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

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正反比例的判断,大家还记得吗?

师: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生: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扩大而扩大,缩小而缩小,而且比值一定,这样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师:说的真好,正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是什么?

生:Y:X=K(一定)

师: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

生: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而且它们的乘积一定。

师:所以我们就说乘积一定的两种变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师: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是什么?

生:XY=K(一定)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以下几道题中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

生回答。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师:数学中每个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了正反比例的判断后,相信大家一定也很想知道到底学了有什么用,能用来解决哪些生活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生活中比例的应用吧。

板书课题。

师:在此之前,请大家看看屏幕中的例题1,请大家回顾一下,以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算式,并计算一下。

生汇报。

师:能说一说1200÷30所得到的40表示什么?(单价)然后呢?(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

2、师:恩,都理解吗?非常传统的做法。横看成岭侧成峰,下面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用不同的角度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同桌交流一下。

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单价、数量和总价

哪种量是一定的?单价。你怎么知道单价一定的?订阅《小学生周报》……购买的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相信聪明的孩子已经知道老师接下来要大家做什么了吧?

对了,思考一下,能不能将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应用到这道题中去呢?动手试一试。

生汇报。

师:先列算式,再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引导学生说到因为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是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比数量等于单价,等式左右两边都是表示单价,单价一定,也就是相等,用等号连接。)多请几个学生说说。

师:如果我对结果没有把握,可以怎么检验?

(用算术方法检验、将结果代入比例)

3、师:看来换了一个角度看庐山,庐山还真不一样。还想再试试吗?好,下面老师要求大家认真读题,在解答之前,思考并回答几个问题。

出示例题2。

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单价、数量和总价

哪种量是一定的?数量。你怎么知道数量一定的?一定数量的科作业本……

购买的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数量一定时,单价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好,下面请大家列式计算一下。

汇报。

师:你这么列式的理由是什么?等号的左边表示什么,等号的右边表示什么?用等号表示什么不变?(多请几位同学说说)

师:老师发现刚才的两个问题有的同学特别快就解决了,你能向大家说说你的秘诀吗?(引导学生发现在解答之前要先进行比例的正确判断)

师:看来大家已经发现山路怎么走了,下面的路就由大家自己走。别迷路了哦。

4、出示例题3。

师:先说说你的算式,再说说你的解题的步骤。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请举手。现在我们又解决了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从刚才的几道例题中你能不能小结一下解题的步骤关键是什么?

5、师:比例问题难吗?我们检验一下。

出示练习。

请学生上来板书。

6、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上有什么收获?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动脑筋编一道比例问题(正比例、反比例都可以)写下来考考你的同桌,看看你会不会编,也考考你的同桌,学会了没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设计

第14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4~85 “练习与实践”第7~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学生通过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加深理解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提高分析、判断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相关联的变换关系,感受比和比例的应用价值,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量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明判断正、反比例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二、回顾梳理 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怎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提问: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例子吗?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交流,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2.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问:每张表里有哪两种量?每张表里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反比例,还是不成比例?先独立分析每张表的数量变化过程,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我们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判断结论。 指名学生说说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结合交流板书相应的关系式。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1)学生练习。 出示第9题,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第(1)~(3)题,再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2)学生交流。 ①提问:这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让学生判断并说出判断理由。 ②让学生说说问题(2)判断的方法。 结合图像说明:可以先在横轴上找到表示75千米在图像上的对应点,再通过图像上的对应点找出和确定耗油升数。 ③出示学生根据第(3)题画出的图像。 提问:怎样描出路程和耗油量对应的点画出图像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 (1)出示问题(1),提出要求: ①画一画: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 ②议一议:哪一杯中纯酒精与蒸馏水体积的比和其他几杯不一样?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和理由。 学生独立操作后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像,说说是怎样画的。 让学生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 (2)出示问题(2)(3),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解答结果及思考方法。 四、课题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练习(二)教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练习(二)教学设计Problem solving exercises with percentages (2) teaching design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练习(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15是20的()%,15比20少()%,20比15多()%。 2、篮球有30个,足球有40个,篮球比足球少()%。 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也就是说女生比男生少()%,男生比女生多()%,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4、一根电线长20米,用去它的75%,还剩()%。 5、图书室有2500本书,其中20%是科技书,科技书有 ()本,有35%是故事书,故事书有()本。 6、打字员打一份2000子的稿件,已经大了45%,还剩 ()字没打。 7、甲数是7.2,是乙数的80%,乙数是()。 8、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25%,那么另一个数就比这个数少()%。 二、判断

