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及统计指标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及统计指标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及统计指标

第二章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

本章重点介绍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学生在学习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时,有必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其本类型和分类;在分析和研究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基本的统计数据。这些都是学习、研究国际经济贸易问题的重要工具。本章希望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介绍,能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例如中国与日本、美国、英国、韩国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对中国而言所有这些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部分。

对全世界各个国家而言,都存在着此类的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货物或服务的交换活动。对世界各国来说,这些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交换活动,都是他们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当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国家之间发生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时,我们便称之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因此,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常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而国际贸易也常被称为世界贸易。

一国的对外贸易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以下介绍一些基本的分类方法。

一、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对外贸易可分为: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

出口贸易是指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及本国化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

所谓“本国化产品”是指外国货物经过结关进入国内后,未经加工改造,又输出国外的现象。这一现象也称为复出口(Re-export Trade)。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把外国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往本国国内市场销售。

有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出口退货、或未能售出的寄售商品等,本国出口的货物出口后在国外未经任何加工或改造便又被运回国内,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复进口(Re-import Trade)。

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过境贸易是指当A国须经过C国国境把货物运往B国时,这批经过C国运往B国的货物,

对C国而言,便是过境贸易。过境贸易通常发生在不彼此相邻的内陆国家间的贸易。如中国与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通常通过大陆桥运输。由于铁路横跨欧亚大陆,货物由中国运往东欧国家时,必定经过俄罗斯等国。这些经过俄罗斯等国运往东欧国家货物的贸易,对俄罗斯等国而言,便是过境贸易。

二、按交易商品的形式,对外贸易可分为:

1、货物贸易(Goods Trade)

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它是指有具体形状的商品

如大米、服装、机器等的交换活动。货物贸易是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中交换的货物种类繁多,为便于统计,联合国秘书处于1950年起草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把有形商品作了系统的分类,供各国编制贸易统计表时使用。并分别在

1960年和1974年进行了修订。

在1974年的修订本中,SITC把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 924个基本项目。其中0—4类为初级产品,5—8类为制成品。具体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9)。

SITC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以前世界各国编制其贸易统计表时所使用的主要的有形商品的分类目录。我国目前仍按此分类目录编制贸易统计表。

2、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

服务贸易也称为无形(商品)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传统上它是指无形劳务的提供

与接受。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了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贸易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由于服务贸易发展越来越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服务贸易的概念已难以全面、准确地概括服务贸易的内容。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务贸易下了较全面的定义:服务贸易指“过境交付:即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即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商业存在:即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商业机构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即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

世界贸易组织把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包括了: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的服务、文化娱乐与体育服务、交通及其他。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均为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但两者又有所不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进出口需经过海关,因此其贸易额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而后者的进出口则无需经过海关,因此其贸易额一般不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但无论是货物贸易额还是服务贸易额都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对外贸易可分为:

1、总贸易(General Trade)

一国的对外货物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而本国生产的产品怎样才算是一国出口的一部分,外国生产的产品又怎样才算是一国进口的一部分,这就取决于该国是以总贸易还是专门贸易来划分进出口。

总贸易是以货物越过国境为标准划来分进出口。

在总贸易下,一国的产品一旦越过本国国境运往他国销售,便是该国总出口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总出口包括了本国生产及加工出口的货物;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本国化出口的货物以及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出口的货物。

而外国的产品一旦越过本国国境运往国内市场销售,便是该国总进口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总进口包括了供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货物;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外国货物;以及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的外国货物。

2、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

在专门贸易下,一国的产品必须经过结关后运往他国市场销售时,才可算是一国专门出口的一部分。专门出口包括了本国生产和加工出口的产品;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本国化出口的货物。

而从外国输入的产品,必须经过结关后,才可算是一国专门进口的一部分。专门贸易包

括了供国内消费或使用而直接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货物;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外国货物;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中国是以总贸易来划分进出口的。

四、按交易的方式,对外贸易可分为:

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的生产国与商品的消费国直接进行的贸易。

例如,中国商人把中国生产的服装直接卖给了其国内需要服装的美国商人,这笔贸易便是直接贸易。

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相对于直接贸易而言的。当商品的生产国与商品的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时,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便是间接贸易。

3、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转口贸易也称为中转贸易。在间接贸易下,当商品的生产国与商品的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时,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而对于充当第三国的国家而言,此贸易便是转口贸易。

例如,中国商人把中国生产的服装卖给了新加坡的商人,而新加坡国内并不需要这批服装,其商人只是希望把这批服装转卖到别的国家,从中赚取差价以获利润。因此,新加坡商人把这批服装转卖给了国内需要服装的美国商人。那麽,在这批服装贸易中,对生产国中国、消费国美国而言,就是间接贸易;而对充当第三国的新加坡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只强调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贸易是否有第三国参加,但对货物的运输方式并没有特殊要求。因此,无论在直接贸易或间接贸易下,货物都可从生产国直接运往消费国或通过其他国家间接运往消费国。

五、按贸易货物的运送方式,对外贸易可分为:

1、陆路贸易(Trade by Roadway)

陆路贸易是指以货车、汽车等陆路交通运输工具作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陆路贸易通常发生在内陆国家之间的贸易。

2、海路贸易(Trade by Seaway)

海路贸易是指以轮船等海上交通运输工具作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海路贸易是对外贸易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

