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心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心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心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安司法、社区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及相应工作的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如数学、教育学、生理学等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基本能力。

(5)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应用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掌握一种外国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达到较高水平。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普通话合格。

(8)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

二、毕业应修读学分和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

毕业生修读不少于164学分,依廊坊师院授予学士学位的暂行规定及有关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依学业完成情况可在3-6年内毕业。

四、专业主干课程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五、教育教学时间表

六、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表

(表二)专业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表

七、教学计划表

(表四)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教学时间计划表

注:带*为专业主干课。

(表五)方向课程模块教学计划表

(表六)副修专科专业及辅修专业方向课程表

注:1.副修专科专业应从专业课程表中至少选修35学分。

2.带“★”为辅修专业方向课程,至少选修14学分。

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110201

课程名称:大学数学

内容提要:大学数学是为大学文科学生所开设的数学必修课。大学数学主要包括集合、实数、极限;函数、连续函数;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问题;不定积分;定积分等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都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大学文科数学》,张国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参考书:

1.《大学数学》(上、下册),姚绍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2.《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3.《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

课程编码:110203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内容提要:《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和基础课程,它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心理的实质和结构与心理学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以及认知、情感与意志,动机、能力与人格等一些基本的心理现象。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

参考书:

1.《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版

2.《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台湾:东华书局出版社,1991 版

3.《普通心理学》叶弈乾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版

4.《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

5.《心理学原理和应用》;布恩·埃克斯特兰德著,1985版

课程编码:110004

课程名称:心理与教育统计

内容提要:内容包括统计方法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作用,统计图表、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系数、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

教材:《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教育统计学》叶佩华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

3.《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4.《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敏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课程编码:110207

课程名称:心理测量

内容提要:《心理测量》是指研究测量心理变量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亦即专门研究心理测验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经典测量理论,心理测量理论的基本原理,心理测验在教育评价,临床诊断,职业指导,人才选拔与安置等方面的应用。本课程研究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心理测量的本质,能够利用心理测量方法了解个体心理。

教材:《心理测量》,金瑜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参考书:

1.《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版

2.《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彭凯平编著,华夏出版社,1990版

3.《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吉尔伯特.萨克斯著,王昌海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版4.《心理测验与考试》 Lewis R.Aiken著,张厚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版

课程编码:110007

课程名称:发展心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述关于人类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死亡,即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主要内容由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人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三大部分构成。本课程重点讲述婴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

教材:林崇德,《发展心理学》,1995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彭聃龄,2001,普通心理学,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金花,1997,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智贤,2003,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立宏,2000,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龚维义、刘新民,发展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码:110206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内容提要:《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框架体系、历史与发展、了解学习的联结、认知、人本、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能运用有关学习理论如:动机激发、知识建构、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培养、技能形成和规范获得的基本学习规律分析和解释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把握教学设计、教学测评、课堂管理和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材:《教育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

4.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课程编码:110205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内容提要:实验心理学是心理专业的必修课。包括心理实验设计及类型、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间、注意、记忆、心理语言学和思维的有关实验。

教材:《实验心理学》朱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

1.《实验心理学》朱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3、3、《心理学实验纲要》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课程编码:110208

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

内容提要: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它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它兴起于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发展。它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它是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教材: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王苏、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J.R.安德森著,杨清、张述祖等译:《认知心理学》。

3.陈永明:《现代认知心理学——人的加工信息》,团结出版社。

课程编码:110209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其对象、目标与内容、原则和策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异常的区别的基础上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研究各学派对心理健康的理论贡献。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与课程设计、组织与评价,把握活动课内涵、意义和特征,明确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及注意事项。

教材:自编

参考书:

1.郑日昌:《中学心理卫生》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年

2.白世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

3.白世国:《高中心理健康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版

4.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

课程编码:110025

课程名称:心理咨询

内容提要:《咨询心理》是心理专业的学生一门必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的了解掌握和运用有关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及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心

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发展与潜能发挥的过程。

教材: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

1、S.Cormier.B.Cirmier著:《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张建新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版

