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

2、教材版本:上海科技出版社版八年级全册

3、学科:物理

4、课时:2 课时

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够对问题提出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能设计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能收集数据和证据,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

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

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三、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砝码、棉布、毛巾等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观看抓瓶子表演。同学们看到能够较容易的抓起一只瓶子,却很难抓起另一只瓶子,同学们想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并进一步指出,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

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

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2) 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

正确的探究计划。

(3) 分组实验,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

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

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请小组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

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

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

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

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

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

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

(4) 学生发现: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认识的保证木块沿水平面做匀

速直言运动很难控制,让学生思考实验的改进方案,培养学生评估

实验的能力。

【课堂小结】学生畅谈语言,可以谈学习到的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谈学习感受,发现的新问题等。

(三)达标测评:主要通过达标练习,检查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进行补交补学。

【课外延伸】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接着顺带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五、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教案苏科版

力弹力 课题8.1力弹力(2) 课型新授课、习题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弹力及弹性势能。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 【情感与态度】: 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塑料尺铁丝橡皮筋(共5组)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第1课时)二次备课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大家会鼓掌吗?请试一试。 师:若大家只用一只手,请鼓掌。 为什么听不到掌声呢?我们学习第八章以后大家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学生自学: (任务一)认识什么是力: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上P44的内容,重点观察图8-1真的四幅图片, 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具体的用力实例说明:什么是力?有力的作用至少要几个物 体?请解释“孤掌难鸣”。

2.请指出P44中图8-1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除课本上的用力的实例外,请你再举出2-3个用力的实例,并指 出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任务二)认识形变和弹力: 一。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进行下列实验:手压气球;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手弯铁丝。并仔细观察气球、弹簧、橡皮筋、铁丝有何变化。 分析与思考: 1.力作用在物体上,可能会对这个物体产生什么效果? 2. 气球、弹簧、橡皮筋和铁丝的形变撤去外力后能不能恢复原状? 探究结果:叫弹性形变。 二、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按照课本P45活动8.1的要求进行实验,用大小不同得力压塑料尺和拉弹簧,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与思考: 1.对比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并完成P45活动8.1的中的填空。 由此可见: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2. 当你的手压塑料尺时,弯曲的塑料尺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当你的手拉弹簧时,伸长的弹簧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 3.什么是弹力?哪些力属于弹力? (任务三)认识弹簧测力计 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你手边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刻度盘,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5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研究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简单机械,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所以在本章一些探究实验可完全放手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本章教学内容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其来解决简单计算、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机械效率的测量和相关计算。 单元学习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利用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利用本章公式进行计算。 本单元划分为三个专题:认识杠杠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和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报告单、一份“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报告单;学习收集数据,学习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杠及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 轮组 5(能运用滑轮组用力规律公式进行计算。 6(了解其他简单机械。 7(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8(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doc

教科版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平面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编排的,它是对光的反射知识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成像原理.课本主要安排学生科学探究,自己总结出规律. 二教案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突出学生参与理念,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的重点在"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面镜改为平板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围绕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拔,最后还是 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四教案内容:

课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型:科学探究,新授课 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 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以及对虚像概念的理解。教学仪器: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小蜡烛

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的探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使用。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 2.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探究新课堂】 【课前准备】 弹弓、气球、弹簧、橡皮泥、塑料直尺、弹簧测力计、钩码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教师让一个学生用弹弓打粉笔头,学生操作后,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力把粉笔头打出去?学生凭感觉回答,教师由此引入新课。 【新授课】 (一)认识弹性和塑性 1.学生体验:让学生分别挤压气球、拉伸弹簧、挤压橡皮泥等物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1)手施加的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2)撤去手上的力,物体的形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弹性和塑性。 2.弹性和塑性 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叫弹性。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注意: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形变就无法自动恢复,我们把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二)认识弹力 1.学生体验:用手拉弹簧,弹簧发生形变,体验弹簧对手有力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接着提问: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观看撑竿跳的视频和再次体验用弹弓打粉笔头后回答。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产生的这种力叫弹力。 (2)分析定义:教师提出问题: 由定义可知: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弹力的方向怎样? 在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 (3)认识拉力、压力、支持力 教师通过一个图片,如图,引导学生认识支持力和压力都是弹力,通过拉弹簧,体验、认识拉力是弹力。 教师强调: ①弹力的大小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②对同一物体而言,发生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③具有弹性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弹力,弹性物体只有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力。 (三)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可编辑修改版)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4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

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初中物理全套教案

人教课标版教案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六、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第七章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与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第九章电与磁 一、磁场 二、电生磁 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四、磁生电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粒子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 五、浮力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有趣有用的物理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科学之旅有趣有用的物理 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能量。 ● 2.过程与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器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二、新课开始

