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正方体结构

第四节正方体结构
第四节正方体结构

单元课程安排

所呈的角度,或者与水平线形成的倾斜度。

④根据所确定的高度,用辅助线定出左右两个面的大体位置。

⑤画出立方体上方两条线时,透视关系要非常注意。

⑥整体调整,注意用线要讲究虚实关系,体现空间感与立体感。

板书设计:

结构素描——正方体

空间关系透视

作业:一副8K结构正方体素描,要求构图合理,结构准确,结构线要尽量体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广义超立方体网络的容错性和通信延迟

第35卷第2期2006年4月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JoIllTialofUESTofChina V01.35No.2 Apr.2006 ?计算数学? 广义超立方体网络的容错性和通信延迟 侯晶,张先迪 (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成都610054) 【摘要】宽直径是用来同时度量并行计算系统的容错性和通信延迟的新参数.广义超立方体网络是并行计算系统网络的一个重要拄扑蛄构.论文用两种方法给出了广义超立方体网络竟直径的具棒证明,而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剐采用数学归蚋法和直接构造渣证明了不等式(1)。 关键词广义超立方体:连通度;直径;宽直径 中图分类号0157.9:TP302.7文献标识码A FaultToleranceandTransmissionDelay ofGeneralizedHypercubeNetworks HOUJing,ZHANGXian—di (SchoolofAppliedMathematics,OESTofChinao恸gdu610054) AbstractThewidediameterisannewgraphparameterwhichcanmeasurefaulttoleranceandtransmissiondelayofaparallelprocessingcomputernetworkatthesametime.ThegeneralizedHypercubeisanimportantnetworktopologyforparallelprocessingcomputersystem.Inthispaper,thewide-diameterofgeneralized hypercubeisprovedintwowayswhosedifferenceistousemathematicalinductionandconstructingmethodtoprovetheinequation(1). Keywordsgeneralizedhypercube;connectivity;diameter;wide-diameter 目前,大量的并行和分布式计算网络的相关文献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网络结构。而广义超立方体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拓扑结构【l】。通常地,一个好的网络结构应该具有以下特点【2】:(1)每个节点有较少的与之关联的边:(2)小的直径;(3)任意点对点阃存在多条路径;(4)较低的通信量密度;(5)好的模块性。网络的拓扑结构通常用图G来表示。其中G的顶点表示处理机,而边表示处理机之间的通信连接。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性可以用图的连通度来衡量,网络的通信延迟可用图的直径来衡量。而宽直径则是连通度和直径这两个参数的结合和推广删。因此,通过研究它,可以更好地来衡量一个网络的容错性和通信延迟。由于广义超立方体具有正则性、递归结构、较小的直径、较高的连通度和强大的“兼容性”等众多优点。所以近几年来,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采用两种方法给出了广义超立方体网络宽直径‰。。‰一。(Q(玛,m2,…,too))=n+l的具体证明过程。 1记号和引理 设G=G(KE)是一个琏通的简单无向图(无环和重边)。用d(G)表示G的直径。U。v0≠力是图G的任意一对顶点,用只“v)表示U和v之间璨内点不交路的集合,即: 最“v)={Pt,见,…,n),涵l≤慨l≤…≤l见l 式中1只l表示路P,的长度。顶点“,v之间的宽距离以(G;“,v)就是所有只(“,v)中最小的IPkl值a图G的宽度为k的直径(简称k直径,或宽直径)吐(G)就是图G的所有点对“。v(u≠v)间4(G;“,y)的最大值。用(葺而…矗)表示n维非负整数数组空间中的向量,其中薯(f=1,2,…,n)称为它的第i个坐标。设m,,m:,…,%,是 收稿日期:2003—09一08 作者简介:侯晶(1979一).女.硕士,主要从事防火培软件方面的研究.

使用VISIO绘制网络拓朴图

使用VISIO绘制网络拓朴图 任务描述 根据给定的草图使用VISIO绘制网络拓朴图 能力目标 掌握网络拓朴图绘制能力 方法与步骤 1、启动Visio软件。 2、熟悉Visio软件界面操作。 3、用Visio软件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 步骤1.启动Visio,选择Network目录下的Basic Network(基本网络形状)样板,进入网络拓扑图样编辑状态,按图1-1绘制图。 步骤2.在基本网络形状模板中选择服务器模块并拖放到绘图区域中创建它的图形实例。 步骤3.加入防火墙模块。选择防火墙模块,拖放到绘图区域中,适当调整其大小,创建它的图形实例。 步骤4.绘制线条。选择不同粗细的线条,在服务器模块和防火墙模块之间连线,并画出将与其余模块相连的线。 步骤5.双击图形后,图形进入文本编辑状态,输入文字。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别给各个图形添加文字。 步骤6.使用TextTool工具划出文本框,为绘图页添加标题。 步骤7.改变图样的背景色。设计完成,保存图样,文件名为Network1文件。 步骤8.仿照步骤1-7,绘制图1-2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保存图样,文件名为Network2文件。 提示 绘制时可参考示例,尽可能规范、标准。 相关知识与技能 1、网络拓朴图示例

