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doc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doc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doc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

饱蘸“农”墨,潜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

兴化市全域面积2393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人,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市、“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县”、“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连续12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或标兵市,淡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兴化同时也是江苏省生猪和优质地方家禽优势生产区、畜禽生产和调出大市。今年初,兴化市6个原农口部门组建成农业农村局,作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近年来,兴化市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用实干和担当在广袤的田野上潜心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多次荣获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省和泰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机关等荣誉称号,行业中涌现出一批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

一、质量兴农,高质量农业书写精彩答卷,实现由“愿景”向“实景”的升级。围绕本地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全市共划定粮食生产功

能区175个、面积近110万亩,计划整合资金22亿元,推进高标准农田整市建设,打造百万亩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创造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易推广的“兴化经验”;创成省级“味稻小镇”3个,全市优质稻米种植率达89.6%,连续刷新稻麦两熟条件下机插水稻百亩示范方单产全国纪录。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2万亩,建成高效规模设施园艺基地28个、特色农业基地32个,淡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壮大,新增家庭农场389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9万亩,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比重达47%,安丰镇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农村产权交易量、交易额全省领先,统一设立村级集体“现金池”账户,提高村级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做法,被泰州市委、市政府发文。农业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脱水蔬菜行业由传统单一的烘干食品、配料产品延伸到冻干食品和冷速冻食品、终端产品、保健食品,3家企业入围“2019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数量位于泰州前列,被认定为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入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

二、品牌强农,品牌建设书写崭新答卷,实现由“本土化”向“国际化”的跃升。围绕“培育品牌、做活产业、实现增效”的工作思路,兴化市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打好品牌农业这张“牌”,努力实现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大众农业”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转变。成功举办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承办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农业部共同举办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南南合作”项目第一届、第三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研修班;与

墨西哥墨西哥城政府管理部签订《农业文化遗产谅解备忘录》,推动农业、旅游、文化和经济领域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北京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品牌价值发布会暨特色农产品分享会,评估出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综合价值约达687亿元的结论,其中,载体价值约363亿元,服务价值约324亿元。成功举办2018兴化大米品牌推介会,兴化大米位列“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位,市场售价由过去平均每斤2.2元提高到每斤3.7元以上,可为全市农民增收15亿元左右;放大兴化龙香芋在央视的宣传效应,龙香芋市场售价由前几年每斤1元提高到5元多,每亩收益达2万元,可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垛田油菜从单纯的菜籽种植,发展到加工、旅游,核心区亩均产值达8000元,被国务院研究室誉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兴化大米、兴化龙香芋、兴化荷藕被评为全国最具魅力农产品,兴化大闸蟹获得“中国十大名蟹”称号,泓膏品牌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兴化香葱品牌价值达38.15亿元。千垛菜花风景区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入选全国10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制定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央视、京东、天猫开展战略合作,成功举办第二届电商产销对接大会,全年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44亿元。

三、装备助农,农业生产书写时代答卷,实现由“农耕文明”向“智慧时代”的引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理念,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智慧农业和互联网农业发展相结合,超前规划,统筹推进,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向纵深发展。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两个“国字号”项

目,有序推进农机装备能力提升和农村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两个“四年行动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6.5万亩,建成为农服务综合体10个,入围2018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创建,全面完成川东港、泰东河整治工程,修建圩口闸120座、排涝站57座,圩口闸电启闭改造300座,建成达标圩堤650公里。深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新增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8个,新建江苏大学(兴化)无人农业系统研究院、扬州大学(兴化)乡村振兴研究院,启动全国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中国蟹库网承担创建农业部大闸蟹单品大数据库和全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示范区。

四、共享富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书写示范答卷,实现由“新村”向“景点”的演变。致力于“护好生态”“种好风景”,兴化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履行职能,以春季千垛菜花旅游节、夏季万亩荷塘旅游季、秋季品蟹赏菊旅游季为载体,大力推进国家田园综合体和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兴化市共获批国家田园综合体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市级4个,实现试点数量、上争资金、覆盖户数、建设体量四个泰州第一;沙沟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美渔村,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按照“快出形象、做好示范、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公司运营、委托运营、合作运营、集体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初步趟出一条具有兴化特色的试点路子。“万科+政府平台+村集体”公司化运营的“东罗模式”,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本”,获得省和

