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确认控制程序(2)

计算机软件确认控制程序(2)
计算机软件确认控制程序(2)

计算机软件确认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确认,以证实该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研究室生产和服务过程及监视测量所用软件的确认及再确认工作。

3、职责

3.1 质量组负责生产和服务过程用软件确认的组织、实施;

3.2试验组监视测量仪器所用软件确认的组织实施,并参与生产和服务过程用软件确认的配合工作。

4、术语和定义

4.1黑盒测试

将系统(软件和硬件)看作不能打开的黑盒,在不考虑系统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只依靠系统需求说明书,从可能的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中确定测试数据,也就是根据系统的功能或外部特性,设计测试用例(例如功能测试)。4.2白盒测试

即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这种测试允许测试者考虑系统的内部结构,并根据系统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而不考虑系统的功能。

4.3安装确认

确认系统的安装符合设计标准,并对所需要的软件及硬件的技术资料、图纸、操作手册等文件进行确认。

4.4运行(操作)确认

确认系统的各项运作功能符合用户需求标准。系统运行确认应在一个与正常工作环境隔离的测试环境下实施,但应模拟生产环境。

4.5性能(工艺)确认

确认系统运行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应在正常生产环境下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依据对系统运行希望达到的整体效果而定(如对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各项特性进行测试),测试应在正常生产环境下(相同条件下)重复三次以上。

4、工作程序

4.1安装确认(IQ):安装确认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安装符合设计标准,并保证所需技术资料俱全。具体确认内容包括如下:

4.1.1各种标准清单,包括使用者要求、功能性要求、物理要求、系统标准。4.1.2各种标准操作程序(SOP),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操作、预防维修、备份和数据存档、灾难(断电、硬软件损坏等)恢复及系统退役。

4.1.3配置图,配置图是控制系统的概图,包括以下内容。

4.1.3.1整个系统概图。

4.1.3.2各个中央处理器(CPUS)包括插件指定的配置图。

4.1.3.3输入/输出装置接线图。

4.1.3.4控制回路图。

4.1.3.5状态转变图。

4.1.3.6网络接线图。

4.1.3.7硬件驱动/网络驱动指示树,可包括逻辑的和物理的驱动指定。

4.1.4 硬件和软件手册,包括安装、操作、维修保养手册。

4.1.5 硬件配置清单,包括已安装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对于芯片、微处理器或EPROM,应记录其修订版号。

4.1.6 软件清单和源代码的复制件

列出与系统有关的所有软件和软件版本,并保证所有软件的复制件都归入档案,安全存放。

应存放以下几种软件。源代码产生器或编辑器、源代码(包括初级排序、功能和报告的产生)、操作系统、诊断程序、存档/备份程序。

4.1.7 输入/输出(I/O)清单及连续性检查。连续性检查是保证信号可从控制系统发至装置并又可从装置返回至控制系统。

4.1.8 环境和公用工程测试

确认并记录系统安装的环境,包括清洁度、射频/电磁干扰、振动、物理安全性、噪声、照明。

记录关键公用工程系统的情况,并确认公用工程系统的关键性质与功能说明书相符。包括火警通告/抑制、冷却系统、电力及调节、不间断供电、WAN 连接、

LAN 连接、灾难恢复接线、电话数码/模拟。

确认并记录系统符合安全及人机工程的要求。

4.1.9 结构测试(白盒法),主要指源代码的结构测试。对以下各项进行确认。4.1.9.1遵循模块化程序设计。

4.1.9.2无效代码。

4.1.9.3按照标准进行识别、修订、注解和评论。

4.1.9.4算法/公式和计算准确。

4.1.9.5模块排序准确。

4.1.9.6关键上属性、报警等锁存准确。

4.1.9.7保持惟一的逻辑输入/输出。

4.1.9.8数据贮存寄存器是惟一的。

4.1.9.9定时器和定序器设定准确。

4.1.10 确认整个安装过程符合操作手册要求。

4.2运行确认(OQ) 系统运行确认的目的是保证系统和运作符合需求标准。系统运行确认应在一个与正常工作环境隔离的测试环境下实施,但应模拟生产环境。具体包括如下:

4.2.1系统安全性测试:挑战所有逻辑系统,诸如各工作层的使用权限,证明各安全层面的允许权限未经授权的操作得到禁止;确认系统外围的安全性,诸如I /O 总线卡,操作人员接口终端等。

4.2.2操作人员接口测试,确认操作人员接口系统的功能。

4.2.3报警、互锁功能测试。

4.2.4数据的采集及存贮,确认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存贮功能如下:准确的采集、贮存和检索数据;确认数据的输出长度、进位及空值、零及负值的处理能力;自动将数据存档并保存至指定时期。确认数据处理能力,包括算法、统计、利用查表数值及报告的产生等。定时器和定序器测试。

4.2.5功能性测试(黑盒法),根据系统定义中所提供的各种要求文件、标准(最好有一张包括运作分支在内的功能图)对系统各功能和各决断通路进行测试。测试应在最高特定条件下进行(如最高通讯负载,大型数据文件的处理等)。

4.2.6断电/修复测试:复查断电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数据采集状况证明数据没

有破坏或丢失;测试后备供电、不间断供电和动力调节器、发电机功能恢复是否正常。

4.2.7灾难恢复测试,制造一起系统失效现象,按照灾难恢复程序一步步确认以下各项:现有的数据未被破坏;保证对系统的数据备份有效。

4.2.8制定系统标准操作程序运行确认结果合格后,证明系统具备了能够在正式生产环境下使用的条件,可以在正常

4.2.9生产环境下进行进一步确认。

4.3性能确认性能确认(PQ)是为了确认系统运行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应在正常生产环境下进行测

