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内容,对全班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这个课题不仅为班主任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也为实现新课程课改革,转变班主任工作角色,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创造条件。

要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导员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既要懂得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又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修养,避免因教育不当或自身的心理问题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教师还要加强心理教育方面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学习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关理论,还要掌握学科渗透、活动渗透的方法,学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通过学习以及课题研究的总结,我们有以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第一、班主任应在自然情境下的过程展开心理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教育与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亦师亦友关系的建立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就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克服新生的胆怯心理,从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第二、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

心理辅导可以分为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发展性心理辅导是指施教于未然,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面临的矛盾和个别差异进行心理辅导,促使其心理矛盾有效解决、心理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品质和谐发展。补救性心理辅导是施教于己然,由心理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乃至对有关的心理障碍进行诊断和矫治。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发展性心理辅导。这是因为,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另外,补救性心理辅导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工作,它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和专门训练。对于担任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繁重任务的班主任来说,发展性心理辅导是现实的、可及的和必要的。

第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必须给班主任比较大的自主权,允许他们大胆实践、开拓创新。

如,活动时间可长可短;活动地点可以搬到室外、校外;活动内容可以灵活调整;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等等。这样,班主任就可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本班内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体验活动。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界定?

这是一直困扰老师们的问题。影响学校管理者的仍是升学率、问题学生的改进率。他们很希望春种夏就收,甚至一年收两季,收三季,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能像华佗再世,能药到病除,让分数迅速提高,问题学生迅速减少,这样才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实效。

其实,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才是评价学生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简单地在某个阶段来判定效果不符合规律,就像一个孩子童年的创伤影响也许会在成人后才表现出来一样,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许会在以后的某个过程才会体现出来。要不怎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呢?

文章的最后,我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孤立地来谈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困难的,在心理教师与班主任认真做心理辅导工作的同时,整个社会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重视儿童的心理成长环境,给予孩子自信、自尊的鼓励与引导,教给他们合作与交流,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就一定会是明显的,这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体现。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工作。因此需要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这,也就是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微末认识,希望对这个课题在全市范围内的研究与推进可以起到一点帮助。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材料汇总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材料 编者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下面选取了相关文章请老师们阅读,并注意自身心理健康。 第一部分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理论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应该表现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即各项心理素质都有全面、均衡的发展,各项心理功能都得到比较充分的的发挥。另一方面,具有这种良好世界观的人在其社会生活中和各种实践中,必然能够很好地调节自我,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同时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发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预期目标,取得理想的的效果。 教师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 1)对现实的良好适应 (2)了解自己,有比较明确的自我意识 (3)善于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4)情绪乐观、自尊、自制 ( 5)统一协调的行为 ( 6)乐于学习与工作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

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 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 正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也就越来越多。 教师心理障碍到底有多严重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 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我国部分省份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核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48%。 贾林祥、宋广文(1999)同样采用SCL-90量表对320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①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

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

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 对现代高中生来说,压力是一个很普遍现象,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有压力。随年级的不断升高,高考的临近,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而随着压力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就成为困扰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然而,就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应试教育还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条件下,教师依然在为了"名次"拼命地教,学生照常是为了"名次"没命地学,结果使学生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性格、适应性和心理地调节等素质上存在不足,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交往等方面,严重的会引起犯罪、自杀等后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能力,发掘学生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日常性的教育活动,必须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而班主任--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于一体的这一特殊角色,有许多接触、观察学生、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机会。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已势在必行。学会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新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应用了一下几种方式来指导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通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爱心,对学生具有深厚而又健康的情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

重要条件,它对学生的激励和感染作用是其它手段无可比拟和取代的。班主任为了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情上接纳自己,应首先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打开学生心理通道的前提。我国的教育由长期受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往往在师生关系上体现为绝对服从老师的权威;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而不习惯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使得学生对班主任怕多于信任,敬多于亲近,师生关系往往存在隔阂,甚至紧张冲突。通过师生平等交往,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信心,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中体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教育道理那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各项工作。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做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思想,理解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人有爱的需要和被人理解、尊重的需要。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特点与矛盾,另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观察、谈心、咨询、调查等方式具体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与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发现学生向上的闪光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并给予积极的引导。理解才能有共同的语言,才能进行心理交流。 第三,要真正地关心学生。关心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和帮助、支持对方。无论学生的成绩、智力、品德、体貌、家庭如何,教师都要给予同样的关心。班主任的关注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什么叫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创新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贯彻党和人民教育方针的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在报纸、杂志等一些媒体上,曾经报导说在大学生或者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人到30% ,40% ,50% ,乃至70% 。还有一些报道说我们的老师心理不健康者占半数以上。媒体不恰当的夸大其词的,甚至于不科学的把我们的学生说成不健康的儿童,把我们老师也说成不健康的成年人。为此,我曾经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的采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当前在咱们国家轰轰烈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路子一定要走正。 那么什么叫心理健康?什么叫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今天我就这几个问题跟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什么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在社会上都有好多提法,如:“心理素质提高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教育”、“心育”。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科学的提法,既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

