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公共管理学院 201430842202 陈嘉琳周二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众多精神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往往患者在病发后,在情感表达、思维意识、行为表现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这不仅对患者自身产生了痛苦的煎熬,对周边的亲友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治疗精神分裂症,为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为其回归社会作准备,治疗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综述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4‰,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5. 0‰、4. 2‰与3. 7‰。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00 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这导致患者精神反复无常,容易冲动,莫名的焦虑不安,不能理智地控制自我情绪,更为严重的,以暴力对待他人,甚至自杀,所以研发精神分裂症有其可行性与必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有以下这些:

⑴偏执型(也称妄想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妄想、言语性幻听为主要临床特征,青壮年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通常此型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如能及早治疗,可获较好的疗效,但应防止复发。

⑵青春型: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和行为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在青春期急性发病,对药物治疗有反应。

⑶紧张型(也称木僵型):木僵为此型的特征性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兴奋冲动行为。多年来,典型的木僵型症状在临床上已少见。药物治疗和ECT对此型有效,有时ECT的效果优于药物,通常预后较好。

⑷单纯型:以逐渐加重的情感淡漠,行为孤僻,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各种治疗效果均差,预后不佳,容易精神衰

退。

⑸未分化型:有一定数量的患者,临床症状混合,缺乏分型特点,难以分型者可归之于未分化型。

此外,精神分裂症样障碍是一组附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病程未满1月的疾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往往见效快、疗效好、预后也较好。

还有另一种分型方法,根据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另一种分型认为精神分裂症具有生物异质性,以生物学和现象学相统一的观点,将精神分裂症依据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型。临床上,这种分型似乎对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更具价值。

Ⅰ型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即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D2)功能亢进。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较好。

Ⅱ型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即情感淡漠、意志行为退缩等症状为主,多巴胺功能低下,可能存在前额叶功能低下,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差,预后较差。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有以下这些:

1.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功能是指感知、思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认知功能是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一般包括的内容有智力、超前计划的能力、对外界环境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从周围环境获得经验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麻烦的能力、对外界可能发生事件的预见能力等。

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现象学研究提示,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广泛, 包括决策、抽象思维、信息加工处理、言语记忆表达、视觉记忆理解等方面的障碍等, 其中主要损害信息传递、注意、学习和记忆、执行功能、抽象思维等几个方面。信息传递是获取信息和编码的过程, 是理解和回忆的基础, 目前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息传递可能受损。谭英西等人做过有关精神分裂症认知的报告,报告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选择性注意方面有很大缺陷, 以后的多项研究均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注意损害, 表现为觉醒度下降、存在即刻注意、选择性注意、对注意的选择、转移、控制与保持等方面的缺陷, 但被动注意基本保持。报告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损害与海马的器质性损害有关, 临床上表现为选择性记忆明显受损, 对词、句的连接上与正常人相比结果较差, 与积极性

情感相关的词句、单词回忆上也显示减弱。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新事物的学习和短时记忆方面有明显损害, 但长时记忆损害并不明显。多项研究证实几乎超过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记忆损害和学习能力的下降。执行功能的损害临床表现为病人难以形成、制定、完善和执行计划, 难以处理和解决问题, 纠错能力下降, 也难以执行目标性任务。更有研究认为, 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是精神分裂的素质性标志, 因为在患者发病前甚至儿童期这种障碍就已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抽象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物体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障碍、思维联想障碍、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障碍等。这些研究说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广泛的, 但主要体现在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密切相关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下面我们将着重论述抑郁的情感障碍。

抑郁症状主要表现在无助、无望及精神运动性迟滞, 、躯体化障碍、焦虑症状、自杀行为。出现疑病妄想、贫穷妄想、罪恶妄想及虚无妄想。刘一云曾报道在104 例伴抑郁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多见于情绪低沉、绝望感及自杀行为。研究显示,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有别于抑郁症, 因而不影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重点给予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改变他们的无助无望感, 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同时需要警惕其自杀行为的发生。夏友春等曾报道抑郁症患者更易出现虚无、贫穷等妄想。

3.社会功能障碍

社会认知指的是:在社会活动中, 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 预测他人的想法, 判断他人的行为, 并指导自身社会行为的高级认知过程。对社会认知的研究, 一般是从社会线索的知觉和识别, 以及社会问题的判断和决策两方面来进行的。我们发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注视方向的精细识别能力普遍差于常人, 特别是在对正视的识别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区情绪识别能力损害较为广泛,除恐惧情绪外, 对喜、惊、悲、厌、怒等基本情绪的眼区照片识别能力与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失言识别检验的是对言语社会线索的感知能力,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四个失言相关问题得分与总分上与正常人差异极显著。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精神分裂

