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也是一种爱

严也是一种爱
严也是一种爱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第一框题,标题为“严也是一种爱”。本课主要以各种活动为手段,通过讲解子女父母间矛盾、代沟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协助学生准确理解代沟和逆反心理,知道逆反心理的危害,体晾和体会家长对自己深厚感情和深切期待。

二.学生情况分析:

当今社会,升学、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这些竞争的压力,往往因为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而转移到学生身上。另一方面,初中学生随着依附心理的减弱,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的思想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了自己处理事件的方式,他们渴望独立,对父母不再惟命是从。加上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青少年学生与父母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这构成了学生家庭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若能够理性客观地处理这种矛盾,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若家长不能理性处理,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加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给学生在精神上造成苦恼和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酿成悲剧。

所以,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学生的家庭矛盾,协助学生学会准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准确对待逆反心理,学会与父母平等、准确地交往,从而建立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现实生活中与父母的种种矛盾困扰着他们,使他们对学习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些矛盾有相当的兴趣;但是,青春期心理的不成熟性,又使他们易于偏激,习惯于先入为主,对教材的教育有一种先天的抵触情绪,在学习、接受、内化上有一定的障碍。三.总体设计思想:

坚持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以内化知识为重点,贯彻知行统一、重在实践的原则,整体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法,辅以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课后应注重践行,要把课堂所学,使用在生活中与父母的交往上。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度析案例分析与课堂活动,使学生知道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

2、水平目标:

培养和锻炼学生准确理解自己的自知水平,准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水平;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水平;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水平;理解逆反心理危害的水平;使学生懂得经过努力,代沟是能够跨越的,增强学生在自我成长中的责任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并增强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准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准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准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代沟的实质及逆反心理的危害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事容易发生与家长的冲突,学生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上,有哪些经验和教训,班级中是否有特殊家庭学生等。收集相关材料,包括自己与父母交往的故事,既能够是正面的,也能够是反面的。增强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主动性。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引言,着重品味对联的含义。分析对联的意义,体会一家人据此来做和不这样做各会怎样,得出“乐园”与“樊笼”的不同结果。由此引出本课内容。

同龄人的心事展开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由课本上的材料过渡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因为事先已布置学生收集,这样就易于引发学生共鸣,再趁热打铁,由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爱,最后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展开此项项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活动主要是起导入的功能,不是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要注意控制目标。只要学生能与父母换位思考,体会父母严格要求后面的爱心和期待,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的热情就能够了。阅读“初中女生自述”,讨论并思考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烦恼?为什么和谐的亲子关系变得格格不入?我们怎样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青少年的喜好、对家长忧虑和感受的忽视、对服装的偏爱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生现实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从这些入手,有利于学生明白,与父母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也是有原因的,是青少年学生的共性。其次,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要求、期望、叮嘱,以至唠叨,都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的爱。第三,化解矛盾,不但仅是父母的事,学生自己也有责任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学生明白了这个点,也就提出了本框乃至本课的主旨,有利于了学生延伸思路。

长大后产生烦恼的原因布置学生完成课本表格,因为比较两代人涉及到太多方面,学生在完成时教师可适当提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填内容实行交流和讨论。在学生评价矛盾的性质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介入,点出“爱与期待中的矛盾”这个主题,防止学生夸大矛盾。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一是注意控制好范围,不要太多太泛,以至喧宾夺主。二是要避免学生在比较中走极端,完全肯定或否定自己与父母的差别,把比较当作“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的比较,也就是要注意渗透辩证观点。三是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是思想教育的重点。四是基于农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讲解“代沟的实质”时,应对“代际”一词作专门的解释,以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完成课本20页的内容;二,探讨这些差别会造成哪些交往障碍;三,评价矛盾的性质;四,体会矛盾之中包含的父母的爱心和期待。通过比较,学生一方面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设想父母的处境,理解与父母的差别,更容易理解父母的想法与做法。其次,活动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的一个再理解的过程,即“自知”的过程,是一个心理上、思考方法上的进步和成熟。

阅读与思考:爱的冲突(见附录)让学生阅读材料,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回味材料的含义。阅读和体会材料。思考: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们吗?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会不会是他们已经表达了而我们却未察觉?代沟,究竟谁不理解谁?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爸爸妈妈?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和回忆自身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故事,让学生再次深度体会父母深沉无私的爱,为后面分析逆反心理危害作铺垫。

冲突过后的代价指导学生展开这个活动,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通过体验明辨是非,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作出准确的行为选择。因为冲突的解决有正面和反面两种体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既能够讲反面的教训,也能够讲正面的经验。

这也是从正面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所需要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保护活动可能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如“揭伤疤”和过多涉及学生的隐私。能够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升华思想上,能够使用“相关链接”和“附录:不等价交换”,引发学生对家长的感情。这样,既可内化情感,又可避免减少学生心理上可能的障碍。结合自己经历过的与家长的冲突和当时的感受,说说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这个活动,不是为了勾起学生对

生活中过去了的不快甚至是阴影的回忆,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到逆反心理所存有的不利的一面,从而更加珍惜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理智地对待与家长的矛盾。

阅读与思考:关于成长的谈判(见附录)向学生提供材料后,教师就不必过多地介入,因为这个活动主要是起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实行自我教育的作用。阅读材料后谈谈各自的感想。一是再次强化本课一直强调的换位思考方法,让学生分别站在自己和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反思自己的言行。二是在引发思考的基础上,为下一框题“两代人的对话”作好铺垫。

七.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主观生活经历和感悟十分重要。教师要充分使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引发情感共鸣,在丰富的情感体验基础上使用生动的事例来加深理解,调整认知,促实行为转化。

2、因为学生家庭情况的复杂性,有可能出现特殊情况,如家庭矛盾尖锐、学生家长关系紧张等,过多的“经历回放”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后个别谈心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

3、在收集事例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收集正面的事例,发挥正面体验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和谐家庭关系的温暖,既要吸取教训,更要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与父母沟通。

4、本课最难处理的内容,对教师来说,也许就是因为家长观点的滞后、教育方式的不当,甚至是自身在“身教”方面的不足所引发的学生逆反心理。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学生逆反的解决,更大的责任在家长乃至社会方面。但从实际教学安排上来看,这部分难以在课堂上展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