把这一类的教育,规范地科学地鉴定为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以后我们统统用“心理健康教育”来概括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 (一)国际争议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在国际上都是有争议的,所以什么叫心理健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围绕着这些争议最普遍的有三个分歧。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强调心理健康的客观标准,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就是心理健康。有的则强调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感受。有心理学家从外部标准、主观感受、情绪三个方面来论述心理健康。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第二,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不同认识。在对西方心理健康研究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很多,例如: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自尊、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感等,那么,究竟什么指标最能够反映心理健康的本质和核心呢?这个问题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第三,心理健康测量有没有误区?经过争议以后,认为有误区。为什么?像我前面所讲的,咱们那些媒体敢于炒作,说我们学生中间心理不健康的占30% ,40% ,50% ,乃至70% ,还胡说我们老师心理不健康的占半数以上。我们把他这些观点作为炒作,胡说八道,理由出是目前心理健康工作者所使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大部分为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的测量,例如:对于忧郁、焦虑和其它负面情绪的测量,如Goldberg 的一般健康问卷;Bradburn 的负性情绪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 训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培训主题: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让班主任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在必要时,引导学生适时介入心理咨询。 培训对象:全体班主任 培训时间:3月8号 培训地点:报告厅 培训方式:主题讲座 主讲人:王旭卿 培训内容: 健康的心理幸福的基石 但心理健康常常被忽视 如果老师们能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就能更好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孩子 让他(她)的学校生活和人生更加快乐、幸福、成功 悄悄告诉你: 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2、有生命的失败胜过于无生命的杰作。 3、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4、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5、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6、人生就像一张磁盘,烦恼可以删除,快乐可以拷贝。 7、经常疏通河床,不致溃堤,适时疏导心理,才能保持健康。 8、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 9、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10、失去了昨日的繁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又错过了今天的朝阳。

11、只有对前途乐观的人,才能不怕黑暗,才能有力量去创造光明。乐观不是目的,而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态度。 12、人生忧乐,存乎一心。情绪影响行动,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就能找到幸福的感觉。 13、不是烦恼太多,而是心胸不够开阔。 14、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他本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 15、怨恨不一定会伤害别人,却一定会伤害自己。 16、孤立者往往不是别人要孤立自己,而是自己首先把别人视为“另类”。 17、宽宏大量者高朋满座,心胸狭窄者门庭冷落。 18、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燥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19、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个人,但如果他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迎接他时,他就会从大门走进来,然后从窗户飞出去。 20、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要学会转往。希望就在拐角处。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给自己确定的理想目标较为适合实际情况。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变化中达到平衡。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能够与其他同学较好地沟通和交往,有知心的朋友,不仅能接纳自我,而且也能接受他人,包容他人的缺点,同时也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而且能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能够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4.具有顽强的意志 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材料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材料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主要还是靠成人来实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在策略上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即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 1.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其基本理论假设是:人的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即可达到改善人的情绪与行为的目的。认知策略包括内部言语控制、信念重建等方法。 (1)内部言语控制法。这是通过控制内部言语活动的方式来达到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小学儿童已经具有内部自我言语的能力。这种内部言语如果参加到认知评价中,会影响他们对情绪唤醒的归因、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计,甚至改变其认知结构。实施内部言语控制法的要点是,第一,教师或家长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以提高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自我意识,把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第二,培养性质相反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发现小学生已经存在不好的情绪行为,要通过培养相反的思想,建立新的思想一行为链,最终让新的情绪和行为覆盖旧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第三,随时引导小学生认识自己所关心的变化。教师或家长应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学会识别自己认知结构上的变化,正确评价自己所说的东西。 (2)信念重建法。这是通过帮助小学生建立新的信念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方法。信念重建法的实施要点是,第一,组织小学生就不合理的信念展开辩论,对其进行质疑,使他们最终放弃不合理的信念。第二,帮助小学生不断运用内化的语言重复合理的信念,使不合理的信念得不到强化,合理的信念则日益巩固,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第三,帮助小学生尽量避免对自己和他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根据艾里斯的观点,不合理的要求是产生不合理信念的重要根源,如果能避免不合理要求的提出,也就减少了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发生。第四,与小学生一起开展角色颠倒的辩论活动,即老师或家长扮演存在情绪和行为的学生一方,而学生则扮演老师或家长这一方来开展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的荒廖,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2.行为策略 行为策略起源于20世纪初期,它的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其要义是,人的一切行为,包括适应性行为和习惯,非适应性行为和习惯,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习的途径主要有经典条件学习,操作条件学习,模仿学习,认知上的改变等。从行为策略看心理健康维护方法有系统脱敏法、厌恶法、思维阻断法、满灌法、宣泄法和模仿学习法。 (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又称为交互抑制法,该方法最早由沃尔甫创立。他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身体的放松与焦虑是两个对抗的过程,两者不能共处。一种状态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形成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例如身体放松,心率、呼吸放慢,这与焦虑

