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

默认分类2009-08-14 11:14:31 阅读20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 粘度

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较低。它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依据,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等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常用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条件粘度来表示油品的粘度。测定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为GB/T 265、GB/T 11137,即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就是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通常实际使用单位是mm2/s。国外相应测定油品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45、德国的DIN 51562和ISO 3105等。

某些油品,如液力传动液、车用齿轮油等低温粘度通常用布氏粘度计法来测定。我国的GB/T 11145、美国的ASTM D2983和德国的DIN 51398等标准方法。

粘度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化性能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其40℃时中间点运动粘度的正数值来表示牌号的,粘度是各种设备选油的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品,可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通常,低速高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和正常润滑;高速低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起动和运转力矩,运行中温升小。测定不同温度下粘度,可计算出该油品的粘度指数,了解该油品在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变化情况,另外,粘度还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一个表示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的参数。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做粘温性能。通过将润滑油试样与一种粘温性较好(粘度指数定为100)及另一种粘温性较差(粘度指数定为0)的标准油进行比较,得出表示润滑油粘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程度的相对值。粘度指数(VI)是表示油品粘温性能的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小,油的粘温性能好。反之亦然。

石油产品的粘度指数可通过计算得到。计算方法在我国的GB/T 1995或美国的ASTM D2270、德国的DIN 51564、ISO2902、日本的JIS K2284等标准中有详细的说明。粘度指数还可以用查表法得到,我国的GB/T 2541。

粘温性能对润滑油的使用有重要意义,如发动机润滑油的粘温性能不好,当温度低时粘度过大,就会启动困难,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启动后润滑油不易流到摩擦表面上,加快机械零件的磨损。如果温度过高,粘度变小,则不易在摩擦表面上产生适当的油膜,失去润滑作用,使机械零件的摩擦面产生擦伤和胶合等故障,另外,粘温性能好的润滑油可以在冬夏季节和我国的南方、北方地区通用。

2. 极压性能(PB、PD、ZMZ)

润滑油极压抗磨性能是齿轮油、液压油、润滑脂、工艺用油等润滑剂的重要性能指标。具有极压抗磨性能的油品,都必须进行极压抗磨性能的模拟评定。常用的模拟评定试验机有四球机、梯姆肯环块试验机、Falxe试验机、FZG齿轮试验机、Almen试验机、SAE试验机等等。应用比较普遍的有四球机、梯姆肯环块试验机、FZG齿轮试验机。

四球试验机模拟试验:测定润滑油脂的减摩性、抗磨性和极压性。减摩性用摩擦系数“f”表示和抗磨性能用磨痕直径“d”表示;极压性用最大无卡咬负荷“P B”、烧结负荷“P D”和综合磨损值“ZMZ” 表示。国内标准试验方法有GB/T 3142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GB/T 12583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SH/T 0189润滑油磨损性能测定法、SH/T 0202润滑脂四球机极压性测定法、SH/T 0204润滑脂抗磨性能测定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ASTM D 2783润滑油极压性测定法、ASTM D4172润滑油抗磨性测定法、ASTM D2596润滑脂极压性测定法、ASTM D2266润滑脂抗磨性测定法。

最大无卡咬负荷P B(N),在试验条件下,使试验钢球不发生卡咬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它代表油膜强度。

烧结负荷P D(N),在试验条件下,使试验钢球发生烧结的最低负荷为烧结负荷,它代表润滑剂的极限工作能力。

综合磨损值ZMZ(N),综合磨损值ZMZ是润滑剂在所加负荷下使磨损减少到最小的抗极压能力的一个指数,它等于若干次校正负荷的平均值。

3. 氧化安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由于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引起其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是反映润滑油在实际使用、贮存和运输中氧化变质或老化倾向的重要特性。

油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与空气接触而起氧化作用,温度的升高和金属的催化会加深油品的氧化。润滑油品氧化的结果,使油品颜色变深,粘度增大,酸性物质增多,并产生沉淀。这些无疑对润滑油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如腐蚀金属,堵塞油路等。对内燃机油来说,还会在活塞表面生成漆膜,粘结活塞环,导致汽缸的磨损或活塞的损坏。因此,这个项目是润滑油品必控质量指标之一,对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变压器油、内燃机油以及与大量压缩空气接触的空气压缩机油等,更具重要意义。通常油品中均加有一定数量的抗氧剂,以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有多种,其原理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向试样中直接通入氧气或净化干燥的空气。在金属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在规定温度下经历规定的时间观察试样的沉淀或测定沉淀值、测定试样的酸值、粘度等指标的变化。试验条件因油品而异,尽量模拟油品使用的状况。我国对内燃机油的

氧化测定方法有SH/T0299-92和SH/T0192-92标准进行;汽轮机油SH/T 0193-92旋转氧弹法来测定其抗氧化性能;变压器油的氧化特性按SH/T 0206-92即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74标准方法进行;中高档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主要有GB/T 12581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GB/T 12709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SH/T 0123极压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进行。

4. 破乳化性

乳化是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紧密分散形成乳状液的现象,它是两种液体的混合而并非相互溶解。

抗乳化则是从乳状物质中把两种液体分离开的过程。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油品遇水不乳化,或虽是乳化但经过静置,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能。

两种液体能否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取决于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由于界面张力的存在,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缩小两种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即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由小液滴合并大液滴以减少液滴的总面积,乳化状态也就是随之而被破坏。界面张力越大,这一倾向就越强烈,也就越不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润滑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随润滑油的组成不同而不同。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以及某些成品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相当大,因此,不会生成稳定的乳状液。但是如果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深度不够,其抗乳化性也就较差,尤其是当润滑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时,如清净分散剂、油性剂、极压剂、胶质、沥青质及尘土粒等,它们都是一些亲油剂和亲水基物质,它们吸附在油水表面上,使油品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因此在选用这些添加剂时必须对其性能作用作全面的考虑,以取得最佳的综合平衡。

对于用于循环系统中的工业润滑油,如液压油、齿轮油、汽轮机油、,油膜轴承油等,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和冷却水或蒸汽甚至乳化液等接触,这就是要求这些油品在油箱中能迅速油-水分离(按油箱容量,一般要求6-30min分离),从油箱底部排出混入的水分,便于油品的循环使用,并保持良好的润滑。通常润滑油在60℃左右有空气存在并与水混合搅拌的情况下,不仅易发生氧化和乳化而降低润滑性能,而且还会生成可溶性油泥,受热作用则生成不溶性油泥,并剧烈增加流体粘度,造成堵塞润滑系统、发生机械故障。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和所用添加剂与其抗乳化剂的关系,在调合、使用、保管和贮运过程中亦要避免杂质的混入和污染,否则若形成了乳化液,则不仅会降低润滑性能,损坏机件,而且易形成油泥。另外,随着时间的增长,油品的氧化、酸性的增加、杂质的混入都会使抗乳化性的变差,用户必须及时处理或者更换。

乳化性是内燃机油、汽轮机油、油膜轴承油等油品最不需要的,但又是饱和汽缸油、乳化液压油、切削油等油品极需要的。从节约能源的角度,金属加工用的乳化油本身就需要加入乳化剂,使乳化油具有良好的乳化安定性。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抗乳化性测定方法有两个方法。GB/T 7305是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本方法与ASTMD1401等效。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油、合成液与水分离的能力。它适用于测定40℃时运动粘度为30-100mm2/s的油品,试验温度为(54±1)℃。它可用于粘度大于100mm2/s油品,但试验温度为(82±1)℃。其他试验温度也可以采用,例如25℃。当所测试的合成液的密度大于水时,试验步骤不变,但这时水可能浮在乳化层或合成液上面。GB/T 8022是润滑油抗乳性能测定法,本方法与ASTMD2711方法等同采用。本方法是用于测定中、高粘度润滑油与水互相分离的能力。

本方法对易受水污染和可能遇到泵送及循环湍流而产生油包水型乳化液的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的测定具有指导意义。

6.水分

润滑油中含水的质量称为水分,水分测定按GB/T 260-88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确定。

润滑油中的水分一般呈三种状态存在:游离水、乳化水和溶解水。一般来说,游离水比较容易脱去,而乳化水和溶解水就不易脱去。

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促使油品氧化变质,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油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而且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产生沉淀,堵塞油路,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不仅如此,润滑油的水分,在使用温度低时,由于接近冰点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粘温性变坏;而使用温度高时,水会汽化,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影响润滑油的循环。另外,在个别油品例如变压器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使介电损失角急剧增大,而耐电压性能急剧下降,以至引起事故。

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因此,用户必须在使用、储存中应精心保管油品,注意使用前及使用中的油料脱水。

检查润滑油中是否有水,有几个简单方法:(1)用试管取一定量的润滑油,如发现油变浑浊甚至乳化,由透明变为不透明,可认为油中有水分,将试管加热,如出现气雾或在管壁上出现气泡、水珠或有“劈啪”的响声,可认为油中有水分;(2)取一条细铜线,绕成线圈,在火上烧红,然后放入装有试油的试管中,如有“劈啪”响声,认为油中有水分;(3)用试管取一定量的润滑油,将少量硫酸铜(无水,白色粉沫)放入油中,如硫酸铜变为蓝色,也表示润滑油中有水分。

GB/T 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的测定原理是利用蒸馏的原理,将一定量的试样和无水溶剂混合,在规定的仪器中进行蒸馏,溶剂和水一起蒸发出并冷凝在一个接受器中不断分离,由于水的密度比溶剂大,水便沉淀在接受器的下部,溶剂返回蒸馏瓶进行回流。根据试样的用量和蒸发出水分的体积,计算出测定结果。当水的质量数少于0.03%时,认为是痕迹;如果接受器中没有水,则认为试样无水。

7.泡沫性

1. 泡沫特性指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及泡沫的稳定性。润滑油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受到振荡、搅动等作用,使空气进入润滑油中,以至形成气泡。因此要求评定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性(ml)和泡沫稳定性(ml)。

这个项目主要用于评定内燃机油和循环用油(如液压油、压缩机油、齿轮油等)的起泡性。润滑油产生泡沫具有以下危害:1.大量而稳定的泡沫,会使体积增大,易使油品从油箱中溢出;2.增大润滑油的压缩性,使油压降低。如液压油是靠静压力传递功的,油中一旦产生泡沫,就会使系统中的油压降低,从而破坏系统中传递功的作用。3.增大润滑油与空气接触面积,加速油品的老化。这个问题对空压机油来说,尤为严重。4.带有气泡的润滑油被压缩时,气泡一旦在高压下破裂,产生的能量会对金属表面产生冲击,使金属表面产生穴蚀。有些内燃机油的轴瓦就出现这种穴蚀现象。5.气泡的产生使循环系统的油箱的润滑油易溢出。

润滑油容易受到配方中的活性物质如清净剂、极压添加剂和腐蚀抑制剂的影响,这些添加剂大大地增加了油的起泡倾向。润滑油的泡沫稳定性随粘度和表面张力而变化,泡沫的稳定性与油的粘度成反比,同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泡沫的稳定性下降,粘度较小的油形成大而容易消失的气泡,高粘度油中产生分散的和稳定的小气泡。为了消除润滑油中的泡沫,通常在润滑油中加入表面张力小的消泡剂如甲基硅油和非硅消泡剂等。

