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分等

耕地质量分等
耕地质量分等

江苏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

农用地质量分等因素及其分级

有效图层厚度(cm)

有效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层和松散的母质层之和,共分为5个等级。有效土层厚度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a)1级,有效土层厚度≥150cm;

b)2级,有效土层厚度100cm~150cm;

c)3级,有效土层厚度60cm~100cm;

d)4级,有效土层厚度30cm~60cm;

e)5级,有效土层厚度<30cm。

表层土壤质地

表层土壤质地一般指耕层土壤的质地。质地分为沙土、壤土、粘土和砾质土4个级别:

a)1级,壤土;

b)2级,粘土;

c)3级,砂土;

d)4级,砾质土,即按体积计,直径大于3mm~1mm的砾石等粗碎屑含量大于10%;

坡面结构是指土壤坡面中不同质地的土层的排列次序,包括:

a) 均质质地坡面构型:即指从土表到100cm深度土壤质地基本均一,或其他质地

的土层的连续厚度<15cm,或这些土层的累加厚度<40cm;分为通体壤、通体砂、通体粘,以及通体砾4种类型;

b) 夹层质地坡面结构:即指从土表20cm~30cm至60cm~70cm深度内,夹有厚度

15cm~30cm的与上下层土壤质地明显不同的质地土层;续分为:砂/粘/砂、粘/砂/粘、壤/粘/壤、壤/砂/壤4种类型;

c)体(垫)层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20cm~30㎝以下出现厚度>40cm的不同质地的土层;续分为:砂/粘/粘、粘/砂/砂、壤/粘/粘、壤/砂/砂4种类型。

盐渍化程度

土壤盐渍化程度分为:无,轻度盐化,中度盐化,重度盐化4个区间,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a)1级,无盐化:土壤无盐化,作物没有因盐渍化引起的缺苗断垄现象,表层土

壤含盐量<%(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2%(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b)2级,轻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2~3成,表层土壤含盐量%~%(易

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2%~%(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c) 3级,中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3~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易

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4%~%(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d) 4级,重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易溶

盐以苏打为主)或≥%(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为6个级别,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a) 1级,土壤有机质含量≥40 g/kg;

b) 2级,土壤有机质含量40 g/kg~30 g/kg;

c) 3级,土壤有机质含量30 g/kg~20 g/kg;

d) 4级,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10 g/kg;

e) 5级,土壤有机质含量10 g/kg~6 g/kg;

f) 6级,土壤有机质含量<6 g/kg;

土壤pH值按照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分为6个等级,分级界限上含下不含:

a) 1级,土壤pH值~;

b) 2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c) 3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d) 4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e) 5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f) 6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障碍层指在耕层以下出现白姜层、石灰浆石层、砾石层、粘土磬和铁磬等阻碍耕系伸展或影响水分渗透的层次。根据其距地表的距离分为3个级别,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a)1级,60cm~90cm;

b) 2级,30cm~60cm;

c) 3级,≦30cm。

排水条件是指受地形和排水体系共同影响的雨后(或灌溉后)地表积水情况,分为4个级别,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a)1级:有健全的干、支、斗、农排水沟道(包括抽排),无洪涝灾害;

b)2级:排水体系(包括抽拍)基本健全,丰水年暴雨后有短期洪涝发生(田

面积水1天~2天);

c)3级:排水体系(包括抽拍)一般,丰水年大雨后有短期洪涝发生(田面积

水2天~3天);

d)4级:无水体系(包括抽拍)一般,一般年份大雨后有短期洪涝发生(田面

积水≧3天);

水田、水浇地、望天田和菜地一般均作为平地处理,只对旱地进行坡度分

级。坡度分为4个级别,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a)1级,地形坡度<2°,梯田按<2°坡耕地对待;

b)2级,地形坡度2°~5°;

c)3级,地形坡度5°~8°;

d) 4级,地形坡度8°~15°;

e) 5级,地形坡度15°~25°;

f) 6级,地形坡度≧25°;

