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Plant_Simulation实验报告

MatlabPlant_Simulation实验报告
MatlabPlant_Simulation实验报告

长江大学实验教学指导书(物流系统模拟实验)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0702

学号:

学生姓名:

起讫日期:2010年6月16日至2010年7月1日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

2.掌握面向对象的仿真模型的建模的方法

3.对生产物流系统的建模(仿真模型)

二.设计要求

1.弄清每个对象和模块的用法

2.学习分层建模的方法

3.学会不同模块的接口使用

4.学习整个仿真系统的调试

三.实验内容

1.不同物件的使用

2.桌子加工、装配流程的物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四.实验报告:

(一).建模与仿真的过程与结果。

1.在Tecnomatix Plant Simulation 9里面新建一个模型,基本对象和类库里面的对象和类都要选上。

2.在basis下面添加两个文件夹new1,new2作为建模过程中各个模块的文件夹,在Mus里面添加两个container,命名为Palette和TableT op.

3.进行桌子加工,装配流程,流程图如下所示:

4.建模过程:

4.1在Models下面的底层里创建添加对象并用控制线连接来创建3中所示的流程结果如下图:

4.2创建第一个模块

(1)在new1里面添加一个框架命名为CompMilling,来构建3)中的磨床部分。在框架内添加单处理器,Flowcontrol,和接口等对象。连接后结果如下图:

(2)用此模块替代底层流程中的Milling部分(将原来的删掉)。结果如下图:

4.3做第二个模块

(1)在new1里面添加一个框架命名为CompPaintshop,来构建3)中的上漆部分。在框架中添加以下对象命名后用控制线如下图连接:

(2)对以上对象进行设置定义

1)上图中的两个全局变量重命名后数据类型为整型integer,初始值分别为0和1.

2)命名为init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

3)命名为rework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

is

do

counter:=counter+1;

print counter;

if counter>10

then

@.quality:="BAD";

counter:=0;

else

@.Quality:="GOOD";

end;

@.move;

print@.Quality;

end;

4)命名为Test_Part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is

do

if@.Quality="GOOD"

then

@.move(part_ok);

else

@.move(part_not_ok);

end;

end;

5)命名为Color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

is

do

@.currIcon:=colorT able[1,colorIndex];

colorIndex:=colorIndex+1;

if colorIndex>5

then

colorIndex:=1;

end;

end;

6)把命名为colorTable的表格初始化为一列数据类型为string的表格输入内容后如下图:

把单处理器Paint的控制出口选为rework;单处理器QualityControl的控制出口选择test_Part。

(3)用做好的模块替代底层流程中的Paint 部分并连接,结果如下图所示:

4.3创建第三个模块

(1)在new1里面添加一个框架命名为CompAssembly,来构建3中的组装部分。在框架中添加以下对象命名后用控制线如下图连接:

(2)对以上对象进行设置定义

1)命名为Loading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

is

do

if entrance.ready and buffer.ready

then

buffer.cont.move(loadingStation);

entrance.cont.move(loadingStation.cont);

end;

end;

2)命名为Unloading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

is

do

waituntil exit.empty prio 1;

@.cont.move(exit);

@.move(buffer);

end;

3)发生源SourcePalete的MU选择Palette;托盘缓冲器和桌面发生源Entrance的控制出口选择loading;Buffer属性中的容量选择一个大于10的数

(3)对模块中的Assembly部分建模来具体的桌面和桌脚的装配过程。

具体建模过程如下:

1)在new1里面添加一个框架命名为CompAssembly1,在框架中添加以下对象命名后

用控制线如下图连接:

2)对以上对象进行设置定义

命名为ass embling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

is

i:integer;

do

waituntil mainEntrance.occupied and mainExit.empty and T ableLegs.full prio 1;

mainEntrance.cont.move(mainExit);

for i:=1 to 4

loop

TableLegs.cont.move(mainExit.cont.cont);

next;

end;