在我国,润滑油的泡沫特性可按GB/T12579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标准方法、SH/T 0722-2002 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进行试验,先恒温至规定温度,再向装有试油的量筒中通过一定流量和压力的空气,记下通气5分钟后产生的泡沫体积(ml)和停气静止10分钟后泡沫的体积(ml)。泡沫越少,润滑油的抗(消)泡性越好。美国和日本分别用ASTM D892、JIS K2518标准方法评定。

航空润滑油可按GJB498-88航空涡轮发动机油泡沫特性测定法(静态泡沫试验),其方法概要是:向在24±0.5℃和93±0.5℃下恒温的两个泡沫试验量筒中的润滑油通入规定量的净化空气,通气5分钟后记下泡沫的体积,静置10分钟后再记录泡沫体积,93℃通气试验完毕后的试样在室温下冷却至43℃,再放入24±0.5℃恒温浴中,测其在该温度下的泡沫倾向和泡沫稳定性,整个试验必须在3小时内完成。

8.润滑油的低温性能(CCS、BPT)

低温粘度测定法:用来测定发动机油在高剪切速率下、-50~-30℃时的低温粘度。所得结果与发动机的启动性有关。我国标准试验方法有GB/T 6538-86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本试验方法是试验内燃机油的低温表观粘度。在保持规定温度的仪器转子和定子间充满试油,由直流电机驱动,测定转子的转数,通过转数与粘度的函数关系,由此求得油品在该温度时的表观粘度。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 2602发动机润滑油低温下表观粘度测定法(CCS)。

低温泵送性测定法(BPT):用来预测发动机油在低剪切速率下、-40~0℃0范围内的边界泵送温度。我国标准试验方法有GB/T 9171-88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本法规定将试油由80℃用10h 冷却到试验温度,恒温冷却共16h,然后在旋转粘度计上,逐渐施加规定的扭矩,并测出转动速度,再计算该温度的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从三个以上的温度点的结果算出临界泵送温度。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3830发动机润滑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MRV)。

9.抗剪切安定性

剪切安定性测定法:以油品的粘度下降率来评定其剪切安定性。主要用以评价含高分子聚合物润滑油(稠化油)的聚合物抗剪切能力,也是评定稠化油的永久性粘度下降的指标。我国的标准试验方法有SH/T 0505-92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超声波剪切法)、SH/T 0200-92含聚合物润滑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齿轮机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 2603含聚合物润滑油超声剪切稳定性试验法。

10.防锈性能

所谓防锈性,是指润滑油品阻止与其接触的金属部件生锈的能力。评定防锈性的方法很多,在工业润滑油规格中最常见的方法是GB/T 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该方法与ASTM D665方法等效。

GB/T1143方法概要是:将一支一端呈圆锥形的标准钢棒浸入300ml试油与30ml(A)蒸馏水或(B)合成海水混合液中,在60℃和以100r/min搅拌的条件下,经过24h后将钢棒取出,用石油醚冲洗,晾干,并立即在正常光线下用目测评定试棒的锈蚀程度。

锈蚀程度分如下几级:

无锈:钢棒上没有锈斑。

轻微锈蚀:钢棒上锈点不多于6个点,每个点的直径等于或小于1mm。

中等锈蚀:锈蚀点超过6点,但小于试验钢棒表面积的5%。

严重锈蚀:生锈面积大于5%。

水和氧的存在是生锈不可缺少的条件。汽车齿轮中,由于空气中湿气在齿轮箱中冷凝而有水存在,工业润滑装置如齿轮装置、液压系统和涡轮装置等由于使用环境的关系,也不可避免的有水浸入。其次,油中酸性物质的存在也会促进锈蚀,为提高油品的防锈性能,常常加入一些极性有机物,即防锈剂。

11.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就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机械杂质来源于润滑油的生产、贮存和使用中的外界污染或机械本身磨损,大部分是砂石和积碳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

机械杂质的测定按GB/T 511-83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进行。其过程是:称取100g的试油加热到70℃到80℃,加入2-4倍的溶剂,在已衡重的空瓶中的纸上过滤,用热溶剂洗净滤纸瓶再称重,定量滤纸的前后重量之差就是机械杂质的重量,由此求出机械杂质的质量分数。

机械杂质和水分、灰分、残炭都是反映油品纯洁性的质量指标,反映油品精制的程度。一般来讲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的质量分数都应该控制在0.005%以下(机械杂质在此以下认为是无),加剂后成品油的机械杂质一般都是增大,这是正常的。对用户来讲,测定机械杂质也是必要的,因为润滑油在使用、存储、运输中混入灰尘、泥沙、金属碎屑、铁锈及金属氧化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将加速机械设备的磨损,严重时堵塞油路、油嘴和滤油器,破坏正常润滑。另外金属碎屑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油起催化作用,应该进行必要的过滤。但是,对于一些加有大量添加剂油品的用户来讲,机械杂质的指标表面上看是大了一些(如一些高档的内燃机油),但其杂质主要是加入了多种添加剂后所引入的溶剂不溶物,这些胶状的金属有机物,并不影响使用效果,用户不应简单地用“机械杂质”的大小去判断油品的好坏,而是应分析“机械杂质”的内容,否则,就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12.蒸发损失

油品的蒸发损失,即油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蒸发而损失的量,用质量分数表示。蒸发损失与油品的挥发度成正比。蒸发损失越大,实际应用中的油耗就越大,故对油品在一定条件下的蒸发损失的量要有限制。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蒸发,造成润滑系统中润滑油量逐渐减少,需要补充,粘度增大,影响供油。液压液体在使用中蒸发,还会产生气穴现象和效率下降,可能给液压泵造成损害。蒸馏方法得到的数据只是粗略的结果,润滑油品的蒸发损失需专门方法测定。

我国测定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方法为GB/T 7325润滑油和润滑脂蒸发损失测定法和SH/T 0055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GB/T 7325方法是把放在蒸发器中的润滑油试样,置于规定温度的恒温浴中,热空气通过试样表面22h。然后根据试样的质量损失计算蒸发损失。根据该方法,润滑油品的蒸发损失可以在99-150℃内的任一温度下测定。目前,该方法在我国主要用于润滑脂和合成润滑油的蒸发损失评定。SH/T 0055方法是试样在规定的仪器中,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加热1h,蒸发出的油蒸气由空气流携带出去。根据加热前后试样量之差测定润滑油的蒸发损失。国外主要的测定方法有:美国的ASTM D972、德国的DIN 51581和日本的JIS K2220 (5.6)等。

13.清净分散性

发动机润滑油在发动机工作条件下,会产生多种污染物(包括氧化物、水分、金属颗粒、碳黑粒、酸、末完全燃烧物),这些污染物会使活塞表面覆盖一层漆膜。加有清净分散剂的润滑油可以阻止污染物粘结成团或粘结在金属表面上,抑制氧化反应,且能中和酸性氧化物,使污染物以溶胶状态分散地悬浮于油中,防止不溶物的沉积。这种性能的总和叫作发动机润滑油的清净分散性。

SH/T0645《柴油机油清浮性测定法(热管氧化法)》作为评定发动机润滑油清净性的手段之一。热管氧化试验是一种内燃机油高温氧化模拟台架试验设备,专门针对发动机活塞环等部件在工作过程中形成漆膜和积碳的机理而设计的试验方法。主要用于内燃机油高温清净性的实验室评定,考察油品中各类添加剂组分对油品的热氧化安定性、清净分散性等综合性能的影响。利用此类模拟试验技术可在进行IH2、IG2、IK等发动机台架试验之前,预先大量筛选油品配方及评选各类添加剂的表现。试验测定的数据显示与台架试验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SH/T 0300 曲轴箱模拟试验法用于评定添加剂和含添加剂内燃机油的热氧化安定性,是科研工作中评选清净剂、抗氧抗腐剂和油品复合配方的一种模拟试验方法。该方法是使含添加剂内燃机油飞溅到高温金属表面形成漆膜,以此模拟曲轴箱油在活塞工作时的成漆情况,并用在试验机油箱内挂铅片的发放模拟曲轴箱油在气液相氧化状态下对发动机零部件的腐蚀。通过测定金属板上的漆膜评级和胶重,考察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将250ml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在模拟试验机内运行6h后,考察形成漆膜和成胶的情况。

14.酸值

中和1克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用mgKOH/g表示。

酸值表示润滑油品中酸性物质的总量。油品中所含有的有机酸主要为环烷酸、环烷烃的羟基衍生物。这些酸性物质对机械都有一定程度的腐蚀性。特别是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其腐蚀性更大,尤其是对铝和锌,腐蚀的结果是生成金属皂类,这样的皂类会引起润滑油加速氧化,同时,皂类渐渐积累,会在油中成为沉淀物。另外,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被氧化变质,酸值也会逐渐变大,因此常用酸值变化大小来衡量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故酸值是油品质量中应严格控制的指标之一。对于在用油品,当酸值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必须换油。

测定酸值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颜色指示剂法,即根据指示剂的颜色来确定滴定的终点,如我国的GB/T 264或SH/T 0163、美国的ASTM D974和德国的DIN51558等。另一类为电位滴定法,即根据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主要用于深色油品的酸值测定。这类方法有我国的GB/T 7304和美国的ASTM D664等。

15.水分

润滑油中的水分一般呈三种状态存在:游离水、乳化水和溶解水。一般来说,游离水比较容易脱去,而乳化水和溶解水就不易脱去。润滑油中含水量的质量分数称为水分,水分测定按GB/T 260-88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确定。

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促使油品氧化变质,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油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而且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产生沉淀,堵塞油路,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不仅如此,润滑油的水分,在使用温度低时,由于接近冰点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粘温性变坏;而使用温度高时,水会汽化,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影响润滑油的循环。另外,在个别油品例如变压器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使介电损失角急剧增大,而耐电压性能急剧下降,以至引起事故。

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因此,用户必须在使用、储存中精心保管油品,注意使用前及使用中的油料脱水。

检查润滑油中是否有水,有几个简单方法:(1)用试管取一定量的润滑油,如发现油变浑浊甚至乳化,由透明变为不透明,可认为油中有水分,将试管加热,如出现气雾或在管壁上出现气泡、水珠或有“劈啪”的响声,可认为油中有水分;(2)取一条细铜线,绕成线圈,在火上烧红,然后放入装有试油的试管中,如有“劈啪”响声,认为油中有水分;(3)用试管取一定量的润滑油,将少量硫酸铜(无水,白色粉沫)放入油中,如硫酸铜变为蓝色,也表示润滑油中有水分。

GB/T 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的测定原理是利用蒸馏的原理,将一定量的试样和无水溶剂混合,在规定的仪器中进行蒸馏,溶剂和水一起蒸发出并冷凝在一个接受器中不断分离,由于水的密度比溶剂大,水便沉淀在接受器的下部,溶剂返回蒸馏瓶进行回流。根据试样的用量和蒸发出水分的体积,计算出测定结果。当水的质量数少于0.03%时,认为是痕迹;如果接受器中没有水,则认为试样无水。

16.铜片腐蚀

金属表面受周围介质的作用或电化学的作用而被损坏的现象,称为腐蚀。石油产品的腐蚀试验是用以衡量油品的防腐蚀性能的一种方法。腐蚀试验是一种定性的试验方法,它主要是检查油品中是否含有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的有害杂质,大多采用对铜片的腐蚀试验。

