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高中生物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高中生物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教学目标

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评价;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等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同时渗透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从而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他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也是他的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个学说不仅能说明生物物种是可变的,而且还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统一性。此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明确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如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而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也可以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过度繁殖使生存斗争更加激烈,适者生存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这是因为:

(1)本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性较强,不但要使学生理解,而且还要会运用,这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正是由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让学生理解理论,运用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现象时,如果对理论不能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往往会出现将生物拟人化或“外因论”的倾向。

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

(1)学生中的大多数都极少对所学的知识、理论和周围的事物做出评价,平时的教学也极少有这方面的训练。如果让学生对达尔文学说做出全面的评价的确困难,如果只由教师通过讲述来评价的话,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深刻。

(2)对某一理论或事物做出评价需要正确的观点,且理论性很强,加上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的限制,因而成为教学的难点。

4.本课题教学中要通过谈话或讨论,组织学生深刻理解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这主要体现在:

(1)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上。因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几个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明确的逻辑关系,又隐含着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因此要组织好教材,体现出逻辑关系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对学生讨论的组织上。组织学生用达尔文的学说去解释生物现象时,学生会掺杂一些拟人化的、想当然的看法,因此需要在讨论中随时指出并纠正一些不科学的看法,把讨论引导到达尔文的理论上来,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1.本课时上课之前可找几个学生,将有关达尔文的生平、传略的资料让他们阅读,并准备在上课时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要求讲故事的同学能突出达尔文的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以及广博的知识和重大的科学成果。

上课时,首先从生物进化的证据引出生物进化的原因,进而提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然后让学生讲达尔文的故事。教师稍加小结后要着重指出,达尔文的功绩既是他本人努力的结果,也有达尔文以前科学家的贡献。以此说明任何科学的发现、发明都有前人的工作基础。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达尔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的知识,因此可以直接提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还是应该从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人工选择学说入手,进而领悟自然选择学说。

2.出示家鸽、家鸡、金鱼、菊花、甘蓝等生物品种的挂图或投影,让学生讨论或回答:这些品种是怎样形成的?如果学生能回忆起初中学过的达尔文的人工选择的知识,则可进一步提出如下的问题:①“人工选择”选择的是生物的哪一种特性?(要求回答出选择的是生物的变异的特性。)②选择的生物变异如何在下一代积累加强?(要求回答出通过生物遗传的特性。)③选择的主导力量或动力是什么?(要求回答出人是选择的主导力量或动力。)④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什么?(要求回答出是形成生物的多种多样的品种。)⑤品种的特点符合谁的利益?(要求回答出符合人的利益或爱好。)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目的主要是为学习自

然选择学说做好铺垫,并由此提出,达尔文从人工选择领悟到自然界也可能有类似人工选择的过程,引出自然选择的理论。

3.在自然选择学说的教学中,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在自然界的选择过程中,选择的主导力量或动力是什么?是不是神的力量?是不是人的力量。启发学生来回答、讨论这个问题,学生的结论显然是:①不是神的力量,也不是人的力量;②是自然条件的力量。接着就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长颈鹿的进化或某海岛两种类型昆虫(翅强大和翅退化)的形成等,让学生分析、讨论,应如何解释。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①自然条件非神、非人,如何对生物进行选择?②选择生物的什么?如何积累加强?③选择的结果是什么?

4.在分析、解释实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首先提出生物普遍具有变异的特性,有变异才有选择,生物如果都一样,也就没有选择了。然后提出自然条件如何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呢?这里要十分明确地指出,自然条件只是外因,而生物的变异是内因,外因和内因的相互作用才能起到选择作用,由此引出“生存斗争”的概念和生存斗争包括的内容,可用下表表示:

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的斗争

生存斗争或生存竞争种内斗争

生物个体之间的斗争

种间斗争

达尔文认为,正是通过生存斗争,才对生物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因此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生存斗争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意义,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受到观点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学习第七章中生物与环境错综复杂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5.在学生理解了生存斗争的知识后,提出达尔文用“过度繁殖”的一系列实例来说明生存斗争的原因。对这一内容不必过多地占用时间,应让学生认识到:①达尔文列举的一些例子,只是一种推测;②过度繁殖也是一种适应,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按照人工选择学说的思路,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分析,通过生存斗争选择下来的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如何使有利的变异在后代不断积累和加强呢?应该是通过生物普遍具有的另一个特性——遗传。这里要强调一点,即通过生殖产生的后代中,虽然亲代的特性会遗传下来,但后代仍然有差异,再通过生存斗争进行选择……,如此一代一代地才能通过遗传积累和加强有利的变异。最后,让学生分析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得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结论。