2、王登峰:《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时代文化出版公司 1993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陈智:《心理咨询实用咨询技巧与心理个案分析》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5、Gerald Corey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石俊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码:110215

课程名称:西方心理学史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以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为主线,着重介绍在西方心理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曾产生深刻影响的心理学理论流派及其发展动向,这其中尤以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为主。通过史论结合、有史有论的讲授,可以使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站在历史的角度把握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态势,提高学生的心理学理论思维水平。

教材: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

1.《西方心理学史》,车文博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与体系》,叶浩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高觉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中国心理学史》,燕国材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中国心理学史》,高觉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西方心理学史论》,高觉敷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7.《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与出路: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高峰强著,人民出版社,2001

课程编码:110212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内容提要:《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这是心理专业的学生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社会化、社会角色、自我意识、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人际沟通、人际关系,利他行为、侵犯行为、社会影响、群体心理、文化与人格、应用社会心理学等。

教材:南开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2003年第三版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

参考书:

1.金盛华:《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吴江霖:《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6.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课程编码:110214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

内容提要:《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它综合利用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相关知识,研究管理实践中人、群体以及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认识人的行为,解释、预测和管理人的行为。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管理心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领导心理,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组织管理心理等。该课程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深刻理解管理的本质,具有独特的作用。

教材:《管理心理学》朱永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

参考书:

1.《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版

2.《管理心理学》苏东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版

3. 《管理心理学》卢忠盛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版

4.《管理心理学》俞文钊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版

5.《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著,孙建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课程编码:110211

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内容提要:《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专业课,属于通修课。该门课程主要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人格的测评方法,介绍六大流派,各流派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人格的测评方法,介绍各派的相关研究,人格的障碍问题等。

教材:《人格心理学》郑雪编著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1.陈种庚,张雨新编注:《人格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2.高玉祥著:《个性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课程编码:110216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内容提要:《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是一门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学科。内容包括学科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历史发展与研究方法,对人员激励、招聘、培训、绩效管理与考评心理和薪酬管理进行探讨。

教材: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

1.安鸿章:《工作岗位的分析技术与应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版

2.何娟:《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版

3.廖泉文:《人力资源考评系统》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版

4.廖泉文:《人力资源招聘系统》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版

5.冉斌:《目标与绩效管理》海天出版社2002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大学专业介绍之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心理学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同时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及教学、管理等实践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学史、临床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咨询与治疗等。 2.应用心理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能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基础研究,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人才选拔与测评、企业员工拓展训练、市场研究、人机交互设计以及经济心理与行为等工作。就业领域包括心理学咨询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法律机构、工业设计部门、市场调查机构、广告与消费调研机构、体育运动机构等,同时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辅导、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心理学等。 想了解更多高考方面的咨询,请关注【恒想高考咨询微信公众账号:hnhxjy】,里面每天发布高考志愿讲座、高中生涯规划、高中学习方法、高考情绪管理、高校招生等信息。

全国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

全国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 (2011-01-28 14:12:21) 中国心理学专业一流院校 排名单位名称详细情况(师资情况请各位查阅各校网站,acheron只讲大致情况) 1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发展与教育心理为国家重点学 科 2 北京大学(北京)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3 中国国家科学院(北京)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这个acheron并没有具体查过, 但是从中科院毕业的研究生可算“根红苗正”,绝对是就业和学术前景都一片大好的,如有 实力报考绝对推荐 4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5 浙江大学(浙江)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应用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6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国家重点 学科 7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有基础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博士点 8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9 西南大学(重庆)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科,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此外中南大学(湖南)应用心理学为全国一流 10*上海师范大学*在安徽是二本但在上海是第一批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全国一流 备注:一级学科下分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有一级 学科的硕博学位授予权是指该校在基础、发展、应用三个专业均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 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体现了该校心理学科的成熟。 上述10所院校除首都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以外,均为985或211院校,加之学科实力 全国一流,如果对自己今后就业或学术要求比较高兼之有实力的话,应尽量报考这些学校!表二:中国心理学专业二流院校 排名(大致按985;211;普通院校的顺序排列,下同)单位名称详细情况 1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心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教程文件