单处理器mainEntrance的控制出口选择assembling;

4)用模块CompAssembly1代替中的Assembly部分如下图所示:

(4)用模块CompAssembly替代底层流程中的Assembly部分,同时在底层添加桌脚的发生源和传输带,结果如下图(前两个模块已经编辑过图标):

4.4编辑前面三个模块的图标

(1)编辑Mus中T abletop的图标,在类库里面右击Tabletop选择图标编辑,新建五个和colorTable中颜色一致形状类似桌面的图标保存。

(2)编辑模块的动画图标,按下列顺序进行编辑:类库——右击——图标编辑——新建图标——动画模式——工具——剪贴画库——文件夹training——选择对应的图标——图标剪贴——添加动点和动线——动点或动线与模块内的对象连接——保存图标。(3)各个模块进行同样的操作编辑后各个图标如下所示:

注意要先编辑CompAssembly1然后在编辑CompAssembly,CompAssembly上的第一个动点要和CompAssembly1中的Entrance链接,底层中的Line和CompAssembly1中的接口InT ableLegs连接。

4.5创建第四个模块

(1)在new1里面添加一个框架命名为CompPacking,来构建3中的包装部分。在框架中添加以下对象命名后用控制线如下图连接:

(2)用模块CompPacking替代底层流程中的Packing部分;

(3)根据4.4中的方法对此模块编辑图标,编辑后结果如下图所示:

4.5构建最后一个模块CompShipping

(1)在new1里面添加一个框架命名为CompShipping,来构建3中的货运部分。在框架中添加以下对象命名后用控制线如下图连接:

(2)对以上对象进行设置定义:

1)命名为reset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

is

do

timesequence.delete;

tpt_protocol.delete;

end;

3)命名为tpt_methode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product:object)

is

tab:table;

tpt:time;

actRow:integer;

do

tab.create;

product.statistics(tab);

tpt:=tab["avgLt",1];

actRow:=tpt_protocol.YDim+1;

tpt_Protocol["part_id",actRow]:=product.id;

tpt_Protocol["Lifespan",actRow]:=tpt; end;

4)命名为evaluate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

s

found:boolean;

do

tpt_Methode(@);

found:=partStatistic(@);

print@,"evaluation is",found;

end;

5)命名为partStatistic的方法输入以下语句:

(product:object):boolean

is

counter:integer;

tableEntry:string;

colorFound:boolean;

do

colorFound:=False;

for counter:=1 to partstatistics.YDim

loop tableEntry:=partstatistics["color",counter];

if tableEntry =product.currIcon

then

partStatistics["Number",counter]:=partstatistics["Number",counter]+1;

colorFound:=true;

end;

next;

result:=colorFound;

end;

6)把命名为partStatistics的表格初始化为数据类型为string和integer的两列表格输入内容后如下图:

7)把命名为tpt_protocol的表格初始化为数据类型为integer和time的两列表格在属性输入内容后如下图:

8)排出口的控制出口选择evaluate

9)编辑此模块的图标;

10)用此模块替代底层中的Shipping部分,结果如下图:

4.6运行此仿真流程模型

在底层运行,对仿真控制器重置初始化后点击开始运行此仿真系统,下图为运行过程的图片:

运行一分钟后在CompShipping中的时间序列表和统计表中可以看到流程的进度的生产量,下图为统计数据:

(二)运行仿真系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错误、故障及解决方法。

1.方法中的语句需要调用模块中的某个对象,运行结果是找不到对象,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对象的命名和方法的语句中调用的名称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输入方法的错误或者空格等,命名时要仔细认真输入的方法要正确,就可以避免这类常见错误;

2.运行结果不连续,物料不能到达某个模块,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接口没有连接上,或者有些单处理器的控制出口和入口没有设定,及一些属性的设置不正确