三、第一课时:

1.首先由学生小结上节课学习过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要求从内因(遗传和

变异)、外因(生存斗争)和结果(适者生存)三个方面来小结。然后提出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用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加以解释。例如,①解释狼奔跑速度很快的适应性和鹿奔跑速度很快的适应性是怎样形成的。通过对此例的解释让学生明确狼与鹿在捕食和反捕食的生存斗争中,起到了相互选择的作用。②解释桦尺蛾工业黑化是怎样形成的。通过对此例的解释让学生明确,尺蛾工业黑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只不过人类的工业生产活动加速了尺蛾工业黑化这一自然选择的进程。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解释一些实例。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解释一个实例,然后再进行相互交流。

2.在学生解释实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变异的积累或自然选择是走向的。对学生的解释中出现不科学的说法时要及时纠正。当把几个实例都解释清楚以后,教师可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①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产生的变异是否是朝着一个方向的?②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变异的积累是否朝着一个方向?如果是的话,这个方向是什么?然后教师出示下图(图6-1)或自画板图来进行小结。图中圆圈表示生物,不同方向的箭头表示变异是木定向的,有×的箭头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没有×的箭头表示通过遗传,使保留下来的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通过此图让学生明确:①生物碱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这个方向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或者说选择下来的生物都是“适者”;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③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④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学习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很自然地要过渡到对此学说如何进行评价的方面。此时可让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达尔文的学说。由于学生初中时曾学习过此学说,高中生物第一章也曾学习过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的内容,因此学生评价达尔文学说的贡献、功绩、意义等是较为容易的。对于达尔文学说的不足,学生不容易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①让学生回忆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提出遗传规律的时间是1865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时间是1859年。用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两件大事的时间差,来启发学生评价达尔文学说的不足。②教师要清楚地说明,任何一个科学的发明、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科学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此观点启发学生正确地评价达尔文学说的不足,进而认识到达尔文学说的木足是有社会局限性的,因而不能苛求科学家,也不能因此而低估达尔文学说的伟大功绩。

上述对达尔文学说评价的这部分教学思路,如果实施得顺利,则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也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达尔文学说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评价事物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这正是三方面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可谓一举多得。

4.最后讲述达尔文学说的发展,应从达尔文学说的不足引出,并强调:①达尔文学说的发展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提高的。②结合绪论中提到的生物科学发展的方向,生物进化理论也同样向着分子水平和群体水平两个方向发展,以使前后的知识建立起联系。

四、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在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时,避免出现拉马克学说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物现象。在学生中最容易接受“用进废退”的观点,虽然此观点并不错,但不是达尔文的理论;学生中还容易出现的观点是,把生物拟人化,如认为长颈鹿为了要吃高处的树叶,就努力伸长脖子,久而久之,脖子就长了。好像生物与人一样有一种意识、欲望,这又与拉马克的观点一致了。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先讲或阅读有关的拉马克学说的内容,最后把拉马克学说与达尔文学说进行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但能避免出现上述问题,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明确生物科学发展的连续性。

2.注意达尔文学说进一步发展的教学内容。虽然教材中对此内容只提了一句话,但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展开,给学生一些进化理论的新进展、新的信息,甚至可以提出:进化理论和生物科技的发展,寄希望于在座的同学们,希望将来在同学们中出几个生物学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3.注意本课题中丰富的观点教育内容与知识内容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渗透生命物质的运动性、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生命物质运动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生命物质变化发展运动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等观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观点的教育。

小资料

一、尺蛾工业黑化的实验:

自从在欧洲发现了桦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以后,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常态型的灰尺蛾和突变型的黑尺蛾,在工业区和非工业区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再捕捉回来。结果发现,在两个地区捕捉回来的两种尺蛾的数量和比例是不一样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统计可看出,在工业区,黑色尺蛾存留下来的比例超过了灰色尺蛾的一倍以上,而在非工业区,存留下来的灰色尺蛾的比例超过了黑色尺蛾的一倍。实验的结果,与欧洲工业区尺蛾黑化的情况是一致的。