症对于言语和非言语的社会线索感知均有障碍的假设。精神分裂症是目前较为公认的额叶损伤模型,多项研究证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背外侧与眶额叶均有损害。不容置疑, 社会线索的识别是社会活动的基础, 如通过眼睛注视方向与情绪的辨别可以帮助推断他人的注视目标与心理状态, 对失言的理解也是日常社会交往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研究发现失言的识别和某些情绪识别与社会功能中的独立性、工作分别具有明显相关性, 支持了社会认知对独立生活能力及职业相关技能的影响。

下面,在分析精神分裂症的产生原因,具体如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的复杂性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就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尚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完美地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随着对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人及细化,许多研究证实,其发病病因及机理的复杂性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精神分裂症成为独立的疾病实体以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各类生物学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推广运用,各国学者在其疾病描述,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但是,由于该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使得人们对其认识至今还较为肤浅。

总的来说,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最常见,最严重的精神性疾病,其给患者,家庭,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阐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发展机制,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早起治疗,早起干预,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缩短病程,减轻精神残疾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接下来将对一些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药物进行介绍。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以氯丙嗪和氟哌啶醇(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初及60年代后期上市)为代表的药物,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也称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该类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在开始使用后,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尤其是阳性症状得到缓解,也可使部分慢性患者的症状得以控制。但是,使用这类药物也会产生众多的不良反应,如过度镇静、EPS、心血管和自主神经不良反应,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 ,尤其在症状缓解而需药物长期维持治疗时,会使患

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不堪耐受,以致影响服药依从性,进而增加复发率。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已日趋势微,为新一代药物所取代。在国内,由于这些药物价格便宜,适用于那些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的病例。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局限于对D2受体的阻断,故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现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相继有多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于临床,它们的化学结构各异,临床作用,尤其在不良反应方面各具特点,因此可供不同病例选择。该类药物已成为治疗初发急性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利培酮(risperidone)

本品为苯并异唑衍生物,药效作用属非典型类。该药在同类药物中上市最早,价格相对较低,且疗效肯定,故为临床广泛应用,常用量为一日2~4mg。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常以幻觉、妄想为主的阳性症状,该药对之有良好的效果,而对阴性症状也有疗效,但有时须联用其他药物,如舒必利或氯氮平。利培酮的不良反应常与剂量相关,如由小剂量开始并缓慢增加,可减少EPS的发生。该药物会增加催乳素分泌,易导致月经失调、闭经,故用于女性患者时应慎重。近年来,有少数应用利培酮发生TD的报道。最近,一种口服液剂型利培酮生物利用度好,使有效剂量相对减小,可减少不良反应。

●奥氮平(olanzapine)和喹硫平(quetiapine)

此两药的化学结构近似氯氮平,临床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奥氮平的常用量为一日10~20mg。该药有轻至中度的镇静作用,在急性期治疗时,有利于控制兴奋,增加睡眠。奥氮平较少引起EPS,迄今还未有导致TD或粒细胞缺乏的报道,也很少影响妇女的月经周期;但有可能影响糖耐量[8],引起血糖、尿糖增高,加重已有糖尿病患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这一点在临床应用时须重视。喹硫平的常用量为一日300~800mg,多数病例须偏高剂量才有较好疗效。剂量偏高时,会引起患者抗胆碱和低血压反应,但EPS较少见,很少引起高血糖和高催乳素血症。由于此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故适于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特

别是老年患者,如老年期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或老年期痴呆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

以上提及的几种非典型药物有一个共有的不良反应,即都易引起体重增加、肥胖,故而在服药时宜适当节制饮食,增强锻炼。

●阿立哌唑(aripiprazole)

其药效机制为通过稳定DA系统和拮抗5-HT2A受体产生抗精神病作用,临床疗效与利培酮相仿,有人认为对慢性患者以及阴性病症效果更好。该药可引起EPS,尤以静坐不能较为多见;但其他不良反应较少,也不引起肥胖。临床上宜缓慢逐量递增给药,常用量为一日

10~20mg。

●齐拉西酮(ziprasidone)

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少,最大的优点是不引起肥胖,尽管疗效不高于利培酮、奥氮平等,确也是一种可供选用的药物,常用量为一日100~200mg。在国内,该药的临床使用经验还不多。

●氨磺必利(amisulpride)