泰州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央视、《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对其作专题报道,首届“江苏泰州·兴化碧水东罗农民丰收节”亮相央视《新闻联播》。

五、生态立农,人居环境书写绿色答卷,实现由“田园”向“公园”的转化。对标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放大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理念,用实际行动描绘“全省大公园,人文梦水乡”的美丽画卷。强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所;全面完成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建成并投入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71个。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25万亩,启动建设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完成“五水共治”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平旺湖、陈堡草荡、洋汊荡等退圩还湖工程。完成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横泾河、兴姜河水源地完成整治任务,通榆河、下官河、卤汀河水源地通过省级验收,创成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六、政策助农,产业脱贫书写满意答卷,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紧紧围绕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两大任务,务实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在注重外部帮扶的同时,注重激发内部潜能,想方设法为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和路径。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脱贫29965户、49343人、207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占建档立卡总数的89.8%、88.3%、77%。投入8095万元培植99个产业扶贫项目,覆盖118个经济薄

弱村。及时研究部署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在3个乡镇的6个村开展试点,全年共实施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631户,发放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金1533万元、困难群众医疗补助金7565万元,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同时,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红色领航”行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世界各国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英文.docx

Analysisoftheissue In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natural recourse, land system andsuch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mong countries,the paths and mode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not all the sam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irst type, this kind of country with little amount of but in huge scale of land ,they have the problem of the shortage of labor resources,thepat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s constructionis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greatly, and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by firstly focusing on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secondly turning emphases to the biotechnology;Japan and Holland a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econd type, this kind of country usually withmore people than land, and so have abundant labor resources, the path of the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i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greatly,to realize the agricultural sca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which based on biotechnology;Britain and France a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typ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he path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improvement on both of the land

如何处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定义: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古老的基本产业。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常常被认为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至今依然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感到困扰,很多经济学家都曾为研究这个问题花了极大的精力。一般的看法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界线,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达到可以用较少的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就能提供比过去多得多的农产品,不仅充分满足国内全社会粮食消费之外的需求,还可以大批出口国外。这就是除满足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之外所谓“剩余农产品”问题,人们总是把它作为社会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条件和标志。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把这种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称之为“现代农业”。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则仍然处于这个发展界线之下,甚至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仅大量人口被滞留在农业领域从事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而且向社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还十分有限,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传统农业”。 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划分标准: 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划分,本来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手段应用的水平、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的。凡是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有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高技术配套产业的密切配合,这就是现代农业;如果继续使用常规的生产技术手段,主要还是人畜耕作、人工收种、人背马驮、靠天吃饭等,则是传统农业。有时,虽部分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或实用技术,包括使用一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化肥农药等,但它并未使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局面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很有限,大量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还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那就仍然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 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 显然,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发展问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料开发为基础,围绕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市场促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在湖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连接。从农户到市场的整个产业化价值链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有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合作经济组织等,他们都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劳务或服务,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是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因此,研究出一条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之道是协调好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解决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合理的利润分配——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原则 获取利益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始动机,也是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追求。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有助于相关者之间关系更紧密,目标选择更一致,行为配合更密切。合理的利润分配是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 1、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农业价值是指在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在产前、产中、产后价值链上形成的产品的有用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与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创造更多的农业价值,能否促成农业价值的实现,主要还是取决于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利益相关者之间和谐共处,愉悦的合作氛围可以大大提高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多地创造农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农业价值。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实现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愉悦合作的关键所在。 2、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和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将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机、高效的组合,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力量来实现农产品产、加、销链条的重组和资源、规模等集约式的优化。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将使产业组织模式更合理、组织间关系更紧密、利益相关者行为更有效、对农业和农村资源的运用更科学,优化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配置。从人力资源开发到土地资源集约,从资金资源拓展到制度资源构建,无一不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直接推动力。 3、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1978年以后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耕种方式很难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的途径