二、达尔文一生中重要的著作:

《物种起源》(1859年);《贝格尔舰所经各国的地质及博物调查日记》(1843年);《贝格尔舰航行动物志》(1840~1843年);三篇有关珊瑚岛、火山岛的地质报告(1842一1846年);四篇论述蔓足类的著作(1851~1854年);《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1868年);《人类起源和性选择》(1871年);《兰花诱虫授粉的各种策略》(1862年);《植物界中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效果)(1876年);《人类和动物的表情》(1872年);《攀援植物的运动和习性》(1875年);《食虫植物》(1875年);《同种植物花的不同形态》(1877年);《植物的运动能力》(1880年);《植物壤上与蚯蚓》(1881年)。

三、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达尔文的影响:

达尔文读过许多中国的著作,在达尔文的重要著作中曾多次引述中国的材料,如:

(l)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一书中,谈到养猪时,达尔文说:“在中国……饲养猪的时期从现在起至少应追溯到4900年以前。……现在中国人在猪的饲养和管理上费了很多苦心……。因此,……这等猪显著地呈现了高度培养族所具有的那些性状,所以无可怀疑地他们在改进我们欧洲品种中是有高度价值的。”

(2)在同一部著作谈到养蚕时,达尔文指出:“人们相信中国饲养家蚕是在公元前2700年。”“在中国种卵的生产是限定在某些适宜的地区内进行的;根据法律,种卵的生产者不得从事丝的生产,这样他们的全部注意力便必然要集中在这唯一的目的上了。”“在中国的上海附近,有两块小地区的居民拥有培育蚕卵供给周围地区的特权,这样他们便能专门地从事这种职业……”

(3)在同一部著作谈到金鱼时,达尔文写道:“金鱼被引进欧洲不过是两三世纪以前的事情,但在中国自古以来它们就在拘禁下被饲养了。”“……金鱼,由于养在小鱼缸中,并且由于受到了中国人的细心照顾,已经产生了许多族。”

(4)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在论述人工选择、风土驯化时指出:“但说这一原理是近代的发现,则远非真实的。我可以引用古代著作中若干例证来说明那时已经认识了这一原理的充分重要性。……我看到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清楚记载着选择原理。”“根据农业著作甚至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的不断忠告,说把动物从此地运到彼地时必须十分小心,我必须相信习性或习惯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教案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教案 羊流羊祜学校杨承兰 复习目标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5、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复习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1—P53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师:视频播放相关图片并出示以下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推测需要有什么? 3、原始大气包括哪些成分? 4.说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模拟的哪些成分? 5.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4、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米勒的实验说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师: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几十亿年的历史。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7—P60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师生总结: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⑴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动物进化的原因 师:现在请你们阅读桦尺蛾体色变化的事例,找出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播放多媒体课件——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变化历史。) 生:班内答辩,找出原因。 师:桦尺蛾的体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开始时大致相当,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浅体色的桦尺蛾易被天敌发现而吃掉,数量越来越少。这样代代相传,深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最后桦尺蛾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生2:我不同意,是因为桦尺蛾的体色可能也像树皮一样被熏黑,从而形成与环境一样的保护色。

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首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然后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学习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有所了解,但是仍停留在表面,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并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 2. 教学难点: (1)生物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五、教学主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 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屏幕展示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总结

课题: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 主备人:王东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 第课时总第____课时 备课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5、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复习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1—P53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师:视频播放相关图片并出示以下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推测需要有什么? 3、原始大气包括哪些成分? 4.说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模拟的哪些成分? 5.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4、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

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米勒的实验说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师: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几十亿年的历史。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7—P60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师生总结: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⑴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动物进化的原因 师:现在请你们阅读桦尺蛾体色变化的事例,找出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播放多媒体课件——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变化历史。) 生:班内答辩,找出原因。 师:桦尺蛾的体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开始时大致相当,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浅体色的桦尺蛾易被天敌发现而吃掉,数量越来越少。这样代代相传,深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最后桦尺蛾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生2:我不同意,是因为桦尺蛾的体色可能也像树皮一样被熏黑,从而形成与环境一样的保护色。 师:你们支持谁?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请同学们讨论。 生3:浅色的变少不一定是被吃掉,还可以从浅色直接变成深色,如青蛙、雷鸟、变色龙等动物,它们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体系(非常全面) 知识框架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先选择后变异,定向变异)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赏析: (1)抗菌素的使用,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2)工业煤烟使浅色桦尺蠖变成黑色 (3)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5)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注意: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第一次摆脱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 局限: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生物进化的学说

