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行合一的名言

关于知行合一的名言
关于知行合一的名言

关于知行合一的名言

1、真心希望自己能够懂得视死如归的真正含义并且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

2、有梦想,还有要行动,要做到知行合一,行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3、悲观性格,乐观心态,知行合一,无拘无束。

4、什么是知行合一?答:就是知与行的合一。评:废话。出处:明朝那些事儿

5、现代教育缺的不是长篇大论的道理和复杂深奥的理论,而是知行合一的做法!作者:她者何者

6、时间有限,智慧无穷,人生的伟业,在于知行合一。

7、多疑的人知易行难,冲动的人行易知难,理智的人知行合一。

8、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作者:徐岫茹

9、人们懒得付出和交流,只热衷于引领和表达,微博和微信上每天都可以刷出成堆的心灵鸡汤人生感悟,无数人在转发,却不知有

几人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作者:大冰出处:乖,摸摸头

10、坚持一件事情,越是在艰难的时候,一定也越靠近希望。感恩拥有能让你身心一致的梦想,过一段知行合一的时光。

11、知行合一是解决这个世界上难题的唯一办法。作者:连岳

12、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13、王阳明的“心学”,其在政治层面所提供的思想资源,一是打破“理论指导实践”的牢笼,不承认有绝对正确的理论指导的存在,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实践去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人人皆可为圣人”。二是倡导“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完备的、万无一失的理论指导,没有关系,按照“致良知”这个方向去做就对了,在做的过程中,再靠“学问思辨”逐一获得认知,反馈并指导修正行动,如此循环往复,“知行合一”,终能有成。

14、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15、什么叫“自尊无畏”呢?其实,“自尊”,就是王阳明心学所讲的“人人皆可为圣人”,只要是自己实践得出的认知,就不必妄自菲薄;“无畏”,就是遇事不必因没有完备的理论指导而慌张无措,要知道真正的做事的方式,是“知行合一”,先去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体察并获得“知”,“知”与“行”再循环往复,互相促进,事情

终能成功。

16、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应用。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原因也在于应用。拿到了钥匙,想用却不会使用才是最要命的。作者:高铭出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17、有需要才会有想法,这无可厚非,真正可怕的是把海市蜃楼当作真实的不自量力。庆幸自己只是好奇,永远不会如此。知行合一嘛,对吧?哈哈……

18、如果说把学无止境放在人生上来说,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就是学校跟社会。学校学习的更多的是概念的理解,而社会就是对知识的实践。即是知行合一。

19、对于人生的思索可以深入到极致,但在生活中要能回到现实,知行合一去快乐的改变生活,这两者并不矛盾,反而会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般相辅相成。

20、领悟了知行合一的王守仁不再空谈理论和哲学,因为残酷的现实让他明白,光凭说教和四书五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让土匪放下手中的刀,最好的方法是用火枪。出处:明朝那些事儿

21、利益,只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徐阶终于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要实现它,还必须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出处:明朝那些事儿

22、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治理好一家企业,老板的个人修为非常重要。心量小,企业成长必然会困难重重;心量大,做大做强是迟早的事。心量的修炼法门很多,各种宗教经典、儒学经典都是修心的正道。

只读书、做学究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帮助不大,只有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实践,事上磨炼,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让心力变成源动力。作者:诸光出处:开一家有故事的咖啡馆

23、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作者:王阳明出处:传习录

24、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战斗的号角已经响起,朝着目的地不顾一切地冲去,只为换来永久的和平、心得团聚。战士们,要全副武装!戴牢坚强的头盔,穿好勤奋的战衣,踏上坚持的靴子,紧握智慧的长枪,持拥道德的盾牌,最好在骑着灵活的马匹。听从神的号召,拿出服从的勇气,知行合一。(而)你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听从命运的安排)接受这残酷的战局。

25、在外人眼中,达氏不仅仅是坐而论道,可他自己却不大肯定是否已然做到知行合一。

26、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斗争经验,谓之半和;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作者:徐特立出处:思想修养漫论

27、知行合一

知识和行动结合一体。

28、知行合一,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作者:明朝思想家王守仁

29、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有想法,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那绝对是极少数,这也就演变成了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同一所学校,同样的家庭背景,相同的出身。出社会几年后,却是不一样的结果!我特别讨厌别人跟我谈想法!年轻人,有想法就去干,拿出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来,万一一不小心成功了呢?想得多还不如做得多,屁话那么多有鸟用!套用吴京电影《战狼》里的一句台词: “行不行,搞一下不就知道了!”

