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的介绍

人参(英文:Ginseng),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人参的营养价值

从红参、生晒参或白参中共分离出30余种人参皂甙(可以分为三组,即齐墩果酸组、原人参二醇组和原人参三醇组),分别称为人参皂甙(Ginsenoside)-RX(注:X=0、a1、a2、a3、b1、b2、b3、c、d、e、f、g1、g2、g3、h1、h2、h3、s1、s2),尚有假人参皂甙F11等。皂甙为人参生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在分离甙元时,由于稀酸的作用,分子侧链部分的羟基和烯键环合而成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均是三萜类化合物。

有机酸及酯类有:柠檬酸、异柠檬酸、延胡索酸、酮戊二酸、油酸、亚油酸、顺丁烯二酸、苹果酸、丙酮酸、琥珀酸、酒石酸、人参酸、水杨酸、香草酸、对羟基肉桂酸、甘油三酯、棕榈酸、三棕榈酸甘油酯、α,γ-二棕榈酸甘油酯、三亚油酸甘油酯、糖基甘油二酯。

维生素类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烟酸、叶酸、泛酸、生物素及菸酰胺。

甾醇及其甙类有:β-谷甾醇、豆甾醇、胡萝卜甙、菜油甾醇、人参皂甙P及酯甾醇。

此外,人参尚含有:腺苷转化酶、L-天冬氨酸酶、β-淀粉酶、蔗糖转化酶;麦芽醇、廿九烷、山柰酚、人参黄酮甙及铜、锌、铁、锰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

人参茎叶的皂甙成分,基本上和根一致。参须、参芽、参叶、参花、参果等的总皂甙含量,比根还高,值得进一步利用。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1、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2、人参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脾气不足之食少倦怠,呕吐泄泻;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咳嗽无力;心气虚衰之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津亏之口渴,消渴;血虚之萎黄,眩晕;肾虚阳萎,尿频,气虚外感。

人参适用人群

1.适宜身体虚弱者、气血不足者、气短者、贫血者、神经衰弱者。

2.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禁服。

如何食用人参?

1.人参能大补元气,拯危救脱,为治虚劳第一要品,故常用于元气欲脱,神疲脉微之症。凡大病、久病、失血及汗、吐、下等导致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大法不止,脉动微欲绝者,均可急用本品一味煎服。

2.凡脾虚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倦怠乏力者,可与白术、茯苓、甘草配伍,补中益气。

3.忌铁器,不可用铁锅,铝锅煎煮。

4.补剂用熟,泻火用生。

人参的做法大全

1、红枣人参汤

原料:红枣20枚、人参9克、海米、鸡蛋1个、香油各10克、植物油、盐、葱、香菜各少许。

做法:

1、将红枣去核,洗净;人参洗净,切成薄片,待用。

2、锅置火上,加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放入红枣、人参片,锅加盖煮2小时即成。

2、人参胡桃汤

原料:人参3克,胡桃肉3枚。

做法:

1.取人参3克,胡桃肉3枚,煎汤服之。

2.每日一次。连用5~7天。

3、莲参粥

原料:人参1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人参用水浸润,切成薄片;莲子水发,去心;粳米淘洗干净。

2、锅置火上,加适量清水、莲子、粳米,用旺火烧沸,放入人参片,改用文火煮熟,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人参性微温,味甘微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智安神、延缓衰老等功效。经现代研究证实,人参含多种人参皂甙、挥发油、有机酸、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抗休克,促进人体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增强人体抗应激能力以及抗衰老作用。

怎样正确服用人参呢?首先,人参的产地不同,功效也不同。一般而言,产自东北的“吉林参”,与产自朝鲜的“高丽参”性偏温。适用于年高体虚,阳气不足的老年人,证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动则气喘等。使用时宜泡茶饮服或饮酒浸服。对术后或妇女崩漏、产后失血过多者可选用日本产的“东洋参”,煎汤饮用,效果很好。吉林白参、白参须性质平和,宜气虚乏力,声短懒言、动则汗出的病人。选用隔水炖服的方法,用小火蒸炖1小时左右,稍冷服用。西洋参、皮尾参等性质偏凉,适用于咽干口燥,舌红少津或热病伤阴,暑热耗伤气血的人,可选用噙化或研末吞服两种方法服用。“野山参”指未经人工载培的野生人参,这种人参生长年限比较长,补益作用较强。可广泛适用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失眠健忘等一切虚证。

人参有很多服用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以供选择。

1.炖服。将人参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2.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3.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4.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5.泡酒。将整根人参可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6.用人参粉拌以瘦肉、鸡、鱼等炖煮。有滋补强身之功且美味可口。人参炖鸡,其功大补,对术后、产后、久病卧床以及身体虚弱劳累过度者最为适宜。

另外,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

各种服用方法的具体制作方法:

煎汤服用

将整支人参或切成薄片的人参洗净后放入容器中,加入清水,水稍高于人参。先浸泡20分钟,然后盖上盖子,用火煎熬1小时左右即可。待参汁变温后饮用。这样的药汁有效成分浓度高,因而补益作用较强、起效较快。适用于大病过后、邪气已去、虚症严重的患者。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浪费药材,因此用此种方法进补时不宜选用质量好、价格昂贵的人参。

隔水蒸服

将人参切成片或小段,放入瓷碗中,加入大半碗清水,然后盖上盖子,将瓷碗放入加好冷水的锅内。在锅下用文火隔水蒸煮1小时左右即可(注意不要把水烧干)。待温后,饮碗中参汁。用此法一般可将人参反复蒸煮3—5次,直至药汁极淡时为止。用此法进补时可在蒸煮参汤时加入一些自己喜好的其他补品,比如红枣、黑枣、桂圆、冰糖、枸杞、百合等。