2、 VISIO 软件操作 对于小型、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可能比较好画,因为其中涉及到的网络设备可能不是很多,图元外观也不会要求完全符合相应产品型号,通过简单的画图软件 (如Windows 系统中的“画图”软件、HyperSnap 等)即可轻松实现。而对于一些大型、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图的绘制则通常需要采用一些非常专业的 绘图软件,如Visio 、LAN MapShot 等。 在这些专业的绘图软件中,不仅会有许多外观漂亮、型号多样的产品外观图,而且还提供了圆滑的曲线、斜向文字标注,以及各种特殊的箭头和线条绘制工 具。如图1-19所示是Visio 2003中的一个界面,在图的中央是笔者从左边图元面板中拉出的一些网络设备图元

晶体学基础与晶体结构习题与答案

晶体学基础与晶体结构习题与答案 1. 由标准的(001)极射赤面投影图指出在立方晶体中属于[110]晶带轴的晶带,除了已在图2-1中标出晶面外,在下列晶面中哪些属于[110]晶带?(1-12),(0-12),(-113),(1-32),(-221)。 图2-1 2. 试证明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立方和体心立方两种点阵类型。 3. 为什么密排六方结构不能称作为一种空间点阵? 4. 标出面心立方晶胞中(111)面上各点的坐标。 5. 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a)立方晶系(421),(-123),(130),[2-1-1],[311]; b)六方晶系(2-1-11),(1-101),(3-2-12),[2-1-11],[1-213]。 6. 在体心立方晶系中画出{111}晶面族的所有晶面。 7. 在立方晶系中画出以[001]为晶带轴的所有晶面。 8. 已知纯钛有两种同素异构体,密排六方结构的低温稳定的α-Ti和体心立方结构的高温稳定的β-Ti,其同素异构转变温度为882.5℃,使计算纯钛在室温(20℃)和900℃时晶体中(112)和(001)的晶面间距(已知aα20℃=0.29506nm,cα20℃=0.46788nm,aα900℃=0.33065nm)。 9. 试计算面心立方晶体的(100),(110),(111),等晶面的面间距和面致密度,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面。 10.平面A在极射赤平面投影图中为通过NS及核电0°N,20°E的大圆,平面B的极点在30°N,50°W处,a)求极射投影图上两极点A、B间的夹角;b)求出A绕B顺时针转过40°的位置。 11. a)说明在fcc的(001)标准极射赤面投影图的外圆上,赤道线上和0°经线上的极点的指数各有何特点,b)在上述极图上标出(-110),(011),(112)极点。 12. 图2-2为α-Fe的x射线衍射谱,所用x光波长λ=0.1542nm,试计算每个峰线所对应晶面间距,并确定其晶格常数。 图2-2 13. 采用Cu kα(λ=0.15418nm)测得Cr的x射线衍射谱为首的三条2θ=44.4°,64.6°和81.8°,若(bcc)Cr的晶格常数a=0.28845nm,试求对应这些谱线的密勒指数。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 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第一章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典型结构的分析, 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学会欣赏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 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 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 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 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 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 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重点: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难点: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对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一)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二)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三)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 1、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二)引导学生回答: 1、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

网络拓扑结构图怎么画

网络拓扑结构图怎么画 导语: 网络拓扑图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根据结构,可以分为分布式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等。本文将为你介绍讲解具体的绘制方法。 免费获取网络拓扑图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6011417368.html,/network/ 网络拓扑图绘制软件有哪些? 亿图图示是一款适合新手的入门级拓扑图绘制软件,软件界面简单,包含丰富的图表符号,中文界面,以及各类图表模板。软件智能排版布局,拖曳式操作,极易上手。与MS Visio等兼容,方便绘制各种网络拓扑图、电子电路图,系统图,工业控制图,布线图等,并且与他人分享您的文件。软件支持图文混排和所见即所得的图形打印,并且能一键导出PDF, Word, Visio, PNG, SVG 等17种格式。目前软件有Mac, Windows和Linux三个版本,满足各种系统需要。