铜片腐蚀试验对硫化氢或元素硫的存在是一个非常灵敏的试验。通过铜片腐蚀试验,可以判断油品是否有活性硫化物,可以预知油品在储运和使用时对金属腐蚀的可能性。

GB/T 5096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这是目前工业润滑油最主要的腐蚀性测定法,本方法与ASTM D130-83方法等效。试验方法概要是:把一块已磨光好的铜片浸没在一定量的试样中,并按产品标准要求加热到指定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待试验周期结束时,取出铜片,在洗涤后与标准色板进行比较,确定腐蚀级别。工业润滑油常用的试验条件为100℃(或120℃),3h。

SH/T 1095润滑油腐蚀试验方法,本方法用于试验润滑油对金属片的腐蚀性。除非另行规定,金属片材料为铜或钢。其试验原理与GB/T 5096方法基本相同,其主要的差别在于:一、试验结果只根据试片的颜色变化,判断合格或不合格;二、试验金属片不限于铜片。

GB/T 391-88发动机润滑油腐蚀度测定法,测定内燃机油对轴瓦(铅铜合金等)的腐蚀度。该方法是模拟粘附在金属片表面上的热润滑油薄膜与周围空气中氧定期接触时,所引起的金属腐蚀现象。铅片在热到140℃的试油中,经50小时的试验后,依金属片的重量变化确定油的腐蚀程度,以g/m2表示。

汽车制动液对金属的腐蚀性,除了应按GB/T 5096进行100℃、3h的铜腐蚀试验外,还须进行叠片腐蚀试验。根据GB 12981标准的附录C,用马口铁、10号钢、LY12铝、HT200铸铁、H62黄铜、T2紫铜等六种金属试片按一定顺序联接在一起,在100℃下试验120小时,试验结束后测定试片的重量的变化。

17.闪点(开口、闭口);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

润滑油闪点的高低,取决于润滑油的馏分组成,润滑油中是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轻质润滑油或含轻质组分多的润滑油,其闪点就较低。相反,重质润滑油的闪点或含轻质组分少的润滑油,其闪点就较高。

润滑油的闪点是润滑油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润滑油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润滑油,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差,润滑油挥发性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重质润滑油的闪点如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入事故。

从安全角度考虑,石油产品的安全性是根据其闪点的高低而分类的: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闪点在45℃以上的产品为可燃品。

闪点的测定方法分为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润滑油和深色润滑油的闪点,方法是GB/T 267和GB/T3536。闭口杯法用以测定闪点在150℃以下的轻质润滑油的闪点,方法为GB/T 261。同一种润滑油,开口闪点总比闭口闪点高,因为开口闪点测定器所产生的油蒸汽能自由地扩散到空气中,相对不易达到可闪火的温度。通常开口闪点要比闭口闪点高20-30℃。

国外测定润滑油闪点(开口)的标准有美国的ASTM D92,闭口闪点有ASTM D93、ISO2719等。

18.总碱值

总碱值表示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存在于1g油品中全部碱性组分所需的酸量,以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总碱值是测定润滑油中有效添加剂成分的一个指标,表示内燃机油的清净性与中和能力。总碱值表示试样中含有有机和无机碱、胺基化合物、弱酸盐如皂类、多元酸的碱性盐和重金属的盐类。内燃机油的总碱值则可间接表示其所含清净分散剂的多少。因而总碱值为内燃机油的重要质量指标。在内燃机油的使用过程中,分析其总碱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润滑油中添加剂的消耗情况。

石油产品总碱值测定可按SH/T 0251石油产品碱值测定(高氯酸电位滴点法)和SH/T 0688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碱值测定法(电位滴点法)方法进行。前一个方法是以石油醚-冰乙酸为溶剂,用0.1N高氯酸标准溶液进行非水滴定来测定石油产品和添加剂中碱性组分的含量。后一个方法是将试样溶于甲苯、异丙醇、三氯甲烷组成的混合溶剂中,用0.1mol/L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进行电位滴定,从滴定曲线上确定滴定终点。

19.凝点和倾点

润滑油试样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冷却至液面停止流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而试样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凝点和倾点都是表示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指标,二者无原则差别,只是测定方法有所不同。同一试样测得的凝点和倾点并不是完全相等,一般倾点都高于凝点1-3℃,但也有两者相等或倾点低于凝点的情况。国外常用倾点(流动点),我国也一般采用倾点这个标准。

温度很低时,粘度变大,甚至变成无定型的玻璃状物质,失去流动性。因此在生产、运输和使用润滑油时因根据环境条件和工况选用相适应的倾点(或凝点)。

润滑油凝点测定法(GB/T 510)测定的基本过程是:将试样装入试管中,按规定的预处理步骤和冷却速度进行试验。当试样温度冷却到预期的凝点时,将浸在冷剂中的仪器倾斜45度保持1min后,取出观察试管里面的液面是否有过移动的迹象。如有移动时,从套管中取出试管,并将试管重新预热,然后用比上次试验温度低4℃或其它更低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直至某试验温度时液面位置停止移动为止。如没有移动,从套管中取出试管,并将试管重新预热,然后用比上次试验温度高4℃或其它更高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直至某试验温度时液面位置有了移动为止。找出凝点的温度范围(即液面位置从移动到不移动或从不移动到移动的温度范围)之后,采用比移动的温度低2℃或采用比不移动的温度高2℃,重新进行试验,直至确定某试验温度能使试样的液面停留不动而提高2℃又能使液面移动时,就取使液面不动的温度作为试样的凝点。

润滑油倾点测定法(GB/T 3535)试验的基本过程是:将清洁的试样注入试管中,按方法所规定的步骤进行试验。对倾点高于33℃的试样,试验从高于预期的倾点9℃开始,对其它的倾点试样则从高于其倾点12℃开始。每当温度计读数为3℃的倍数时,要小心地把试管从套管中取出,倾斜试管到刚好能观察到试管内试样是否流动,取出试管到放回试管的全部操作要求不超过3s。当倾斜试管,发现试样不流动时,就立即将试管放在水平位置上,仔细观察试样的表面,如果在5s内还有流动,则立即将试管放回套管,待温度降低3℃时,重复进行流动试验,直到试管保持水平位置5s而试样无流动时,纪录观察到的试验温度计读数,再加3℃作为试样的倾点。

20.灰分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不燃物)叫做灰分,以质量分数表示。灰分主要是润滑油完全燃烧后生成的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所组成。通常基础油的灰分含量都很小。在润滑油中加入某些高灰分添加剂后,油品的灰分含量就会增大。

发动机燃料中灰分增加,会增加汽缸体的磨损。润滑油灰分过大,容易在机件上发生坚硬的积炭,造成机械零件的磨损。

我国使用GB/T 508-85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和GB/T 2433-88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标准测定润滑油等石油产品的灰分。同GB/T 508-85方法相当的国外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82等。

对添加剂、含添加剂的润滑油的灰分一般采用GB/T 2433-88标准方法测定,其测定结果称之为硫酸盐灰分。国外相应的标准有美国的ASTM 874和德国的DIN 51575等。

21.残炭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进行蒸发和热解,排出燃烧的气体后,所剩余的残留物叫残炭,以质量分数表示。残炭是表明润滑油中胶状物质、沥青质和多环芳烃叠合物的间接指标,也是矿物型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深浅程度的标志,润滑油中含硫、氧和氮化合物较多时,残炭就高。一般精制深的油品残炭小。对于一般的润滑油来说,残炭没有单独的使用意义,但对内燃机油和压缩机油,残炭值是影响积炭倾向的主要因素之一,油品的残炭值越高,其积炭倾向越大,在压缩机汽缸、胀圈和排气阀座上的积炭就多,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爆炸。

对于添加剂含量高的油品主要控制其基础油的残炭,而不控制成品油的残炭。

残炭测定法有电炉法和康氏法两种。通常多采用后者。我国标准是GB/T268-8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此方法是将准确称出一定量的油品放入康氏残炭测定器中,加热至高温,使最里层坩埚中的试样温度达到600℃左右,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严格控制预热期、燃烧期、强热期3个阶段的加热时间及加热强度,使试样全部蒸发及分解。将排出的气体点燃,待气体燃烧完后,进行强热,使之形成残炭。最后按称出物的重量,计算出被测物的残炭值。国外测定石油产品残炭的标准主要有:美国ASTM D189和德国DIN 51551等。

22.锥入度

在规定的负荷、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标准园锥体以垂直方向在5秒钟内刺入润滑脂样品的深度,称为润滑脂的锥入度,单位以1/10mm表示。

润滑脂是由一种(或几种)稠化剂和一种(或几种)润滑液体所组成的具有可塑性的润滑剂。锥入度是各种润滑脂常用的控制稠度的指标,是选用润滑脂的依据之一。各国润滑脂一般用锥入度对润滑脂进行分号,润滑脂的号数越小,其锥入度数值就越大,表示它的稠度越小。我国将润滑脂的稠度按锥入度范围分为9个等级。

润滑脂稠度等级

23.滴点

将润滑脂装入滴点计的脂杯中,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加热,当从脂杯中分出并滴下第一滴液体(或流出油柱25mm)时的温度,称为润滑脂的滴点。

滴点是润滑脂的耐热性指标。通过测定滴点,就可测定润滑脂从不流动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的温度,因此可以用滴点大体上决定润滑脂可以有效使用的最高温度(一般使用温度要低于滴点10~30℃)。测定滴点可以大致判断润滑脂的类型和所用的稠化剂。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有:GB/T4929《润滑脂滴点测定法》;GB/T3498《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

24.抗腐蚀性和防锈性(铜片腐蚀、轴承防绣性)

润滑脂的抗腐蚀性和防锈性主要是控制与金属接触时不致发生锈蚀作用,反映润滑脂的保护性能。润滑脂的腐蚀性取决于游离有机酸和碱的含量,润滑脂使用中的腐蚀性,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氧化作用而生成低分子的有机酸。防锈性主要是表面活性物质防锈剂,如磺酸盐、环烷酸盐、羧酸盐及一些酯类化合物。

测定润滑脂的抗腐蚀性对润滑脂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防护”润滑脂更为重要,因为它的主要用途是防止金属配件不受腐蚀。对于“抗磨”润滑脂也必须首先考虑其是否对轴承金属具有腐蚀作用。

润滑脂防锈性能测定通常用GB/T 5018润滑脂防腐蚀性测定,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在潮湿状态下涂有润滑脂的锥形滚子轴承的防腐蚀性能。试验时将涂有试样的新轴承,在轻负荷推力下运转60秒钟,使润滑脂向使用情况那样分布。轴承在52±1℃,100%相对湿度下存放48小时。然后清洗并检查轴承外圈滚道的腐蚀迹象。该方法中腐蚀是指轴承外圈滚道的任何表面损坏(包括麻点、刻蚀、锈蚀等)或黑色污渍,国外测定方法ASTM D1743。

润滑脂腐蚀试验测定使用GB/T 7326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试验在规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试验铜片全部浸入润滑脂试样中,试验分甲法、乙法,试验结束后,甲法是将试验铜片与铜片腐蚀标准色板进行比较,确定腐蚀等级。乙法是检查试验铜片有无变色。甲法等效ASTM D4048,乙法等效JIS K2220。

25.胶体安定性(钢网分油)

润滑脂在贮存中能避免胶体分解、防止液体润滑油从润滑脂中析出的能力,通常称为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但是,分油是润滑脂的一种特性,任何一种润滑脂都有分油现象。胶体安定性差的润滑脂容易析出润滑油,即皂油容易分离。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取决于很多因数,诸如皂—油之间的溶解度、皂的再结晶速度、体系内部的化学变化、外界压力、环境温度和胶溶剂的发挥等等。

