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关于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关于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关于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时间匆匆,一百五十年后再回头细看我们中华那沧桑的近代历史,充满了屈辱和血泪!然而我们又该怎么去看待这些历史呢?如何看待一百五十年前那场由洋务派发起的那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呢?

洋务运动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又处于太平国起义期间,由洋务派提出的在封建的制度下,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革新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是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而这些人之所以暂时得到慈禧支持,是因为在当时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慈禧明白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洋务运动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在他们的操办下洋务派开展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

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然而,在封建腐朽的制度下,洋务派的变法是“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非再立堂构之规,风雨既至,终必倾坠”;终于,随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于失败,这一场由封建维新派领导的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

我们于今日看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具有必然性的,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

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期间,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更是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当然,洋务运动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首先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其次它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最后,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为中国的革命探索者转向了其他的方向,也正是这些不断的探索和追寻,中国革命者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