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吉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吉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吉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38分)

1. (2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①运动特征的一致性

②物理特征的相似性

③质量、体积的差异性

④发展变化的趋向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4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中)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A . 3

B . 4

C . 5

D . 6

(2)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宇宙

3. (2分) (2019高一上·承德月考) 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的“菲莱”登陆器成功降落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欧洲探测器经过10年的太空之旅成功登陆该彗星。下列天体类型与其视觉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A . 恒星——星光闪烁

B . 行星——一闪即逝

C . 星云——轮廓模糊

D . 彗星——拖着长尾

4. (4分) (2018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美、意联合研制的“卡西尼号”是对土星大气、光环和卫星进行科学考察的太空探测器。“卡西尼号”于2017年9月15日零时区11:54结束了自己长达20年的工作,并坠入土星大气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卡西尼号”发射过程中所经过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

A . 总星系

B . 银河系

C . 地月系

D . 太阳系

(2)“卡西尼号”在探测土卫二中,科学家或认为该星球可能存在生命,其依据可能是土卫二()

A . 表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

B . 是土星的卫星,具有自转和公转

C . 地下可能存在海洋

D . 有显著的地质活动

5. (2分) (2017高二下·醴陵期中) 下列现象与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关系不大的是()

A . 日地距离适中

B . 地球自转周期适宜

C .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D . 太阳辐射能量稳定

6. (2分) (2017高二上·沭阳月考) 据报道,中国有望在2013年发射自主火星控测器,因为2013年火星距离地球最近,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很好的时间窗口,我们现在的运载能力、测控能力也可以支持火星探测器发射。读下表,完成下列小题。

(1)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 . 重力加速度大小

B . 公转周期长短

C . 表面温度高低

D . 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2)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 . 有生命存在

B . 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 . 有昼夜交替

D . 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7. (2分) (2017高一上·天津期中) 2017年9月 20日举行的第三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传出消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器将在2020年发射,并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回答下面小题。

(1)火星的“左邻右舍”是()

A . 水星和地球

B . 地球和土星

C . 地球和木星

D . 木星和地球

(2) 2015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这个信息对作出下列推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A . 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B . 火星大气层稀薄

C . 火星自转周期比地球长

D . 火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3)能对火星探测器上的中央控制系统、数据处理设备等产生威胁的太阳活动是

B . 黑子和太阳风

C . 黑子和耀斑

D . 耀斑和太阳风

8. (4分) (2013高一上·北京期中)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 太阳活动

B . 核裂变

C . 太阳辐射

D . 风能

9. (2分) (2013高一上·泗县月考) 美国国家科学院称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灾难性的影响.结合图,回答下题.

(1)关于图中太阳大气层的叙述止确的是()

A . ①﹣色球层

B . ②﹣光球层

C . ③﹣日冕层

D . ①﹣日冕层

(2)到那时,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B . 挪威、芬兰

C . 意大利、西班牙

D . 印度、巴基斯坦

(3)届时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A . 太阳大气层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B .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了流扰乱了地球磁场

C . 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

D . 短波到达电离层后,被全部反射同地面

10. (4分) (2013高一上·汕头期中)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南方,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附近

A . 北纬45°

B . 南纬30°

C . 北纬25°

D . 南纬20°

11. (6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末)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下图回答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 . 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 .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 .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X处即为()

A .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交界

B .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C . 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交界

D . 内核与外核交界

12. (4分) (2019高一上·金华月考)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二、综合题 (共4题;共35分)

13. (10分) (2013高一上·安溪月考) 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1天)与公转周期(1年)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收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分别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天王星、海王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1)由材料可看出,生命存在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温度,这是液态水的温度范围.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

(3)材料中体现的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________.

(4)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过长,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14. (9分) (2017高一上·雅安月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A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的太阳系各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之间。(填具体行星名称)

(4)简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________。

15. (6分) (2019高一上·蛟河月考) 下图是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区域是________(填序号),该区域位于________,该区域与②处纬度相差不大,太阳辐射强度却高于②的原因是________,

(2)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区域是________(填序号),该区域位于________

(3)②的值大约是________,该处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③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描述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大体分布规律。________

16. (10分) (2019高一上·安徽期中)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地震波在地面下2900km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减慢,该不连续面叫做________界面。

(2)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来自于图中________(选填①②③④),名称为________ (填内部圈层名称)。

(3)①为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__,其与上地幔顶部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3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答案:6-3、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

答案:7-3、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答案:9-3、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二、综合题 (共4题;共35分)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答案:13-4、