【教学后记】 --科学之旅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 391 更新时间:2009-6-10 19:36:12 课题:引言 科学之旅—《探索物理》 课时:1课时 目的:(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通过观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 性;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进一步 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4)用STS 的观点理解物理学的 巨大作用; (5)初步掌握一点学习物理的方 法。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 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 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图0.1—1至0.1—4及0.1—9、0.1—10的实验装置, 三棱镜一付,小石子一枚,开水和带盖的空矿泉水瓶。 教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上节我们对大家学习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们说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非常有趣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会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2、不过大家可要大胆回答问题,踊跃做实验哟!咱们看谁做得最好了!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冷水使热水沸腾”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热现象、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 (2)、“会跳舞的小人”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1)“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一、电压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 值。 ●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 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2.过程与方法 ●在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认识电压表和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难点:能正确使用电压表测出各电路两端的电压。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讨论法 【教学器材】 电池、开关、小灯泡、导线若干、演示电压表、学生电压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放在示教板上,请一位同学按所 画电路图,用导线将电路连接起来(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当是断开的)。 (2)提问:什么叫电路,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 是什么? 二、新课开始 水流形成的原因: 为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电流,我们先用水流作比喻,看看水流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将装有水的U形管连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钳夹住,两管内水面相平。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 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图1)。(提问: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如果发生流动,水怎 样流动?)打开止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连通器里的水面相平时,水不发生流动,而 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它的右管?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持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力(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 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篇一: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新授课)教学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定律能反过来说吗?即凡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 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吗?(学生交流讨论、并作出回答) 环节二:明确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去处理问题 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环节三:感知解惑(1) 一、阅读课本第20、21页内容,完成下填空 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或物体处于状态,即运动状态。 2、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它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 3、为什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还可以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呢?平衡是 最简单的平衡状态 4、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5、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填“改变”或“不变”) 6、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各处于怎样的状态 ? 教师归纳总结: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叫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最简单的 平衡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两个力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 环节三:感知解惑(2)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如下图所示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什么关系?在实验进行时,观察塑料板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并完成表格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猜想:(1)两个力应该在同一物体上(2)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 (3)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4)两个力可能要在一条直线上实验验证: 实验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二力平衡 实验一: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塑料板。 实验三,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向下移动,使两个拉力的方向成一定角度,这时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实验四,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塑料板的细绳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时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填写下表 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填写下表 结合以上四个实验填写下表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分组组装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通过实验来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从“大小、方向和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三个方面,让学生填写三个实验表格,并概括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重点放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为这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点。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表格内所填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此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让他们大胆猜想、积极设计、主动探究,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从而形成能力。师生互动:分析学生站立时和其中两个学生分别沿水平方向,向相反方向拉另一个同学的两只胳膊的情况,得出平衡力的合力为零,非平衡力的合力不为零。只讲同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为以后学习物体的受力分析打下基础。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二力平衡

最新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功》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公开课资料《功》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中学关雅君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用讲学稿(见附件)课前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实验器材准备: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滑轮组、斜面、长方体木块、细线、弹簧测力计(学生按4人一组分组,按组数平分成3份,各自完成一个实验探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和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章:货币资金 1货币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是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物。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一类(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现金的管理与核算 现金的定义:是指存于企业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现钞。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

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等内容;狭义的现金即库存现金。现金的使用范围:企业可以使用现金的范围主要包括: (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动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等;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现行规定为1 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库存现金限额P54 (1)企业的库存现金限额由其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一般为三至五天的零星开支需要量。 (2)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企业,库存现金限额可以多于五天,但不能超过十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量。 (3)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的限额控制现金结余量,超过限额的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库存现金低于限额时,可以签发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以补足限额。 现金日常收支管理P54 (1)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当日送存银行确有困难,由银行确定送存时间;(余款当日送存) (2)企业可以在现金使用范围内支付现金或从银行提取现金,但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企业应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不许坐支)(3)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应当在取款凭证上写明具体用途,并由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开户银行审核后方可支取;(支票填写规范) (4)贯彻“九不准”的规定 3银行存款开户管理与核算 银行存款开户管理 (1)基本存款户:是企业办理日常结算及现金支取的账户,按照规定,企业发放工资、奖金等需要支取的现金,只能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 (2)一般存款户:是企业为了业务方便在银行或金融机构开立的基本存款户以外的账户,该类账户主要用于银行借款的转存以及与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企业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非独立核算的单位开立的账户,按规定,企业可以通过一般存款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得支取现金。 (3)临时存款户:是因企业的临时业务活动需要而开立的暂时性账户,企业可以通过此类账户办理转账结算以及按照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 (4)专用存款户:是企业因特定用途需要开立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账户 银行存款结算管理 P61 四票(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和银行本票)、一卡(信用卡)、三方式(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和汇兑)、一证(信用证)、一款(存出投资款) 支票:含义——是出票人(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特点——①现金支票(只能从银行提现)、转账支票(只能从银行转账)、普通支票②有效期:不超过10天③应用范围:全国通用,但异地使用时:银行代码、金额不超过50万元④不能签发空头支票,或与银行预留印签不符⑤一律记名,可以背书转让 种类——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与光 要点提纲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特征 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 离有关; 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 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 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N:法线 入射线 反射线 θθ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 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 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音色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州市安家中学张立萍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

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础研究方法之一是实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2、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理念是让学生边探究边思考边试着应用,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这种科学探究精神和对未知事情的探索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教材地位分析 本章是在前一节学过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力学中常见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以杠杆、滑轮、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类型的力──弹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表明,弹力的概念难已概括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学情分析 本节课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弹性形变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进而自主弹力概念,通过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尽量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因为在新的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事还是一种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并会使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

