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38?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8月第11卷第8期MMJC,Aug2009.Vol11,No.8

神经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于一凡综述孙晋民审校

神经生长因子f

nerve

growth

factor,NGF)作为一种传统

意义上的神经营养因子,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能促进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

发育与分化.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神经维的再生,并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有两种膜受体介导NGF的信号,即高亲和性的TrkA受体。和低亲和性的

p75受体。近来研究表明NGF还具有促周围再生神经…和非神经组织12t31的血管生成作用。研究发现NGF不仅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

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间接地促进血管形成141,NGF还具有直接促进血管形

成的作用阁。1血管生成的机制

血管生成是新血管形成的主要过程。它在机体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

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血管生成也是很多病理情况的重要标志.包括糖尿病和

癌症.在创伤修复、缺血缺氧、慢性炎症和癌症等情况下,原有微血管内皮细胞经

过生芽、迁移、增殖及基质重塑等形成新毛细血管问.血管生成受促血管生成因子和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在新血管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均有参与。

NGF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2.1

NGF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Tanaka等同研究发

现,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可产生并释放NGF,从而确认血管内皮细胞是NGF的又一重要来源。Dolle7等【{I用人类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endothelial

cells.HAECs)I羞行全方位迁

移分析.发现NGF刺激了HAECs的迁移,这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etor,VEGF).基本成纤维

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n的作用相

似。NGF介导的HAEC迁移可被NC胁kA受体拮抗剂

K252a阻断。而不被VEGF,F1k受体拮抗剂SU一5416阻断,说明了NGF通过TrkA受体直接激活了HAEC迁移,数据还显示HAEC表达p75NTR。此外,有研究显示mGF促进血管内皮增生,提高了胰岛移植的