皂-油分离直接导致润滑脂稠度的改变和它的流失。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与其组成和加工工艺有关,润滑脂的稠化剂含量较多或润滑脂基础油粘度较大时,析出的油就较少;而润滑脂的稠化剂含量较少或润滑脂基础油粘度较小时,析出的油就较多。

测定润滑脂胶体安定性有好几个方法,其中SH/T 0324润滑脂钢网分油测定法是其中之一。润滑脂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装在60目的金属丝钢网中,在规定温度和静止的状态下,经30h后,测定经过钢网流出油的质量分数。

有0人推荐

阅读(201)| 评论(0)| 引用(0) |举报

下一篇:优异的合成酯类润滑油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春天转运

ji-feng0

jinhaiyu

yumingli

131315

lcr20691

评论

点击登录|

取消

优异的合成酯类润滑油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

默认分类2009-08-14 11:14:31 阅读20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 粘度

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较低。它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依据,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等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常用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条件粘度来表示油品的粘度。测定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为GB/T 265、GB/T 11137,即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就是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通常实际使用单位是mm2/s。国外相应测定油品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45、德国的DIN 51562和ISO 3105等。

某些油品,如液力传动液、车用齿轮油等低温粘度通常用布氏粘度计法来测定。我国的GB/T 11145、美国的ASTM D2983和德国的DIN 51398等标准方法。

粘度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化性能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其40℃时中间点运动粘度的正数值来表示牌号的,粘度是各种设备

选油的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品,可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通常,低速高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和正常润滑;高速低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起动和运转力矩,运行中温升小。测定不同温度下粘度,可计算出该油品的粘度指数,了解该油品在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变化情况,另外,粘度还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一个表示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的参数。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做粘温性能。通过将润滑油试样与一种粘温性较好(粘度指数定为100)及另一种粘温性较差(粘度指数定为0)的标准油进行比较,得出表示润滑油粘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程度的相对值。粘度指数(VI)是表示油品粘温性能的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小,油的粘温性能好。反之亦然。

石油产品的粘度指数可通过计算得到。计算方法在我国的GB/T 1995或美国的ASTM D2270、德国的DIN 51564、ISO2902、日本的JIS K2284等标准中有详细的说明。粘度指数还可以用查表法得到,我国的GB/T 2541。

粘温性能对润滑油的使用有重要意义,如发动机润滑油的粘温性能不好,当温度低时粘度过大,就会启动困难,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启动后润滑油不易流到摩擦表面上,加快机械零件的磨损。如果温度过高,粘度变小,则不易在摩擦表面上产生适当的油膜,失去润滑作用,使机械零件的摩擦面产生擦伤和胶合等故障,另外,粘温性能好的润滑油可以在冬夏季节和我国的南方、北方地区通用。

2. 极压性能(PB、PD、ZMZ)

润滑油极压抗磨性能是齿轮油、液压油、润滑脂、工艺用油等润滑剂的重要性能指标。具有极压抗磨性能的油品,都必须进行极压抗磨性能的模拟评定。常用的模拟评定试验机有四球机、梯姆肯环块试验机、Falxe试验机、FZG齿轮试验机、Almen试验机、SAE试验机等等。应用比较普遍的有四球机、梯姆肯环块试验机、FZG齿轮试验机。

四球试验机模拟试验:测定润滑油脂的减摩性、抗磨性和极压性。减摩性用摩擦系数“f”表示和抗磨性能用磨痕直径“d”表示;极压性用最大无卡咬负荷“P B”、烧结负荷“P D”和综合磨损值“ZMZ” 表示。国内标准试验方法有GB/T 3142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GB/T 12583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SH/T 0189润滑油磨损性能测定法、SH/T 0202润滑脂四球机极压性测定法、SH/T 0204润滑脂抗磨性能测定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ASTM D 2783润滑油极压性测定法、ASTM D4172润滑油抗磨性测定法、ASTM D2596润滑脂极压性测定法、ASTM D2266润滑脂抗磨性测定法。

最大无卡咬负荷P B(N),在试验条件下,使试验钢球不发生卡咬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它代表油膜强度。

烧结负荷P D(N),在试验条件下,使试验钢球发生烧结的最低负荷为烧结负荷,它代表润滑剂的极限工作能力。

综合磨损值ZMZ(N),综合磨损值ZMZ是润滑剂在所加负荷下使磨损减少到最小的抗极压能力的一个指数,它等于若干次校正负荷的平均值。

3. 氧化安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由于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引起其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是反映润滑油在实际使用、贮存和运输中氧化变质或老化倾向的重要特性。

油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与空气接触而起氧化作用,温度的升高和金属的催化会加深油品的氧化。润滑油品氧化的结果,使油品颜色变深,粘度增大,酸性物质增多,并产生沉淀。这些无疑对润滑油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如腐蚀金属,堵塞油路等。对内燃机油来说,还会在活塞表面生成漆膜,粘结活塞环,导致汽缸的磨损或活塞的损坏。因此,这个项目是润滑油品必控质量指标之一,对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变压器油、内燃机油以及与大量压缩空气接触的空气压缩机油等,更具重要意义。通常油品中均加有一定数量的抗氧剂,以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有多种,其原理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向试样中直接通入氧气或净化干燥的空气。在金属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在规定温度下经历规定的时间观察试样的沉淀或测定沉淀值、测定试样的酸值、粘度等指标的变化。试验条件因油品而异,尽量模拟油品使用的状况。我国对内燃机油的氧化测定方法有SH/T0299-92和SH/T0192-92标准进行;汽轮机油SH/T 0193-92旋转氧弹法来测定其抗氧化性能;变压器油的氧化特性按SH/T 0206-92即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74标准方法进行;中高档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主要有GB/T 12581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GB/T 12709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SH/T 0123极压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进行。

4. 破乳化性

乳化是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紧密分散形成乳状液的现象,它是两种液体的混合而并非相互溶解。

抗乳化则是从乳状物质中把两种液体分离开的过程。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油品遇水不乳化,或虽是乳化但经过静置,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能。

两种液体能否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取决于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由于界面张力的存在,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缩小两种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即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由小液滴合并大液滴以减少液滴的总面积,乳化状态也就是随之而被破坏。界面张力越大,这一倾向就越强烈,也就越不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润滑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随润滑油的组成不同而不同。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以及某些成品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相当大,因此,不会生成稳定的乳状液。但是如果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深度不够,其抗乳化性也就较差,尤其是当润滑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时,如清净分散剂、油性剂、极压剂、胶质、沥青质及尘土粒等,它们都是一些亲油剂和亲水基物质,它们吸附在油水表面上,使油品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因此在选用这些添加剂时必须对其性能作用作全面的考虑,以取得最佳的综合平衡。

对于用于循环系统中的工业润滑油,如液压油、齿轮油、汽轮机油、,油膜轴承油等,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和冷却水或蒸汽甚至乳化液等接触,这就是要求这些油品在油箱中能迅速油-水分离(按油箱容量,一般要求6-30min分离),从油箱底部排出混入的水分,便于油品的循环使用,并保持良好的润滑。通常润滑油在60℃左右有空气存在并与水混合搅拌的情况下,不仅易发生氧化和乳化而降低润滑性能,而且还会生成可溶性油泥,受热作用则生成不溶性油泥,并剧烈增加流体粘度,造成堵塞润滑系统、发生机械故障。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和所用添加剂与其抗乳化剂的关系,在调合、使用、保管和贮运过程中亦要避免杂质的混入和污染,否则若形成了乳化液,则不仅会降低润滑性能,损坏机件,而且易形成油泥。另外,随着时间的增长,油品的氧化、酸性的增加、杂质的混入都会使抗乳化性的变差,用户必须及时处理或者更换。

乳化性是内燃机油、汽轮机油、油膜轴承油等油品最不需要的,但又是饱和汽缸油、乳化液压油、切削油等油品极需要的。从节约能源的角度,金属加工用的乳化油本身就需要加入乳化剂,使乳化油具有良好的乳化安定性。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抗乳化性测定方法有两个方法。GB/T 7305是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本方法与ASTMD1401等效。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油、合成液与水分离的能力。它适用于测定40℃时运动粘度为30-100mm2/s的油品,试验温度为(54±1)℃。它可用于粘度大于100mm2/s油品,但试验温度为(82±1)℃。其他试验温度也可以采用,例如25℃。当所测试的合成液的密度大于水时,试验步骤不变,但这时水可能浮在乳化层或合成液上面。GB/T 8022是润滑油抗乳性能测定法,本方法与ASTMD2711方法等同采用。本方法是用于测定中、高粘度润滑油与水互相分离的能力。本方法对易受水污染和可能遇到泵送及循环湍流而产生油包水型乳化液的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的测定具有指导意义。

6.水分

润滑油中含水的质量称为水分,水分测定按GB/T 260-88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确定。

润滑油中的水分一般呈三种状态存在:游离水、乳化水和溶解水。一般来说,游离水比较容易脱去,而乳化水和溶解水就不易脱去。

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促使油品氧化变质,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油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而且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产生沉淀,堵塞油路,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不仅如此,润滑油的水分,在使用温度低时,由于接近冰点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粘温性变坏;而使用温度高时,水会汽化,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影响润滑油的循环。另外,在个别油品例如变压器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使介电损失角急剧增大,而耐电压性能急剧下降,以至引起事故。

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因此,用户必须在使用、储存中应精心保管油品,注意使用前及使用中的油料脱水。

检查润滑油中是否有水,有几个简单方法:(1)用试管取一定量的润滑油,如发现油变浑浊甚至乳化,由透明变为不透明,可认为油中有水分,将试管加热,如出现气雾或在管壁上出现气泡、水珠或有“劈啪”的响声,可认为油中有水分;(2)取一条细铜线,绕成线圈,在火上烧红,然后放入装有试油的试管中,如有“劈啪”响声,认为油中有水分;(3)用试管取一定量的润滑油,将少量硫酸铜(无水,白色粉沫)放入油中,如硫酸铜变为蓝色,也表示润滑油中有水分。

GB/T 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的测定原理是利用蒸馏的原理,将一定量的试样和无水溶剂混合,在规定的仪器中进行蒸馏,溶剂和水一起蒸发出并冷凝在一个接受器中不断分离,由于水的密度比溶剂大,水便沉淀在接受器的下部,溶剂返回蒸馏瓶进行回流。根据试样的用量和蒸发出水分的体积,计算出测定结果。当水的质量数少于0.03%时,认为是痕迹;如果接受器中没有水,则认为试样无水。

7.泡沫性

1. 泡沫特性指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及泡沫的稳定性。润滑油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受到振荡、搅动等作用,使空气进入润滑油中,以至形成气泡。因此要求评定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性(ml)和泡沫稳定性(ml)。

这个项目主要用于评定内燃机油和循环用油(如液压油、压缩机油、齿轮油等)的起泡性。润滑油产生泡沫具有以下危害:1.大量而稳定的泡沫,会使体积增大,易使油品从油箱中溢出;2.增大润滑油的压缩性,使油压降低。如液压油是靠静压力传递功的,油中一旦产生泡沫,就会使系统中的油压降低,从而破坏系统中传递功的作用。3.增大润滑油与空气接触面积,加速油品的老化。这个问题对空压机油来说,尤为严重。4.带有气泡的润滑油被压缩时,气泡一旦在高压下破裂,产生的能量会对金属表面产生冲击,使金属表面产生穴蚀。有些内燃机油的轴瓦就出现这种穴蚀现象。5.气泡的产生使循环系统的油箱的润滑油易溢出。

