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如图是加注部分经纬线后的微信登录界面。据图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 图示区域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B. ②地比③地先看到日出

C. 沿①地所在经线圈绕地球一周,所走过的距离接近4万千米

D. ①地在地球表面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135°E,23.5°N)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是东半球;一般东边先看到日出,②地比③地后看到日出;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沿①地所在经线圈绕地球一周,所走过的距离小于4万千米;①地在地球表面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135°E,23.5°N);

故答案为:D

【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3月21~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欧洲西部的意大利、法国、摩纳哥进行国事访问,并分别同三国总统进行了会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知晓这三国的位置,最好查阅欧洲()

A. 气候图

B. 人口密度图

C. 地形图

D. 政区图(2)习近平主席与法国总统之间的会谈属于()

A. 中非合作

B. 亚太合作

C. 南北对话

D. 南南合作【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要知晓这三国的位置,最好查阅欧洲政区图。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法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法之间的会谈属于南北对话。

故答案为:(1)D;(2)C;

【点评】(1)考查选择合适地图,根据自己的目的选用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国家政区图查找世界的国家,地形图观察地形地势,人口图观察人口的分布和密集程度。

(2)世界上的国家中,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中国和韩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属于“南南合作”。

3.地球的五带,气候终年炎热的是()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寒带【答案】 A

【解析】【分析】解:热带的范围是23.5°S-23.5°N;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五带的划分,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主要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取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为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为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寒带为极圈以内。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4.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等内容引进选择城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阆中古城所属地形区是()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柴达木盆地(2)阆中古城濒临河流所属水系是()

A. 长江水系

B. 黄河水系

C. 珠江水系

D. 淮河水系(3)从传统风水学说来看,阆中古城是一个风水宝地。据图分析,阆中古城城址选择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三面环水②北面靠山③矿产丰富④地势平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A

(2)A

(3)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阆中古城所属地形区是四川盆地。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邻仪陇、巴中,南接南部,西连剑阁,北毗苍溪,距省会成都300公里。

(2)读图可知,阆中古城濒临河流为嘉陵江,所属水系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是长江北侧支流,在重庆与长江交汇。

(3)读图可知,阆中古城三面环嘉陵江,北面靠山,地势平缓,是一个风水宝地。

故答案为:(1)A;(2)A;(3)C。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5.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量得两山顶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A. 500米

B. 1千米

C. 100米

D. 1000千米【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①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②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应为山谷;③地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应为鞍部;④地等高线重合,应为陡崖。依据题意。

(2)根据图中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量得两

山顶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1千米;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6.下图为柳州市高速公路局部示意图。家住柳州市市中心的陈馨与全家自驾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途中她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块标志牌(下图),标志牌指示当前位置与县城驻地的距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起点到终点,陈馨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A. 由南向北

B. 由北向南

C. 由东向西

D. 由西向东(2)看到标志牌时,陈馨最有可能位于()

A. 融安县

B. 鹿寨县

C. 柳城县

D. 融水苗族自治县【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图中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

断方向,可以看出,陈馨的前进方向大致是自南向北.

(2)由图可知,当他看到标志时,离三江自治州有132千米,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大约在图上离三江5厘米处,此时陈馨最有可能位于柳城县.

故答案为:(1)A;(2)C;

【点评】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7.地球的形状是()

A. 圆形

B. 球体

C. 正方形

D. 椭圆形【答案】 B

【解析】【分析】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蓝色弹珠”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确凿的证据。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8.下图是我国某地某时段天气预报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昼长是指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段,判断当地该日( )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昼夜等长

D. 白昼渐长(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所在区域及季节是( )

A. 南方地区夏季

B. 北方地区冬季

C. 青藏地区夏季

D. 西北地区冬季

(3)下列四天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

A. 星期三

B. 星期四

C. 星期五

D. 星期六【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该日6:06日出,19:38日落,因此该地昼长是13小时32分,白昼时间长,故选B。(2)读图可知,我国位于北半球,此刻该地昼长夜短,因此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根据天气预报截图可知,该地气温高且星期六有台风天气,因此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A。(3)该地星期四是多云天气,适合户外活动。故选B。

