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7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结构研究与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7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结构研究与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7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结构研究与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7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结构研究与设计

目录

概述 (3)

第一章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简介 (5)

1.1 传统变速器以及其他新兴自动变速器存在的问题 (5)

1.2 DCT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

一、 DCT自动变速器的结构 (6)

二、 DCT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8)

1.3 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工作特点 (10)

第一章双离合变速器的传动路线的设计 (11)

2.1 传动轴的设计 (11)

2.2 各档传动路线的设计 (12)

第三章传动装置几何参数的确定 (16)

3.1 各档位传动比的确定 (16)

(一)、最大传动比的确定 (16)

(二)、最小传动比的确定 (17)

(三)、其他各档位传动比的设计计算 (17)

3.2 传动齿轮参数的确定 (18)

(一)、中心距的设计 (18)

(二)齿轮结构特征参数的设计 (19)

(三)、各档齿轮齿数分配 (20)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7)

概述

变速器是汽车的关键部件。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发动力性能好、机械效率高、操作方便的变速箱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厂家的重要工作。近年来,自动变速器(AT)、手自一体变速器(AMT)、机械式无级变速器(CVT)以及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和应用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DCT ) 除具有自动变速器起步和换挡品质优良、实现自动变速的特点外, 还具有手动变速器( MT ) 传动效率高、安装空间紧凑、质量轻、制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产品加工制造过程对MT具有良好的工艺继承性, 发展应用前景良好, 是现有量产配套的各类变速器的有效替代产品。目前, DCT 虽主要用于轿车, 但就其工作原理而言,亦可以应用于大、中型车辆及工程机械、自走式农业机械等其他非道路车辆, 应用范围较广。国内对DCT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和模仿国外技术为主, 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新型DCT 传动原理及功能实现的深入研究和产品化, 对提高我国自动变速器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1940 年, Darmstadt 大学教授RudolphFranke 申请了DCT 专利, 随后保时捷也发明了专用于赛车的双离合变速器( PDK) , 但未能成功将DCT 技术投入批量生产。20 世纪90 年代末期, 大众公司和博格华纳携手合作生产第 1 款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和应用于主流车型的DCT。2002年, DCT(DSG)应用在德国大众高尔夫R32和奥迪TTV上, 并于2003年相继推广到高尔夫等其他车型上。2004年, DCT在德国大众途安车型上首次与TDI柴油发动机匹配。到2006年,搭载DCT的大众车型累计达到70万辆。2007年, 法拉利、雷诺等公司纷纷推出各自搭载了类似DCT变速器的赛车,同时, Recardo 公司开发出了DCT样机, 并装备在Bugatti-Veyron跑车上; LuK公司与Ford、Getrag公司合作, 共同开发了带有干式离合器的DCT ,称为平行轴式变速器( PSG) 。

N 左右的中级车上, 现在目前, DCT 主要应用于扭矩在350m

N 左右的小型车发展。

正准备向扭矩在150m

本设计以一汽大众迈腾1.4T车型所采用的7档干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为蓝本,通过分析传方案、计算传动参数等设计出符合使用要求的双离合变速器。

本设计所参照的车型--一汽大众迈 1.4T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1 迈腾1.4T整车主要参数

第一章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简介

1.1 传统变速器以及其他新兴自动变速器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机械式有级变速器,由于换档前要先分离离合器,切断动力输入,使换挡平顺性变差,产生顿挫感,同时使驾驶员操作繁重,也对行驶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车辆操纵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汽车自动变速器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现在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主要有液力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以及近几年国外正重点研究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AMT)。但由于传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AT与CVT的应用都受到一定限制。在传动效率和生产成本等方面优于AT和CVT的AMT,由于其具有目前汽车工业发展所要求的高燃油经济性、低排放和保护现有手动变速器生产投资的优点,受到了汽车界的重视。但在AMT的研发过程中,逐渐发现其缺点:车辆在换挡过程中,当离合器分离后,发动机的动力不能被传递到车轮,导致动力中断,驾乘者有顿挫感,影响了车辆的动力性和乘坐舒适性。

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对换挡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特别是为了减小换挡过程中的冲击度,需要对发动机与变速器构成的动力总成在转速差、扭矩等方面进行精确的匹配和控制,但是根本上仍解决不了问题。

为了解决中断动力换挡给车辆性能带来的影响,要进一步提高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性能,则需要增加发动机起、停等一些其它控制手段,反而增加了车辆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得不偿失。所以,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在对车辆舒适性等方面要求不高的车型上,

例如低挡轿车、军用车辆、公共汽车、载重车等,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仍具有优势,但是在对舒适性要求高的车型上,其应用就具有了局限性。为了既可以充分利用 AMT 所具有的优点,又可以消除 AMT 中断动力换挡的缺点,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应运而生,它基于平行轴式手动变速器发展而来,其转矩传递能力适用于各种排量的车辆,同时继承了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安装空间紧凑、重量轻等优点。这种自动变速器的出现已经成为了许多汽车厂家所关注的热点。

1.2DCT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 DCT自动变速器的结构

1、双离合器的结构

大众7 挡DSG 变速器包含了2个传统的离合器,安装在一起组成1个双离合器。2 个离合器分别用K1和K2 来表示,如图1-1所示:

图1-1 双离合器的结构图

2、变速器的结构

根据图1-2说明DCT变速器的结构:

图1-2 7档DCT变速器结构简图

(注:简图重在变速器各零件的相互连接关系,各齿轮位置和实际变速器结构不完全一致)。离合器K1 通过花键将扭矩传递到输入轴1。输入轴1连接变速器的奇数挡,包括1挡、3挡、5挡、7挡。离合器K2 通过花键将扭矩传递到输入轴2。输入轴2连接变速器的偶数挡,包括2挡、4挡和6挡。输出轴2通过倒挡中间齿轮将扭矩传递到输出轴3上的倒挡齿轮。3个输出轴都和主减速器齿轮连接。

3、同步器的结构

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必须使所选档位的一对待啮合轮齿齿轮的圆周速度相等(即同步),才能使之平顺地进入啮合而挂上档。如两齿轮轮齿不同步时即强制挂档,势必因两轮间存在速度差而发

生冲击和噪声。这样,不但不易挂档,而且影响轮齿寿命,使齿端部磨损加剧,甚至使轮齿折断。

双离合变速器所用的同步器与普通变速器所采用的同步器形式结构相同,见图1-3所示。

图1-3 锁环式同步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图

(二)、 DCT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1、双离合的工作原理

如图 1-1 所示,离合器的驱动盘通过支承环和双质量飞轮连接在一起。离合器K1和离合器K2位于驱动盘两侧。其中离合器K1通过花键和输入轴1连接,离合器K2通过花键和输入轴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2个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分离杠杆支点位置不同。离合器K1的分