润滑油容易受到配方中的活性物质如清净剂、极压添加剂和腐蚀抑制剂的影响,这些添加剂大大地增加了油的起泡倾向。润滑油的泡沫稳定性随粘度和表面张力而变化,泡沫的稳定性与油的粘度成反比,同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泡沫的稳定性下降,粘度较小的油形成大而容易消失的气泡,高粘度油中产生分散的和稳定的小气泡。为了消除润滑油中的泡沫,通常在润滑油中加入表面张力小的消泡剂如甲基硅油和非硅消泡剂等。

在我国,润滑油的泡沫特性可按GB/T12579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标准方法、SH/T 0722-2002 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进行试验,先恒温至规定温度,再向装有试油的量筒中通过一定流量和压力的空气,记下通气5分钟后产生的泡沫体积(ml)和停气静止10分钟后泡沫的体积(ml)。泡沫越少,润滑油的抗(消)泡性越好。美国和日本分别用ASTM D892、JIS K2518标准方法评定。

航空润滑油可按GJB498-88航空涡轮发动机油泡沫特性测定法(静态泡沫试验),其方法概要是:向在24±0.5℃和93±0.5℃下恒温的两个泡沫试验量筒中的润滑油通入规定量的净化空气,通气5分钟后记下泡沫的体积,静置10分钟后再记录泡沫体积,93℃通气试验完毕后的试样在室温下冷却至43℃,再放入24±0.5℃恒温浴中,测其在该温度下的泡沫倾向和泡沫稳定性,整个试验必须在3小时内完成。

8.润滑油的低温性能(CCS、BPT)

低温粘度测定法:用来测定发动机油在高剪切速率下、-50~-30℃时的低温粘度。所得结果与发动机的启动性有关。我国标准试验方法有GB/T 6538-86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本试验方法是试验内燃机油的低温表观粘度。在保持规定温度的仪器转子和定子间充满试油,由直流电机驱动,测定转子的转数,通过转数与粘度的函数关系,由此求得油品在该温度时的表观粘度。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 2602发动机润滑油低温下表观粘度测定法(CCS)。

低温泵送性测定法(BPT):用来预测发动机油在低剪切速率下、-40~0℃0范围内的边界泵送温度。我国标准试验方法有GB/T 9171-88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本法规定将试油由80℃用10h 冷却到试验温度,恒温冷却共16h,然后在旋转粘度计上,逐渐施加规定的扭矩,并测出转动速度,再计算该温度的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从三个以上的温度点的结果算出临界泵送温度。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3830发动机润滑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MRV)。

9.抗剪切安定性

剪切安定性测定法:以油品的粘度下降率来评定其剪切安定性。主要用以评价含高分子聚合物润滑油(稠化油)的聚合物抗剪切能力,也是评定稠化油的永久性粘度下降的指标。我国的标准试验方法有SH/T 0505-92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超声波剪切法)、SH/T 0200-92含聚合物润滑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齿轮机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 2603含聚合物润滑油超声剪切稳定性试验法。

10.防锈性能

所谓防锈性,是指润滑油品阻止与其接触的金属部件生锈的能力。评定防锈性的方法很多,在工业润滑油规格中最常见的方法是GB/T 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该方法与ASTM D665方法等效。

GB/T1143方法概要是:将一支一端呈圆锥形的标准钢棒浸入300ml试油与30ml(A)蒸馏水或(B)合成海水混合液中,在60℃和以100r/min搅拌的条件下,经过24h后将钢棒取出,用石油醚冲洗,晾干,并立即在正常光线下用目测评定试棒的锈蚀程度。

锈蚀程度分如下几级:

无锈:钢棒上没有锈斑。

轻微锈蚀:钢棒上锈点不多于6个点,每个点的直径等于或小于1mm。

中等锈蚀:锈蚀点超过6点,但小于试验钢棒表面积的5%。

严重锈蚀:生锈面积大于5%。

水和氧的存在是生锈不可缺少的条件。汽车齿轮中,由于空气中湿气在齿轮箱中冷凝而有水存在,工业润滑装置如齿轮装置、液压系统和涡轮装置等由于使用环境的关系,也不可避免的有水浸入。其次,油中酸性物质的存在也会促进锈蚀,为提高油品的防锈性能,常常加入一些极性有机物,即防锈剂。

11.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就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机械杂质来源于润滑油的生产、贮存和使用中的外界污染或机械本身磨损,大部分是砂石和积碳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

机械杂质的测定按GB/T 511-83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进行。其过程是:称取100g的试油加热到70℃到80℃,加入2-4倍的溶剂,在已衡重的空瓶中的纸上过滤,用热溶剂洗净滤纸瓶再称重,定量滤纸的前后重量之差就是机械杂质的重量,由此求出机械杂质的质量分数。

机械杂质和水分、灰分、残炭都是反映油品纯洁性的质量指标,反映油品精制的程度。一般来讲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的质量分数都应该控制在0.005%以下(机械杂质在此以下认为是无),加剂后成品油的机械杂质一般都是增大,这是正常的。对用户来讲,测定机械杂质也是必要的,因为润滑油在使用、存储、运输中混入灰尘、泥沙、金属碎屑、铁锈及金属氧化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将加速机械设备的磨损,严重时堵塞油路、油嘴和滤油器,破坏正常润滑。另外金属碎屑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油起催化作用,应该进行必要的过滤。但是,对于一些加有大量添加剂油品的用户来讲,机械杂质的指标表面上看是大了一些(如一些高档的内燃机油),但其杂质主要是加入了多种添加剂后所引入的溶剂不溶物,这些胶状的金属有机物,并不影响使用效果,用户不应简单地用“机械杂质”的大小去判断油品的好坏,而是应分析“机械杂质”的内容,否则,就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12.蒸发损失

油品的蒸发损失,即油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蒸发而损失的量,用质量分数表示。蒸发损失与油品的挥发度成正比。蒸发损失越大,实际应用中的油耗就越大,故对油品在一定条件下的蒸发损失的量要有限制。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蒸发,造成润滑系统中润滑油量逐渐减少,需要补充,粘度增大,影响供油。液压液体在使用中蒸发,还会产生气穴现象和效率下降,可能给液压泵造成损害。蒸馏方法得到的数据只是粗略的结果,润滑油品的蒸发损失需专门方法测定。

我国测定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方法为GB/T 7325润滑油和润滑脂蒸发损失测定法和SH/T 0055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GB/T 7325方法是把放在蒸发器中的润滑油试样,置于规定温度的恒温浴中,热空气通过试样表面22h。然后根据试样的质量损失计算蒸发损失。根据该方法,润滑油品的蒸发损失可以在99-150℃内的任一温度下测定。目前,该方法在我国主要用于润滑脂和合成润滑油的蒸发损失评定。SH/T 0055方法是试样在规定的仪器中,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加热1h,蒸发出的油蒸气由空气流携带出去。根据加热前后试样量之差测定润滑油的蒸发损失。国外主要的测定方法有:美国的ASTM D972、德国的DIN 51581和日本的JIS K2220 (5.6)等。

13.清净分散性

发动机润滑油在发动机工作条件下,会产生多种污染物(包括氧化物、水分、金属颗粒、碳黑粒、酸、末完全燃烧物),这些污染物会使活塞表面覆盖一层漆膜。加有清净分散剂的润滑油可以阻止污染物粘结成团或粘结在金属表面上,抑制氧化反应,且能中和酸性氧化物,使污染物以溶胶状态分散地悬浮于油中,防止不溶物的沉积。这种性能的总和叫作发动机润滑油的清净分散性。

SH/T0645《柴油机油清浮性测定法(热管氧化法)》作为评定发动机润滑油清净性的手段之一。热管氧化试验是一种内燃机油高温氧化模拟台架试验设备,专门针对发动机活塞环等部件在工作过程中形成漆膜和积碳的机理而设计的试验方法。主要用于内燃机油高温清净性的实验室评定,考察油品中各类添加剂组分对油品的热氧化安定性、清净分散性等综合性能的影响。利用此类模拟试验技术可在进行IH2、IG2、IK等发动机台架试验之前,预先大量筛选油品配方及评选各类添加剂的表现。试验测定的数据显示与台架试验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SH/T 0300 曲轴箱模拟试验法用于评定添加剂和含添加剂内燃机油的热氧化安定性,是科研工作中评选清净剂、抗氧抗腐剂和油品复合配方的一种模拟试验方法。该方法是使含添加剂内燃机油飞溅到高温金属表面形成漆膜,以此模拟曲轴箱油在活塞工作时的成漆情况,并用在试验机油箱内挂铅片的发放模拟曲轴箱油在气液相氧化状态下对发动机零部件的腐蚀。通过测定金属板上的漆膜评级和胶重,考察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将250ml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在模拟试验机内运行6h后,考察形成漆膜和成胶的情况。

门店营运指标分析方法

营运指标分析方法 借助信息源、财务部提供的数据,营运指标可以将营运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量化,用来评估某部门、某门店的商品管理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为了提高部门、门店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现将营运分析常用的公式、方法汇总如下: 一、销售数 销售数是卖场最主要的数据之一,他代表顾客的支持情况,销售额愈高说明顾客的支持率越高,而销售额少了,则必须分析影响销售额的主要因素。分析究竟是哪方面发生了问题,店长、课长应以每天或每周为单位分析本店、本课的销售情况,把握市场动态,采取有利措施,圆满完成月销售任务。 销售额=来客数×客单价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来客数的多少,客单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门店的销售数。 1、来客数 来客数可算出顾客对门店和每个课的支持率 在信息系统中,不仅知全店的来客数,而且也可掌握各课及各大类的来客数,如1个顾客同时买了鱼和醋,那么就课来说,生鲜课和食品课都可同时将其称为自己的客人,就细分到大类来说,调味品类可称其为自己的客人,店长和课长在分析来客数时尽量细分。 部门(课)支持率=部门来客数÷全店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课的支持率后,各课就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本课的顾客支持率,这样整个店的来客数就增加了,同时客单价也可提高。 品类(大类)支持率=品类来客数÷部门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品类支持率,各课就必须进行分析,怎样提高品类的顾客支持率(陈列技巧、定价技巧的运用)。 从购买某项单品来客数还可以算出每个单品的支持率 单品支持率=单品购买数÷(全店来客数×购买此单品的顾客数)×100% 2、客单价 客单价=销售数÷来客数 客单价=平均1个顾客的购买商品个数×平均1个单品的单价 单品平均价格=所有单品价之和÷单品个数(有效单品平均价格)

技术指标分析模板

CR指标的特殊分析方法 一、分析家软件上的CR指标的分析 在分析家软件上, 日CR指标主要是由日CR曲线和CR的MA日均线组成。其中, MA由三条不同周期的曲线构成, 分别为MA1、MA2、MA3, 它们能够选用不同的周期参数, MA1、MA2、MA3的计算移动平均的天数, 起始天数的参数一般为5、10、20。日ROC指标的分析就是围绕这四条曲线间的不同的关系展开。 CR曲线与CR的MA曲线的关系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形态和背离等分析方法外, 更重要的是在于CR曲线和CR的三条MA曲线的交叉情况的分析。其主要分析方法如下: 1、当CR曲线和三条MA曲线在底部拈合在一起, 并在一个狭窄区域( 最好位于75——150之间) 里横向移动时, 表明股价在底部区域横盘筑底, 此时, 投资者应注意股价的动向并能 够开始逢低建仓。一旦成交量开始慢慢放大, 股价也缓慢向上时, 投资者能够加大建仓量。 2、当CR曲线开始脱离前期底部横盘的狭窄区域, 并从下向上开始突破三条MA曲线时, 表明股价的底部整理可能结束, 股价的强势特征开始显现, 一旦CR曲线向上突破最后的一条MA曲线时, 并有比较大的成交量配合时, 为较佳的买入信号。投资者应及时买入。