2018年最新医学统计源核心期刊

2018年最新医学统计源核心期刊 医学综合 安徽医学安徽医药北京医学东南国防医药广西医学贵州医药海军医学杂志河北医学河北医药华南国防医学华西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解放军医学解放军医药空军医学齐鲁医学山东医药上海医学四川医学天津医药武警医学西部医学西南国防医药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现代医学新医学医学研究所学报医学研究杂志医学综述浙江医学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中国煤炭工业医学中国现代医学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中国医药导报中华医学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中日友好医院学报转化医学杂志 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蚌埠医学院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成都医学院学报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川北医学院学报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广东药学院学报 医学学术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详情咨询杨编辑Q Q :1966715440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贵州有医科大学学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海南医学院学报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报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宁夏医科大学学报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西医科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沈阳药科大学学报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新乡医学院学报徐州医学院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遵义医学院学报 基础医学: 国际免疫学国际遗传学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解剖科学进展解剖学报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杂志临床和病理杂志临床和实验病理学杂志免疫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生理学报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微循环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现代免疫学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医用生物力学诊断病理学杂志中国比较医学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中国免疫学中国医学物理学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中华病理学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中华医学遗传学临床医学 综合类: 国际输血及血液病学杂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临床急诊杂志临床军医临床输血与检验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011年9月第18卷第9期·综述·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由意大利女科学家丽塔·L·蒙塔尔奇尼(Rita L Montalcini)在小鼠肉瘤细胞内发现的第一个神经营养因子,也是最早被研究的,目前已证实其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分化、发育、成熟、维持功能和存活、损伤修复等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神经生长因子被临床工作者将其应用于外周神经的修复,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1神经生长因子的结构及生理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多聚体,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其β亚基为所有亚基中唯一具有NGF的所有生物学活性的亚基。NGF受体分为高亲和力受体(TrkA)和低亲和力受体(p75)两种。其中TrKA为NGF的功能性受体,在与NGF结合后可以表现出诱导神经细胞合成蛋白和酶,以及诱导轴突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使TrKA与NGF的结合率增加,及调节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逆行性运输神经营养因子、识别配体等作用[2]。NGF是一种“靶源性”多肽生长因子,是由其效应神经元支配的靶细胞合成并分泌,对神经组织非神经组织细胞均具有效应。但也有研究发现[3],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内,而在免疫系统细胞(如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及组织特异性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也广泛存在。 NGF对神经系统具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神经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它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元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主要对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调控上,主要表现在:①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期,NGF能促进神经细胞的成熟及存活,及神经元的分化,在梯度浓度诱导下促进神经元的定向生长,及胞体和树突的发育,并控制神经元存活数量等作用;②在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期,NGF从调节神经元的存活作用转到对神经元的表现和功能方面的调节,具有维持NGF依赖性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的功能,及维持感觉神经元和中枢神经元的功能,促进成熟神经元轴索分支和其它细胞的相互联系;③在神经元损伤修复期,NGF对已知表达NGF的神经元和现认为不表达NGF受体的中枢神经元都具有保护作用,NGF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定向生长并加速神经纤维再生,促进雪旺氏细胞及胶质细胞生长,使髓鞘修复,诱导轴突、树突的发育,促进神经元的有丝分裂、分化、修复,且具有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使受损神经元免遭继续损害,并支持神经元的存活[4-6]。 2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NGF分泌增加,同时NGF的表达相应增加,对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Friede等[7]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可诱导成熟的周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等非神经细胞表达NGF及NGF受体,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则不表达。有研究显示在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可逆行运输至胞体的NGF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王梨明(综述),唐际存(审校)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分化、发育、成熟、维持功能和存活、损伤修复等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NGF的进一步研究,其机制被逐步阐明,并应用于临床。在此,就NG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及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周围神经损伤,神经修复 中图分类号:R741.02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4-4659.2011.09.1496 Nerve Growth Factor in the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WANG Liming(Review),TANG Jicun(Revisio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Guilin541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TANG Jicun) [Abstract]Nerve growth factor ha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role in the function of normal differentiation,development,maturation, maintenance and survival,damage repair of nervous system.In recent years,scientists have gradually clarified its mechanism,and NGF has been used in clinic.The article made a review of NGF's impact 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Nerve growth factor;Peripheral nerve injury;Nerve repair 收稿日期:2011-06-06修回日期:2011-07-18 作者简介:王梨明,男,山东日照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周 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组织修复。 通讯作者:唐际存,男,副教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肢创伤手外 科科主任,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组织修复。 ·1496·

