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修订版

大学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修订版
大学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修订版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写作?

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章散文

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

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几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

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

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

5.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第二章诗歌

1.诗歌有哪些分类?

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3.情感对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歌情感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举例说明诗歌意象形成的过程。

5.诗歌中架构意象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第三章小说

1.小说文体特征是什么?

2. 小说叙事有什么特点?

3. 按内容特征分,小说分为哪几类?

4.小说人物塑造有那些主要技巧?

5.小说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6.小说情节的要求与主要因素是什么?

7.小说为何要巧用细节?

8.小说两种叙事视角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杂文

1.杂文与一般性议论文主要有哪些不同?

2. 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有哪些文体特征?

3.形象性议论对杂文写作有哪些影响?

4.杂文形象性说理有哪些方法?

5.试举例说明“就事论理法”的写作技巧。

第六章消息

1.消息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2.消息的叙事特征是什么?

3. 如何理解消息事实的完全真实?

4.什么是导语?导语有何作用?如何才能写好导语?

5.消息的结构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点?

6.什么是消息背景材料?有些消息为什么要交代背景?

7. 消息标题有那几种?有多少种配置方式?

第七章通讯

1.通讯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通讯与消息的异同是什么?

3.什么是事件通讯?4.什么是风貌通讯?

5.什么是专访?

第十章学术论文

1.学术论文与政论文有那些异同?

2.熟悉学术论文这种文体,有那些途径?

3.怎样理解学术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和理论性等的特征?4.选题、论题、标题、论点这几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5.选题为什么难?怎样解决?

6.怎样开展学术研究?研究过程常遇到那些困难?怎样解决?

7.怎样构建论文提纲?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那些内容?

8.论文写作常用那些论证方法?怎样提高论证技巧?

教材阅读与分析材料:

第一章散文

1.P15冰心《霞》2.P19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3.P27孙犁《亡人逸事》4.P39鲁迅《秋夜》

5.P43钱钟书《论快乐》

第二章诗歌

1.P62纪弦《你的名字》2.P67余光中《当我死时》

3.P70刘湛秋《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4.P78洛夫《边界望乡》

5.P89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第三章小说

1.P101高晓生《陈奂生上城》 2. P109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

3. P115契柯夫《柔弱的人》 4 . P125鲁迅《药》

5. P132汪曾祺《陈小手》

第四章杂文

1. P208《叔叔的苹果和实践的地位》 2 .P211孙犁《我的位置和价值》3. P214张雨生《虎皮鹦鹉之死》4. P216吴非《谁将是唐僧的二把手》5. P219毛志成《疑“儒”》

第六章消息

1.P246《生活改善人口增长》2.P255《难得的瞬间》

3.P258《两名大学生玩命》4.P258《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明镜高悬》5.P270《著名女记者子冈默默离去》

第七章通讯

1. P294《她走进深深的小巷》

2. P304《湖北人聂华苓》

3. P320《金字塔夕照》

4. P322《美哉,米脂婆姨》

5. P327《音乐,幼儿心灵的体操》

第十章学术论文

P430《古代文艺肖像与美学宗教意蕴》P438《精心组织高潮》

P447《论阿Q性格系统》P451《关于<鲁迅>书话》P455《意境与非意境》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2)