切片泡茶

将人参切成薄片,每次取3克左右(约5—10片),放入杯中(在冬季最好使用保温杯),然后冲入沸水,加盖半小时左右即可。代茶饮服。可用此法反复冲泡,直至参茶无味,最后还可嚼服参渣。这种服法简便易行,又不会浪费药材,适合一般人长期服用。

切片含服

将人参切成薄片,每次取1—2片放入口中含服,至参片味淡或无味后,把参片嚼服咽下。这种服法比切片泡茶法还方便,也适用于需要进补强身的一般健康人。

研粉吞服

将人参研成粉后用开水冲服,每次冲服3克,每日服3次。或将人参粉装入空心胶囊,每次服2粒,每日服3次。此法多用于比较名贵的人参:如野山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人参,而不使其有丝毫的浪费。

用酒浸泡人参

取整枝人参10~20克浸入500克白酒中,盖紧瓶塞,每天将容器振摇一次,两周后即可服用。每次口服10毫升左右。酒精过敏者忌用此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人参的同时,不应吃萝卜,绿豆、螃蟹,也不宜饮茶。如发生感冒发热等疾病,应暂停用药。还当注意保护脾胃,若服用不当会产生腹满纳呆等副作用,影响疗效。

人参储藏主要是防止生虫。方法是放入瓶中封好口,置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或放入冰箱内存放。

山参精具体的药理功能有:

一、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抗衰老,达到健康长寿。

二、山参皂甙可使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使其逆转,保护骨髓造血功能。

三、山参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使血糖值正常。

四、可强劲壮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并能增加精子数量和壮阳的作用。

五、可解酒毒。山参皂甙具有解酒功效,能缩短乙醇麻醉时间,促进肝脏的排泄功能,可减轻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六、可预防感冒,增加食欲,促进睡眠,消除各种无力综合症抗疲劳。

七、可生发、乌发。有润肤美容作用,能激发人体表皮细胞的活性,增加再生能力。

《伤寒论》经方中的人参是指什么,它益气生津之效谁能代替

《伤寒论》经方中的人参是指什么,它益气生津之效谁能代 替?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65)特别说明,文中中药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伤寒论》论中的人参的功效之谜在《伤寒杂病论》中,人参一共入方44次,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药。可是,那时代的人参究竟是指什么呢?由于年代太久,现已是众说纷纭,有云党参者,有云已经消失的上党人参者,有云桔梗科的党参者。 我不想做繁琐的历史考证,我想用以《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功效”来反推经方“人参”究竟应该是指什么?那么,在《伤寒杂病论》中人参有哪些功效呢? 在《伤寒杂病论》中,人参入方44次,在这44首方中,各用于不同的症状,我想将其分为滋补津液类,复脉固脱类,健脾守胃类,安神类。滋补津液类的症状包括:呕吐,出现18次;口渴,出现5次。复脉固脱类的症状包括:发热大汗11次;脉沉4次;喘4次;脉结代1次。健脾守胃类的症状包括:心下痞满,8次;腹泻下利,7次。安神类:烦躁,出现4次。我们来据此分析人参的用途,它最首要的作用就是滋补津液,大家知道,呕吐,腹泻都会导致体内津液大量流失,所以补液生津是人参最重要的用途,而治疗口渴是它这项作用的延伸。其次,就复脉固脱了,所谓复脉固脱就是

当患者发热大汗,久病,导致气息微弱,喘,汗出不止,脉微欲绝时,此时,人参起到的是大补元气的功效,多与附子合用,一般来说,参附合璧多出现在“亡阴”之时,由此也可佐证,人参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生津液,滋阴,和补元气。人参第三项作用就是健脾、守护胃气了,通过补胃气,守胃气,使胃气偏向蓄积而不供出,改善脾胃的功能,从而起到了解除脾胃痞满状态,止泻的作用。人参的第四种功能就是安神,通过补益心气来安神平悸,可用于失眠多梦,烦躁,健忘。我们再来看看《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对人参性味的描述:本经:味甘微寒。别录:微温,无毒。可见人参的性味介于微寒与微温之间,不会太热。经方中的人参绝对不是桔梗科的党参,倒是和西洋参很像 《名医别录》同时指出:“人参生上党及辽东。”由此可见,人参应该是古代上党地区太行山脉和中国东北,朝鲜的同一类本草。现在的人参是指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中人工种植的称为园参,野生的称为野山参,只产于东北和朝鲜,上党人参因为过多挖掘,早已消失。古代以上党人参为上品,中国东北,朝鲜产的次之。比较起来,现在辽东人参,性味甘,微苦,温,气味雄壮,力量厚重,其大补元气之力与《伤寒杂病论》说述的接近,而且辽东人参也能滋补津液,降血糖但是辽东参的药性似乎比《伤寒杂病论》所述的人参药性热了一些。在《伤寒杂病论》中,人参有很强的生津液,解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 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 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径的结构特征。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10.比较蓼科和五加科常见药材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1.比较菊科、伞形科、桔梗科常见药材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2.写出菊科、伞形科、豆科、五加科、蓼科、毛茛科主要化学成分。 13.写出山东、云南、四川、东北、河南省的地产药材。 14.写出大黄、甘草、何首乌、黄连、丹参、黄芩、党参、人参、三七、苍术、乌头、川贝母、麦冬、天麻、石菖蒲的主要性状鉴别特征。 15.写出大黄、甘草、黄芪、黄连、丹参、黄芩、党参、人参、三七、苍术、乌头、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 16.比较甘草与黄连、党参与人参、麦冬与百部、怀牛膝与川牛膝、龙胆与细辛的组织结构特征。