3.由于缓冲器的数目引起堵塞,缓冲器的容量要设置适当。

五.实验思考与总结

这次实验是在Tecnomatix Plant Simulation 9平台上模拟一个书桌生产流程,对该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仿真。虽然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个模块构建并没有进行优化创新但是我对生产物流的认识又深刻了一步,同时也感受到Tecnomatix Plant Simulation 9功能的强大。

在这次实验之前对物流系统仿真相关的知识几乎是空白,对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也是半知半解,这次实验的各个模块是对流程的每个过程的具体化,每一项工作由谁来完成,需要哪些工序,及工时都能做统计,物流系统的仿真从流程设计到图标的编辑都需要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进行,需要仔细的设计和设置;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故障和流程的不阻塞。整个过程中物料的流动根据流程的设计很通畅,很明显,尤其是经过图标的编辑之后使人一目了然。物流系统的设计过程是一次对使用者企业一个流程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系统的标准化操作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系统的功效之一。

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流程不通畅,我总结了一下大部分故障是由于自己的操作错误和输入错误引起的,又一次让我认识到学习一个软件认真的重要性,虽然目前对这个平台的了解不够深入,但是希望有继续学习的机会,从而更深入的了解这款软件,努力学习进而有开发这类软件的能力。

数字钟设计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王婧 班级:111041B 学号:111041226

数字钟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 (3) 四、设计方案 (3) 五、数字钟电路设计原理 (4) (一)设计步骤 (4) (二)数字钟的构成 (4) (三)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5) 六、总结 (9) 1

一、前言 此次实验是第一次做EDA实验,在学习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自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实验过程遇到的很多难题,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件,如何分层设计点路,如何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和对程序进行硬件测试。明白了一定要学会看开发板资料以清楚如何给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配置管脚。这次实验为我今后对 EDA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对数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运用到了实际中来,明白了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也达到了其培养的目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实现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灰心、烦躁,甚至放弃,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部检查,找出最终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才会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成功。 2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数字钟的设计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训学会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4通过实训学习元器件的选择及集成电路手册查询方法; 5通过实训掌握电子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6熟悉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显示星期、时、分、秒的数字钟。 要求: 1、24小时为一个计数周期; 2、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3、定时闹铃(未完成) 四、设计方案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和定时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 3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 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 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六、思考题: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2009 年 9 月 10 日

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和协调时期和区域土地利用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土地需求量受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质量和区位条件等的影响。耕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规划预测中最基本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四、注意事项 数据输入时要仔细,分析过程中做到谨慎认真。 五、上交资料 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书写要规范。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例2.未来耕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单产、总产、基建投资等,并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下表提供了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的资料(表-2),由此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的耕地面积,并列出回归分析方程,最后分析预测误差。 表-2 ××县1970-1999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

数字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教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xx级电子信息工程(x)班 学号:xxxxxxxxxxxx 学生:坏水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 时间:2011.10.10~10.23 地点:电子技术实验室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坏水专业班级:xx电信本x班 指导教师:xxxxxxxxx 工作部门: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设计题目: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容(含技术指标): ①拟定多功能数字钟和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要现电路的基本功能,使用 的器件少,成本低; ②画出数字钟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主体电路逻辑图; ③测试多功能数字钟的逻辑功能,同时满足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的要求; ④设计并安装各单元电路,要求布线整齐、美观,便于级联与调试;