试。测试项目依据对系统运行希望达到的整体效果而定(如对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各项特性进行

测试),测试应在正常生产环境下(相同条件下)重复 3 次以上。注:当计算机系统取代人工系统时,可以进行平行的验证试验。

4.4人员培训系统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应对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进行培训,

确认其能够按要求正确操作。

4.5当确认所有的验证结果符合预先设定的可接受标准,验证报告已得到相关人员审批并完成人员培训后,计算机系统可被投入正式使用。

5注意事项:在系统的测试、验收及确认过程中,由于理解能力及环境变化等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果与预先所设定的可接受标准之间产生偏差的现象。这时必须查清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纠正措施进行处理(有时可能会涉及到部分修订系统设计标准)。当每一偏差都得到有效处理后,验证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偏差产生的原因、处理过程及结果均在相应文件中进行记录。

软件测试与确认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在软件产品设计开发过程,对软件进行测试和确认,确保软件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软件产品各个模块、软件项和软件系统的测试。 3.职责: 3.l 软件部 a)负责编制《软件测试规程》。 b)项目组负责软件单元测试与确认、软件项测试与确认。 c)负责组织软件系统集成测试与确认。 3.2 技术总监负责软件系统集成测试与确认批准。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软件测试规程》。 4.工作程序 4.1软件部编制《软件测试规程》,规范软件测试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l)测试的分类 a. 软件项各模块的单元测试; b. 软件组装测试; c. 软件确认测试; 2)测试策划 a. 单元测试计划、软件组装测试计划; b. 软件验收确认测试计划; c. 测试用例设计; d. 测试环境和工具; e. 测试结果的判定准则; f. 测试的组织和人员安排; g. 用户文档 该规程由技术总监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2软件测试 4.2.l软件部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按照《软件测试规程》要求编制 软件单元测试的“测试计划”,由项目组长审核软件部经理批准。软 件部组织项目组编制软件系统组装“测试计划”,报软件部经理审核,

技术总监批准。 4.2.2在各软件模块、软件项和软件系统设计实现过程各阶段,程序员、 项目组和软件部分别就所负责的测试提出测试申请,填写软件“测 试申请表”。单元测试和软件组装测试的申请报项目组长审核,软件 部经理批准,软件系统确认测试申请由项目组长审核,技术总监批 准; 4.2.3软件部根据测试申请按照软件“测试计划”要求安排软件测试人员, 组织测试工作的进行。 测试人员的安排应遵守以下原则: 1)项目组程序员自测所负责的模块; 2)项目组组织各程序员交叉互测其它程序员所负责模块; 3)软件部组织测试组测试组装完成的软件项; 4.2.4各类测试的责任人(组)对测试结果和测试判定结论进行登记,分 为“严重”、“一般”、“正常”三种情况,填写单元“测试记录”和 软件系统组装“测试记录”。模块开发人应按问题的重要性来先后解 决,并在“测试记录”中加入描述,测试责任人(组)对这些修改 后的问题再进行复测,并将结果填写到“测试记录”中。 4.3 软件的确认 4.3.l软件部项目组组织在类似使用环境下,对组装完成的软件项的确 认,登记“软件项确认记录”,由项目组长审核,报软件部经理批 准。 4.3.2软件部组织在合同环境下对软件系统集成的确认,登记“系统集 成确认记录”,报技术总监审核、批准。 4.4 对于各类软件测试和确认所发现的软件缺陷,责任部门按《需求分析控 制程序》、《软件开发策划控制程序》、《软件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要求 重新进行软件设计与实现活动,更改或调整软件设计的输出,并按照 本程序4.2、4.3条款要求重新组织软件测试与确认。 5.相关文件 5.1软件测试规程SD-WR-009 5.2需求分析控制程序LT.QSP-7.3-009 5.3软件开发与策划控制程序LT.QSP-7.3-008 5.4软件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LT.QSP-7.3-010

软件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公司软件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软件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设计和开发能满足顾客和有关标准、法令、法规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软件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包括软件产品的升级。 3职责 3.1软件研发部负责组织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测试报告、验收报告等,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3.2软件研发部产品组负责根据市场调研分析或合同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3.3软件研发部测试组负责软件产品的确认测试。 3.4 由各业务部负责将合格软件产品交付顾客使用。 3.5 公司总经理签署《项目经理任命书》,正式启动软件项目。 3.6公司技术总工或授权人负责设计和开发立项《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验收报告等的批准。 4工作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策划 4.1.1立项的依据 软件研发部对要进行的开发项目进行立项申请,提交项目资料。由公司的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一系列的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的项目,由软件研发部进行详细进度计划安排,落实时间进度、资源(人员/设备、内部/外部)、技术、资金和费用等,相关资源和资金使用计划要详细列出。 最后所有的项目申请资料、风险评估报告及产品进度计划都要报给公司上级领导审批,进行立项评审。 立项通过的项目才能由软件研发部进入正式的开发工作。 4.1.2 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负责就以上立项依据组织《项目实施计划书》的编制。