果实种子类中药复习要点 1.掌握重点品种药材的来源和性状鉴别特征。 2.掌握果皮的构造特征。 3.果皮的三部分与叶的哪三部分相当。 4.掌握种子类中药显微鉴别时种皮的一般构造。 5.掌握种子类中药的显微鉴别特征。 6.理解“镶嵌细胞”和“错入组织”含义。 7.比较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来源、性状、异同点。 8.掌握苦杏仁的不同来源及区别点。 9、比较苦杏仁与桃仁的性状、显微不同点以及与郁李仁的区别。 10、掌握豆科果实种子类中药显微鉴别共同特征。 11、掌握补骨脂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2、掌握芸香科果实类中药显微鉴别共同点。 13、比较枳壳、枳实、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 14、比较吴茱萸与芸香科其他中药显微鉴别的不同点。 15、掌握伞形科果实的共同特征。(双悬果) 16、掌握小茴香、性状、显微鉴别特征。 17、掌握马钱与云南马钱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18、比较槟榔与肉豆蔻的来源、性状、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9、掌握xx种子种皮的构造。 20、掌握xx中药的共同点。

辽宁地方史

浅谈三国时期公孙氏政权对辽宁地区的历史功绩 摘要:在各股势力逐鹿中原的动乱时期,公孙氏政权利用辽东地区有利的地理位置盘踞在此。在其统治期间,采取打击豪强,设置州郡,开拓领地,招抚流民,招徕贤士等一系列政策,不仅有利的保卫了辽东地区的社会稳定,还有利的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且在海上交通和民族关系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见,公孙氏政权在东北地区发展,尤其是辽宁地区发展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有着卓越的历史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关键字:公孙氏政权,设置州郡,民族政策,招贤纳士,海上交通 东汉末年,中原动荡,战乱频发,统一的封建王朝被各地兴起的封建割据势力所替代,公孙氏政权也是当时兴起的封建割据势力之一。从公元一八九年至二三八年,即公孙度割据辽东,历经三世四主,共统治辽东50余年。尤其是在公孙度、公孙康父子统治时期,利用辽东有利的地理环境偏居一隅,佣兵独立,不参与中原混战,保境安民,安抚四周少数民族,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辽东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对辽宁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打击豪强,稳定政权 东汉以来,地方豪强的势力日益膨胀。势力强大的世家大族勾结官府,横行乡里,兼并土地,持强凌弱,此状况已成为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大时弊。辽东地区豪强也是如此,官府不敢追究。中平六年,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由于他出身玄莬小吏,不被辽东地区豪强所重视,公孙度为加强在该地区的统治,对豪强大族严加惩治。首先,“先时,属国公孙昭守襄平令,召度子康为伍长。度到官,收昭,笞杀于襄平市。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诸,所夷灭百余家,郡中震栗。”[1]自世家豪强被灭门百余家后,剩余郡中的豪强大族都人人自危,均因惧怕公孙度的强硬手段而纷纷屈服。另外,有豪强因不满公孙度的统治,或恐惧遭到公孙度的迫害,而逃往他处,但一经发现,立即遭到公孙度的派兵追捕和严厉的惩治,“故河内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恶度所为,恐为所害,乃将家属入于海。度大怒,掘其父冢,剖棺焚尸,诛其宗族。”[2] 在世家豪强势力已经成为阻碍政权发展这一历史时弊中,公孙度采取这一系列政策,不但有力的打击了与公孙氏政权相抗衡的敌对势力,巩固了公孙氏政权在辽东的统治,还有效的遏制豪世家强的势力,间接整治官吏,为政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社会基础。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b. 从古本草中发掘;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f. 开发老药新用途;g. 扩大药用部位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人参: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参),园参为:吉林、黑龙江、辽宁。三七:广西田阳(田七)、云南文山。三七的支根为筋条,根茎为剪口,余下主根为头子。金银花:河南密县(密银花)、山东。广藿香: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 3.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4.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5.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6.四大藏药:冬虫夏草、炉贝母、雪莲花、西红花。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1.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药品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成方

清代的辽东地区曾遍布皇庄

清代的辽东地区曾遍布皇庄 □本报记者/王敏娜 为派出150人挖人参,盛京内务佐领给总管内务府上呈文 核心提示 在清代,皇庄是皇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神秘。盛京皇庄又因建立早、规模大、经营管理完善、存在时间长,成为众多皇庄中的重要代表。 清朝灭亡后,皇庄渐渐消失,盛京皇庄也逐渐被人们遗忘。近年来,我省相关专家在对满文档案的翻译整理时,发现了不少关于盛京皇庄的记载,结合清代的官书和史籍,专家们逐渐摸清了皇庄的来龙去脉。 为皇帝东巡提供后勤保障 皇庄是指专门服务于皇室的庄园,是皇帝的私产。清朝时期,盛京、京畿等地都设有皇庄。皇庄的数量始终处于变化中,各个时期皇庄的规模大小也不相同。 5月25日,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关嘉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皇庄没有具体的名字,后人根据其性质不同泛称其为皇庄。 因其所处区域不同,这些皇庄有一个笼统的称呼,比如盛京周边的皇庄,统称为盛京皇庄。关嘉禄告诉记者,盛京周边的皇庄有很多,按照出产的物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具体有粮庄、棉庄、盐庄、果园、牧群、打牲、山场、瓜菜园、豆草秸庄等。仅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就有92个盛京粮庄。现在,这些庄园的具体位置已无从查证。 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盛京皇庄几乎遍布整个辽宁省。西起葫芦岛绥中,东至丹东凤城,各地都设有盛京皇庄。 “因为是皇帝私产,土地、丁口、产品等都归皇帝占有和支配。”关嘉禄说,不管哪一种庄园,每年都要向皇家缴纳一定额数的赋税,主要是实物和银两。