灌溉保证率

灌溉保证率分为4个级别:

a)1级,充分满足,包括水田、菜地和可随时灌溉的水浇地;

b)2级,基本满足,有良好的灌溉系统,在关键需水生长季节有灌溉保证的水浇地;

c)3级,一般满足,有灌溉系统,但在大旱年不能保证灌溉的水浇地;

d)4级,无灌溉条件,包括旱地与望天田。

地表岩石露头度是指基岩出露地面占地面的百分比。根据地表岩石露头度对耕作的干扰程度可分为以下四个级别,岩石露头值下含上不含:——1级,岩石露头<2%,不影响耕作;

——2级,岩石露头2%~10%,露头之间的间距35m~100m,以影响耕作。

——3级,岩石露头10%~25%,露头之间的间距10m~35m,影响机械化耕作。

——4级,岩石露头≧25%,露头之间的间距~10m,影响小型机械耕种。

灌溉水源

灌溉水源分为以下三级:

——1级,用地表水灌溉;

——2级,用浅层地表水灌溉。

——3级,用深层地下水灌溉。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9等地38.35hm2;8等地67.65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B=B1+B2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 hm2、9等地;8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 B=B1+B2 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整治土地平整工程 (△X) 灌溉与排水工程(△X) 田间道路工程 (△X) 整治 后耕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2012年底,农业部组织完成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以全国18.26亿亩耕地(二调前国土数据)为基数,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现将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基础,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图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图 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江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区等九个区。各区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 (一)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区,总耕地面积3.3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3%。 图2 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_程锋

第28卷 第2期 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 修稿日期:2013-07-08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caucf@https://www.360docs.net/doc/605719812.html, 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yunwenju@https://www.360docs.net/doc/605719812.html,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 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 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 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China 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 1 背景 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德DOI:10.13708/https://www.360docs.net/doc/605719812.html,11-2640.2014.02.010

第三期-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相关技术问题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相关技术在线交流问答集 (7月23日上午9点-10点)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程锋 本文根据大家讨论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相关内容谨代表专家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在QQ群上和我们互动交流,群号码:253577899。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规程,准确的名称是什么? 解答:《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有哪些工作内容呢?农用地质量分等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解答: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具体内容请看一下《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 如何进行耕地质量等级的动态管理,每年都需要作业单位重新进行评价吗? 解答:按照部里的年度部署文件,每年都会开展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主要对现状变化的耕地和质量提升的耕地进行质量

等别评定。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是专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新增耕地还是所有耕地? 解答: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是对所有耕地进行的评定。只要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已经变为耕地的,我们就要评等。 是直接以竣工图作为评价底图吗?当作为评价底图的竣工图的图斑形状、面积及地类与土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不一致时,如何进行等别年度更新?图斑形状、面积及地类是以哪一个为准? 解答:直接用竣工图作为评价底图。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图上的为准,需要把竣工图上的图斑套合到现状图上。 土地重估都形成哪些成果图件呢?重估之后需要更新分等定级成果吗?土地重估的评价单元沿用原有开发前的未利用地图斑吗? 解答:土地重估的评价单元用竣工图的耕地图斑。土地重估后形成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和数据库,其结果体现在当年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中。 如果新增耕地图斑中有2个地类,需不需要破图斑?破图斑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七月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编制单位: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杨连晓袁宝 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七月

1 评定范围与任务...................................................................................................................... - 1 - 1.1 评定范围....................................................................................................................... - 1 - 1.2 评定任务....................................................................................................................... - 1 - 2 主要评定依据.......................................................................................................................... - 1 - 2.1法律法规........................................................................................................................ - 1 - 2.2 政策文件....................................................................................................................... - 2 - 2.3 技术标准....................................................................................................................... - 3 - 2.4 基础资料....................................................................................................................... - 3 -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3 - 3.1 土地平整工程............................................................................................................... - 3 -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 4 - 4 确定评定参数体系.................................................................................................................. - 4 - 4.1 标准耕作制度与指定作物和基准作物的确定........................................................... - 4 - 4.2 因素指标区与评价因素体系的确定........................................................................... - 4 - 4.3 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确定............................................................................... - 7 - 5 分等因素及土样化验.............................................................................................................. - 8 - 6 划分分等单元.......................................................................................................................... - 8 - 6.1划分要求........................................................................................................................ - 8 - 6.2划分方法........................................................................................................................ - 9 - 6.2划分结果........................................................................................................................ - 9 - 7 耕地等别确定.......................................................................................................................... - 9 - 7.1 自然等指数计算........................................................................................................... - 9 - 7.2 利用等指数计算......................................................................................................... - 10 - 7.3 利用等别划分............................................................................................................. - 11 - 8 耕地等别评定结果................................................................................................................ - 11 -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方法(1)