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关爱,这是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然而仅有外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方能使修身养性与时俱进。谈心话题的着眼点也正在于此。心理健康了,身体棒了,学习就会更得诀窍,事业就会更有成就,社会也就会更加美好和谐。 中学生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吧!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注意心理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诸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中学生在身心发育中注意心理健康努力修身养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五个高峰并呈现出五个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要高峰,探讨高峰和超常行为高峰,并由此产生奇、胜、变、动、疑五个行为特点,也因此产生心理矛盾,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对传统认识的批判、渴望自我意识的独立、渴望丰富的社会需要。若是在这些方面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或者心理危机和心理疾患。因此,注意心理健康,做到心理平衡,使之有一个比较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次,从中学生成长的现实情况来看,注意心理健康也是很必要的。 中国心理协会2003年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调查表明:我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13%是一个什么数字概念呢?我国青少年有3.6亿,也就是说在3.6亿青少年中有四千七百人有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障碍患病率又占到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到百分之三十二。这一事实提醒中学生朋友,注意心理健康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中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习惯,一般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或环境而逐渐适应,这就是习成自然。比如南方人初迁北方,还不习惯那里的气候,住久了,也就习惯了。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我们通常说的好习惯好风尚、不良习惯、不良风尚,就是属于这个范畴。 习惯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都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极富哲理,长期的习惯会养成一定的性格,这就是习与性成。养成了一定的性格,就会影响自己的做人准则和命运。习惯能决定命运,习惯也确实太重要了。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认识其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首要是着力打造学做人的好习惯,要做到讲礼貌、讲诚信、守公德、遵法纪。做人的好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相得益彰。学习做人,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材料

学习时间:2017.9 学习内容:班主任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询 讲解人:沈彩林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强调全程性、全员性。班主任要看到自己在心理辅导中的优势,消除畏难情绪,勇敢地担任起学生的心育工作。同时,班主任如果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提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尽管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讲求生命品质,全面的健康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还仍有许多人对于心理上的健康不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讳疾忌医的情况。我们讲正确的意识是正确行为的前提。做班主任更是应该主动消除错误观念,树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意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名人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疾病。 2.要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成天与天性调皮的学生在一起,如果缺少职业热情,那就很难想象能把教育工作做好。现在有研究表明,许多教师在从