为传统药物舒必利的衍生物,但比后者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因此疗效较为稳定。该药大剂量(一日800mg)能有效控制幻觉、妄想,而小剂量(一日300mg)对阴性症状有效。该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能明显增高血催乳素,影响女性月经周期。另外,还有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指经两种不同化学结构的抗精神病药物,在有效剂量、有效疗程治疗后仍不见效的病例。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而言,不能不提氯氮平(clozapine)这一药物。在我国,氯氮平已有30年的临床使用经验,其药效机制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一类,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较好疗效。有资料显示,其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例,有效率超过30%。然而,该药有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肥胖、流涎等,其抗胆碱作用可引起口干、便秘、尿潴留,少数患者可抽搐发作,偶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约1%~2%的病例会因白细胞减少导致粒细胞缺乏症[9]。因此,氯氮平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现常用于对其他药物缺乏反应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常用量为一日300mg。一旦开始治疗,应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对于孕妇,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也有其特殊的药物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其具体如下: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从孕妇自身和胎儿考虑,孕妇的用药应非常慎重。就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可增加致畸风险,孕妇禁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的许多药物,大多属妊娠C类(该类药物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对胚胎可有不良影响,但未开展临床研究,或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均未开展),临床上只有当药物的潜在益处大于潜在风险时,才建议使用。动物试验证明,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并无致畸作用,但还未有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明它们是无害的。而阿立哌唑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具有致畸风险,其临床研究尚未开展。临床使用氟哌啶醇已有数十年。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妊娠期应用氟哌啶醇对孕妇和胎儿都比较安全。因此,妊娠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若不愿或不能终止妊娠,推荐应用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妇女在哺乳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因少量药物经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影响,这时宜停止哺乳,采用人工喂养。

对于老年患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如下特性:①存在与年龄相关的脑内DA和乙酰胆碱(ACh)神经递质的减少;②药物清除速度减慢,血药浓度增高;

③对药物敏感性增加,有脑结构异常的老年患者敏感性更高。老年患者更易发生镇静、直立性低血压、抗胆碱作用、EPS(静坐不能和帕金森综合征)和迟发性运动障碍。老年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患者的躯体状况应有全面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躯体疾病可有影响,与其他药物会产生相互作用,须关注。(2)选择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应对以往的药物治疗反应有所了解,便于选择用药。就现有药物而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中,奋乃静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传统的低效价药物镇静作用较强,又有明显的抗胆碱活性,应避免使用于有前列腺增生或青光眼的老年患者;传统的高效价药物,在老年患者中易引起EPS,但对心血管影响小,临床应用时宜辨证考虑。氯氮平有众多的不良反应,须慎重使用。(3)使用口服药物,必要时可用口服液剂,避免应用注射针剂。(4)使用低剂量,开始剂量为一般常用量的1/4~1/2,依据临床情况缓慢递增,日剂量取常用量的低限。(5)长期用药者,低剂量维持治疗,不宜用长效制剂。

对于肝、肾功能减退者,肝肾功能衰退者抗精神病药物与其他药物一样,大多

经肝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由尿液排泄,故肝、肾功能减退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疗效。当有肝、肾功能减退时,应用氟哌啶醇是比较安全的,利培酮和奥氮平等也可使用,但剂量应适当减小,并分次服用。

结语如下: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对患者本身及其家庭,社会都有严重负担的精神类疾病。目前还不能对精神分裂症的产生原因做出明确的解释。因此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提高自我的思想素质,避免走入自我迷失的雷区。一旦发现自己或人朋友有精神分裂症的前兆,应该积极配合诊断和治疗,早治愈,早轻松,重新融入社会。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药物,医学界目前还在进步一研究当中,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全治愈精神分裂症。

参考文献:

[1]管丽丽,杜立哲,马宏;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 年第26 卷第12 期,913-914

[2]谭西英,甘景梨,高存友,段惠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01.009,33-34

[3]李一云,刘玉局,季建林;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 年 5 月第 31 卷第 2 期,115-116

[4]朱春燕,汪凯,李晓驷,靳胜春,凤兆海,杜静,周珊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损害与社会功能障碍;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8月第41期,472-474

[5]王坤,杜省古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研究进展;医学与保健,2014年01期,179-180

[6]高哲石;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维持进展;医药专论;2007.Vol. 28 No. 4,205-208