【点评】(1)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长度即为一天的昼长。昼长= 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12:00—日出时刻)×2 =(12:00+日落时刻)×2 = 24小时—夜长。

(2)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3)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9.今年五一,四位大学生穿着登山鞋,带着装备前往北方某山进行考察。右图为某山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他们商定的上山路线是顺着山谷爬山,然后攀岩,再经过陡坡攀登到甲山山顶。下列选项与他们的路线最相符的是()

A.a→b→甲

B.c→d→甲

C.e→f→甲

D.h→g→甲

(2)他们从甲山穿越到乙山,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A.17米

B.17千米

C.200米

(3)他们在乙山顶游玩后,先向西北方向,再向北方下山,他们选择的路线是()

A.乙→b→a

B.乙→d→c

C.乙→f→e

D.乙→g→h

【答案】(1)B

(2)A

(3)D

【解析】【分析】(1)等高线向高处凸起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起为山脊;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为山峰;等高线密集重合为陡崖。(2)相对高度是两地形区绝对高度(海拔)的差。(3)地图上的指向标指向正北,因此符合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断规律。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10.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所示的时刻,最有可能看到日出景象的是()

A.A地

B.B地

D.D地

(2)图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国家或地区中黑夜时间最长的是()

A.澳大利亚

B.中东地区

C.南极地区

D.巴西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B点位于晨线上,此刻该点最有可能看到日出。(2)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这一天为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南极地区黑夜时间最长。

【点评】(1)晨昏线是地球上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由两部分组成即晨线和昏线。晨线是由黑夜过渡到白天的分界线,在晨线上的点是正好看到日出的点;昏线是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分界线,在昏线上的点是正好看到日落的点。在判读时需注意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辨别晨线和昏线。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对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全部位于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B.乙全部位于西半球北温带地区

C.丙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

D.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四个阴影区域所跨经纬度数相同,依据其所在的纬度可判定,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丙>甲=乙>丁。(2)图中甲位于东半球中纬度;乙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且位于北温带;丙位于南半球,兼跨热带和南温带;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点评】(1)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定距离,即纬度间隔1度,实际距离在全球各地均相等,大约为111千米;经度间隔1度,只有在赤道上的距离大约是111千米,并且该距离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2)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是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12.地球的形状是()

A. 正球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圆形

D. 椭圆形【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13.关于下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的地理坐标是(10°W,10°N)

B. B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

C. C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D. D点每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关于图中点的叙述,A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是位于赤道以北,所以地理坐标是(10°E,10°N));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所以B点是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C点的经度大于160°,赤道以南地区,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D点的纬度是60°S,既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14.左图为家住北京的子欣某天外出时拍的一张照片。右图为子欣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子欣影子的朝向是()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2)子欣拍照的时间是()

A.清晨

B.中午

C.下午

D.傍晚

(3)子欣拍摄照片当日,地球公转运行到右图所示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1)B

(2)A

(3)A

【解析】【分析】(1)由图1中指示牌所标注的方向可知,子欣影子的朝向是正西方向。故答案为:B。(2)从图1指向标得知,此时影子朝向正西,说明太阳从东方升起,此时为清晨。故答案为:A。(3)从照片上的拍摄日期来看,3月21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图2中的①位置,此时是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故答案为:A。

【点评】(1)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2)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西向东进行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15.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

A.①地-在山顶俯瞰泰陵

B.②地-在山谷观察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C.③地-在鞍部观赏全景

D.④地-在陡崖可开展极限攀岩运动项目

(2)甲地与泰陵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3)影响图中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气候

B.河流、交通

C.地形、河流

D.气候、河流

【答案】(1)B

(2)D

(3)C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①地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为山谷,不是山顶,故A错误;

②地位于山谷,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故B正确;

③地不是两个闭合的等高线中间部位不是鞍部,故C错误;