P198,(一)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中“耕地等级监测”内容自2014年之后已经改变,不再是文中所述内容。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自2011年开始国家级试点,2013年后扩大了工作试点范围,同时技术路线也在不断调整中。直至2015年,确定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技术方法,在耕地质量等级渐变耕地上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主要内容: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级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级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质量分等体系的修改、完善意见。 程序与技术方法如下: 1、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 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并结合县级质量渐变耕地等级监测工作的具体实践逐步更新完善。 2、确定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依据各期耕地等级数据,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资源本底分布情况,揭示区域耕地质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调查等资料,结合初步建立的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初步确定区域内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3、确定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结合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工作和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确定耕

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可以包含主导因素一致耕地等级不同的农用地分等单元。 4、选取耕地等级渐变监测单元 (1)数量要求。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各等级上都至少有一个监测单元,优先选择农用地分等中布设的标准样地。 (2)代表性要求。监测单元要分布在该类型分布范围该等级的典型部位上,要远离城市、道路。 5、调查、评价与分析质量变化信息 对各监测单元耕地等级渐变的主导因素进行长期监测,并对其引起的耕地等级渐变做出定量评价。评价监测主导因素变化对耕地等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内各耕地等级类型等级的升降和面积的消长,对区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和耕地产能变化做出评价。 6、成果应用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成果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土地整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建设、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等方面。

贵州省2018年耕地质量定级项目县级数据质量检查项

附件:贵州省2018年耕地质量定级项目---县级数据 质量检查项目 一、资格要求: (1)一般资格要求 1、供应商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独立法人资格; 2、符合下列供应商资格条件要求; ①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②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新成立公司(成立时间至磋商截止时间为止不足一年)没有财务报表的须提供任意一个月的资产负债表(可由供应商内部或第三方出具)】; ③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④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⑤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⑦2017年县级耕地质量定级项目承接方或合同履约方及或施工方不能参与本次投标。 二、技术要求: 一、建设背景 为完善我省土地等级体系,科学量化全省耕地质量定级及分布,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部署开展2017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7〕5号)和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7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地政函〔2017〕57号)安排部署,全面开展贵州省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按照《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和《贵州省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法和要求,对全省88个县的耕地质量定级成果开展检查、复核。 二、建设目标 通过贵州省2018年耕地质量定级项目,实现对全省88个县级成果及省级数据库开展检查复核工作。符合《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和《贵州省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等相关技术标准,起到第三方监理督导作用,促使形成成果最终通过省级审查及国家验收。 三、建设任务 通过贵州省2018年耕地质量定级项目,按照《农用地定级规程》( GB/T28405-2012)和《贵州省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等相关技术标准,全面开

耕地质量分等

江苏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 农用地质量分等因素及其分级 有效图层厚度(cm) 有效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层和松散的母质层之和,共分为5个等级。有效土层厚度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a)1级,有效土层厚度≥150cm; b)2级,有效土层厚度100cm~150cm; c)3级,有效土层厚度60cm~100cm; d)4级,有效土层厚度30cm~60cm; e)5级,有效土层厚度<30cm。 表层土壤质地 表层土壤质地一般指耕层土壤的质地。质地分为沙土、壤土、粘土和砾质土4个级别: a)1级,壤土; b)2级,粘土; c)3级,砂土; d)4级,砾质土,即按体积计,直径大于3mm~1mm的砾石等粗碎屑含量大于10%; 坡面结构是指土壤坡面中不同质地的土层的排列次序,包括:

a) 均质质地坡面构型:即指从土表到100cm深度土壤质地基本均一,或其他质地 的土层的连续厚度<15cm,或这些土层的累加厚度<40cm;分为通体壤、通体砂、通体粘,以及通体砾4种类型; b) 夹层质地坡面结构:即指从土表20cm~30cm至60cm~70cm深度内,夹有厚度 15cm~30cm的与上下层土壤质地明显不同的质地土层;续分为:砂/粘/砂、粘/砂/粘、壤/粘/壤、壤/砂/壤4种类型; c)体(垫)层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20cm~30㎝以下出现厚度>40cm的不同质地的土层;续分为:砂/粘/粘、粘/砂/砂、壤/粘/粘、壤/砂/砂4种类型。 盐渍化程度 土壤盐渍化程度分为:无,轻度盐化,中度盐化,重度盐化4个区间,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a)1级,无盐化:土壤无盐化,作物没有因盐渍化引起的缺苗断垄现象,表层土 壤含盐量<%(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2%(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b)2级,轻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2~3成,表层土壤含盐量%~%(易 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2%~%(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c) 3级,中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3~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易 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4%~%(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d) 4级,重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易溶 盐以苏打为主)或≥%(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为6个级别,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a) 1级,土壤有机质含量≥40 g/kg; b) 2级,土壤有机质含量40 g/kg~30 g/kg; c) 3级,土壤有机质含量30 g/kg~20 g/kg; d) 4级,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10 g/kg; e) 5级,土壤有机质含量10 g/kg~6 g/kg; f) 6级,土壤有机质含量<6 g/kg; 土壤pH值按照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分为6个等级,分级界限上含下不含: a) 1级,土壤pH值~; b) 2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c) 3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d) 4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江苏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

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 技术承担单位 招标文件 招标人: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日

第一部分招标说明 一、招标项目概况及投标人资格要求 1.1 招标项目概况 (1)本招标文件仅适用于本次招标公告中所述的江苏省各市、县(市、区)级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技术承担单位的征招。 (2)本次招标采取公开招标方式。 (3)招标人为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4)投标人是指符合招标人资格要求、能够承担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5)江苏省各市、县(市、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技术承担单位将由各地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从本次招标确定的中标人中自主选择确定。 1.2 投标人资格要求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江苏省内注册、注册资金为人民币200万元(含)以上、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的省内法人或其他组织。 (2)投标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或资质之一:○1具有江苏省一

级土地评估资信等级○2具有甲级土地规划资质○3具有一类矿产资源规划资质。以上资质条件均需取得一年以上。 (3)具有实施本项目所要求的专业队伍、经验、技术和装备能力,有能力提供本项目中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各项指数测算、成果报告编制、成果图件编制、成果表格编制、基础资料汇编、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服务。 (4)具有从事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基础、实力和业绩,了解土地管理领域的业务、技术; (5)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联合投标,投标人需具有独立完成本项目能力,中标后不允许分包、转包。 二、工作任务与要求 2.1 工作任务 明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的对象、范围、工作内容、技术思路及成果要求;充分进行资料收集和调查,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技术方案》及省内工作要求,针对各地耕地自然质量状况、耕地利用状况、耕地投入产出状况等开展实地调查;合理确定评价区域指标体系和参数体系;科学测算各评价单元自然等、利用等及经济等;按要求编制完成报告、图件、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1 项目概述 1.1 工作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全球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地利用、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1997】11号又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将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到议事日程。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1 年至2006 年.中央30%分成累计近300 亿元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已全部用于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广泛开展,土地整理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质量重估工作也不断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决策是否正确、规划设计是否合理、预期目的和收益能否实现,都需要通过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重估进行评价。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本项目的工作对象主要为因实施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三个方面)新增加和质量提升的耕地。实施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目的为:量化土地整治项目的 实施对提高农用地粮食生产能力方面的贡献,确定新增耕地和质量提升耕地的等别;调整经过优化设计、工程施工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原有耕地的等别,为耕地占补平衡等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2 项目所在县域概况 1.3 工作任务和目标 (1)项目任务 ①制定项目区基本农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落实基本农田整理指标;