30、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

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作者:王国维出处:读书的三重境界

31、世间有太多美好的女子,被不美好的思想,不美好的动机,不美好的职业,不美好的人群,所摧毁着!大学是净土吗?有钱的地方,就有你情我愿的战场!邓爷爷的资本主义虽好,毛爷爷的社会主义也不能抛弃啊!儒家呢?大陆还有纯粹纯洁的儒家思想吗?!来台湾吧?我闻到了那里的儒家气息!王阳明(守仁)先生的心学呢?知行合一呢?看,他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党政军一直绽放到现在的无限光彩!

32、恐惧是每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恐惧让你自动脱离当下所有机会流动!最大限度的消除恐惧感,机会自动浮出水面!最值得研究的是怎样把恐惧感干掉!然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事业感情皆如此!

3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作者:王阳明

34、安福寺07安福利生《真修行人》:不能得少为足,需要涵养功夫。偶尔心开意解,继续闻思正法。若是知行合一,必定大机大用。直待随缘放旷,方能任性逍遥。作者:达照法师

35、家教的本质是言传身教,也就是知行合一,小孩也有“良知”,基本的是非判断还是有的,一切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欺骗不了他。

36、心里鸡汤也好,人生哲理也罢,请记得知行合一。

37、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事要知行合一;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无欺。

38、有些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强求而不得。或许如家父所言,苦求不如偶遇,顺应天命吧,一切都是未知而多变的。对于未来,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正心诚意。

39、很多女人爱上的只是一个男人对她的好,或是爱上了爱情本身,而忽略了男人的本性。他是不是一身心健康的男人?他的责任感体现在哪里?除开他献的殷勤,他是不是本性善良,知行合一,值不值得全心全意地对他好。如果这些都没看清楚就一头扎进去,无疑只是一只疯狂的小鸟。

40、如今这时代,金字塔顶端只跟每个人相隔一个屏幕。于是副作用便有了:现实世界里成长之路该有的距离感,瞬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飘飘然似乎自己跟伟大之间只隔着一杯咖啡、几笔投资和几

个有趣的创意。

这或许是“听过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喟叹在“拖延症患者”之间广为流传的真正原因。不过,在长期跟拖延症作顽强斗争的过程里,你会越来越觉得或许最后克服它恰恰最不需要什么道理,真正的精髓就在四个字:马上就做。对此,王阳明说得真切,“知行合一”就是“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止”,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所谓道理就是知道了就去做,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人终究是由他所做的事来定义的,而不是他听来的道理。作者:张璁出处:拖延症还能有解吗

名言警句大全

名言警句大全 一、人生 1、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巴尔扎克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印度泰戈尔 二、命运 1、知识能改变命运。 ——美国爱默生 2、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 ——俄国契诃夫 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 ——德国贝多芬 三、生命 1、活着的士兵,要比死了的皇帝更有价值。 ——法国拿破仑 2、当我活着的时候,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美国惠特曼 3、生命赐给我们,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印度泰戈尔 四、生与死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2、在还没有死亡以前,就不能算作完全诞生。 ——美国富兰克林 3、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一场出发? ——三毛 五、青春 1、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法国大仲巴 2、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法国雨果 3、青春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挪威易卜生 六、价值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2、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 ——法国蒙田 3、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 ——德国歌德 七、奉献 1、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2、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 3、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惟有辛劳、泪水和汗水。 ——英国丘吉尔 八、困难 1、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2、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 ——英国莎士比亚 3、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4、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俄国别林斯基 5、逆境是到达真理的每一条道路。 ——英国拜伦 九、理想 1、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2、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苏联斯大林 3、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黎巴嫩纪伯伦 十、追求 1、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 ——英国莎士比亚 2、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3、人类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加拿大班适 十一、希望 1、以希望为生的人,将绝食而死。 ——美国富兰克林 2、希望是很好的早餐,却是很糟的晚餐。 ——英国培根 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十二、信念 1、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 2、人没有信仰,变成了行尸走肉。 ——俄国契诃夫 十三、信心 1、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美国海伦·凯勒 2、不可能的字只有在愚人的字典里才可以翻出。 ——法国拿破仑