四、基本要求 1.基本功能:要求设计出+5V的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钟要求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小时计数器的计时要求为“12翻1”,要求具有手动校时功能。 2.扩展功能:定时控制,其时间自定;仿广播电台正点报时,自动报整点时数或触摸报整点时数(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上进行电路设计)。 (一)实训题目:直流稳压电源和多功能数字钟。 (二)实训目的: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等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综 合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课题。 2、根据课程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用元气件,通过电路组装, 调试和检测环节,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4、熟用常用电子元气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原则。 5、掌握电路图、PCB图的设计方法,学会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6、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电路整机指标的测试方法。(三)实训要求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字图像基本操作及灰度调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读、写图像的基本方法。 2)掌握MATLAB语言中图像数据与信息的读取方法。 3)理解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4)掌握绘制灰度直方图的方法,理解灰度直方图的灰度变换及均衡化的方 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熟悉MATLAB语言中对图像数据读取,显示等基本函数 特别需要熟悉下列命令:熟悉imread()函数、imwrite()函数、size()函数、Subplot()函数、Figure()函数。 1)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forest.tif图像文件读出.用到imread, imfinfo 等文件,观察一下图像数据,了解一下数字图像在MATLAB中的处理就是处理一个矩阵。将这个图像显示出来(用imshow)。尝试修改map颜色矩阵的值,再将图像显示出来,观察图像颜色的变化。 2)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b747.jpg图像文件读出,用rgb2gray() 将其 转化为灰度图像,记为变量B。 2.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读入不同情况的图像,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用常用灰度变换函数对输入图像进行灰度变换,比较相应的处理效果。 3.绘制图像灰度直方图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 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完成如下实验。 1)显示B的图像及灰度直方图,可以发现其灰度值集中在一段区域,用 imadjust函 数将它的灰度值调整到[0,1]之间,并观察调整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的差别,调整后的灰

度直方图与原灰度直方图的区别。 2) 对B 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试比较与源图的异同。 3) 对B 进行如图所示的分段线形变换处理,试比较与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的异同。 图1.1 分段线性变换函数 三、实验原理与算法分析 1. 灰度变换 灰度变换是图像增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常用于改变图象的灰度范围及分布,是图象数字化及图象显示的重要工具。 1) 图像反转 灰度级范围为[0, L-1]的图像反转可由下式获得 r L s --=1 2) 对数运算:有时原图的动态范围太大,超出某些显示设备的允许动态范围, 如直接使用原图,则一部分细节可能丢失。解决的方法是对原图进行灰度压缩,如对数变换: s = c log(1 + r ),c 为常数,r ≥ 0 3) 幂次变换: 0,0,≥≥=γγc cr s 4) 对比拉伸: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常常要求 局部扩展拉伸某一范围的灰度值,或对不同范围的灰度值进行不同的拉伸处理,即分段线性拉伸: 其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为: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焱 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报告正文 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 P t = P o ×(1+K+P)(t-to)+(c-d) 式中:P t ——规划年人口数 P t0 ——基期年人口数 t-t ——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P t2010 = P t2004 ×(1+K+P)(t-to)+(c-d) =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 P t2020 = P t2004 ×(1+K+P)(t-to) =73.42×(1+0.82%+0.38%) 16+4.3 = 93.16(万人)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 a n = a o ×(1+r)n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开课实验室数学实验室 学院理学院年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 班学生姓名李伟凯学号631122020203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 1 学期

实验(一)图像处理基础 ?实验目的 学习Matlab软件的图像处理工具箱,掌握常用的一些图像处理命令;通过编程实现几种简单的图像增强算法,加强对图像增强的理解。 ?实验内容 题目A.打开Matlab软件帮助,学习了解Matlab中图像处理工具箱的基本功能;题目B.掌握以下常见图像处理函数的使用: imread( ) imageinfo( ) imwrite( ) imopen( ) imclose( ) imshow( ) impixel( ) imresize( ) imadjust( ) imnoise( ) imrotate( ) im2bw( ) rgb2gray( ) 题目C.编程实现对图像的线性灰度拉伸y = ax + b,函数形式为:imstrech(I, a, b); 题目D.编程实现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并将实验结果与Matab中imhist 命令结果比较。 三、实验结果 1).基本图像处理函数的使用: I=imread('rice.png'); se = strel('disk',1); I_opened = imopen(I,se); %对边缘进行平滑 subplot(1,2,1), imshow(I), title('原始图像') subplot(1,2,2), imshow(I_opened), title('平滑图像') 原始图像平滑图像