心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安司法、社区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及相应工作的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如数学、教育学、生理学等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基本能力。 (5)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应用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掌握一种外国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达到较高水平。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普通话合格。 (8)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 二、毕业应修读学分和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 毕业生修读不少于164学分,依廊坊师院授予学士学位的暂行规定及有关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依学业完成情况可在3-6年内毕业。 四、专业主干课程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论文发表规定

【关键字】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文件 首医大校字〔2013〕14号 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印发《首都医科大学 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临床医学院,校机关各部处、直属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修订)》已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 (2013年2月修订)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和社会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论文为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公开发表的原著学术论文(以下简称“论文”),包括被SCI、SCIE、SSCI(以下简称“SCI”)收录的个案报道,不包括会议论文、综述、摘要、短篇等,论文内容应为本人学位论文一部分。 第二章发表论文要求 第三条论文篇数与水平要求 (一)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 1.医学(理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发表累计影响因子不低于1.0的SCI收录论文。 2.医学(理学)硕博连读科学学位研究生、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科学学位者:发表累计影响因子不低于2.0的SCI收录论文。 3.工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发表累计影响因子不低于1.0的SCI收录论文(1篇EI收录论文或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可相当于1篇影响因子为0.5的SCI收录论文)。 4.工学硕博连读科学学位研究生、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科学学位者:发表累计影响因子不低于2.0的SCI收录论文(1篇EI收录论文或1项计 2

算机软件著作权可相当于1篇影响因子为0.5的SCI收录论文)。 (二)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发表1篇SCI收录论文,影响因子不限。 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专业学位者须发表累计影响因子不低于1.0的SCI 收录论文。 (三)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 至少须在首都医科大学认定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鼓励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第四条论文署名要求 (一)作者署名要求 用于申请学位的论文,学位申请人必须为论文第一作者,导师必须为责任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并列责任作者、通讯作者)。 (二)单位署名要求 1.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按照培养单位的规范名称署名“首都医科大学××学院(学系)”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单位或机构培养的研究生,所发表的论文可同时署名“首都医科大学”及本单位的法定名称。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发表论文可同时署名“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生发表论文可同时署名“首都医 3

心理学专业介绍及美国学校排名

心理学专业介绍及美国学校排名 美国留学中心理学是一个热门专业,很多同学都有意向去申请这个专业。进来咨询的问题也比较多,很多同学对这个专业还不是特别了解。明智慧德留学整理了该专业的信息,想要申请美国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快来看看吧。 一. 美国大学心理学专业简介 在美国,心理学主要分为四大领域: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在美国,进入专业心理学院比较容易,对于那些家庭富裕、又不愿考GRE的学生来说,进入专业心理学院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有实力,最好报考著名综合性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博士不好考,但只要考上,一般就会有奖学金,足够支付基本的生活花销和学费。 想出国学心理学专业,最好有心理学和统计学的本科教育背景。临床心理学注重是否有相关的志愿服务、实习或工作经验,而注重研究的心理学分支更注重研究的经历。 二. 美国心理学专业的排名

美国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排名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研究生授予单位负责人和该领域内科学家的评价;二是各种统计指标,如教授的水平、研究情况、学生在入学时和毕业时的水平等。 以下是美国心理学四大领域的分类排名: 1. 认知心理学专业排名前5位的是: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密歇根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 2. 发展心理学专业排名前5名的是: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心理系、密歇根大学心理系、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弗吉利亚大学心理系; 3. 实验心理学专业排名前5名的是: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密歇根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系和耶鲁大学心理系; 4. 工业与组织管理心理学专业排名前5名的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系、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心理系、宾州大学心理系、俄亥俄州保龄格林大学心理系、马里兰大学心理系。 三. 申请要点分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心理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心理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1101)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教学技能训练,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心理咨询服务、人员测评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的应用型人才。 规格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感;养成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具有一定的法律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素质。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相关的统计、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了解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修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3.掌握档案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汉语、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文献检索方法查阅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初步专业外文资料阅读;具有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国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5.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理论,经过训练,掌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法,掌握普通话、三笔字和CAI教学课件制作等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心理咨询与辅导技能。 二、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84学分方准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45分;学科专业课程平台69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平台46学分;实践课程平台2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哈尔滨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关于心理学专业大学录取分数排名情况