考点:

解析:

答案:14-1、答案:14-2、

答案:14-3、答案:14-4、

考点:

解析:

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答案:15-4、考点:

解析:

答案:16-1、答案:16-2、答案:16-3、考点:

解析: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测试要求】 ●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疏理】 1.天体是指宇宙间所有存在的物体(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相互 、相互 )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天体系统层次可用下表来说明: 2.太阳系由 、围绕太阳运行的 及其 、 、太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3.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中心天体—— 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 、 、 、 、 、 、 、 。 4.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 、 、 。 5.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唯一有 的行星,其条件是:稳定的 ,安全的 (外部条件); , , (自身条件)。 6.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 条件,其原因是 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适中。 7.地球上有以 和 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其原因是地球有适中的 和 能吸引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原始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 8.地球上有 ,其原因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 的形式存在。 9.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 10.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 、促进地球上的 、 、 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温度 11.太阳外部大气由里向外,可分为 、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和 ;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2.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 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 扰动,使地球上 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 ,使之突然出现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击 地区的高空大气,会出现美丽的 。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统 其他行星系统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题:地球的宇宙环境附详解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练习:地球的宇宙环境附详解 一、选择题 (一)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 km,导致空中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1~2题。 1.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多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1.C 2.B 第1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及上地幔顶部,A、B错。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对。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 第2题,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对。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 错。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二)2017年10月19日,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 被命名为“Oumuamua”(奥陌陌)。观测显示,“奥陌陌”具有干燥的固体外壳,并不具备“彗发”。下图是该天体穿过太阳系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 A.轨道① B.轨道② C.轨道③ D.轨道④ 2.从天体类型看,“奥陌陌”最有可能是() A.星云 B.小行星 C.彗星 D.行星际物质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运行轨道具有共面性特征,图中只有轨道④明显位于不同平面上,故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轨道④,故选D项。 第2题,“奥陌陌”并不具备“彗发”,因此并非主体由冰块构成的彗星,而是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外表呈云雾状;行星际物质是填充在行星际空间极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 (三)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完成第1--2题。 1.“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导致()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②信鸽迷途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到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 观?() A.加拿大 B.英国 C.意大利 D.巴西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太阳发脾气”指的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导致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干扰地球磁场,信鸽迷途,A正确;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第2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 必 修

2017—2018学年 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定义,知道宇宙的特点、天体及其类型 2.知道天体系统的定义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3.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在太阳系的地位以及八大行星的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插图、数据,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2.通过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阅读课文,掌握太阳的基本特点和八大行星的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难点: 天体系统和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宇宙环境没有具体认知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咱们听着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看着这梦幻,五彩斑斓的天空,望着这浩瀚的宇宙有没有想过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浩瀚的宇宙。现在咱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一下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四分钟。 [自主学习]: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2分钟 [教师板书]: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师]:同学们时间到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是宇宙,它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回答呢? [学生]: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教师点评]: [教师]:宇宙在新华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上下四方曰宇,就是空间,古往今来曰宙,就是时间。所以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体。现在同学们在书上画下来宇宙的概念。(注:学生可能会问,老师为什么宇是空间,宙是时间,书上不写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而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解释这只是顺序不同)而宇宙的特点就是物质性和运动性。 [板书]:宇宙:定义、特点 [教师]:现在咱们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宇宙有什么物质。 [学生]: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现在咱们呢一块通过图片来看一下宇宙里面有哪些物质。 [PPT]展示图片讲解恒星,行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物质,卫星等天体这概念,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题

必修1 小专题3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结构: 月球 河外星系 嫦娥卫星围绕月球转也是一级天体系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补充: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2018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上通过的行星新定义中,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 家族,被列为“矮行星”应给予关注。 例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 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相信宇宙还会有能够繁殖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据此回答(1)~(2)题。(1)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 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火星B.土星C.木星D.天王星 (2)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大气,因此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答案:(1)A (2)D 例2 2018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大会上通过的行星新定义中,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