《机械设计基础》本科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 2、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看、听讲陈列柜的展出和演示。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第1柜机构的组成 1 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 2 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曲柄摇杆机构;②双曲柄机构;③双摇杆机构 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①对心曲柄滑块机构②偏置取冰滑块机构③正弦机构④偏心轮机构⑤双重偏心机构⑥直动滑杆机构⑦摇块机构⑧转动导杆机构⑨摆动导杆机构⑩双滑块机构 第3柜连杆机构的应用 1 鄂式破碎机、飞剪; 2 惯性筛; 3 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 4 鹤式起重机; 5 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 6 插床模型。 第4柜空间连杆机构 RSSR 空间机构、4R 万向节、RRSRR机构、RCCR联轴节、RCRC揉面机构、SARRUT机构第5柜凸轮机构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和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和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和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 第6 柜齿轮机构类型 1 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matlab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姓名:陈琼暖 班级:07计科一班 学号:20070810104

目录: 实验一:灰度图像处理 (3) 实验二:灰度图像增强 (5) 实验三:二值图像处理 (8) 实验四:图像变换 (13) 大实验:车牌检测 (15)

实验一:灰度图像处理题目:直方图与灰度均衡 基本要求: (1) BMP灰度图像读取、显示、保存; (2)编程实现得出灰度图像的直方图; (3)实现灰度均衡算法. 实验过程: 1、BMP灰度图像读取、显示、保存; ?图像的读写与显示操作:用imread( )读取图像。 ?图像显示于屏幕:imshow( ) 。 ?

2、编程实现得出灰度图像的直方图; 3、实现灰度均衡算法; ?直方图均衡化可用histeq( )函数实现。 ?imhist(I) 显示直方图。直方图中bin的数目有图像的类型决定。如果I是个灰度图像,imhist将 使用默认值256个bins。如果I是一个二值图像,imhist使用两bins。 实验总结: Matlab 语言是一种简洁,可读性较强的高效率编程软件,通过运用图像处理工具箱中的有关函数,就可以对原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 通过比较灰度原图和经均衡化后的图形可见图像变得清晰,均衡化后的直方图形状比原直方图的形状更理想。

实验二:灰度图像增强 题目:图像平滑与锐化 基本要求: (1)使用邻域平均法实现平滑运算; (2)使用中值滤波实现平滑运算; (3)使用拉普拉斯算子实现锐化运算. 实验过程: 1、 使用邻域平均法实现平滑运算; 步骤:对图像添加噪声,对带噪声的图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 对图像添加噪声 J = imnoise(I,type,parameters)

土地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可视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对数字地图制图有初步的认识 2、掌握了解符号化、注记标注、格网绘制以及地图整饰的意义 3、掌握MAPGIS工程文件、点、线、面文件创建及保存方法 4、掌握基本的符号化方法、自动标注操作以及相关地图的整饰和数据的操作 通过综合实验,加深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核心技术,掌握GIS 图形输入、编辑、数据库建立、空间分析、地学分析、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制图输出等基本应用技能,结合环规专业进行开发区建设规划,为GIS 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阅读PPT严格按照下面的符号特征要求来做: 1 数据符号化显示 A.地图中共有6个区,将这6个区按照ID字段来用分类色彩表示; B.将道路按class字段分类:分为1~4级道路,并采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C.地铁线符号Color:深蓝色,Width:1.0; D.区县界线Color:橘黄色,Width:1.0 ; E.区县政府Color:红色,Size:10,样式:Star3; F.市政府符号在区县政府基础上改为大小18 2注记标记 A.对地图中6个区的Name字段使用自动标注,标注统一使用Country2 样式,大小:16; B.手动标注黄浦江(双线河),使用宋体、斜体、16号字,字体方向为纵 向,使用曲线注记; C.地铁线使用自动标注,采用Country3样式; D.道路中,对道路的Class字段为GL03的道路进行标注,字体:宋体, 大小:10; E.区县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宋体,大小:10; F.市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楷体,大小:14