相比之下,盛京皇庄承担的任务比一般的皇庄更重一些。每年除了缴纳赋税外,还要承担皇帝东巡时的费用。清朝曾有四位皇帝东巡,他们沿途的吃食由盛京皇庄供应,尤其是康熙的前两次东巡,食物主要依靠沿途的盛京皇庄供应。 例如,在康熙第二次东巡时,所需费用一律由盛京所属23个大粮庄及59个棉、靛、盐庄供应。 “皇庄作为皇室开支的主要来源,其收入一般不与国家财政发生关系,但皇帝有时也将之用于国事,如救灾、军费等。”关嘉禄说,“康熙镇压三藩叛乱时,就曾从盛京皇庄抽调了庄丁和粮食,以扩充兵力和补充军用物资。” 盛京皇家围场狩猎图 所有事务都需向北京总管内务府汇报 皇庄虽是皇帝的私产,但由于皇帝政务繁忙,无暇管理具体事宜,因此自上而下设立了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皇庄的事务都是由在北京的总管内务府来打理。不过,盛京皇庄因设立时间较早,却有些不同。 清史学家、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说,清初时,盛京没有设立内务府,当时盛京皇庄分隶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由盛京三旗佐领管理,也称为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盛京内务府才设立,用以统理盛京地区皇室及宫廷事务,包括皇庄事务。 然而,无论是之前的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还是后来的盛京内务府,其职能虽说与北京总管内务府相近,但地位要比北京总管内务府低。盛京内务府对于皇庄内的许多事务都无权处理,事无巨细,都要呈报给北京总管内务府,其中一些事情甚至还得由皇帝钦定裁决。 在辽宁省档案馆,记者翻阅《盛京皇庄档案史料选编》时发现,盛京内务府不仅要把所产物品的核销之类的重大事情向总管内务府请示,就连派去京城送布匹人员的吃饭住宿等琐事也要呈文请示。 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管内务府机构调整之后,所有皇庄的管理逐渐完善,不同种类的皇庄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比如:粮庄归会计司主管,果园归掌仪司主管,打牲归都虞司主管,棉庄、盐庄、靛庄等归广储司主管。 常年及时缴纳额赋的庄头可封官

怎样鉴别人参质量

怎样鉴别人参质量? 人参是很珍贵的一味药材,市场上的人参种类很多,质量各异,学会一点鉴别知识是有必要的。在人参中只有野山参是珍贵药材,生长年限由几十年到百余年不等,价格昂贵。由于山参产量稀少,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应注意鉴别。 要想鉴别好山参,必须掌握好以下要点:既要看清 “五形”,又要识别“六体”。 1.五形是指须、芦、皮、纹、体 (1)须:长条须,老而韧,清疏而长,其上缀有小米粒状的小疙瘩称之谓“珍珠点”。色白而嫩脆(俗称水须)者,则不是纯野山参。 (2)芦:芦较长,分为二节芦、三节芦、线芦、雁脖芦。二节芦——有马牙芦和圆芦者。三节芦——有马牙芦、圆芦和堆花芦。所谓马牙芦,是根茎上的茎痕明显,形如马牙状,多在根茎上段。所谓圆芦,是根茎上的茎痕因年久而长平,形如圆柱状。所谓雁脖芦,是根茎细长,稍弯曲,如雁脖状。所谓线芦,是因年限久远,根茎上的芦碗长平,根茎又细又长。 (3)皮:老皮,黄褐色,质地紧密有光泽。皮嫩而白者,则不是纯山参。

(4)纹:在毛根上端肩膀头处,有细密而深的螺丝状横纹。横纹粗糙,浮浅而不连贯者则不是纯山参。 (5)体:系指毛根(见六体)。 2.六体是指灵、笨、老、嫩、横、顺 (1)灵:指人参体态玲珑,样子好看,体腿明显可分,腿多具两个,且分叉角度大。按形态分为“菱角体 ”和“疙瘩体”。 (2)笨:指人参根形挺直,体态笨拙而不美观,即使有两腿,两者粗细或长短也不匀称。 (3)老:山参皮老,色黄褐,横纹细密而结实。皮嫩色白者不是纯山参。 (4)嫩:皮色嫩白,横纹粗糙浮浅,须根嫩脆色白易折断者,则不是纯山参。 (5)横:指人参根粗短,两条腿多向旁伸展者,多为野山参。 (6)顺:指人参根顺理且直,单腿或双腿并拢者,多不是野山参。 如何鉴别各种商品人参质量的高低优劣,是一门学问,是可