离杠杆支点位于杠杆的中部,而离合器K2的支点位于分离杠杆的外端。图1-4所示为双离合器工作原理简图。

图1-4双离合器K1、K2分别工作时的原理简图

2、双离合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当车辆起步时,离合器1接合,动力传递路线为:发动机→离合器壳体→离合器驱动盘→离合器1→输入轴1→1挡主动齿轮→1挡从动齿轮→输出轴。此时,离合器2分离,但2挡同步器已经预先向右移动,和输出轴2挡齿轮接合,为变速器进入2挡做好了准备,此时2挡齿轮随输出轴空转。当变速器满足升入2挡的条件时,在电控单元的作用下,离合器1分离,与此同时,离合器2进入接合。此时动力经发动机→离合器壳体→离合器驱动盘→离合器2→输入轴2→2挡主动齿轮→2挡从动齿轮→输出轴输出。

从以上1挡换2挡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双离合变速器不再像传统的自动变速器那样,在换挡过程中出现动力中断的现象。因为同步器早已完成了齿轮的挂挡,只要发动机的动力在电控单元的作用下从离合器1转换到离合器2,就可以把动力向后输出。在完成2挡动力切换的同时,3挡的同步器也会在电控单元的作用下,向3 挡齿轮移动,使3挡齿轮处于预啮合状态。

1.3 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工作特点

1. 换挡平顺、舒适。

DCT基于手动变速器基础之上,它继承了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运转空间紧凑、重量轻、价格便宜等许多优点,而且实现了动力换挡。这样的车辆在换档过程,发动机的动力始终可以传递到车轮,换挡迅速平稳,极大的改善了车辆的平顺性。

DCT通过两个离合器的匹配切换实现迅速换挡动作,换挡时间可以达到0.04s一0.03s,驾乘者感觉不到顿挫。在换挡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始终不断地传递到车轮上,消除了扭矩中断,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

2.高燃油经济性。

DCT是基于手动变速器设计的,继承了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加上电脑的精密运算,又较一般的手动变速器拥有更精确的换挡控制,因此DCT亦成为燃油经济性较高的变速系统。实验证明,DCT的变速系统在百公里油耗方面比手动变速器小10%,比装有液力变矩器的AT小15%。

第二章双离合变速器的传动路线的设计

2.1 传动轴的设计

本DCT双离合变速器采用双输入轴,第一周为实心轴,空套在空心的第二轴里。两根输入轴分别与K1离合器及K2离合器相连,输入轴一上的是1、3、5、7挡的齿轮,输入轴二上的则是2、4、6、R 的齿轮。当两个离合器交替工作时,动力就能在奇数挡和偶数挡之间接续了。第一轴上1、3、5、7各档的齿轮是独立的,但是为了保证空心的第二输入轴能拥有足够的强度,同时保证变速箱的紧凑结构,对应2、4、6、R挡位的二号输入轴上只有两个齿轮,4挡与6挡齿轮共用一个输入轴齿轮,2挡与R挡(倒挡)共用一个输入轴齿轮。

本例采用的双输入轴如图2-1所示:

图2-1 双输入轴的结构

2.2 各档传动路线的设计

7速双离合变速器各档位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a)—图(h)所示:

1、一档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a一档动力传递路线

1挡传输路线:发动机-K1离合器-输入轴1-1挡主动齿轮-1挡从动齿轮-输出轴1-输出齿轮-差速器-驱动车轮。

2、二档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b 二档动力传递路线

挡从动齿轮-输出轴2-输出齿轮-差速器-驱动车轮。

3、三档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c 三档动力传递路线

3挡传输路线:发动机-K1离合器-输入轴1-3挡主动齿轮-3挡从动齿轮-输出轴2-输出齿轮-差速器-驱动车轮。

4、四档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d 四档动力传递路线

挡从动齿轮-输出轴1-输出齿轮-差速器-驱动车轮。

5、五档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e 五档动力传递路线

5挡传输路线:发动机-K1离合器-输入轴1-5挡主动齿轮-5挡从动齿轮-输出轴1-输出齿轮-差速器-驱动车轮。

6、六档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f 六档动力传递路线

挡从动齿轮-输出轴2-输出齿轮-差速器-驱动车轮。

7、七档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g 七档动力传递路线

7挡传输路线:发动机-K1离合器-输入轴1-7挡主动齿轮-7挡从动齿轮-输出轴2-输出齿轮-差速器-驱动车轮。

8、倒档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h 倒档动力传递路线

动齿轮-中间惰轮-倒挡从动齿轮-输出轴1-输出齿轮-差速器-驱动车轮。

第三章 传动装置几何参数的确定

3.1 各档位传动比的确定

(一)、最大传动比的确定

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max t i 是变速器的一挡传动比1g i 与主减速器传动比0i 的乘积。当0i 已知时,求传动系最大传动比就是求变速器的一挡传动比。

汽车爬坡时车速很低,可忽略空气阻力,汽车的最大驱动力用于克服轮胎与地面间的滚动阻力和爬坡阻力。

因为乘用车的最大爬坡度约为30%,即max 16.7α≈ ,取20α= ;根据原型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和经常行驶路面类型选择f 为0.018;有级式机械变速器的传动系的传动效率T η一般为0.90 ~ 0.92,取为0.90;主减速器1的传动比0 3.1i =,滚动半径R 为0.4064m ;乘用车的总质量 M 由整备质量、乘员和驾驶员质量以及乘员的行李质量三部分组成,原型车总质量 M =1460kg ,由原型车参数计算可得一挡传动比的最小值

()max max max 10cos sin 3.4g tq T

Mg f R i T i ααη+≥= 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引起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不能大于附着力,否则将会发生驱动轮滑转现象,这是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其

必须满则上坡或加速的要求。根据此附着条件可求出一挡最大传动比。原型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形

式,所以

max 1tq g o T r

T i i G r η?≤ 其中1G Mg μ=,原型车的轴荷分配的百分比0.60μ=;路面附着系数0.75?=,计算可知

max

10 4.79g tq T Mg R i T i μ?η≤= 在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下,参考同一级别的轿车,选择其一档传动比为4.2。

(二)、最小传动比的确定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首先应满足最高车速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汽车的后备功率(决定加速能力、爬坡能力等)和燃油经济性。综合考虑,并且参照同级别标杆车型,确定该变速器的最小传动比为0.7.