4.1.3设计和开发人员资格要求可参照本公司相关岗位卡的条款进行. 4.1.4 接口管理 4.1.4.1 在设计和开发策划和输入阶段: a.各业务部将客户相关文件资料交与软件研发部,同软件研发部一起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 b.软件研发部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书》,经公司技术总工或授权人批准后发往客户方。 c.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将《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及相关背景资料,提供给各设计和开发人员,作为工作的依据。 4.1.4.2 在设计和开发输出阶段,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根据设计和开发进度,适时召开设计和开发例会,组织解决设计和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协调相关的资源,以例会记录的形式明确相关要求。 4.1.4.3 在设计、编码、测试阶段: a.进行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设计人员及进行编码的程序员须充分沟通.必要时,可由项目经理负责召开设计和开发专题会议,并以会议记录的形式明确与会人员达成的一致意见。 b.软件研发部设计和开发人员提供单元和综合测试的《测试计划》,交本部门的相关设计和开发人员进行集成并由测试人员进行单元、综合测试。 c.软件研发部提供确认测试的《测试计划》,交测试组进行系统安装、测试。 4.1.4.4设计和开发各阶段 a.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负责就技术方面在客户与程序员之间进行协调; b.软件研发部经理负责组织和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工作; c.各业务部负责与客户的业务联系及相关信息传递; d.参与设计和开发的各部门将必要的信息形成文件,经部门经理评审签字后予以传递. 4.2设计和开发输入 4.2.1《项目经理任命书》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软件研发部经理组织编写《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其中《项目实施计划书》须由公司技术总工组织人员评审。 4.2.2软件研发部经理组织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及各业务部等设计和开发提出部门(包括客户),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需求做出澄清和解决.4.2.3《需求规格说明书》在接受合同时可以不完全确定,在项目进行期间可继续制定。当《需求规格说明书》更改时,合同可以修订,对《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更改将按照《软件配置管理规程》程序加以控制。 4.3 设计和开发输出 4.3.1各设计和开发人员根据《项目实施计划书》及《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活动,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4.3.2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形成文件,但不限于以下文档: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SAP008员工培训管理控制程序

深圳市佳捷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制订日期员工培训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编号2014.11.10 JJX-SAP-HR-008 页版次 封面页页次 A 1/5 修订记录 版本修订日期修订章节修订内容 A 全部章节文件初次制订 核准审核制订

员工培训管理控制程序 2014.11.10 JJX-SAP-HR-008 页 版 次 页 次 A 5/5 1.0目的 为建立和保持SA8000管理体系按规定实施运行,消除或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为目的。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 3.0权责 3.1人事部负责确定管理体系各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及各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2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培训计划,配合人事部实施培训计划,并对培训计划效果进行评价。 3.3人事部负责对培训效果及能力进行鉴定。 3.4各部门负责培训人员的输送及配合行政部进行具体培训的实施和培训效果的验证。 4.0工作程序 4.1培训需求的识别: 4.1.1人事部组织制定各岗位的“岗位工作标准”,对岗位人员的教育培训经历、技能要求作出规 定,报最高管理者批准。 4.1.2人事部应根据公司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以及“岗位工作标准”,评价现有行政能否满足 体系运行需要,对不能满足的安排培训。 4.1.3每年定期由各部门对员工进行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的培训需求进行分 析和评价,并填写《培训计划申报表》送人事部。 4.1.4每年定期由各部门识别培训需求,以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填写《培训计划申报表》报人事部, 人事部汇总后,编制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核后,公司总经理批准。 4.1.5各部门为提高员工业务能力,根据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填写《培训申请表》,向人事部提出 培训需求,行政部批准。 4.1.6未纳入公司年度计划的培训申请,申请部门填写《培训申请表》报人事部审核后,报公司领 导批准。 4.2培训计划:

最新最全确认控制程序

修改内容 会审 会签

1、目的:在食品安全体系开始运行之前及体系有变化时对食品安全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确认,以确保已建立的食品安全体系能适合公司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已制定的HACCP食品安全体系的确认。 3、职责部门: 3.1 食品安全确认小组负责食品安全体系确认及确认结果的跟踪处理。 3.2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确认结果的纠正处理。 4、工作程序 4.1 食品安全确认小组组成 4.1.1食品安全确认小组包括食品安全小组部分成员,还应包括未参与HACCP计划建立且具有一定HACCP体系经验、受过适当培训的独立的人员,必要时外聘专家参与执行。(确认小组人员组成见《食品安全小组/确认小组组成/职责/资格》) 4.2 确认内容 4.2.1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组成是否涵盖多功能要求、小组成员资格是否足够、胜任。 4.2.2 是否对各类产品进行描述,产品描述是否全面、准确。 4.2.3 是否对产品预期用途进行界定。 4.2.4 加工流程图及相关布置图是否建立并加以验证,建立的流程图和布置图是否与实际相符 合。 4.2.5 对工艺流程图上的每一个步骤或环节是否都有必要的说明(包括工艺参数等)。 4.2.6加工过程中的所有危害是否全部识别出来,对识别出的危害是否进行风险评估。 4.2.7是否对已确定的每一危害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否适当,使危害降低、减 少或消除到可接收水平。 4.2.8 所有关键控制点是否全部识别出来,建立的关键限值/行动界限/目标值(CL/AVL/TV)是 否恰当、有科学依据。 4.2.9 HACCP计划中是否对CCP建立了监控程序,监控程序的对象、频率和责任人是否合理, 监控的方式是否可行有效,监控的设备是否满足监控要求。 4.2.10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各CCP点建立了纠偏行动,规定的纠偏行动对发生偏离的产品本身的处理是否有效,是否使CCP得到控制并防止同类偏差的再次发生。

