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草原课例

藏北草原课例
藏北草原课例

《藏北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课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昨天,我们一同随着藏族作者大次央的笔调浏览了藏北草原的风土人情,同时啊,我们还通过对第一段的学习,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藏北草原的轮廓:(播放课件)师述: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星星点点的帐篷……面对着这样的美景,作者不由得感叹: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2、师:谁来回顾一下,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

生:是从景和人这两方面写的。

师(板书:景、人):哦,原来作者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写藏北草原的!

(二)、细品藏北草原的景

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迅速告诉老师课文中具体描写藏北草原的景色的是哪两个自然段?

生:具体描写藏北草原的景色的是第2、3自然段。

2、师:想到那碧草茵茵、诗情画意的地方去细细领略一番吗?好,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别忘了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勾下来!

3、生自由读,师巡视辅导

4、师:大家读得多么投入啊!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第2自然段:“藏北的草原是温柔的……”(课件出示相关文段)

师相机评价:读得好!因为你是一边读一边在想象!

师追问:老师注意到一个词:温柔(板书“温柔”)

“温柔”这个词我们一般用来形容谁?

生:我们一般都用来形容妈妈。

师:是啊,一想起温柔这个词啊,立刻就让我们的心窝里有一种亲切的、温馨的、充满爱意的感觉,对吗?那么作者在这里用温柔形容的是?

生:草原!

师: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看出藏北草原也有着那母亲般的温柔?

生:绿绿的草地很美丽很迷人、雪白的羊群静静地吃着嫩草、小伙子们生活得自由自在幸福快乐……

师点拨:假如你就是这羊群中的一只小羊,你在大草原上悠闲地散着步,静静地吃着嫩草,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多么悠闲舒服多么惬意啊!

师:小伙子们呢?他们在大草原上尽情地奔跑着玩耍着说笑着,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生: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多么自由自在!

师:是啊,他们都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自在,简直就是生活在谁的怀抱里?

生:母亲的怀抱里!

师:(播放课件)是啊,那里的天是那样蓝,草是那样绿,视野是那样开阔,空气是那样清鲜,那里的人们幸福快乐、无忧无虑,仿佛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一切都是那样自由自在,自然而然,读吧!自由地读,把你们体会到的那份美那份温柔读出来吧!(自由读后,指两女生读)

师相机评价:你的读让老师仿佛听见了牧羊姑娘优美的歌声……你的读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母亲一般的柔情!

(播放课件音乐)师:让我们轻一些、再轻一些,以免打扰了这幅柔美的画卷!(齐读)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这幅柔美的画卷了吗?读书就应该这样读,用心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好,还有你喜欢的句子吗?

生读第3自然段:“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美啊,实在令人兴奋!”

生读花儿的句子,怎么美?为草原赋予生命力的美。(板书:绿的生命)

师:谁再来读读第一句?

师引导:说五颜六色的花像花蝴蝶就已经很恰当了,为什么作者要用上“飞舞”呢?赶紧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象一下!

生:花儿星星点点隐藏在草丛里,一阵清风吹来,花儿和小草随风摇摆,不就像是在飞舞一般吗?

师:多么美丽活泼啊,谁来读出“飞舞”?

生读小河的句子,小河怎么样?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小河?写出了小河的什么特点?

师:(播放课件,音乐一直伴随)看见草原上那飞舞的花蝴蝶了吗?看见银色的弯曲的小河了吗?美吗?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美景!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辛苦了。现在请你们闭上眼,听老师读写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的句子,然后说说你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到他们生活得丰衣足食,很幸福!

师:是啊,草原上的人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生活得非常富足,这香味似乎使草原的美更富有生命的气息!这藏北草原可真是牧民们生活的天堂啊!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生齐:美啊,实在令人兴奋!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这一段,边读边感受那令人兴奋的景象!

(播放课件,音乐伴随)生齐读。

师:难怪作者在第一段中感叹: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三、细读藏北草原的人

1、师:藏北草原上吸引人的地方仅仅是景色吗?(指板书)还有那儿的人!

(播放课件)师:同学们,快看大屏幕!你看到什么了?请告诉我!

生:牧民歌舞、赛马、赛牛……

师:是啊!每年的8月,可是藏北草原上最热闹的时候,因为一年一度的丰收节到了,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向草原涌来,大家要穿着节日的盛装到农田里去巡游一番,以祈祷神灵保佑,获得丰收。还要举办歌舞、赛马等等各项有意思的活动呢!课文的哪两自然段描写的是这些情景?

生:5、6自然段描写的是这些情景。

师:好,就读5、6自然段,用读再现你看到的情景!

