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评价量表

家长评价量表

家长评价量表

一、活动分析评价:

说明:每项以A、B、C三个等级进行评定,A、优秀 B、良好 C 、较差

1、参加活动的态度与努力情况。()

2、活动扎实、资料完整及完成活动任务情况。()

3、知识掌握、能力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综合等次:()

二、综合评语:

家长签名

年月日

教学评价工具(量表)

工具1.1: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一般) 教师: 课题: 学科: 年级: 日期: 评教人: 评价 类别 具 体 评 价 内 容 分值 教师实际 教学情况 得分 知识 掌握 10分 书本知识传授严谨准确,无科学性错误 4分 教师知识储备运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 3分 师生互动产生新的知识,创新效果明显 3分 能力 培养 思维能力训练具有深刻性,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5分 观察、记忆能力培养到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分 教学 过程 20分 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境 4分 激发兴趣的有效措施,开创有利于学生热爱学习的氛围 4分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打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课堂 4分 科学有效的训练安排,拓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 4分 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 4分 教学 方法 20分 有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4分 有能够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有效方法 4分 有能够引导着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 4分 有能够促使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法 4分 有能够指导学生记忆新知识的有效方法 4分 情感 态度 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获得感悟 5分 学习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关爱他人 5分 语言 文字 教师学生语言表达清晰,使用普通话 5分 教师学生写字规范,无错别字 5分 教师 素质 20分 教材挖掘深刻富有开拓性 4分 板书设计精炼富有审美性 4分 教学手段先进富有创新性 4分 合计 100

工具1.2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级) 教师:课题:学科:年级:日期:评价 指标评价要素 评价 等级 情况记载 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 目标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策略学习资源科学充足 教学方法灵活得当 评价正确、适时、多样 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辩性,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和思维过程 及时调控,富有教学机智 学生活动参与态度主动积极,习惯良好 参与人数较多、方式多样、时间充裕 善于倾听,乐于合作,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教学氛围环境宽松和谐,师生真情流露互动丰富有效 师生情绪饱满 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学生学习有兴趣,个性得到展示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所获(结合学生评价表给予评价见附表) 教学特色 等级说明A等:A级有13个及以上,不出现B 级以下的等级;B等:B级及以上的 等级有13个及以上,不出现D 级以下的等级;C等:C级及以上等级有13 个及以上;D等:其余为D等 综合 等级 课堂综合评价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_使用说明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_使用说明 EMBU(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 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为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EMBU已在23个国家用于抑郁症、恐怖症、人格障碍等各类患者及正常人群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以下四个主因素:因子?:拒绝; 因子?:情感温暖; 因子?:过分保护; 因子?:偏爱。 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详细资料请参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 vol7, p57-59。) EMBU可进行单人测验,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由于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什么样的群体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但由于年龄过小可能对父母的评价缺乏客观性,而年龄 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年龄过大或过小的被试,对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注1:父、母亲量表各因子所含条目如下: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 男女年龄:____ 您与父母一起生活到____岁 父亲是否健在:是否;母亲是否健在:是否;父母是否离异:是否在您______岁时离异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您确切回忆小时侯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个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时侯留下的这些印象。 本量表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请您在答题纸上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母亲的等级数字上画“O”。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亲或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开来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下面举列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例1、父母常常打你吗?父① 2 3 4 母 1 ② 3 4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例2、父母对你很亲热吗?父 1 2 ③ 4 母 1 2 ③ 4 问卷:

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父1 2 3 4 母1 2 3 4 2.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 父1 2 3 4 母1 2 3 4 3.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 父1 2 3 4 母1 2 3 4 4.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 父1 2 3 4 母1 2 3 4 5.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 父1 2 3 4 母1 2 3 4 6.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父1 2 3 4 母1 2 3 4 7.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父1 2 3 4 母1 2 3 4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 PPCT是“问题行为早期发现”的简称,是以Prediction Test of Problem Children 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实际教育工作迫切要求在学生的问题行为尚不明显时,就能及早发现不良行为和非法行为倾向,并适当加以指导,以防止问题学生和犯法行为的发生。为了满足我国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德育工作者,普教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教师这一迫切需要,我们对日本长岛贞夫等人编制的PPCT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中国的常模。 一、问题行为早期发现的意义和作用 具有反抗、攻击倾向、冲动性、情绪不稳定、逃避倾向、非社会性、自卑感等不适应性格特的人,不能说都会发展成犯法行为,虞犯行为,问题行为或不适应行为,但是作为这些行为的前兆行为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假定它们之间具有连续性,就可以在不适应性格特征中早期发现表现突出的行为。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就是以问题行为的第5等级(不适应性格特征群)为基础,早期发现和预测犯法行为和问题行为症候群。 二、测验的目的 本测验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问题行为,并进行预防性的指导。 三、测验的构成 本测验由6个内容量表和L量表(效度量表)构成。L量表的项目是20个,其他6个量表各由10个项目组成。因此,全量表共由80个项目构成。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全量表有3个因素,构成三个分量表。 对人关系不适应: R反抗倾向。 O被压迫感。 情绪不稳定: I对欲求不满的忍受性低。 A孤独感倾向(缺乏接受性)。 学习不适应: S没有学习热情(学习不适应)。 N缺乏成就欲求。 L量表(说谎量表) 四、测验时间 测验时间不限制,但是对想得太多,进度慢的学生应提醒他“不要想得太多”。40分钟内全班学生都要完成。早完成的学生应让他出去,以免打搅别人。 五、各量表的解释和诊断 (一) L量表(说谎量表) 称为效度量表,本测验属问卷法测验。本测验L量表的原始分满分为20分,分为A、B、C 三个等级,小四至初三:0—2分为A,3—6分为B,7—20分为C ;高中:0—3分,分为A,4—6分为B,7—20分为C。L量表得A级或B级的受试者,说明他在各内容量表的测验结果是可信的。在L量表被判定为C级的受试者,由于对行为规范的东西敏感,所以会作自我防卫性的评定,因而在测验中不会如实地回答问题。这不能一般地解释为“瞎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各内容量表的测验结果是不可信的,必须通过其他方法来了解该受试者的性格。(二)内容量表的解释和诊断 每一个内容量表的原始分根据常模换算成C分数。C分数为0—10,分A、B、C三个等级,C 分数5是平均分,C分数0—5为A等,C分数6—7分为B等,C分数8—10为C等。C得分为A等的学生,被诊断为没有问题。C分数为B的学生,被诊断为稍有问题。C得分为C等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简介EMBU(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 是1980年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为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目前,EMBU已在23个国家用于抑郁症、恐怖症、人格障碍等各类患者及正常人群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

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以下四个主因素:因子Ⅰ:拒绝;因子Ⅱ:情感温暖;因子Ⅲ:过分保护;因子Ⅳ:偏爱。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详细资料请参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vol7, p57-59。EMBU可进行单人测验,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于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什么样的群体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但于年龄过小可能对父母的评价缺乏客观性,而年龄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年龄过大或过小的被试,对结果的解释要慎重。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编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性别

过程性评价

高中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 □梁惠燕邓健林张哲江曾玮高凌飚 一、如何理解过程性评价 在新课程实验中,过程性评价得到大力提倡。然而,过程性评价到底指的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引起了实践层面的混乱。事实上,理解过程性评价有多个角度。 (一)评价的价值取向 从价值取向来看,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纷繁复杂的评价归纳为三种,即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1.目标取向的评价。 曾几何时,“目标测试”与“排名”是学校与老师的宠儿。除了测验与排名,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家长甚至家长与子女之间似乎都找不到别的更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其实,“目标测试”与“排名”都是目标取向评价的具体体现,它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目标取向的评价以“自然科学范式”为理论基础,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因而这种评价的基本方法论就是“量化研究”方法,它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这种评价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对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言它的作用非常有限”。 2.过程取向的评价。 过程取向的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过程取向的评价以美国的斯克里文和英国的斯腾豪斯为代表。在方法论上,这种取向的评价既支持“量化研究”方法,也倡导“质性研究”方法。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尽管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更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体现了强烈的过程取向,其评价也应珍视过程的价值。 3.主体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这种取向的评价反对量化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比如,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习和交流,而家长评价学生则使得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 目标取向的评价由于其操作的简便在过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这种取向的评价只追求结果,忽视了过程的价值。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都承认评价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其中主体取向的评价主张使用完全质性方法,但是使用质性方法,不仅在观念上人们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因为它的复杂性,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EMBU(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 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 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为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EMBU已在23个国家用于抑郁症、恐怖症、人格障碍等各类患者及正常人群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以下四个主因素:因子Ⅰ:拒绝;因子Ⅱ:情感温暖;因子Ⅲ:过分保护;因子Ⅳ:偏爱。 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详细资料请参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 vol7, p57-59。) EMBU可进行单人测验,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由于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什么样的群体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但由于年龄过小可能对父母的评价缺乏客观性,而年龄

