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篇

女性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篇
女性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篇

女性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

__,女,45岁,小学文化,中共党员。提起她,群众无不发出赞叹之词,几年前,家里穷,但她不怕劳苦,依靠勤奋努力,经过几年来的创业,现在成为__镇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及党员致富带头人。

几年前,__和丈夫一起街上摆摊卖杂货,通过几年的打拚,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来在一个帮别人养猪的亲戚的影响下,也萌发了发展规模养猪的想法。20XX年2月份,__便在__县畜牧局的指导下引进“斯洛克”种猪2头,母猪50头开始了养猪的道路。通过几年的努力,夫妻俩修建起了3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两口50立方的沼气池和1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生猪存栏已达500余头,出栏400余头。

可是好景不长,20XX年以来,由于生猪价格的持续下滑以及饲养成本的提高,__夫妇的养殖场游走在倒闭的边缘。就在夫妻俩一筹莫展的时候,县科协的一次培训让她看到了养殖黑山羊的商机,在县科协的帮扶指导下,夫妻俩在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边建起了1000余平方米的羊圈,购置了100多头黑山羊,利用自己房前屋后100多亩的荒山林地搞起了黑山羊养殖,同时夫妻俩还用

自养的黑山羊办起了农家乐餐馆。当年年底,夫妻俩就扭转了养

殖场的亏损,净盈利5万余元。

富了之后的__,时刻不忘回报社会,不忘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她常说:“要不是各级部门的支持她也不会有今天,所以她要懂

得感恩,更要懂得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

样做的。

20XX年,“9.07”地震之后又是“9.11”洪灾,让饱受地震

摧残的__同胞雪上加霜,也让我县的畜牧业遭受严重损失,部分

养殖农户、规模化养殖场的圈舍、设备被毁、牲畜死亡。__的养

殖场也深受其害,圈舍倒塌11间,严重受损20余间,生猪死亡

41头。灾害过后,灾后的牲畜处理和疫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__

在得知畜牧兽医部门要开展灾后牲畜处理和紧急注射后,她主动

找到正愁缺人手的__镇畜牧站站长,说自己懂这方面的技术,希

望能与他们一起开展工作。在她的参与下,县镇畜牧站工作人员2天就完成了养殖大户、公路沿线、集镇和受灾农户的死亡牲畜处

理及灾后免疫注射,累计处理灾后死亡牲畜26头(只),免疫注

射牲畜3000余头(只),消毒圈舍及周边环境20XX0余平方米。

20XX年9月15日,当她得知帮助__镇排除因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自愿者到达后,她主动找到领队,让自愿者们免费

住到她家开的农家乐餐旅馆,并免费提供早点。几天来,她累计

为他们提供面条200多碗,住宿200余人次。

在日常的销售中,当周边农户需要购买猪仔或羊仔时,他总

是先做好防疫后再出售,同时还传授给他们养殖技术及经验,出

栏后还帮他们联系销路。对于家中困难的农户,她总是让他们先

领回家喂养,到猪或羊出栏的时候再付款,对于遭受灾害或意外

的贫困户,直接免费提供。她这样做既解决了贫困农户无钱购买

的难题,又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收致富。

市、县领导在参观__养殖场时对她在发家致富中所取得的成

绩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其再接再厉,带领广大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好当地

的资源优势,争取更大的成绩,更大的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__县__乡__村__组__,女,43岁,中共党员,她创新的“林

下养蜂,致富轻松,发展柑橘产业,首选靠科技”致富之路带动

当地群众致富,促进经济的发展,树立女能人的模范。

__县__乡位于__县东北部,距县城97公里,是时代英雄徐洪

刚的家乡,是__的北大门。地处川、滇两省五县八乡结合部的白

水江畔,最高海拔1XXX米,最低海拔XXX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冬春干旱、夏秋多雨、灾害频繁。全乡国土面积169.16平方

公里,总人口30600余人,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植业和养殖业,

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投入和产出失调,年终收入不可观,家庭

收支不平衡。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能人__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始思考,

千方百计另求发展思路,基于本乡的果树较多,她到处购买优良

品种枝条,不断搞嫁接实践,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实践取得了

成功,收入明显丰厚,因此,他开始动员附近的农户,并亲自指

导技改工作,20XX年成立了柑桔嫁接工作组,开展本乡工作的同时,还开始到其他乡镇以自己取得的成果为例做宣传,开始接受

大面积的嫁接工作,20XX年,按照相关国家政策,工作组在__、

柳溪、牛街等乡镇开展了苗圃嫁接工作,

到20XX年带领成立__村柑桔产业协会,组织全村技术人员进

行柑桔改良培训及对全村柑桔产业进行技改工作,带领嫁接柑桔1500多亩,并在工作中表现优异,同时受到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