④地等高线没有重合在一起不是陡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2)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甲地海拔大于350米小于400米,泰陵海拔大于150米小于20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因此甲地与泰陵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大于150米小于250米。故答案为:D。(3)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在山区分布极少,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平的丘陵、平原和河流沿岸地区,所以影响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因素是地形和河流。故答案为:C。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平原地区是聚落的最佳选址区位,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聚落往往比较集中。交通便利的地区像交通路线交汇处、沿海沿河等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二、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6.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 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D. 东半球的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答案】 A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A符合题意。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部分。

17.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B. 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

C. A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D. 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①大洋呈△形,主要位于热带,为印度洋;②大洋呈S形,为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③大洋位于美洲大陆的西部,为太平洋。(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太平洋将缩小,大西洋将扩大,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

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18.读下列两幅地图,判断关于地球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C. 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

D.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西半球和南半球,南极周围是陆地.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9.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C.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D. 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周围是海洋

【答案】C

【解析】【分析】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海陆分布,学生主要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考查比较多然后知道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比例就差不多了。

20.关于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欧板块

B. 台湾岛属于太平洋板块

C. 红海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 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答案】 D

【解析】【分析】关于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叙述,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台湾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板块的运动,板块运动分为挤压和分离,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1.下图为地球五带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气候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温度带是()

A. a

B. b

C. c

D. e

(2)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 a

B. b

C. c

D. d

(3)四大洋中,大部分位于C温度带的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答案】(1)B

(2)A

(3)D

【解析】【分析】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上各地划分为五带,其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是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温带既无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1)气候变化最明显的是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图中b、d两个是温带,故选B。(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20度的大陆西岸,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是图中a表示的是热带,故选A。(3)由图可知,c温带度是位于北极圈以内的北寒带,四大洋中,大部分位于北寒带的是北冰洋,故选D。

故答案为:(1)B;(2)A;(3)D。

【点评】(1)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带,均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少,终

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3)地球表面最广阔的水域叫做大洋,全球共分为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为太平洋,面积最小的为北冰洋;整体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位于北极附近。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C. 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

D.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答案】 C

【解析】【分析】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A正确;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B正确;

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海陆轮廓会发生变化,C错误;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相关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

23.黑人分布最多的大洲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分析】A大洋洲,B是亚洲,C是非洲,D是南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非洲是分布黑人最多的大洲。故答案为:C。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24.近年来,我国去南极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已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1)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在南极旅游可以看到()

A.

B.

C.

D.

(4)下列在南极地区旅游的行为正确的是()

A.采冰留作纪念

B.制作生物标本

C.爱护极地动物

D.随意丢弃垃圾

【答案】(1)D

(2)B

(3)B

(4)C

【解析】【分析】(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答案为:D。(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读图可知,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乙。故答案为:B。(3)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A图所示的是驯鹿,B图所示的是企鹅,C图所示的是北极熊,D图所示的是长颈鹿。故答案为:B。(4)在南极地区旅游要爱护极地动物,选项ABD中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南极大陆附近有三大洋,从南极半岛向东(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为南美洲,向东依次为非洲、大洋洲。

(3)南极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4)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上唯一的净土。

25.下图是微信启动画面,图中的地球照片是宇航员1972年12月7日在太空中拍摄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拍摄时该大洲南部处于()季。

A.亚洲,冬

B.北美洲,夏

C.非洲,夏

D.亚洲,秋

(2)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①云层越薄②云层越厚③可能是晴朗天气④可能是阴雨天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及位置,读图分析可知,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非洲。拍摄时(12月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因此,拍摄时非洲洲南部处于夏季。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天气。故答案为:D。

【点评】(1)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大陆;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

(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呈现出白色,而蓝色的海洋和绿色的陆地显示出来没有白色云层遮住,也就意味着晴天。

26.下列海峡既沟通了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①是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②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③是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④是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不是洲界线。故答案为:C。

【点评】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7.读图,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 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发生张裂

D.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喜马拉雅山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该地区曾经是海洋,后来形成了山脉,这证实了海陆变迁的事实。

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