2、生自由读,师巡视辅导

3、师:老师刚才巡视了一圈,发现大家读着读着眼睛里都闪着光!我知道大家一定都被深深感染,来,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最感兴趣的段落?指名读。

生读姑娘敬酒的段落。

师:你觉得姑娘们怎么样?(板书:善良好客)

(播放课件)师述:假如你就是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面对着这样好客的人们、这样淳朴的笑脸、这样高高举起的酒杯,你会怎样?

生:我一定会被那欢乐的气氛感染。

师:让我们通过动情的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师:藏族的姑娘如此善良好客,那么小伙子们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读小伙子赛马的段落。

师:你读得这样生动!你是被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所感染了?课本里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蓬勃的生机,课文用了“蓬勃”这个词。(板书:蓬勃)

师:哦,原来你是被这样蓬勃、积极的力量所感染,你能再次用读把这蓬勃的力量表达出来吗?生感情读。

师:如果说羊群和小河使藏北草原变得温柔而美丽,那么这藏族小伙儿豪迈的赛马会更使得辽阔的草原洋溢着蓬勃的生机!课件出示藏族小伙子赛马的激烈场面,男孩子们,让我们也快快加入到赛马会当中去吧!男生齐读。

四、细读作者的感受并小结全文

师:面对着这样的景、这样的的人、这样的景和人融合而成的这幅荡涤着我们的心灵的草原风情画,作者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谁来欢呼?

生感情读第7自然段。

师:是啊,我欢呼,为我的故乡水清草茂、羊肥马壮,我兴奋,为我故乡的人们勤劳好客、美丽善良。课件出示句子,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来欢呼!生感情读。

师:赛马会结束了,人群也渐渐散去,可作者大次央对草原的那份爱却永不止息、绵延不绝,他忍不住再次停下脚步,深情地回望藏北草原——谁读?生感情读最后一段。

师:作者会将这份情深深地、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无论他走到天涯海角,都情系草原!难怪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板书:深深爱着)现在再让你来读这句话,你会怎样读?

师(播放课件)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同学们,在这熟悉的旋律中,我们这篇课文的学习也即将结束了,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被藏北草原深深吸引,有人说,草原就象一支温柔婉转的歌,你们可以唱一唱,草原又像一首清新明朗的诗,你们可以写一写,同时,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好下课!

《藏北草原》教学反思

一、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应是美的,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几段导语,如在学生练习感情朗读草原的温柔这一段时,我引导道:“是啊,那里的天是那样蓝,草是那样绿,视野是那样开阔,空气是那样清鲜,那里的人们幸福快乐、无忧无虑,仿佛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一切都是那样自由自在,自然而然,自由地读吧,把你们体会到的那份美那份温柔读出来吧!”学生在语言的感染下自然而然忘情投入其中。

二、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词句理解的训练。词语和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含义也会有所不同,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是词句教学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藏北的草原是温柔的,……”对“温柔”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呢?这是文章的重点。我问学生:“‘温柔’这个词我们一般用来形容谁?”学生很容易想到——形容妈妈。我引导道:是啊,一想起温柔这个词啊,立刻就让我们的心窝里有一种亲切的、温馨的、充满爱意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啊!那么作者在这里用温柔形容谁呢?是草原!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看出藏北草原也有着那母亲般的温柔?这样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学生再来读整段课文,感受就不一样了,他们结合文中的句子谈到了小羊在草原上悠闲惬意地吃着嫩草、小伙子们自由自在地奔跑,在大草原上无论你做什么都是那样舒服、自由,这不就像是待在母亲的怀抱里一样吗?这样也才是真正理解了“温柔”这个词以及这个词背后包含的作者的满腔深情。

三、展开想象进行词句理解的训练。课文中有些场景描写的句子,可以考虑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中学生曾经看到过的情景去理解。例如课文中这样描写草原上的野花“像花蝴蝶在草原上飞舞……”善于思考的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说五颜六色的花像花蝴蝶就已经很恰当了,为什么作者要用上“飞舞”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为什么野花会飞舞起来呢?有学生会想到,一阵清风吹来,花儿和小草随风摇摆,不就像是在飞舞一般吗?这便是学生展开了想象。哦,原来草原上的野花就是这样“飞舞”起来的啊!