支持,促使全村柑桔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如今,收入丰厚,明显

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9XX年,老一辈养蜂业已经发展到16桶,蜂蜜市场的需求前景让她开始了有了又一条致富思路,结合当地不同时段的柑桔花、油菜花、野花等开放时期以及当前的柑橘林下闲置的空间等有利

条件,她决定将其规模发展壮大,对蜜蜂生存的环境和生活习性

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不断的钻研和学习,对蜂种的选择、卫生

管理、病虫妨害等有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她还借鉴

了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精心的养殖和细腻的管理下,养蜂业发

展得很顺利,由开始的60多箱已经发展到现在的300多箱,养殖

场地有四个,分别分布在__乡的联合组、__组、联合组、云丰

组。

她的拼搏精神、她的执着理念、她的创新思维、取得的成果

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疑是一位致富女能人的代表,

也是党员的一面模范旗帜。

提起__,在____村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就是带领__村

瓦厂自然村走出贫困的领路人。

__是一个朴实勤劳的老党员,多年的打工生涯让她看到了家

乡的贫穷落后,如何能让家乡的老百姓发家致富是她多年来的梦。打工回来以后,她自己尝试开了一家小作坊酒厂,试图通过这个

渠道来改变农民的收入。经过一年的努力,虽然改变了自家的经

济情况,可其他群众日子依旧没有改变。她想:“自己

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改善,但周边的老百姓还是过着贫

穷的日子,要如何才能改变百姓的生活水平呢?”这个问题一直

缠绕着__,她日思夜想,终于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带着群众

搞养殖。

这个想法很不错,但有多少群众能支持自己呢,她不得而知。于是他走家串户,了解百姓的收入情况及对自己的看法。结果,

多数百姓都不支持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认为,养猪都是让自己一

年吃得好些,靠养猪赚钱,大家都认为不可行。可__就不相信这

个邪,她想“我们龙街的猪肉品质很好,县城很多地方的人都来

买我们这里的猪肉,应该有开发市场呀。”于是他不顾大家的反

对,把家里紧有的XXX万元拿出建畜厩、购买仔猪,开始发展商

品猪的养殖。可是养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买的猪仔不但

长势不好,更让人头疼的是猪仔得病,很难治愈,__一天想得焦

头烂额。一时间,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好像老了一大截,就这样,

她艰难的坚持了半年时间,半年下来,她的养猪场不但没有收益,还倒亏了不少。

正当她陷入困境的时候,她找到龙街乡党委政府,在政府的

指导下,向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帮助查找到失败的原因。结果出

乎意料,她想:“自己喂了这么多年的猪,都长得那么好,怎么

现在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她实在想不明白。但还是听取了专家

的建议。于是,她贷款5万元到河北购买了3头优良种公猪,发展母猪养殖,并进行猪种改良。为了能让百姓看到养殖的好处,她

不断到县、乡畜牧站学习技术,掌握防疫和治疗的基本知识,理

论结合实际,在养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为了能科学的管理

养殖场,__还专程到曲靖请养殖专家来指导养殖设备的安装及管理,规范养殖场的管理及卫生设施,有效地节约了养殖成本,提

升了养殖水平。

经过几年的努力,__的养殖场有一定的规模,投资也由过去

的XXX万元发展到今天的XXX余万元,老百姓看到收益之后,都纷纷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帮住自己找到致富之路。__看到这一幕,

十分感动。她想:“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也是她最初衷

的想法。她开始向老百姓提供猪种,对条件不好百姓的除免费提

供猪种外,还供应食料,等出栏之后再给本钱,让许多老百姓都

看到了希望,等到了实惠。猪养的多了,龙街乡的市场是供大于求,仅靠附近这些乡镇,是不能买上好价钱的,于是她主动联系

了镇雄、贵阳等地的老板,前来当地收购,打破了原有的营销方式。

目前,她的养猪规模已发展到300余头,长势非常好,其中,能繁母猪25头,年可产仔猪500头以上;商品猪200斤以上的90头,年纯收入XXX万余元。带动周边的群众200余家,大大改善了瓦厂村及周边百姓的生活水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