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年龄过大或过小的被试,对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注1:父、母亲量表各因子所含条目如下: 因子I -- 情感温暖、理解 父亲:2,4,6,7,9,15,20,25,29,30,31,32,33,37,42,54,60,61,66 母亲: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54,60,61,63 因子II -- 惩罚、严厉 父亲:5,13,17,18,43,49,51,52,53,55,58,62 母亲: 13,17,43,51,52,53,55,58,62 因子III -- 过分干涉 父亲:1,10,11,14,27,36,48,5,56,57 母亲: 1,11,12,14,16,19,24,27,35,36,41,48,50,56,57,59,因子IV -- 偏爱 父亲:3,8,22,64,65 母亲:,3,8,22,64,65 因子V -- 拒绝、否认 父亲:21,23,28,34,35,45 母亲:,23,26,28,34,38,39,45,47, 因子VI -- 过度保护 父亲:12,16,39,40,59, 注2: 66个条目中,父亲量表不含有19,24,26,38,41,47,54,63:母亲量表不含有5,10,18,20,21,40,49,66。为了方便,可以让受试对所有问题进行回答,但在计算分析时,可以不将以上条目计算在内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 年级______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评分标准

性别:男女 年级:大一大二 大三大四 你与父母一起生活到—岁 父亲是否健在 母亲是否健在 父母是否离异 父亲的文化程度: 父亲的职业:工人 母亲的文化程度:大学 母亲的职业:工人 是 否(或在您 岁时去世) 是 否(或在您 岁时去世) 是 否(或在您 岁时离异) (包括大学以上、大专) 、中专(包括高中)、初中、小学 农民 知识分子 干部 (包括大学以上、大专) 、中专(包括高中)、初中、小学 农民 知识分子 干部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量表1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 扌旨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意义。回答这一问卷, 请您努力回忆 过往留下的些许印象,认真填写。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的答案均有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 亲和母亲的等级数字上划“ O”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答案无对错之分)。您父 母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 如果幼小时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 独生子女,没有 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 我们保证:问卷不记名,您的个人信息单纯用于科学的调查研究,绝不会外 漏,劳烦大家认真、如实填写。谢谢! 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1.父母常常打您吗? 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1 2 3 4 1 I 2 3 4 2.我能通过乂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 1 2 3 4 1 : 2 3 4 3.与我的兄弟姐妹比,父母更宠爱我 1 2 3 4 大学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评分标准:

66个条目中,父亲量表不含有19, 24, 26, 38, 41, 47, 54, 63 (反向计分项目:20, 50, 56) 66个条目中,母亲量表不含有5, 10, 18, 20, 21, 40, 46, 49, 66 (反向计分项目:50, 56)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的中文修订版,共有66个题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由58个题目组成,共有6个因子,分别是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由57个题目组成,共有5个因子,分别是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过度干涉、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 该量表由被试独立完成,回答“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经常”记3分, “总是”记4分。