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使软件设计开发全过程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控制,保证软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以及最终软件的功能、性能指标符合规定要求及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增强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涉及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全过程的控制。 3.流程 3.1. 可行性研究 在与客户签订合同之前,均应对将签项目进行资源、技术、市场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通过后、签订合同前由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公司组织进行立项工作。 3.2. 立项 可行性分析评审通过后,有开发部门经理下达立项任务,制定相关人员填写立项申请报告报批,报批通过后,由部门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协商下达开发任务书,经技术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报公司批准。批准立项后,项目进度应以立项申请报告中的阶段进度为准,如果进度需要调整,需要填写进度调整申请报告报批。 3.3. 需求分析 公司根据客户提出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软件任务书以及其他有关件,与客户协商确定详细的软件需求。 3.4. 开发策划 根据项目要求和软件需求,由配置人员配合项目经理编写本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计划和项目综合计划。在配置管理计划中应列明本项目需提交的各阶段文档的

名称,在项目完成后项目组需列表说明需要移交的文档。在制定计划时,应为计划、设计、测试、修正、再测试、变更以及编制文档留出足够的时间。 3.5. 设计 ●概要设计 根据软件需求说明建立软件总体结构和模块间的关系,确定各模块功能,定义各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和数据结构。 ●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开发者需要进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在详细设 计中,描述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 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 子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应当保证软件的需求完全分 配给整个软件。详细设计应当足够详细,能够根据详细设计报告进行编 码。 3.6. 编码实现 在软件编码阶段,开发者根据《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中对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 3.7. 测试 ●软件单元测试 按详细设计的结构,根据软件单元测试计划,对软件进行测试。 ●组装测试 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中定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及组装测试计划,对 软件进行组装测试,以确定整个软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是否可以提交 总装测试。 3.8. 验收交付 在软件测试证明软件达到要求后,软件开发者应向用户提交开发的目标安装程序、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用户安装手册》、《用户使用指南》、需求报告、

软件系统确认控制程序

ERP软件系统确认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ERP软件系统进行确认,确保能够实现策划的功能和需求,以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ERP软件系统的确认及再确认工作。 3、职责 3.1 ERP系统管理员负责ERP软件系统功能策划、组织实施和安装、更新、风险分析。3.2 ERP系统管理员负责安装、组织、实施ERP软件系统的确认。 3.3使用ERP软件系统的各部门负责配合软件的确认,并在日常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系统管理员,以保证ERP系统持续正常应用。 4 活动程序 4.1首次引进ERP软件系统功能,ERP系统管理员负责组织使用部门进行需求调查,归纳整理,根据需求定制ERP系统功能,定制过程应充分考虑软件的使用环境、可兼容性及功能的可扩展性以及系统的安全性。 4.2 首次使用前,ERP系统管理员应对ERP系统的工作环境、版本和配置进行确认,同时联合使用部门进行使用测试、验收,并保存验收记录。 4.3 ERP系统测试策划包括环境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 4.4ERP系统的验证操作规程中包括验证频次、验证环境、功能测试方法、安全测试方法。 4.5 ERP系统功能需要扩展或者更改功能时,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总经理签字后交由ERP系统管理员执行。扩展或者更改功能首次,需要进行首次使用前的测试、确认,并保存验收记录。 4.6初次使用前、系统功能发生较大变更后,ERP系统管理员应对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4.7系统管理员除了日常的维护以外,每年应至少对ERP系统功能进行一次验证,以保证ERP系统正常应用。 4.8 相关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软件开发过程控制程序

软件开发过程控制程序

目录 1目的与适用围 (3) 1.1 目的 (3) 1.2 适用围 (3) 2 引用文件 (3) 3职责 (3) 4程序 (4) 4.1需求分析程序 (4) 4.1.1获取、分析需求 (4) 4.1.2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评审 (4) 4.1.3需求确认 (4) 4.1.4存档 (4) 4.1.5需求变更 (4) 4.2 软件设计程序 (5) 4.2.1软件设计 (5) 4.2.2设计评审 (5) 4.2.3设计文档的备案 (5) 4.2.4设计更改控制 (5) 4.3 编码开发程序 (5) 4.3.1编码 (5) 4.3.2代码集成 (6) 4.3.3程序验收 (6) 4.3.4配置管理 (6) 4.3.5测试流程 (6) 4.3.5.1 测试用例的编写、审核与备案 (6) 4.3.5.2 系统测试 (6) 4.3.5.3 用户手册的编写与审核 (7) 4.3.5.4存档 (7) 5流程图 (8) 6相关文件 (9)

1目的与适用围 1.1 目的 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等作业过程,确保对软件实现阶段实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力求减少编码出错,准确实现软件设计的要求。以合理的时间和人力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证明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与需求说明相符,从而使交付给客户的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1.2 适用围 适用于软件类项目和混合类项目的软件部分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阶段。 2 引用文件 GBT 11457-2006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GBT 16260.4-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3职责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开发过程的整体控制,每周向公司和客户提交项目周报。 ?需求分析员:进行需求调研,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调研日志》、需求的补充文档等,必要时进行需求变更。 ?技术负责人:负责设计工作的安排和技术指导,评审特殊项目的设计。 ?设计人员:软件界面设计。 ?开发人员:负责软件系统设计,编写设计文档。根据设计说明书编写程序,修改软件代码。 ?测试员:编写《测试用例》,搭建测试环境、执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提出《测试报告》。 ?行政人事部:负责开发过程中文件及代码的存档管理。 ?项目组成员:每日填写工作日志。 ?部门负责人:对项目人员工作日志进行统计。

ISO13485:2016软件确认控制程序

软件确认控制程序 页码第 1 页共7 页软件确认控制程序 编制: 日期:2018/1/10 审核: 日期:2018/1/10 批准: 日期:2018/1/10 2018年01月10日实施