The Industrial Study 产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51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的途径 聂书敏 李 伟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8 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依靠人力,畜力和少数简单工具如铁器等进行劳作,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 现代农业众筹指利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相结合,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并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一种众筹模式。首先,现代农业众筹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借助互联网的功能,大大发挥了聚集人气和筹集资金的重要作用。现代农业众筹使筹资更加便捷。其次,筹资人群体广泛。筹资人可以是专业投资者,也可以是普通老百姓,不仅仅局限于资金丰厚的某类特定人群。现代农业众筹为年轻创业者扩宽了融资渠道,使融资更加方便快捷,使创意成为现实,促进创新创业的同时,使创业者的梦想和自身价值得以实现。最后,现代农业众筹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模式,具有显著的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特征。现代农业众筹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武装的,计算机的应用使农业装备及监控系统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成套的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在现代农业中已被普遍应用,使农业生产更精确更科学。 现代农业众筹的增长方式是集约型增长方式。传统农业注重数量和速度,现代农业众筹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传统农业注重要素、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和资金利用率。现代农业众筹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不同于以自足自给为目的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众筹项目形式多样化,各具特色,筹集资金来源广泛,市场资源丰富,正好克服了传统农业形式单一,市场开放程度低等缺点。我国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虽然有不少问题需要克服,有不少路要走,而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传统农业资源、技术和资本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新发展的特点,迎合新时代新时期的要求,利用互联网整合传统农业资源、技术和资本,将市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在经营环节上,利用互联网思维搭建“销售平台”,升级农产品的经营模式。互联网农业的营销策略充分地运用市场细分理念,通过大数据确定目标客户,避免销售泛化。互联网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无障碍沟通,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改善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多样化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互联网农业实现了农业从生产转向消费,使农民,市场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实现农业自动化、智能化。首先,建立农业气象监控与服务系统。运用物联网系统对区域内空气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气象进行监测,向用户提供监测信息查询、报警、智能管控、技术指导等服务。设立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主要用于农作物全生育期的连续观察,观测要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地温,土壤湿度等。可为虫病害防治,生产作物和科研分析提供信息支持。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网站和短信发送。引进现代高效率的农业基础设备,用收割机代替拌捅,用现代插秧机代替人工插秧,用现代农耕机代替传统犁田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加强与国外先进农业国家的交流,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借鉴高效低风险的生产方式,引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本利用率。特别注重利用资本做好广告宣传推广,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影响力。在挑剔的消费者眼中,好的自然贵,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就如浙江胡柚,当很多地方的胡柚都出现滞销的时候,浙江人却能把胡柚卖到14元一斤。这就是品牌价值的体现。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种种方便快捷和可追溯等特性,通过“农超对接”等方式提高当地胡柚的知名度,从而实现增收。 二、切合现代农业众筹发展要求,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农民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体。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劳动者掌握、使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虽有所改善,但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都处于较低状态;全国范围内,农村有近90%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文化。从我国农业从业劳动者的年龄构成来看,21岁~50岁的青壮年,有近80%的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就业,青年壮年劳动力趋向于非农生产,农业劳动力结构十分不平衡。在这种状况下,强化劳动者运用科技能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显得尤为紧迫。 广泛开展劳动者科技培训。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方法咨询、推广活动、科技农技110、农学直通车、农业科技书屋等活动,推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农业中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探索开 摘要:2018年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川省农业众筹发展模式及风险研究”(立项编号:201810636144);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而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的途径,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传统农业资源、技术和资本;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有吸引力的回报;提供政策的支持与法律的保障。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众筹;转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2-0051-02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 区别 现代农业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所具备的特征。 (1)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或者说是充分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2)生产技术科学化: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进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县现有52万人口,47万农业人口,62万亩耕地,是一个人口大县、农民大县、农业大县。按照《**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建设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这个任务繁重而艰巨,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要点在农民。用传统的理念抓农业生产已经不能适应我县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经过笔者长时期的调查研究,认为“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应该是加快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条主要出路。“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在思想上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业,用工业反哺农业;另一层意思是指用抓工业的观念、思路、体制、机制来抓农业。本文主要对第二层含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抓工业的理念认识农业,必须增强紧迫感 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表明,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必须将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我县年均粮食产量在4.4亿斤左右,农民人均占有粮食936斤。根据《XX 年度**统计年鉴》中的典型户调查,农民人均每年消费口粮466斤,每年约要消费粮食2.2亿斤。从理论上讲还有一半的粮食可用来作为商品粮销售,商品率最高可达50%,而我