3、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

空运贸易是指以飞机等空中交通运输工具作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由于空运费用很高,因此贸易中较少使用此运输方式。一般只有高级消费品如珠宝或易腐的商品如禽肉、水果等,才会使用空运的方式进行。

4、邮购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

邮购贸易是指以邮政包裹的方式寄送的贸易。邮购贸易随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第二节对外贸易常用的统计指标

一、贸易额(Value of Trade)与贸易量(Quantum of Trade)

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贸易总值,也可称为贸易值。贸易额分为对外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以金额表示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国的对外贸易包括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部分,因此,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包括了进出口货物贸易额和进出口服务贸易额。

进出口货物贸易额是一国货物进出口值的总和,它反映了一国货物贸易发展的规模和状况。

进出口服务贸易额则反映了一国在某一时期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和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述,货物的进出口须经海关手续,其贸易额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因此,各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额较易获得并较为准确。而进出口服务贸易额则较难准确获得。各国公布其贸易额时一般会标明是进出口货物贸易额还是进出口服务贸易额。但如没有明确说明时,各国对外公布的对外贸易额通常只包括货物贸易额。如中国,我们的对外贸易额的统计资料来自海关贸易统计,因此,我国对外公布的对外贸易额只包括了货物贸易的贸易额。

同时,由于一国的对外贸易包括了出口和进口,因此统计一国的对外贸易额时应把一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相加。

例如,1978年中国的出口贸易额97.5亿美元,进口贸易额108.9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206.4亿美元。而到了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为12,016.6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0,055.6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为22,072.2亿美元。显然,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扩展惊人。

国际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以金额表示的国际贸易总值。它是反映某一时期世界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

但对国际贸易而言,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因此,在统计国际贸易额时为避免重复计算通常只把各国的出口额或进口额相加。而习惯上,在统计国际贸易额时是把各国的出口额相加。

另外,国际贸易额同样是包括了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两部分。

例如,根据WTO2009年度贸易统计数据,2009年国际货物出口贸易额为124,900亿美元,国际服务出口贸易额为33,500亿美元。

无论是对外贸易额还是国际贸易额都是以各个时期的现行价格计算的,因此,把不同时期的贸易额进行比较往往会受到价格变化因素的影响而不能真实的反映贸易的发展规模。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贸易量这个指标。

传统上,贸易量主要用于货物贸易规模的统计。它是指用数量、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所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多寡。用此方法可避免不同时期商品价格变化对贸易实际规模的影响。但这一统计方法同时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贸易商品种类繁多,不同商品有不同的计量单位,而不同的计量单位是无法进行比较的。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计算贸易量的方法,就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额,即以贸易额除以价格指数,得出贸易实际规模的近似值,便是贸易量。

贸易量同样分为对外贸易量和国际贸易量。

进出口贸易额

对外贸易量 = 进出口价格指数

国际贸易量 = 各国出口贸易额

出口价格指数

贸易量通过价格指数剔除了不同时期价格变化因素的影响,较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时期贸易的发展状况。同时,还可以通过贸易量的计算得出各个时期定期的和环比的物量指数。由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标准尚未一致,加之服务贸易本身的特点,服务贸易一般只公布贸易额,而不公布贸易量。

二、对外贸易差额(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一国的对外贸易包括了出口和进口。对外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比较的差额。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也可称为出超;当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入超;当出口总额等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平衡。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例如,200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为22,072.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12,016.6亿美元,进口总值为10,055.6亿美元。那末中国2009年的对外贸易差额为顺差1961.0亿美元。

对外贸易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情况。一国的对外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外贸易差额的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的影响。

三、净出口(Net Export)和净进口(Net Import)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某种(或某类)商品进口和出口比较的差额。如出口大于进口,其差额称为净出口额;如进口大于出口,其差额称为净进口额。出口和进口比较的差额可以用数量表示,也可用金额表示。净出口额和净进口额是反映一国某一产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例如,中国2009年初级产品出口630.99亿美元,进口2,892.02①亿美元。因此,2006年中国是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同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11,385.64亿美元,进口7,163.53亿美元。这表明中国是工业制成品的净出口国。

这一数据说明,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近年工业的快速增长,使原材料严重不足,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已成为了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中国的制成品在世界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四、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

贸易结构是指某一时期贸易的构成情况。贸易结构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贸易结构。狭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货物贸易结构。

贸易结构分为对外贸易结构和国际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其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出一国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例如,根据WTO2009年度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货物贸易额为22,072.2亿美元,约占对外贸易总体比例的88.5%;服务贸易额为2,870亿美元,约占对外贸易总体比例的11.5%。这表明,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仍处在主要地位。

国际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出某一时期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①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例如,根据WTO2009年度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为124,900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体比例的78.9%;国际服务出口贸易额为33,500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体比例的21.1%。这表明,在国际贸易中,同样的货物贸易占主导地位。

但从上述数据中也看到,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是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货物贸易结构同样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和国际货物贸易结构。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Merchandise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状况和工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例如,根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为:初级产品630.9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值的5.3%;工业制成品11,385.64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值的94.7%。这表明,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已摆脱了农业国的地位,工业生产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国际货物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某一时期内国际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工业生产水平。例如,2000年国际货物贸易结构为初级产品约占国际货物贸易总指的20%,工业制成品约占80%。这表明,全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在战后有了及大的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及贸易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越来越重要。