1、一个不为零的数增加10%后又减少1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2、5吨的和4吨的同样重。 () 3、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20%。 () 4、百分数的分子不能大于100。 () 5、一个鸡蛋大约重0.05kg,我们也可以说一个鸡蛋大约重5%kg。() 四、解决问题 1、饲养场养鸡76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5%,鹅的只数是鸭的60%,这个饲养场养鹅多少只? 2、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小麦,去年收了850千克,今年收了1160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3、工人叔叔修一条水渠,前4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600km的水渠还要几天就可以修完? 4、一批故事书,第一天售出44%,第二天售出160本,还剩120本。这批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一、判断。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4、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5、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6、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解析:判断两个量成正、反比例方法,一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二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也跟着变化,三是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若这两个量的积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1、√ 2、√ 3、× 4、√ 5、√ 6、×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写在括号里。 1、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台数和所需的天数()。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3、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 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铺砖的块数()。 5、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6、在一定时间里,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解析:判断两个量成正、反比例方法,一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二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也跟着变化,三是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若这两个量的积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1、反比例 2、正比例 3、反比例 4、反比例 5、反比例 6、正比例 三、把下面的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单价×()=总价单产量×面积=() ()×时间=路程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路程÷()=时间 总价÷()=数量总产量÷()=面积路程÷()=速度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泗阳县来安中心小学赵杰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P59-60的例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3.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二)引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这个问题你自己会解决吗?(学生大多会选择算术方法解答) 3、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答 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 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 (1)题中哪两种是变化的?说说变化情况。 (2)题中哪一种量是一定的?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关系式怎样表示? 板书: 教师板书:单价一定,水费和吨数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用的水费和吨数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也就是每吨水的价钱相等)2、怎么列出等式? (1)学生试做 (2)师生共同小结,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8X =12.8×10 8X =128 X=16 答:略 (3)启发:还可以列出别的等式来解答吗? (4)与算术方法比较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1)学生独立用比例解决. (2)汇报思维过程与结果. (二)教学例6 1、出示教材情景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 2.说一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 板书:每包本数×包数=每包本数×包数 4.学生独立解答,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再汇报. 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1)学生独立思考,用比例知识解决. (2) 同学交流,看看是否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巩固练习:完成6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3—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过程性目标: (1)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复习 1、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正比例反比例。 2、比一比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有很多,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小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同学能举出更多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或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学生小组内举例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收集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各一个,记录在卡片上。 3、反馈评价。教师根据各组举例的情况进行评比,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过渡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但是老师发现这些例子中有的是成正比例,有的是成反比例,有的是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那么,该怎么样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呢? 2、复习正比例 (1)师:(用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成正比例的例子)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正比例)学生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正比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2)师: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师:你们有什么方法能把题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列表、画图、用式子表示)学生回答。学生介绍完每一种方法时,教师让他们说一说要怎样做?师: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就是课本第63页的三种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3页,仔细读一读,并把三种方法补充完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师:(课件出第63页的表格)谁来告诉大家,表格里的空格应填几?(200、300、400、500)你是怎样算的?(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指名回答。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3页的坐标图)谁来说说这幅图又该怎样做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仔细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 《综合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假设法,使学生能掌握“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增强应用意识,体会百分数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类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 单位“1”的不断变化。 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以前学过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一)只列式不计算: 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 2.图书馆有故事类书籍2000册,历史类书籍1500册,历史类书籍比故事类书籍少百分之几? (二)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 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了10%。 二、新课学习 (一)阅读与理解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有哪些困惑? 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 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二)分析与解答 教师:既然有些同学认为3月的价格不知道,无法求出最后是涨了还是降了,那么我们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学生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 学生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 教师:非常好,每个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数,假设其为3月的价格,然后来求一求它的变化幅度。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练习题 泾源县城关一小禹月香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甲数÷乙数=4/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乙数是甲数的( )倍。 (2)在“每个足球60元,买了5个足球”中,包含的量有( ) 和( ) ,隐含的量是( ) 。 (3)在“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km”中,包含的量有( ) 和( ) ,隐含的量是( ) 。 (4)当总的用电量一定时, ( )与单位时间内的用电量成( )比例。 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铺地的面积一定,砖的面积和砖的块数成正比例。( ) (2)书的总页数一定,看过的页数与未看过的页数成反比例。( ) (3)每天修路200m,修路的天数与修完的路的长度成反比例。( ) 三、填一填 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再开4小时还可以行多少千米? (1)()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根据“照这样的速度”可知汽车行驶的()是一定的。 (3)()和()成()比例。 四、用比例解决问题

