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单元综合检测文化与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10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年均增长39%。2013年国内电影票房为217.69亿元人民币,2014年1至6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137.43亿元。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国内电影市场迅速扩大说明( )

A.人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C.公益性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D.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2.“吞米岭·藏艺文博园”文化产业园项目被确定为拉萨市“十二五”规划和《拉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全部建设完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将达100万至300万人次,年均净利润达1.48亿元。兴建文化产业园体现了( )

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喜大普奔” “且行且珍惜” “MH370” 等新词是2014年以来的网络热词,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4.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这则公益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

①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②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④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以下所述体现“文化自觉” 的是( )

①文化附属于经济,其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②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③做民族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④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

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6.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

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②文化可以直接转化成物质力量,实现中国梦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最近“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引起广泛关注。它让公众更加关注和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说明文化( )

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但不强制的

B.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8.2014年央视春晚,由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充满中国元素的画面,令我们倍感亲切又耳目一新。这说明( )

①各国文化既相互交流又逐渐趋同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秋天在北京雁栖湖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传统特色之一,就是与会领导人穿上主办国提供的服装来个家庭式大合影。这一举措除了宣传东道主文化,还体现各成员共同创建“亚太大家庭” 的理念。这说明( )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C.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10.2014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 )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④爱国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近期,我国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例如,有的刻意渲染对财富、地位、奢华生活的向往,不加节制地刺激观众的欲望;有的利用“粉丝情结”,夸大“高富帅”“白富美”的偶像魔力,不加掩饰地激发观众“婚姻改变人生”的白日梦。材料意指( )

A.应该用优秀文化引领人们前进的方向

B.电影是改变人们精神世界的物质力量

C.应该用多样的文化形式丰富人们的生活

D.电影应该是没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

12.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提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二、非选择题

13.中华民族素有向善崇德、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做了最新概括,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但是,“老人摔倒扶不扶” 却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折射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1)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 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 这一问题,请你从价值观角度谈谈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3) 联系实际,请你就学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两点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文化

生活依据。

14.材料一近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继承中华文化的厚重遗产,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将是我们圆梦的有力引擎。甲同学认为:只要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就能实现中国梦;乙同学认为:只有秉持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述甲乙两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1.选A 题意表明,中国电影票房增长迅速,反映出人民的文化消费不断提高,因此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选B 现代社会,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重要表现,故应选B。A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故C表述不妥;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故D表述有误。

3.选D 这些热词是人们对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故不一定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A不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这些热词是人们对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表明人们创造了文化,而且成为热词,表明人们在享用文化。

4.选D 题意表明公益广告《筷子篇》诉说了不同的人生和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既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又表明了公益广告能引领文明风尚,故③④符合题意。公益广告发挥的不是娱乐功能,也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①②表述不当。

5.选D ①涉及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没有涉及文化自觉,不选;④涉及的是传统和其独特的文化精神,不符合题意。

6.选C 本题考查对民族节日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庆祝民族节日,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活动,可以集中展现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不能直接转化成物质力量。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是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故③不符合题意。

7.选C 材料表明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爸爸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的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故C符合题意,D与题意无关。B是文化影响的特点,也与题意无关。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故A错误。

8.选D 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让我们倍感亲切,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②符合题意。舞蹈之所以让我们耳目一新,则是因为其把独特的创意与中国元素相结合,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故④符合题意。“各国文化逐渐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故①不选。题目没有涉及理论创新,故③与题意无关。

9.选B 材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会促使东道主文化的传播,并加深文化间的理解。故B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不同,不是都会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D说法错误。

10.选C 材料强调了伟大抗战精神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决定力量”说法错误,排除;④表述不准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11.选A 材料主要强调影视剧不应通过低俗化内容博人眼球,故A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故B说法有误;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电影是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故D说法错误。

12.选B 材料强调,不应仅仅重视对古诗文的记忆,而应该重视古诗文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说法有误;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3.解析:第(1)问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可以从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来回答文化的作用。第(2)问可以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问的建议可以从教育的功能、网络的特点等方面来答题。