亿图图示绘制“思科网络图”的特点 1.专业的教程:亿图图示的软件为用户制作了使用教程的pdf以及视频。 2.可导出多种格式:导出的文件Html,PDF,SVG,Microsoft Word, PowerPoint, Excel等多种格式。 3.支持多系统:支持Windows,Mac 和Linux的电脑系统,版本同步更新。 4.软件特色:智能排版布局,拖曳式操作,兼容Office。 5.云存储技术:可以保存在云端,不用担心重要的数据图表丢失。 6.丰富的图形符号库助你轻松设计思科网络图

网络拓扑图怎么画? 步骤一:打开绘制网络拓扑图的新页面 双击打开网络拓扑图制作软件 点击‘可用模板’下标题类别里的‘网络图’。 双击打开一个绘制网络拓扑图的新页面,进入编辑状态。 步骤二:从库里拖放添加 从界面左边的符号库里拖动网络符号到画布。

素描石膏立方体结构明暗素描示范全过程

《素描石膏立方体结构明暗素描示范全过程》 1-0原图:原图的要求:1,必须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三个面得大小要有区别,这是比较理想的角度,能很好的 表现立方体的形体特征。 2.单侧光源照射,使得三个面呈现黑(背光面)白(受光面)灰(测光面)有明显色调差异的三个面,这样不仅 一目了然的认识三大面,而且在用调子塑造三个面的时候清晰简单。 3.衬布的色调应该区别于立方体三个面的色调,免得冲突,其次衬布摆放要有平面和立面的关系,这样使得画面 有空间感,再次,衬布的布纹尽量简洁一些,不然就会显得碎。

1-1步骤一:经营位置,模糊定形。面对一张白纸,如何把物体画在最恰当的位置必须先得有一个模糊的定位,类似于草图。构图的原则遵循“天薄地厚,左右均衡”。通过整体的观察方法,用4B的铅笔轻轻地把物体的上下左右及大体的形状画出来,可能不准确,不过没有关系,这一步为下一步提供的参照。

1-2步骤二:认真观察,精确定线。根据人的视觉习惯,视线很容易抓住竖直的线条,其次是接近水平的线条,再次是空间倾斜的线条。所以先把立方体的三条竖线画出来,先画左右两边,再通过观察加比较的方法确定中间的线条,一定要注意三条竖线的透视,竖线透视问题很明显,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教科书在此问题上都存在问题,如果你认识观察的话,竖线的透视是最明显的。方法:侧锋用笔,小指轻抵画质,手腕固定,用整个胳膊的 力量来回的画,保持线条粗细大小基本一致。

1-3步骤三:用理性观察方法,先确定接近水平的线条,用视线假设该线条下方有一条水平线,这样就知道了这条线的倾斜度,还可以手执铅笔进行比较,先确定中间这条,在画出另外两条,一定要注意这三条线的透视关系,在画这三条线的同时,可以相应的把最后三条线也画出来,这样相互之间就能进行比较,直到形体最终确定。

04 第四节 典型结构的欣赏

【教学课题】典型结构的欣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欣赏建筑及其结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建筑,感受结构的美。 【重点】文化、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难点】技术与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学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室。 【学情分析】学生对结构已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具备简单的结构设计能力,但认识不是很深,对如何进行结构设计还有待加强,希对典型结构的欣赏能对结构设计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还进行了结构的简单设计。这一节是“结构与设计”的最后一个内容,我们将学习如何欣赏结构。 新课教学 一、预备知识。 提问:如何赏析设计作品?(以建筑为例) 回答:可以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 文化:具体包括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艺术性等方面; 技术:包括结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二、经典结构的欣赏 1、中西经典结构赏析 以故宫作为中国古典代表建筑。 文化:汉族文化的代表。建筑色彩以朱墙黄顶为主,表现皇帝的威严。屋顶的飞檐结构减轻了建筑大屋顶的沉重感,既增添了飞动轻快的美感,同时又体现了高贵华美的风韵,丰富了建筑文化。 技术:采用了典型的木结构建筑形式。木结构建筑主要采用榫卯连接,其特点是取材容易,运输便捷,加工简单,建造速度快。屋顶的飞檐结构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2、以圣彼得大教堂作为西方古典代表建筑 文化:体现了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希腊式的石柱以及平的过梁相结合,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个教堂采用巨大的石材结构,象征着不朽和永恒。 技术:穹顶直径为41.9米,穹顶下室内最大净高为123.4米。穹顶轮廓浑圆饱满,穹顶上的肋与围绕鼓座一圈的双柱一一对应并向上延伸至顶部的采光亭,肋间以十道断面小强度大的环形铁箍抵抗穹顶向外的侧推力。 3、中西古典建筑对比 A文化: 中国式古典建筑,通过复杂的柱、梁、檩等结构工艺,实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意境,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深度空间的庭院或庭园式建筑形式。