软件确认控制程序 页码第 2 页共7 页 文件修订记录 版次修订日期页码修订内容修订审核核准

软件确认控制程序 页码第 3 页共7 页1、目的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和医疗器械产品的软件各功能满足预期用途,特编制本程序文件。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医疗器械软件。 3、职责 3.1 工程部:按公司的程序要求进行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进行软件验证、集成和软件维护,软件的生产周期评估。 3.2 品质部:负责软件使用前的确认。 3.3 采购部:负责软件变更后的确认。 4、定义 4.1 医疗器械软件:旨在包括在被开发的医疗器械内的已开发的软件相同,或者预期本身用作 医疗器械而开发的软件。 4.2 软件的安全性级别:制造商应按照软件系统引起的危害对于患者、操作者或其他人员的可 能影响,赋于每个软件系统一个软件安全性级别(A、B 或C) 。 A级:不可能对健康有伤害或损坏。 B级:可能有不严重的伤害。 C级:可能死亡或严重伤害。 4.3 黑盒测试:将系统(软件和硬件)看作不能打开的黑盒,在不考虑系统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 下,测试者只依靠系统需求说明书,从可能的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中确定测试数据,也就是根据系统的功能或外部特性,设计测试用例(例如功能测试)。 4.4 白盒测试:即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这种测试允许测试者考虑系统的内部结构,并根据 系统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而不考虑系统的功能。 4.5 版本:某一配置项的已标识了的实例。 注:软件产品某版本的修改产生了一个新版本,但要求软件配置管理活动。 5、内容 5.1软件的分类 根据软件的作用方式不同,软件分类及定义见下表: 分类 描述确认方法 1 操作系统,网络已建立的商业可利用性网络和操作系 统 确认名称及版本号 2 标准设备,微控制 器,灵敏仪器由非用户设计的软固件驱动的,此固件 可以插入在一个应用软件特定集成电 路(ASIC),只读存贮器(ROM),短暂 存贮器或有时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中,如条形码解读器,单循环控 认构造及配置

人员培训考核及管理程序控制程序

版序/修改状态:第一版/第0次修改文件编号:QSJA-B-18 1目的 为提高从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本程序对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特殊岗位的资格认证,培训档案和管理程序做出规定,有效地控制和做好培训工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从事与质量活动有关的有关人员。 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制订本程序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3.2各职能部门及项目部负责具体培训工作。 4工作程序 4.1培训要求 4.1.1职工培训要结合企业特点,按培训对象的不同分为各级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工人培训三个层次。 4.1.2培训的形式采用办班、电教、研讨、报告和外委培训等。 4.1.3外委培训的焊工、电工、起重工、无损检测人员、理化实验人员须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由办公室制定计划报公司经理批准,然后组织人员进行。焊工、无损检测人员根据市质量技术监督规定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拿到相应资格的方可上岗,上岗证由办公室统一管理。 4.2培训的内容 4.2.1各级行政领导的重点培训内容为质量方针、质量术语、质量体系结构等,要求熟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内容,掌握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组织技术、

版序/修改状态:第一版/第0次修改文件编号:QSJA-B-18 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有效性的方法、准则等。管理人员在上述培训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程序文件的相关内容,能运用并指导基层和本职工作。 4.2.2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培训4.4.3条的内容外,要进行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培训,以及统计技术的培训。 4.2.3检验试验人员和操作工人的培训,其内容应为与岗位有关的工艺标准、操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4.3培训工作计划 4.3.1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办公室编制公司中、长期职工培训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报质保工程师审批后发布。 4.3.2各职能部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的安排,结合生产质量情况具体落实培训计划,并报办公室科备案。 4.4培训实施办法 a)各级领导、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操作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转岗人员的培训由办公室组织实施。 b)新进厂职工的岗前安全培训由生产部组织实施。 c)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公司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d)“四新”技术的培训由质检部组织实施。 e)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由相关业务部门组织参加并报办公室备案,施工技术方面的培训由质检部负责组织参加并报办公室备案。 f)各部门组织举办的与质量有关的人员培训,培训前须填写《职工培训申

软件控制管理办法

1.0 目的 1.1 加强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软件的确认。 1.2 加强对数控程序的控制、验证和管理,防止数控程序错用,遗失。 2.0 范围 本条款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相关的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软件及数控程序。 3.0定义 3.1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软件:CMM检测软件、影像仪检测软件、钝化线操作软件。对 于加工设备所自带系统软件,由于已广泛使用,且通过检测产品可实时监控其运 行情况,故不作为需确认的软件范围。 3.2数控程序:数控设备所使用的,根据产品编制的加工程序或检测程序。 3.3编程员:负责数控程序的编制人员;也可以线长等制造部人员兼任。 4.0职责 4.1编程员负责数控程序的编制、修改、发放和有效版本控制。 4.2制造部负责数控程序的验证。 4.3《CNC作业指导书》由编程员编制,由调机员进行校对,并经工程审批后,发放制 造部使用。 4.4制造部负责有效版本数控程序的调用,程序现场使用的维护,参与数控程序的修改 等工作,并给编程人员提供支持。 4.5《CNC作业指导书》有编程员编制,由另外2名编程员校对、审核,质管部经理批 准后,发放精测室使用。 4.6程序管理员定期备份数控程序,刻录成光盘后,并交档案室存档备份。