(三)、其他各档位传动比的设计计算

根据汽车的使用情况,将6、7档选为超速档,5档初选为直接当。

通常情况下,变速器的各档传动比是按等比级数来分配的,以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两个特定的转速之间,有利于换挡平顺,切使汽车

的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据此,可以得到该变速器传动比的公比为:

q==

1.35

但是,考虑到汽车的实际使用工况,即档位的利用率,通常相邻高速档之间的传动比比值要低于低速档相邻档位之间的传动比比值。综上,可以初选各档位的传动比如下表所示:

表3-1 各档传动比

3.2 传动齿轮参数的确定

(一)、中心距的设计

双中间轴式 DCT 是将中间轴与输入轴或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的

A、距离为 DCT的中心距,由于其有两个中间轴,故其有两个中心距1

A。为了减小自动变速器的质量和体积,中心距的设计一般不相2

等。当两根中间轴上的两个齿轮同时和输入轴中的一个齿轮啮合时,由于两挡的传动比不相等,两挡齿轮的齿数也不相等,而他们有相等的模数,两个中间轴到输入轴的中心距一般也不相等,所以设计的双中间轴式 DCT 采用的是输入轴中有公共齿轮,中心距不相等

的结构型式。

先根据经验公式初步计算1、4、5档从动齿轮所在的中间轴和实心输入轴(输入轴1)的中心距1A ,即

19.086.47A K mm

===

其中:A K --中心距系数,乘用车为8.9—9.3,这里取为9.0; max tq T --发动机最大转矩;

1g i --变速器一档传动比初选值;

g η--变速器传动效率,一般取为0.96.

待确定了齿轮模数和1、4、5档齿轮的齿数后,根据6档传动比能确定6档从动齿轮齿数(因为4档与6档共用一个输入齿轮),最后才能计算出2、6、3、7档从动齿轮所在的中心轴和空心输入轴(输入轴2)的中心距2A 。

(二)齿轮结构特征参数的设计

1、齿轮形式和材料

根据目前批量生产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所采用的齿轮形式,以及斜齿轮所具有的优点,设计的齿轮采用斜齿轮的结构形式。为提高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齿轮的材料采用渗碳合金钢 20CrMnTi 。

2.齿轮模数的确定

从工艺方面考虑,各档传动齿轮选用同一模数。因为乘用车齿轮工作的噪声影响较大,所以齿轮模数一般选择的较小些。根据表 3-2 中齿轮法向模数选择范围,选择齿轮的模数为 2.5。

3、齿轮齿形、压力角α、螺旋角β、齿宽的确定

根据乘用车变速器齿轮的常用齿形,选择齿轮齿形为渐开线齿廓。 国家规定的标准压力角为20°,所以变速器齿轮采用的压力角α为20°。

为提高低挡齿轮的的抗弯强度,螺旋角不易过大,一般选择为1525 为宜。为使工艺简便,可选择输入轴和中间轴上的齿轮螺旋角设计成一样的,齿轮螺旋方向相反,初选螺旋角为20°。

为缩短变速器的轴向尺寸和减小质量,保持斜齿轮的传动平稳性;为避免造成偏载、承载能力下降、齿宽方向磨损不均匀;为增加常啮合齿轮副的齿宽接触线长度、降低接触应力、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和齿轮寿命,斜齿轮齿宽系数选为8.0。

(三)、各档齿轮齿数分配

(1)、1档齿轮齿数的计算

①先由经验公式求出其齿数和Z ∑:

12cos =n

A Z m β∑ 带入除算的1A 和 β,可计算出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设计毕业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摘要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由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发展而来,它综合了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T)和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的优点,能够实现动力换挡、减少了换档时间、提高了换档品质、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和操纵性。 本设计以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基础,针对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设计方法,分析了各种不同变速器的布置方案并选定了本变速器的最终布置方案。对变速器中的主要零件包括齿轮形式、换挡结构形式作了阐述并进行了选择并对变速器的传动比的范围、中心距做初步的选择和设计。对变速器中的齿轮的模数、压力角、螺旋角、进行了选择并计算出齿轮其他的相关参数和对齿轮的校核。对轴的结构尺寸进行设计和轴承的选用并对其进行了校核。 关键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传动比;齿轮;轴 ABSTRACT DCT duo to Mechanical Transmission.Itinherits the advantages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AT) and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MT).It has the ability of power shifing that can reduce shift time andimprove shift quality.And the comfort and maneuverability of vehicle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In this thesis,the study of dry type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DCT. For dry-type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sign, analyzed the layout of the various transmission options and selected the final layout of the transmission scheme. The major part of gear, including gear form, elaborated shift structure and make the choice and range I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 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二章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一节液力变矩器的基本原理简介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液力传动装置,它以液体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转换。它的能量输入部件称为泵轮,以“B”表示;它和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并将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工作介质的动能。能量输出部件为涡轮,以“T”表示;它将液体的动能又还原为机械能输出。 一、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 如图2-1所示为液力偶合器原理图。泵轮2固定在发动机曲轴上,为能量输入端,涡轮4固定在输出轴5上,为输出端。泵轮和涡轮之间有2-4mm的间隙,整个偶合器充满了液体工作介质。 1-发动机曲轴,2-泵轮,3-偶合器壳体,4-涡轮,5-偶合器输出轴 图2-1 液力偶合器 1、泵轮的运动 ⑴发动机启动后,曲轴1旋转并带动泵轮2同步旋转。充满在泵轮叶片间的工作液体随着泵轮同步旋转,这是工作液体绕传动轴的牵连运动。 ⑵在离心惯性力的作用下,工作液体在绕传动轴坐牵连运动的同时,它沿叶片间的通道从内缘向外缘流动,这是流体和叶片间的相对运动,并于泵轮的外缘流入涡轮。 2、涡轮的运动 工作液体流入涡轮后,把从泵轮处获得的能量(动量)传递给涡轮,使涡轮旋转。从涡轮外缘(涡轮入口)流入的液体,既随涡轮旋转作牵连运动,又从外缘向内缘(涡轮出口)流动,这是涡轮叶片和流体的相对运动,最后,流体经涡轮内缘又流回泵轮。 二、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能量转换原理 1、液力偶合器的能量转换