县现在的粮食商品率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从全县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民每年人均售粮182.5斤,商品率仅为19.5 %,人均收入149.6元,除去种子、化肥、机械费用和人工等成本,所剩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县,历来重煤炭轻农业,挖煤挣钱,种地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就是传统“自足自给”的小农思想在作怪,重“口粮”轻“商品”,重生产轻销售。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使传统农业的固有特征在我县的农业发展中比较突出。即不注重农产品加工,缺乏有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注重农产品特色,区域布局不明显,经营规模小;不注重营销,流通体系不健全;不注重标准化生产,缺少品牌优势;不注重科技应用,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所有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转变传统农业指导思想,借鉴抓工业的理念和做法,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和手段把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用抓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必须找准结合点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必须找准二者的结合点。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组织化、集约化为手段,以品牌战略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企业家队伍为支撑。这些特征对我县发展现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doc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 饱蘸“农”墨,潜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典型材料 兴化市全域面积2393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人,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市、“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县”、“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连续12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或标兵市,淡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兴化同时也是江苏省生猪和优质地方家禽优势生产区、畜禽生产和调出大市。今年初,兴化市6个原农口部门组建成农业农村局,作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近年来,兴化市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用实干和担当在广袤的田野上潜心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多次荣获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省和泰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机关等荣誉称号,行业中涌现出一批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 一、质量兴农,高质量农业书写精彩答卷,实现由“愿景”向“实景”的升级。围绕本地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全市共划定粮食生产功

能区175个、面积近110万亩,计划整合资金22亿元,推进高标准农田整市建设,打造百万亩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创造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易推广的“兴化经验”;创成省级“味稻小镇”3个,全市优质稻米种植率达89.6%,连续刷新稻麦两熟条件下机插水稻百亩示范方单产全国纪录。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2万亩,建成高效规模设施园艺基地28个、特色农业基地32个,淡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壮大,新增家庭农场389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9万亩,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比重达47%,安丰镇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农村产权交易量、交易额全省领先,统一设立村级集体“现金池”账户,提高村级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做法,被泰州市委、市政府发文。农业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脱水蔬菜行业由传统单一的烘干食品、配料产品延伸到冻干食品和冷速冻食品、终端产品、保健食品,3家企业入围“2019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数量位于泰州前列,被认定为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入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 二、品牌强农,品牌建设书写崭新答卷,实现由“本土化”向“国际化”的跃升。围绕“培育品牌、做活产业、实现增效”的工作思路,兴化市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打好品牌农业这张“牌”,努力实现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大众农业”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转变。成功举办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承办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农业部共同举办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南南合作”项目第一届、第三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研修班;与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不属于超大建立的“五个统一”模式的是 A.统一提供水果和蔬菜良种 B.统一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 C.统一销售渠道 D.统一品牌认证 2.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民有高效益原因不包括 A.经营规模大 B.经营的成本比较低 C.产出比较高 D.投入比较大 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珠海模式的特点 A.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运行 B.改革创新管理的技术

C.全面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D.以现代高科技为支撑,提高园区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4. 现代农业的特征,下列错误的是 A.生产要素不断变化 B.有商标 C.有品牌 D.有统一价格 5. 韩国高产辣椒的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A.产量高 B.效益好 C.立体种植,创新性强 D.具有普遍性 6. 梧州模式的1245实验工程不包括 A.一个企业群 B.两大市场 C.四大企业 D.五大基地 7. 超大模式建立的保障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A.无机农业研发团队 B.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 C.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持和研发系统 D.遍布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生产供应系统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农业的增长与发展问题 周杰农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古老的基本产业。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常常被认为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至今依然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感到困扰,很多经济学家都曾为研究这个问题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一般的看法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界线,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达到可以用较少的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就能提供比过去多得多的农产品,不仅充分满足国内全社会粮食消费之外的需求,还可以大批出口国外。这就是除满足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之外所谓“剩余农产品”问题,人们总是把它作为社会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条件和标志。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把这种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称之为“现代农业”。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则仍然处于这个发展界线之下,甚至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仅大量人口被滞留在农业领域从事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而且向社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还十分有限,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传统农业”。 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划分,本来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手段应用的水平、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的。凡是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有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高技术配套产业的密切配合,这就是现代农业;如果继续使用常规的生产技术手段,主要还是人畜耕作、人工收种、人背马驮、靠天吃饭等,则是传统农业。有时,虽部分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或实用技术,包括使用一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化肥农药等,但它并未使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局面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很有限,大量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还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那就仍然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显然,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世界各国都曾有农业方面进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哪些区别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哪些区别? 现代农业是一个伴随着历史发展阶段不断变化的概念,其内涵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变迁而不断更新。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显著的时代特征: 一是科技化。农业生产等不再局限于依赖传统的经验常识,而是要转变为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运作模式,亦即通过植物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和相关科学技术装备的介入,例如,植物新品种的研发、化肥农药的精准施洒、以及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等不一而论,据此走出一条新型集约高产质优生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之路。 二是规模化。从现代农业发展历程来看,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无疑是一种趋势。在某种意义上,土地规模经营是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业科技化的伴随产物。不惟如此,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是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通过土地、人力、资本、技术、组织等要素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是融合化。融合化是指基于农村等多方面的资源禀赋,作为第一产业的现代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经营态势,亦即形成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形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以便达至提升农业价值链的目的。