关于工匠精神的名言警句

关于工匠精神的名言警句 平凡,务实,伟大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装懂,而且还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老老实实的态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科学是踏实的学问,连贯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前面的东西没有学好,后面的东西就上不去;基础没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较困难。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础未打好所致。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华罗庚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关于科学精神的名人名言。——华罗庚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

“我离顶点还差得很远,以前的作品总是被祖父指出没有‘品格’,所以每天每天,不断的在鸡蛋上练习,经过了二十年的磨练,每日的钻研,终于成功在东家举办了个展,这其中的辛苦,我自己最清楚”。 “这个工作有窍门,不管怎么努力,也肯定是有缺陷的,我干了四十几年,能作出自己认为好的作品的时候,也不多,也就一两件而已。” 科学是非常爱妒忌的,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人。——费尔巴哈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的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高尔基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拉伯雷 匠人,如果觉得自己的作品“太棒了”的时候,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

浅析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

浅析知行合一的现代价 值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析“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 【摘要】“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关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关系的重要论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也一直是其后仁人志士修身持家、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从伦理学和科学实践层面看,探讨“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对于促成人们的道德信念、激发人们的道德意识、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行合一道德认知道德实践现代价值 “知行合一”是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重要论述,是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方面的思想认识和方法论。在把握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思想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传统思想的现代价值,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 “知行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中的“知”主要是道德认知,“行”则是道德实践。“盖阳明之所谓知,专以德性之智言之,与寻常所谓知识不同;而其所谓行,则就动机言之,如大学之所谓意。然则即知即行,良非虚言也。”①因此,“知行合一”重点是把人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不仅是要认识事物(道德),而且要践行道德,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最高道德要求—“善”,这也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最终价值归宿。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不是简单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而是指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知行合一”强调“知行功夫本不可离”,把

两者视为同一过程,即所谓的“知行并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行合一”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以知为行,行由知定。“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王阳明认为,传统道德思想应该指导人们的行为,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实践是“致良知”的根本,传统的道德观念是指导道德实践的关键,而道德实践又必须服从传统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知行互含,知行互动。王阳明认为,知行不能分开,不能“知而不行”。在道德问题上,道德意识应该付诸道德实践,道德行为不能离开道德意识而独立存在,所谓的真知就是要付诸实践,而且要自觉实践道德,即所谓的“良知”。换句话说,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两个互动环节,互为表里,互为一体。当然,“知行合一”把行为动机当作行为本身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同时,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合理性更多体现在道德层面,而不是本体论、知识论层面,这是必须厘清的内在涵义。“知行合一”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方面,放到当今的视野下则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并具备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知行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 “知行合一”在思想道德层面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成道德信念、激发道德意识、培育道德精神、指导道德实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 “知行合一”利于促成人们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了解,产生于内心对社会道德义务的责任感,又是个体对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的确认。道德信念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决定了道德信念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知行合一作文800字 知行合一,前路可期 去年今日,我绞尽脑汁、遣词造句,把自己兵荒马乱的高中岁月落笔在红格纸之间。此时此刻,我在做同样的努力,却发现一年的时间,远离了“夜阑犹梦,文学当枕”的日子,少了过去高中胡老师语文课堂上文学氛围的濡染,现在已是语言干涩、言辞匮乏。却仍执拗的强撑,想要再去写一次高考作文,实是羞愧难当。 提及语文素养,在我看来,是知识与能力的并行不悖,是思维观念和文化品位的相互浸润,是积累语言和拓展视野的相辅相成。抑或通俗来讲,素养本身绝非仅仅是格纹纸上的笔走龙蛇、挥毫洒墨。它可以是,当你闻知杨绛先生驾鹤西去之噩耗,不需要浏览潮水般的纪念文章,就能流利地背诵出兰德的《我和谁都不争》,得以明了先生“走到人生边上”内心的质朴和平和。同样,它也可以是,未谙世事的我们,甘愿成为文字的信徒,甚至把文字当成信仰去膜拜——那种迷恋情怀所以得以深晓一切阴晴冷暖。 好比社会之建设需要民智开启,我们语文素养的养成也的确需要一位优秀的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不在于灌输知识的多少,重要的是对于我们兴趣点的激发和培养,是严谨治学精神的影响和陶染。幸运至极,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我有机会每日聆听老胡的谆谆教诲,受提携之情与栽培之恩,没齿难忘。如果说课堂上的讲授是一个引领,那么课外的大量阅读就是一种延伸。