2019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学案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1 宇宙中的地球 制作人:赵忠丽审核人:胡良善适用范围:高二(文科)使用日期:2019年5月15日 【考纲展示】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考纲解读】 1、识记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地外文明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3、结合图表资料分析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基础知识记牢】 一、宇宙的两大特征 1、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宇宙是由________、星云、_____、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_________、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针对训练1】 1、中国国家航天局计划于2020年发射“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月球车——“嫦娥四号”。此台月 球车很可能在离地球较远的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着陆后,“嫦娥四号”属于() A.自然天体B.人造天体C.流星体D.地球卫星 2、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 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 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B.1天文单位C.1.52天文单位D.2.52天文单位 【方法技巧】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 (1)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 不属于天体。 (2)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 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 (1)八颗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A、B金星、C、D火星 巨行星:E、F土星 远日行星:G、H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结构特征:与其他________行星(水星、金 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________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____的存在。 【针对训练2】 大洼高中高二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卷: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回答下列问题。 1.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 ) A. 适中的质量与体积 B. 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C. 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 适中的自转周期 2.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C正确;与恒星的距离适中、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和适中的自转周期,让其有适宜的温度。 【2题详解】 水有固、液、气三种形态,有液态水存在是因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与地球上有适宜温度关系最密切的是地球上昼夜更替周期适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是有大气存在的原因;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与有液态水存在关系不密切。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

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如图所示①地)顺利发射升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3. “天舟一号”在什么情况下属于天体( ) A. 在发射架上时 B. 发射后在大气层中上升时 C. 发射成功后在太空正常运行时 D. 任务完成返回地面后 4. 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选择①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 A. 土地成本较低 B. 晴朗天气较多 C. 发射纬度较低 D. 航天基础较好 5. 可能对卫星电视信号传输产生干扰的是( ) A. 地球运动 B. 太阳辐射 C. 太阳活动 D. 月球引力 【答案】3. C 4. C 5. C 【解析】 考查天体的概念,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题详解】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天舟一号”是人造天体,但是只有当它们脱离地球,在太空正常运行时才可称为天体。故选C。 【4题详解】 酒泉位于我国西北部,其土地成本最低,A错误;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日数较多,B错误;海南岛

2022届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复习 行星地球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演化和圈层结构

题组层级快练(三) (2020·浙江选考模拟)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体积约为地球的1.3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2.5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下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图。据此完成1、2题。 1.开普勒90星系() A.类似于太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B.类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C.类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 D.类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 2.依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表层温度高B.昼夜温差大 C.大气厚度薄D.星球密度小 (2020·江苏省七市调研)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到15张类似“蘑菇”的照片,下图为火星“蘑菇”照片,下表为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据此完成3、4题。 项目地球火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 km) 1.496 2.279 赤道半径(km) 6 378 3 395 公转周期1年 1.9年 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24时37分质量(地球为1) 1 0.11 体积(地球为1) 1 0.15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23°26′23°59′ 是火星() A.无大气层B.表面光照太强 C.无液态水D.表面温度太高 4.易对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号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活动B.火山活动 C.太阳辐射D.臭氧层空洞 (2020·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末)下图中的S天体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S、Y围绕木星旋转,S天体的自转周期为7天。读图,完成5、6题。 5.Y天体是() A.恒星B.星云 C.行星D.卫星 6.下列关于S天体,推断合理的是() A.表层平均温度低的原因是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 B.冰盖下面有海洋是因为其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 C.存在液态水可能为生命的进化发展提供条件 D.围绕木星旋转一周的时间为7天

高中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

专题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设计(人教)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高中地理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本节内容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三个板块进行介绍。整合这一节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学生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宇宙有个宏观的认识,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普通而又特殊的一员。 综合思维: 1.理解天体、恒星、行星、天体系统、太阳系、地月系等基础概念 2.能用框架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分层,即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通过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理解地球的普通和特殊所在。 地理实践力: 1.学习完相关知识后,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宇宙的想象,增强学生对宇宙的直观认识; 2.通过图片展示法,理解基础概念以及攻克天体系统分层这一重点,并运用记忆类比法强化理解。 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探索地外文明的求知欲。 1.教学重点:天体、恒星、行星、天体系统、太阳系、地月系等基础概念 天体系统的分层 太阳系、地月系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与特殊 由于初中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尤其是乡下学校,基本上不重视地理,因此,学生中的大部分地理基础比较薄弱,甚至是零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基础概念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牵涉到的初中知识的补充。同时,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化抽象知识为具体。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宇宙这样抽象而空泛的知识。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

高中地理专题1.3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押题专练)(解析版)