片上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研究(图文)

片上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研究(图文)论文导读: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简称NoC),NoC是指在单芯片上集成大量的计算资源以及连接这些资源的片上通信网络,是实现于芯片中的微型网络,属于计算机网络,又与传统计算机网络有很大差异。拓扑结构是片上网络各模块连接的框架,决定网络的潜在最优性能,路由器结构的调度策略与流控机制决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效率,拓扑结构与路由器结构是片上网络设计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由于芯片上资源和面积的限制,原来并行计算中的拓扑以及对应的路由算法需要进行一些修正以满足现在片上网络的要求。关键词:片上网络,拓扑结构,路由算法 0引言 片上网络(Net work on Chip,简称NoC),NoC是指在单芯片上集成大量的计算资源以及连接这些资源的片上通信网络,是实现于芯片中的微型网络,属于计算机网络,又与传统计算机网络有很大差异。晶体管工艺集成度的快速提高引起了片上网络研究领域的兴起。片上网络提供模块化、可扩展的、高带宽低延时的片上互联结构,是单片多处理器以及其他片上系统实现片上通信的重要选择。 片上网络与传统计算机网络有很多相似之处,片上网络设计可以参照传统网络的设计方法与流程,但限于有限的片上资源,设计时要考虑更多的开销限制,因此其设计过程又与传统计算机网络有很多差异。发表论文。因此片上网络研究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权衡考虑,针对带宽、延时、功耗、面积等性能标准进行优化设计,为实现高性能片上

系统提供高效的通信支持。拓扑结构是片上网络各模块连接的框架,决定网络的潜在最优性能,路由器结构的调度策略与流控机制决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效率,拓扑结构与路由器结构是片上网络设计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片上网络拓扑结构研究是片上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早期的片上网络拓扑研究主要是借鉴并行计算中的互联拓扑。在并行计算中,每一个节点对应了一个处理器核;各个处理器核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板级的计算网络。而在片上网络中,网络是芯片级的。由于芯片上资源和面积的限制,原来并行计算中的拓扑以及对应的路由算法需要进行一些修正以满足现在片上网络的要求。片上网络拓扑结构研究主要包括了网络拓扑以及路由算法两个方面。网络拓扑规定了片上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连接方式;而路由算法表明了在所规定的网络拓扑中数据包的传递方式。本文探讨了片上网络拓扑及其相关内容,阐述了二维网络2DMesh、二维环绕2D Torus这两种经典的片上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对应的路由算法。 1NoC拓扑结构简介 在NoC的定义中,狭义的NoC定义指的就是除了资源节点以外的通讯节点网络,包括交换开关、交换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NoC通讯的协议模型。简单的说,狭义的NoC就只是一个“网”,但是也必须具备完整的“网”的功能:如网络设备,通讯协议等。它体现了NoC中通讯节点是如何分布和连接的。由于系统需求、节点模式的尺寸和不同的位置,需要不同类型的拓扑结构。

《典型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

《典型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 广东番禺中学湛振弟 一、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作品欣赏有比较好的基础,在语文、历史、美术课中也已学习了部分有关典型结构方面的知识,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这些知识大多数都是零散。因此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欣赏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分析 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技术与设计2》,将《典型结构的欣赏》放在第一单元第四节。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对结构认识、分析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经历简单结构的设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对结构基本知识和解决简单结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欣赏和评价典型的、有特色的结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拓宽思维和想象空间。结构的欣赏和评价可多角度进行,我们选择两个较重要、较有代表型的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学习。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别从技术、文化两个角度对典型结构进行赏析。让学生认识到在自己设计作品时、注入丰富文化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生对技术、文化的涵义体会。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对典型结构进行赏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对典型结构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对结构设计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四、教学策略 从自然界中的常见结构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结构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结构欣赏,以中国古代典型建筑为例,并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去欣赏典型结构,从而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借助图片和视频,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得本来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这样学生