4.7质管部负责影像仪检测软件的确认。 4.8工程部负责钝化线操作软件的确认。 5.0程序 5.1数控程序的产生 5.1.1编程员按照产品工艺要求(包括加工基准、加工刀具、加工夹具、加工设 备等),完成数控程序的初步编制:加工中心非手工编制程序、CMM程序编 制《CNC作业指导书》;加工中心手工编制程序与其他数控设备程序建立程 序清单。 5.1.2《CNC操作指导书》内容应包括所使用的刀具、夹具、程序名及找正零点 等内容,并进行制造试用。 5.1.3操作指导书、程序清单为纸制文件,数控程序为电子文件。 5.2数控程序的验证 5.2.1加工过中心非手工编制程序与CNC程序的验证 5.2.2线长安排设备的调机员对已初定的试制程序进行试用,至少加工三件合格 产品。通过验证后填写《过程验证记录表》,对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固化。 5.2.3加工中心手工编制程序与其他数控设备程序验证. 5.2.4线长安排设备的调机员对已初定的试制程序进行试用,至少加工三件合格 产品。通过验证后将程序加入程序清单,并记录验证产品的生产批号。 5.2.5由验证不符合造成的数控程序修改,则返回编程员处,修改程序或修改相 关操作指导书重做验证。 5.3数控程序的修改 5.3.1正常因为工艺因素的调整造成的程序修改,由修改部门提出,编程员完成 对数控程序的修改,必要时填写《工艺文件更改单》,同步修改相应操作指 导书。 5.4数控程序的保存。 5.4.1数控程序验证后由工程部签字并发放制造使用,工程部备份留底。 5.4.2发放制造部分由各线长安排专人、专机管理,并建立管理台帐。

教育培训管理控制程序

受控文件 教育培训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培训管理,确保所有员工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均应达到本职岗位的要求,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局(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所有部门与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 3 职责 3.1 主管局长负责《年度培训计划》和外委培训项目的审批。 3.2 人事劳资科负责局(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负责上岗基础教育、外委培训的组织以及对培训效果、上岗能力进行评估测定。 3.3 各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部门)培训需求的上报;负责按照局(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培训。 4 工作程序 4.1 培训计划的编制 4.1.1 各单位(部门)应于每年的12月初填写《培训需求申报表》,提出本单位(部门)的培训需求报人事劳资科。 4.1.2 人事劳资科根据局(公司)的发展规划,结合上一年度的培训效果评估情况和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于每年一月初编制局(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批后组织实施。 4.3 培训的实施 4.3.1 人事劳资科及相关部门根据行业性质,本着提高能力需求的原则,分别对新员工、在岗职工等进行适当的教育培训,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和措施: a) 内部培训; b) 外委培训; c) 组织到其他单位参观学习; d) 鼓励职工根据自己的岗位专业开展自学获取相关的学位学历证书.

4.3.2 各单位(部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的安排,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单位(部门)负责人审核,报人事劳资科审批后组织实施培训。 4.3.3 人事劳资科负责协助各单位(部门)做好教师的聘任、教材准备等工作。 4.3.4 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单位(部门)对整个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将有关的培训资料报人事劳资科。 4.3.5人事劳资科负责收集整理有关的培训资料,形成《年度培训效果评价报告》,所有培训记录根据需求由人事劳资科和培训实施单位(部门)进行存档保存。 4.4局(公司)职工培训内容 4.4.1岗前培训 a) 岗前培训的对象主要包括:复转军人、新录用(招聘)的大学生以及新转岗人员; b) 培训内容包括烟草专卖法、公司的规章制度、各部门职责等内容; c) 通过岗前培训,要使上岗人员对局(公司)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对局(公司)管理经营的认识,增强对局(公司)的忠诚度和向心力; d) 岗前培训由人事劳资科负责组织,记录存档有关的培训资料。 4.4.2专业技术培训 结合各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局(公司)管理经营发展的需要,由各单位、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或业务范围进行有关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岗位技能和管理水平,满足局(公司)各项管理经营发展要求。 4.4.3外委培训 公司的外委培训主要包括:在岗各种层次学历教育、持证上岗和职业资格的取证培训、国家局省局主办的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等。 4.4.4 通过教育培训,使全体员工意识到: a)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确保提供的产品(服务)质量符合相关要求的必要性; c)违反这些要求对顾客所造成的后果; d)自己的岗位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c) 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4.5 局(公司)鼓励员工努力学习管理知识、专业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

计算机软件确认控制程序

计算机软件确认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确认,以证实该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和服务过程及监视测量所用软件的确认及再确认工作。 3、职责 3.1各产品线质量部负责生产和服务过程用软件确认的组织、实施; 3.2中心实验室负责监视测量仪器所用软件确认的组织实施,并参与生产和服务过程用软件确认的配合工作。 4、术语和定义 4.1黑盒测试 将系统(软件和硬件)看作不能打开的黑盒,在不考虑系统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只依靠系统需求说明书,从可能的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中确定测试数据,也就是根据系统的功能或外部特性,设计测试用例(例如功能测试)。4.2白盒测试 即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这种测试允许测试者考虑系统的内部结构,并根据系统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而不考虑系统的功能。 4.3安装确认 确认系统的安装符合设计标准,并对所需要的软件及硬件的技术资料、图纸、操作手册等文件进行确认。 4.4运行(操作)确认 确认系统的各项运作功能符合用户需求标准。系统运行确认应在一个与正常工作环境隔离的测试环境下实施,但应模拟生产环境。 4.5性能(工艺)确认 确认系统运行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应在正常生产环境下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依据对系统运行希望达到的整体效果而定(如对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各项特性进行测试),测试应在正常生产环境下(相同条件下)重复三次以上。