五、贸易地理方向(Trade by Region)

贸易地理方向分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地区及国家集团与一国的贸易额在该国的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的市场分布状况及其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及国家集团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例如,我国2009年出口贸易的前十位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东盟、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与他们的贸易分别占我国出口贸易的19.7%、18.4%、13.8%。由此可见,欧美地区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例如,在附表中看到,中国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位次由1999年的第九位迅速攀升到2004年的第三位,2007年的第二位,到2009年,中国终于取代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这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upon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与该国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它一般表现为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与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这一比值越高,表明该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融入程度越高,同时也表明其国民经济受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越大。2000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2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37%,美国为12%,中国为26%,印度为14%。

虽然不同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同,但总体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是在不断提高的。比较以往,上述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低于现在。在1970年,上述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美国6%,中国3%,印度4%。这表明,现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繁荣也越来越依赖于世界经济的繁荣。

专栏2.1: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措施,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贸易融资环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鼓励增加进口。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逐步回稳,稳外需、扩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进出口大幅下滑的态势得到扭转。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1、进出口总体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并在年底转为增长

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2072.2亿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总额12016.6亿美元,下降16.0%;进口总额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贸易顺差1961.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2%。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外需严重萎缩,中国进出口也大幅下降;三季度开始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措施逐步见效,世界经济开始企稳复苏,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回稳,加上国内稳外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中国进出口形势逐步好转并在11月份转降为升。第一、二、三季度进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24.9%、22.1%和16.7%,第四季度进出口同比由负转正,实现了9.2%的增长。

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比较平缓,机电产品出口回升相对较快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物美价廉,加上这类商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下降相对平缓。2009年,纺织品出口599.7亿美元,下降8.4%;服装出口1070.5亿美元,下降11.0%;鞋类出口280.2亿美元,下降5.7%;家具及零件出口253.3亿美元,下降6.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由于大多属于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为明显,但在世界经济企稳复苏的带动下恢复得也比较快。一季度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二季度以后降幅显著缩小,11、12月份机电产品分别增长3.2%和26.8%,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4%和40.7%,均领先于总出口回升。全年机电产品出口7131.1亿美元,下降13.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69.1亿美元,下降9.3%,下降幅度均低于总出口降幅。

3、一般贸易总体出口降幅较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继续上升

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一般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加上上年基数相对较高,出口下降明显。全年一般贸易出口5298.3亿美元,下降20.1%,占出口总额比重由上年的46.4%下降到44.1%。加工贸易与国际产业链联系紧密,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受到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外部需求状况改善,下半年加工贸易订单和出口逐步恢复。全年加工贸易出口5869.8亿美元,下降13.1%,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48.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他贸易方式全年出口848.5亿美元,下降7.9%,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主要是“走出去”带动了相关设备和产品出口。

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回升较快,民营企业出口降幅较小

与加工贸易出口类似,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同样呈现年初大幅下降、下半年快速反弹的走势。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722.3亿美元,下降15.0%,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升高,达到55.9%。私营企业经营机制比较灵活、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年民营企业出口3384.4亿美元,仅下降11.6%,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6.7%上升到28.2%。国有企业出口1909.9亿美元,下降25.8%,

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5、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自澳大利亚进口保持增长

在前三大贸易伙伴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36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4%,自欧盟进口1278.0亿美元,下降3.6%;对美国出口2208.2亿美元,下降12.5%,自美国进口774.4亿美元,下降4.8%;对日本出口979.1亿美元,下降15.7%,自日本进口1309.4亿美元,下降13.1%。与东盟贸易下半年开始趋好,全年对东盟出口1063.0亿美元,下降7.0%;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下降8.8%,东盟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与澳大利亚、东盟和美国的贸易比重略有上升,与欧盟和俄罗斯的贸易比重略有下降。前十大进口贸易伙伴中,仅自澳大利亚进口保持增长。

6、能源资源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扩大内需带动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扩大

在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中国国内投资、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需求旺盛,部分消费品、投资品进口增加。2009年全年铁矿砂进口62778万吨,增长41.6%;大豆进口4255万吨,增长13.7%;原油进口20379万吨,增长13.9%;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2381万吨,增长34.5%;钢材进口1763万吨,增长14.3%;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429万吨,增长62.7%;纸浆进口1368万吨,增长43.7%。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量增长2.8%,飞机进口量增长5.9%。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出口降幅低于全球出口降幅7个百分点,进口降幅低于全球进口降幅13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稳外需、扩进口的政策措施不仅对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对外贸易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类。其中包括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总贸易、专门贸易等。认识和了解对外贸易的各种不同形式,对我们学习有关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课程有重要帮助。对外贸易常用的统计指标,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了解和掌握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这些常用指标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对对外及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有所了解,并学会如何运用相关的经济数据去分析对外及国际经济贸易问题。

本章重要概念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结构、贸易地理方向、贸易额、贸易量、贸易差额、净出口与净进口、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过境贸易

复习思考题

1、掌握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有关概念。

2、运用相关指标分析不同时期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

网络资源

1、中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方站点,资料详实全面,是了解我国外经贸政策法规、统计信息及各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窗口。

https://www.360docs.net/doc/5f3398691.html,

2、中国海关总署

中国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货物贸易的进出口都必须经过海关,因此货物贸易的进出口额都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

https://www.360docs.net/doc/5f3398691.html,

3、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负责管理世界货物及服务贸易的正式国际组织。每年有详细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及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5f3398691.html,