典型的晶体结构

典型的晶体结构 的典型晶体结构是 1。铁 铁原子可以形成两个体心立方晶胞晶体:910℃以下的α-铁和1400℃以上的δ-铁伽马面心立方晶体可以在这两个温度之间形成在三个晶相中,只有γ-铁能溶解少量碳问: 1。在体心立方晶胞中,面中心的间隙的对称性是什么?如果外来粒子占据这个间隙,外来粒子与宿主离子的最大可能半径比是多少?2。如果一个以物体为中心的立方体单元中一个空洞的坐标是(0,a/2,a/4),它的对称性是什么?占据间隙的外来粒子与宿主离子的最大半径比是多少? 3。假设在转化温度下,两种晶型α-铁和γ-铁的最近原子之间的距离相等,计算出在转化温度下γ-铁与α-铁的密度比 4。为什么只有γ-铁能溶解一点碳?在体心立方晶胞中,中心的原子与角落的原子接触,而角落的原子彼此不接触。a=(4/3)r ①②③ 1。两个立方体单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a,也等于2r+2rh[,如图1]所示,其中rh是空隙的半径“x”,并且a = 2r+2rh = (4/3) r RH/r = 0.115 (2分钟) 面对角线(2a)比主体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因此空隙形状是缩短的八面体,称为扭曲八面体(1分) 2。身体中心的两个原子(A和B)和连接两个晶体底面的两个角原子在

图2中被称为[C和D]从连接顶部原子的线的中心到连接底部原子的线的中心的距离是a/2;顶部原子下面的底部原子形成了半个晶胞。间隙“h”位于线的一半,这也是对称所要求的。因此,要考虑的直角三角形的一边的长度是a/2,另一边的长度是a/4[图3],所以斜边是5/16a(1分) r+相对湿度= 5/16a = 5/3r相对湿度/相对湿度= 0.291 (2分)3。密度比= 42: 33 = 1.09 (2分) 4。c原子体积很大,不能填充在体心立方的任何空隙中,但可以填充在面心立方结构的八面体空隙中(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相对湿度=0.414)(2分) 2。Fe3O4 +- 科学研究表明,fe3o 4是由Fe2、Fe3和O2通过离子键组成的复合离子晶体O2的重复 - 排列模式如图b所示。在这种排列模式中,有两种被O2包围的间隙,例如由O2- 包围的1、3、6和7的间隙和由O2包围的3、6、7、8、9和12的间隙。前者是规则的四面体间隙。后者是正八面体 ++ 空隙,Fe3O4中Fe3的一半填充在正四面体空隙中,Fe3和Fe2的另一半填充在正八面体空隙中,

面心立方体结构研究

单质金属物质冷却到固体时,有些原子,像钋,是按照立方体的结构排列的,这样在原子中间有很大的空隙。另一些原子,像铁、钠、钾、钨、铬、钒等就在立方体的中心再嵌一个原子,这样排得更密一点。但是更多的原子是以最紧密的形式排列,像铜、银、金、镍、铝、铅、镁、铍、钛、锌、镉、钴等。如果假象成球形的单个原子没有对相邻的分子有方向或数量的要求,无数个小球组成一个要排列得最紧密的物质,那会排成什么样呢? 简单一点我们先从二维空间说起。二维空间对称的微粒是圆形的,一个圆的周围正好可以挤满6个同样的圆,一点也不空着,所以填满二维空间就是就是六角排列。 三维的情况要复杂一点,把二维最紧密的结构一层一层最紧密地叠起来,上面一层的小球落在下面三个小球的中间,使层与层之间的距离最近,在三维空间也正好是最紧密的排列【1】。

如果把底层的小球的位置称作A位的话,上一层的位置有两个不同排法,在B位或者C位。如果这一层在B位或在C位可以随便定义的话,那么再上一层的位置是否回到A位就很关键了。于是就有了A-B- A-B- A-B- A-B- A-B- A-B的排列方式和A-B-C- A-B-C- A-B-C- A-B-C 的排列方式。

原子按照A-B- A-B- A-B- A-B- A-B- A-B的方式排列,很显然有六边形的结构,我们把这种排列叫做六角密堆。镁、铍、钛、锌、镉、钴等原子组成的晶体就是六角密堆的。 按照A-B-C- A-B-C- A-B-C- A-B-C的排列,除了有六边形的对称结构外,换一个方向看,还有立方体的结构,仔细分析,就是立方体的每个面上都填着一个原子。所以这种最紧密的排列,叫做面心立方密堆。在面心立方密堆结构的立方体中,与大对角线垂直的平面就是一个 按六边形紧密排列的。