那些临床试验需要注册

注册指南请仔细阅读本指南,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一、什么样的临床研究需要注册? 所有在人体进行的研究,包括各种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有对照或无对照试验(如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非对照研究)、预后研究、病因学研究、和包括各种诊断技术、试剂、设备的诊断性试验,均需注册并公告。 二、中、英文双语注册 在完成中文注册申请表后,必须于两周内完成英文注册申请表。如果两周内不能完成英文版,请与我们联系采用英文翻译服务。在完成中、英文注册资料的上传后15天内可获得注册号,一个月内可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检索入口(WHO ICTRP search portal)检索到已注册试验。 未完成英文注册申请表者不算完成注册。 三、注册是否需要费用?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为非赢利机构,一律免费注册。 四、哪些项目需要收费? 1、只有那些需要我们指导设计的试验才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仅仅用于维持机构运转。参考目前国际注册机构收费标准,任何类型的单个研究设计指导费用均为1500元; 2、翻译服务:500元。 五、伦理审查及其费用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组建的中国注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由资深各专业临床医学家、临床试验专家、医疗卫生服务用户代表、WHO患者安全保护联盟中国区代表、律师及药物公司代表组成,宗旨是保障受试者权益,审查临床试验的合理性,评估安全性,凡未经其他伦理委员会审查的临床试验均需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接受审查。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费用标准为每项2000元。 六、申请注册程序 1. 全部注册程序均为在线申报; 2. 首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上建立申请者账户:点击ChiCTR首页右侧的“用户登陆”区的“注册”; 3. 弹出个人信息注册表,请将你的信息录入此表后点击“注册”,则您的账户就建立起来了;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owth factor,NGF),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分化,维持神经元的存活。NGF最早于1953年被Levi-Montalcini等发现,NGF的发现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此,Rita Levi-Montalcini等在1986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1]。 NGF最初从蛇毒中分离[2],随后,又由鼠颌下腺中分离得到[3]。虽然几乎在所有的脊椎动物中均发现了NGF,但鼠颌下腺中的NGF含量较丰富,尤其是雄性鼠[4]。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NGF的结构、生物合成以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鼠颌下腺提取的NGF上。在小鼠颌下腺中NGF以多聚体形式存在,两个β亚基和两个α亚基及两个γ亚基按照α2β2γ2的形式组成7sNGF复合体[5]。其中β亚基是具有NGF生物学活性部分,被称为β-NGF,又被称为鼠NGF(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 研究表明,鼠NGF(mNGF)与人NGF(hNGF)同源性达90%[6],并且从鼠颌下腺中提取NGF的工艺比较简便,提取所得NGF活性较高,因此鼠NGF 成为第一个上市的NGF。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已有四家企业生产鼠颌下腺提取的NGF,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视神经损伤以及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NGF的结构与功能、给药途径、临床试验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NGF的结构与功能 1.1NGF前体(pro NGF)及成熟NGF NGF在体内以前体形式合成,包括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信号肽有助于蛋白分泌;前导肽中有两部分保守区域为NGF表达、酶解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以及成熟NGF的分泌所必需的。目前发现,前导肽还有助于蛋白正确折叠,这类前导肽被称为分子伴侣(intramolecular chaperone,IMC),因此认为前导肽有可能在NGF的折叠过程中发挥分子内分子伴侣作用。 proNGF包含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Seidah等[7]的研究证明,NGF前体中前肽部分能被N糖基化,proNGF的糖基化有助于出内质网。 proNGF会经历N-末端和C-末端的翻译后修饰,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成熟NGF。弗林蛋白酶以及少量激素酶原转化酶能够处理NGF前体N-末端;C-末端的修饰发生在一对Arg残基上。在小鼠颌下腺内,与β-NGF组成复合物的γ-NGF亚基能够处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徐莉综述,饶春明审校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重组药物室卫生部生物技术产品检定方法及其标准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0 摘要: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自1953年被Levi-Montalcini发现,至今已有60年历史。本文主要就NGF的结构与功能、给药途径、临床试验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给药途径;临床试验;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Q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03(2014)01-0131-04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nerve growth factor XU Li,RAO Chun-ming Division of Recombinant Biological Products,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Health for Research on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Biotech Products,Beijing10005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RAO Chun-ming,E-mail:raocm@https://www.360docs.net/doc/5f16980300.html, Abstract:As one of the members of neurotrophin family,nerve growth factor(NGF)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60 years since it was discovered by Levi-Montalcini in1953.This paper reviews the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delivery,clinical trial and clincial application of NGF. Key words:Nerve growth factor(NGF);Drug delivery;Clinical trial;Clinical application 通讯作者:饶春明,E-mail:raocm@https://www.360docs.net/doc/5f16980300.html, ·综述·

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癌症的机制

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癌症的机制 主要研究者 Yihai Cao MTC 卡罗林斯卡学院 总目标: 我们研究项目的目标是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机制。通过了解病理性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我们希望能攻克血管来明确新的治疗靶点,优化当前治疗癌症的抗血管生成疗法,确定可靠的生物标记来指导这些新药的临床意义。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本质上是翻译性质的并且与临床相关,如果成功,这个项目将造福数百万癌症患者。 具体目标: 1.研究在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机制 2.研究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耐药机制和优化抗血管生成疗法 3.确定脱靶肿瘤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有利部位 4.研究肿瘤血管和促进肿瘤生长转移的间质组织之间的作用 背景和理由 血管生成,就是新血管从现有的血管生长的过程,它对胚胎发育、女性生殖、伤口愈合、肿瘤生长和转移、慢性炎症、肥胖、糖尿病并发症和眼科疾病都至关重要[1]。1971年,Judah Folkman提出一个新概念,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为治疗癌症的新策略[2]。经过40年该领域的研究后,临床前和临床数据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证明抗血管生成疗法是治疗恶性和非恶性肿瘤有效合理的方法。如今,一些基于抗血管生成原理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贝伐单抗,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它们已结合传统疗法如化疗,成为人类肿瘤一线治疗手段的关键部分[3] 。此外,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成功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比如老年性黄斑变性[ 4 ]。在癌症领域,尽管抗血管生成药物结合化疗的联合疗法能显著的提高各类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大多数类型的癌症包括直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仍然不理想,只有少数癌症患者(大约30%)受益[5]。大量临床相