2015年秋《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一、课文内容: 1、《诗经》两首 (1)《诗经》的概念内容、表现手法等。 [概念内容]《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先秦时称为《诗》,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称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诗歌艺术手法多样,赋比兴的表现形式,重章叠句的复沓章法,四言为主的整齐句式,出自天然的和美韵律,质朴优美的语言运用等。 (2)《采葛》一诗的主要内容。 主要表达了相恋中的情人急于相见的相思情绪 (3)《褰裳》塑造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描摹手法,就把女主人公泼辣,爽朗的音容笑貌,旷达,自信的爱情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2、(1)《月下独酌》主要抒发诗人的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无人可与共语的孤独寂寞之情。 (2)背诵《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蜀相》 (1)《蜀相》一诗,杜甫为何要选取诸葛亮入诗?作者与诸葛亮之间有何共通之处?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表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 (2)背诵《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钗头凤》 (1)《钗头凤》上下片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 下片:由感概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与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 (2)《钗头凤》中“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迸发而出,它们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结尾以?错错错?三字,可谓一字一泪,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之情。 (3)背诵《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死水》 (1)《死水》如何体现诗歌的“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有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每一节整齐划一,富有音乐美,和建筑美。绘画美体现为诗中运用了许多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专升本入学考试是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而进行的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 二、指导思想 《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学习,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优美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分析思辨、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熟练地完成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畅达通顺,合乎规范。据此,本科目考试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难易不同的考查,具体范围以指定阅读课文(精读、泛读的)为准: 1.识别记认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欣赏评价能力 4.表达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查内容分以下几项: ●文学常识 要求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有大致的了解,识记每一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文学体式、流派、作家作品特色,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方法。 ●文体知识 对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诗、词、曲、赋、散文、戏剧、小说各种文体的体式特征、构成要素和表述手段、韵味,都有所认识和理解。 ●汉语基本知识 理解精读课文中古汉语文字、词汇、句式及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了解古今通用的一般修辞手法。 ●作家作品知识 识记和了解作家的原名、字、号(谥号),所属时代、主要思想倾向、风格特点、成就功业、代表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写作基础知识 了解什么是主题、题材,理解主题提炼的要求,题材选择、剪裁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结构、层次,理解结构要领,结构的完整、严谨的要求。 识记和理解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各种表述方式的特点。 ● 《孔孟语录(十二则)》 1.认识儒家把个人的进学求知、修身养性视为经国治世的基础和前提。 2.明白孔子的不为富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 3.了解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 《唐且不辱使命》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1)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应部分同学要求, 本人根据老师提纲讲解课上所讲内容而整理出该份资料,其中的红色字体代表了老师所讲的重点、讲解、补充及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绪论(有些老师说这部分不考) 1.什么是写作? 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章散文 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 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几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 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 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 5.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补充: 6. 散文笔法P21 第二章诗歌 1.诗歌有哪些分类? 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3.情感对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歌情感有什么特点?(该点老师说可以降低重视度)4.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举例说明诗歌意象形成的过程。 5.诗歌中架构意象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补充:6. 诗歌的押韵P69--71 第三章小说 1.小说文体特征是什么?

2. 小说叙事有什么特点? 3. 按内容特征分,小说分为哪几类?P96 4.小说人物塑造有那些主要技巧?P99 5.小说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109 6.小说情节的要求与主要因素是什么?P114 7.小说为何要巧用细节?P120 8.小说两种叙事视角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杂文 1.杂文与一般性议论文主要有哪些不同?(理解) 2. 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有哪些文体特征?P203 (“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指的是杂文边缘于议论文与文学之间) 3.形象性议论对杂文写作有哪些影响?(降低重视度) 4.杂文形象性说理有哪些方法?P211 5.试举例说明“就事论理法”的写作技巧。 第六章消息 1.消息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2.消息的叙事特征是什么? 3. 如何理解消息事实的完全真实? 4.什么是导语?导语有何作用?如何才能写好导语? 5.消息的结构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点? 6.什么是消息背景材料?有些消息为什么要交代背景? 7. 消息标题有那几种?有多少种配置方式? 第七章通讯 1.通讯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2.通讯与消息的异同是什么? 3.什么是事件通讯? 4.什么是风貌通讯?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华师在线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一、基础题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是欧阳修。 2、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词人是柳永。 3、被后人奉为婉约派正宗的著名词人是秦观。 4、《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 6、杜甫兼长各体,尤其擅长七言律诗。 7、李白诗歌特征的有充满浪漫色彩、想象奇特丰富、词彩瑰伟绚丽、感情奔放豪迈。 8、刘大魁、姚鼐、方苞属于桐城派散文家。 9、《苦恼》、《变色龙》属于契诃夫小说代表作。 10、老舍、吴组缃、沈从文属于中国现代小说家。 1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2、《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的形象特征为宽容大度、礼贤下士。 13、《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 14、《赞美》一诗的作者是穆旦。 15、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16、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 17、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18、《归田园居》一诗在达意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比喻。 1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驳论点。 20、《庄子》最富有浪漫色彩。 21、穆旦是九叶诗人的代表诗人。 22、《苦恼》、《舞会以后》、《绳子的故事》、《麦琪的礼物》属于外国短篇小说。 23、戴望舒、艾青、徐志摩属于现代诗人。 24、陶渊明诗歌特征的有质朴自然、冲和平淡的特征。 25、白居易《长恨歌》、高适《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属于歌行体。 26、《世说新语》三则中讲述了周侯、王恺、石崇、王徽之、戴安道的故事。 27、《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是方苞。 2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兼怀子由”,“子由”是指苏辙。 2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语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30、《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 31、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