网络拓扑图结构类型优缺点分析

网络拓扑图结构类型优缺点分析 导读: 计算机网络拓扑图是用来表示计算机组成中网络之间设备的分布情况以及连接状态的。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在给定计算机的位置,并且保证一定的网络响应时间、吞吐量以及可靠性的条件下,再通过选择适当的路线、线路容量以及连接方式等,使整个网络结构合理并耗费最低的成本。 在绘制网络拓扑图时,不管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拓扑绘图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很多要素。那么,在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中,应该如何选择呢? 1、星型拓扑结构: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

优点:集中控制,结构简单灵活、建网容易,便于控制和管理,故障诊断和隔离比较容易。 缺点:是中央结点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系统的“瓶颈”,线路的利用率也不高。 2、总线拓扑结构:是由一条高速主干电缆也就是总线跟若干节点进行连接而成的网络形式。总线拓扑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网络。

优点:结构简单灵活,易于扩充,布线容易,使用方便,性能较好。 缺点: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而且总线故障将对整个网络产生影响。 3、环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网络由站点和连接站的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其信息的传送是单向的,所以每个节点需要安装中继器,以此来接收、放大、发送信号。环型拓扑是局域网常采用的拓扑结构之一。

优点: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传输距离远,便于管理。 缺点:当结点过多时,将影响传输效率,不利于扩充,故障检测也比较困难。 4、树型拓扑结构:树型拓扑从总线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是树根,树根以下带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再带子分支。树形拓扑结构是当前网络系统集成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教学内容: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一、教学目标 1. 能使用VISIO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绘制 2. 能判断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3. 能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和组网条件进行网络结构的选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2.本节主要内容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端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组网的一种几何形式。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本课首先通过设定特殊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任务的思考。通过设计实际的拓扑结构图,促使学生应用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感性认知。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几种拓扑结构概念及其各自优缺点、应用比较。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三、学情分析 在开始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学生初次接触拓扑概念,并且这一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拓扑结构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

交通地图进行类比教学。拓扑概念建立起来之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比较好理解。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要求学生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对于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任务驱动(网络拓扑图的制作)教学方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整合,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五、教学过程

静态互连网络各种拓扑结构

静态互连网络各种拓扑结构 (1)线性阵列在线性阵列中,个结点用条链路连接起来(如下图)。内部结点度为2,端结点度为1。直径为,等分宽度为1,不对称。当很大时,通信效率很低,而且可靠性不高。一旦某条链路失效,则系统就不能工作。 (2)环将一个线性阵列的两端相连就构成一个环。环可以是单向工作的,也可以是双向工作的。双向环因为有两条通路,所以可靠性比单向环更高。环是对称的,结点度为常数 2。单向环直径为,双向环直径为。 (3)带弦环在环中不相邻的结点之间加入链路,就得到了带弦环。与环相比,带弦环的结点度大。 结点度为3的带弦环中,链路数为18,直径为4(图中红色结点之间的距离),度为3,不对称,等分宽度为2。结点度为4的带弦环中,链路数为24,直径为3,度为4,对称,等分宽度为8。一般地,结点度越高,直径越短,链路数越多。 (4)链接链接又称为全连接。它是带弦环的一种特殊情形。链接中的每个结点和其它结点之间都有一条直接链路。下图是8个结点的链接,有28条链路,直径为1,度为7,对

称,等分宽度为16。链接的直径最短,性能最好。但是它需要大量的链路,每个结点需要大量的网络接口,这在实际中是很难实现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5)树形和星形一棵K层完全二叉树有N=2k-1个结点。最大结点度为3,直径为 (即左边任意一个叶子结点到右边任意一个叶子结点),不对称,等分宽度为1。由于结点度为常数,所以树是一种可扩展的系统结构。 星形实际上是二层树。星形如下图(a)所示,它等价于(b)中的二层树。由N个结点构成的星形网络中,包含N-1条链路,直径为2。根结点的度为N-1,叶子结点的度为1,不对称。 为了弥补其不足,树形结构有许多变形结构,例如带环树和胖树。带环树是在树结构的