人参药性及功效

2012年3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6卷第2期 纵观历代本草方书发现,当今之人参与《神农本 草经》(《本经》)所言人参存在着药性的不同,通过研究发现,人参的药性与功效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而变化,即所谓药有合群之性,方有化合之妙。现将其变化规律归纳如下。1人参寒凉之辨 早在《本经》,即对人参的功效已作了高度的概括,然就药性而言,《本经》谓:“人参味甘,微寒。”今言其甘,微苦,平。当今之人参是否为《本经》所言之人参,《别录》言:“微温。”谓生上党山谷及辽东。并在《本草经集注》将《本经》、《别录》之性和而论之,谓:“人参味甘,微寒,微温无毒。”而在《海药本草》陶弘景注云:“高丽即辽东。”由此可见高丽,辽东同属一地,自梁代起上党参与辽参(高丽)同时并存,其后著作中亦可见这样的记载:人参生上党者为上,次用辽参。《本经》曰:“微寒。”既寒而不甚寒。《别录》言:“微温。”既温而不甚热。其后《新修本草》、《蜀本草》、《大观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亦多持弘景之言。至金《珍珠囊》谓:“甘,苦,阳中微阴”。前者只言其“甘,微寒,微温”。未言其苦,此处首提味“苦”,似与今之人参“味甘、微苦”相合,这或许是因年移代革及气候的变化带来药性的改变。再后,元·王好古《汤液本草》认为人参:“气温,味甘。甘而味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阳中微阴,无毒。”明·陈嘉谟《本草蒙筌》指出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升也,阳也,阳中微阴,无毒。”由此可知,金元时期医家多以“阳中微阴”立论。到了明代李言闻在炮制方面明确指出:“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其后医家亦多沿其说。明·贾所学在《药品化义》谈到:“山西襄恒县,古名上党,有紫图山,出人参,久绝其种。今惟辽佐清河所产最良,朝鲜者次之。”由此可见,此时所指辽参已不是陶弘景所指辽东所产者,也有别于朝鲜高丽所产。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言:“人参气味甘美,甘中稍苦,故曰微寒。”清·严洁《得配本草》言:“味甘,微苦,生微凉,熟微温。”张璐《本经逢源》:“人参甘苦微温,无毒。”民国·张山雷就其产地品质在《本草正义》论道:“古称人参,今辽参、高丽参之别。形色、性情、功效各有不同,考其气味主治,则《本经》“寒,而补五脏,安精神”云云,皆似辽参而言。辽参、高丽参其力皆厚,惟一则甘而能清,一则甘而兼温,功力自别。辽参微寒,功能养阴清虚火,今用之阴虚有火,及吐衄失血后宜于清养,或汗家、失精家,阴液耗损,虚阳偏炽者,甚有经验,证以《本经》之所谓人参“味甘微寒”者,气味甚合。寻绎《本经》主治,皆滋养阴液,生津补血之功,而非补气回阳之药;是皆辽参之功用,而非高丽参之兼有温性者可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以上本草考证来看《本经》所言人参为上党所产并非辽参,《药品化义》所言上党人参,久绝其种。今惟辽佐清河所产最良,朝鲜者次之。将两家之言合而论之,并结合整个考证情况来看,自明代贾所学起所言之辽参已不是陶弘景时之辽参(高丽)者。至现代受加工炮制的影响分别有生晒参、糖参、红参,其药性亦有所不同:生晒参性偏凉,对气阴不足者较宜;糖参品质较生晒参为次,药力也弱,常用于病后体弱、气阴耗伤之证;红参性偏温,对气弱阳虚者更为适合。 2从方剂配伍探讨人参药性 论人参之功,早在《本经》言:“补五脏。”唐·甄权《药性论》以彰其说:“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明·缪希雍《本草经疏》认为其:“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明·张景岳《本草正》谓:“扁鹊曰,损其肺者益其气,须用人参以益之,肺气即旺,余脏之气皆旺亦。”亦有以补肺气立论者,如明·徐彦纯《本草发挥》言:“东垣曰:人参甘温,能补肺中之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气故也。”清·严洁亦将《本经》之言发挥,在《得配本草》谓:“人手太阴经气分,能通行十二经,大补 人参药性及功效探析 刘 敏 (齐河县中医院,山东齐河251100) [摘要]通过对《神农本草经》关于寒凉之性、方剂配伍的研究,认为凡言参之微寒者,皆为《神农本草经》上党所产,言参之微温者多指高丽所产;人参之功甚广,能补五脏、通行十二经,能升、能降、能通、能泻,其功效与配伍密切相关,并阐述了人参药性随配伍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人参;药性;补五脏;通血脉;泻火;配伍[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2-0110-03 [收稿日期]2011-06-20 第36卷第2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36,No.22012年3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Mar .2012110

东三省区域划分

黑龙江省的地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西北部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北西——南东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部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包括兴凯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 北部山区: 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 中部山地: 依春市 东北平原地区: 鹤岗市,佳木斯市 东南丘陵山区: 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西南平原地区: 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绥化地区 吉林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管辖二个副省级城市,一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另一个是省会长春和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市。 东南山地区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通化市 中部平原丘陵地区:长春市、吉林市(丘陵居多)、四平市、辽源市(平原居多) 西(西北)部平原地区:白城市、松原市 辽宁省从地区的格局上可分为辽东(丹东、本溪)辽中(沈阳及其周边)辽南(大连地区及周边)辽北(铁岭地区)辽西(朝阳、阜新、葫芦岛、锦州)。辽东地区以山地为主,雨量充足;辽南相对积温比较高;辽北及沈阳周边以平原为主;辽西气候比较干燥,以丘陵为主。 按地形地貌区域划分为: 辽东山地地区:本溪市、辽阳市、抚顺市、丹东市 辽南平原:大连市、鞍山市(平原居多有丘陵)、营口市、盘锦市(辽河以东部分)辽西丘陵地区:锦州市、朝阳市、阜新市、葫芦岛市、盘锦市(辽河以西部分) 辽北平原地区:沈阳市、铁岭市 按地图方位划分 辽东:丹东、本溪、抚顺、辽阳 辽南:大连、鞍山、营口、盘锦 辽西:锦州、朝阳、葫芦岛 辽北:沈阳、铁岭、阜新

中药鉴定学Z1-3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38《中药鉴定学Z》1—11作业答案 《中药鉴定学Z》第1次作业;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和盐酸试液后,所显颜色是;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中属于二级保护的;3.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主要的变质;4.取样时,最终取样品量一般是[1分]E.不得少;5.一般观察荧光的紫外光波长为[1分]B.365;6.为了防治霉变药材含水量应保持在[1分 《中药鉴定学Z》第1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和盐酸试液后,所显颜色是[1分]C.红色或紫色 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中属于二级保护的植物是[1分]D.甘草、黄连 3.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主要的变质现象[1分]C.含水量略有减少 4. 取样时,最终取样品量一般是[1分]E.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的3倍数 5. 一般观察荧光的紫外光波长为[1分]B.365 nm 6. 为了防治霉变药材含水量应保持在[1分]E.15%以下 7.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收载中药的数目是[1分]E.1892种 8. 蜂蜜中加蔗糖掺伪,可采用的检测常数是[1分]D.旋光度 9.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时间一般是[1分]B.秋、冬季及春初 10.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1分]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11. 中药鉴定的国家法定依据是[1分]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2. 干燥时不宜用烘干法干燥的药材是[1分]A.含挥发油的药材 13. 下列哪项不是寻找和扩大新的药材资源的途径[1分]E.增加新剂型 14.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鉴定的任务和内容[1分]C.研究中药制剂工艺 15. 下列哪项不是宋代本草[1分]E.《本草纲目》 16. 分析含挥发油的中药时,一般选用的方法是[1分]B.气相色谱法 17. 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的原则,正确的是[1分]A.药材总包件数在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 1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原因[1分]B.炮制工艺 19. 广西的道地药材是[1分]E.蛤蚧 20. 药典规定北葶苈子应检查的项目是[1分]B.膨胀度 21. 中药材最理想的采收期是[1分]E.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均为高峰期 22. 高温杀虫时,烘烤药材的温度不宜超过[1分]C.60℃ 23. 目前广泛用于中药的质量分析中含量测定的方法是[1分]C.高效液相色谱法 24. 黄精加工时蒸、煮、烫的目的是[1分]C.熟制后起滋润作用 25. “发汗”是药材加工之一,下列哪项不是“发汗”的目的[1分]A.便于切制 26. 目前测定中药中微量元素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1分]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7. 在秋、冬季采收的根及根茎类药材是[1分]D.党参 28. 山茱萸的采收时间是[1分]E.经霜便红时 29. 下列药材放一起存放时,可以防止药材虫蛀的是[1分]D.牡丹皮与泽泻