神经外科学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教材

神经外科学-全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教材【赵继宗主编】 本书是由我国神经外科知名专家赵继宗教授领衔主编的一本研究生教材。 当前我国通过两条途径培养专科医师,一是研究生教育;二是经过专科医师培训。无论是研究生教育还是专科医师培训,都需要一本专科教科书。为此,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领导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主任赵继宗教授组织国内一批知名神经外科专家,编写了这本教材《神经外科学》,旨在培训研究生和专科医师之用,也可以供神经外科进修医师和住院医师培训参考。 本教材仍本着我国医学院校教材“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编写原则,并富于一定创新性。所涉及的内容以介绍基础神经外科为原则,既有经典内容,又融入近年来国际神经外科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本书还根据专科医师培养大纲要求,对每章内容提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点,便于同学复匀和考核时参考。 赵继宗 196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0年被派往美国休斯顿医疗中心进修神经外科1年,次年转到美国Henry Ford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以及显微神经外科。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外科教授、神经外科主任、副院长、国务院学位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事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临床神经外科医学副主编、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国临床神经外科等杂志编委、美国Surgical Neurology编委。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研究生64名。 目前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的研究”的课题负责人。自1985年以来,共获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卫生部、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参加编写了<实用神经外科学>等专著5部,并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院校五年制、七年制和博士生外科学教材神经外科部分编写。

ICF -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一项评价西达本胺联合联合泼尼松、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及甲氨蝶呤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多中心、单臂、开放性II期临床试验 知情同意书 受试者姓名: 受试者姓名缩写: 受试者编号: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受试者须知 尊敬的患者:您好! 首先感谢您有意参加本项临床试验。在您同意参加本项临床试验之前,请您仔细阅读这份知情同意书,如果您愿意也可以和您的亲人或朋友商量,或向您的医生或研究人员提出任何您需要了解的问题,直至得到满意的答复。 参加本临床试验是自愿的,如果您同意参加,请您签署此知情同意书,并且保存该份经您和研究者双方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副本。本临床试验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赫尔辛基宣言》,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这将会保证您的权益在本试验中不受侵犯。 签署知情同意书不会改变您的合法权益,仅表示您已经理解了这些信息并愿意参加本试验。 【试验目的和背景】 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一线治疗包括CHOP 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四药联合)或CHOP类似方案,虽然可获得较高缓解率,但维持时间短,患者生存获益差。对于难治患者或缓解后再复发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二线治疗难度更大,因此治疗指南首选临床试验。 西达本胺(Chidamide,爱谱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为 1.1类新药。在全国多家中心完成的西达本胺片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西达本胺单药有效率为29.1%,常见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等,超过半数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为1-2级。这些结果显示,西达本胺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可控的血液毒性,并显示了较好的综合获益,口服给药方便。2014年12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西达本胺单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PTCL。 本项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前期相同适应症的单药临床试验基础上,对西达本胺联合泼尼松、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及甲氨蝶呤治疗复发或难治性PTCL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西达本胺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供依据。 【试验设计和步骤】 试验将选择合适的患者参加,计划共计入选36例受试者。在入组筛选期间,为了确定您是否适合参加本项临床试验,您的医生将询问并记录您的病史、全身健康状况以及进行相关的检查。您将被要求抽血(约5~8毫升)以及留取尿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和尿常规等检查,同时进行皮肤病灶拍照评估、放射学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以便了解您的疾病情况是否符合参加本项临床试验的入选标准。 本研究包括联合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在联合治疗期,您将接受西达本胺联合泼尼松、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及甲氨蝶呤的治疗:西达本胺片每次30mg,每周服用2次