参考文献

1、薛荣久、张玮、唐宜红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王俊宜、李权国际贸易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年

3、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4、中国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进出口贸易动态分析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3年

5、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002-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蓝皮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3年

6、陈霜华国际贸易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

7、黄静波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年

8、Dominick Salvatore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5年

9、张鸿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思考国际贸易,2005(9)

10、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对外贸易的适度发展经济学动态,2005(10)

11、刘力客观认识目前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2005(7)

12、张生玲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新方向——变国家优势为企业竞争优势国际贸易,2005(7)

13、薛荣久中国与欧美等国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化解国际贸易,2005(7)

附表一:

1999—2009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

(十亿美元)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WTO的统计数据整理而成。

附表二:

1999—2009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前十位国家和地区

(十亿美元)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WTO的统计数据整理而成。

中国1978-2009年进出口额

(亿美元)

注:1981年以前的数据来自于外经贸业务统计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中国1978-2009年进出口增长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前十位贸易伙伴

(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附表六:

中国2009年商品构成简表

(亿美元)

商品构成(按SITC分类)

出口进口

金额增减%金额增减%

总值12016.6

3

-16.010055.55-11.2

一、初级产品630.9

9

-18.92892.02-20.3

0类食品及活动物320.0

3

-2.3148.24 5.5

1类饮料及烟类16.4

1

7.319.54 1.8

2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81.5

6

-28.

1

1408.22-15.8

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203.8

3

-35.

6

1239.63-26.7

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 3.1

6

-44.

9

76.39-27.1

二、工业制品11385.6

4

-15.

7

7163.53-7.0

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20.4-21.1121.24-5.9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按照国际标准SITC三位数分类,对外贸易可分为0-9类,其中0-4类为初级商品,包括食品和供主要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动植物油脂及蜡;5-9类为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两者比例一直未衡量一国贸易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基本指标,其中,如果工业制成品占比高,该贸易国的工业化程度就较高,反之亦然。在SITC分类的基础上,杨汝岱、朱诗娥(2008)将贸易商品进一步分类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4大类:资源密集型包括所有的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包括工业制成品当中的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资本密集型包括化工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傅朝阳、陈煜, 2006)。此外,考虑到包括机电产品(金属制品、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等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运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等技术生产的产品)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我国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其进行分。

10203040506070809010020022003 20042005 2006 20072008 20092010 工业制成品内部分课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入世后,中国履行了加快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对进入中国的FDI产生很大影响, 按出口货物经营单位所在地,中国主要省市有 广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山东 福建 北京

国际贸易---多选

国际贸易---多选

1、在专门贸易体系下,一国的货物进口包括(A BCD)。 A.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直接进口货物 B.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海关保税区域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 C.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自由贸易区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 D.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出口加工区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 2、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AB )。 A.总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 C.直接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3、按照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不同,国际贸易体系可分为(BC)。 A.直接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 C.总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4、采用总贸易体系统计对外货物贸易的国家有(AD)。 A.中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依照服务的提供方式可以将国际服务贸易划分为(ABCD)。 A.跨界供应 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流动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A B)。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直接贸易 D.转口贸易 7、《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贸易共分为10大类,下列属于初级产品类别的是(ABD)。 A.饮料及烟类 B.动植物油脂及蜡 C.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D.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

8、下列关于服务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服务贸易是无形的 B.服务贸易是不可存储的 C.服务贸易的服务提供是与消费同时进行的 D.服务贸易的贸易额在各国海关统计中没有得到反映 9、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征有(BCD)。 A.国际贸易萎缩 B.国际贸易商品的流向十分鲜明 C.国际贸易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 D.由于受生产力水平、运输与通讯条件的制约,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商品范围不大 10、地理大发现时期贸易的流向基本是(ABCD)。 A.欧洲向美洲出口制造品 B.非洲向美洲输出奴隶 C.欧洲从亚洲进口的仍然是丝织品、香料、茶等 D.美洲向欧洲输出黄金、白银、烟草、棉花等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范围广泛,性质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七种: 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销而输往国外,则不计入出口贸易的统计之中,如运往境外使馆、驻外机构的物品,或者携带个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又称输入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购入而输入国内,则不计入进口贸易。同样,若不是因购买而输入国内的商品,则不称进口贸易,也不列入统计,如外国使、领馆运进自用的货物,以及旅客携带个人使用物品进入国内等。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来说,这项买卖就是过境贸易。在过境贸易中,又可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境内后不存放海关仓库而直接运往B 国;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C国境内后存放仓库,然后再运往B国。在过境贸易中,由于本国未通过买卖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因此,过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中。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国从A国进口商

品后,再出口至B国的贸易,本国的贸易就称为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转口运输,即货物从A国运入本国后,再运往B国;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运输,即货物从A国直接运往B国,而不经过本国。 复出口(Re-export)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没有在本国消费,又未经加工就再出口,称作复出口或复输出。如进口货物的退货、转口贸易等。 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电子商务是什么? 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目的是通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因此,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网络是人类社会劳动、生活、学习的新工具,它通过影响人类通信与交往方式,间接地对传统经济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产生影响,直到渗透、改造、重塑传统经济的运行模式,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标准与增值方式。因此,电子商务是一个泛社会化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从基础应用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而广之、最终实现普遍应用的发展过程。 电子商务革新了传统经济活动的运作手段。因此,电子商务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别可分为两大类别:第一,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