精神分裂症分类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以及护理方法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以及护理方法 幻觉妄想:在精神病领域,妄想尤指难以纠正的病态信念,与现实不符,与个人处境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也不一致。思维涣散。表达方式混乱。 心境的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主要有二种心境障碍模式。其一是情感迟钝。这种情感消退经常伴有快感缺乏。快感缺乏是愉快情 感的消退,它经常稳定地伴随着精神分裂症。其二是主要模式是不恰当的情感。即产生与情境不相称的情绪言。 社会性退缩: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预兆是对外部世界正在进行的事件缺少注意,缺乏兴趣。精神分裂症患者会一心沉湎于自己的想法中,逐渐减少与环境的接触。 百合60克,加水3碗,煎至2碗,然后取鸡蛋2个,取蛋黄搅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文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调味,分2次一天内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多言善惊、烦躁不眠者。 枸杞子280克,猪心1个,洗净,切成小块,同放入油锅内炒熟,加食盐、味精调味。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烦躁不眠、心悸易惊者。 石菖蒲10克,猪心1个,切开洗净,加水适量,放炖盅内隔水炖熟,加精盐调味,饮汤食猪心。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目瞪如愚、傻笑自语者。 莲心3克,研末,大枣10枚煎汤送服,每日1次,饭后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时而躁狂者。 苦瓜300克,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换汤出苦味。瘦猪肉150克,切片,油煸后,入苦瓜丝同炒,加调味食用。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狂暴无知,便秘溲赤者。 黑木耳30克,用水浸泡发开,加豆腐300克,核桃7个(去皮),用水炖熟,连汤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形瘦面红、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者。

避免暴晒: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对阳光过敏,引起光敏性皮炎,身体的暴露部位会发红、发痒,因此平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 避免诱发因素:精神病患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患病的诱发因素,以防病情复发。 注意事项:精神病人千万不能练气功,否则会加重病情。也不能喝酒、抽烟和看惊险电影,这些都会加重患者的精神刺激。 充足的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非常重要,它有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加强防范:病人由于缺乏自知力,常会发生自我伤害或攻击他人的行为,家人应加强防范,多关心病人。尤其在病人服药时,家人应从旁监督,防止病人拒绝服药或过量服药,甚至服药自杀。 猜你感兴趣: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临床类型 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此型患者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 二、单纯型(Simple type)青少年期起病, 经过缓慢。初期常有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主诉,容易被疏忽或误诊,直至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发展明显才引人注意。本型症状以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情感逐渐淡漠,失去对家人及亲友的亲近感。学习或工作效率受逐渐下降。行为变得孤僻、懒散、被动,甚至连有日常生活都懒于自理。一般无幻觉和妄想,虽有也是片断的或一过性的,此型自动缓解者较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表现言语增多,联想散漫,幻觉丰富,内容生动,妄想荒谬离奇,人格解体,象征性思维,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怪异或冲动。此型病情发展较快,症状显著,内容荒谬,虽可缓解,也易再发。 四、紧张型(Catatonic type):多在青春期或中年起病,起病较急,以紧张性木僵或(和)紧张性兴奋为主要表现,两种状存态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出现。病程多呈发作性。预后较好。 五、其它型:

精神分裂症治疗原则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治疗原则是什么 健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关爱健康是生命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 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1、早发现,早治疗; 2、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治疗时需足量、足疗程,并积极进行全病程治疗; 4、精神分裂症治疗是长期治疗,药物选择考虑症状、副反应、个体耐受性,同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可获得性; 5、药物的剂量应个体化,并随不同的治疗阶段进行调整; 6、患者会面临心理和社会问题,是疾病表现的一部分,也是病后的心理应激反应,通常要进行心理社会的干预; 7、家庭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知识,支持患者治疗,帮助选择正确的治疗途径; 8、精神分裂症治疗是长期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复发作,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 9、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f7736424.html,/jsflz/2012/1130/45618.html

精神分裂症药物分类

精神分裂症药物知识简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因发病突然、治疗过程漫长、病程多迁延而难以治愈。受病情和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尽折磨,十分痛苦,往往会丧失治疗信心而半途而废。 其实,患者发病期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同时应予以药物治疗,并力求治疗的系统化和充分化,以期获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及其类别如下: 1.二苯氧氮平类 代表药物有:洛沙平、氯氮平、氯噻平等。 2.苯酰胺类 代表药物有:舒必利、泰必利、舒托必利等。 3.硫杂蒽类 代表药物有:泰尔登、氯噻吨、三氟噻吨等。 4.丁酰苯类 代表药物有:氟哌啶醇、氟哌啶醇葵酸酯、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司必林等。 5.吩噻嗪类 代表药物有: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奋乃静葵酸酯、甲硫达嗪、氯丙嗪、奋乃静等。 6.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氨磺必利、舍吲哚等。 总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类型。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药方各有不同,而且这些药物的作用复杂,用药的技术性和技巧性很强,所以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患者切勿盲目服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舍吲哚等,这些药物多数是在氯氮平的化学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药物对DA、5-HT二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目标,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了锥体外系反应和肝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后生活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催乳素水平升高的副作用又是新的医学问题,常常出现体重增加、泌乳、闭经、血糖血脂升高等,形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特点,但总体而言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其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其中阿立哌唑因为作用机制有较为特殊,无明显的催乳素水平升高问题。