评定量表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评定量表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施过程 评定量表具体的实施应按其使用手册规定的步骤严格进行。概括起来评定量表的实施有准备阶段、量表的填定、评定结果换算及结果解释报告这四个步骤。 1.准备阶段 在采用量表对某一人群实施评定之前,通常需要对评定者进行系统训练,选择适合的评定工具及评定场地的准备。 评定者的训练就是组织量表的使用者(也称评定员)对有关所使用的量表理论基础、量表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学习,并就量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结果解释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所使用的量表评定方法,并能较准确地分析解释评定结果的目的。一般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正式使用量表前最好要求预试,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符合要示者才能正式成为合格的评定者(一致性检验方法见后面内容)。训练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集中训练,这种方式受训者人数较多(一般每个组最好为5-10人),虽较经济,但受训者易相互干扰;另一种为个别指导,即一对一训练,虽效果较好,但不经济。因此二种方式相互结合最为理想。 评定工具的准备就是要选择适合评定对象情况的评定量表,具体选择方法在本章第四节已有详述。量表选择正确与

否,直接影响了评定的质量。评定量表一般均为纸笔形式,即一些表格和填表用笔,但少量他评量表有时还要求准备一些评定用道具,尤其是评定儿童时,有时需要一些辅助器材如玩具等,以备评定行为能力或特征性反应之用。 评定通常无需特别的场地,一般在一安静的房间进行即可。有些特殊人群(如住院病人等)的评定量表尚需到受评者经常活动的地方(如病房)进行评定,以使评定结果更加准确。 2.量表的填表过程 评定量表填表过程中,首先应填写受评者的一般背景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通讯处等;如果是临床用量表,尤其要注明病种,有的还要求对受评者申请评定的理由及健康或疾病史作一简要描述。量表的各项目记录或填写方法,自评量表与他评量表不同。 (1)自评量表各项目填写前应有一简短指导语,说明评定主要目的、评定内容的范围、评定的时间界定(如评定一周内出现的现象,还是一年内出现的现象)、频度或程度标准、以及记录方法与其它要求等,这一指导语虽用文字写明,但评定者最好口头加以说明。量表的项目由受评者自己填写,独立完成填表过程。如果受评者文化程度低,对一些项目不理解,评定者可逐项念题,并以中性态度把项目本身意思告诉受评者。此外,自评量表常作团体评定工具,受评者人数

最新父母教养方式测评量表及评分方式资料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问卷调查!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请同学们在填写问卷时给予积极配合!我们后期将为完整提交问卷的同学及时反馈个性化分析结果,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让您确切说明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个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的印象。回答这个问卷,请您努力回想这些印象。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有1、2、3、4四个等级,用来表示这些行为出现次数的多少(数字越大,表示出现的次数越多,详细请看表中的具体描述)。为了保证测验的科学性,请你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认真回答,不要反复揣摩。 您父亲和您母亲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上面划勾。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即父母各一个答案)。如果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 【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 开始答题时间: 父亲方面母亲方面具体描述从不/ 偶尔/经常/总是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1 2 3 4 1 2 3 4 2.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 1 2 3 4 1 2 3 4 3.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 1 2 3 4 1 2 3 4 4.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 1 2 3 4 1 2 3 4 5.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出类拔萃的。 1 2 3 4 1 2 3 4 6.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1 2 3 4 1 2 3 4 7.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 1 2 3 4 1 2 3 4 8.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 1 2 3 4 1 2 3 4 9.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 1 2 3 4 1 2 3 4 10.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 1 2 3 4 1 2 3 4 11.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或训斥我。 1 2 3 4 1 2 3 4 12.父母总是关注我晚上干什么。 1 2 3 4 1 2 3 4 13.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能感到父母在尽量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 慰。 1 2 3 4 1 2 3 4 14.我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喜欢。 1 2 3 4 1 2 3 4 15.父母对我的惩罚总是超过我应受的程度。 1 2 3 4 1 2 3 4 16.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 1 2 3 4 1 2 3 4 17.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情,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的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 或负疚感。 1 2 3 4 1 2 3 4

