不能完成变态发育。

②将一只头部发育不正常的幼虫的头部切去,再接上另一只正常的幼虫的头部,结果幼虫完成了变态发育。实验证实了他们的假设,昆虫的变态发育与头部有关。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他们又推断,头部对身体各个部位产生影响,是因为头部产生的某种物质运输到了身体各个部分。

(1)阅读了这段短文,你认为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通常包括哪几个步骤?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实科学小组提出的第二个假设是否成立。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实验证明昆虫蛹羽化成成虫是头部接受长日照刺激后调控完成的,为了验证这个结论,请在右边A、B、

C、D四图中,绘图表示所设计的四个实验并简要注明实验结果。(注:方框内长日照部位用空白表示,短日照部位用阴影表示)

实验结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某校生物教师在讲授完“生态系统”这一节后,给学生提供以下材料、工具制作“生态瓶”,做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演示实验。

材料:1000ml玻璃标本瓶1个,活小虾2—3只,池塘中的绿藻1小团,塘泥

工具:石蜡,烧杯,电炉,干净毛笔

(1)试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答出详尽要点)

(2)某同学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标本瓶冲洗干净,装入约900ml新鲜干净的河水,再向瓶内放入小虾和绿藻,然后盖上瓶盖。

②将石蜡放入烧杯内,用电炉升温使杯内石蜡熔化,再用毛笔取石蜡液把瓶盖口密封好,使之不透气。

后来发现这样做的生态瓶中的小虾,生活不久就死亡了。若要使瓶中的小虾长期生存,还应如何做?

30. 鲶鱼是淡水中常见的一种食肉鱼类,常在水底捕食其他鱼类。

(1)某天然池塘内生产者的总生物量假设为10万单位,则鲶鱼的生物量最多是_______

_____,这多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鲶鱼多在水底暗处捕食,由于光线较暗,所以有人认为它不是依靠视觉来寻找活的猎物,此人观点是否正确?就此问题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1.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甲拟谷盗(%)

乙拟谷盗(%)

湿热

100

干热

10

90

湿温

86

14

干温

13

87

湿冷

31

69

干冷

100

①根据上表数据,在右图中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②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③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____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32. 假如在你的面前有A、B、C三个水样,它们是经过如下处理得到的:

a.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静置4个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最后加水至900毫升。

b.将900毫升藻液搅拌均匀,分别倒入3只300毫升的烧杯中继续培养。A烧杯中加入0.3克洗衣粉和

0.3克尿素;B烧杯中加入0.3克尿素;C烧杯中不加任何物质。

c.在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得到水样A、B、C。

请据此回答:

(1)如何通过实验大致计算出3个水样中绿藻的密度?

(2)步骤a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已知洗衣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磷,你的检测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4)上述实验不能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的重要元素,如何修改该实验过程来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

(5)池塘中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天然池塘,施入一定的氮肥,一般不会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而施入一定量的磷则很快可以引起池塘富营养化。其原因可能是什么,试加以分析说明。

33. 现有在培养皿中萌发到3cm的小麦幼苗,罩以侧面开一个小孔的纸盒,胚芽鞘弯向小孔生长。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法,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4.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于前期末期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对于新形成的核膜的来源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亲代细胞核膜解体后的碎片参加子代细胞核膜的重建;另一种认为是由内质网膜重新形成的。请你以变形虫为实验模型,运用核移植技术和同位素标记示踪实验予以验证。实验设计思路:

(1)步骤:

①将变形虫放入含3H标记的胆碱介质进行培养,使标记前体掺入到膜脂的磷脂酰胆碱中,这样变形虫的细胞膜和核膜均被标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预测结果及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如右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凝乳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两个试管,然后将两试管放入同一温度的水浴环境(温度为ToC)中持续15分钟,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装置

水浴温度(oC)

凝乳时间(min)

A

10

∞不凝固

B

20

7.0

C

30

4.0

D

40

1.5

E

50

4.0

F

55

7.0

G

80

∞不凝固

(1)比较并解释装置B、D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能否断定凝乳所需最佳温度为40o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温到40oC,则其实验结果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中曲线表示不同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其中纵坐标(V)表示未凝固的乳汁量,横坐标(t)表示乳汁凝固所需时间。则能表示装置D实验结果的曲线是_________。若装置G内混合物冷却至40oC,请推测能表示其实验结果的曲线为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实验更准确,指出实验过程中调控pH的意义。

(5)为什么酶和乳汁混合前在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15min实验更准确?若将酶和乳汁直接放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会有何影响?