第三章 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交大医学院精神医学小课教材(第三章) 第三章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精神疾病的正确诊断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其中鉴别诊断是精神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精神病患者来就诊时,首先要分析其精神活动是不是精神病的范畴,明确以后,在通过对症状特点和躯体检查的分析,确定是器质性还是非器质性症状。在排除器质性症状之后,再分析其主导症状是什么,是精神病性症状?是神经症症状?是人格障碍?然后再对最可能出现这一症状的疾病逐一鉴别,得出诊断。 DSM-III中确立的诊断等级水平如下: I 器质性精神病 II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 III 神经症 IV 人格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 CCMD-3的分类原则 精神病学目前分类原则为兼顾症状学分类和病因,病理学分类,分类与诊断应继续向病因病理诊断的方向努力,有条件按病因病理分类者应按此分类,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中的某些精神障碍应主要按病因病程分类,其他病类目前主要症状学分类。 器质性精神障碍: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症状在消除原发病灶之后会逐渐消失,而且万一将器质性精神病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后,用大剂量的精神药物或ECT,很可能会加重症状,故鉴别诊断时需首先排除该类疾病。精神科最多见的器质性疾病是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在出现精神症状之前,往往有高热、惊厥、抽搐史及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症状主要有: 急性脑病综合征:是一组以急性、一过性、广泛性认知障碍,尤以急性的意识障碍等为主要特征。伴有感觉过敏、错觉、幻觉等感知障碍及定向障碍,意识障碍具有明显的昼轻夜重。 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综合征):以缓慢出现的全面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存在。 遗忘综合征(可萨可夫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程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他认知功能和技能相对完好,伴有虚构、错构及时间定向力障碍,无意识障碍。 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还有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相类似的表现,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情绪、行为问题、睡眠障碍、人格改变等。 另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有阳性的神经系统体征,一些特殊检查也表现出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4. 齐拉西酮: 这个药的突出优点是不引起嗜睡,不引起肥胖,副作用小是其优点,缺点是要监测心电图,有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如果出现QT间期延长就要停药。常用剂量80-120mg/日,价格进口的40mg每粒16元多,国产的40mg大概是6元吧。 服用这个药有一点注意:要与餐同服,这样吸收的好,不这样的话,吸收的药量要减少三分之一。开始吃的时候小剂量下可能会引起患者激活,患者表现的可能会兴奋一些,继续加量就会好了,厂家宣传该药对抑郁有治疗作用。 4. 五氟利多: 唯一口服长效药物,每片20mg,每周服用2-3次,每次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片,别按说明书吃,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治疗精神分裂症一般,但是维持治疗不错,服用简单,也可以给不配合吃药的患者暗服药,方便。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一) 发布时间:2011-07-21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系:性格特点,不良事件,压力,意外因素,遗传因素等等,真正的病因不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是大