3、当CR曲线向上突破三条MA曲线并快速向上攀升超过150数值时, 表明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 投资者应及时短线买入或持股待涨。 4、当CR曲线快速向上移动后, 三条MA曲线也同时上扬, 表明股价继续维持强势上攻态势, 投资者应一路持股。 5、当CR曲线经过一段较短时间的快速上升并远离前期的整理区域, 而且, 股价已经涨幅很大的情况下, 投资者应密切留意CR曲线的动向。 6、当CR曲线在高位( 200以上) 开始向下掉头时, 表明股价的强势行情即将结束, 是较佳的卖出信号, 投资者应及时卖 出股票。 7、当CR曲线从高位向下运动并首次跌破最上面的一条MA曲线时, 表明股价的强势行情已经结束, 投资者应及时清仓出局。 8、当CR曲线从高位向下运动时, 其它三条MA曲线也开始一起向下运行时, 表明股价的弱势行情已经开始, 投资者应 以持币观望为主。 9、当CR曲线向下突破最后一条MA曲线时, 表明股价的弱势行情已经确立, 股价将加速下跌, 投资者应坚决持币观望。 10、当CR曲线跌破三条MA曲线以后, 股价走势将进入一个漫长的探底过程, 投资者能做的事就是耐心等待, 直到股 价运行的弱势行情显露结束的迹象。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pH(酸碱度) 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而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HCO3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 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7.7。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 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故可用pHNR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pHNR<pH提示呼吸性碱中毒,pHNR>pH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3.[H+](氢离子浓度) [H+]与pH的关系:在pH7.4左右(7.28~7.45)很狭窄的范围内,两者呈近似直线的关系;pH每降低或升高0.01则[H+]升高或降低1nmol/L(毫微摩尔/升)。但在这个范围之外则呈曲线关系。pH为7.4时,[H+]为40nmol/L。为方便起见,pH每变化0.1时的[H+]换算系数为:pH>7.4,40nmol/L×0.8;pH<7.4,40nmol/L×1.2,即所谓“0.8/1.2法”。 近年有人提倡用氢离子浓度来代替pH。因为pH是一个没有确实单位的指标,它只是间接地代表氢离子浓度,[H+]能更直接而灵敏地反映氢离子的高低。 4.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是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产生的压力(约占动脉血CO2总量的5%),它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一个主要指标。 正常值为: 4.40~6.27kPa(33~47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0.67~0.93kPa(5~7mmHg)。在正常情况下PaCO2与PAC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几乎相等。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可靠的灵敏指标,也是判断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表浅呼吸时,潮气量下降,肺泡有效通气量随之减少,使PaCO2上升,当PaCO2<4.40kPa(33mmHg)时示通气过度,称低CO2血症或低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反之,当PaCO2>6.27kPa(47mmHg)时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称高CO2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不足;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 PaCO2改变对机体的影响:升高的PaCO2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强了心肌收缩力,动静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高二氧化碳使血浆内HCO3-增加,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加之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压增高,颅内压明显增加。如PaCO2正常的病人,当其值在24小时内迅速超过13.3kPa(100mmHg),可致二氧化碳麻醉,病人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状态。 降低的PaCO2而致的低碳酸血症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是使心输出量减少,氧运输障碍,氧离曲线左移,脑血流量减少,抽搐及颅内压下降等。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最新版】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1)营业收入的赊销比率问题 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而非营业收入。但是,外部分析人员无法取得赊销的数据,只好直接使用营业收入计算。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 在应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业绩评价时,可以使用年初年末的平均数、或者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季节性、偶然性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 如果坏账准备的金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周转次数。 (4)应将应收票据纳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就不是越短越好。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 2.存货周转率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短越好。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3.流动资产周转率 通常有三种计算方法: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流动资产表明一年中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流动资产) 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 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营业收入表明每一元收入需要流动资产的投资 4.营运资本周转率 营运资本周转次数=营业收入/营运资本表明一年中营运资本的周转次数 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营运资本) 表明营运资本转换成现金平均需要的时间 营运资本与收入比=营运资本/营业收入表明每一元收入需要营运资本的投资 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营业收入 非流动资产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主要用于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以确定投资与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与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6.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可以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 六大营运能力比率总结如下图:

技术篇——技术指标分析大全

妙语论金—黄金技术分析指标大全 一、趋向指标:MACD指标、DMI指标、DMA指标、TRX指标 二、能量指标:BRAR指标、CR指标、VR指标 三、量价指标:OBV指标、ASI指标、EMV指标、WVAD指标 四、强弱指标:RSI指标、W%R指标 五、停损指标:SAR指标 六、超买超卖指标:KDJ指标、CCI指标、ROC指标 七、压力支撑指标:MIKE指标、布林线指标 一、趋向指标 (一)MACD指标 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为GERALDAPPLE所创,其利用两条长,短期的平滑平均线,计算其二者之差离值,作为研判行情买卖

之依据。 买卖原则: 1.DIF、MACD在0以上,大势属多头市场,DIF向上突破MACD,可作买。若DIF向下跌破MACD,只可作原单的平仓,不可新卖单进场。 2.DIF、MACD在0以下,大势属空头市场,DIF向下跌破MACD,可作买。若DIF向上突破MACD,只可作原单的平仓,不可新买单入场。 3.牛离差:股价出现二或三个近期低点而MACD并不配合出现新低,可作买。 4.熊离差:股价出现二或三个近期高点而MACD并不配合出现新高,可作卖。 5.高档两次向下交叉大跌,低档两次向上交叉大涨。 (二)DMI指标top DMI指标系由J.WellsWilder于1978年在"

NewConceptsinTechnicalTradingSystems"一书中首先提出,DMI指标提示投资人不要在盘整世道中入场交易,一旦市场变得有利润时,DMI立刻引导投资者进场,并且在适当的时机退场,实为近年来受到相当重视的指标之一。 买卖原则: 1.+DI上交叉-DI时作买。 2.+DI下交叉-DI时作卖。 3.ADX于50以上向下转折时,代表市场趋势终了。 4.当ADX滑落到_+DI之下时,不宜进场交易。 5.当ADXR介于20-25时,宜采用TBP及CDP中之反应秘诀为交易参考。 (三)DMA指标 DMA平均线差乃利用两条不同期间的平均线,计算差值之后,再除以基期天数。

企业营运情况分析方法

企业营运情况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 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①借款主体资格及其合法性、经营范围等 ②股权结构 ③组织人构及其人员构成及经营者素质分析 ④企业经营状况及其主要产品 ⑤历史经营、技改情况及其主要业绩 2、市场、行业与产品及企业前景分析 3、信用记录分析 4、风险点分析 二、定量分析 (一)定量分析几个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公式 本期数(也叫当期或报告期):是指近期某一时段内对经营成果的统计情况。 同期数:是指同口径的去年同期数据。 时期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等。时期数通常可以累积,从而得到更长时期内的总量。 时点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如资产额、商品库存(存货)、货币资金、年末人口数、存栏数、员工数等。时点数通常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计后没有实际意义。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对数的计量单位:(1)有名数,采用复合计量单位,如人均纯收入“元”、元/吨.公里、元/m3。(2)无名数,分别采用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按种类分为五种: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数/基期数)、结构相对数(部分总量/总体总量)、比较相对数(同质甲指标/同质乙指标)、强度相对数(某一总量指标/另一有联系的总量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完成数/计划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时点数列平均数计算: (二)定量分析指标 1、经济实力分析 (1)总资产(2)净资产(所有者权益)(3)注册资金 (4)有形净资产 有形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指标分析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指标分析 【摘要】润滑油,顾名思义就是主要作用在各种形式机械上减少部件摩擦、对加工件和机械进行一定程度保护的油脂。他的主要功能除润滑外,还可以起到冷却、密封、缓冲和清洁防锈等作用,在本文中将对润滑油的一般理化性能指标进行研究。 【关键词】一般理化性能;润滑作用;摩擦 0 前言 润滑油属于一种不挥发的油状润滑剂。其生产来源主要为石油润滑油、植物油和合成润滑油等三个主要类别。其中石油润滑油的使用最为普遍,约占95%以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润滑油也就是石油润滑油。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本文将重点对其一般理化性能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 每种油脂都有其一般理化性能,以说明此物质的内在质量。对于润滑油来说,它的一般理化性能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在表现 润滑油的外观表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精制度与稳定性能。通常来说,色度越浅说明其氧化物及硫化物的净化越好。但如果油源或所属原油不同,在精制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透明度和色度也会有所不同。 2 粘度 表现润滑油流动性的特征为粘度指标,他同时也是润滑油最为常用的指标之一。粘度指数用来表示润滑油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指数越高受温度影响就越小,粘温性能越好。在生产实践中,滑润油的精度指标具有以下一些作用:(1)区分润滑油的牌号。(2)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如粘度过大,会使发动机功率降低,加大燃料投入,如粘度过小则会降低油膜性能,造成润滑功能减弱而造成磨损。(3)是进行工艺计算的重要数值,如计算输送管线的流体压力损耗。(4)以粘度指标对润滑油的精制程度进行分析。 3 密度 密度指标是润滑油最简单的物理指标,其密度变化主要受到油品中氧、碳及硫的含量影响,因此在分子量及粘度相当的条件下,若胶质、沥青质多则油品密度最高,烷烃含量多则油品密度最小,环烷烃含量多时则油品密度中等。 4 闪点

血气分析指标解读

认识血气分析指标 1. 氧合指标 包括: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 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90~100 mmHg。PaO2 正常值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预计PaO2 值(mmHg)=100 - 0.33×年龄(岁)±5,也就是说,对于80 岁的老年人来说,氧分压68 mmHg 也可能是正常的。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表示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正常人动脉SaO2为95%~98%,如低于90% 可确定有低氧血症存在。 氧合指数(PaO2/FiO2):即氧分压/吸氧浓度,是反映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血气分析报告单上,此项指标需要结合氧分压的数值和实际吸氧浓度来人为计算,氧合指数≥400 为正常。如果PaO2下降,而加大吸氧浓度虽然可以提高PaO2,但计算氧合指数仍小于300 ,提示有急性肺损伤。 正常情况下吸入空气,吸氧浓度为21%(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正常氧分压最低为90 mmHg 时,氧合指数为90/0.21 = 429; 氧分压为60 mmHg 时氧合指数为60/0.21 = 286,PaO2 <60 mmHg 提示有呼吸衰竭。 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或鼻导管吸氧的病人,血气分析报告单上会出现PaO2 >100 mmHg 的情况,此时计算吸氧浓度的公式为(21 + 4 ×氧流量)/100。 例如,测得PaO2为130 mmHg,吸氧流量若为3 L/min,则氧浓度为(21+4*3)/100 = 33%,从而计算得到氧合指数为130/0.33 = 393,提示在当前呼吸机参数或吸氧情况下,患者呼吸功能可。 2. 二氧化碳指标 二氧化碳分压(PaCO2):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35~45 mmHg,平均值为40 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 mmHg(用来判断是不是错采了静脉血)。 PaCO2<35 mmHg :低碳酸血症, PaCO2>45 mmHg :高碳酸血症; PaCO2>50 mmHg :提示存在呼吸衰竭。 3. 酸碱指标 包括:酸碱度(PH 值)、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 酸碱度(PH 值):正常范围7.35~7.45。PH ≤7.35 为酸中毒,PH ≥7.45 为碱中毒。人体可生存的极限PH 为6.8~7.8。当机体存在严重碱中毒(pH >7.65)时,病死率高达85% 以上;酸血症对机体危害的pH 是在7.20 以下,也就是说,机体耐酸不耐碱。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机体强大的代偿能力,PH 即便正常也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需要进一步判断。 剩余碱(BE):正常范围0±3 mmol/L。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更是排除了呼吸因素的一个指标。顾名思义,BE 正值越大,表示存在代碱,反之,BE 负值负的越多,表示存在代酸。 碳酸氢根(HCO3-):包括理论碳酸氢根(SB)和实际碳酸氢根(AB)。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24 mmol/L。SB 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其数值的增减反映体内的HCO3- 的贮存量,以此表明代谢成分的增减。代酸时SB 降低,代碱时SB 升高。AB 是实际条件下测得血