事教育职业后的5-7年,不可避免会出现所谓的职业倦忌。原先对工作的那份热情与喜爱逐渐消退。如何始终保持高涨的职业热情,这不仅是学校领导要考虑的事,而且也是教师本人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其中根本的一条,还是要不断学习钻研,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取得专业成长,增强职业效能感。有了对学生的一颗爱心,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显得自然而生动,其效果也会事半而功倍。心理辅导就是爱的慈善事业。伟大的文学家冰心讲:“有爱就有一切。”缺少爱的力量,工作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痛苦,对学生而言可能就是一种折磨。 3.要克服角色冲突。 心理学对角色的定义是指不同的角色所蕴含的行为规范与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辅导老师等都有自己的行为要求与角色定位。当要求一个人同时扮演好几种不同的角色,就不可避免会存在角色冲突,也就是所谓的行为规范矛盾。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就往往会出现冲突,“职业病”一词也由此而来。班主任与心理辅导老师角色定位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容易造成角色冲突。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对自我意识强烈、个性突出的学生,少一些指责命令,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批评教育,多一些民主平等;少一些上纲上线,多一点温情理解。 4.要正确把握好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效能日益彰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了由学校行政任组长,骨干教师任副组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提供服务。 二、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 我们认为,在学校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但更是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因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它工作的整合,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我们提出对教师、学生、家长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机,提高校园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师方面,学校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宽松管理氛围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师德教育和教师培训相结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提升职业幸福感(例如:开展教师经典阅读活动等)。让教师缓解了压力,放松了心情,提升教师对集体的归属感,促进了学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 在学生方面,我们本着贴近学生实际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提出向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质量,给常规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促进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家长方面,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我校许多学生都出身平民家庭,大多家境一般,还有部分是外地打工的家庭。家长普遍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单亲家庭”数量增加,子女的家庭教育不仅很难保证,有时甚至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们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活动日等活动,引导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肯定鼓励孩子,学会与老师配合,赢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 教师、学生、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始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本身就应包括这三者,而我校也正是注重了整合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了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取得了工作的成效。 三、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受教育者,就不可能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学校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拥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着力建设了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一是建立了一支成熟的心育骨干教师了队伍。学校出资,选派一些热情高、自身心理素质较好、乐于交流沟通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目前,有心理专业本科生7人,泉州市骨干教师心理培训4人,参加B证考试2人。由他们主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心理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案例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案例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案例第1篇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一系列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二、教育部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

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与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3、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班主任工作误区 误区l:抓两头,带中间 所谓两头,一头是好学生,被树为典型榜样,他们的缺点被成绩掩盖着;另一头则是有问题的学生差生,被批评的对象,常常被老师当成坏典型,被用来杀一儆百。这样,好学生容易形成狭隘、嫉妒心理,一有不顺心的事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举动,使得班主任要严厉批评,又觉得不忍;稍微点拨一下,学生自己又不收敛,产生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差生则往往对失败体验过多,外界评价太低,易导致怯懦、自卑、抑郁、对立等缺陷。而中间的学生潜伏的问题在外界条件成熟时,就暴露出来了。这样发展下去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教程文件

享受职业快乐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教师们为了这一职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绚丽的晚霞……,荣誉的背后我们的教师们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次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调查显示,全港接近有7000名教师已经患了经常焦虑症…… 一、教师缘何“心病”不断?我想,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另外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社会环境: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班主任心理健康计划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计划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计划第1篇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活泼向上、乐观开朗的小学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班级中的学习差生、单亲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学生,这一作用更为明显的体现出来。下面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班级现状分析: 我班现有37名学生,其中男生21人,女生16人。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在总体上不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者不适应。从性别来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从成绩来看,成绩

中上等的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较好,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工作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关心爱护学生,培养他们活泼、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 四、存在的问题: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五、采取的措施: 1、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要多和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4、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各门学科产生兴趣,热爱学习。 5、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6、努力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做好康教 育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 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 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 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自已,悦纳自已;学会调控自我,能够克服心理困扰,提高承受挫折、知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开展健康教育的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 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 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