(完整word版)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2)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4)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 6、常见的照应方法有哪些? 7、怎样使文势波澜起伏、曲曲折折? 8、如何理解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 二、名词解释 1、文章的结构 2、思路 3、层次 4、段落 5、过渡 6、照应 7、开头 8、结尾 三、判断题 1、结构有构成文章、突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2、没有结构,便没有文章。 3、思路清晰,文章的结构才清晰条理。 4、文章的结构完整:指文章的结构有头、有身、有尾,不残缺。 5、文体不同,安排层次的方式也不同。 6、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7、“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开头方法;“曲径通幽”是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8、文章的组织结构与主题的变化无关。 9、“文无定法”是说文章的结构没有原则。 10、“文如看山不喜平”是说文章的结构安排应灵活多变,错综见意。 11、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第八章表达方式 一、问答题 1、描写和叙述有什么不同? 2、说说细描的特点。 3、说说白描的特点。

4、抒情的作用有哪些? 5、抒情的要求是什么? 6、为什么抒情要有真情实感? 7、说明的要求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叙述 2、倒叙 3、描写 4、直接描写 5、间接描写 6、细描 7、白描 三、判断题 1、叙述的本质是交代过程。 2、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开卷兴波、引人入胜,所以写作中应多用倒叙。 3、抓住特征,粗笔勾勒是细描的特征。 4、议论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5、心理描写是打开人物心灵奥秘的钥匙。 6、驳斥论据比驳斥论点更重要,因为它可以釜底抽薪。 7、抒写情怀是从文章写作方面认识抒情的作用。 8、论证的基本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9、解说性是说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10、在说理中,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1、对居室处所的描写属于场面描写。 第九章语言 一、问答题 1、谈谈语言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语言是写作构思的基本工具? 3、积累语言的途径是什么? 4、怎样才能使语言准确? 5、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有哪些? 6、使语言朴实的方法有哪些? 7、为什么语言要生动? 8、增强语体意识的意义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语体 2、语言朴实 3、语言简明 三、判断题 1、语言是文章表达思想的工具。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 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基础写作属于基础实践课。它的相关课程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专科阶段后续课程《应用写作》、本科阶段的《写作专题》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写作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2006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面的掌握; 2.文字教材的编写全面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音像教材的制作要做到形象、活泼,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尽可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收听收视录像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文字教材的预习,课后布置必要的思考题或作业。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 4.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好本课程的印刷媒体、音像媒体(建设中)、网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2018年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1)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2)能够准确地使用汉字,识记和解释现代作品中的疑难词语(不含科技术语),了解汉语语法规范,掌握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文学知识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家的时代、国别、字号、代表作、诗文集名称、文学主张、艺术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详见背诵篇目) 3.实用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及规范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种公务文书及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 (二)基础能力