【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真题多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真题多选(00149) 姓名: 17年10月 1.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四次修订版本,下列属于制成品的有 A.饮料及烟类 B.动植物油脂及蜡 C.杂项制品 D.机械及运输设备 E.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2.下列属于运输包装上的标志的有 A.运输标志B.条形码 C.指示性标志D.警告性标志E.包装标签 3. 下列运输单据中,通常情况下买方或银行愿意接受的有 A.清洁提单B.不清洁提单 C.已装船提单D.备运提单 E.指示提单 4. 下列关于信用证的说法,正确的有 A.是一种银行信用B.是一种商业信用 C.是一种单据交易D.是一种独立文件 E.是一种实物的买卖 5. 缮制结汇单据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正确B.完整 C.及时D.简明 E.整洁 17年4月 1.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下列属于初级产品的有 A.食品B.饮料 C.矿物燃料D.动植物油脂 E.杂项制品 2. 下列有关国际贸易商品的晶质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包括以实物表示和凭说明约定两类 B.对于工艺品、服装、轻I,A品等具有色、香、味方面特征的商品通常凭样品买卖 C.参考样品和标准样品的意义相似,所以不必严格区分 D.凭样品买卖中,卖方交货品质必须与样品完全一致 E.所有商品都可以采用凭样品买卖的方法 3. 按照收货人一栏内填写不同,提单可以分为 A.记名提单B.不记名提单 C.指示提单D.清洁提单 E.已装船提单 4. 汇付方式可以分为 A.信汇B.汇款C.票汇D.单据交易E.电汇 5. 国际上经常采用的招标方式有 A.国际竞争性招标B.谈判招标 C.两段招标D.开标E.评标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为用于国际贸易商民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 简介 它是一种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现行“国 际贸易标准分类”于1950年7月12日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 目前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纳的商品贸易分类体系。到2006年为止,该 标准分类经历了四次修改,最近的一次修改为第四次修订版,于2006年3 月获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七届会议通过。该分类法将商品分为为10大类、63章、22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 部分目录 在它的编号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类、第二位数字表示章、第三位数字表 示组、第四位数字表示分组。如果对分组再进行细分,五位数即表示品目, 六位数字表示细目。以下是部分目录: 0 -食品和活畜 00 -活的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的分裂00 - Live animals other than animals of division 01 -肉及肉制品 01 - Meat and meat preparations 02 -乳制品和鸟蛋 02 - Dairy products and birds' eggs 03 -鱼(不是海洋哺乳动物),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 03 - Fish (not marinemammals), crustaceans, molluscs and aquatic invertebrates, and preparations thereof 04 -谷物和谷物制品 04 - Cereals and cereal preparations 05 -蔬菜和水果 05 - Vegetables and fruit 06 -糖,糖制品及蜂蜜 06 - Sugars, sugar preparations and honey 07 -咖啡,茶,可可,香料,及其制造 07 - Coffee, tea, cocoa, spices, and manufactures thereof 08 -喂养(不包括没有碾磨的谷物)08 - Feeding stuff for animals (not including unmilled cereals) 09 -杂项食品产品和筹备工作09 - Miscellaneous edible products and preparations 1 -饮料和烟草 11 -饮料11 - Beverages 12 -烟草及烟草制品 12 - Tobacco and tobacco manufactures 2 -粗材料,不能食用,但燃料 21 -皮,表皮和毛皮,原料 21 - Hides, skins and furskins, raw 22 -石油种子和含油果实 22 - Oil-seeds and oleaginous fruits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答案

————————————————————————————————作者:————————————————————————————————日期: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分类方式分类概念 交易内容货物贸易(有形贸易)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0~9类商品,其中0~4类为初级产品,5~8 类为制成品。 服务贸易(无形贸易) 跨越国境的活劳动的提供。《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其划分为跨界供 应、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交易对象 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转口贸易(中转贸易)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成为转口贸易(中转贸易)。 货物移动方向过境贸易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态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 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物进 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和商 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的相 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一 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 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额。 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1 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 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讲授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又称世界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又称进出口贸易) 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某些海岛国家,如 日等国或某些海岛地区,如我国台湾等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几个重要概念 1.国际贸易额(值) 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这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但是,在计算国际贸易额时,不是简单地把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加在一起。因为一国或(或地区)的出口,就是另一国(或地区)的进口,若两者相加等于重复计算。联合国统计中,通常采用各国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是用CIF 价格计算进口额的,即成本加运费、保险费 。显见,把进口值加起来作为国际贸易额,是不准确的。而出口额一般采用FOB 价格,即装运港船上交货,相对于CIF 而言,是比较准确的。CIF 价格比FOB 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 2.对外贸易额(值) 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在计算时,出口额要以FOB 价格计算,进口额则以CIF 价格计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则称为对外贸易差额。当出口商品总额超过进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顺差”,也可成为“贸易出超”;反之,当进口商品总额超过出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贸易入超”;如进出口商品总额相等,则叫做“贸易平衡”。 3.对外贸易量 这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了价格指数去除相当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相当期的对外贸易差。其等式为: 进出口价格指数 进出口额贸易差= 100%?= 基期价格相当期价格方格指数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设1991年出口方格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方法