3绘制格网 采用索引参考格网,使用默认设置。 4 添加图幅整饰要素 A.添加图例,包括所有字段; B.添加指北针,选择ESRI North 3样式; C.添加比例尺,选择Alternating Scale Bar 1样式 三、实验内容与主要过程 制作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一)数据符号化 首先我们打开ArcMap,点击Add Data添加各数据,选取数据层所在位置,添加各图层。 在区县界面图层上右键打开Properties对话框,在Value Field中选择字段Name,单击Add All Values按钮,将6个区的名称都添加进来,并选择合适的配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符号化设置

多功能数字钟实验报告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制作》 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兴) 2008级自动化 姓名:胡荣 学号:2008960623 指导教师:刘勇 2010年11月13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1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1 三、总设计原理...............................1 四、主要元件及设备...........................2 五、单元电路的设计...........................5 1、数字电子计时器组成原理.................5 2、用74LS160实现12进制计数器..............6 3、校时电路...............................7 4、时基电路设计...........................8 六、设计总电路图.............................8 七、设计结果及其分析.........................8 八、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9 九、心得体会.................................9 十、附录.....................................10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要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初步掌握电子线路的设计、组装及调试方法。即根据设计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使电路达到性能要求;二、课程设计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我们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引向实际方面,运用已学过的分析和设计电路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同时,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资料打下基础。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功能要求: ①基本功能: 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小时计数器的计时要求为“12翻1”,并要求能手动快校时、快校分或慢校时、慢校分。 ②扩展功能: 定时控制,其时间自定;仿广播电台正点报时—自动报正点时数。 2、设计步骤与要求: ①拟定数字钟电路的组成框图,要求先实现电路的基本功能,后扩展功能,使用的器件少,成本低; ②设计各单元电路,并用Multisim软件仿真; ③在通用电路板上安装电路,只要求显示时分; ④测试数字钟系统的逻辑功能; ⑤写出设计报告。设计报告要求:写出详细地设计过程(含数字钟系统的整机逻辑电路图)、调试步骤、测试结果及心得体会。 三、总设计原理 数字电子钟原理是一个具有计时、校时、报时、显示等基本功能的数字钟主要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等七部分组成。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经过分频器得到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计数结果通过“时”、“分”、“秒”译码器译码,并通过显示器显示时间。 四、主要元件及设备 1、给定的主要器件: 74LS00(4片),74LS160(4片)或74LS161(4片),74LS04(2片),74LS20(2片),74LS48(4片),数码管BS202(4只),555(1片),开关(1个),电阻47k(2个)电容10uF(1个)10nF(1个) 各元件引脚图如下图: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92184

数字图像处理试验报告 实验二:数字图像的空间滤波和频域滤波 姓名:XX学号:2XXXXXXX 实验日期:2017 年4 月26 日1.实验目的 1. 掌握图像滤波的基本定义及目的。 2. 理解空间域滤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 掌握进行图像的空域滤波的方法。 4. 掌握傅立叶变换及逆变换的基本原理方法。 5. 理解频域滤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6. 掌握进行图像的频域滤波的方法。 2.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平滑空间滤波: 1) 读出一幅图像,给这幅图像分别加入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后并与前一张图显示在同 一图像窗口中。 2) 对加入噪声图像选用不同的平滑(低通)模板做运算,对比不同模板所形成的效果, 要求在同一窗口中显示。 3) 使用函数 imfilter 时,分别采用不同的填充方法(或边界选项,如零填 充、’replicate’、’symmetric’、’circular’)进行低通滤波,显示处理后 的图像。 4) 运用for 循环,将加有椒盐噪声的图像进行10 次,20 次均值滤波,查看其特点, 显示均值处理后的图像(提示:利用fspecial 函数的’average’类型生成均值滤 波器)。 5) 对加入椒盐噪声的图像分别采用均值滤波法,和中值滤波法对有噪声的图像做处理, 要求在同一窗口中显示结果。 6) 自己设计平滑空间滤波器,并将其对噪声图像进行处理,显示处理后的图像。 2. 锐化空间滤波 1) 读出一幅图像,采用3×3 的拉普拉斯算子 w = [ 1, 1, 1; 1 – 8 1; 1, 1, 1] 对其进行滤波。 2) 编写函数w = genlaplacian(n),自动产生任一奇数尺寸n 的拉普拉斯算子,如5 ×5的拉普拉斯算子 w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分别采用5×5,9×9,15×15和25×25大小的拉普拉斯算子对blurry_moon.tif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 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 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 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六、思考题: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一