答案:(1)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 ①建议: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活动。依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建议: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依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4.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的作用。主要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第(2)问是评析类试题。对于每一个观点都要辩证地分析其合理性。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科技的发展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各国越来越注重科技发展。

(2)①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所以,实现中国梦就要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②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实现中国梦就要重视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检测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可口可乐总被人们当作美国文化符号,但著名作家王蒙却说,中国的可口可乐绝非美国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在美国就是饮料,但在中国,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给它扩张了很多中国化的用法。比如感冒了,用可乐煮个姜丝,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中药用,这个在美国没有吧!”这说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

A.应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

B.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C.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冲击

D.改造了中国落后文化

2.2014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青岛世园会在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举行。会徽“七彩花艺”的设计运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元素。其中核心图形符号采用了中国古老的甲骨文字“ 艺” 字的字体,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同时运用汉字的设计还突出中国文化精髓,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

A.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

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D.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统一的

3.“HOLD住、伤不起”,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

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②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共享功能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安徽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积淀,着力实施徽派原创振兴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和知名品牌:“江淮情”大型慰问演出、中国农民歌会、黄山徽文化艺术节、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铜陵青铜文化艺术节。这表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需要( )

①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②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陈出新③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④支持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2015年是中国农历羊年。与羊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 )

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的稳定性

C.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又求同存异

6.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淸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老百姓喜欢、独具特色、有独特魅力的传统剧种。取材于棚户区改造这一现实题材的二人台现代戏《北梁》,再现了包头市北梁人民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活愈加美好的新面貌,该剧的演出受到当地戏迷的欢迎。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作要( )

①立足实践、反映群众生活②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清代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说:“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音tuò,意为竹笋的皮壳)也。”这告诉我们( )

A.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借鉴外来文化不能失去民族特色

D.在文化发展中要反对“守旧主义”

9.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④ 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4年8月27日,体现台湾法蓝瓷“华人的品牌需根植于文化”理念并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创作的新品——“百蝶千福”瓷瓶在台北面世。其设计灵感源于清代知名画师余省的《百蝶图》,瓷瓶不仅展现如原画的精细笔绘,并以独特的立体雕塑,重新诠释经典的现代风貌。这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

①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②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③要重视现代科技的运用④要以社会实践为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我国首部动漫音乐情景剧《雁归巢》是旅美艺术家尤雁子回国创作的首个音乐剧目,该剧以中国水墨为基调,用拟人化的手笔,讲述了寓意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恩故事。《雁归巢》既不是普通形式的演唱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给观众带来梦幻而又浪漫的时尚感。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能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在于它把抽象的文化用饮食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示出来,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践行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发掘和弘扬。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需要(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立足实际,体现时代精神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改变规律,彰显个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有专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14.在“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西藏应该像封存在博物馆的展品那样,原封不动地保持原始状态,否则就是“毁灭文化”。对此,爱尔兰议会外交贸易联合委员会主席帕特·布林说,人不能总生活在过去,生态环境、语言文化的保护固然重要,但西藏人民也需要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不能剥夺西藏人民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来自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汉学家李夏德则指出,西藏的机遇在于保护和发展的完美互补,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材料二来自希腊的乔治·左霍普洛斯先生说:“我在西方国家寻找一些关于西藏的资料时,大多是一些负面信息,很难为我的论文提供帮助。这次来到拉萨,看到西藏人民生活得很幸福,随处可见寺庙僧侣,可见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法国纪录片导演卡雷则表示,他计划拍一部关于西藏的纪录片,告诉法国的民众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他们那里的媒体关于西藏的报道往往是“文化灭绝”和“压迫”。

(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一批驳西藏不保持原始状态,就是“毁灭文化”的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

1.选A 中国人对传入中国的美国可乐进行本土化的运用,体现了对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正确。B错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实践。C不是材料要说明的问题。D说法错误。

2.选D 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说明世界文化有其共同性和共同规律,D项符合题意。