全球公认的十大长寿食品排行榜

世界专家公认永葆青春的是大食物 古时皇帝个别昏庸的,导致他们昏庸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练就成圣不老奇药,永葆青春,万寿无疆,大多是江湖骗子的雕虫小技,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现代科学有据可查,长寿因子的确存在,就是富含抗氧化的物质。所以,会吃,也会长寿 第一名:豆腐 日本长寿村的老人们普遍喜欢吃豆腐“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皆因豆腐主要成分地蛋白质和异黄胴,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的功效。其中异黄胴是体内脂肪的搬运工,运出体内多余的脂肪,保持体态和健康。 第二名:粥 《随息居饮食》有记载:粥为时间最滋补之物,易消化,健脾胃,清肺润下。世界之大观,凡是长寿之人,常饮粥。可见粥是多么养生,记者采访长寿老人,他们说:“喝粥浑身舒坦,对身体有益。” 第三名:大白菜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独论白菜为“菜中之王”,“百菜不如白菜”。百菜含有丰富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药用角度说,养胃,利肠,解酒,利便,降脂,清热,防癌等七大功效。多食之,长寿至。 第四名:小米 小米是上好的滋补佳品。它本事是谷子去皮后颗粒状粮食,历来就有“五谷杂粮,谷子为首”的赞美。国内中医学家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更有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们喜欢吃夜市有一定道理的。 第五名:苹果 每日吃一个苹果可以提高智力,增强大脑灰质层记忆。苹果独有的栎精有消炎的作用,还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第六名:鱼 心脏学家指出:多吃鱼可预防心脏疾病。每周做三顿鱼或者每天吃30克鱼肉,能够使中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人参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人参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补虚药。虚证是临床上出现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实质上包括了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概括起来,虚证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相应的,补虚药亦可根据其作用和应用范围的不同而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四类。 在运用补虚药时,首先当分清虚证的类型而予以相应的药物。如气虚证用补气药,血虚证用补血药,阳虚证用补阳药,阴虚证用补阴药。其次当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气能生血,血能载气,阴阳互根互用,临床上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的病证也较常见。此时当气血并补、阴阳兼顾。而阳虚多兼气虚,气虚也易导致阳虚;阴虚多兼血虚,血虚也易导致阴虚。因此,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另外,当照顾脾胃,适当配伍健脾胃助运化的药物同用。 补虚药不能用于纯实无虚的病证。但在实邪未除,正气已虚的情况下,于祛邪之中,可适当选用补虚药,以“扶正祛邪”。而体质强健者又不可滥用补益,否则反致气血阴阳失调,产生不良后果。凡具有补气作用,以治疗气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气药。

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补气药性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脏腑之气,特别是肺、脾之气,故多归脾、肺二经。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食少纳呆,脘腹虚胀,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甚则浮肿、脱肛、脏器下垂。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则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作喘乏,易出虚汗等。临床当根据辨证,选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兼阴虚或阳虚者,当与补阴药或补阳药同用。因气能生血、摄血,故补气药还可用于血虚证或出血证。 使用补气药时,可适当配伍理气药同用,因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而对脾胃虚弱,虚不受补者,常配伍健脾和胃药同用。 人参 《本经》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C.A.Mey.的根。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野生者名“野山参”,简称“山参”;栽培者称“园参”。一般栽培6—7年后,于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称“糖参”或者“白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切片或研粉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 【功效与应用】

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2003年第6期 辽宁林业科技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Technology 2003 l6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X 刘畅1,李长军2,高明楣3 (1.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2;2.新宾县刚山林场,辽宁新宾113200;3.辽宁省林业 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合,森林内生物多样性越大,物种越丰富,分布越均匀时,才可以说此生物群落具有稳定的组成结构,生物多样性对确定合理的林型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在5种森林类型中杂木林的生物多样性最好,杂木林中灌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柞树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差异不大;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以杂木林最大,红松林下草本植物分布均匀。阔叶林在郁闭度0.6~0.7,针叶林在0.7~0.8时各物种分布均匀,物种丰富度较大,乔、灌、草各层生长状况良好。 关键词:辽东山区;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18.5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714(2003)06-0007-04 Bio-diversity of major forest types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eastern Liaoning LI U Chang1,LI Chang-jun2,GAO Ming-mei3 (Liaoni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Fores try Sciences,Shenyang110032,China;2.Xinbin County Gangshan Forestry Farm,Xinbin 113200,China;3.Liaoning Provincial Forestry Information Cen ter,Shenyang110036,China) Abstract:Bio-diversi ty is an ecological compounding en tity formed by livi ng things and its surroundings,and the sum total of all kinds of ecological processes concerned.T he bio-communities are of stable compositional structure when bio-diversity i n forest is great and species distribute abundantly and evenly.Bio-diversity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s tructure of forest types. Among5forest types,bio-diversity was well in mixed broadleaved forest,bio-diversity index(BDI)and evenness index(EI)in shrub layers were great,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remarkably among BDI of stands of oaks,Pinus kor a iensis,larch and Pinus tabae formis;BDI in herbal layers was great for mixed broadleaved forests,herbal plants di stributed evenly in Pinus kor a iensis stands.Species distributed evenly and Richness of species was great when the density closure of broadleaved s tands was0.6~0.7 and densi ty closure of needle-leaved stands was0.7~0.8,plants of arborous,shrub,and herbal layers grew well. Key words:moun tainous areas in eastern Liaoning,forest types,Bio-di versity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合,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是与其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参数,只有森林内生物多样性越大,物种越丰富,分布越均匀时,才可以说此生物群落具有稳定的组成结构。辽宁省东部地区主要由龙岗山脉和千山山脉所构成,其天然林和人工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和防止自然灾害、维持生态平衡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辽宁省浑河、太子河、柴河、清河、苏子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集水区。因此研究辽东山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多样性对确定合理的林型结构、发挥森林生态功能都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主要讨论5种森林类型及林下灌木层、 X收稿日期:2003-06-05;修回日期:2003-07-10