1.李师傅3小时能加工24个灯架,照这样计算,加工36个灯架需要多少时间? 2.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杯子里放入200g海水,水蒸发后,在杯子底部剩下的盐重6g,如果一个水池里放入80000吨海水,水蒸发后,能产出多少吨盐? 3.有一项工作,原计划40个人工作18天正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现在增加5个人,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4.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4.2小时行了全程的7/9,照这样的速度,火车行完剩下的路程还需几小时? 5. 500 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千克的海水含盐多少千克? 6. 一辆汽车2小时行了140km,照这样的速度,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00km,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四、拓展应用 1.一根木料,锯3段需要9分钟,如果锯6段,需要多少分钟? 2.一座大楼,每层的高度相同,量得下面3层楼的高度是8.4m,上面还有7层,这座楼共有多少米?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练习题 学习目标: 1、 能够正确判断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渗透函数思想。 题组练习: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 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在4 :7 =48 :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8. 4 :5 = 24÷( )= ( ) :15 9.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 重量占盐水的(—)。 题型二、 判断 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

3.如果8A = 9B 那么B :A = 8 :9 ( ) 4.15 : 16 和6 :5能组成比例。 ( ) 题型三、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 、2:7 B 、6:21 C 、4:14 2. 下面第(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 、8:7和14:16 B 、0.6:0.2和3:1 C 、19: 110 和10:9 3. 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 与51:6 1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61:51 B 、6 1:5 C 、 5:6 D 、6:5 5. 把4.5、7.5、21 、 10 3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项的积是( )。 A 、1.35 B 、3.75 C 、33.75 D 、2.25 6. 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 )。 A 、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题型四、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 14 X :154=31:1.5 2.8:5 4=0.7:X 25.025.1=6.1X 题型五: 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_教案教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补充(点评) 第一课时 活动(一)铺垫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4)水稻播种的公顷数是小麦的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140吨是60吨的百分之几? (2)260吨是40吨的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1、根据复习题第3题的题意,除了可以求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出示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讨论: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比例?好,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师: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回合的抢答比拼:我会判断。(抢答要求:举手证明你有勇气,你会做,你没有抢答到但是你的手势判断正确,你仍然是最棒的。) 出示: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 1、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那么,学习了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来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渡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读李大妈的话进行体会,主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李大妈叙述的两个条件挖出隐含条件每吨水的价格以及水费和用水吨数之间的联系,感受水的单价一定) 师: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

(六年级数学教案)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上课时间:____年__月__日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 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 种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同,但程度上有所加深。这是因为, 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 大致相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教材还在例2之后列举了小麦的出粉率、产品的合格率、职工的出 勤率等几个工农业生产和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数 的例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通过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 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学习本节知识时只要引导 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 了谁和谁比,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仍用除法计算,只是结果要 化成百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 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 小麦出粉率约85% 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 油菜子出油率约38% 芝麻出油率约45% 蓖麻子出油率约45%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师芳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1页的例5。例5是以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全过程,发展探究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养成代数思维,体会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结合水费问题,通过阅读信息,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中,能正确的用正比例关系分析解答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沟通和对比“算术方法”和“正比例方法”,体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养成代数思维。 3.会用正比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这一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函数思想。 (四)学习重点 充分经历和体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五)学习难点 对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构建。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名师课件、学习单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复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②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和每组人数。 ③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④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⑤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2)下表中,哪个量一定哪两个量是变化的,有什么变化规律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激活经验 (1)举出一个生活中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明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关键是比值) (2)引出课题 师:看来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可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1、变化的量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学习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妙想6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二、合作交流: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三、汇报点评: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0页第1--3题 五、拓展延伸: 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随着()变化而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关联的变量;教学效果好。 2、正比例 正比例(一) 学习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习重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习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仙桃市剅河中心小学吴少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5、86页例一(1)(2)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了解求百分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理念: 1、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一些百分率的含义,利用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你喜欢哪个篮球明星? (课件出示篮球比赛游戏,每投一次投篮总次数和命中的次数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现在我们来玩一下这个投篮比赛,老师先示范一下怎么玩,后请生玩。激励学生:掌声在哪里? 【设计意图:投篮比赛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始学生就兴趣盎然。同时游戏中又蕴含着本课的数学知识,为课前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知探究 1、分组比赛 刚才我们进行了篮球比赛的热身,现在我们开始正式的比赛,我们先分组,这样吧,一二组叫姚明队,三四组叫科比队。每组选个代表来比赛。 根据现场比赛的成绩来板书; 姚明队:投篮总次数8 命中次数5 科比队:投篮总次数10 命中次数6 2、提出问题产生冲突 看到两个队的成绩,你想知道什么? 到底谁的成绩好些呢? 为什么科比队投中的次数还多些,反而成绩还差些呢? 顺势引出命中率 师:命中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百分率,也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弄清的一个问题之一。 3、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提纲,小组讨论交流。 ①说一说,命中率指的是什么? ②想一想,怎样求命中率? ③算一算,两队的命中率各是多少? 汇报时,师反复问命中率指的是什么? 讨论:为什么要乘100%?有什么好处?(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命中率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学生参与度极高。提出问题后产生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因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探究的能力,老师在命中率的求法上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抽丝剥茧似的提炼让学生对问题本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比例知识应用题 1、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 2、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 3、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4、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5、一块长方形钢板,长与宽比是5:3,已知长是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6、一种农药,药液与水重量的比是1:1000。 ①30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克? ②如果用4000克水,要用多少克药液? 7、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 8、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9、小新用积蓄的钱买铅笔,买9分钱一支的正好买8支,买6分钱一支的可以买多少支? 10、工人师傅制造一批器零件,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减少到2.5分钟,过去每天生产这种零件60个,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个?