2017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市本级)项目 谈判文件 项目编号:汴财谈()号 开封市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 年月 总目录 第一部分谈判公告 第二部分供应商须知 第三部分合同条款 第四部分竞争性谈判响应文件格式 第五部分用户需求书 第一部分 谈判公告

第一部分谈判公告 开封市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受开封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就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市本级)项目以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欢迎符合相关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本项目的竞争性谈判。 一、项目名称及编号: 项目名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市本级)项目 项目编号:汴财谈()号 二、项目简要说明: 采购预算约万元 开封市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评价 三、供应商的资质要求: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应当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要求: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供应商须具备土地规划甲级资质; 、拟派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土地或房地产专业高级职称和土地估价师资格,须为本单位正式员工,提供劳动合同及近期缴纳社保的证明; 、省外单位投标,须有经河南省内工商管理机构注册的分支机构,方便后续服务;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谈判。 四、谈判文件发售信息:

谈判文件发售时间:请于年月日至年月日(法定公休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时分至时分,下午时分至时分(北京时间,下同)。 谈判文件发售地点: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代理服务大厅室号窗口(开封市郑开大道与三大街交叉口开封市民之家五楼)。 谈判文件售价: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购买谈判文件时须携带以下文件报名,否则不予受理: 购买招标文件时需携带: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只需提供营业执照即可)、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授权委托书(不查看原件)注:潜在供应商必须在《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网上注册会员报名,再进行现场报名。网上报名没有完成的供应商,不接受现场报名。 五、谈判文件接收信息: 谈判响应文件接收截止时间:年月日时分。 谈判响应文件接收地点: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室。 六、谈判有关信息: 谈判时间:年月日时分。 谈判地点: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七、公告发布媒体: 《河南省政府采购网》及《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 八、本项目联系事项: 采购人:开封市国土资源局 地址:开封市包公湖南路号 联系人:于女士 联系电话: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摘选)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摘选) 2019年,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组织完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评价以全国20.23亿亩耕地为基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表1),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 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障碍因素不明显,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二、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情况

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兼顾土壤类型、农业生产条件、行政区划等因素,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等九个区,形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区划图》。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 (一)东北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共划分为兴安岭林区、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长白山地林农区、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等4个二级区。总耕地面积4.49亿亩,平均等级为3.59等。 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2.34亿亩,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52.01%。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两侧高平原和长白山地林农区的部分盆地中,以黑土、草甸土、暗棕壤和黑钙土为主,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 1.80亿亩,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40.08%。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辽平原、建三江平原、大兴安岭东侧高平原,长白山地、辽西低山丘陵和辽东山地周边的中下部,以暗棕壤、草甸土、黑钙土为主。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较好,基础地力中等,灌排能力基本满足,部分耕地存在盐渍化、潜育化、障碍层次和瘠薄等障碍因素。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35亿亩,占该区耕地总面积的7.90%。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地势较低处,小兴安岭至黑龙江延伸地带,长白山、辽西低山丘陵和辽东山地的坡中坡上,以草甸土、暗棕壤、黑钙土和风沙土为主。这部分耕地立地条件较差,基础地力较低,土壤结构松散,农田基础设施缺乏,灌溉条件不足,存在盐碱、瘠薄、潜育化、障碍层次、酸化等障碍因素,并伴有风蚀和水蚀危害。这部分耕地要注重推广少耕免耕技术,减少对耕层的扰动,降低风蚀水蚀风险,

耕地质量等级

它是指耕地的质量,包括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应性,生物生产力(农田生产力)的大小,使用后耕地的经济效益以及耕地环境是否受到污染。 基本介绍 耕地是否适合农作物,是指适宜农作物的种类和程度; 耕地生产力是指耕地用于农作物种植后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物质生产力水平(kg / HA)。 经济效益是指耕地材料生产的市场交换产生的收入(元/亩); 从环境的角度看,耕地质量是指耕地是否被污染物污染和污染程度。 由于耕地适宜性和生物生产力的含义相同,因此经济利益基于生物生产力。因此,耕地的质量可以概括为耕地的物质生产力与耕地环境质量的总和。 层次 根据耕地质量等级的调查和评估,中国耕地质量等级为15个,一级为最好,第15级为最差。