初中物理《_质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 用.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 识.比较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 概念.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 力. 四、教学资源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天平、砝码、橡皮泥 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自主学习,认识质量的单位

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 思考:质量有哪些单位呢?符号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关系? 师生互动,交流反馈,总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合作探究,质量的测量 1.介绍测量质量的工具 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3.如何用天平正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 4.引导学生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量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 四、知识拓展,理解质量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科学之旅 有趣有用的物理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科学之旅有趣有用的物理 怎样学习物理 本文初中初二物理教案-物理教案-科学之旅,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物理教案-科学之旅 课题:引言科学之旅—《探索物理》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通过观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4)用STS的观点理解物理学的巨大作用; (5)初步掌握一点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图0.1—1至0.1—4及0.1—9、0.1—10的实验装置,三棱镜一付,小石子一枚,开水和带盖的空矿泉水瓶。 教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上节我们对大家学习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们说物理是非 常有用的,非常有趣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会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2、不过大家可要大胆回答问题,踊跃做实验哟!咱们看谁做得最好 了!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冷水使热水沸腾”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热现象、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 (2)、“会跳舞的小人”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1)“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2)“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实验; 我们将在三年级的力现象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 (牛顿的猜想性实验—三个宇宙速度) 三、怎样学习物理: 既然物理这么有趣,又这么有用。那么我们如何学好物理呢?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教案力弹力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教案力弹力教案 一、力弹力 1 课题课时 1、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教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学 簧秤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目 3、知道国际单位制力的单位。标 :(1)弹力的概念;教 (2)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学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重 点:(1)弹力概念的引入 与(2)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难(3)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点 教弹簧、钩码(3个)、橡皮筋、橡皮泥、铁丝、充满气的气球、塑料直尺等。具 方法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 学生回顾《英雄》影片的精彩片段?有何感受?影片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秦国的弓箭,今天我带来了一把弓箭, 哪位同学有兴趣上来表演一下? (一)形变和弹力 1、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利用你们自己的橡皮筋、弹簧、气球,想办法改变它们的形状,待会儿将你的亲身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 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哪些变化?板书:外力——形变通过观察这些实验现象现在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形变吗? 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物理学上把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叫做弹力。拉力和压力都属于弹力。 (板书:外力——形变——弹力) 2、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形变又离不开外力。那么,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请大家根据所给的器材设计实验自行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板书: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关系。(演示实验)用较大的力拉弹簧,撤还有其他方案吗?去外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甚至会将弹簧拉直。只有在一定(二)弹簧测力计范围内,物体的形变才会随力的大小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的形变就越大。反之,由弹簧而变化。这个范围称为弹性限度。在的形变大小可以判断出外力的大小。根据这种特性制成了一种弹性限度内,物体能恢复原状,所发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生的形变称之为弹性形变。(板书:应用————弹簧测力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提供给你们的弹簧测力计,回答下列问题:看一看: 1、弹簧测力计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 3、你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N,分度值是 ______N。试一试: 1、若弹簧测力计指针开始偏离了“0”刻度线处,应如何调节?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让重物悬挂于哪个位置?手持哪个部位? 3、弹簧测力计应如何读数?做一做: 1、手拉弹簧测力计,亲身感受一下2N的力有多大? 2、就你身边的物品,将他们挂在秤钩上,先估测一下它们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然后再用弹簧测力计实际测量一下,来验证你的估测。(三)发生形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光现象》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声现象》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蚕岗中学苏锦兰 一、基本信息 1)学科:物理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八年级上册 4)课题名称:《声现象》 5)课时数:1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征,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3.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4.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知识结构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①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物体的振动、介质)②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2、声音的特征①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②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③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噪声①噪声和乐音的区别②噪声的来源和分类③噪声的级别和危害④噪声的控制控制噪声声源、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人耳听声①听觉及骨传导②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及其应用 ③声音传递信息、具有能量 四、学法指导1.重视探究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方法.2.固体、液体、气体可以发声,也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3.如何改变乐音的特征4.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并非人耳都能听到 五、教学时长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知识点的复习 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实验: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方法:比较法转换和放大 声音的传播:介质结合课本图1.1—4、1.1—5、比较两次实验中听到的声音不同,分别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可以在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理想化思维的方法,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推理) ①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③声音在介质中以何种形式传播?(波)观察课本图1.1—6 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否相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举例) 2、声音的特征①自然界的声音千差万别,我们怎么区分它们?②声音有哪些特征?声音的特征又分别于什么有关?③大声说话和轻言细语是什么不同? 1)、音调:声音的高低

人教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 3 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气体压强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和液体压强相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虽然没有复杂的计算,但学生在理解气体的压强知识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以证明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三个板块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加深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和掌握。 1 、本节设计的主要思想: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过程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体验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性建构。例如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设计估测大气压的数值等。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探究欲望。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通过游戏迅速制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演示实验和录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法,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营造了直观、形象、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对科技的促进和科技进步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4、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