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在所有神经营养因子中,进行了最透彻研究,发现最早的是神经生长因子(NGF),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GF,mNGF)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对其进行的研究有重要临床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就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065-02 Li yanhui.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Geriatrics,Qinghai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Xining 810000,China NGF是一种多肽链,普遍存在于各类哺乳动物体内,最初是由毒蛇毒腺中分泌的液体分离,随后得知以成年雄性小鼠的下颌下腺中最多,存在形式为α2β2γ2复合体,其中最具有NGF生物学活性的部分为β亚基,也被叫做β-NGF,以及mNGF[1]。mNGF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沉降系数2.5S,分子量13.5KD,比活性≥22.5万AU/mg蛋白[2]。随着对mNGF的研究深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mNGF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1.mNGF的结构与功能 γ-NGF亚基在小鼠颌下腺中与β-NGF组成复合物可以对proNGF的C-末端以及N-末端的Arg残基进行处理,加速形成成熟NGF以及中间产物。6个半胱氨酸残基存在于成熟NGF链内,能够有3对链内二硫键对应生成,NGF具有活性必须依赖于二硫键的生成[3]。成熟的NGF能够对中枢以及周围神经元的发育产生调节作用,促生成进神经元及其分解变化。NGF可以对成熟的神经元产生营养作用,使其正常功能得到维续,加速生成轴突,对轴突的伸展方向起到决定作用,同时还与损伤神经的自我保护、再生以及功能修复紧密相关,可维持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的生存,促使大脑发育。 2.mNGF的临床应用 2.1 面神经 面神经病变最多见的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属于周围神经病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若未能尽早得到有效治疗,10%~25%的病患会在不同程度影响面神经功能,如面肌痉挛、鳄鱼泪综合征等,给病患带来心理和社会交际上的障碍[10]。王峥等[11]研究发现使用NGF组的肌电图CAMP波幅较普通治疗组有显著改善,R1潜伏期较普通治疗组显著减短,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GF可显著增强面神经炎的疗效。尹凌雪等[12]研究认为mNGF可促使神经细胞内的钙离子向细胞外释放,从而造成神经细胞紧张性升高,兴奋性减低,促使血管强力扩张,增大血液流量,并通过对皮肤和肺的成纤维细胞修复使神经病损后的肌梭细胞分解变化,所以对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效果明显。 2.2 脑损伤 外伤导致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脑外伤、脑肿瘤术后、脑出血等均会导致脑水肿、脑缺血、脑缺氧、颅内压增高等变化并引发相应疾病,形成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张世晓[17]等认为神经细胞活化剂在脑损伤的病理修复中有重大意义,关键在于:①抗自由基作用:NGF通过增添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自由基清除剂的活性,对减轻神经元损伤有重要意义;②阻抑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损害:NGF可减轻与兴奋性氨基酸损害反应相关的小脑细胞凋亡,