36. 使用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淀粉酶,探索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1)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mL淀粉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 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oC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保持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2)酶活性在30oC、100oC时出现如上图所示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下图中示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的实验装置。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提前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1:

I、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

II、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

III、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H2O2溶液(如图A所示);

Ⅳ、将反应小室旋转180o成图B所示状态;

V、每隔30s读取并记录量筒中水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5min。

根据上述实验1,请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实验2),探究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请回答:

①你的实验设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设计一个用于记录上述实验观察结果的表格(记录的单位是mLO2/30s)。

37. 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

(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

(4)过几天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

改正: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38. 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第Ⅲ部分——实验设计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 (mL) 调pH至 处理时间 (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 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2009福建26)8分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 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 葡萄糖溶液 ②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C ③④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二、题型突破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五版-课后习题[前六章]

生物统计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统计?它在动物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参数、统计数?二者有何关系? 4.什么是试验或调查的准确性与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或调查的准确性与精确性? 5.什么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6.统计学发展的概貌可分为哪三种形态?拉普拉斯、高斯、高尔顿、皮尔森、哥塞特、费 舍尔对统计学有何重要贡献?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 1.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成次数分布表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表、统计图有哪些?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有 何基本要求? 4.某品种100头猪的血红蛋白含量资料单位:g/100ml列于下表,将其整理成次数分布表, 并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 表格1 4某品种100头猪的血红蛋白含量(g/100ml) 13. 4 13. 8 14. 4 14. 7 14. 8 14. 4 13. 9 13. 13. 12. 8 12. 5 12. 3 12. 1 11. 8 11. 10. 1 11. 1 10. 1 11. 6 12. 12. 12. 7 12. 6 13. 4 13. 5 13. 5 14. 15. 15. 1 14. 1 13. 5 13. 5 13. 2 12. 7 12. 8 16. 3 12. 1 11. 7 11. 2 10. 5 10. 5 11. 3 11. 8 12. 2 12. 4 12. 8 12. 8 13. 3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考试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理科综合下生物学科高考在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和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教材基 础实验)。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验 证实验)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实验)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评价和修改)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中的实验及实验设计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重要题型,每年都作为大 题出现。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是许多考生的弱点,应引起充分重视。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率很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得高分,实验的复习,应该立足于对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实验思维的强化和巩固着手,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等实验能力。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果;(8)得出实验结论。 二、如何运用基本方法分析实验题: ㈠了解题目要求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给出了什么样的材料用品?要求回答什么问题? ㈡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实验目的关键在明确题目中的实验是验证型还是探究型的。验证型实验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论往往只有一个;探究型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结论也往往有多个。实验目的是解实验题的方向,原理阐述、步骤设计、结果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等都需要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实验的结论要和实验的目的相对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也就是实验的目的。 ㈢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理论基础,要分析实验中用哪些基本科学理论知识(源于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㈣分析实验器材认真分析所提供的仪器、药品、试剂等,从中选出实验的必备条件。实验的器材也会给实验变量的确定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步骤的设计提供启示。高考时,为让考生的试验设计及分析能有一定的范围,命题者往往通过给出实验用具来进行限制,同时,有些命题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命题者会通过给出实验用具加以提示。因此,分析实验用具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可以让实验题的解答(尤其是实验步骤的描述)严密不丢分。解题时,可将实验用具可以分为三类:生物材料;一般用具和药剂;特殊用具或药剂。在分析实验用具的过程中,会使考生的实验设计逐渐清晰明了。 ㈤确定实验设计的思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而进行的思维过程,构建实验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实验设计的蓝图。 ㈥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步骤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要应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起什么作用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人设计了下面实验: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 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 蚯蚓,回答下列问题: 1)乙瓶中的蚯蚓蠕动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水分这一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2)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4)依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2、我们常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不是我们的手上分布有很多的细菌呢?请你根据所提供材 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 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培养皿上分别贴上标签纸,注明A,B。 ②用无菌棉球擦拭没洗过的手心,在A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为实验组,B套不做任何处理, 为对照组,这个过程叫做接种。(此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③用透明胶带将两套培养皿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④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入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设置B组?与A组形成对照实验 (2)为什么要用无菌棉球接种?避免棉球上的菌类污染培养基 (3)两套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4)预期结果:A培养基上长出了许多菌落,B培养基上没有菌落 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 个坑,淋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 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 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都要求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④→⑥→③→①→②→⑤(用代号加箭头表示 2)酒曲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二氧化碳 4)有人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作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容器不干净或容器没有盖好,有杂菌进入等 5)将糯米蒸熟后要用凉开心冲淋一次,放置到30℃左右再加入酒曲的原因是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并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温度 6)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其原因是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7)将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提供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4、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蚯蚓身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 共有13 个体节。 2)用手指触摸蚯蚓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腹面生有许多刚毛。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 刚毛不能发挥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2019年河南省中招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练习题

2019年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练习题 生物 一、A类实验操作练习题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镊子、单面刀片、解剖针、小块木板、碘液、清水、洋葱鳞片叶、擦镜纸、污物杯。 实验要求: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2. 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镊子、解剖针、清水、番茄果实、擦镜纸、污物杯。 实验要求: (1)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3. 用显微镜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镊子、单面刀片、解剖针、清水、黄瓜(刮掉表皮)、污物杯。 实验要求: (1)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4.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镊子、消毒牙签(一端尖,一端钝)、一次性杯子、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碘液、擦镜纸、污物杯。 实验要求: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二、B类实验操作练习题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单面刀片、镊子、解剖针、小块木板、碘液、清水、洋葱鳞片叶、污物杯。 实验要求: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制作叶片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镊子、解剖针、清水、新鲜的植物叶片、污物杯。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2019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