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玉兔号是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为保证“玉兔”号能在月球顺利工作三个月,特设计了“夜休—工作—午休—工作—夜休”模式。据材料,回答1~3题。 1.关于“玉兔号”着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着陆前穿过了层层大气 B.着陆点位于月球雨海的海水面上 C.着陆时最好选择在山谷地区 D.着陆点所在的纬线圈比地球上同纬度的纬线圈更短 2.玉兔号设置休眠模式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①与地面接收站的作息时间相一致②太阳能资源具有昼夜交替③月面极端高低温的影响④避开月面“沙尘暴”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不包括() A.区域经济较发达,人、财、物优势突出 B.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C.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 D.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 【答案】1.D 2.B 3.A 【解析】第1题,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所以A、B项错误;着陆点要求平坦开阔的地形,以平原地形最有利;因月球体积比地球小得多,所以纬度数相同的纬线圈月球上比地球短。第2题,玉兔号设置休眠模式是因其所用能量来自太阳,且月面上有极端高低温现象。第3题,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我国西部山区,所以不具有区域经济发达,人、财、物突出的优势。 自2017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首次爆发后,活动强度不断增强并多次喷发出大量火山灰,当地已将阿贡火山危险预警级别11月2 7日凌晨6时起提升至最高级。据此回答4~5题。 4.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征 核心考点是地球能够存在生命的条件。这个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条件密切相关。 宇宙中的物质统一称之为天体,天体的类型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等。 天体的判断依据 ①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②须是宇宙间的物质③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 一、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 以地球为例,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它恒星系 ——太阳系——其它行星系 ——地月系 (宇宙>总星系。宇宙还有未知的,总星系的人类已知的) 【注2】只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之间 才能构成天体系统。星座不属于天体系统。 【注3】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不是整个 宇宙,宇宙是由银河系和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 外星系组成的。 二、地球是太阳系统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主要命题是证明地球为什么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成员主要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在土星和木星之间。 【普通性】:主要是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 在运动特征上:运动平面具有共面性,均在同一轨道面上(黄道平面);运动方向具有同向性,均为自西向东;运动轨道具有近圆性。

在结构特征上,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均不是最特殊的。 2.特殊性——存在生命 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 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 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所示: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 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内部的氢氦核聚变产生的热量会源源不断的地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航天器发射路径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氢分子结构图 [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题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附答案 专题: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选择题 (一)据英国媒体2015年8月21日报道,上周爆发的太阳风暴“击中”地球磁场,为全球一些高 纬度地区带来一场近年来最盛大的极光“焰火盛会”。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D.耀斑和日珥 2.上述太阳活动分别发生在() A.光球层色球层B.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D.日冕层色球层 3.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1--3.C .B .A 解析第3题,图中太阳表面异常增亮的部分为耀斑,在太阳表面催生并向外扩散的气体为太阳风。第4题,该太阳活动分别是耀斑和太阳风,分别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和日冕层。第5题,太阳剧烈活动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应适当调整人造卫星的运行;此外,为了减小影响,应适当减少室外活动;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和所有大型发电设施显然是不现实的。 (二)2018年6月1日,某天文爱好者在云南西双版纳目击到火流星划过天际,

消失在夜空(如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火流星体原本可能属于 A. 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 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 绕彗星公转的天体 D. 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2. 火流星绝大部分已在大气中燃烧,这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A. 降低了地球表面温度 B. 避免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 C. 减小地球表面昼夜温差 D. 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安全 【答案】1. B 2. D 【解析】 1.根据“火流星划过天际,消失在夜空”可知,火流星应为流星的一种,流星是绕日公转的,B正确。 2.火流星在大气中燃烧量非常小,对地表温度没有影响,A错误;不会出现紫外线,B错误;产生的灰烬少,对昼夜温差影响小,C错误;没烧烬落在地表,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甚至爆炸,危害地球生命安全,D正确。 (三)(2019·湖南湘潭一中模拟) 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回答1--2题。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讲)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 圈层结构(讲)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6?上海卷)(一)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月球环境。学生要明确月球是真空状态,大气的作用很重要。地球表面的大气和水加剧了土壤的形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岩石主要是物理风化形成月壤,不同于地球土壤。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抵挡直径小的陨石,月球却没有这层屏障,于是任何一颗陨石也会造成伤害。

(2016?上海卷)(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 3.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4.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日食、大潮 B.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答案】3、D 4、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月球环境。 【名师点晴】主组题主要考查月相变化。学生如果了解月相规律,这道题也是较容易的。 满月以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黄经差0度; 娥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黄经差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黄经差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黄经差90度—180度; 满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黄经差180度; 月相满月以后: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黄经差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黄经差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黄经差270度—360度; 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黄经差为360度。 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一般多发生在朔日。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