流体在偶合器(变矩器)内的循环流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三维流动,流体与工作叶片间的相互作用也相当复杂。因此,分析这类问题时,在流体力学方面作了一系列假定后,一般用一元流束理论来描述。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一些描述方式和术语,由于篇幅有限,不作介绍,请读者参考有关著作。 当发动机转速(即为泵轮转速)不变时,下述效率公式(1-2)中的分母是一个常数;随着涡轮转速的升高,传动比变大,效率也高。反之,随着涡轮转速的降低,偶合器的效率也随之下降。需要指出的是,从理论上讲,当n1=n2时i=0,效率最高。这只有在涡轮轴上没有负载时才可能出现。而实际是,当n1=n2,偶合器的泵轮和涡轮之间没有速度差;泵轮里的液体随泵轮作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和涡轮里的液体随涡轮运动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偶合器内的液体不流动,也没有环流,偶合器也就失去了能量传递的作用。 2、变矩器的能量传递原理(见图2-2) 液力变矩器与液力偶合器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就是液力变矩器比液力偶合器多加装了一个固定的流体导向装置——导轮。图2-2所示为最简单的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简图。它由泵轮 1、涡轮2和导轮3等三个基本组件组成。 当泵轮1由发动机驱动旋转时,工作液体泵轮的外端出口b 甩出(R2即表示泵轮叶片出口在中间旋转曲面上的半径)而进入涡轮,然后自涡轮的C 端(R3表示涡轮叶片出口在中间旋转曲面的半径)流出而进入导轮,再经导轮a 端流入泵轮而形成环流。 偶合器的传动比偶合器的效率 : 则液力偶合器的效率为,则:,输出扭矩为入扭矩为根据动量矩定理,设输:i :) 21()11(12120 0ηη-===-=i n n n M n M M M M M i i o i

大众01M型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版--

大众01M型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1 大众01M型自动变速器内部总体结构 大众01M自动变速器由三部分组成。(图1) (1)液力元件:包括液力变扭器及油泵等,用于动力传递及提供液压元件(如各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动力源。 (图1)01M自动变速器结构图 由(图1)可知变速器内部有两个分隔的箱体,上部是变速器,内装ATF油;下部是差速器,内装齿轮油。在小齿轮轴3上有一个油封,把两种油分离开。 a. 液力变扭器 液力变扭器由壳体、锁止离合器、涡轮、导轮和泵轮组成,分解图见(2)。泵轮与壳体焊接为一体,由发动机飞轮驱动,工作时其内充满自动变速器油(ATF 油),其动力传递路线是:发动机飞轮→变扭器壳体→泵轮→涡轮→变速器输入轴,导轮的作用是增大低转速时的输出扭矩。涡轮和泵轮之间是靠液压油传递动力的,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转速差,不但使油温升高,还降低了传动效率,锁止离合器可以把涡轮和泵轮连接为一体,形成刚性连接。锁止离合器由电控单元控制,电控单元通过电磁阀控制A、B、C 3个油道的油压交替变化,按要求在锁止离合器的前、后面产生压力或卸压,控制锁止离合器接合或断开。锁止离合器接合时,因油压作用,其带有摩擦片的一面与变扭器壳体接合,另一面通过齿牙与涡轮连接为一体。

(图2) 液力变扭器结构图 b. 油泵 油泵位于变扭器和变速器之间,由变扭器壳体驱动,其作用是建立油压,并通过滑阀箱控制各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动作。它采用转子齿轮泵,其结构见(图3)。 (2)控制机构:采用电子、液压混合控制,电控部分包括电子控制单元J217及其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元件;液压控制部分包括滑阀箱等。 (3)变速机构:采用拉维那式行星齿轮变速机构,2个太阳轮独立运动,齿圈输出动力,通过对大、小太阳轮及行星架的不同驱动、制动组合,实现4个前进档及一个倒档。 01M 型自动变速器采用拉维娜式行星轮式变速机构,基本的行星轮机构包括太阳轮、星轮、行星架和齿圈,其中星轮是惰轮,不能输入、输出动力。在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三者中,驱动其中一个,制动另一个, 则第三个输出动力,

液力自动变速器结构和原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液力自动变速器结构和原理 液力自动变速器由变矩器、机械式变速器(一般多采用行星齿轮)和电子-液压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变矩器 泵轮——主动部分,将发动机动力变成油液动能。 涡轮——输出部分,将动力传至机械式变速器的输入轴。 导轮——反作用元件,它对油流起反作用,达到增扭作用。 导轮起增扭作用

导轮固定-液流改变方向 当汽车行驶阻力大时,涡轮转速低于泵轮转速,从涡轮流入导轮的油液方向与泵轮旋转方向相反,导轮对油流起反作用,达到增扭作用,克服增大的阻力。 导轮自由旋转 当汽车行驶阻力小时,涡轮转速提高与泵轮转速接近,此时从涡轮流入导轮的油液方向与泵轮旋转方向趋于一致,导轮开始自由旋转以减少阻力。 锁止离合器的作用 当汽车行驶阻力小时 发动机转速较高,此时不需要增扭,锁止离合器将变矩器的泵轮和涡轮锁住,可以提高传动效率,能节油5%左右。 在汽车行驶阻力大时 发动机转速降低,此时锁止离合器分离,实现增扭。

电子-液压控制系统 主要由传感器、电控单元、换档电磁阀、油压调节电磁阀等组成。 行星齿轮变速器 液力自动变速器多采用结构紧凑的行星齿轮变速器。它通常采用两排行星齿轮来实现各档变速比。行星齿轮组由齿圈、行星齿轮、太

阳轮3个元件组成。任一元件固定,其余两个作输入或输出用多片离合器和制动器分别对这些元件进行接合制动来实现换档装置。 行星齿轮变速器 液力自动变速器有两种 一种为前置后驱动液力自动变速器,另一种为前置前驱动液力自动变速器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 液力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通过动力传动控制模块(PCM)接收来自汽车上各种传感器的电子信号输入,根据汽车的使用工况对这些信息处理来决定液力自动变速器运行工况。按照这些工况,动力传动控制模块给执行机构发出指令控制下列功能: 变速器的升档和降档 一般通过操纵一对电子换档电磁阀在通/断两种状态中转换。 变速器换档感觉 通过电控压力控制电磁阀(pcs-Pressure Control solenoid)用以调整管路油压。 变矩器锁止离合器(TCC-Torque Converter Clutch) 结合和分离时间,以及某些应用场合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接合感觉:通过变矩器离合器控制电磁阀(按应用场合可能不止一个电磁阀)。 变速器的这些工作特性的电子控制,能按照汽车的运行工况提供稳定和精确的换档点(时间)和换档品质。

汽车双离合式自动变速箱结构设计

学号 密级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汽车双离合式自动变速箱 结构设计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

学号 密级 汽车双离合式自动变速箱 结构设计 Design of Double Clutch Typ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tructure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所在专业: 指导教师: 所在单位: 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 6 月12 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4年 6 月22 日 学位授予单位:

摘要 双离合式自动变速箱是新一代的自动变速器。它结合了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和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的优点,实现了动力换挡、减少了换挡时间、提高了换挡品质、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和操纵性,已成为汽车变速器新的发展方向。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的结构设计对于变速箱换挡性能和制造成本、制造复杂程度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展开了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设计,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工作:在分析了常见的双离合式自动变速箱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基础上首先确定了干式双离合的双中间轴式自动变速器的总体方案。针对双中间轴式DCT的齿轮箱的传动比进行分配就算,确定齿轮轴系的结构,然后对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的箱体部分进行设计,最后对主要的零部件:齿轮轴、齿轮、轴承等进行计算校核,结果表明本文的结构设计满足强度要求,设计合理。 本文所设计的干式双中间轴式自动变速器其具体设计过程和校核分析作为具体案例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干式双离合器;双中间轴式

ABSTRACT Dual clutch automatic gearbox is a new generation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I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hydro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o achieve a power shift, reducing the shift time, improved shift quality,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car's comfort and maneuverability, has become a vehicle new direction transmission, and has broad market prospects. Structural design for the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gearbox shift performance and manufacturing costs, manufacturing is crucial influence complexity. In this paper launched a design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mainly for the following tasks: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common dual-clutch automatic gearbox on first determine the twin countershaft dual dry clutch Overall program typ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dual-DCT gearbox intermediate shaft gear ratio allocated even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gear shaft, and then on the housing portion of the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sign, the final major components: gear shafts, gears, bearings such as checking calcu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is paper to meet the strength requirements, reasonable design. 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dry dual countershaft typ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o their specific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process analysis with the reference value as a specific case. Keywords: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ry dual clutch;twin countershaft type

双离合器变速箱

双离合器变速箱(DCT)介绍 大多数人知道带传统变速箱的车是如何工作的: 手动变速箱,换档时要求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用 换档杆进行操作; 自动变速箱,换档时变速箱替代驾驶员进行所有的操 作,涉及的零件有离合器、变扭器和几组行星齿轮。 但也存在一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又综合两者优点的 变速箱——双离合器变速箱,也被叫作半自动变速箱、 无离合器的手动变速箱或自动化的手动变速箱。 双离合器变速箱相当于将两个手动变速箱的功能集成 到一个变速箱中。为更好地理解这个意思,首先介绍一下传统手动变速箱是如何工作的是非常有益处的。在标准的装备换档杆的车辆中驾驶员想从某个档位切换到另一个档位时,他首先需要踩下离合器踏板。这将使一个单离合器开始工作,将发动机与变速箱脱开并中断传递到变速箱的动力。然后驾驶员用换档杆选择一个新档位,这是一个驱使齿套从一个齿轮移动另一个不同尺寸齿轮的过程。一个被叫做同步器在啮合前发挥作用,使齿面线速度一致,以防止发生齿面碰撞。一旦切入了新的档位,驾驶员松掉离合器踏板,这将重新使发动机和变速箱连接,将动力传递到车轮。 因此在传统的手动变速箱中,不存在从发动机到车轮的连续不断的动力传递。相反,在换档过程中,动力传递经历了传递—中断—传递的变化过程,这将引起被称作“换档冲击”或“扭矩中断”的现象。对一个不熟练的驾驶员来说,这可能导致换档时乘员一次次被推向前和抛向后。 与手动变速箱形成对照的是,双离合器变速箱使用两 个离合器,但没有离合器踏板。最新的电子系统和液 压系统控制着离合器,正如标准的自动变速箱中的一 样。在双离合器变速箱中,离合器是独立工作的。一 个离合器控制了奇数档位(如:1档、3档、5档和倒 档),而另一个离合器控制了偶数档位(如:2档、4档 和6档)。使用了这个布局,由于变速箱控制器根据速 度变化,提前啮合了下一个顺序档位,因此换档时将 没有动力中断。 双离合器变速箱(DCT)主要由双离合器、机械部分变速箱、自动换档机构、电子控制液压控制系统组成。其中最具创意的核心部分是双离合器和机械部分变速箱中的两轴式的输入轴。这个精巧的两轴式结构分开了奇数档和偶数档。不象传统的手动变速箱将所有档位集中在一根输入轴上,双离合器变速箱(DCT)将奇数档和偶数档分布在两根输入轴上。外部输入轴被挖空,给内部输入轴留出嵌入的空间。以6档变速箱为例,内部输入轴上安装了1档、3档、5档和倒档的齿轮,外部输入轴上安装了2档、4档和6档的齿轮。这使得快速换档成为可能,维持了换档时的动力传递。标准的手动变速箱是做不到这点的,因为它必须使用一个离合器来控制所有的奇数档和偶数档。 传统的自动变速箱必须装备一个变扭器来将发动机扭矩传递到变速箱,然而双离合器变速箱

大众的双离合器DSG+7速变速箱简介

大众的双离合器DSG 7速变速箱简介https://www.360docs.net/doc/608623755.html,/2010-10-18 19:40来源:腾讯汽车网友评论 (0) 传统汽车有着手动挡与自动挡的差别,手动挡操控时因需要踩踏离合器而显得复杂一点,但是车辆的反应比较迅速直接,而自动挡则反之操控简单但反应略微有点迟滞,于是真正专业的跑车往往提供手动挡让行能够充分享受到驾驶的乐趣。德国大众的一项新发明使得既想轻松驾驶,又不愿意放弃迅捷反应的驾驶乐趣的人们有了另一个选择――双离合(DSG),人们可以如驾驶自动挡车那样,轻松地将跑车开出专业赛车般的凌厉 离合器的运作 离合器位于汽车引擎与变速器之间,是引擎与变速器动力传递的“开关”,它既能传递动力,又能切断动力,其主要作用是保证汽车能平稳起步行进,同时通过变换挡位以减轻变速齿轮的冲击力,让汽车或快或慢的行进更加平顺。就是在这个汽车换挡时的分离与接合之间,会有动力传递暂时中断的现象,如何控制协调就成为问题。手动切换往往迅速合理,但这需要驾驶经验与正确判断的支持,自动切换则依靠电脑的控制往往按部就班反应较慢。双离合就是针这一情况的完善化设计。