脑的疾病,作为最复杂的器官:大脑,内部结构极其复杂,以亿为单位的大脑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着异常复杂的联系。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的神经递质出现了失衡,尤其是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异常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最大。那么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治疗精神疾病的原因就在于:作用于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使大脑神经递质趋向平衡和正常。 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 1、按照药物发明的先后,分为老药: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等,还有新药:奥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喹硫平,氨磺必利,利培酮等。 2、按照药理的不同又分为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等以及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 3、按照药品的剂量,分为高效价药物:氟哌啶醇,奋乃静,利培酮等,还有低效价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喹硫平等。区分的方法是看每一片的单位:如果一片的剂量是1mg,2mg的就是高效价药物。剂量是25mg,50mg的,就是低效价药物。两种药物各自有着不同的药理特点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4、按照药物的作用时间长短,又分为长效药:只有一种口服长效药:五氟利多,管一周,其他长效药均为针剂:哈利多,氟奋乃静癸酸酯,哌泊塞嗪棕榈酸酯,利培酮长效微球等,打一次能管2-4周的病情。以及短效药:几乎所有口服药都是短效药。。 5、价格不同又分为便宜药和贵的药物。如果经济条件不好的话,吃便宜的国产药就行,如果经济条件很好,那就吃进口的,进口的药物品质要稍好一些,但是国产药性价比更高,大家不要盲目迷信进口药。 注意:药物的疗效和价格不成正比,贵的药不一定疗效更好。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1、反复出现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症,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 自知之力障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分裂症状需继续2 周以上方可诊断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病、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特征: —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 —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 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电休克适应症:治疗精分症,妄想、幻听、躁狂、木僵。 疼痛、幻肢痛、失眠。 妄想的分类及特点: 按起源分类:原发性妄想:无法以患者当前的环境和以往的心境解释的,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性信念。对某一心理现象(情绪、记忆表象、知觉)赋以难以理解的特殊的妄想性意义。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继发性妄想:继发于情感障碍/知觉障碍/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性格特点/强烈的精神刺激/暗示 按内容分类:关系妄想(牵连观念、特殊意义观念)被害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虚无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非血统妄想妊娠妄想内心被洞悉感被窃妄想 焦虑恐惧的区别: 焦虑是指向未来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或危险,造成焦虑、紧张和恐惧,而这种紧张、焦虑的程度往往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恐惧是对特定事物、处境或与人交往产生持续的、不合理的、强烈恐惧情绪,并且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决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谭红阳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主管药师。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见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通常是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疾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所公布的资料,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为0.07‰~0.14‰。各国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来自欧洲的资料表明,丹麦发病率较低,而英国发病率则较高。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地区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具有知觉、思维、情感、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自然病程多迁延,导致衰退和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受到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脑部影像学等研究资料显示,该病的多数患者脑发育还存在缺陷。生物化学和精神药理学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脑内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如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强、5-羟色胺功能紊乱,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系统也可能参与其生理病理过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不过,这类患者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松弛药,是指能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针对一些临床精神病症状具有有效治疗作用的一类药物。随着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而提出按主要药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主要的诊断标准有:ICD-1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国际标准)、DSM-IV(美国标准)、CCMD-3(中国标准)此外,还有法国、日本的一些地区性标准。其中以前两种标准影响较大,应用也较广泛。 Bleuler(1911)把下列四项症状列为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 1.联想松弛(Assoziationslockerung); 2、情感障碍(Affektstorung); 3、孤独症(Autismus); 4、矛盾症(Ambivalenz) Bleuler重视的主要是阴性症状,而将阳性症状列为附加症状。 Schneider(1935)首级症状群(first rank symptoms,FRS) 1、思维化声; 2、对话性幻听; 3、评论性幻听; 4、躯体被动体验; 5、思维被夺; 6、思维被插入; 7、思维被扩散或被广播; 8、被强加的情感; 9、被强加的冲动; 10、被强加的意志行为; 11、妄想性知觉。

(SRS二级症状群)Feighner(1972)标准 (圣路易斯标准)必须符合以下A、B、C三项: A、须满足以下两项: a、一种慢性疾患,症状至少已持续6个月,且社会功能不能恢复到病前水平; b、无符合或疑似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抑郁或躁狂症状; B、至少具备下列症状之一: a、妄想或幻觉,但无相应的意识迷惘(perplexity)或定向障碍; b、由于逻辑性或条理性缺乏,而难于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C、具备下列三项可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具备两项则可作为疑似病例: a、独身; b、病前社会适应能力、工作适应能力不佳; c、分裂症家族史; d、一年内无酒中毒或药物滥用所致精神障碍发作; e、40岁以前发病。 New Haven 精神分裂症指数(Astrachan等,1972)(New Haven Schizophrenia Index,NHSI) 1、症状清单 A、妄想,或幻听,或幻视,或其他幻觉; B、奇异的意念和或思维障碍,具有下列之一: a. 奇异的意念; b. 孤独症,或明显非现实性的、个人独有的思维;