11、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2、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3、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航行25千为,需要多少小时? 14、用一批纸装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而,可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而,可以装订多少本? 15、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6、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17、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8、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19、.两个底面积相等的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与第二个长方体高的比是7:11,第二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44立方分米,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0、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730700 温志旺() 【教材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想】: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激发学生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热情,在不断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导航】: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能够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为了刺激消费,会宁县“凯尔亮”超市对购物达到500元者,可以享受10次的摸奖机会。请咱班购物达500元的同学汇报一下你摸奖的情况,你摸了几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时要 教学第93页例3,并进行相关的训练。这是在学过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及一般分数 应用题 解答方法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深入的拓展应用性学习,可以看作是前段落分数应用题 教学的巩固与深化,也可以视为体现数学教学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切近学也比较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 作为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小学数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知识传导、 能力培养、情感激励及其习惯养成等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如下内容的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类型之一——“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本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概括总结、实践应用等多种技能。 2)过程方法目标:教为主导,充分体现教师组织、点拨、合作的角色定位;学 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温故而知新从而探索新规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着眼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感悟到真知来自于生产和生活 的实践,学以致用之中有无穷的快乐,从而焕发学生探索规律、获取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重点难点: 一堂课教学重点的设定,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着突破基本环节的原则设定。作为一种应用类型的例题教学及其训练课,本节课 教学的重点应是: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运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的设定,则要从“教材”与“学生”两相关联的角度,主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来确定,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是:帮助学生把握此类应用题“类”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该类习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获得成效的关键,是在引导学生自如地应用旧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的总体教学思路,拟分环节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铺垫孕伏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回顾,既让学生重温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又为后边教学新课,由“一般分数应用题”到“百分数应用题”,设置类比、迁移的情景。 2、分析讲授法:教者出示例题后,参照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 分析题 意,明确已知、未知数量及其问题,揭示其中等量关系,列算式分步运算并答题。 3、归纳总结法:在讲授例题、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例子”中“得法”,参照以前所学“一般分数应用题”解法,梳理总结“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思路及步骤。 4、练习巩固法:在讲解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从“例子”中得法的基础上, 教者及时出举相关同类型基本题目,及其较有难度的变式题目,组织学生及时练习巩固。 三、说学法: 注重学法指导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拟努力落实学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养成习惯,并激发学习兴趣。具体说来,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温故知新法:在复习提问、口答运算、读题列式,做铺垫式练习的基础上, 拓展引申出新问题,展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新思路、获得新知识。 2、自主尝试法:在例题讲解之前,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尝试式解答。在例题 讲解之后,及时让学生进入自我独立解答实践。在总结归纳时,也能多给学生机会。 3、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观察归纳发现等活动中,注意发挥集体 合作学习的威力,充分利用班级优质生源带动全班的探究和学习。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第 59 ——60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 )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 6如果ab=5,那么a和b成( ) 7 如果x=6y,那么x和y成 ( ) A.引导学生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B、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28/8 = χ/10 8χ= 28×10 Χ=28÷8 χ= 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