关于心理学专业大学录取分数排名情况 华东师大的心理学偏向基础心理学,并且有博士点,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北师大的应用心理学很好,在心理学中排名第一,北大的排名第三,华东师大的排名第四。但是总体排名,北师大第一,华师大第二。 心理学专业排名(高校合并重组前) 排名学校名称得分 1 北京师范大学 100.00 2 华东师范大学 64.41 3 西南师范大学 59.32 4 北京医科大学 45.76 5 北京大学 42.37 心理学专业排名(高校合并重组后) 排名学校名称得分 1 北京师范大学 100.00 2 北京大学 88.14 3 华东师范大学 64.41 4 西南师范大学 59.32 5 浙江大学 40.68 补充: 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正在成为走俏人才。国际心理学大会有6000

多名中外代表参加,其中不少是在校学生。 近4年来,考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研究生的竞争非常激烈,录取率只有1/10,这与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学系这几年的录取率相近。另一支心理学大部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以600多名在校生的规模居全国心理学院系之首,近年来,该校心理学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在国际心理学大会期间说,中国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专家分析认为,心理学人才需求增大的主要原因有:一,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二,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心理学人才引进管理中;三,正在发展的公关咨询业和培训业对心理学人才需求很大,心理学专业人才在中国就业前景看好。 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有哪些出路呢?第一,去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他们可任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心理学系和教育系老师、辅导员,或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第二,考公务员。这类用人单位一般是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第三,去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调研等工作。第四,中小学。第五,做心理咨询。第六,去医院和诊所。 这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经理职位。最近五六年,人力资源经理职位对心理学专业人员需求量剧增。据悉,效益较好的国企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复习指南 课程描述及学习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讲述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咨询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科学的描述求助者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能够从整体上对求助者的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第 1 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学习方法 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

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实施细则(试行)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实施细则(试行) (首医大校字〔2007〕86号) 为了提高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强化学位课程的改革建设,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的通知》(首医大校字〔2006〕117号),结合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局部优化”,即学校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各学科专业根据学校的设计、规划,依据学科发展特色,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局部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立6个平台,不同学位层次和类型的研究生按照不同的学分要求,从建立的6个课程平台中进行选择组合研究生学位课程。 二、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的内容 (一)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多平台、不同模块设计方案 1.基础理论知识平台 (1)方法学课程模块:有关方法学的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学等; (2)生命科学理论进展课程模块:包括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免疫学研究进展等。此类课程组织、集合北京市及全校的著名教授、优秀人才资源,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从整个学科体系开设课程,要求精、广、深,反映生命科学的前沿,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知识及学科发展的趋势。 2.基础实验课程平台 (1)生物医学安全性或医学安全性课程:主要强调实验操作者或临床工作人员本身 —7 —

的自我保护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处理方法,增强保护自身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实验技术课程模块:如机能实验技术、医学形态实验技术、医学病原实验操作技术,细胞生物与分子生物实验操作技术,主要加强研究生实验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设现代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课程,主要介绍当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最新和最常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实验原理、应用范围等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3.综合素质培养平台 以系列讲座的形式聘请著名学者讲解医学史、科学技术史、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科技论文与课题申请书的撰写、科研成果的申报等。 4.公共必修课程平台: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必修课程英语、政治。 5.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按二级学科建立,拓宽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专业系统知识的基础课程。 6.专业课程平台:按三级学科建立,各专业面对专业的需要,开设选修课。以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面及培养相应能力。 (二)规范课程体系,设定相对统一标准 各个学科专业都应健全三个层次的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即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必选课(基础理论课、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专业课)三个类别分别设课,形成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在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列出必修课和必选课,对于选修课导师可根据研究方向自行确定。另外应根据不同的学位类型和层次要求研究生主讲或参加一定学分的学术讲座,尤其应参加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系列讲座。 (三)通过保持自我特色、优化课程结构、引进海外人才,重点建设一批核心主干课程,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 —7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8003、 418004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 总学时 102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 10 学时学分数 3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讲授 学时实验 学时 备注 第一学期共30 实验课时