研究方案10-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颅内血管磁共振管壁成像注册登记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可靠影像学手段及病理学证据,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CAD)易损性特征一直是研究难点。基于前期高分辨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研究工作,我们提出:症状性ICAD斑块强化是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标志,其强化程度与卒中复发密切相关。我们拟通过建立的颅内动脉狭窄研究队列,采用HR-MRI技术前瞻性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ICAD斑块组成、形态结构、强化程度等定量指标,探索①HR-MRI技术在脑卒中病因学诊断,治疗方案决策方面的价值;②建立包含斑块强化特性的ICAD易损斑块评价标准,明确及其在药物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为ICAD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存在种族差异[1]。亚洲黄种人及非洲、美洲黑人的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美洲白人高。基于我国的两项研究发现年龄超过60岁的正常人群中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9%~6.9%[2, 3]。我国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约占33%~50%,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更高(>50%)。 症状性ICAD年卒中复发率较无症状ICAD年发生率显著增高。脑梗死后患者存在再卒中风险,而伴有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明显增加。我国国家卒中注册调查的数据显示伴有颅内动脉狭窄1年内卒中复发率随动脉狭窄程度而增加,其1年复发率从3.34%增至7.40%[4]。在WASID研究中症状性ICAD者应用阿司匹林组1年内卒中复发率为19%,而狭窄率≥70%的患者年卒中复发率高达23%;无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为18.9%-27.3%,而其相关卒中年发生率平均3.5%。因此,ICAD导致卒中发生的风险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危险分层研究对于临床干预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卒中的机制复杂,包括:血栓形成、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穿支动脉闭塞等。其中血栓形成、动脉-动脉栓塞在卒中事件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二者多由于局部斑块

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2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协作组, Chinese Expert Consenus Collaborative Group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年,卷(期):2012,11(4)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19条) 1.Poduslo JF;Curran GL;Berg CT Macromolecular permeability across the blood-nerve and blood-brain barriers 1994(12) 2.Hellweg R;Fischer W;Liock C Nerve growth factor levels and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activity in the brain of aged rats with spatial memory impairment 1990(12) 3.贺双腾;黎杏群缺血性脑损伤时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1998(06) 4.Bonilla IE;Tanabe K;Sm S Small proline-rich repeat 1A is expressed by axotomized neurons and promotes axonal outgrowth 2002 5.Aoki M;Yamashitat MT EphA receptors direc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ammalian neural precursor cells through 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dependent pathway 2004 6.Hudson TW;Evans G;Ce S Engineering strategies fo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2000(03) 7.贺丹;刘怀军;汪国石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水肿灶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04(08) 8.方琪;董万利;徐青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06(26) 9.吴芳芳;楚胜华;张亚卓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2010(09) 10.Xiao SW;Hong MY;Hu C Successful treatment ofradia-tion-induced temporal lobe necrosis with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2011(29) 11.施新革;夏永华;李爱国小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人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2011(35) 12.黄昭瑄;尹秀英;黄昭穗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0(38) 13.Ieda M;Kimura K;Kanazawa H Regulation of cardiac nerves: a new paradigm in the management of sudelen cardiac death 2008(15) 14.陈燕涛;何清;刘尚礼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前瞻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08) 15.Bella AJ;Lin G;Cs L Nerve growth factor modulation of the cavernous nerve response to injury 2009(06) 16.王国华;严超英武辉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及探讨治疗时间窗 2008(23) 17.严超英;马丙祥;尚青神经生长因子多中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04) 18.刘文革;管文超;廖伟光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初步临床观察 2007(02) 19.王旭;邹丽萍;周文敏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研究 2010(31) 引证文献(7条) 1.张广泉.刘珂.高延征.陈书连.高坤.赵永强.高宗炎成人多节段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分析[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3(9) 2.马运锋恩经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12) 3.叶东升神经生长因子多药联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期刊论文]-河北医学 2015(6) 4.郑湘予.文建国.王福建.朱志强不同给药途径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3(7) 5.胡冰.黄先红.张招文.黄雪松.易志刚鼠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阳性的宫内发育迟缓儿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2015(10)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研究新进展