精神分裂症药物分类

精神分裂症药物知识简汇 精神分裂症就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因发病突然、治疗过程漫长、病程多迁延而难以治愈。受病情与药物副作用得影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尽折磨,十分痛苦,往往会丧失治疗信心而半途而废。 其实,患者发病期在接受心理治疗得同时应予以药物治疗,并力求治疗得系统化与充分化,以期获得较好得疗效。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得常用药物及其类别如下: 1、二苯氧氮平类 代表药物有:洛沙平、氯氮平、氯噻平等。 2、苯酰胺类 代表药物有:舒必利、泰必利、舒托必利等。 3、硫杂蒽类 代表药物有:泰尔登、氯噻吨、三氟噻吨等。 4、丁酰苯类 代表药物有:氟哌啶醇、氟哌啶醇葵酸酯、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司必林等。 5、吩噻嗪类 代表药物有: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奋乃静葵酸酯、甲硫达嗪、氯丙嗪、奋乃静等。 6、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氨磺必利、舍吲哚等。 总之,治疗精神分裂症得药物有很多类型。根据患者症状得轻重与临床表现,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得药方各有不同,而且这些药物得作用复杂,用药得技术性与技巧性很强,所以必须在专科医生得指导下才能服用,患者切勿盲目服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舍吲哚等,这些药物多数就是在氯氮平得化学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主要通过药物对DA、5-HT二个系统得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与认知障碍得目标,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了锥体外系反应与肝脏等方面得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后生活体验与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得优势。但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催乳素水平升高得副作用又就是新得医学问题,常常出现体重增加、泌乳、闭经、血糖血脂升高等,形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得药理学与临床学特点,但总体而言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其一定得临床应用优势。其中阿立哌唑因为作用机制有较为特殊,无明显得催乳素水平升高问题。 1、利培酮 利培酮就是目前国内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最为常用得药物之一,除成人使用疗效良好外,儿童与青少年使用也就是相对安全高效得药物之一。利培酮设计剂型较多,长效针剂、口服液、口腔崩解片与普通片剂,兼顾了临床上各种需要层次,为此价格上有差异较大,普 通 片剂相对价格便宜,能为中国一般家庭承受。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CCMD-3:20,ICD-10:F20),年龄18-50周岁,病史≤5年。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10年3月第7次印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10年3月第7次印刷)。 (一)药物治疗 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二)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 (三)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或低频脉冲电治疗、电针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四)心理治疗 (五)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21-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CMD-3:20,ICD-10:F20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单纯型除外),并且排除以下情况: 1、符合CCMD-3:20,ICD-10:F20诊断标准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谵妄、痴呆、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障碍者; 2、患有严重的不稳定的躯体疾病者;已确诊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 3、窄角型青光眼; 4、有癫痫病史者,高热惊厥者除外; 5、符合CCMD-3:20,ICD-10:F20酒药依赖(尼古丁依赖除外)诊断标准的患者; 6、患有药源性恶性综合征,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者; 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 (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3天,所必须的检查、评估项目: (一)病史采集 (二)体格检查 (三)精神检查 (四)辅助检查(72小时内完成) 1、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超、子宫附件彩超(女性); 3、胸透(胸片),必要时到外院做脑影像学检查(CT、MRI); 4、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查心肌酶、分析等。 (五)治疗前评估:PANSS、TESS、心理评估(冲动风险、自杀风险、

六大类精神病的诊治

第一章六大类精神疾病概述 1、精神分裂症 2、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 4、偏执性精神障碍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6、精神发育迟滞 第二章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一、流行病学 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在1%左右。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成年早期这一年龄段:男性为15~25岁,女性稍晚。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可能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子宫内感染与产伤;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社会心理因素等。 三、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或评论性的,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妄想的荒谬性往往显而易见。 (2)被动体验患者常常会出现精神与躯体活动自主性方面的问题。被动体验常常会与被害妄想联系起来。患者对这种完全陌生的被动体验赋予种种妄想性的解释,如“受到某种射线影响”、“被骗服了某种药物”、“身上被安装了仪器”等等。 (3)思维联想障碍直觉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交谈“费劲”。患者在交谈时经常游移于主题之外,尤其是在回答医生的问题时,句句说不到点子上,但句句似乎又都沾点儿边,令听者抓不住要点(思维散漫)。病情严重者言语支离破碎,根本无法交谈(思维破裂)。 (4)思维贫乏根据患者言语的量和言语内容加以判断。语量贫乏,缺乏主动言语,在回答问题时异常简短,多为“是”“否”,很少加以发挥。同时患者在每次应答问题时总要延迟很长时间。即使患者在回答问题时语量足够,内容却含糊、过于概括,传达的信息量十分有限。 3、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 4、意志与行为障碍 (1)意志减退患者在坚持工作、完成学业、料理家务方面有很大困难,往往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打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公共管理学院 201430842202 陈嘉琳周二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众多精神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往往患者在病发后,在情感表达、思维意识、行为表现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这不仅对患者自身产生了痛苦的煎熬,对周边的亲友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治疗精神分裂症,为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为其回归社会作准备,治疗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综述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4‰,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5. 0‰、4. 2‰与3. 7‰。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00 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这导致患者精神反复无常,容易冲动,莫名的焦虑不安,不能理智地控制自我情绪,更为严重的,以暴力对待他人,甚至自杀,所以研发精神分裂症有其可行性与必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有以下这些: ⑴偏执型(也称妄想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妄想、言语性幻听为主要临床特征,青壮年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通常此型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如能及早治疗,可获较好的疗效,但应防止复发。 ⑵青春型: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和行为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在青春期急性发病,对药物治疗有反应。 ⑶紧张型(也称木僵型):木僵为此型的特征性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兴奋冲动行为。多年来,典型的木僵型症状在临床上已少见。药物治疗和ECT对此型有效,有时ECT的效果优于药物,通常预后较好。 ⑷单纯型:以逐渐加重的情感淡漠,行为孤僻,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各种治疗效果均差,预后不佳,容易精神衰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