口腔医学专业 ( 五年制 ) 培养方案改革汇报

口腔医学专业 ( 五年制 ) 培养方案改革汇报 一、改革内容 1、中医学 由原来的64学时(4学分),压缩为24学时(1.5学分); 开设时间由第6学期改为第5学期; 考核方式由考试课改为考查课。 原因:中医学并非口腔临床医学类学生的主要课程,压缩了课时数以便给学生更多的自习时间,改为第5学期开设保证了第6学期的内科学、外科学的课时数。 2、口腔生物学 由原来的16学时(1学分),压缩为8学时(0.5学分); 开设时间由第4学期改为第7学期; 考核方式仍为考查课不作改动。 原因:该门课程是口腔临床医学的非重点基础课,压缩了课时数以便给学生更多的自习时间,改为第7学期开设保证和其它“口腔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 3、口腔医学导论 原为考试课32学时(2学分),现参照河北医科大学取消该门课程的设置。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已在7、8学期的专业课程中讲解。 4、口腔预防保健学 由原来的32学时(2学分),压缩为16学时(1学分);

开设时间第7学期与考核方式仍为考查课均不作改动。 原因:压缩了课时数以便给学生更多的自习时间。 5、口腔设备学 原为考试课16学时(1学分),开设时间第8学期,现改为选修课16学时(1学分),开设时间第7学期。 原因:口腔设备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类其他课程间没有直接联系,目前尚未开展相关学科,也没有相关授课教师。 6、口腔医学美容 原为考查课16学时(1学分),开设时间第7学期,现改为选修课,其它不做改动。 原因:该门课程并非口腔临床医学类主要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习。 7、部分课程的开设时间及先后顺序的调整 (1)诊断学开设时间由第6学期改为第5学期。 (2)预防医学学开设时间由第6、7学期改为第5、6学期。 (3)内科学与外科学开设时间由第7学期改为第6学期。 (4)耳鼻喉科学开设时间由第8学期改为第6学期。 (5)眼科学开设时间由第7学期改为第6学期。 (5)限选课文献检索开设时间由第5学期改为第6学期。 (5)限选课医学心理学开设时间由第5学期改为第6学期。 (6)口腔解剖学开设时间由第5学期改为第7学期。 (7)口腔组织学开设时间由第5学期改为第7学期。

2016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1101) 韶关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1101,英文名:) 修订负责人:廖素群审核人: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及其相关知识,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实行大专业招生,培养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二)基本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觉悟和健康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2.文化素质: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文化修养 3.专业素质: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心理研究方法,了解心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心理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具有将心理学运用于社会实际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创新创业能力 4.职业素质:具备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 5.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课程设置及修读标准 (一)学分 本专业课程设置总学分××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即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含教师教育课程模块)〕112学分,选修课学分〔即专业(方向)课程〕××学分。 (二)课程体系 在后面相应的表格中体现即可。 (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专业实践、教育实习(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社会调查××等。 三、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要求设置,并标记出每一门课程的考试考查方式,具体见下表: 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 四、学位课程 为配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和学分制改革要求,每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必须设立学位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表中的课程名称前面标示“★”)。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平台学位课程、专业平台学位课程、专业(方向)学位课程。具体见下表: 心理学专业学位课程

首都医科大学培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总则 2006-6-30 17:8首都医科大学【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向 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1、学位课程学习:入学后第一学期在校本部集中学习学位课程,在广泛奠定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临床技能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进行本专业临床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担任总住院医师或代理主治医师工作半年以上,逐步学会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症,使其临床能力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此期间可参加临床教学工作。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末进行专业理论考试,包括专业课、专业英语,由各学科、专业在三级学科的范围内命题进行考核。临床能力考核一般在第五学期内进行。 3、学位论文工作:结合临床工作进行科研训练,完成一篇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水平的学位论文,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累计一年。 四、学位课程学习及要求 1、学位课程学习(必修课)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至少要达到15学分,总门数不得少于5门。 (1)公共必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