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 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 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3、优化环境 学校要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心理信箱、心理小报、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 育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0-11-19T10:28:32.107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郭蓓[导读] 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沟通情况,交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方法技术,达成共识,相互协作。郭蓓(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渝中400000) 【摘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和决定性的。本文阐述了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提出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学生 现代的教育观,不仅包括个人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包括个人人格的健康成长及潜能的充分发挥。在此当中,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当代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且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十几年,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路走来,已经成为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已经成为提高德育实效的一个有效突破口与生长点。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和决定性的。因此加强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人的紧迫任务。 1.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教育学和德育对班主的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早有很多的论述。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却少有涉及。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优势: 1.1能及时觉察学生心理的需要与困惑 每到开学前,教导主任就会把班级学生的名单给班主任时,同时也把教育与心理辅导的责任放在了她的肩上。自此班主任与几十个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算一下,一周有五天,小学生到校时间是从早上8到下午4点,整8小时,5天共40小时在校。中学生到校时间从早上7点半一直到晚上8点,整13:30小时,5天共66.5小时住读生和高中的学生几乎要到晚上十点半才离开教室,整十五个小时,5天共76.5小时。周末两天共48小时,中小学生除开睡眠16小时小时,在家的时间仅为32小时。这32个小时,很多中小学生是在补习班,书桌前度过。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直接的接触,发现父母没有了解的方面,比如学习的困惑与不适应,同学交往的需要与矛盾,对老师的爱心、关注的渴望等等。班主任及早发现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与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较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避免了以后可能的隐患,这是多快乐的事。 1.2能调动多方力量作用于学生心理健康 毫无疑问,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她几乎就是个指挥,运筹帷幄,外联家长,社区,内结领导、同事,把这几种力量凝聚成合力,给予学生的心理健康以积极影响。 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频共振时,她要协调;当学科教师与她的学生有矛盾时,她要调和。因为她深信,学生是在良好的关系中成长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与班主任接触、交往,受到其关心教育外,其他科任老师及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这几股教育力量相互矛盾、相互干扰,方向不一致,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导致心理的扭曲。班主任正是这几股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沟通情况,交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方法技术,达成共识,相互协作。比如当班主任把握了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与孩子沟通的不同方式可能会形成孩子哪些人格特质的基本知识时,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就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心理学研究表明,亲源性心理影响是什么性质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了解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与孩子沟通的不同可能会形成孩子哪些人格特质。近几年心理学研究表明,亲源性心理影响是什么性质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1.3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 学生的有些心理问题不可能是一次晤谈就得到疏解,其行为不可能是一次训练就有效果。例如,从班级辅导角度讲,不可能指望一次训练就能解决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学生就掌握了人际交往技巧;就个别学习心理辅导来说,假如某个学生对考试非常焦虑,必须分几次甚至更长时间进行心理辅导。但班主任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他可以有很多机会观察受辅学生并帮助他。比如可以把班级辅导主题分成几个小的、步步深入的项目,利用多种活动扎实地训练;可以确定详细的阶段个别辅导计划,对每一阶段辅导结果进行评估及随时跟进。 但是要把这些优势体现并发挥出来,作为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的学习就是非常必要。而且从教育发展的趋势看,班主任必须要具备心理辅导者这样的角色。 2.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和决定性的。例如,一个情绪不稳,说话刻薄的老师,会使学生处于害怕、焦虑等负性心态之中。如果学生又不幸地被她管理好多年,可以肯定的说,必将导致一些学生个性不良。所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班主任责无旁贷。这必然决定了对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技能的专门要求。 2.1自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其心理健康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往社会在强调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时,忽略了对教师的理解及其心理健康。在目前教育还不能以比较理想的方式进行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非常重要。除此以外,以下几个素质是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欣赏:去发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更去欣赏儿童的方方面面。幽默:学着以诙谐、风趣与学生交往。 尊重:尊重儿童的不同发展速度,成长经历,价值观。 真诚:去掉惯有的角色面具,以心交心。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 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教学论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班主任)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九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记录表汇编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记录

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有权威机构调查表明:90%的教师感 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2)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但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3)职业的低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2.工作环境因素。(1)教学环境。纪律问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比如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不合理、竞争的手段与方法的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的不健全、人际关系氛围的不和谐等因素。(2)组织气氛。教师常抱怨学校管理者缺乏同情心、官僚、无效能等,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反馈乃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 3.个人因素。个性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比如 A 型性格的人,由于具有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时间观念强、急躁等特征,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4.社会因素。(1)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加上生活条件的不理想,使教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2)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各种帮助,就能减轻工作倦怠感。但是,目前我们国家教师职业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薄弱的,教师无法从多种支持形式上得到支持。 三、教师职业倦怠调节对策 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化压力为动力。要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看作生活之必然存在,把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自己能力锻炼的绝佳机会。我们日常工作要做到有松有驰,不能凭一时的工作热情,在一次任务中就耗尽心理、生理上的能源,以致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倦怠,丧失激情。 教师首先应学会认识、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其实,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应付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怎样关爱自己?总体来说,教师心里要有一张“时间表”,该工作的时候工作,到了休息的时间,要让紧张的神经细胞得以休息,疲惫的身体予以恢复,这既是对教师本人负责,同时又是对学生负责。在这里我不想多谈一些大道理,只想给大家提供一点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办法,让大家能够努力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愉快的状态工作。 1.提升自我效能。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要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际,要悦纳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不足。另一方面,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在看到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的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