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同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识主流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3.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选择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 3.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爬行动物时代》短片。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爬行动物时代的视频。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长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500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是大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火山喷发造成的,还是因为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的……) 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呢?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设计思想这样设计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引发兴趣,容易打开学生思路。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物种灭绝,生物进化的原因,激发求知欲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过程 师生互动1: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绝,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达尔文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个发现”之一。

(完整版)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1、化学演化学说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氨基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注意: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②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 ③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④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⑤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3、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逐渐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我国辽宁省发现的孔子鸟化石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提供了新证据。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的主要历 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5、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足够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也更少,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淘汰。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桦尺蛾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桦尺蛾的变异会产生黑色和灰色。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获胜,适者生存,并繁殖后代;灰色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易被淘汰。这样在一代代的繁殖过程中,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出现了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 6、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原因B 原因:自然选择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 总结苏教版 1.化学演化学说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氨基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注意: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②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 ③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④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⑤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3.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逐渐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我国辽宁省发现的孔子鸟化石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提供了新证据。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的主要历 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5、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

别是30、60和10个,则: 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第七生物的进化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

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

丁庄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集体备课纸(初稿)备课组八年级生物组授课周次第周课题16.3生物进化的学说主备人王芹 教学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3.能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4.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教学过程备课组成员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已经灭绝的生物:中国白臀叶猴和渡渡鸟,新发现的生物: 一种在哥伦比亚的小鸟和马达加斯加的一种小嘴狐猴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 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者对 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的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 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之一。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和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1.简介对达尔文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环球考察:让学生先看书,了解 “贝格尔”号航行的路线。 2.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1)展示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2)分组讨论:结合有关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材料,尝试提出有 关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假设; (3)讨论: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达尔文认为:这些地雀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由于环境的改变,地雀的形态 和大小等方面逐渐发生了改变,以适应改变的环境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 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美 洲雀的变化表明,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有利变异的 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是环境选择的结 果。 3.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4人一组,学生间相互交流; (2)班级交流:学生上讲台讲述。 4.完成课本P77思维拓展2 (1)归纳出这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说明这种桦尺蛾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 答:(1)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明显多于灰色桦尺蛾 (2)桦尺蛾的变异会产生黑色和灰色,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 在生存斗争中获胜,适者生存,并繁殖后代;灰色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容易被 淘汰。这样一代代的的繁殖过程中,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出现了在污染 区的黑化现象。 5.小结: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过渡>继达尔文之后,许多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展了生物进化的学 说。 (二)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1.现代综合进化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 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2.分子进化中性说:侧重从分子水平即基因水平阐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3.澄江动物群: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学说

韩集中学(生物)导学案编号:16.03 班级:姓名: 主备:杨茂森审核:张明宪授课时间: 【课题】生物的进化的学说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通过比较法,培养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自然选择学说。 【难点】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知识链接】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学法指导】 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 1、什么是自然选择?谁提出的?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适应者生存下来,被淘汰掉,这就是。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包括、、、四个内容。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___________。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____________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是__________,短颈的变异是__________。 (3)图③说明______________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______________的个体被淘汰掉。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作用。(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颈长的变异个体能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_____________的。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_和逐代积累形成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存下来,_________________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 的结果。 【展示提升】 1、尝试分析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

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浅色基因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的频率上升为95%。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6、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 2019-11-18 知识目标 1.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过程。 3.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和其他生物进化学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课前准备 1.加拉帕戈斯雀喙进化的图片。 2.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生物是进化发展的,进化发展的证据有哪些呢? 2.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不是漫长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导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研究一下生物进化的学说