一 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报告

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 一、实验目的 1 明确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网络中各个接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称为网络的拓扑结构。 2 了解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考虑的主要原素: a:可靠性b:经济性c:灵活性 3 认识几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二、实验器 1 器材:笔,计算机,word处理程序,YDT网络模拟器。 2 实验选用的网络 实训楼数控仿真机房 三、实验内容 1 实地考察 2 认真观察,仔细询问,得出初步实物图;

3 细心琢磨,画出机房网络拓扑结构图 四、讨论 ( 1 )单星型结构与采用分级(层)组网的星型结构有何差异?星形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到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 星形拓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控制简单。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方便服务。 星形拓扑结构的缺点: (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

(2)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 2 )星型拓扑结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是一种以中央节点为中心,把若干外围节点连接起来的辐射式互联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局域网,特别是近年来连接的局域网大都采用这种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以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作连接线路。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便于管理,通常以集线器(Hub)作为中央节点,便于维护和管理。 缺点:中心结点是全网络的可靠瓶颈,中心结点出现故障会导致网络的瘫痪。 ( 3 )其它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总线拓扑 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个信道作为传输媒体,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输媒体上,该公共传输媒体即称为总线。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 (1)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 (2)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 (3)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总线拓扑的缺点: (1)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2)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3)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功能。 环形拓扑 环形拓扑网络由站点和连接站的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 环形拓扑的优点: (1)电缆长度短。 (2)增加或减少工作站时,仅需简单的连接操作。 (3)可使用光纤。 环形拓扑的缺点: (1)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 (2)故障检测困难。 (3)环形拓扑结构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达室递的方式,在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 树形拓扑 树形拓扑从总线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是树根,树根以下带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再带子分支。 树形拓扑的优点:

经典结构的欣赏

经典结构的欣赏 一、基本说明 1、教学设计人员基本信息 姓名:袁飞向 、教学内容2 :属模块教学内容所1)2 计术与设技:年级2)高一年级:单位用教材出版3)所社出版广东科技节:所属的章)4 设计结构与计、教学设二标:教学目1、知识目标: 1.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能力目标: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3.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 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分析2、内容”的内容。通过对赵州桥、故2《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拓展宫、圣彼得大教堂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析:、学情分3对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策略教4、学引导学生讨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在本节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论、自主探究、自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总——归纳、讲授新课合作探究、能力展现情境导入————复习回顾体教学流程为:“——”。总结能力拓展——开阔视野—— 述描程过学教、三. 图意设计生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及时间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知识,从学生回忆、再现复习回顾基础知识再现 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还进行了结构的简单设计。这一节是“结构与设计”的最后一个内容,我们将学习如何欣赏结构。 一、鉴赏的角度新课 情景导入学生观看图片回答展示赵州桥图片提问:你如何来看待赵州桥?问题教师总结 播放视频:赵州桥学生观看视频提示:在观看时注①桥的结构特 ②桥的受力分 ③桥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根椐教师的提示观看并作好记录 讨论、回教师归纳讲授新 知识引、归纳学生的汇报结果 技术角度 功 它是一座单拱桥,桥洞不是普通圆形,而像一张弓,桥面平坦宽阔,兼顾了水陆交通,方成坦了车马通行 结构设

立方体结构明暗素描绘画步骤

石膏立方体素描教程原图的要求: 1、必须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三个面大小要有区别,这是比较理想的角度,能很好的表现立方体形体特征。 2、单侧光源照射,使得三个面呈现黑(背光面)白(受光面)灰(测光面)有明显色调差异的三个面,这样不仅一目了然的认识三大面,而且在用调子塑造三个面的时候清晰简单。 3、衬布的色调应该区别于立方体三个面的色调,免得冲突,其次衬布摆放要有平面和立面的关系,这样使得画面有空间感,再次,衬布的布纹尽量简洁一些,不然就会显得碎。 石膏立方体素描教程步骤一:经营位置,模糊定形。面对一张白纸,如何把物体画在最恰当的位置必须先得有一个模糊的定位,类似于草图。构图的原则遵循“天薄地厚,左右均衡”。通过整体的观察方法,用4B的铅笔轻轻地把物体的上下左右及大体的形状画出来,可能不准确,不过没有关系,这一步为下一步提供的参照。

石膏立方体素描教程步骤二:认真观察,精确定线。根据人的视觉习惯,视线很容易抓住竖直的线条,其次是接近水平的线条,再次是空间倾斜的线条。所以先把立方体的三条竖线画出来,先画左右两边,再通过观察加比较的方法确定中间的线条,一定要注意三条竖线的透视,竖线透视问题很明显,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教科书在此问题上都存在问题,如果你认识观察的话,竖线的透视是最明显的。方法:侧锋用笔,小指轻抵画质,手腕固定,用整个胳膊的力量来回的画,保持线条粗细大小基本一致。