2019高考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18·武汉模拟)2017年10月19日3时31分,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如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 1~3 题。 1.“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A.金星、木星B.水星、金星 C.火星、木星D.金星、火星 2.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温度相对较低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出现在太阳内部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3.“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 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 B.天气变化显著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D.是极光多发区 解析:第1题,“凌日”现象是指类地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第2题,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但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 000~2 000 ℃,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第3题,最佳航空飞行层是大气平流层;天气变化显著和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的是近地面的大气对流层;“天神组合体”位于高层大气空间,极光是太阳活动发射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地球两极高空大气分子作用产生的现象。 答案:1.B 2.A 3.D (2018·武汉模拟)2016年9月,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地理知识点梳理-宇宙与地球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掌握天体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等级差别。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学会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 4.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规律。 6.掌握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7.学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计算。 8.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9.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知识详解: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 银河系?? ??? 太阳系??? 地月系? ???? 地球 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2)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充足的水分。 ②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③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黑子,B 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 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在地球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要点讲解】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 宙环境教案 2012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首先,地球与太阳系其他大行星相比,在公转运动方面 具有许多相似性,可以概括为“三性”: 1 .同向性。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 .近圆性。每一个行星的运行轨道都呈椭圆形,太阳 位于这些椭圆一侧的共同焦点上。 3 .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近似在同一个平面 上。 以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远近为线索掌握它们的物理 特性: 探究点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 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分析 地球与太阳二者的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条件在漫

长的年代里一直比较稳定,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物 赖以生存和人类活动的源泉。 地球、其他大小行星与太阳三者的关系--- 地球及其他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不仅公转方向一致(由西向东),而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碰撞,地球运行比较安全。 2 .地球本身具有的条件 适于生物生存的条件原因 适宜的温度(地表平均气温15 °C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 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交替周期适中 有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 适中,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 热,产生水汽化,逸出地球,水汽冷凝、降水,汇入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 例1 (改编)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名称: ①;②;③;④;⑤ 。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的方向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 必 修 2017—2018学年

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定义,知道宇宙的特点、天体及其类型 2.知道天体系统的定义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3.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在太阳系的地位以及八大行星的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插图、数据,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2.通过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阅读课文,掌握太阳的基本特点和八大行星的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难点: 天体系统和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宇宙环境没有具体认知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咱们听着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看着这梦幻,五彩斑斓的天空,望着这浩瀚的宇宙有没有想过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浩瀚的宇宙。现在咱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一下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四分钟。 [自主学习]: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2分钟 [教师板书]: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师]:同学们时间到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是宇宙,它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回答呢? [学生]: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教师点评]: [教师]:宇宙在新华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上下四方曰宇,就是空间,古往

今来曰宙,就是时间。所以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体。现在同学们在书上画下来宇宙的概念。(注:学生可能会问,老师为什么宇是空间,宙是时间,书上不写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而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解释这只是顺序不同)而宇宙的特点就是物质性和运动性。 [板书]:宇宙:定义、特点 [教师]:现在咱们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宇宙有什么物质。 [学生]: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现在咱们呢一块通过图片来看一下宇宙里面有哪些物质。 [PPT]展示图片讲解恒星,行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物质,卫星等天体这概念, [检测]: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教师]:同学们,刚才咱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物质,那大家来想一下,咱们看到的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吗? [学生]: [教师]:现在通过ppt咱们再来看一些宇宙中存在的物质。 看完ppt中的这些物质都属于天体,现在咱们学习一下天体定义,分类。 [板书]:天体 [教师]:同学们咱们一起说天体的定义,并做好笔记。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就是宇宙中自然存在的,人造天体就是人类发射到外太空的。 [板书]:自然天体,人造天体 [教师]: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因为这是咱们最容易见到的。 [小组探究]:现在ppt上展示出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根据刚才学习的只是来探讨一下,三分钟 [学生]: [教师]:讲解是天体的条件,在讲解ppt展示出的问题。 [过渡]:刚才咱们学习了天体现在咱们来学习一下天体系统,现在大家从书上找出天体系统的定义,并找到天体系统的两个必要条件。 [板书]:天体系统 [学生思考]:略 [教师]:大家来看一下最小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天体系统由小到大的示意图。看完了以后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天体系统的层次。带领学生一起画天体系统层次图。 [教师]:大家现在把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因为这是易错点,大家把笔记做好。 [教师]:目前咱们所知道的宇宙只是人类探索到的,还有更广阔的宇宙需要咱们去探索。 [过渡];现在咱们一块玩一个游戏,请一位同学上台面对同学们,我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一个词语,大家不许回头,这位同学来比划你们来猜是什么词语。 [教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猜出来了是太阳,咱们为自己的聪明鼓鼓掌。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