1.阅读能力 (1)了解作品的题材,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确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学及实用文)的材料、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能联系作品说明常见辞格的修辞作用。 (3)能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的特色,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 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行款合乎规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实用文写作 基本要求: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恰当的文种写作,主题鲜明集中、材料准确翔实、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主要文种包括公务文书中的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和事务文书中的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语言知识约20分,文学知识约10分,实用文知识约10分,阅读约40分,写作约70分(其中实用文写作约20分,文学写作约50分)。 5.题型比例: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阅读分析题40分,写作题70分。 四、背诵篇目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秋水》(节选)《庄子》 3.《谏逐客书》李斯 4.《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语基础写作 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2,总学时数68 四、学分:4 五、开课时间:第3-4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 八、教学目的:《英语写作》是针对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理论、不同种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及基本写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 九、课程内容: (1)文体:exposition, narration, description, argument, etc. (2)文体拓展方法:illustratio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making analogy, classifying and dividing the subject, repetition, etc. (3)基本写作技巧:ways of brainstorming, ways of beginning, ways of conclusion, ways of development, readership awareness, genre awareness, peer editing, peer respon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responding to teacher feedback, how to use dictionaries, how to search and mak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etc. 十、教学时间安排: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 [2013年修订版]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相应的《大学语文》课程要求的水平。 考试对象 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自2004年3月1日(含3月1日)以后入学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参加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适用于文史类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原则 本课程考核充分体现其综合文化基础课的性质,照顾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实用性特点,重点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严格遵循重在素质和能力考核的原则。 考试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A)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必要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型文体及多种常用应用型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及语言知识 (二)正确掌握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1. 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字。 2. 文从字顺,符合汉语语法规。 3. 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文言文阅读能力 1. 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2. 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 (四)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1. 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 2. 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和代表作。 (2)作品的作者、出处。 3. 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五)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2.结合文体进行作品鉴赏。 (六)作文 作文考试是对应考者思想修养、知识积累、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测试,要求应考者做到思想容积极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

歌曲写作基础教学大纲2016版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注:本课程大纲根据2016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歌曲写作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歌曲写作中体裁、曲式、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巧,能够独立完成较高艺术水准的歌曲作品。并为《即兴伴奏》、《曲式与作品分析》、《作曲指导》、《电脑音乐》等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音乐创作能力,课程从简单一段式体裁歌曲入手至三段式复杂歌曲;课程注重谱例分析与实际创作并重,引入模仿写作的手段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以现场演唱的形式演绎学生作品,互动性强。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歌曲创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较熟练地掌握小型声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调式、主题发展、词曲结合、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写作技法,并能在分析和创作中运用各种创作技术。从而为分析、研究和创作中大 - 4 -

型声乐作品及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并逐次指定作业人员对其作品进行展示。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指定作业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伴奏、演唱三位一体的课堂表演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进度 - 4 -

- 4 -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歌曲写作基础》 朱敬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①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②方智诺《歌曲分析与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③马 辉《歌曲写作教程》,华乐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Chinese 》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第四部分教学实践活动。《文学作品选》按文学发展史线索分别讲述。涉及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同时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两种。《文学作品选》后附“选读书目”三十种,以供学生自学之用。 四大部分的关系是:以文章为载体,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传授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选》和《实用医学写作》以讲授为主;《中国文化概要》以选讲和自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以鉴赏和分析优秀影视作品为主。《文学作品选》如加“※”号的课文为精读课文,其他为泛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考查的重点。《中国文化概要》中加“※”者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文学作品选》中的“选读书目”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共计21学时) 先秦文学