3.选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文化消费。④错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越来越大。

4.选A 材料没有体现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因此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涉及的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因此④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①②符合题意;答案A正确。

5.选B 民俗活动、中国印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6.选A ③错误,“复古”与“革新”不是直接同一的。④错误,社会实践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7.选D “取材于棚户区改造这一现实题材”,体现了①;“二人台现代戏《北梁》”,体现了③;材料没有涉及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排除②;传统地方戏不是现代化的传播媒介,④排除。

8.选A 食笋不是全部都吃,而是剥去硬皮留下内部嫩心,比喻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继承,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9.选C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如今,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错误;先进的、健康的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0.选C “百蝶千福”瓷瓶以古代名画为设计灵感,融合现代科技手段,体现了②③;①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④与题意不符。

11.选A ③错误,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2.选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这既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精神,从而实现了文化创新,故②③正确;题干没有指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①不合题意;④观点错误,人们不能改变规律。

13.解析:要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本途径之一是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之二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放眼全球,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

14.解析:第(1)问,首先明确材料一中的错误观点是把继承保护当作一成不变,把文化发展当作是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毁灭;然后结合友好国际人士的观点在说明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文化毁灭论的实质,阐述发展对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意义。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要明确在西方国家只能听到关于西藏的负面信息的原因是政治因素,目的是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回答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中的做法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让世界了解西藏真实情况的措施。

答案:(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把西藏传统文化发展等同于“毁灭文化”割裂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继承、保护对立起来。保护西藏文化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西藏文化的繁荣发展。没有发展的文化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最终必将消亡。

(2)反映的现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对中国敌视,使得西方媒体对

西藏情况片面报道,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

建议:加大对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成果的宣传力度,揭穿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的谎言。积极利用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发出在西藏问题上的中国声音。加强与国际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交流对话,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西藏真实情况的了解。

单元综合检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引发了“全民自检”,其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量有18万余次。此类比赛对汉字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让人们体会中国汉字源远流长,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根②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制定标准,提高汉字运用水平③展现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④摆脱文化产业发展的危机,发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2014年8月22日,“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广西壮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170余件(套),展现了广西壮族数千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分割、存在差异③壮族对中华文化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④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渐趋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一百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本质。卡内基说的“内在本质”指的是(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③中华文化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回首中华民族5 000年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足以傲视天下。但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C.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5.2014年8月公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旧版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这样修改的依据是( )

①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2014年6月16日,第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本届海峡论坛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坚持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以“和谐发展、幸福两岸”为主题。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表明( )

①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了两岸文化趋同③两岸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这表明( )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培育民族精神要珍惜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③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只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在第27届国际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上,女航天员刘洋与中粮集团的青年员工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讲述了自己难忘的航天经历,以此激励中粮青年员工,让零失误零误差的航天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弘扬航天精神有利于( )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②提高民族素质和国际竞争力③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④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新时明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汤庆福生前是上海市外经贸委副主任、上海市口岸办副主任。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革命工作重于生命,勇立潮头、开拓创新,公正宽厚、清正廉洁,以朴素的精神境界和执著的人生追求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是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

代表。这说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作为青少年,他们是中国梦未来的开拓者、实现者。本着培养青少年从小热爱祖国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了以“2014· 畅想中国梦” 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假如你要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你认为可以选取的话题有( )

①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②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④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4年8月31日,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本届展会共有2 800余家省内外文化企业参展。境外参展也比往届增加,俄罗斯、乌克兰、朝鲜、德国等都有展品或展位参展。展会由招商招展、项目推介、文化活动和高层论坛等四大板块组成,举办论坛7个、文化活动263项。展会期间,山东对外推介文化产业项目1 020个,投资总额6 236.23亿元,融资总额1 885.72亿元;现场签约5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额1 143.24亿元;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近35亿元;现场参观人数140万人次。本届文博会还首次推出阿里郎——当代美术作品拍卖会和中国著名书法美术家作品拍卖会,实现拍卖额850万元。同时,本届山东文博会宣传口号“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创意产业成就未来”“好客山东,创意无限”“承齐鲁文化雅韵,著转型升级华章”“博览文化创意,拥抱无限商机”等也有力地展示了山东形象。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山东文博会的成功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何启示?