二、新授 生物进化的学说(板书) (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达尔文,哪位同学能再介绍一下达尔文。 学生:(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生物进化学说。)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达尔文为了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建立做了哪些工作?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学生1:达尔文在考察中仔细观察所到之处的地质和生物,深入比较了化石动物和现存动物的相互关系等,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学生2: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要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 学生3: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就是竞争,谁能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谁就能够生存下来。 学生4:这样生存下来的都是在生存环境中获胜的,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生存能力较强的。 学生5:老鼠的生殖能力很强,如果没有生存环境的限制,那么地球早就是一个都是老鼠的世界了。 师总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就是自然选择,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下面我们以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过程为例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图片并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进化主要原因为什么?设想一下如果加拉帕戈斯雀不改变取食的食物种类,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1:加拉帕戈斯雀的喙发生了变化,有的粗而尖,有的尖而长,有的变得粗壮。 学生2:我们发现角质喙的变化都和它们要食用的食物有关,都是为了有利于取食。 学生3:可能是拉帕戈斯雀太多了,昆虫不够了,一部分拉帕戈斯雀不得不改变所食的食物种类。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可能加拉帕戈斯雀的喙就不会发生改变。

高中生物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教学目标 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评价;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等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同时渗透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从而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他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也是他的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个学说不仅能说明生物物种是可变的,而且还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统一性。此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明确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如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而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也可以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过度繁殖使生存斗争更加激烈,适者生存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这是因为: (1)本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性较强,不但要使学生理解,而且还要会运用,这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正是由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让学生理解理论,运用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现象时,如果对理论不能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往往会出现将生物拟人化或“外因论”的倾向。 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

31知识讲解生物进化理论

生物进化理论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评价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5、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6、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要点梳理】 要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拉马克进化学说: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要点: ①物种是可变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物种都是由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神创造的。只是因为物种的变化是缓慢的,而人的寿命是短促的,人们才难以认识到物种的变化过程。 ②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如果将生物按照它们的相互关系的自然顺序排列起来,就能得到一个从最低等到最高等的连续系列。他还提出了动物起源表(系统树)。 ③环境的变化可以引起物种的变化。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④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拉马克论述动物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的法则。用进废退是指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获得性遗传是指由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这两条法则是拉马克用来解释生物进化原因的主要原理。 (2)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解应明确以下两点: 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中心论点: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环境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原因,而不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他认为动物的进化是按照动物的意愿进行的,如他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是因为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树上的叶子,这些观点都与事实不符。 ②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尽管有局限性,但它的卓越贡献就是唤起人们对世界的注意,唤醒人们注意生物的变化,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世界与非生命的世界一样都有一定的法则,而不是神的创造和上帝的干预。不仅如此,拉马克还认识到我们现在称为“适应”的许多进化现象,并认为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的渐进性过程。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高清课堂:生物进化理论 414487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 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的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而言,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②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加强 ③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 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 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2)请尝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历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知识点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知识点济南版 一、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明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严重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繁复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例外之处。科学家们通过对例外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繁复变化系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严重的证据。 四、生物进化的原因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繁复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

研究发现,例外的地层中埋藏着例外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繁复、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繁复,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因此生物进化的证据是生物化石.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1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识主流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3、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2、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爬行动物时代》短片。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爬行动物时代的视频。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长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500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是大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火山喷发造成的,还是因为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的……) 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呢?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设计思想这样设计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引发兴趣,容易打开学生思

路。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物种灭绝,生物进化的原因,激发求知欲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过程 师生互动1: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绝,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达尔文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个发现”之一。 (播放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 教师:达尔文从小有什么爱好? 学生:喜欢采集矿物、植物和昆虫标本。 教师:这种爱好对他后来的巨大成就有什么影响? 学生:这种爱好贯穿他一生,并成为他事业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和基础。 教师:达尔文是如何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学说的? 学生:坚持自己的正确爱好,并为之努力,在搜集了大量的证据后整理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教师:我们应该学习达尔文的什么精神? 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设计思想了解达尔文的生平以及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活动一: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展示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学生4人一组,结合有关加拉帕戈斯岛上地雀的进化材料,尝试提出有关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假设。学生通过观察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和辩论,达到一定的统一。尝试用图的方法,论述4种达尔文地雀如何从取食昆虫的地雀发展而来的。[讨论]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教师指导:加拉帕戈斯雀的形态等的改变与取食的食物类型有关,也不是一两代就能完成的。设计思想本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有效地参与学习,去亲自体验过程,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结果,同时要将探究活动深化和细化。师生互动2:学习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达尔文地雀进化的原因分析)。 教师:后人把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下面我们对这四点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