石膏立方体素描教程步骤三:用理性观察方法,先确定接近水平的线条,用视线假设该线条下方有一条水平线,这样就知道了这条线的倾斜度,还可以手执铅笔进行比较,先确定中间这条,在画出另外两条,一定要注意这三条线的透视关系,在画这三条线的同时,可以相应的把最后三条线也画出来,这样相互之间就能进行比较,直到形体最终确定。 石膏立方体素描教程步骤四:为了使得形体更加严谨,我们可以用透析想象的观察方法把我们看不到的那一面的三条线条画出来,一定要注意,一般而言,作为结构素描,把看不到的结构表现出来是结构素描的表现形式,但是要注意看不到的这三条线不是为了证明你画的是结构素描而画的,而是用这三条线衡量其他的线条,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最终的目的是形体更加严谨,这才是这三条线存在的意义。另外,画这三条线的时候,尽量轻一些。

经典结构的欣赏说课稿

《经典结构的欣赏》说课稿 《经典结构的欣赏》说课稿 海南中学东坡学校王俊海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江苏版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 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还对桥梁进行了结构设计并用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样的设计作品毕竟只是基于技术角度考虑进行设计的作品,是有必要使其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作品。正是出于以上的目标,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和处理,以“中西方经典建筑结构赏析”及“现代建筑结构赏析”两个课题作为载体使学生更好地学会欣赏经典结构,更加顺畅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后面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真正实现了设计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 研读课标,我们就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依据课标以及本校高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中西经典结构的赏析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作品;能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作品,感受结构的丰富多彩及其蕴涵其中的美感;通过对我校校门的赏

析及再次设计,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参与学校建设的美好情怀。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标以及针对我校高二学生特点对教材做的一些整合和处理,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别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对经典建筑结构进行赏析。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赏析不同风格的结构中获得创造灵感,并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说学情 我校高二有六个班四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理科班学生比文科班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高些,其中文、理科班中又分重点和非重点班,重点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思维较敏捷,非重点班这样的人较少。 同时,学生在语文、历史、美术课中已学习了有关经典结构方面的知识,对艺术作品欣赏有比较好的基础,对故宫、飞檐等典型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学生分析结构在技术上的突破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法和学法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所以我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去”。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以及我校学生特点,我的基本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 1、从学生刚刚设计出来的作品入手,指出它们的美中不足,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情境导入法) 2、在赏析经典结构的过程中,我收集了很多结构作品,包括古典的、现代的甚至未成形的结构设计作品的图片和视频,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得本来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轻松有趣;(视觉刺激法) 3、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优秀结构作品图片的时候能更加投入,我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南宁市第一中学王冈陈栋林明翰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教材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通过研读课标,我们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同时对学生们在设计作品时形成技术和文化并重的思路施加影响。本节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试图引导学生赏析经典结构案例中具有的技术特点和人文含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路。 赵州桥、飞檐、斗拱是中国古代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飞檐是中国古建筑代表性标志之一,而斗拱更是世界独有的建筑结构。但教材对这些案例的介绍颇为简单,学生仅仅通过阅读课文,很难对赵州桥、飞檐、斗拱有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拓展很多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三个案例。考虑到增加内容后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对四个案例的介绍,而飞檐和斗拱又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将飞檐斗拱放在同一节课完成,赵州桥和蛋形椅安排学生课后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 当前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艺术的欣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3.当前中国充斥着大量现代化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和欧美风格为多,缺乏中国文化的元素,这种现象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得他们会忽略中国古建筑的魅力; 4.当前社会中一直有人有意无意的贬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认为不如欧洲同时代的技术,这种看法在网络中颇为流行,也在影响着学生。 针对学生的现状,本节课不宜采用简单常规的教学方式,即用照片、视频展示一下飞檐斗拱。而应该着重挖掘飞檐斗拱的技术特点与文化的内涵。 飞檐有排泄雨水效果好、采光良好、檐下活动空间大等特点,是人机关系良好的典型代表,同时又是非常优秀的建筑外观修饰手法,能有效提升建筑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灵动的,飞跃的,甚至有了灵魂的感觉,这是其它风格的建筑物很难具备的。 斗拱是飞檐存在的物质基础,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也是极富观赏性的建筑结构,是中国 独有的建筑承重结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