14.河北省开展了“学习雷锋、善行河北”网络主题活动,引导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广泛参与到创建文明网站活动中来。河北好人网先后组织“学雷锋——寻找身边好人”“从自己做起,争做文明网民”等网络征集活动,传递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善行精神,倡导网络新风尚。河北新闻网开通“善行河北”官方微博,通过微博传递“善行”力量,鼓励网民广泛参与献爱心活动。河北省的其他新闻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商业网站,也结合“学习雷锋,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并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各类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活动。

请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学习雷锋,善行河北”活动的意义。

答案

1.选A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举办此类比赛能够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①③当选。②说法错误。④夸大了此类比赛的作用。

2.选C 材料强调壮族文化独具特色,体现了①③;②错在“相互分割”上,没有看到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共性;④中“渐趋一致”说法错误。

3.选C 不能掠夺走的“内在本质”强调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故①③正确;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②排除;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④排除。

4.选B 本题考查文化发展和创新。要想实现文化的发展,必须进行文化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故选B项。

5.选C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将抽象的爱国具化为行动,说明了②;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是对学校教育选择的要求,体现了③;①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6.选C ②说法绝对化;④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7.选C ②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两岸文化趋同”的说法是错误的;④观点错误,两岸文化认同对两岸和平发展有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

8.选A 材料强调了历史教育、继承文化传统对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故①②正确;③说法不科学,爱国主义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当代中国的文化之中;④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9.选A 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用其激励国民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民素质,为中国发展提供精神支撑,①②③正确;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经济决定文化,民族精神影响、反作用于经济但不能主导经济的发展。

10.选B ②④观点符合题意,故B项应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①观点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③观点错误。

11.选D “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说法是错误的,②不选。

12.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文化竞争力等知识。由设问可知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④是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的,排除。①忽略了文化的性质,表述错误,应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②③符合题意。

13.解析:本题以山东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背景,分析该活动对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的启示。首先解读材料中山东文博会为什么会成功,再根据学过的原理回答它的做法所带来的启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定位“创意”说明文化要注重创新;通过博览会,让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传播中发展;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打造文化特色品牌等。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扬优秀文化。

(3)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4)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5)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重视打造特色品牌。

14.解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从两大角度分析,一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二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结合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谈谈即可。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种突出表现,弘扬雷锋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雷锋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地发展。

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单元综合检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周年,目前色彩斑斓的网络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有一些低俗不堪的内容腐蚀人们的身心健康。针对网络文化网民应( )

①提高辨别眼力,抵制腐朽文化②加强管理引导,净化网络环境③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四有”公民④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文化素养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在第二届名优电视栏目推选表彰暨第二届电视节目创新论坛会议上,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电视栏目获奖。这些栏目注重大众参与性、娱乐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影响大,收视率高。可见( )

A.应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

B.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C.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D.建设文化强国,就是发展先进文化

3.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A.科技的进步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B.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科技的力量

C.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科学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4.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

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5.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于增强认知认同,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切实抓好宣传教育,把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讲清楚;把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展示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假如让你向大家宣讲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你的说法是( )

①前者是后者的内核②前者体现后者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③后者是前者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④前者是后者的本质体现和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境外旅游,可是,出境游中一些不文明行为逐渐成为中外舆论的热点。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游文明素质。这要求公民( )

A.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

B.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公共意识

D.增强国家软实力,塑造“文明之邦” 的好形象

7.曾有许多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这样一段话:一位外国管理学大师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他由此担忧一种“集体智商的衰退”。这样的担忧,之所以在无数中国人心里激起共鸣,是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 )

①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自觉接受先进文化陶冶的重要性②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的紧迫性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差异性④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免有人格上的缺失