2013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2412;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8日。 一、名词解释 1.耽思:所谓“耽思”,主要是在主体对内部世界的自我展示、审度、调整、反恩过程中,将“瞻物”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朦胧的、不清晰的、不具体的体验或思想,提炼成清晰、具体而富于创造性的文本思想。 2.言之有序:所谓“言之有序”,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是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3.段落:所谓“段落”,就是自然段,是文本内容外在表现秩序的结构概念。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就是“换行”。 4.诗歌:所谓“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它运用精练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描写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 二、简答题 5.简述在提炼文本思想过程中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答:(1)文本思想要真实; (2)文本思想要深刻; (3)文本思想要新颖。 6,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答:(1)结构安排应当完整匀称; (2)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 (3)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7.简述常见的说明技法。 答:(1)定义说明,就是通过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使读者形成有关对象的基本概念,对说明对象的本质有一个最简明而又最准确的认识。 (2)诠释说明,就是对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全面或若干侧面的解说,有助于读者形成有关说明对象的丰富而具体的认识。 (3)分类说明,就是确定一定的标准,将对象分门别类之后逐一进行解说,有助于读者形成有关说明对象整体的清晰认识。 三、分析论述 8.分析并论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答:(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文学具有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文学具有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四、写作 9.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与人民网读书频道联合推出了“读者阅读习惯”调查,其结果显示;近七成读者表示有读书意愿,选择不太想和完全不想读书的读者不到5%。在回答“不读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时,约29.1%的读者选择书价过高;25. 48%的读者选择“太忙,没时间读”;19. 59%的读者认为没找到有价值的书。 全面理解上述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 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 1、2 学分 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 《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5.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每学期作文评改课不得少于6次,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3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 命力的文言词语不同的用法。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常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 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其用法。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语、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能将其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4.了解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修辞格及其用法。 5.理解现代文中的疑难词语,掌握现代文中的语法知识。 二、文学基本知识 1.了解指定篇目中作者的姓名字号、朝代或国别、代表作与作品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成 就及其他重要贡献。 2.识记指定篇目中重要作品里的名句。 3.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古今各类文体知识。 4.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5.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一些文化知识。 三、阅读 阅读材料选自课内或者课外的文段。 1.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 2.分析文章的结构、体裁特征及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赏析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及审美风格。 4.概括文章的主旨、理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章的思想意义。 四、写作 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能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记叙文、说 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畅、标点正确。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 二、知识内容比例: 1.汉语基本知识约20% 1 / 7 2.文学与文化基本知识约20% 3.阅读约20% 4.写作40% 三、试卷题型及赋分 1.选择题约25% 2.古文翻译题约10% 3.填空题约5% 4.阅读题约20% 5.作文40% 四、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45% 难题约25% Ⅳ. 题型示例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题库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 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题库 一、名词解释I每小题3分,共12分) 1.耽思 所谓“耽思”,主要是在主体对内部世界的自我展示、审度、调整、反思过程中,将“瞻物”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朦胧的、不清晰的、不具体的体验或思想,提炼成清晰、具体而富于创造性的文本思想。 2.言之有序 所谓“言之有序”,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是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3.表达方式 所谓表达方式,是由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所要求的语言运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一般认为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 4.诗歌 所谓“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它运用精练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描写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 1.瞻物 所谓“瞻物”,主要是积累材料。它包括直接经验材料的积累和间接经验材料的积累。任何写作活动总是起始于广泛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所以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文本构成因素是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思考。 2.言之有物 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含有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体验或认识。3.文有大法,无定法 所谓有大法,指的是人们通过写作而能够实现彼此精神交流的那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无定法,则是指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写作者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而灵活运用。 4.小说 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小说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的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1.考辞 所谓“考辞”,包括按照层次构思布局和依据内容提炼语言两层意思。作为文本最终完成的形式化的阶段,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文本构成因素是作为内隐形式的文本结构和作为外显形式的文本语言。2.文采 文采是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审美特征。从语言表达的媒介手段而言,文采表现为声韵美和词藻美;从语言表达与思维内容表里相融而言,文采表现为感性美与理性美;从语言表达的风格特色而言,文采表现为朴素美和华丽美。3.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描写,它是对特定时间和地点中人物的特定活动的一种总体性描写,要求把环境因素与人物活动具体结合起来,写景与写人达到有机融合。4.评论 所谓评论是直接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发表议论、进行评价的一种析理性文体。它包含一些具体样式,常见的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等。1.耽思 所谓“耽思”,主要是在主体对内部世界的自我展示、审度、调整、反恩过程中,将“瞻物”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朦胧的、不清晰的、不具体的体验或思想,提炼成清晰、具体而富于创造性的文本思想。 2.言之有序 所谓“言之有序”,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是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3.段落 所谓“段落”,就是自然段,是文本内容外在表现秩序的结构概念。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就是“换行”。 4.诗歌 所谓“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它运用精练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描写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 1.言之有物 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含有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自然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460课程名称:实用写作 英文名称:Practical Writing 课程性质: 必修通识课程 总 学 时:36学 分:2 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大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实用写作》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用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学习实践类、校园文化类、求职就业类、行政公文类等应用文文体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四个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用写作》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注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强化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酽锕极額閉镇桧 猪訣锥顧荭。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用写作》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它 小 计 1 绪论 1 1 1 3 多媒体 2 校园篇:请假条、证明信、调查报告、学术论 文、消息、通讯、计划、总结、 10 1 4 1 16 多媒体 3 求职篇:求职信、个人简历、演讲词、申论 5 1 2 1 9 多媒体 4 职场篇:广告文案、合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通知、通告、通报、请示、报告、函、 8 1 2 1 12 多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