实验一土地要素分析 1208140515 土资122班 张舵 一、实验目的 根据研究区域基础数据资料,分析地形、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方式等土地构成要素的空间演替的规律。 二、实验数据 1.北京市海淀区数字高程模型(DEM) 2.北京市海淀区土壤类型图(土壤.*) 3.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简化)(HDDLTB.*) 4.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稻香湖”样区条带遥感影像(Sat_DXH31.tif)

三、实验过程 1.将DEM由Raster转化为TIN 打开ArcMap10.2,点击加载实验数据,在Arc Toolbox中选择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Raster→Raster to TIN(图1),输入栅格为DEM图层(图2),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栅格格式(Raster)转化为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图3)。 图 1 Arc Toolbox工具栏 图 2 Raster to TIN窗口

图 3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的数字高程图 2.选择断面 将遥感影像图层置于所有图层顶端,在研究样区条带内,点击,选择一条东西向、横跨研究样区的断面,并用红线加粗显示(图4) 图4 断面位置示意图 断面在栅格中的具体位置如下图(图5) 图5断面栅格位置图 3.断面地形分析 (1)点击生成断面高程变化图,结合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判断。 (2)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Contour,

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等值线高差为50米,生成等值线图,进行等值线分析。(图6) 图6等值线分析 4.地貌类型分析 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生成坡度图,与高程变化图、等值线图对照,分析地貌类型及其部位。 5.土壤类型和属性 在土壤类型图的图层属性中选择符号系统,值字段为土类,添加所有值,并将卵石滩值移除后确定(图7) 图7 土类图层属性表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时钟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24小时制的数字时钟。 要求:计时、显示精度到秒;有校时功能。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发挥:增加闹钟功能。 二、设计方案: 由秒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时电路与校时电路构成电路。 秒时钟信号发生器可由振荡器与分频器构成。 计时电路中采用两个60进制计数器分别完成秒计时与分计时;24进制计数器完成时计时;采用译码器将计数器的输出译码后送七段数码管显示。 校时电路采用开关控制时、分、秒计数器的时钟信号为校时脉冲以完成校时。 三、电路框图: 图一 数字时钟电路框图 四、电路原理图: (一)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就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与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由振荡器与分频器组合产生秒脉冲信号。 ? 振荡器: 通常用555定时器与RC 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经过调整输出1000Hz 脉冲。 ? 分频器: 分频器功能主要有两个,一就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一就是提供功能 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选用三片74LS290进行级联,因为每片为1/10分频器,三片级联好获得1Hz 标准秒脉冲。其电路图如下: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时计数器 (24进制) 分计数器 (60进制) 秒计数器 (60进制) 校 时 电 路 秒信号发生器

图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二)秒、分、时计时器电路设计 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60进制——秒计数器 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9时产生进位,连在十位部计数器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与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与74LS11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 ,当十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5时利用74LS11与门产生一个高电平接到个位、十位的CD40110的清零端,同时产生一个脉冲给分的个位。其电路图如下: 图三60进制--秒计数电路 ?60进制——分计数电路 分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来自秒计数电路的进位脉冲使分的个位加1,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三