我们都期待着自己写作的时候可以笔下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词藻信手拈来,深情娓娓道出,可这些,都是需要阅读背后的文化底蕴进行积淀的。连亘的文字排列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只要潜心发掘,便有值得借鉴的菁华,永世难忘。 谈及社会生活实践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的影响,我认为其是如虎添翼,而非雪中送炭。也就是说,社会生活实践是要建立在扎实的教学和海量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缺一不可。所谓实践,强调行动力,猝不及防的鲁莽断不可取,内心的丰富和饱满不可或缺。 诚然,题中之义的三条途径全部亲力亲为,知行合一,坚持到底是足以支撑语文素养的提升的。然而,大多时候,我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努力石沉大海,担忧获得的回报遥遥无期。因为语文素养不同于数理计算,它的反馈周期太过于漫长,倘若没有足够大的执念和孤注一掷的勇气,太容易泄气和崩溃。 可鲜衣怒马少年时,愿我们有朝一日可以奔赴近在咫尺的成功,也同样敢于征服远方始料未及的失败,前路漫漫但可期啊知行合一作文知行合一作文(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我们常常会说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但这些还仅仅 停留在话语上,没有化为我们切实的行动,没有化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指南。但老实 讲,这一条是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点。《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遵道

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4、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6、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4、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2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3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8、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工匠精神人生格言

工匠精神人生格言 【篇一:工匠精神人生格言】 工匠精神的名言工匠精神的名言工匠精神的名言篇一《工匠精神读 后感》向价值型员工进化《工匠精神》有感初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书名镇住了,有点摸不到头绪,甚至提不起兴趣。在“同读一本书”的活动中坚持读下来却收获颇丰、甚是喜欢。在领导的号召下,我 们利用晨会的时间每天读一段,更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印象。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成赚钱的工具,而 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 雕细琢的精神。 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点:一、要拥有正确的工作观:“有钱任 性”“富二代”“和土豪做朋友”,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在,仿佛钱就是万 能的,有钱就仿佛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工作仅仅是为了赚钱吗? 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我们,在这个年龄段,肩负着买房、成家的压力,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但是确是人生最贫穷的阶段,因此更要有正确 的金钱观、工作观。 菲特曾说过:“金钱让我富有,却让我恐慌。”《茶花女》书中有一 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钱是价值创造的回报。能够使 用金钱的人,或许能够经由金钱而得到幸福,但是如果没有活用金钱、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的能力,反而会失去做人的根本,如果我 们沦落到为金钱而生活,他便成了金钱的奴隶,膨胀的金钱需要实 际上征服了人的灵魂,并且不断地积累成生活的枷锁。 诚然,我们大多数都必须依靠工作来维持生存,但一心只是“为了赚 钱而工作”,我们无法体会到工作中的乐趣,更不能在工作中积蓄经验、提升自己。注重才能的积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鸡 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食物”,我们技术支持每天都是在电 脑前做方案、绘图纸,难免厌倦,如果仅仅把工作当做赚钱的工具,更会丧失工作的热情。 不要抱怨、耐住寂寞、脚踏实地,否则我们永远都是“上班奴”。我 们应该主动追求目标,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而且坚持、负责地做下去。 二、正念-先做人,后做事:正念,与心相秉相乘,又有所不同,体现在思维上,记得曾经看过多个电视剧在主人公濒临死亡时,凭着 某些念想和使命而最终活下来。可知,正念也在起着功不可没的作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 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文学常识、名言名句

文学常识、名言名句 一、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课内) 1.欲穷千里目,。(王之涣《登鹳雀楼》) 2.千里之行,。(《老子》六十四章) 3.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凉州词》) 4.,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 5.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 6.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7.愚人千虑,。(《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9.谁言寸草心,。(孟郊《游子吟》) 10.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11.,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2.但使龙城飞将在,。(王昌龄《出塞》) 13.,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5.政通人知,。(范仲淹《岳阳楼记》) 16.,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7.,然后有千里马。(韩愈《杂说四》) 18.我劝天公重抖擞,。(龚自珍《己亥杂诗》) 19.受任于败兵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20.民不畏死,。(《老子》七十四章) 21.,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22.众口铄金,。(邹阳《狱中上书自明》) 23.人固有一死,,。(司马迁《报任安书》)24.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刘禹锡《陋室铭》)25.,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26.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 27.洛阳亲戚如相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29.粉身碎骨浑不怕,。(于谦《石灰吟》) 30.富贵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31.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32.零落成泥辗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 33.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34.青,取之于蓝,。(《荀子·劝学》) 35.三人行,。(《论语·述而》)