技术指标分析

技术指标分析 一、均线型指标 若干天指数平均,连接成曲线,泳衣观察走势的趋势。 1.MA均线 移动平均线,通过某一时间周期内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得到,直观反映市场在某一时间周期内的平均持仓成本的变化情况。 多头排列好(周期较短的均线运行与周期较长的均线之上),均线处于向上发散状态中,可加仓。 2.ACD升降线 市场循环指标的一种,将市场氛围两股力量,收集的力量和发派的力量,借此来分析收盘价和最高、最低及涨跌的关系。 ACD线下降,而股价上升时,为卖出信号;ACD线上升,而股价下降时,为买进信号。 3.BBI多空指标 均线型指标的一种。是将不同日数移动平均线加权平均之后的综合指标,通常选3、6、12、24等4条平均线。通过使用

该指标,可以解决中短期移动平均线期间的长短合理性问题。 卖出信号:下跌行情中,当日收盘价跌破BBI曲线。 买入信号:上涨行情中,当日收盘价张国BBI曲线。 4.EXPMA指数平均线指标: 可用来客服其他指标的信号对于价格走势的滞后性,同时可在一定程上消除DMA指标对于价格走势所产生的信号提前性。 买入信号:短期天数线由下往上穿越长期天数线时。 卖出信号:短期天数线由上往下穿越长期天数线时。 最佳买入点:短期天数线向上交叉长期天数线,股价形成一个短暂的高点,接着微幅回档至长期天数线附近。 最佳卖出点:短期天数线向下交叉长期天数线,股价形成一个短暂的低点,接着微幅反弹至长期天数线附近。 二、大势型指标 用于预测股市总体趋势的指标。 1.ADR涨跌比率 通过取得相应时间内上涨个股数量与下跌数量的比值来研判市场总体买盘的力度,从而为预测市场总体走向提供依据。 时间一般为10日,>1表示上涨数大于下跌数,<1下跌数大

主要技术分析指标

主要技术分析指标 一、K线图 类型 按时间单位不同,K线图又分为分钟图、小时图、日线图、周线图、月线图等。图示1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价格。日K线图中的每一根蜡烛都表示出了一个交易日当中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 释义 以日K线图为例,蜡烛上端的线段是上影线,下端的线段是下影线,分别表示当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中间的长方形被称为实体或柱体,表示当日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图示2左图表示低开高收的市况,即收盘价高于开盘价,称为阳线。阳线通常用红色表示。图示2中的右图表示高开低收的市况,即开盘价高于收盘价,称为阴线。阴线通常用绿色表示。观察日K 线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交易日的市况是“低开高收”还是“高开低收”。 二、布林通道 释义 BOLL指标是美国股市分析家约翰.布林先生根据统计学中的标准差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技术分析指标。一般而言,价格的运动总是围绕某一价值中枢(如均线、成本线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布林通道指标正事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引进了“价格通道”的概念,其认为价格通道的宽窄随着价格波动幅度的大小而变化,而且价格通道又具有变异性,它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参考布林通道进行买卖,不仅能指示支撑,压力位,显示超买、超卖区域,进而指示运行趋势,还能有效规避主力惯用的技术陷阱----诱多或诱空。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布林通道线是由上、中、下三条轨道组成。日BOLL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中轨线=N日的移动平均线 上轨线=中轨线+两倍的标准差 下轨线=中轨线-两倍的标准差 上、下轨位于通道的最外面,分别是该趋势的压力线与支撑线,中轨线为价格的平均线。多数情况下,价格总是在由上下轨道组成的带状区间中运行,且随价格的变化而自动调整轨道的位置。而带状的宽度可以看出价格变动的幅度,越宽表示价格的变动越大。一般而言,当价格在布林线的中轨线上方运行时,表明价格处于强势趋势;当价格在布林线的中轨线下方运行时,表明价格处于弱势趋势。 意义 2 BOLL指标中的上、中、下轨线所形成的价格信道的移动范围是不确定的,信道的上下限随着价格的上下波动而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价格应始终处于价格信道内运行。如果价格脱离价格信道运行,则意味着行情处于极端的状态下。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大体包括六个,即货币资金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一、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资产周转速度就越快,能够相对节约流动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周转速度过低,会形成资产的浪费,使企业的现金过多的占用在存货、应收账款等非现金资产上,变现速度慢,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高,说明企业在以下四个方面全部或某几项做的比较好: 1. 快速增长的销售收入; 2. 合理的货币资金存量; 3. 应收账款管理比较好,货款回收速度快;

4. 存货周转速度快。 二、货币资金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之所以将这三个指标放在一起,是因为该三项指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的重要补充;反映了企业最重要的三项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三项指标的变化会导致流动资产周转率发生相应的变化;该三项指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 计算分析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通过制定合理赊销政策,严格购销合同管理、及时结算货款等途径,加强应收账款的前中后期管理,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能够反映出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的好坏。 如果企业形成应收账款,意味着企业提前交税,而税金都是以现金方式支付,这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如果因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导致企业经营现金流为负数,企业就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经营中短缺的现金,企业负债增加,同时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导致企业偿债风险加大,减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何为血气分析 应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称为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简称“血气分析”。 二、测定项目 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 血气的主要指标:paO2 、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paCO2、HCO3、TCO2、ABE、SBE 及电解质(K+、Na+、Cl-、AG) 三、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管血。 血样必须隔绝空气,即针头离开血管后马上刺入弹性好的橡皮中封闭,然后用双手搓血样针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采用肝素抗凝剂(500~1000U/ml),用量只要抗凝剂湿润针筒内壁即可。如用干燥肝素化针筒最好,凡有凝块的血样不能做血气分析。 采血时尽量让病人安静,如采血不顺利或患儿过度哭闹均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四、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pH 表示血液酸碱的实际状态 反映H+浓度的指标,以H+浓度的负对数表示。 正常参考值:7.35~7.45 pH<7.35 酸血症 pH>7.45 碱血症 临床意义:血pH在7.35 ~ 7.45 正常参考范围时,不等于病人酸碱内稳状态正常,可能是机体通过缓冲代偿功能及纠正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的时间与限度内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 2、动脉血氧分压(paO2/pO2) 指动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单独所产生的分压。 正常参考值:10.64 ~ 13.3kPa(80~100mmHg) 临床意义:pO2的高低与呼吸功能有关,同时直接影响O2在组织中的释放。呼吸功能障碍时,pO2下降,pO2低于7.98kpa (60mmHg)时,SO2急剧下降,进入呼吸衰竭阶段;pO2低于7.32 kpa(55mmHg)时,即有呼衰。如pO2低于2.66kpa(20mmHg)时,组织细胞就失去了从血液中摄取氧气的能力。所以临床上常将pO2作为给病人吸氧的指标之一。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CO2) 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单独产生的分压。 正常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 临床意义: (1) pCO2>5.98kPa(45mmHg)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偿性代碱,

土壤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土壤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颗粒分布——比重法 原理: 土样经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成悬浮液定容后,根据司笃克斯(Stokes)定律及土壤比重计浮泡在悬浮液中所处的平均有效深度,静置不同时间后,用土壤比重计直接读出每升悬浮液中所含各级颗粒的质量,计算其百分含量,并定出土壤质地名称。并定出土壤质地名称。比重计法操作较简便,但精度较差,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仪器: 土壤比重计(甲种比重计或鲍式比重计),刻度0-60g/l;量筒,1000ML;锥形瓶500ML;烧杯50ML;洗筛(直径6㎝孔径0.25㎜),土壤筛(孔径2/1/0.5㎜)搅拌棒 试剂: 1、氢氧化钠溶液0.5mol/L(2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稀释至1000ml) 2、六偏磷酸钠溶液0.5mol/L(51g六偏磷酸钠,加水溶解稀释至1000ml) 3、草酸钠溶液0.5mol/L(33.5g草酸钠,加水溶解稀释至1000ml) 步骤: ①称取通过2mm 筛孔的10g(精确至0.001g)风干土样置于已知质量的50m L 烧杯(精确至0.001g)中,放入烘箱,在105℃烘6h,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至恒量(精确至0.001g),计算土壤水分换算系数。 ②称取通过2mm 筛孔的50g(精确至0.01g)风干土样(粘土或壤土50g,砂土100g)置于500m L锥形瓶中。 ③分散土样:根据土壤的p H 值,于锥形瓶中加入50m L 0.5mol/L 氢氧化钠溶液(酸性土壤)、50m L 0.5mol/L 六偏磷酸钠溶液(碱性土壤)或50m L 0.5mol/L 草酸钠溶液(中性土壤),然后加水使悬浮液体积达到250m L 左右,充分摇匀。在锥形瓶上放小漏斗,置于电热板上加热微沸1h,并经常摇动锥形瓶,以防止土粒沉积瓶底成硬块。 ④分离2~0.25mm 粒级与制备悬浮液 大于0.25mm 粒级颗粒用筛分法测定,小于0.25mm 颗粒用比重计法测定。在1000m L 量筒上放一大漏斗,将孔径0.25mm 洗筛放在大漏斗内。待悬浮液冷却后,充分摇动锥形瓶中的悬浮液,通过0.25mm 洗筛,用水洗入量筒中。留在锥形瓶内的土粒,用水全部洗入洗筛内,洗筛内的土粒用橡皮头玻璃棒轻轻地洗擦和用水冲洗,直到滤下的水不再混浊为止。同时应注意勿使量筒内的悬液体积超过1000m L,最后将量筒内的悬浮液用水加至1000m L。 将盛有悬浮液的1000m L 量筒放在温度变化较小的平稳试验台上,避免振动,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将留在洗筛内的砂粒(2~0.25mm)用水洗入已知质量的50m L 烧杯(精确至0.001g)中,烧杯置于低温电热板上蒸去大部分水分,然后放入烘箱中,于105℃烘6h,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至恒量(精确至0.001g)。再将0.25mm 以上的砂粒,通过1.0 及0.5mm 孔径土壤筛筛分,分别称出其烘干质量(精确至0.001g)。 ⑤测定悬浮液温度:取温度计悬挂在盛有1000m L 水的1000m L 量筒中,并将量筒与待测悬浮液量筒放在一起,记录水温(℃),即代表悬浮液的温度。