C.②④ D.③④

8.天津有一支扎根在农村、山区的文化服务队,他们常年奔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用双手把文化送到农民家门口。他们夯实了文化惠民之路,把幸福和梦想带给了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服务队的活动有利于( )

A.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B.开拓农村文化市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C.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D.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9.为救落入泔水井的一对夫妻,“好保安”苏士龙忍着恶臭毅然下井救人,将“生命之绳”留给他人,自己因在井下时间较长致沼气中毒不幸逝世,年仅31岁。苏士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①要切实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③要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紧密结合④要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全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0.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社会思想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越要高扬主流。为此,我们必须( )

①在文化激荡中尊重文化多样性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④发挥思想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在2014年9月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你认为这些“新乡贤”的共同之处是( )

①他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主力军

②他们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③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④他们“三观”正确,能够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2.47岁的周清顺是村民小组长。鲁甸地震后,患有严重高血压、做过脑溢血手术的周清顺顾不上清理自家倒塌的房屋,连续几天没有睡觉,一直带着村民搬运救灾物资,开展抗震自救工作,以至于没时间吃降压药,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周清顺用他的实际行动( )

①做到了为人民服务②坚持了集体主义原则

③引领了社会风尚④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同时,经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也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4.近年来,山东倡导村居、企业、机关和学校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把各家各户为人处世的情况公示出来。“四德”即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社会公德,以“爱”为主题;个人品德,以“仁”为目标。一个“德”字,功德万千。全省2万多个四德榜为1 000多万群众的凡人善举“树碑立传”,覆盖全省30%村居,形成了德耀齐鲁、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使公民道德建设从概念到具体、从具体到量化、从无形到有形,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阐释“善行义举”四德榜的价值所在。

材料二山东某高中学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搜索到以下材料: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做好文化工作,必须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并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有关知识,说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道理。

答案

1.选C 材料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喜和忧。针对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从公民角度要注意提高辨别眼力,加强道德修养。所以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主旨不符。

2.选B 受到表彰的栏目符合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贴近人民群众,B项正确。A项中“限制通俗文化艺术”的说法片面,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太绝对。

3.选A 我国重视科技发展是因为科技的进步会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A入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B错误;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错误。

4.选A 从该组同学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该组同学研究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的问题,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参考文献没有涉及发展大众文化、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故B、C、D与题意无关。

5.选D 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③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④错误。①②均正确,入选。

6.选C 材料指出了我国公民外出旅游的负面表现,说明公民的修养与公共意识较差,因此公民应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公德意识,故C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B、D都是从国家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而设问是从公民角度提出的要求,故B、D不符合题意。

7.选A 书店寥寥无几的现实引起人们的担忧,源于读书可以增强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①②正确;③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8.选C 文化惠民之路,有利于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故选C。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起主导作用,故A表述错误。B与材料不符。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表述错误。

9.选D 苏士龙的救人行动,践行了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做到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①②正确,材料未涉及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③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的文化素质,④排除。

10.选B 材料的意思是强调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性。②③的做法都有利于弘扬主旋律,符合题意。①强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题意不符合。不同性质的思想文化,其导向和示范作用是不同的,故④说法不恰当。

11.选B 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作为“新乡贤”的主体,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能够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而在培育文明风尚方面作出了贡献,②④正确;他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但人民群众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①错误;材料未涉及这些“新乡贤”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③排除。

12.选D 周清顺顾不上清理自家倒塌的房屋,一直带着村民搬运救灾物资,开展抗震自救工作,是

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坚持了集体主义原则,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以实际行动引领了社会风尚,①②③④均入选。

13.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文化与社会;然后将材料和教材知识对接,材料所体现的教材知识有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实现个人成长,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4.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山东农村举办“善行义举”四德榜的意义。可以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风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限定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有关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说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道理,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在解答时,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进行说明。

答案:(1)①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立足基层实际,扎根群众生活,充分发动群众,发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发挥了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④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把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修养。

(2)①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②文化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融入文化建设过程,可以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