4、工作程序 4.1安装确认(IQ):安装确认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安装符合设计标准,并保证所需技术资料俱全。具体确认内容包括如下: 4.1.1各种标准清单,包括使用者要求、功能性要求、物理要求、系统标准。4.1.2各种标准操作程序(SOP),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操作、预防维修、备份和数据存档、灾难(断电、硬软件损坏等)恢复及系统退役。 4.1.3配置图,配置图是控制系统的概图,包括以下内容。 4.1.3.1整个系统概图。 4.1.3.2各个中央处理器(CPUS)包括插件指定的配置图。 4.1.3.3输入/输出装置接线图。 4.1.3.4控制回路图。 4.1.3.5状态转变图。 4.1.3.6网络接线图。 4.1.3.7硬件驱动/网络驱动指示树,可包括逻辑的和物理的驱动指定。 4.1.4 硬件和软件手册,包括安装、操作、维修保养手册。 4.1.5 硬件配置清单,包括已安装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对于芯片、微处理器或EPROM,应记录其修订版号。 4.1.6 软件清单和源代码的复制件 列出与系统有关的所有软件和软件版本,并保证所有软件的复制件都归入档案,安全存放。 应存放以下几种软件。源代码产生器或编辑器、源代码(包括初级排序、功能和报告的产生)、操作系统、诊断程序、存档/备份程序。 4.1.7 输入/输出(I/O)清单及连续性检查。连续性检查是保证信号可从控制系统发至装置并又可从装置返回至控制系统。 4.1.8 环境和公用工程测试 确认并记录系统安装的环境,包括清洁度、射频/电磁干扰、振动、物理安全性、噪声、照明。 记录关键公用工程系统的情况,并确认公用工程系统的关键性质与功能说明书相符。包括火警通告/抑制、冷却系统、电力及调节、不间断供电、W AN 连接、

软件开发控制程序文件

软件开发控制程序文件 1 目的 1.1 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及 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 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软件新产品开发全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技术部负责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包括进行开发 的策划、确定开发的组织和技术的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 审,设计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 3.2技术部经理负责审核软件开始输出文件和成果。 3.3技术部经理负责审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方案,下达开发 任务书,负责批准项目开发计划、开发输入、开发输出、开发评 审、开发验证、确认和软件更改等。 3.4总经理负责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方案。 3.5采购部负责所需物料的采购。 3.6技术部负责根据合同要求,负责提交用户使用新产品后的《验收报 告》。 3.7技术部负责控制新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4 程序 4.1软件开始的策划 根据“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划分,这属于“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

4.1.1软件开发项目的来源: a. 根据市场部与用户签定的新产品合同或技术协议,总经理批 准的相应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要求评审 表》、技术部经理下达《软件开发任务书》,并将与新产品 有关的技术资料转交软件开发人员。 b. 市场部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技术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技术部经理下达《软件 开发任务书》,并将相关背景资料转交软件开发人员。 c. 技术部综合各方面信息,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 技术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技术部经理下达《软件开 发任务书》,交软件开发人员实施。 d. 技术部经理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包括新产品计划和已有产 品的重大升组级计划(如平台更换、重大技术改造等)。 4.1.2项目负责人根据上述项目来源,确定项目负责人,根据《软件开发 任务书》将软件开发策划的输出转化为《项目开发计划》,报技 术部经理审核、批准。计划书内容包括: a.开发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务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 b.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 c.产品及成果、验收标准; d.资源配置需求,如人员、设备、资金保证及支持务件等及其他相关内容等。 4.1.3软件开发策划的输出文件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进予以修 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 4.1.4软件开发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管理 a. 软件开发的不同小组可能涉及到公司不同职能或不同层 次,也可能涉及到公司外部。 b. 对于小组之间重要的软件开发信息沟通,软件开发人员填

培训管理控制程序

版次变更历程 序号变更内容变更人变更日期 1 公司架构职责权限发生变化毕艳凤2013-03-19 2 内容变更贾翊2013-10-18 3 4 5 6 编制审核批准 毕艳凤解建营范锦宝/司海健 2013年 4 月 10 日2013年 4 月 10 日2013年 4 月 10 日 1.0目的 通过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人员达到岗位胜任要求,保障公司整体发展需要,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0术语和定义: 3.1入职培训:指新员工入职一个月内须接受三级培训,人力行政部组织的一级培训,公司级 培训,具体内容为企业发展历程、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相关人事制度(员工奖惩管理办法、离职制度、考勤制度等)、公司的行政后勤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等共性的培训,车间/部门组织的二级培训,车间/部门级培训指具体内容为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基本工作技能、任职能力的培训。 3.2岗前培训:为使员工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环境,掌握新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在其新入职或 工作性质、工作岗位发生较大变化后,需进行工序/岗位组织的三级培训,具体培训内容为,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基本工作技能、任职能力的培训。 3.3在职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为提高员工的管理技能、工作技能、素质,增进工作效能、提 升其任职能力和晋升职务做准备所组织的培训。 3.4特殊工种培训:进入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含气割)作业、压力容器设备(含电梯)作业、 厂内车辆驾驶等安监部门规定的特殊岗位人员培训。 4.0程序内容 4.1培训的种类 4.1.1外派培训:根据工作的需要,由公司出资派送员工至培训机构进行的培训学习活动或交流。 4.1.2外聘培训:根据工作的需要,由人力行政部或相关部门与外部培训机构联系,在公司指定 的场地组织的培训。 4.1.3内请培训:利用公司内部的讲师资源,贴近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公司内部员工所做的培训 (包括外派培训返回后的公司内的普及培训)。 4.1.4其它形式培训:网络培训、自学等。 4.2培训计划的编制 4.2.1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依据各部门实际培训需求,由各部门组织提报,人力行政部负责汇 总整理后,报人力资源及行政中心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审批。 4.2.2月度培训计划的编制,将依年度培训计划,由各部门根据当前工作需求,确定月度培训计 划,由人力行政部负责汇总整理,并每月5日前发布至各部门。 4.3培训的组织实施 4.3.1入职培训管理 4.3.2新员工入职上岗前,人力行政部培训经理必须为其安排有关企业发展历程、经营理念、企 业文化、相关人事制度(员工奖惩管理办法、离职制度、考勤制度等)、公司的行政后勤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等共性的培训,完成入职相关知识答卷,并保存于员工档案中。4.3.3凡通过入职培训的员工,均需填写入职培训记录表,以准确记录和备案员工入职培训相关 内容。 4.3.4凡新员工上岗,其入职培训率须保持为100%。 4.3.5岗前培训管理 4.3.6岗前培训由人力行政部组织公司级培训,员工所在部门负责组织二、三级培训实施,以工 作环境、工作技能、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 4.3.7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一般管理人员以《岗前培训计划考核表》内容进行,各生产车间 的计件员工的岗前培训,以车间或班组所列各项培训内容进行。 4.3.8异动(包括晋升、平调等)员工的岗前培训,由其所在部门负责人为其安排岗前培训指导 人,岗前培训指导人在其见习期内按《岗前培训计划考核表》对员工实施培训,并作好培训记录。