中南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三数学形态学及其应用

实验三 数学形态学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值形态学的基本运算 2.掌握基本形态学运算的实现 3.了解形态操作的应用 二.实验基本原理 腐蚀和膨胀是数学形态学最基本的变换,数学形态学的应用几乎覆盖了图像处理的所有领域,给出利用数学形态学对二值图像处理的一些运算。 膨胀就是把连接成分的边界扩大一层的处理。而收缩则是把连接成分的边界点去掉从而缩小一层的处理。 二值形态学 I(x,y), T(i,j)为 0/1图像Θ 腐蚀:[]),(&),(),)((),(0,j i T j y i x I AND y x T I y x E m j i ++=Θ== 膨胀:[]),(&),(),)((),(0 ,j i T j y i x I OR y x T I y x D m j i ++=⊕== 灰度形态学T(i,j)可取10以外的值 腐蚀: []),(),(min ),)((),(1 ,0j i T j y i x I y x T I y x E m j i -++=Θ=-≤≤ 膨胀: []),(),(max ),)((),(1 ,0j i T j y i x I y x T I y x D m j i +++=⊕=-≤≤ 1.腐蚀Erosion: {}x B x B X x ?=Θ: 1B 删两边 2B 删右上 图5-1 剥去一层(皮) 2.膨胀Dilation: {}X B x B X x ↑⊕:= 1B 补两边 2B 补左下 图5-2 添上一层(漆) 3.开运算open :

B B X ⊕Θ=)(X B 4.闭close :∨ Θ⊕=B B X X B )( 5.HMT(Hit-Miss Transform:击中——击不中变换) 条件严格的模板匹配 ),(21T T T =模板由两部分组成。1T :物体,2T :背景。 {} C x x i X T X T X T X ??=?21, 图5-3 击不中变换示意图 性质: (1)φ=2T 时,1T X T X Θ=? (2))()()(21T X T X T X C Θ?Θ=? C T X T X )()(21Θ?Θ= )/()(21T X T X ΘΘ= 6.细化/粗化 (1)细化(Thin ) C T X X T X XoT )(/??=?= 去掉满足匹配条件的点。 图5-4 细化示意图 系统细化{}n B oB XoB T Xo ))(((21=, i B 是1-i B 旋转的结果(90?,180?,270?)共8种情况 适于细化的结构元素 1111000d d I = d d d L 10110 0= (2)粗化(Thick ) )(T X X T X ??=? 用(){}0,01=T (){}0,12=T 时,X X X T X =?=? X 21 1 1 2 3 T ? XoT X ? X X ?T X ΘT T ⊕

实验报告

五尧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 目录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2) 1.2编制的依据 (2) 1.3规划指导思想 (2) 1.4规划原则 (2) 1.5规划年限 (3) 1.6规划目标 (3) 2.五尧乡基本状况 (4) 2.1五尧乡自然地理状况 (4) 2.2五尧乡社会经济状况 (4) 3.城镇规划 (4) 4.生态环境规划 (5) 4.1生态资源状况 (5) 4.2环境质量现状 (6) 4.3生态环境问题 (6) 4.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 5.效益分析 (9) 5.1生态效益 (9) 5.2经济效益 (9) 5.3社会效益 (9) 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 6.1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0) 6.2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10) 6.3文化教育和社会监督体系 (11) 6.4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 (11) 6.5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体系 (12) 6.6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体系 (12)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后,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加快发展小城镇则是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编制的依据 城市规划5个阶段,如果按编制规划的话可以说是: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这5个阶段的规划的依据个不一样。当然首先都是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主要有: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 ⑸《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⑹《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⑺《保定市志》 ⑻《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⑼《保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⑽《五尧乡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城建资料》 ⑾《五尧乡各类专业部门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1.3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生态化、集约化、市场化为理念,坚持突出五尧乡特色的原则,城乡经济和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土地使用集约化原则,规划弹性灵活的原则和建设精品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城镇发展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指导作用。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4规划原则 ⑴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 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五尧乡的发展必须在区域的框架内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从广域范围内分析五尧乡的发展,增强规划的区域观念和整体竞争力,积极融入保定市新一轮发展之中,谋求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城镇整体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