双离合结构反应更迅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双离合变速器系统(简称DSG,英文全称:DirectShiftGearbox)就已经被装配在赛车上。大众旗下的奥迪TT、A3等,率先将这项原本属于赛车的技术“民用化”。由于双离合结构的应用,汽车能够更加平顺地换挡,从而消除了换档离合时的动力传递停滞现象,从一个挡位换到另一个挡位,时间不会超过0.2秒。 其基本原理是在车内设置有两组离合器以及相对应的换挡齿轮组,其中离合器1负责控制1、3、5等奇数挡与倒挡以及相对应的齿轮,离合器2负责控制2、4、6等偶数挡与以及相对应的齿轮。所以当司机挂上1挡起步时,电脑根据汽车速度和转速对驾驶者的换档意图作出判断,预见性地控制另一个离合器与另一个挡位的齿轮组相连,这样等到真正需要换挡时反应就特别迅速,不会有太大的迟滞。 实际效果:方便与灵活 与传统的手动挡相比,双离合变速器系统使用更方便,因为该系统实际上使手动变速箱变成为了另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器,只是不过它比传统的自动挡反应更加快速、顺畅,当然还具有的特性。 有人曾经以大众高尔夫R32为例做过比较,选用了双离合变速器系统的车型0到100 公里加速只需6.4秒,甚至比普通手动变速箱反应更快,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同时百公里油耗只有10.2升,也比手动挡车型节省了1.3升。 随着双离合变速器系统的不断完善,大众与奥迪旗下诸多车型,包括高尔夫、途安以及A3、TT,还有西雅特与斯科达的部分柴油、汽油车都搭配了这种新型变速器。以跑车专煮称的保时捷则自行开发了一套名为PDK(Porsche Doppel Kupplungen)的双离合变速器系统,该系统有着浓厚的F1风格,通过方向盘上的拨片来实现变挡,有人预计保时捷的大多数车型将把这个双离合器变速箱作为选装件或是作为高端车型的必备件。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双离合变速器系统已经不再是大众一致力于开发的技术了:有消息称,马新M3配置7速双离合变速器,并于2008年率先在欧洲上市。马新M3装备的这种7速双离合变速器,被命名为MDCT(M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它使得汽车换档时间更为迅捷短促,从而提升整车运动的性能,使讲求加速性的性能迷们获得更短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日本三菱汽车也公布了其研发成果:SST(Sport Shift Trans-mission)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双离合器手自一体变速器,通过把驾驶者从操作离合器的需求中解放出来实现更快的换档。 由此看来,双离合变速器技术今后不仅会有更多的实用性变化,而且能够在短时间里迅速地普及,颇为值得爱车一族多加关注。 对其工作原理和实用优势,相信关注过的消费者已不陌生。但是,从我们收到的反馈看,不少网友还是误读了双离合变速器的不少东西。 ● 6速和7速

《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与检修》A(张永坡)

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11 中技汽修1、2 班 《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与检修》期末试卷A 班级姓名得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评阅人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液力变矩器中有 5 个元件:、、、单向离合器和。有些液力变矩器为了提高效率内部还设置 了,它起作用时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可达到。2.多数电控自动变速器采用个电磁阀控制所有的四个前进档的运作。3.在液力变矩器中的油流形式有和二种。4.一般自动变速箱有 6 个档位、、、以及L2、L1。5.自动变速器换挡的主要依据是和。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根据换档工况的需要,自动变速器由液压系统控制其自由或锁止。()2.自动变速器中制动器的作用是把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某二个元件连接起来形成一整 体共同旋转。()3.自动变速器油液散热器的主要作用,是散发行星齿轮换档时所产生的大量热量。 () 4.自动变速器的内啮合式齿轮泵是靠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轴驱动的。()5.在自动变速器中使用数个多片湿式制动器,为使其停止运作时油缸排油迅速,其 油缸内设置单向阀钢珠。()6.液力变矩器的导轮是通过单向离合器安装在涡轮轴上。()7.涡轮是与泵轮同步转动的。() 8.具有四个前进档的电控自动变速器,应该具有四个电磁阀。()9.所谓超速档是汽车在超车时使用的档位。() 10.油泵的压力越大,变速箱输出的扭矩就越大。()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多选或错选时该小题不得分。共10 分) 1.在下列几个答案中,选出自动变速器油液的作用有()A.使换档执行元件运作; B.在行星齿轮变速机构中作动力传递; C.在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状态下作动动传输; D.在液力变矩器的非锁止状态下作动力传输。 2.液力变矩器内部油流的特点有() A.既有圆周运动,又有环形运动,形成首尾相接的油流; B.只有环形流动,在环流冲击下,使输出轴的力矩增大; C.被泵轮加速的油流先到达较小的导轮,再冲击涡轮; D.被泵轮加速的油流先冲击涡轮,再流向导轮并改变方向。 3.当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结合后,能达到()的效果。 A.增大输出转矩;B.减少发动机功率损耗,提高传动效率; C.增速降矩;D.降低ATF温度。 4.给自动变速器作失速试验,通过失速试验可检验()A.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的性能;B.液力变矩器的单向离合器的性能; C.齿轮变速器中磨擦片的工作;D.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5.在单行星齿系机构中,指出处于增矩状态的是哪些()A.太阳齿输入、行星架自由、齿圈输出; 2—1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简介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简介 吉林大学牛铭奎葛安林金伦 杭州依维柯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徐彩琪 【Abstract】In the paper, a type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ith two wet clutches,that i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parallel manual shift transmission,is introduced. It could shift without power off and improve the automobile’s power performance and fuel economy. This paper details its principle.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双湿式离合器构成的自动变速器,它是基于传统的平行轴式手动变速器发展而来的,可以实现不中断动力换档,极大的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本文在此详细的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 Topic words: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ual clutch, Wet clutch 主题词: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湿式离合器 1、前言 目前,随着车辆操纵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汽车自动变速器正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现在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主要有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即AT(Automatic Transmission);无级变速器,即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以及近几年国内外正在花大力气研究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即AMT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特别是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发展,由于其具有目前汽车工业发展所要求的高燃油经济性、低排放和保护现有手动变速器生产投资的优点,正受到了各大汽车厂的重视。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产生是基于传统的平行轴式手动变速器发展而来的,它研究的出发点是将现有的手动变速器自动化。其最典型的例证多在欧洲,由于手动变速器在欧洲汽车市场仍然占有80%的市场比例,因此欧洲对这种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也就倾注了更多的热情。目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开发研究的主要有美国EATON公司、德国的LUK、SACHS、GETRAG 等公司以及英国的RICARDO公司等许多厂家,已经生产面世的车型也有德国BMW 公司的M3型车、大众公司的LUPO车,以及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阿尔法-罗密欧等诸多车型。 在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开发研究过程之中,也逐渐的发现了它的一些缺点,它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在换档过程中首先要分离离合器,然后将变速器摘空挡,再选档、换档,最后接合离合器。这样,当离合器分离后,直到离合器再重新接合之前,发动机的动力将不能被传递到车轮去驱动车辆运行,所以换档过程中产生了动力传递的中断,车辆必然产生减速度,换档时间长,给车辆的加速性、舒适性等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中断动力换档给车辆性能带来的影响,需要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特别是为了减少换档过程中的冲击度,需要对发动机与变速器构成的动力总成在转速差、扭矩等方面进行精确匹配和控制,但是这些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换档性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如果要进一步提高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性能,则需要增加发动机起停等一些其它控制手段,反而增加了车辆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得不偿失。