明代辽东八站与辽东边墙的性质研究

明代辽东八站与辽东边墙的性质研究 南义铉 摘要: 明初占领辽东之后,以辽东都司中心逐渐扩大势力范围。明朝在辽东都司之下设卫所,建立起卫所体制,并确保人口努力巩固内部稳定。到永乐年间,明皇亲征蒙古,招抚女真,设奴儿干都司等频频尝试对外扩张。但是未能将蒙古和女真地区收归为明朝的疆域。蒙古和女真反而势力扩大,威胁着明朝的边境。 明朝在女真地区设置的女真卫所随着奴儿干都司衰退,也不可能附属于明。辽东都司只占领着25卫地区,明朝通过修建辽东边墙国境线,以防御辽东,抵制蒙古与女真入侵。 相当于朝鲜与明的国境地带的辽东八站并未建辽东边墙,成为两国之间的国境中立地带,由于处于两国控制的空白地区,出现了各种越境问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后期,当时因为辽东都司内部屯田的减少、马政瓦解,士兵叛乱及逃跑等难以解决的问题,结果辽东落入满洲族的手中。由此可见,明朝面临着内部矛盾与外部势力扩大的威胁,辽东都司的统治力量相当有限,明代的边境政策是以辽东都司为中心的防御体系。从上述史实可见,认为明代满洲地区是明朝疆域的中方观点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 辽东、辽东都司、辽东八站、辽东边墙、女真、奴儿干都司 Ⅰ. 序论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对辽东(满洲)的历史相当关注。以有史以来辽东就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关联的假说为基础,将史前到近代的辽东历史编写入中国史。中国立足于“多民族统一国家论”,将古代的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匈奴、辽、金、元、清等在北方兴起的政权或成立国家的北方王朝归属为中原的地方政权或中国的兄弟民族。由此可见,中国的历史认识将古代北方的历史歪曲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甚至周边部的弱小势力,问题相当严重。 中国将北方的历史纳入中国史的过程中,明代辽东(满洲)地区的历史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在明代,辽东在东亚历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辽东交通四通八达,是通向朝鲜、女真、蒙古等地区的枢纽,因此成为相互争夺的兵家重地。明王朝也趁元末的混乱时期进攻辽东,并占领了辽东的部分地区。还在辽东地区设立了地区防御的中枢机构——辽东都司及下属的25个卫。以此来守卫京师,防御东部边境,在保卫王朝安宁的同时,将其作为对外扩张的前哨基地。 但是中国方面对明代辽东地区的研究成果其视角存在问题。即,夸大了明朝对辽东的统治,不仅包括蒙古的一部分,而且将女真族统治的吉林、黑龙江流域等广袤的满洲地区也归属于明,主张这些地区都是明朝的疆域。这与客观不符。实际上,处于明朝的影响力之下的地区仅限于辽东都司管辖的地区,即相当于现在辽宁省的范围。(蔡运辰, 1957, p.138)明代辽东的概念,通常指的是辽东都司形式上管辖的25卫地区,这也证明了辽东都司管辖之外的地区不是明朝行政力所涉及的统治地区。 立足于上述基本观点,本研究将分几部分对中方夸大明代对辽东统治进行分析,逐条反驳。借此来重新考察明代辽东的历史性质。本文首先将对在明代进驻辽东上发挥中心作用的辽东都司的性质和管辖地区进行考察。通过分析辽东都司的职能及其管辖范围,对实际统治的地区进

人参虽补也须慎用

人参虽补也须慎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人参;补益中气;虚劳内伤;有效成分 人参,为治疗虚劳内伤第一要药,是补虚佳品,也是养生长寿之名贵滋补品。然人参虽补,也须慎用。广东民间有些地方有一风俗习惯,即给刚生下不久的婴儿灌参汤,能使小孩无病无灾,聪明体健,快快长大。有一男婴刚生下来当天,其祖父母等用人参炖水,频频灌服,半天后婴儿哭闹不休,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渐渐地脸色和嘴唇发绀,眼睛上翻,双手抽搐,心跳减缓,呕吐,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3 d后死亡。 在国内,人参不但有药用价值,而且作为补品在许多保健品中大量使用,甚至药膳中亦不乏人参的各种美味佳肴。北方有自制人参酒大量饮用的习惯,人参也常作为保健食品使用,但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因此,服用人参不当产生毒副作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是药的过错,而是使用不当的过错。 人参有毒部分主要是根和茎,有毒成分为人参萜类、人参