根据耕地1-4、5-8、9-12和13-15等级,中国耕地可分为优势土地,高等级土地,中型土地和低等级土地。 中国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于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估结果》,中国耕地的质量等级普遍较低。 调查显示,中国耕地质量的平均等级为9.80,通常较低。优良土地,高地,中地和低地在中国耕地评估总面积中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和16.71%。在调查评价的总面积中,比平均等级低10-15级的耕地占比超过57%,而在中国产能超过1000公斤/亩的耕地中,只有6.09%。中国耕地质量明显较低。 根据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评估归类的12个国家一级标准耕作制度区域,耕地质量最好的前三名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华南和华南南部。长江最后三个总体质量最差的地区是黄土高原,青海西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长城地区。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 hm2、9等地;8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 1+ A 2 + A 3 +A 4 B=B 1 +B 2 C=C 1 +C 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耕地质量定级与农用地估价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耕地质量定级与农用地定级估价系统 V1.0 用户使用手册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学院 二○一九年一月

目录 前言 (i) (1)概述 (i) (2)手册的应用范围 (i) (3)所需知识 (i) (4)如何使用该手册.......................................... i i (5)联系我们................................................ i i 第一章系统登录和功能模块 (1) 1系统登录 (1) 2功能模块 (4) 第二章“定级因素体系”模块 (6) 2.1定级因素/因子 (6) 2.1.1专家库 (6) 2.1.2因素因子模板 (8) 2.1.3因素因子征询 (10) 2.1.4因素因子确定 (11) 2.1.5因素因子权重征询 (13) 2.1.6确定因素因子最终权重 (18) 2.1.7地图投影(坐标系确定) (19) 2.1.8因子与图层绑定 (22) 2.1.9因子-质量分 (33) 2.1.10计算模型 (35) 2.1.10.1计算模型 (35) 2.1.10.2衰减模型 (37) 2.1.11图层管理 (37) 2.2系统管理 (41) 2.2.1用户管理 (41) 2.2.2角色管理 (41) 2.2.3修改密码 (42) 2.2.4整理碎片 (42) 2.2.5创建新项目库 (42) 第三章耕地质量定级 (43) 3.1“系统”菜单 (44) 3.1.1耕地级别颜色 (44) 3.1.2保存 (46) 3.1.3另存为Mxd文档 (47) 3.1.4导出地图 (47) 3.1.5退出 (47) 3.1.6重新加载地图内容 (48) 3.2耕地质量定级 (49) 3.2.1定级单元 (49) 3.2.2因子等级-质量分赋值 (50)

新形势下的耕地质量分等定级

新形势下的耕地质量分等定级 作者:周恒泰陈琪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3期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将耕地资源按照质量的高低进行分等定级,是耕地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农业发展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某地区在进行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的分析,并指出未来开展分等定级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新形势;耕地质量;分等定级 前言: 某地区作为全国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工作开展中的试点之一,在长时间的工作探索过程中,以标准化的耕作制度、光照温度、气候资源等条件为基础,对耕地的利用条件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并对水田、水浇地、旱地等不同的耕地类型进行了等级评定。 一、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实践开展的优势 在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的保护作用中,开展耕地质量的分等定级工作成为当下耕地保护工作中重要的内容,结合某地区长达数十年的实践工作开展,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开展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工作主要变现为以下两大方面的优势应用。 (一)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优势 在自然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开展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实践工作,第一,各个级别的耕地资源都可以在整體利用规划的过程中,找到发展的空间,并根据不同的级别,实现差别化的管理。第二,耕地资源中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也得到了不同等级的划分,实现了差别化的利用。第三,耕地质量进行分等定级工作开展,可以作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和补充耕地的依据,并严格保证耕地质量、耕地面积不受影响。第四,有利于耕地资源中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验收和其它农田项目的竣工验收。第五,可以在进行耕地补偿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级别进行补偿,保障补偿力度。 (二)其他相关的优势 在其他方便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家统计部门可以根据耕地质量的分等定级开展情况对现有的耕地资源质量情况进行完善的统计,并将此作为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第二,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国家粮食工作的良好开展。第三,在进行耕地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