商品分类[中国对外贸易指数编制说明] 海关总署 按协调编码制度( HS )分类,分为 HS4 位编码指数和 HS2 位编码指数;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初级产品、工业制品两大项及下一级子项分别计算其指数;按广义经济分类( BEC ),分为消费品、中间品和投资品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农林业、采掘业、制造业等。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缩写 HS ,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 CCCN )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的基础上,参酌国际间其他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2002 年版《协调制度》有 22 类 99 章。货物按其加工程度,依原材料、未加工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顺序排列。例如,活动物在第 1 章,动物生皮和皮革在第 41 章,而皮鞋在第 64 章。章内和品目内也同样按此排序。我国从 1992 年开始采用《协调制度》编制对外贸易统计,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实际情况,在《协调制度》原 6 位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第 7 位和第8 位编码,以便计税、统计及贸易管理。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缩写 SITC) , 由联合国统计局主持制订、联合国

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 , 旨在统一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对比。 SITC 采用经济分类标准,按照原料、半制品、制成品顺序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来源部门和加工阶段。 SITC 第 3 版采用 5 位数编码结构,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按经济类别划分为 10 大类:食品和活动物,饲料和烟草,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腊,化学和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商品。大类下依次分为 67 章、 261 组、 1033 个目和 3118 个基本编号。 按大类经济类别分类(Classification by 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 缩写 BEC), 是国际贸易商品统计的一种商品分类体系,由联合国统计局制订、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BEC 是为按照商品大的经济类别综合汇总国际贸易数据制订的,是按照国际贸易商品的主要最终用途,把《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的基本项目编号重新组合排列编制而成。通过 BEC 分类,可以把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编制的贸易数据转换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框架下按最终用途划分的三个基本货物门类: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以便把贸易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及工业统计等其他基本经济统计结合起来用于对国别经济、区域经济或世界经济进行分析。BEC 分类采用 3 位数编码结构。第三次修订本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 7 大类:食品和饮料、工业供应品、燃料和润滑油、资本货物 ( 运输设备除外 ) 及其零附件、运

国际贸易多选

2、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AB )。 A.总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 C.直接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3、按照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不同,国际贸易体系可分为(BC )。 A.直接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 C.总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4、采用总贸易体系统计对外货物贸易的国家有(AD )。 A.中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依照服务的提供方式可以将国际服务贸易划分为(ABCD )。 A.跨界供应 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流动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AB )。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直接贸易 D.转口贸易 7、《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贸易共分为10大类,下列属于初级产品类别的是(ABD )。 A.饮料及烟类 B.动植物油脂及蜡 C.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D.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 8、下列关于服务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服务贸易是无形的 B.服务贸易是不可存储的 C.服务贸易的服务提供是与消费同时进行的 D.服务贸易的贸易额在各国海关统计中没有得到反映 9、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征有(BCD )。 A.国际贸易萎缩 B.国际贸易商品的流向十分鲜明 C.国际贸易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 D.由于受生产力水平、运输与通讯条件的制约,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商品范围不大 10、地理大发现时期贸易的流向基本是(ABCD )。 A.欧洲向美洲出口制造品 B.非洲向美洲输出奴隶 C.欧洲从亚洲进口的仍然是丝织品、香料、茶等 D.美洲向欧洲输出黄金、白银、烟草、棉花等 1、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特点是(ABCD )。 A.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国际贸易产品的分类方法

SITC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为用于国际贸易商民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1950年出版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英文简称SITC,该分类表1950年7月12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正式通过,作为国际贸易统计、对比的标准分类。经社理事会建议各国政府采纳这种分类体系。《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二修订本把所有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其中在435个分组里又细分了1 573个子目,其余351个分组不分子目,合计共有1 924个统计基本项目,各国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子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前二位数字表示类、章次,前三位数字表示组别,前四位数字表示分组别,如果该分组下设子目,则为五位数,分组前有一圆点。《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商品分类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主要是按照商品的加工程度由低级到高级编排的,同时也适当考虑商品的自然属性。1976联合国开始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编制国际贸易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主要分成两大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又细分为五小类、工业制成品细分为八小类。 HS分类方法 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章。《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协调制度(Harmonized System,缩写为HS),是1983年6月海关合作理事会(现名世界海关组织)主持制定的一部供海关、统计、进出口管理及与国际贸易有关各方共同使用的商品分类编码体系。HS编码“协调”涵盖了《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商品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两大分类编码体系,是系统的、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它除了用于海关税则和贸易统计外,对运输商品的计费、统计、计算机数据传递、国际贸易单证简化以及普遍优惠制税号的利用等方面,都提供了一套可使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HS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每4年修订1次.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使用HS,全球贸易总量90%以上的货物都是以HS分类的。 HS的总体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归类规则;类、章及子目注释;按顺序编排的目与子目编码及条文。这三部分是HS的法律性条文,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和严密的逻辑性。HS首先列明6条归类总规则,规定了使用HS对商品进行分类时必须遵守的分类原则和方法。HS的许多类和章在开头均列有注释(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严格界定了归入该类或该章中的商品范围,阐述HS中专用术语的定义或区分某些商品的技术标准及界限。 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章。章以下再分为目和子目。商品编码第一、二位数码代表“章”,第三、四位数码代表“目”(Heading),第五、六位数码代表“子目”(Subheading)。前6位数是HS 国际标准编码,HS有1241个四位数的税目,5113个六位数子目。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已分出第七、八、九位数码。 在HS中,“类”基本上是按经济部门划分的,如食品、饮料和烟酒在第四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在第六,纺织原料及制品在第十一类,机电设备在第十六类。运输设备在第十七类,武器、弹药在第十九类等。HS“章”分类基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按商品原材料的属性分类,相同原料的产品一般归入同一章。章内按产品的加工程度从原料到成品顺序排列。如52章棉花,按原棉——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国和地区同他国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这是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活动,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体,他与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海岛国家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其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跨国界的商品、服务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 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包括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二、贸易差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1)贸易顺差(出超,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总 额,以正数表示。 ?2)贸易逆差(入超,Un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 总额,以负数表示。 ?3)贸易平衡: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贸易差额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的影响,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他概念:净进口、净出口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总和。该指标是反 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包括: –进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 值。 –出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 值。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 2.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对外贸易额,即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 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 四、国际贸易分类 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生产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叫做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复出口:输入再输出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叫做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复进口:输出再输入 3)过境贸易:若甲国经过乙国国境向丙国运送商品,对于乙国来说,该贸易被称之为过境贸易。 二)按货物是否进出国境和关境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及统计指标