员工培训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公司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其知识与技能以及环保意识,增进工作质量及绩效,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为员工提供的所有培训。 3 定义 4 职责 4. 1劳工部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并保存所有培训记录。 4. 2 工程部负责新员工基础知识及岗位技能的培训。 4. 3 各部门经理负责制定其下属员工的培训需求。 5 内容 5. 1 培训需求 5. 1. 1 每年一月,各部门经理提出本部门员工的培训需求,填写《培训需求表》 交于劳工部,应考虑以下需求: A、职员工工作技能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B、特殊重要岗位及对环境有影响的岗位的工作要求 C、基层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 D、技术的更新或新产品的引进 E、公司发展的需要 F、顾客的需求、Ford的特殊要求及市场的需要 5. 2 培训计划 5. 2. 1 劳工部将各部门的《员工培训需求表》汇总为《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 后实施。 5. 2. 2 若临时需要培训或培训有变化时劳工部应及时修改《年度培训计划》。 5. 3 培训的时机 A、员工进厂 B、员工转岗 C、体系文件及运作有重大变更时 D、法律法规要求或有更改时 E、按培训计划进行 5.4 培训的实施 5. 4. 1 劳工部按《年度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并收集保存相关记录。 5. 4. 2 新员工的培训 5. 4. 2. 1新员工进厂后由劳工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参见培训教材(一)《入职培 训》,经考试合格后录用。 5. 4. 2. 2 对于分配至生产线的员工,还应由工程部指定人员进行岗位基础知识的 培训,内容参见培训教材(二)《操作工基础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 录用。 5. 4. 2. 3 对于特殊岗位及对环境有影响的岗位,如浸焊、调试、检验等,应根据 SOP或操作规程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由劳工部发上岗证上岗。 5. 4. 3 转岗培训 5. 4. 3. 1 员工工作调动时由接收部门指定人员对其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5. 4. 3. 2 若需要其它培训则由接收部门负责人填写《员工培训申请表》交至劳工 部,由劳工部安排培训。

ISO13485-2016 质量控制程序

更改历史

1.0目的 为了确保监视和测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以使产品和过程满足顾客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产品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验证,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测量和监视。 3.0职责 3.1质管部负责测量和监视进货物料、生产过程和成品的质量。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成品检验的最终放行。 4.0工作程序 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1本公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各个过程。对过程进行监视 和测量的目的是证实这些过程具有实现其预期结果的能力。当过程不能达到预期结 果时,应进行数据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加以改进。 4.2物料的监视和测量 4.2.1物料的来料入厂检查及监视依据《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执行。 4.3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3.1对过程产品进行检验时,检验员如发现严重不合格,应及时发出《不合格品处理 单》,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3.2质管部根据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并对生产环境、原材料使用 情况等进行检查,重点监控“工艺流程图”标示的关键工序,填写《生产过程检 验记录表》。 4.3.3按照相应作业指导书要求,发现的不良品包括来自上游工序的产出品、本工序的产 出品及原材料应标识区分。 4.4成品检验 4.4.1最终检验需确认所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已全部完成,且结果合格。 4.4.2由检验员根据《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产品检验,填写《成品检验记录表》。 4.4.2.1.由检验员出具《成品检验报告》。

4.4.2.2.如成品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4.3只有当包装前的检验合格后,产品才可进行后续包装程序。待整个产品包装完成后, 再进行包装后的检验,按照《包装作业指导书》相关规定检验,检验合格后,质管 部填写《成品放行报告》交部门主管审核,审核后合格后再交给管理者代表批准放 行,质管部将签字完毕后的《成品放行报告》表交给生产员工;生产员工依据《成 品放行报告》表填写《产品入库单》,仓管员根据《产品入库单》将产品入库。 4.5产品的放行 4.5.1由产品放行人对成品放行进行最后审核,具体执行《产品放行控制程序》。 4.6进行检验的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经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授权行使相应的权力。 4.7测量和监视记录 4.7.1在测量和监视记录中,对于所有要求的检验项目,都应填写具体的检验数值或内容, 表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 4.7.2测量和监视记录由质管部负责保存,当合同中有规定时,该记录也可提供给顾客查 阅,但需经过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 4.7.3所有检验记录、检验报告由质管部主管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8 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校准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执行。 5.0相关文件 5.1QA-OP-00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QA-OP-002《记录控制程序》 5.3《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5.4QA-OP-004《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表单 6.1QA-FM-009《成品检验报告》 6.2QA-FM-008《成品检验记录表》 6.3QA-FM-027《产品放行报告》 6.4PD-FM-004《生产过程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