四是多能化。现代农业的功能不仅在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文化农业等农业新功能的开发拓展还可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田园风光、天然氧吧等稀缺性生态环境资源,对于久居城市的居民而言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五是组织化。组织化是指摆脱传统个体小农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农业股份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统筹组织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经验等,畅通农产品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减少交易成本。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区别:二者的属性不同,农业现代化从技术角度理解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从制度角度理解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建立在感性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上的传统农业转变成为以现代工业科学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方式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现代农业强调的是生产结果的高产、高效;农业现代化则更强调的是农业生产过程要又现代、先进的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本农业现代化是对改造传统农业的动态过程的描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方法和手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二者是目的与方式手段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则是实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与手段,建成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所要最终达成的目标。

2019年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转变 **县现有52万人口,47万农业人口,62万亩耕地,是一个人口大县、农民大县、农业大县。按照《**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建设规划》的要求,到20**年要建成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这个任务繁重而艰巨,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要点在农民。用传统的理念抓农业生产已经不能适应我县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经过笔者长时期的调查研究,认为“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应该是加快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条主要出路。“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在思想上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业,用工业反哺农业;另一层意思是指用抓工业的观念、思路、体制、机制来抓农业。本文主要对第二层含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抓工业的理念认识农业,必须增强紧迫感 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表明,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必须将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我县年均粮食产量在4.4亿斤左右,农民人均占有粮食936斤。根据《20**年度**统计年鉴》中的典型户调查,农民人均每年消费口粮466斤,每年约要消费粮食2.2亿斤。从理论上讲还有一半的粮食可用来作为商品粮销售,商品率最高可达50%,而我县现在的粮食商品率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从全县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民每年人均售粮182.5斤,商品率仅为19.5 %,

人均收入149.6元,除去种子、化肥、机械费用和人工等成本,所剩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县,历来重煤炭轻农业,挖煤挣钱,种地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就是传统“自足自给”的小农思想在作怪,重“口粮”轻“商品”,重生产轻销售。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使传统农业的固有特征在我县的农业发展中比较突出。即不注重农产品加工,缺乏有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注重农产品特色,区域布局不明显,经营规模小;不注重营销,流通体系不健全;不注重标准化生产,缺少品牌优势;不注重科技应用,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所有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转变传统农业指导思想,借鉴抓工业的理念和做法,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和手段把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用抓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必须找准结合点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必须找准二者的结合点。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组织化、集约化为手段,以品牌战略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企业家队伍为支撑。这些特征对我县发展现代化农业有着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对解决我县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用“市场导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导农业,有助于解决我县农产品加工不够深的问题。目前,我县每年种植的40多万亩小麦、30多万亩大豆、10多万亩小杂粮,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如何处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