50句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50句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育一直是人们最注重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50句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的名言警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1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14、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2、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0、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3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33、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 34、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美国)富兰克林 3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6、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37、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38、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美国)富兰克林 39、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40、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1、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42、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佚名 4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4、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雪莱 45、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46、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47、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4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50、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比喻句

“工匠精神”作文素材汇编

“工匠精神”作文素材汇编 一、名言 1. 工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 2.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3. 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4.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5. 如果你希望改变现状、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成为被需要、被尊重、众望所归的成功者,就从当下的事情做起,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工匠。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内外丰盛的人生! 6. “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内心笃定而精于细节的执着,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7.良工不示人以璞——《后汉书·马援传》 8.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事例 1.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1693 –1776) :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2. 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3.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读《知行合一》有感2000字

读《知行合一》有感2000字 尊敬的公司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城建大厦项目部的张玉姣,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本读过的好书——《知行合一》。接下来我将从王阳明简介、心学精髓、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知行合一》进行阐述。 说到《知行合一》大家自然想到的是圣人王阳明先生,其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由于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尤其是各种圣贤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他树立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从而创建了东方哲学史上五百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心学。 《知行合一》这本书的作者度阴山是通过讲述王阳明先生辉煌传奇的一生,从而向大家深刻的的剖析"知行合一"的无穷智慧,即是"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王阳明先生的内心也经历了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到"知行合一"的一个过程。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同样也悟到了"读圣人书,学圣贤智慧,直面人生困惑,悟内圣外王之道。" 说到"完人",不得不提的是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另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而王阳明的"心学",五百年来折服无数中外名人,包括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均对其称佩不已。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学"呢? 《知行合一》则是用非常浅显有趣的语言,不但讲述了王阳明精彩的一生,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将"心学"作了清楚的介绍,其精髓在

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应该向内去求。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创造的,这个世界的意义是由你的心赋予的。 曾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这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现实社会中,许多人仅仅理解为先知而后行,这就彻底理解错了王阳明大圣贤的思想和意思。多年以来,究竟有多少人做到了"知行合一"?由于许多人理解错了古人的思想,都在"有选择地知,有选择地行",因此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知"和"行"是"行"就是"知","知"就是"行"的关系,分开了就是空想不干和苦干不思的人,这是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做到这两点,即是"致良知".良知是何物,良知既是道,是人对善恶的批判,是恒定的世界观。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

劝人不要自大的名言

劝人不要自大的名言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2、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王进喜 3、伟人多谦虚,小人多骄傲。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泰戈尔 4、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休谟 5、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6、忘了自己的缺点,就产生骄傲自满。——德谟克利特 7、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8、好自夸的人没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夸。 9、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10、善游着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11、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生。——苏辙 12、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他一味对镜自赏,自吹自擂,遇事只顾浮夸失实,到头来只是事事落空而已。——莎士比亚 13、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 14、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15、躁则妄,惰则废。——苏轼《凤鸣驿记》 16、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

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巴甫洛夫 17、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巴甫洛夫 18、躺在成就上就像行进时躺在雪地里一样危险;昏昏沉沉,在熟睡中死去。——维特根斯坦 19、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老子 20、骄傲的人喜欢见依附他的人或谄媚的人,而厌恶见高尚的人。——斯宾诺莎 21、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徐特立 22、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关于工匠精神的唯美句子

关于工匠精神的唯美句子 关于工匠精神的唯美句子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手工时代的中国工匠相信愿力无边,不管是做佛像,还是打家具。即使只是打造一个金丝楠木柜子,可能都不是一个工匠一生就能做完的。往往是爷爷做出粗坯,父亲做完粗工,孙子再精雕细琢,穷尽三代才打造出一件精湛的柜子。陆续建造了一千六百年的莫高窟,那是多少代无名工匠,用尽了自己的体温去焐热了菩萨的慈悲。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 时间不可逆流倒转,洞穴人不再岩壁上作画,希腊人不再用大理石雕刻,工匠不再去山洞里描绘飞天,人们不再往纸上涂墨汁,没有人再对着原野画麦田,咖啡馆外面看星空,这些美的事物都在消亡,如同可怜的自然界。但人们也发现,媒介和工具不是消亡是替换,当每一件新的技术变革出现,美神都会换一件衣服,栖息在新的载体上面。就像从岩壁到甲骨,从纸张到kindle 电子书,书籍的形式在变,阅读一直被继承,审美永远在变,但