第二章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 本章重点介绍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学生在学习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时,有必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其本类型和分类;在分析和研究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基本的统计数据。这些都是学习、研究国际经济贸易问题的重要工具。本章希望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介绍,能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例如中国与日本、美国、英国、韩国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对中国而言所有这些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部分。 对全世界各个国家而言,都存在着此类的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货物或服务的交换活动。对世界各国来说,这些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交换活动,都是他们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当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国家之间发生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时,我们便称之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因此,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常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而国际贸易也常被称为世界贸易。 一国的对外贸易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以下介绍一些基本的分类方法。 一、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对外贸易可分为: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 出口贸易是指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及本国化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 所谓“本国化产品”是指外国货物经过结关进入国内后,未经加工改造,又输出国外的现象。这一现象也称为复出口(Re-export Trade)。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把外国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往本国国内市场销售。 有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出口退货、或未能售出的寄售商品等,本国出口的货物出口后在国外未经任何加工或改造便又被运回国内,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复进口(Re-import Trade)。 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过境贸易是指当A国须经过C国国境把货物运往B国时,这批经过C国运往B国的货物, 对C国而言,便是过境贸易。过境贸易通常发生在不彼此相邻的内陆国家间的贸易。如中国与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通常通过大陆桥运输。由于铁路横跨欧亚大陆,货物由中国运往东欧国家时,必定经过俄罗斯等国。这些经过俄罗斯等国运往东欧国家货物的贸易,对俄罗斯等国而言,便是过境贸易。 二、按交易商品的形式,对外贸易可分为: 1、货物贸易(Goods Trade) 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它是指有具体形状的商品 如大米、服装、机器等的交换活动。货物贸易是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中交换的货物种类繁多,为便于统计,联合国秘书处于1950年起草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把有形商品作了系统的分类,供各国编制贸易统计表时使用。并分别在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教案(1)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2) 课时1课时 教材版本袁永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三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六大分类及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们刚开始接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难免有些陌生,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的任务与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 基础,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国际贸易的六种分类。 2.掌握国际贸易各种分类中涉及的各个基本概念。 3.对相关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辨析。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培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国际贸易的六种分类和各种分类中涉及的各个基本概念。教学难点: 1.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辨析。 2.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辨析。 教学方法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同一事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也使得我们更好的理解原事物。国际贸易如何分类呢?请同学们全班同学快速阅读 课本,找出国际贸易共分为几类?各类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同时幻灯片展示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 第二环节新授课 提问:复习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地 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应了世 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讲解与幻灯片展示:

国际贸易方式分类

国际贸易方式分类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分类如下: 1 一般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我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货物。货款援助的进出口货物,外商投资企业进口供加工内销产品的料件,外商投资企业用国产材料加工成品出口或自行收购产品出口,宾馆饭店进口的餐饮食品,供应外籍船舶或飞机的国产燃料、物料及零配件,境外劳务合作项目中以对方实物产品抵偿我劳务人员工资所进口的货物(如钢材、木材、化肥、海产品),我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以实物投资部分带出的设备、物资等,均按一般贸易统计。 2 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指由境外厂商提供或者利用境外出口信货进口生产技术或设备,由我方进行生产,以返销其产品方式分期偿还对方技术、设备价款或货款本息的交易形式。如经批准,也可以使用该企业(包括企业联合体)生产的其他产品返销对方,进行间接补偿。 3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提供设备,由我方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对方销售,我方收取工缴费,对方提供的作价设备价款,我方用工缴费偿还的交易形式。 4 进料加工贸易 进料加工贸易是指我方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交易形式。进料加工装配贸也可采取对口合同的交易形式,即买卖双方分别签订进口和出口对口合同。料件进口时我方先付料件款,加工成品出口时再向对方收取成品款。 5 寄售、代销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支付方式分类