展示作品评价量表

展示作品评价量规 优良差 技 术 整 合 ?拟采取的技术用法能很好地吸 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年龄特 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促进 高级思考技巧的培养。 ?技术是本教学设计成功的不可 或缺因素。 ?学生范例明显地体现了技术使 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 ?把计算机当作研究工具、发布工 具和交流工具来使用,这种技术 用法确实增强了教学设计。 ?拟采取的技术用法能吸引 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年龄 特点,但是对于如何增进学 生的学习不是很清楚。 ?技术是重要的,但对本教学 设计并非不可或缺。 ?学生范例展示的技术使用 与学生学习间有一定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把计算机当 作研究工具、发布工具和交 流工具来使用。 ?拟采取的技术用法不能吸 引学生注意力,不符合学生 年龄特点,不能增进学生的 学习。 ?技术的重要性,对项目来说 不明显。 ?学生范例不能表现技术使 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未能利用计算机 的研究、发布、交流功能。 学 生 学 习 ?教学设计要求学生解释、评价、 推理和/或综合信息。 ?学习目标定义清楚,条理清晰。 ?所有的学习目标与相关学科课 程标准有明显关联。 ?教学设计有精心设计的、适应不 同学习者的调整措施。 ?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分析和 应用信息、解决问题和/或 做出结论。 ?较好地定义了学习目标。 ?部分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 有关联。 ?教学设计提供了较少的适 应不同学习者的调整措施。 ?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定义、鉴 别、描述/概述。很少用到 高级思维。 ?学习目标模糊。 ?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基本 上没有关联。 ?教学设计无法适应不同学 习者。 教 学 实 施 ?教学设计提供了精心设计的范 例和实施计划。 ?教学设计容易修改,能够在各类 教室中实施。 ?教学设计有示范意义,但实 施计划欠完整。 ?教学设计或可在其他教室 实施。 ?教学设计和实施计划均欠 示范意义。 ?教学设计只能在教师本人 的教室中实施。 学 生 评 价 ?教学设计包括了真实评估和相 应评价手段。 ?学习目标和学生学习评估之间 有明显的关联。 ?评价工具包含了切合主题的具 体标准,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很好 的支架作用。 ?包括用于大多数学习目标 的评价手段。 ?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估之间 有关联。 ?评价工具包括了一些切合 主题的具体标准,但对学生 作用似不明显。 ?不包括用于学习目标评价 的手段或评价手段和学习 目标不相匹配。 ?学习目标和评价工具之间 的关系不明。 ?评价工具仅包括一些宽泛 的标准。

【调研问卷模板】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

【调研问卷模板】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 1. 指导语.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意义。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的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数字上划“○”。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母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如果幼小时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 2. 性别 男 女 3. 年龄 ____________ 4. 你与父母一起生活到__岁。 ____________ 5. 父亲是否健在. 是否(或在您___岁时去世) ____________ 6. 母亲是否健在. 是否(或在您___岁时去世) ____________ 7. 父母是否离异. 是否在您___岁时离异 ____________ 8. 父亲的文化程度 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 中专(包括高中)、 初中、

小学 9. 母亲的文化程度 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包括高中)、 初中、 小学 10. 父亲的职业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干部 11. 母亲的职业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干部 12.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父亲. 从不 父亲. 偶尔 父亲. 经常 父亲. 总是 母亲. 从不 母亲. 偶尔 母亲. 经常 母亲. 总是