美一直存在。说书人会死掉,故事却始终流传。 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关于科学精神的名人名言。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关于科学精神的名人名言。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的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 在科学的世界里,谬误如同泡沫,很快就会消失,真理则是永存的。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工匠精神名言》。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 走进科学,今天朝阳;志向天空,明日辉煌。——我国著名科学家、IISIT名誉院长王大珩院士为“朝阳计划”题词心甘

读《知行合一》有感

读《知行合一》有感 尊敬的公司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项目部的***,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本读过的好书——《知行合一》。接下来我将从王阳明简介、心学精髓、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知行合一》进行阐述。 说到《知行合一》大家自然想到的是圣人王阳明先生,其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由于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尤其是各种圣贤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他树立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从而创建了东方哲学史上五百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心学。 《知行合一》这本书的作者度阴山是通过讲述王阳明先生辉煌传奇的一生,从而向大家深刻的的剖析“知行合一”的无穷智慧,即是“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王阳明先生的内心也经历了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到“知行合一”的一个过程。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同样也悟到了“读圣人书,学圣贤智慧,直面人生困惑,悟内圣外王之道。” 说到“完人”,不得不提的是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另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而王阳明的“心学”,五百年来折服无数中外名人,包括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均对其

称佩不已。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学”呢? 《知行合一》则是用非常浅显有趣的语言,不但讲述了王阳明精彩的一生,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将“心学”作了清楚的介绍,其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应该向内去求。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创造的,这个世界的意义是由你的心赋予的。 曾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这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现实社会中,许多人仅仅理解为先知而后行,这就彻底理解错了王阳明大圣贤的思想和意思。多年以来,究竟有多少人做到了“知行合一”?由于许多人理解错了古人的思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演讲稿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演讲稿 各位老师和同学,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综合中外相关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足见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中国高中部历来就非常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上周,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天,我们高一年级到达了从化一个名为山耕小寨的地方,进行了掏鸟窝,水上拓展,真人打地鼠,竹筒DIY等一系列充满趣味的活动;幽幽竹香沁人心,清风徐徐吹,可谓是欢乐多多。 第二天,我们又到了文化蕴涵丰厚的溪头村。溪头村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是流溪河三大源头之一,村民热情好客。我们在那里进行了户外团建和定向,品尝了溪头村的本土美食,领略到了溪头村的风土人情,溪头村不愧为“广东最美乡村”。 说到溪头村,就不得不提起流溪河。最后一天,我们怀揣着满满的好奇,到达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沿湖徒步。走在栈道上,穿梭在密林里,时而吹来阵阵秋风,甚是惬意! 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让我们见识了大自然的神秘和伟大;也让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团队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每个人都不虚此行! 在整个过程中,有欢笑也有烦恼,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境,雨天里泥泞坎坷的山路、体能上的考验等,这也让我们收获了许多乐趣。 三天,我们获益良多;同学间互帮互助的那份可贵的真情不断发酵,最终珍藏于心间,化为我们人生历程中最美好的记忆。我相信,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也会撒一路欢歌,笑看云卷云舒,携手共进! 与此同时,高二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去了南沙防灾拓展训练基地、中山市大尖山露营公园和中山市禁毒教育基地。高二年级的同学普遍说,三天的安排日程满满,收获多多。他们不仅对火灾、地震等多种灾害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还实地体验,培养了防灾能力和逃生技能;对毒品泛滥的社会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坚定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思想;各种野外拓展活动,还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关于无知的名言警句

关于无知的名言警句 1、无知不是无辜,而是有罪。——罗·勃朗宁 2、无知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雨果 3、无知的真正特点是:虚荣、骄矜和傲慢。——塞·巴特勒 4、无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叔本华 5、无知和瞎子一样。——印度 6、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弗洛伊德 7、无知是畸胎的孕育之所。——美国 8、无知是钦佩之母。——乔·查普曼 9、无知是生命本身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了解一切,我们将无法忍受片刻的生存。——阿纳托·法朗士 10、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意大利 11、无知是忠诚之母。——亨·科尔 12、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达尔文 13、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康图 14、学而无术者比不学无术者更加愚蠢。——富兰克林 15、学问和健康之外无财富,无知和疾病之外无贫穷。