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三种支付方式: 即汇款、托收、信用证。汇款是进口人通过银行将货款付给出口人,属于顺汇法,商业信用。汇款有信汇、电汇和票汇三种办法。其中电汇(T/T)是最常用的办法。托收是出口人装出货物后,开具汇票,连同全套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分行或代理行向进口人收取货款。属于逆汇法,商业信用。其下又分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信用证是银行应进口人的要求,开给出口人的一种保证承担付款责任的凭证。属于逆汇法,银行信用。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根据效力,分为可撤销和不可撤销两种;根据时间,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信用证,如保兑信用证、可转让信用证、循环信用证、预支信用证等新品种。 同城的基本都是支票和电汇,比如朝阳征和! 国外一般是托收: DP,熟悉的客户之间可以T/T,但是尽量以托收为有利方式。 国内都是承兑,承兑期限内付款,杠杆原理做业务! 电汇、票汇、及信汇三种汇付方式的异同 1、共同点: 汇款人在委托汇出行办理汇款时,均要出具汇款申请书,这就形成汇款人和汇出行之间的一种契约。三者的传送方向与资金流向相同,均属顺汇。 2、不同点: 电汇是以电报或电传作为结算工具;信汇是以信汇委托书或支付委托书作为结算工具;票汇是以银行即期汇票作为结算工具。票汇与电汇、信汇的不同在于票汇的汇入行无须通知受款人取款,而由受款人持票登门取款,汇票除有限制转让和流通者外,经受款人背书,可以转让流通,而电汇、信汇委托书则不能转让流通。 3、如何正确运用:

电汇是收款较快、费用较高的一种汇款方式,汇款人必须负担电报费用,所以通常以金额较大或有急用的汇款使用电汇方式。信汇、票汇都不需发电,以邮递方式传送,所以费用较电汇低廉,但因邮递关系,收款时间较晚。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 品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 ⑩对外贸易地理分布: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贸易额在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及相关业务实务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 1.按从事贸易的角度不同分类: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一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这一概念。包括货物与服务的对外贸易称其为广义对外贸易,不包括服务在内则称其为狭义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Goods and Services)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国际贸易是从国际(世界)范围内来看这种商品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的,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按商品形态不同分类: 有形贸易 实物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或称“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或简称货物贸易(Goods Trade)。 无形贸易 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换活动,包括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转让等劳务的提供与接受以及其他非实物形态的进出口。 有形商品的进出口须经过海关手续,从而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是国际收支的主要构成部分;无形贸易虽然也构成国际收支的一部分,但因不经过海关手续,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而显示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3.按统计标准不同分类: 总贸易体系 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凡是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记为进口,称为“总进口”(General Import);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为出口,称为“总出口”(General Export),两者之和为总贸易额。 专门贸易体系 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关境是指一国海关法规全部生效的领域。所以关境与国境可能存在不一致,例如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存在使国境要大于关境,而几个国家结成关税同盟,对外统一征收关税,内部则自由贸易互免关税,此时关境要大于国境。 4.按贸易形式不同分类: 一般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国境内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货物的交易形式,但投资设备、捐赠等除外。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指国内企业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装物料等,经加工或装配后,将成品或半成品复出口的交易形式。该项业务主要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标准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阶段测评4 1.单选题 1.1 寄售是一种( )。 d先发运、后销售的现货买卖方式 1.2 票汇是汇付的方式之一。票汇是( )。 a商业信用,使用银行汇票 1.3 买方信贷的提供者是 b出口方银行 1.4 商业汇票是由( )签发的? a出口商人 1.5 交易的一方为出售或购买某项商品而向交易的另一方提出有关交易的主要条件,叫做( )。b发盘 1.6 下列属于法律免责原则的合同条款是 c不可抗力 1.7按签发提单时货物是否已装船来分,提单可分为已装船提单和 d备运提单。 1.8我国海运基本险的保险责任起讫主要采用 a“仓至仓”条款 1.9 下列关于寄售业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c寄售是一种现货交易 1.10 补偿贸易最基本的做法是( )。 a直接产品补偿 1.11 在“原装数量少于提单所载数量”的情况下,进口商的索赔对象是( )。 d轮船公司 1.12 在常年定期、定量供货的情况下,一般地说,最适于采用( )。 b循环信用证

1.13 直接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零售网点与消费者见面的包装是 b销售包装 1.14 某货轮在航行途中A舱起火,船长命令用水灭火。事后清查,A舱共有两批货物,甲批货物放火烧坏,乙批货物没被火烧但遭水浸湿。因此 d甲批货物属单独海损,乙批货物属共同海损 1.15 当汇票遭到拒付时,如果票据上有一名或几名背书人,持票人可以向这些背书人请求付款,这叫票据的( )。 a追索 1.16 如果在一张汇票上规定“付款人见票后30天付款”,试问这是何种汇票? d远期汇票按 1.17出口方对信用证的掌握、管理和使用的三个重要环节不包括 a开证 1.18 发盘的撤销与撤回的主要区别是( )。 d撤回发生在发盘生效前,撤销发生在发盘生效后 1.19 拥有欧盟内部的最终控制权的机构是 d部长理事会 1.20 国际法协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惯例《l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是为了专门解释 cCIF术语 1.21 “XX公司:你方10日传真收悉。大号美加净牙膏1万打,纸箱装,每箱10打,12月底前装运,L/C即期,可否即复。(签字)”这份传真是一个( )。 b发盘 1.22 对于小件急需品和贵重物品,比较适宜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c航空运输 1.23 从法律结果来看,《公约》认为,构成非根本性违约的,受害方 b只能请求损害赔偿 1.24 托收是通过银行进行的。托收是( )。 c商业信用,使用商业汇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