13. 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父亲. 从不 父亲. 偶尔 父亲. 经常 父亲. 总是 母亲. 从不 母亲. 偶尔 母亲. 经常 母亲. 总是 14.. 与我的兄弟姐妹比,方面更宠爱我 父亲. 从不 父亲. 偶尔 父亲. 经常 父亲. 总是 母亲. 从不 母亲. 偶尔 母亲. 经常 母亲. 总是 15. 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 父亲. 从不 父亲. 偶尔 父亲. 经常 父亲. 总是 母亲. 从不 母亲. 偶尔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权重评价指标与分值得分 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5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1' 2.重点、难点分析准确。0.5' 3.准确分析这些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教材中的地位。1' 4.准确定位分析本节内容与前后章节的联系。1' 5.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1.5'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8 1.准确完整地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6' 2.能够准确地确定现代教育技术标准。包括《学生教育技术标 准(CETS·S)》、《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ETS·T)》2'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0 1.有过程,有方法。1' 2.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2' 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2' 4.情感态度的指向、价值判断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5.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1' 6.语句描述上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1' 7.目标总体上反映和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2'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初始能力 6 1.有对学习者共性特征进行描述(一般特征)。2' 2.对学习者前知识结构与现有能力有准确的描述。3' 3.描述的内容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4 1.编号清楚。1' 2.描述明确简洁到位。1' 3.具体描述语句指向清晰、结构完整。1' 4.能完整体现学习目标。1' 教学重点和难点8 1.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或学科发展重要,在知识体系中重要。3' 2.难点是老师指导、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3' 3.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具体、明确、可操作并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重点与难点。2' 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 准备4 1.环境选择描述准确(教室环境等)。1' 2.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可行。1' 3.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并得到检测或落实。 2'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 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2 1.知识点编号与学习目标描述与“知识点学习目标”相一致。 2' 2.学习目标描述简洁清晰。0.5' 3.媒体类型与媒体要点相一致。0.5' 4.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准确。2' 5.媒体使用方式恰当。1' 6.通过该媒体的使用确实能够得出相应结论。2' 7.结论与本节学习目标正相关。2' 8.时间设置可行、合理。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是1980, 年由瑞典Umea(于默奥)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 原量表由81个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共15 个分量表,分析四个主因素:因子Ⅰ是管束、行为取向和归罪行为,因子Ⅱ是一个维度,一极是情感温暖和鼓励行为,另一极是爱的剥夺和拒绝行为,因子Ⅲ是偏爱同胞或被试,Ⅳ是过保护。 EMBU由我国岳冬梅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并修订。从父亲教养方式中抽取六个主因素,母亲教养方式中抽取五个主因素,并分别由58和57个条目。其中有关父亲的. 个因子依次为:Ⅰ情感温暖、理解,Ⅱ惩罚、严厉,Ⅲ过分干涉,Ⅳ偏爱被试,Ⅴ拒绝否认,Ⅵ过度保护。有关母亲的5个因子依次为:Ⅰ情感温暖、理解,Ⅱ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Ⅲ拒绝、否认,Ⅳ惩罚严厉,Ⅴ偏爱被试。 问卷共66个条目中,父亲量表不含有19、24、26、38、41、47、54、63;母亲量表不含有5、10、18、20、21、40、49、66.0,..,为了方便,可以让被试对所有问题进行回答,但在计算分析时不将以上条目计算在内。 父母亲量表各因子所含条目构成 因子父亲母亲 因子Ⅰ2、4、6、7、9、15、20、25、29、30、 31、32、33、37、42、54、60、61、66 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54、60、61、63 因子Ⅱ5、13、17、18、43、49、51、52、53、 55、58、62 1、11、12、14、16、19、24、27、35、36、41、48、50、56、57、59 因子Ⅲ1、10、11、14、27、36、48、50、56、 57 23、26、28、34、38、39、45、47 因子Ⅳ3、8、22、64、65 13、17、43、51、52、53、55、58、62 因子Ⅴ21、23、28、34、35、45 3、8、22、64、65 因子Ⅵ12、16、39、40、59 应用范围: EMBU是让背时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因此,它可以用于任何一位为人子女的人,期范围广泛,应用于什么样本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年龄是应注意的因素:年龄太小,对父母的评价可能有失偏颇,缺乏客观性;而年龄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对年龄偏小或偏大的被试给出的问卷进行解释时要慎重。 以往应用结果:男女生相比,无论是对父亲还是对母亲,其情感温暖理解这一因子都是女生高于男生来自县城及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既更多地体验到了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同时也更多地体验到了父母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而农村学生更多地体验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偏爱,这可能主要是农村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的缘故。 量表 基本家庭信息及学校情况(如年级、成绩)略。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岳冬梅

第一节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一、EMBU的编制背景和目的 EMBU (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学系C. 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 50-60年代,在精神医学领域人们意识到家庭环境与子女催患精神疾病存在一定关丢当时多注意从父母的早逝、离异、分居等角度去考虑这种关系,而很少探讨父母教养行为.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但当时也出现过几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评价问卷(Schaefer 1959,Slat1962,Becker 1964),其中较有影响的是1959年由Schaefer编制的子女对父母行为的评价{卷(Children's Report of Parental Behaviour Inventory,CRPBI )。这一量表把父母教:方式分三个维度:接纳(acceptance)一拒绝(rejection),心理自主(psychologicautonomy)一心理受控(psychological control),严厉(firm control)一放纵(lax control但是Perris等人认为,上述维度并不能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的全部内涵,起码是不充分的。越来越多的人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子女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乎密切相关,但由于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工具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滞留不前。因此,他们·为需要编制一全面而深人的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开始他们采用半定式会谈方式帮助者回忆父母的教养行