——欧洲 16、一个没有知识的旅行者等于一只没翅膀的鸟儿。——伊朗 17、永远不要夸耀无知,无知就是无力。——车尔尼雪夫斯基 18、犹豫不决是以无知为基础的。——恩格斯 19、愚昧无知是一个恶魔。——德国 20、知识上的“聋”,会导致精神上的哑。——丹麦 21、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乌申斯基 22、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土耳其 23、世上唯一的财富是知识,世上唯一的邪恶是愚昧无知。——阿拉伯 24、生无知心交,明珠空照乘。——尚任 25、如果无知是福,那么愚蠢就是聪明了。——法国 26、任何时候都不应自诩无知,无知就是无能。——车尔尼雪夫斯基 27、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霍尔巴赫 28、人类有一个冤家,那就是无知。——法国 29、偏见是无知的产物。——威·赫兹里特 30、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2016年,两会的召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工匠精神”的同时,一部名叫《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在网络上火起来。这是一部讲述一群年轻的文物修复师,在老一辈工匠的带领下,在故宫修文物的日常的故事。然后,“工匠精神一词”被推崇开来。 字面,工匠精神一词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而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指我们的态度要严谨,要有耐心、专注并坚持,更要专业,并且敬业。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就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工匠。他费时四十余年,先后造出五台航海钟,其中有一台叫“哈氏4号”最为突出,航行64天,只慢了五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的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安静是非常可贵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华丽的台词,有的是工匠们的敲敲打打,偶尔的只字片语,吸引人们的是已经被大多数人丢掉的一种安静、简单和专注。老一辈的人依靠信念和信仰,将修复文物的手艺传到这一辈年轻人手里,相对于大多数现在浮躁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选择令人感叹与敬佩。正因为有这样的工匠精神传承了下去,我们,乃至以后的人,才能看到几百年前的中国曾经有过的样子。有人说,所谓工匠精神,首先你要热爱你所做的事。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对于企业来说,总是追求短平快,而忽略了产品的本质灵魂。所以一些具备此精神的企业,都成了世界上的奢侈品牌,比如瑞士手表。他们专注升级,保留传统的同时同时不断创新,瑞士机械表的精密度越来越高,其中一款表内有744个零件,最小的细如毫发,一位顶级的钟表匠全心投入,一年只能造出一只。“一切手工技艺,借口传心授”,一位香奈儿首席鞋匠如是说。 古代诗人韩愈曾说过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法做到像钟表匠一样的成就,却可以将身边的生活、手头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至少要比以前更胜一筹,要勤动手、多思考,沉住气,踏踏实实的将事情做好,将工匠精神渗透进我们的生活里,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能看起来更美好些。

读《知行合一》有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知行合一》有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知行合一》有感2000字 尊敬的公司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城建大厦项目部的张玉姣,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本读过的好书 ——《知行合一》。接下来我将从王阳明简介、心学精髓、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知行合一》进行阐述。 说到《知行合一》大家自然想到的是圣人王阳明先生,其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 晚年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由于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尤其是各种圣贤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他树立了以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从而创建了东方哲学史上五百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 ——心学。 《知行合一》这本书的作者度阴山是通过讲述王阳明先生辉煌传奇的一生,从而向大家 王阳明先生的内心也经历 深刻的的剖析”知行合一”的无穷智慧,即是”宁静于内,无敌于外”, 了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到”知行合一”的一个过程。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同样也悟到 了”读圣人书,学圣贤智慧,直面人生困惑,悟内圣外王之道。” 不得不提的是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说到”完人”, 子,另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而五百年来折服无数中外名人,包括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均 王阳明的”心学”, 对其称佩不已。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学”呢? 《知行合一》则是用非常浅显有趣的语言,不但讲述了王阳明精彩的一生,同时也在这 个过程中将”心学”作了清楚的介绍,其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应该向内去求。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创 造的,这个世界的意义是由你的心赋予的。 曾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 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这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 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 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指的是”良知”, 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 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现实社 会中,许多人仅仅理解为先知而后行,这就彻底理解错了王阳明大圣贤的思想和意思。多年以来,究竟有多少人做到了”知行合一”?由于许多人理解错了古人的思想,都在”有选择地知,因此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知”和”行”是”行”就是”知”,” 知”就是”行”的关系,有选择地行”, 分开了就是空想不干和苦干不思的人,这是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良知是何物,良知既是道,是人对善恶的批判,是恒定的做到这两点,即是”致良知”. 世界观。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