大众奥迪DSG(02E双离合变速器)基本设定和数据流分析

大众奥迪DSG(02E双离合变速器)基本设定和数据流分析 只有进行下列维修以后才能进行基本设置: —匹配软件后 —更换机械电子单元后 —更换变速器后 —或者在出现故障记录 18115—机械电子单元存在故障 01087—未进行基本设置之后 设定条件: < 温度保持在30…100 °C(86……210 F) 见数据流—02—019—1/2/3 2.档位放入P停车挡 3.打开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 4.踩住制动踏板(维持整个操作)不能踩油门踏板 注:一定要按以下顺序显示步骤执行, 其次是定义测试驱动器 选择02变速器电子设备: 进入04基本设定 传动误差标定适应 输入通道061

返回 ] 重新进入通道060 确定激活基本设置 返回 离合器适应 控制模块的软件版本 重新选择04基本设置 输入通道062 确定激活基本设置 控制模块的软件版本> = 0800输入通道067 — 确定激活基本设置 返回 重置离合器安全功能适应 输入通道068 确定激活基本设置 返回 重置主压力适应 输入通道065

返回 重置方向盘叶片适应 — 输入通道063 确定激活基本设置 返回 重置ESP和提示巡航控制系统适应 输入通道069 确定激活基本设置 返回 关闭点火,等待10秒钟 进入02 检查和清除的故障码成功测试 关闭控制器 执行定义试驾 ¥ 完毕 J743 - 机械电子装置,用于双离合器直接换档变速箱,读取测量值块 显示下列测量值: 测量值块1:

1. 制动灯开关(已按下,- 未按下时无读数) 2. 制动器测试开关(已按下,- 未按下时无读数) 3. 选档杆锁N110状态(PN启用,PN停用) 4. 车速(0... 255 km/h)。 ? 测量值块2: 1. 选档杆档位(P,R,N,D,S,TT,PL,MI,ZS,ER)* 2. 选档杆档位可靠度检查(P,R,N,D,S,TT,ER)* 3. 选档杆故障字节(0 - 停用/1 - 启用) 4. 挂接档位(P,R,N,D Tiptronic:1,2,3,4,5,6)* * P - 停车;R - 倒档;N - 空档;D - 前进档(标准驱动范围);S - 前进档(运动驱动范围);TT - 手动电控换档程序模式;PL - 加档(手动电控换档程序模式升档);MI - 减档(手动电控换档程序模式减档);ZS - 中间状态(选档杆处于两个档位之间);ER - 错误 测量值块3: 1. 选档杆位置 2. 选档杆档位可靠度检查 ]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设计(含cad)

完整论文,全套cad ,加qq466491953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设计之变速齿轮设计摘要:随着世界汽车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和操纵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汽车的操纵性,汽车简单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这次我要设计的是自动变速器DSG变速器齿轮。 本设计以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基础,针对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设计方法,对齿轮进行设计。对变速器中的主要零件包括齿轮形式、换挡结构形式作了阐述并进行了选择并对变速器的传动比的范围、中心距做

初步的选择和设计。对变速器中的齿轮的模数、压力角、螺旋角、进行了选择并计算出齿轮其他的相关参数和对齿轮的校核。 关键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传动比齿轮 Gear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sign design Abstract As the world of cars on the car's power, economy, emissions and handling a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he handling of the car, the car simply divided into manual and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this time I want to design a DSG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gear.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s the basis for a wet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sign, gear design. The main parts of the transmission gear, including the form, the form of the shift structure elaborated and range selec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ratio of the transmission,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preliminary selection and design. Modulus of transmission in gear pressure angle, helix angle, were calculated gear selection and other relevant parameters and on the gear check. Key words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gear ratios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设计之变速齿轮设计 第一章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第二章课题的研究现状 (6) 2.1 课题的研究现状 (6) 2.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8) 第三章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传动方案的确定 (9) 第四章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10) 4.1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10)

双离合器式六档齿轮自动变速器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赵国庆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07-7班 指导教师姓名 赵雨旸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交通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六挡齿轮变速器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研究现状 现今的汽车变速器发展的十分迅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新的产品,但是变速器技术的每次革新都与汽车相关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模拟仿真材料科学等都为变速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变速器的发展也为相关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894年,一个法国工程师给一辆汽车装上世界上第一个变速器至今,汽车变速器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变速器,英文Transmission ,作为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承担放大发动机扭矩,实现理想动力传递,从而适应各种路况实现汽车行驶的主要装置。从最初采用侧链传动到手动变速器,及至液力自动变速器和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再到现在无级自动变速器的普及,在汽车工业技术不断前进的同时,变速器也向着更平顺、更省油、更富驾驶乐趣的方向不断发展。直至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出现,变速器技术又伴随着速度和梦想,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需要全套设计请联系Q Q1537693694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具有高效率和舒适性,自从问世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市场。开发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的核心就在于双离合器模块、扭振减震器模块和控制模块的技术。这些模块是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中的关键零部件,是这种先进的自动变速器的心脏和大脑。2003年世界首款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投放市场,使用的就是美国博格华纳公司生产的模块。目前双离合变速器的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博格华纳(BorgWarner)和德国舍弗勒(Schaeffler)集团手中。博格华纳是大众第一代六速DSG (大众的DCT )关键技术的提供者,为大众DSG 提供湿式双离合。大众推出了新一代干式七速双离合变速器,由德国舍弗勒集团旗下的LucK 公司提供。 1940年,Darmstadt 大学教授Rudolph Franke 第一个申请了双离合器变速器专利,该变速器曾经在卡车上试验过,但是没有投入批量生产。随后保时捷也发明了专用于赛车的双离合变速器(PDK Porsche Doppel Kupplungen )。然而,在那个时代,未能成功将DCT/PDK 技术投入批量生产。 人们所熟知的变速器一般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传统的变速器利用不同的齿轮搭配实现了上述目的,而齿轮搭配的变换就只有靠脚踩离合手拉挡杆来实现,这就是所谓的手动变速器。为实现轻松换挡,取消离合脚踏和手动挂挡的AT(AutomaticTransmission)变速器出现了,它主要利用液力变扭器配合传统机械齿轮箱实现换挡功能。人们通常所说的自动变速汽车就是使用了这种AT 。 随着市场对于车辆平顺舒适、高效节能的要求不断升级,大众公司和博格华纳携手突破技术界限,打造出了一款换档平顺动感,大幅度减少能耗,且能够配合于大扭矩,大排量发动机的变速器——DSG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是一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它保持了AMT 的各种优点,但其