为。然而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为了保证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评价方便,标准的问卷是一种更为恰当的方式。因此,他们决定根据Schaefer提出的父母教养式维度的概念,编制一套反映父母教养方式全貌的问卷。 几位临床医生根据前人所涉及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几经切磋,拟定了父母教养方.的十五种行为,每种行为涉及的5个条目,还有11个不属于上述十五种行为的条目,因此问卷共81个条目。同时,在问卷之后还附加了二个问题。问卷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许多临心理学家的关汪,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国先后对它进行修订,并在这些国家:行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他们以EMBU 为测验工具,对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神经症患者的父母较正常人的父母对子女1乏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但却有过多的拒绝和过度保护。 因此,EMBU从问世开始,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从另一个角度说,为我们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经,同时,EMBU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哪些教养方式是不当的,从而改善、调整并最终放弃不当的教养方式,让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这个角度讲,EMBU的应用对提高青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是1980年由瑞典Umea(于默奥)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由我国岳冬梅等于80年代末引进并修订。EMBU包含11个因子,其中有关父亲的6个因子依次为:Ⅰ情感温暖、理解,Ⅱ惩罚、严厉,Ⅲ过分干涉, Ⅳ偏爱被试,Ⅴ拒绝否认,Ⅵ过度保护。有关母亲的5个因子依次为:Ⅰ情感温暖、理解,Ⅱ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Ⅲ拒绝、否认,Ⅳ惩罚严厉,Ⅴ偏爱被试。(建议: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育方式评测,可从父亲教养方式中抽取5个主因素:情感锡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共包含52个条目;从母亲教养方式中抽取4个主因素: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和过度探护、拒绝否认,共包含53个条目。)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 男女年龄: 您与父母一起生活到____岁父亲是否健在:是否;母亲是否健在:是否;父母是否离异:是否在您______岁时离异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您确切回忆小时侯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个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时侯留下的这些印象。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母亲的等级数字上面○。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分别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下面举列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1、父母常常打你吗?父① 2 3 4 母 1 ② 3 4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1、父母对你很亲热吗?父 1 2 ③ 4 母 1 2 ③ 4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父1 2 3 4 母1 2 3 4 2.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父1 2 3 4 母1 2 3 4 3.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父1 2 3 4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评价量表.(优选)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评价量表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3. 经常会考虑到学习与自己前途的关系*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4. 认为自己的学习潜力很大*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5. 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学好各门功课*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6. 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下定决心,加倍努力*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7. 老师不说,自己知道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8. 如果老师不布置作业,就自己看书或找习题做*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9. 自己挑选一些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来读*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10. 晚上睡觉前,考虑第二天该学习什么内容*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11. 老师给出学习目标,知道要学习哪些内容*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12.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会给自己找一些习题做*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13. 爱收藏一些好的文章或解题方法*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14. 读书时,做一些读书笔记*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经常这样 ?总是这样 15. 自己归纳、整理以前学过的知识*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这样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1)简介 EMBU(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 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为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EMBU已在23个国家用于抑郁症、恐怖症、人格障碍等各类患者及正常人群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以下四个主因素: 因子Ⅰ:拒绝; 因子Ⅱ:情感温暖; 因子Ⅲ:过分保护; 因子Ⅳ:偏爱。 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详细资料请参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 vol7, p57-59。 EMBU可进行单人测验,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由于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

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什么样的群体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但由于年龄过小可能对父母的评价缺乏客观性,而年龄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年龄过大或过小的被试,对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编号________ 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测验日期_________ 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您确切回忆小时候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数字上面划“○”。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您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 1-否,2-偶尔,3-常常,4-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感到你做每件事情时均受到你父母的干涉吗? 父1-2-3-4 母1-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