外汇常用技术指标一览

外汇常用技术指标一览 MACD-平滑移动平均线 说明 MACD是根据移动平均线的优点所发展出来的技术工具。MACD吸收了移动平均线的优点。运用移动平均线判断买卖时机,在趋势明显时收效很大,但如果碰上牛皮盘整的行情,所发出的信号频繁而不准确。根据移动平均线原理所发展出来的MACD,一则去掉移动平均线频繁的假讯号缺陷,二则能确保移动平均线最大的战果。 应用 1. MACD金叉:DIF由下向上突破DEM,为买入信号。 2. MACD死叉:DIF由上向下突破DEM,为卖出信号。 3. MACD绿转红:MACD值由负变正,市场由空头转为多头。 4. MACD红转绿:MACD值由正变负,市场由多头转为空头。 使用技巧

1. DIFF与DEA均为正值,即都在零轴线以上时,大势属多头市场,DIFF向上突破DEA,可作买。 2. DIFF与DEA均为负值,即都在零轴线以下时,大势属空头市场,DIFF向下跌破DEA,可作卖。 3. 当DEA线与K线趋势发生背离时为反转信号。 4. DEA在盘局时,失误率较高,但如果配合RSI及KD,可以适当弥补缺憾。 5. 分析MACD柱形图,由正变负时往往指示该卖,反之往往为买入信号。 参数说明 DIF参数-默认值:9 快速EMA参数-默认值:12 慢速EMA参数-默认值:26 ASI-累计震荡量指标

说明 ASI累计震荡指标企图籍调整指标对于开高低收的迷思,出一条感应线,以便代表真实的市场,对于压力线及支撑线的突破及新高,低点的确认,背离等现象,提供相当精辟的解释,理论上,ASI将震荡高点数值化,并且确实的界定了短期的震荡点,另一方面又真实强力的指示出市场的内涵。 应用 1. 股价和ASI指标同步上升,当ASI领先股价突破前期高点时,是买入信号。 2. 股价和ASI指标同步下降,当ASI领先股价跌破前期低点时,是卖出信号。使用技巧 1. 股价创新高、低,而ASI未创新高、低,代表此高低点不确认。 2. 股价已突破压力或支撑线,ASI却未伴随发生,为假突破。 3. ASI前一次形成的显著高、低点,视为ASI停损点;多头时,ASI跌破前一次低点,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测定土壤理化指标有很多标准文件,部分指标有国家标准,部分用农业行业标准,由于指标太多,故列出土壤测定的一些方法,通过方法可以搜索到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具体内容,供参考: 土壤质地国际制;指测法或密度计法(粒度分布仪法)测定 土壤容重环刀法测定 土壤水分烘干法测定 土壤田间持水量环刀法测定 土壤pH土液比1:2.5,电位法测定 土壤交换酸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 石灰需要量氯化钙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EDTA-乙酸铵盐交换法测定 土壤水溶性盐分总量电导率法或重量法测定 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电位滴定法或双指示剂中和法测定 氯离子硝酸银滴定法测定 硫酸根离子硫酸钡比浊法或EDTA间接滴定法测定 钙、镁离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钾、钠离子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电位法测定。 土壤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 土壤全氮凯氏蒸馏法测定 土壤水解性氮碱解扩散法测定 土壤铵态氮氯化钾浸提——靛酚蓝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硝态氮氯化钙浸提——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或酚二磺酸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有效磷碳酸氢钠或氟化铵-盐酸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缓效钾硝酸提取——火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速效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交换性钙镁乙酸铵交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有效硫磷酸盐-乙酸或氯化钙浸提——硫酸钡比浊法测定 土壤有效硅柠檬酸或乙酸缓冲液浸提-硅钼蓝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有效铜、锌、铁、锰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有效硼沸水浸提——甲亚胺-H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或姜黄素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或ICP法测定 土壤有效钼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测定 全量铅、镉、铬干灰化法处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全量汞湿灰化处理——冷原子吸收(或荧光)光度计法 全量砷干灰化处理——共价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或ICP法测定

9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习题

第九章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资产流动性方面反映总资产效率的指标是()。 A.总资产产值率 B.总资产收入率 C.总资产周转率 D.产品销售率 2.影响总资产收入率的因素除总资产产值率外,还有()。 A.总资产报酬率 B.总资产周转率 C.固定资产产值率 D.产品销售率 3.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是影响()指标变动的重要因素。 A.总资产周转率 B.总资产产值率 C.总资产收入率 D.总资产报酬率 4.反映资产占用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指标是()。 A.流动资产产值率 B.流动资产周转率 C.固定资产产值率 D.总资产产值率 5.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因素是()。 A.产出率 B.销售率 C.成本收入率 D.收入成本率 6.当流动资产占用量不变时,由于流动资产周转加快会形成流动资金的()。 A.绝对浪费额 B.相对浪费额 C.绝对节约额 D.相对节约额 7.当流动资产占用量不变时,由于营业收入减少会形成流动资金的()。 A.绝对浪费额 B.相对浪费额 C.绝对节约额 D.相对节约额 8.提高固定资产产值率的关键在于()。 A.提高销售率 B.增加生产设备 C.增加生产用固定资产 D.提高生产设备产值率 (二)多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 A.总资产收入率

B.固定资产收入率 C.流动资产周转率 D.存货周转率 E.应收账款周转率 2.反映资产占用与总产值之间关系的指标有()。 A.固定资产产值率 B.固定资产收入率 C.流动资产产值率 D.总资产收入率 E.总资产产值率 3.影响存货周转率的因素有()。 A.材料周转率 B.在产品周转率 C.总产值生产费 D.产品生产成本 E产成品周转率 4.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 A.收款迅速 B.减少坏账损失 C.资产流动性高 D.营业收入增加 E.利润增加 5.存货周转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A.应收账款增加 B.降价销售 C.产品滞销 D.销售政策发生变化 E.大量赊销 6.以下属于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的情况是()。 A.流动资产存量不变,营业收入增加 B.流动资产存量不变,流动资产周转加速 C.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超过流动资产增长速度 D.营业收入不变,流动资产存量减少 E.流动资产减少速度大于营业收入减少速度 7.影响固定资产产值率的因素有()。 A.生产设备产值率 B.增加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数量 C.生产设备占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比重 D.增加生产设备的数量 E.生产用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重 8.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 A.流动资产周转率 B.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 C.存货周转率 D.存货构成率 E.应付账款周转率

股票技术分析指标大全

1、MACD指标说明 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为两条长、短的平滑平均线。 其买卖原则为: 1.DIFF、DEA均为正,DIFF向上突破DEA,买入信号。 2.DIFF、DEA均为负,DIFF向下跌破DEA,卖出信号。 3.DEA线与K线发生背离,行情反转信号。 4.分析MACD柱状线,由红变绿(正变负),卖出信号;由绿变红,买入信号。 2、KDJ指标 指标说明 KDJ,其综合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早年应用在期货投资方面,功能颇为显著,目前为股市中最常被使用的指标之一。 买卖原则 1 K线由右边向下交叉D值做卖,K线由右边向上交叉D值做买。 2 高档连续二次向下交叉确认跌势,低挡连续二次向上交叉确认涨势。 3 D值<20%超卖,D值>80%超买,J>100%超买,J<10%超卖。 4 KD值于50%左右徘徊或交叉时,无意义。 5 投机性太强的个股不适用。 6 可观察KD值同股价的背离,以确认高低点。 3、RSI指标 RSIS为1978年美国作者Wells WidlerJR。所提出的交易方法之一。所谓RSI英文全名为Relative Strenth Index,中文名称为相对强弱指标.RSI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正常的股

市中,多空买卖双方的力道必须得到均衡,股价才能稳定;而RSI是对于固定期间内,股价上涨总幅度平均值占总幅度平均值的比例。 1 RSI值于0-100之间呈常态分配,当6日RSI值为80‰以上时,股市呈超买现象,若出现M头为卖出时机;当6日RSI值在20‰以下时,股市呈超卖现象,若出现W头为买进时机。 2 RSI一般选用6日、12日、24日作为参考基期,基期越长越有趋势性(慢速RSI),基期越短越有敏感性,(快速RSI)。当快速RSI由下往上突破慢速RSI时,为买进时机;当快速RSI由上而下跌破慢速RSI时,为卖出时机。 4、BOLL指标 指标说明 BOLL利用统计学原理标准差求取其信赖区间。 买卖原则 1 BOLL利用波带可以显示其安全的高低价位。 2 当易变性变小,而波带变窄时,激烈的价格波动有可能随即产生。 3 高低点穿越波带边线时,立即回到波带内,会有回档产生。 4 波带开始移动后,以此方式进入另一波带,这对于找出目标值有相当的帮助。 5、OBV指标 该指标通过统计成交量变动的趋势来推测股价趋势。OBV以“N”字型为波动单位,并且由许许多多“N”型波构成了OBV的曲线图,我们对一浪高于一浪的“N”型波,称其为“上升潮”,至于上升潮中的下跌回落则称为“跌潮”(DOWN FIELD)。OBV线下降,股价上升,表示买盘无力为卖出信号,OBV线上升,股价下降时,表示有买盘逢低介入,为买进信号,当OBV横向走平超过三个月时,需注意随时有大行情出现。 你对本篇文章中涉及的观点有何疑问?现在市场热点与多空斗争将会怎样演绎? 6、威廉指标(WILLIAM,S&R) 算法:

股市常用技术指标函数原理

股市常用技术指标函数原理 最近贴子有童鞋对技术指标很感觉兴趣。一个司机如果能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对驾驶汽车只有好处。 我分析几个常用技术指标的原理,希望对技术指标的使用有帮助。难免有错误,鉴定着看。 算术平均 ma 算术平均就是N个数据求和再除以N。 均线是移动平均。对均线上每个点是由算术平均计算的。 软件里公式为ma(价格,周期数)。如ma(close,5)表示5天收盘价平均。 以上证指数2011-3-11五天平均线为例,将3月7至3月11日五个交易日收盘价 求和除以5得2977.85。下图中使用excel计算,excel中对应ma()函数的是 average()。 均线平移 当天本身的收盘价也参与了5天均线的计算,因此如果说五天均线有支撑时,要考虑在收盘前,五天均线是动态变化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指标是将均线向右平移。如REF(MA(C,5),3)就可以将五天平均线向右移动3天。REF()函数为之前若干周期的值。 均线方向 均线是有方向的,向上或向下。现在我们看到五天均线是下行的,如果问下个交易日收盘是多少五天均线才能是上行的呢。到了3月14日,五天均线的计算,应该是去掉3月7日的收盘价,加上下周一3月 14日的收盘价,再除以5。那就是说下周一收盘价必须大于3月7日收盘2996.21,五天线才可能上行。如果 收盘是2997,需要上涨2.15%以上。比较困难。所以可以预测下周一五天线还是下行的。依此类推可以去预 测10天 20天。 加权平均 sma 根据通达信给的公式,SMA(X,N,M)。 X值N周期的加权平均,权重为M。 公式为 Y=(X*M+Y'*(N-M))/N。把公式分解为 X*(M/N) + Y'*(N-M)/N 即表示当天收盘价占比重M/N,昨天的SMA值比重占(N-M)/N。Y'表示昨天SMA值。 如sma(close,5,1),今天的收盘价比重为1/5。昨天为 (1/5) *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