丰田车系自动变速器

丰田车系自动变速器 一、丰田车系自动变速器的型号及结构特点: (一)、变速箱型号 在丰田汽车上,采用的自动变速箱形式较多,其型号主要有:A130L、A131(L)、A132(L)、A140E/L、A141E、 A142E、A240E/L、A241E/L/H、A340E/H/F、A341E、A342E、A540E/H、A541E、A650E、A750E/F、 A761E、A440F、A442F、U140E/F、U151E/F、U241E、A245E、A246E、U341E、U540E、U541E等。 丰田自动变速箱的型号与通用自动变速器的型号一样,都具有比较特定的含义,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定的含义,我们便可以先从型号上知道变速箱的一些特点,从而为我们后面的维修工作打下基础。下面以“A541E”为例,对丰田自动变速箱型号的含义进行说明: 特别说明:上述各型自动变速箱中,A340H、A340F、A540H型自动变速器,其后面均省略了“E”,它们都是电控自动变速器,并带锁止离合器;A241H、A440F、A442F型自动变速器,其后均省略了“L”,但均带有锁止离合器。对于改进后的自动变速器,只增加了锁止离合器或驱动轮的个数,其余未做改动,则只在原型号后加注“L”、“F”或“H”,原型号不变。 (二)结构特点 1、丰田自动变速器是最早采用电控系统的自动变速器之一,因此其纯液控变速器较少,现在运用较多的一般都是半电控或全电控自动变速器,半电控自动变速器都由一根节气门拉线调节主油压(图一),这种拉线只调油压,不调换挡点。 2、在丰田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中,行星齿轮机构大多采用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其特点是共用太阳轮,整体结构比较简单,这有利于初学者理解和分析变速箱的传动路线,并掌握其维修方法。 3、丰田四速自动变速器都由一个超速行星排和一个辛普森行星排组成,一般后驱变速器(如:A340E、A341E等)的超速行星排一般装在辛普森齿轮机构的前边,而前驱变速器(如:A140E、A540E等)的超速行星排则装在变速箱的尾部(辛普森行星排的后边)。 4、对于比较老款的丰田电控自动变速箱,多数阀体上有三个电磁阀,其中包括两个换挡电磁阀和一个锁止电磁阀。当变速箱出现故障进入安全应急模式运行时,电控系统通常将变速箱锁定在四挡,即变速箱锁四挡。 5、丰田自动变速器在机械构造方面,一般都设计有2挡手动带式制动器(图二),因此当变速杆置于手动2挡时,车辆都具有发动机制动作用。 二、施力装置和传动路线分析: 丰田自动箱型号较多,但行星齿轮机构与传动线路大体同,这里以内部结构比较典型的A340E自动变速器为例,分别对其施力装置和传动路线进行说明。该变速箱的行星齿轮机构采用一个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即超速行星排)和一个辛普森行星排组成,在辛普森行星排中,有一个共用太阳轮,太阳轮和前排齿圈可分别或同时作为动力输入元件,前排行星架与后排齿圈连为一体作为输出元件,后排行星架可独立运动,并与2号单向离合器、低倒挡制动器连接,在低倒挡时制动形成低速挡和倒挡。其动力传递示意图如图所示(元件说明:1-超速挡制动器2-超速挡离合器3-超速挡单向离合器4-手动2挡带式制动器5-高速挡/倒挡离合器6-前进挡离合器7-二挡制动器8-1号单向离合器9—低速挡/倒挡制动器10—2号单向离合器)。 元件说明:C0—超速挡离合器C1—前进挡离合器C2—直接挡离合器 B0—超速挡制动器B1—手动2挡带式制动器B2—2挡制动器B3—低倒挡制动器F0—超速挡单向离合器F1—1号单向离合器F2—2号单向离合器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技术方案介绍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技术方案介绍 二、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介绍: 2.1主要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简图一: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工作原理简图二:双中间轴型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工作原理简图三: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工作原理简图四:两轴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工作原理简图五:三轴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LuK公司制造的:采用干式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箱,它具有以下特点: · 干式离合器和电子机械离合器作动器 · 平行轴设计和普通啮合齿轮组 · 具有电子机械作动器和作动联锁同步追踪离合器 · 具有很好的舒适性和很高的效率

博格华纳(Borgwarner)公司生产的双离合器解剖图 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解剖图:

德国大众双离合器直接换档自动变速器解剖图: 2.2主要优缺点: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也是基于平行轴式手动变速器发展而来的,它继承了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安装空间紧凑、质量轻、价格低等许多优点; 实现了换挡过程的动力换挡,即在换挡过程中不中断动力,保留了AT、CVT等换挡特性好的优点; 换挡迅速平稳,不仅保证了车辆的加速性,而且车辆不再产生由

于换挡引起的急剧减速情况,缩短了换挡时间,2个离合器的切换时间通常仅在0.3-0.4 S左右,所以不易被驾驶室乘员感觉到,极大地提高了换挡舒适性,保证了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与换挡特性。 由于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特定的内部结构和独特功能,使其具有比传统变速器更好的燃料经济性。并且,由于控制方式的改进、换挡时间的缩短,对车辆油耗和排放等方面也有所改善。 由于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是在原传统的手动变速器基础上进行自动化的,从而以结构简单的平行轴式结构达到了结构复杂的旋转轴(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的效果,但结构更加紧凑,成本更低; 在离合器切开的情况下,挡位要预先啮合,可以有较充足的转速同步时间,原来的同步器还可以改用啮合套,其结构更为简单; 成本远远低于AT、CVT等自动变速器; 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有手动变速器的生产设备,只需增加少量的生产设备即可,生产继承性好,很适合现有的手动变速器生产厂将产品升级到自动变速器。 2.2主要技术及应用简析: 2.2.1关于传动轴的问题 通常在较高扭矩的车辆中,双离合器应用更为有利。这是因为,它的2个传动轴一般情况下是同心的,即中间的一个传动轴是实心的,而套在它外面的则是一个空心的,由于轴的刚度、强度以及结构尺寸等方面的原因,较大的传动轴轴径有利于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多适合发动机排量较大的车辆。 对于较小发动机排量的车辆,如果要开发设计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