苷类、人参苷元等,人参一般每次用量3~9 g,或服用人参粉,每日不宜超过30 g,中毒量约为100~150 g。连续服用人参粉或人参制剂可致失眠、眩晕、体温升高、抑郁、头痛、心悸、兴奋、腹泻、皮疹、神经过敏、血压升高、性机能减退、体重减轻等。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有人内服3%人参酊剂100 mL仅感到轻度不安和兴奋。内服200 mL以上人参酊剂或较大剂量的人参粉可出现中毒现象,全身玫瑰疹、瘙痒、眩晕、头痛、体温升高及出血。曾有1例内服人参根酊剂500 mL致死的报道。服人参致低血钾1例,经常服用人参1个月以上出现人参综合征,表现似皮质类固醇中毒。一次性服人参煎剂150 mL(20 g)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服用人参近1个月会出现多汗现象。有报道某患者煎药服红参40 g,1日2次,发生呕吐、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脑出血、继而发生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死亡。含服红参切片导致胃脘疼痛1例。 1 d 2次服红参煎剂每次200 mL(40 g),当日呕吐胃内容物300 mL,随即出现抽搐,神昏,大小便失禁,高热,呼吸困难,视网膜广泛片状出血斑等,抢救9 d无效死亡。 人参糖浆引起腹痛,急性胃黏膜糜烂出血等严重过敏反应。人参注射液肌注后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深快、四肢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和休克,临床还有人参蛤蚧精口服液致剥脱性皮炎。人参蜂王浆致急性肾炎血尿加重等报道。故实证、热证、湿热、内盛、正气不虚者忌服;新生儿、身体壮实面色红润者,急性脑血管

人参泡酒配方大全

人参泡酒配方大全 人参,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黄参、棒槌、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人参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人参的功效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人参的食用方法很多,一般而言,最常见的是用人参泡制药酒。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泡制人参药酒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的人 参药酒的配方,供大家参考。

人参泡药酒的选用和注意事项 一、泡药酒的选用 (1)一定要是真正纯粮食酒,酒的选用是泡药酒最为关键的一步,大家都知道,最近据媒体接连报道,说市场上70%多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而的,很多打着纯粮酿造旗号却是食用酒精勾兑而成,这两种酒最大的不同在于,纯粮酿造酒是天然发酵酿造而成,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物质,而这些天然形成的物质会和药材发生反应,如此才会产生神奇的保健医疗作用,而食用酒精勾兑酒的本身添加成分对人体就不是很好,更会影响破坏药材的功效,所以选择泡酒很重要,一不小心选择酒精勾兑酒当泡酒,再好的药材也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泡药酒一定要选用纯粮酿造的酒,好药材配好酒,才能达到药酒最大功效,这种无添加的纯粮食酒在市场上不好找,在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款本人一直在用的谷养康纯粮酒,只有真正纯粮酿造的酒才能达到药酒的最大功效。 (2)度数:炮制药酒一般采用含酒精量在50~60度的优质纯粮食白酒最佳,从中药材分析,不论中草药,还是动物药材,都含有水分,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细菌和病菌,而只有稍高的度数才能杀死细菌和病菌,还有,药材水分的渗出会稀释酒精度,所以选择度数偏高一些的酒才是合适的。而酒度数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影响治疗和保健效果。最后,从保质角度来看,低度酒,再加上药材的稀释,含水量过高,不利于长时间保存。另外,酒的存放随着

辽东卫所

论辽东卫所的设立在明初的军事战略价值 摘要:明朝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长达二百七十六年之久,占有重要地 位,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许多社会新问题。明初根据辽东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决定了设置辽东都司,体现了明朝对东北的战略部署。辽东卫所的设立在明初有很大的军事战略价值。 关键词:辽东卫所军事价值 一 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了明朝。 明朝建国之初,其统治基础并不巩固,辽东地区一直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各种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纷纷涌入。就其全国来看,四川、云等割据势力仍存在。周边情况亦甚不利,尤其北方边境更为严重。洪武元年,元朝统治者元顺帝在明朝大军进攻的压力下,从大都北走,但仍佣兵北边,还有相当雄厚的力量,有时兵临通州,威胁北京。元顺帝在洪武三年死于应昌,但他的继承者仍然号称为大元皇帝。特别是当时东北的形势,对明朝统治来说,更为不利。这首先是蒙古各族不时的侵略。当时蒙古各族,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兀良哈各部、鞑靼各部、瓦刺各部。齐总兀良哈各部居住在东北西部,当然对辽东威胁最大。而在辽南的元代余部力量也很雄厚。元将哈刺张“屯驻沈阳古城”,高价怒“固守辽阳山寨”,也先不花“驻兵开原”①,洪保保据守“辽阳”,刘益集兵“得利赢城(今辽宁省复县东北得利寺镇)”。尤其是元丞相哪哈出佣兵数十万,盘据金山(今辽宁省开原西北),养精蓄锐,窥视辽东,待机南下,“彼此相依,互为声援”。元余部势力的存在,威胁着刚刚建立的明王朝的生存。这就是元末明初辽东的政治形势。 当时辽东社会经济状况也是不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辽东在东北来讲虽然开发较早,是东北先进地区,而比之内地还是落后的。地处边陲,地广人稀,农民以打猎为主,生产不发达。尤其元朝统治的八九十年里,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全国各地的公田、民田被蒙古的贵族、贵族和僧侣侵占,辽东地区也不例外。元朝还实行“禁秋耕”或“禁耕”的法令,辽东地区广大的农田被改用牧场,失田的农民不断向南方流亡。元顺帝时,汉人,高丽人的马匹又都被劫夺,农村凋敝不堪。特别是元末明初战乱频仍,山河残破,人民再度流离失所。 朱元璋为首的明初统治者必须以及时而得当的措施对待元末明初的辽东形势,否则不足以巩固其统治。当时的必要措施是解除北方元朝余部的割据势力,恢复被破坏的辽东经济,缓和社会矛盾,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朱元璋在解除了元代余部势力威胁的同时,并着手解除辽东的元代余部势力的威胁,果断而迅速地开始了对辽东的招抚和用兵。 二 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即着手统一东北地区, 招抚辽阳行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