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少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可能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者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者基本痊愈状态。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是什么?我们请了解放军153神经外科专家杨俊国主任详细介绍: 【症状标准】 至少有两项症状表现(参考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者低落。 【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者无法进行有效的交谈。 【排除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月,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持续两年。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障碍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参考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3、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合肥成瘾物质所知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什么好的方法推荐码?解放军153神经外科专家杨俊国主任告诉我们:传统的精神病治疗方法虽多,却只能因人而异,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神病复杂多样、容易反复,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只能是控制,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却可以针对病症从根本治疗,一次性治愈疾病,达到传统精神病治疗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确定病灶元 初步控制时期:脑立体定向的原理是基于三维坐标系统的建立,颅内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三维坐标系统所确定。在头颅CT或MRI下确定靶点位置,记录靶点的三维坐标,在立体定向仪上按照三维坐标的数值穿刺即可准确到达靶点。通过立体定向仪、在影像定位的帮助下,对颅内可见或不可见病灶和靶点进行精确定位。 第二阶段:解除病症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 物稀为贵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物稀为贵” 王传跃 概述: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中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要比在西方国家更为常见,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临床医生的盲目信念有关,即认为用多种药物治疗更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方法,但抗精神病药物的联用及大剂量使用只会大幅增加风险而不会提高临床疗效。人们普遍认为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以及多药联用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程度更严重等相关。新近的研究证据还表明,抗精神病药联用及抗精神病药物总剂量相应增高会导致较高的纹状体D2受体占有率(致使药物耐受及停药困难),并使精神分裂症中已受损的突触可塑性恶化(使与此状态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雪上加霜”)。临床医生需要在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药物治疗中遵循“物稀为贵”的原则。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联用;认知功能障碍;低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突触可塑性 [该文仅为英文文章的中文翻译版本,引用此文为参考文献请写:Wang CY. Psycho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less is more. Shanghai Arch Psychiatry . Epub 2015 Nov 10. doi: https://www.360docs.net/doc/5f7736424.html,/10.11919/j.issn.1002-0829.215086] ?论坛? 减少精神病治疗中的多重药物使用 中国北京安定医院 通信作者:wang.cy@https://www.360docs.net/doc/5f7736424.html, 在2014年召开的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年会 (Europe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ENCP) 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Lieuwe de Haan 教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物以稀为贵 (less is more)”原则表示支持,并阐述了低剂量和有时限的治疗策略[1]。充分领会并在临床实践中执行这一原则,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规范化,并提高治疗患者的疗效。 抗精神病药物的联用在亚洲 (32%) 和欧洲 (26%) 比在北美(16%)更为常见[2]。根据跨国研究——亚洲精神药物处方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Asian Psychotropic Prescription Patterns, REAP) 的报道,中国多个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率在2001年和2009年分别为25%和36%,均低于其它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 (47%和43%)[3]。另一项2006年在中国十省进行的研究表明,门诊及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24% (1439/5898)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有54% (3191/5898)同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剂和心境稳定剂[4]。 抗精神病药的联用尚未获得充足的循证支持。相反,某些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的联用与住院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用药总剂量增加、更频繁和严重的副作用、高额治疗费用以及死亡率的增加有关。临床上大多数的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是为了在单药疗效不足时提高临床疗效,并且逐渐完成由某种药物改用另一种药物的转变[5]。2009年的一篇meta 分析[6]表明,当单一抗精神病药物(非氯氮平)疗效不足时,联用 第二种抗精神病药物有可能提高临床疗效;然而,当剔除来自中国的样本之后,结果不再有统计学意义[6]。目前,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s, APA)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7]推荐:当除氯氮平之外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无效时,使用氯氮平进行单药治疗;只有当单药完成整个氯氮平疗程治疗后仍无效时,才考虑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辅助使用其它精神药物。美国精神分裂症结局研究组 (the Schizophrenia 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eam, PORT)[8]报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抑郁症状(而非阴性症状)辅助使用抗抑郁剂治疗可能有效,没有证据支持对伴有情绪激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激动药物是有效的。事实上,一项芬兰的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HR, 1.91; 95% CI, 1.13-3.22)[9]。总的来说,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必然是治疗首选,也就是说“物以稀为贵”。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时,经常会出现高剂量甚至超高剂量的情况。临床医生希望通过增加剂量以提高疗效,而高剂量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很可能是它们疗效低的原因之一。高剂量用药无疑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然而没有证据表明高剂量用药实际上能够提高疗效。2000年的一篇meta 分析表明,无论是在疗效或是耐受性上,日剂量大于12mg 的氟哌啶醇或等效量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疗效都不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