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定义: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古老的基本产业。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常常被认为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至今依然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感到困扰,很多经济学家都曾为研究这个问题花了极大的精力。一般的看法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界线,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达到可以用较少的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就能提供比过去多得多的农产品,不仅充分满足国内全社会粮食消费之外的需求,还可以大批出口国外。这就是除满足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之外所谓“剩余农产品”问题,人们总是把它作为社会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条件和标志。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把这种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称之为“现代农业”。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则仍然处于这个发展界线之下,甚至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仅大量人口被滞留在农业领域从事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而且向社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还十分有限,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传统农业”。 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划分标准: 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划分,本来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手段应用的水平、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的。凡是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有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高技术配套产业的密切配合,这就是现代农业;如果继续使用常规的生产技术手段,主要还是人畜耕作、人工收种、人背马驮、靠天吃饭等,则是传统农业。有时,虽部分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或实用技术,包括使用一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化肥农药等,但它并未使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局面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很有限,大量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还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那就仍然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 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 显然,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世界各国都曾有农业方面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比如在土地制度、生产组织、农机推广、土壤改良、水利建设、籽种培育,以及化肥农药、耕作技术、经

浅议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

浅议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 发表时间:2019-07-18T15:34:17.10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作者:宋振丽 [导读] 分析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中国农业技术的创新之路,进而提出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传统技术转变的策略 菏泽市东新农场 274000 摘要:我国农业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想要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从单一的追求数量注重质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必须依靠农业技术从传统化向现代化进行转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中国农业技术的创新之路,进而提出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传统技术转变的策略。中国论文网 h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代农业转变 1、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和特点 1.1 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历程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农业,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业文明,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农业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显示出了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灿烂和辉煌。 谈到中国传统农业,就要追溯到先秦-明清传统的农业的历史阶段。中华民国以后为现代农业的时期,但真正的现代农业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中国现代农业废除了封建统治的形式,它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在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基础上,通过不断地促进技术创新,使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也长期处于均衡状态。中国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适应各个地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适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民族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在过去几千年一直领先于世界,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依然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的借鉴和依据。 然而,传统农业技术也有种种弊端。传统农业使中国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在明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由于农业技术的滞后,抵抗不住工业浪潮的强烈冲击,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导致近300年来落后于西方世界。因此,传统的农业技术如何向现代的农业技术转变,是中国农业的一个迫切问题。 1.2 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特点 传统农业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2)人工精作的技术特点;3)因地制宜,适应当地气候条件;4)以谷物种植为主;畜牧与种植相结合。 2、中国农业技术的创新 2.1 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2.1.1 微观涵义 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以新农业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来促进农业生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它包含农业新技术的研究,获得和掌握,并包含新技术传播转让和渗透,还含有农业市场开发、售后服务和改进创新。 2.1.2 宏观涵义 从宏观的角度上讲,农业技术创新是指由一系列的公共机构和农业企业组成的系统或网络。这些机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影响,协调与整合决定全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能力。 2.2 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相比之下,工业技术由于受到大多数农业技术与不同层次的公共产品特性、农业技术秘密、农业技术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使得农业技术创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参与技术多和技术创新过程复杂、技术创新不确定性,技术创新子系统相互作用性强等特点。 2.3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2.3.1农业企业:企业在市场机制的鼓励下去从事农业技术创新;在企业家通过领导和指挥技术人员实现创新; 2.3.2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能够提供大量的专业科学知识,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教育培训,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农业创新人才;教育和培训能农业人才,使知识和技术向社会的传播范围变大,速度提高。因此,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行为主体之一。 3、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 3.1 传统农业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农业技术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忽视了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们在选择的农业技术时候,通常社会应用考虑不够。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几乎所有当地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尤其是水果生产技术,从决定到看结果需要较长的周期。这个决定时间延迟的延迟,使得农民在政府行政命令下,反复遭受政策“错误”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导致领导的政府权威衰减,农民们甚至会出现反对政府政策的现象。农民行为和政府行为之间的冲突出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因此,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社会经济反战不相适应。 3.2 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策略 3.2.1 传承传统农业技术是基本 农业科技技术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在世世代代继承中创造了出来的,它包含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因此,传承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基本方法。根据实际走自己的农业技术现代化道路,而不是盲目模仿某一地区的模式。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中国未来的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应该继续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要强调集约式的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融合。 3.2.2 改造传统农业技术是关键 由于长期的积累投入,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并没有发生改变的。生产率很低,但只要技术状态不变,传统农业专项平衡态性质和恢复,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