[52]Ray MA,Trammell RA,Verhulst S,et al.Development of a mouse model for assessing fatigue during chemotherapy[J].Comp Med, 2011,61(2):119-130. [53]White PD.Chronic fatigue syndrome:Is it one discrete syndrome or many?Implications for the"one vs.many"functional somatic syndromes debate[J].J Psychosom Res,2010,68(5):455- 459. [54]Romito F,Cormio C,Giotta F,et al.Quality of life,fatigue and de-pression in Italian long-term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Support Care Cancer,2012,3:8. [55]Dewys WD,Begg C,Lavin PT,et al.Prognostic effect of weight loss prior to chemo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s.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J].Am J Med,1980,69(4):491-497.[56]Wang X,Pickrell AM,Zimmers TA,et al.Increase in muscle mito- chondrial biogenesis does not prevent muscle loss but increased tumor size in a mouse model of acute cancer-induced cachexia [J].PLoS One,2012,7(3):e33426. [57]Mercuriali F,Inghilleri G.Fatigue and cancer.European School of Oncology Scientific Updates,5.Treatment of anaemia in cancer patients:Transfusion of rHuEPO[M].Amsterdam:Elsevier,2001: 185-200. [58]Schubert C,Hong S,Natarajan L,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tigue and inflammatory marker levels in cancer patients:a quan- titative review[J].Brain Behav Immun,2007,21:413-427.[59]Pusztai L,Mendoza TR,Reuben JM,et al.Changes in plasma lev-el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response to paclitaxel chemo- therapy[J].Cytokine,2004,25:94-102. (编校:谈静)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研究新进展 刘见荣,侯风刚 Research advance of the mechanism of tumor vasculogenic mimicry Liu Jianrong,Hou Fengga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Shanghai Municipal Affilial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0071,China. 【Abstract】Vasculogenic mimicry(VM)is a brand-new tumor blood essels mode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angiogen- esis.More and mor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VM have a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plasticity of tumor cells themselves and tumor stem cells.In addition,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such as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remodeling and hypoxia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vasculogenic mimicry.In recent years,the related re- search about mechanism to tumor vasculogenic mimicry has made a lot of progress.This provides new ideas and direc- tion for seeking the key role of VM inhibition targets,screening effective drug.This article gave an outline of VM and summariz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vasculogenic mimicry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bout the oncotherapy. 【Key words】vasculogenic mimicry;tumor;forming mechanism;treatment Modern Oncology2013,21(04):0898-0902 【指示性摘要】血管生成拟态是独立于血管生成的一种全新肿瘤血管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管生成拟 态的形成机制和肿瘤细胞自身的可塑性及肿瘤干细胞关系密切,另外,肿瘤微环境如细胞外基质重塑、缺氧 等在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过程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 很大进展,为寻找抑制VM的关键作用靶点、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血管拟态 的发现、形成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肿瘤;形成机制;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3.04.78 【文章编号】1672-4992-(2013)04-0898-05 【收稿日期】2012-12-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73221)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上海200071 【作者简介】刘见荣(198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肠癌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E-mail:liujianrong-zz@163.com 【通讯作者】侯风刚(1972-),男,河北衡水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道肿瘤临床和实验研究。

当前脑科学中最有意义的是对什么的研究

脑科学,狭义的讲就是神经科学,是为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细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广义的定义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还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等。 目前脑科学最有意义东研究应该是对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神经科学发展 基础神经科学:侧重基础理论

1、–神经生物学:研究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细胞水平上、神经网络或回路水平上乃至系统和整体水平上阐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基本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脑) 由六个研究分支:分子神经生物学(化学物质)、细胞神经生物学(细胞、亚细胞)、系统神经生物学、行为神经生物学(学习记忆、情感、睡眠、觉醒等)、发育神经生物学、比较神经生物学 –计算神经科学: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方法来研究脑功能的学科。(创造脑) 2、临床神经科学:侧重医学临床应用 研究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技术等(保护脑) 认知神经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在于阐明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人类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各个水平(层次)上阐明其机制,增进人类神经活动的效率,提高对神经系统疾患的预防、诊断、治疗服务水平。基本目标:

1、揭示神经元间各种不同的连接形式,为阐明行为的脑的机制奠定基础。 2、在形态学和化学上鉴别神经元间的差异,了解神经元如何产生、传导信号,以及这些信号如何改变靶细胞的活动。 3、阐明神经元特殊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特性。 4、认识实现脑的各种功能(包括高级功能)的神经回路基础。 5、阐明神经系统疾患的病因、机制,探索治疗的新手段。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脑科学研究,美国101届国会通过一个议案,“命名1990年1月1日开始的十年为脑的十年”。1995年夏,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在日本京都举办的第四届世界神经科学大会上提议把下一世纪(21世纪)称为“脑的世纪”。欧共体成立了“欧洲脑的十年委员会”及脑研究联盟。日本推出了“脑科学时代”计划纲要。中国提出了“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基础”的研究项目,并列入了国家的“攀登计划”。 日本在1996年制定为期二十年的“脑科学时代——脑科学研究推进计划”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赵永芳秦妮张愚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430072)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由118个氨基组成的蛋白质,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NGF是维持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因子。NGF的营养作用与一些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如人们关注的Alzheimer's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密切作用;在某些神经系统损伤时,多次给予明显降低;在一些肿瘤中NGF及其受体常有高浓度表达。这些现象都促使人们将目光越来越多地集中到NGF上,并对其临床应用寄予很大的期望。现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介绍如下。 1 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发现及理化性质 NGF的最早发现在S-180细胞中。Buerker试验了给发育中的神经系统施加额外的同源性的组织(例如小鼠肿瘤组织),将小鼠肉瘤S-180接种在3天鸡胚的体腔内,发现感觉和交感神经链加大了20%,瘤内有了密集的神经支配。Levi-Montalcini用两组实验检测,S-180的神经营养作用是由于瘤细胞产生了一种可扩散和物质,它有刺激神经元生长以及神经纤维延长的功能。后来人们发现小鼠会颌下腺含的NGF比S-180细胞的效力大一万倍。通达对小鼠颌下腺NGF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NGF理化性质的数据。 小鼠颌下腺中NGF以Ts NGF复合物的β-NGF亚基存在。7s NGF复合物由α、β、γ3个亚基和锌离子构成,化学计算式为α2βγ2,分子量为14万,在酸(pH<5 )、碱(pH>8)或单纯衡释时会被解离。α亚单位是非匀质的酸性糖蛋白,分子量为26KD,pH为4.3。一般认为它起保护性或携带载体作用,因为它能阻止γ亚单位对β亚单位的分解;而γ亚单位是一种精基酸特异性酯肽酶,参予NGF前体的加工,pI为5.5;锌离子则有稳定亚单位结构的作用;具备生物学功能的β亚单位是一个26.5KD的聚体由3个二硫键共价结合起来的二聚体,等电点是9.3。 从小鼠颌下腺分离纯化NGF的方法已建立子多种,其中一种是利用7sNGF复合物和βNGF亚基的不同等电点,通过两次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NGF。这种方法所分离出来的NGF二聚体缺少17-20%C末端Arg残基和35%N末端8肽序列,这是由于当暴露在颌下腺抽提物中的两种特异性酶切造成。其中缺少1个或2个C末端Arg的β-NGF的生物学活性。但却阻碍了β-NGF与α、γNGF的重新合成7sNGF复合物。但也有人认为,完整分子与缺失Arg的分子相比,在生物学效应上有不同,并会导致生理上的相关变化。这些争论还有待有一步探讨。 2 NGF的生物学作用 NGF对生命某阶段的一些神经元群的生存和发展是必需的。交感神经元始终都对NGF起反应,但在胚胎和初生期的敏感性最高。孵化鸡胚在14天之前,感觉神经节有敏感性,此后敏感性就降低。NGF在机体组织器官(包括脑)中分布广泛。它在靶组织中的浓度与交感神经在靶区分布的密度和mR-NA含量有关系。 从头所周知,无论是体外或体内,NGF对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是必须的,以抗NGF血清处理神经节细胞的组织进行培养,或去除培养基中的NGF,都能使细胞迅速死亡。Cohen和Levi-Montalcini发现,注入抗NGF的血清,可使初生小鼠产生的天然NGF的活性丧失。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