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 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 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观察: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 特别提醒: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1→2→3;b.用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实验设计练(二)Word版含解析

实验设计练(二) (建议用时:30分钟) 1. (2018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四)绿叶海蜗牛具有一种保存并不损害叶绿体的非凡才能,即通过进食绿藻就可以将植物体内的叶绿体储存在自己体内,该过程被称为盗食质体。请根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绿叶海蜗牛会盗取藻类的基因并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上以遗传给下一代,绿叶海蜗牛的基因不会对其原有基因产生影响,这种变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储存了叶绿体的绿叶海蜗牛的体细胞,在黑暗条件下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 (3)绿叶海蜗牛没有贝壳,看上去像片叶子,而且其与植物的相似度较高,若长时间不见光就会枯萎,由绿变棕,最终死亡。针对此类现象,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光照强度的大小对绿叶海蜗牛生长状况的影响,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2?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若果蝇的圆眼(B)与棒 状眼(b)是一对相对性状,但不知道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可供选择的杂交实验材料有:纯合圆眼雌蝇、棒状 眼雌蝇、纯合圆眼雄蝇、棒状眼雄蝇(注: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X B Y或X b Y也可被 认为是纯合子)。回答下列问题: I*—I ■卜-n―-I x (1)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分析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 I片段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 雌蝇X __________ 雄蝇;若子代雌蝇表现为 ________ ,雄蝇表现为另一性状,表明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I片段上。 (2)若选择棒状眼雌蝇与纯合圆眼雄蝇杂交,子代雌蝇、雄蝇都表现为圆眼,则 _______ (填“能”或“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探究,最简便的办法是选择F1的圆眼雄蝇与________ (填基因型)雌蝇杂交, 若F2中雌蝇全表现为 _________ ,雄蝇全表现为 ________ ,表明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n片段上。 (3)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分析,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 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位于Y染色体出片段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n片段上,则一个比较大的种群中果蝇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______ 种。 3. (2018四川宜宾第二次诊断)某昆虫有白色、黄色、绿色三种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 A —a、 B —b控制,相关色素的合成原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B基因(位于X坯芭体[A基因(侍于常染色休)] 石色前休物__J黄也中间产制一q绿色产物(1)图中①与②、③与④过程均可说明基因与性状关系是

高中生物 遗传实验设计题练习

一、实验题 1.小麦是重要农作物,其株高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麦穗有芒(B)对无芒(b) 为显性,植株抗病(D)对感病(d)为显性,且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茎有芒感病小麦与矮茎无芒抗病小麦杂交,F1只有高茎有芒抗病和高茎有芒感病两种类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亲本杂交组合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只考虑有芒、无芒和抗病、感病两对相对性状,让F1两种表现型个体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3)小麦籽粒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现有未知基因型籽粒长形小麦和纯种籽粒短形小麦(显隐性未知),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鉴定籽粒长形小麦的基因型,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①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倍体植物水稻(2N=24)的花是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后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为确认一株水稻是抗病还是感病,可采取的方法是。(2)在植物杂交中,对母本的花去雄焐重要的一步,如果该操作不彻底,就会造成,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已知水稻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用高茎、抗病和矮茎、感病两个纯合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高茎、抗病。请以F1作为唯一的实验材料,在不使用其它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设计实验,以确定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实验思路或方法:。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

生物实验设计练习题

实验设计练习题 1、观察发现,植物都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假设是:顶 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压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 度较高,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试将下列验证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器材:剪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不含生长 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两株长势良好大小相同的植株(见右图)。 (1)实验目的:验证顶芽部位较高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2)实验步骤: ①用剪刀同时剪去A、B植株的顶芽; ②A株:在A株去顶芽的切口上放一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 羊毛脂);; ③B株:在B株去顶芽的切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 ④: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侧芽的发育情况 (3)预期实验结果及其原因: A株:A株去顶芽后,其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明显降低,侧芽发育成侧枝; B株:B株去顶芽后,由于放置了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 .某同学学完《元素及其化合物》后,还从网上了解糖类的其他生理功能。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几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零下271℃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双糖。 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题中假设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探究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因低温造成损伤。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用于实验的材料,从化学组成来看,应该___不含海藻糖_,从生理功能来看,应该__不能合成海藻糖。该实验需要大量的实验材料,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动物细胞培养_技术获得。 (3)简述实验操作: ①取经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同种动物细胞适量,等分成甲、乙两组(2分)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零下271 ℃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1.(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1)你的假设是:。 (2)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别 编号为A、B。 ② 。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 。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 。 (3)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脱落后能抑制碗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 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 过用细胞分裂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的相同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第三步:记录甲、乙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3.(17分)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体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饲料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A).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4)从变异的类型看,“表型模写”属于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写”?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 4.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如: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顺序问题。 2.2 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