四、运用直观手段进行词句理解的训练。课文中有些语句比较抽象,很难被学生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生动的形象,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例如课文中简单地提到了草原上的小河,而学生没有亲眼见过草原上的小河,是无法想象那种惊人的美的,于是我选择直接通过课件出示画面,给学生欣赏,带给他们视觉上的冲击,草原上的小河就是这样的清澈,就是这样像为草原带上的一条晶莹剔透的项链。

当然,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如因担心课时完不成而有时候不敢大胆放手,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如在理解花儿“飞舞”时仅让学生想象到风儿吹来花会摇摇摆摆而给人舞蹈的感觉,就收住了,没有追问:还有什么时候我们也会看到花儿飞舞?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还要大胆放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感,并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具体的情境中得到发展,让学生的情感在具体的情境中得到升华。《藏北草原》说课稿

一、教材解说

《藏北草原》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江山如画”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要求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藏北草原》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藏北草原的“温柔恬静的自然景色”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动态之美”。文章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接着从藏北草原的自然景色写到草原人的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最后再次抒发了作者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课时划分

《藏北草原》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写草原给自己的感受,第二部分为第2 —6自然段,写草原的景美和人美,第三部分为第7—8自然段,总写感受。文章脉络清晰,可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导语,初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结构,学习生字新词和课文第一部分。在学习前,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藏北草原的情况,比如藏北草原的地理位置,草原的风土人情及自然风光,然后导入时进行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第一部分时,教师可抓住“一望无际,清新碧绿”及一个拟人句来感受作者笔下的草原,自己深爱的故乡,让学生了解这一段最后一句话是作者直接对家乡的赞美,并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作者笔下的草原那种害羞、婀娜多姿的神态,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自己家乡的喜爱。学习生字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藏、舞、酥、隆”的指导,以免学生将字写错,难以纠正。

第二课时就是本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时重点是:品位草原“美”在哪?难点是: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扣词扣句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及采用多种形式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此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如教学第2自然段时抓住:“绿绿的草”“雪白的羊群”“轻轻的歌唱”“放牧的小伙”以及后面的省略号“小伙子还会干什么呢?”体会草原的“温柔”之美,并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草原之美。教学第3自然段时抓住“五颜六色的花儿”“银色带子的小河”所含的比喻句和“飘香的酥油茶、青稞酒”及“牛肉香味”体会作者又一次直抒自己的赞叹“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实在令人兴奋。”进一步体会草原自然之美。教学第5、6自然段时分别抓住“洁白的哈达”“珍贵的木碗”“满满的”“甜美的歌声”和“勇敢的小伙”“飞奔”体会藏北草原人的好客和草原人的朝气蓬勃,并通过观看草原赛马图深刻地理解草原人的蓬勃朝气。第三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这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升华,感情的升华,文章最后的两句话“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一阵接一阵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将作者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让作者的情感线索更加明朗化,由开始的“深爱—不禁赞叹—欢呼、兴奋—深情地望着”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内心世界。整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明了,教师可以在教学段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达到读中悟、读中思、读中背的目的。

引领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这是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提出的观点,学习本课等于引导学生神游了一番草原,让学生的思维在情境中得到训练,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升华.李利萍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汉情深。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认识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描写。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了解蒙古族的风情、风貌,从而渗透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视听入手,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演唱。 2.从感性到理性,运用生活中的词语、短句、绕口令等多种形式突破节奏难点。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节奏X.X 2.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从学唱的过程中了解换气记号“ˇ”和“rit ”的用法。 3.学习蒙古族舞蹈的特色动作及巩固四拍子拍号的打法。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节奏X.X的掌握,结束句的学唱 教学准备:师--课件媒体、卡片;生--腰带、丝巾(可用于扎头或扎腰间)。 分析教材内容: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流行于蒙古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四拍子、节奏稍快、活泼、自信,旋律由“6 6 ”音组成,跳跃感强,填词后的歌词优美感人押韵,表现了新社会蒙古族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描绘了美丽辽阔大草原的秀美景色。为了更好地理解歌曲、加深旋律印象,教材中还特意安排了学生聆听用马头琴演奏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民歌旋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老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什么地方呢?(出示一组蒙古草原的图片,学生回答)老师记得有首有名的诗词《敕勒歌》就是描绘蒙古大草原的,同学们能用自然动听的声音背诵吗? (一起朗诵)在情景画面中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特色等。 二、听歌曲范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 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 板书: 看画面 请看画面。 出示课件迎客画面。

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 板书: 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 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 幻灯出示: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 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 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齐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忍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观察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歌曲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学情分析 学生到过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多甚至没有,但是通过很多草原歌曲以及影视作品等,会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也很感兴趣。因而,本课的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也可搜集古今文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的诗词等,加深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练的诗句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如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小标题。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挂图: 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图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告诉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原因。 6、指名说,体会摹的美和大: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表现了草原的美和大。 ②绿毯绣白花是很美? ③绿毯为什么会像无边的绿毯?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草原确实很大很美,让人联想到无边的绿毯。 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给人美的享受。 ②中国画的技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用细细的墨线勾勒出事物的轮廓,然后涂上色彩,画法与我们的铅笔淡彩相似;另一种直接用大毛笔醮上水墨或颜料,画出各种图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小丘像哪种中国画? 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2、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三﹑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2011版的要求、农村学校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制定了一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百度笔画笔顺软件具体化生字的书写训练;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六、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篇一: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中的第二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二、教案背景: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并通过听歌曲、看视频、赏图片,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课时除了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来回归文本,感受、体会草原景色的美与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四、教学重点:

5、热情的草原人民用什么来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①课件出示:“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指导朗读。草原人民富有民族风情的待客之道真的很令我们感动,我们带着感激之情来朗读这句话。 ②除了吃和喝的,还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唱歌,以歌助兴)③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句子:“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进一步感受蒙汉两族浓厚的感情,把两族人民一起高歌的愉快场景读出来。 ④有感情地朗读。 6、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草原人民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概括为:人情---美(板书) 蒙汉人民同欢乐的场景真是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气氛。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再次感受一下草原人民的热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②课件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现在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刚才的画面,带着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之情来朗读3、4自然段,再次回味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五)自主探究三:“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两族人民愿意分离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PPT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17 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

幻灯出示: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齐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读课文画句子谈体会) 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画面吧(播放课件)(在汇报介绍过程中随机出示有关课文片段,以幻灯画笔指导,在学习热情款待部分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优秀教案设计

7-1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6个一类生字及由新字组成的词语。 2.感受草原的美丽富饶,牧民生活的幸福和作者自豪的心情。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 4.完成课后练习1。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诗歌,感受到牧民的幸福生活,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草原风光片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渴望: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画面背景是草原风光,请学生边欣赏 边思考,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听了这首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听读诗歌,自学一类生字: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一类生 字。 3.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中所描绘情景。(1、个人朗诵2、合作朗诵3、配乐朗诵)。 4.作业: 1)写7个一类生字。 2)可以根据课文,也可以上查阅资料,然后把自己当作草原上的小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草原的美。 2.通过小导游这一角色使学生体验牧民对草原的热爱及自豪的心情,同时也锻炼和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在做小导游介绍的过程中,能加深对草原的理解和热爱。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风光片歌曲磁带 四、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复习学过的7个一类生字及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复习巩固 3.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草原的美。(说说你从哪句话最能感受到草原的美景,讲一讲你的理解)--------- 感受 草原的美。 4.举行“草原是我家,让我来介绍它”活动:[ 师导语: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上新开辟了一条旅游线路,众多的旅游社都觉得这是一单很好的生意,所以使出浑身解数,纷纷从大草原上请来导游,招揽游客。今天就是一个动员大会,下面在座的都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而到台上介绍的肯定就是身负重任的导游了,你怎么说,游客才会选择你们旅游社呢?(给五分钟的准备时间)请勇敢而又热心的导游到前台来,在他说完之后,观众可以提问。] 五、作业: 把自己当作草原上的小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草原放牧》说课稿

音乐学院说课稿 课题:《草原放牧》专业:音乐学 年级:2013级 1 班 姓名:王俊豪 学号:20130843008 指导老师:杨波

《草原放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放牧》。本节课我将围绕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材分析;《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著名的作曲家吴祖强和王燕樵联合创作由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 演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 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3、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裁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体会。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4、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了解琵琶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二是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情感。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三、说教法说学法 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 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在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

草原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多笔画生字的写法。 2.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人们的深情厚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感受老舍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1.指导写好多笔画的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喜欢旅游吗?到过草原吗?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献给你。仅凭一段舞蹈还不足以了解草原,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的散文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请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 1、出示:渲染勾勒骏马迂回礼貌拘束羞涩襟飘带舞指名读,齐读。参、写字黄金十分钟。1.观察一下,这些字有个共同的难点。 2.出示自主学习卡,看同学写的,哪里写得不够美观? 3.怎样把这些多横多竖的字写得端正、美观呢?看今天的写字锦囊带给我们什么妙计!出示:匀。多横多竖笔画要匀,笔画间距要相等。 4.出示“羞”字:看这个字,怎样写的匀称呢?生答,动画演示 5.指导“偏”字。生答,动画演示,微课范写。 6.生描摹练写。 7.师生评价 8.口诀识记 9.除了“羞”和“偏”,你觉得其他的生字要怎样写匀呢?举例说明。 四、整体感知 1.老舍这一趟草原之行,最深切的感受,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概括,是哪一句? 2.作者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来表达这份情感的

呢?这是自主学习卡第1题,交流一下。 3.都说散文是集所有美于一身的文体,素有美文的雅号,接下来我们要去细细品,慢慢体会。首先我们先去欣赏草原自然风光。 伍、风光美 1、【出示第一段】老师找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草原? 2、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中,有一句话,直接概括写出了草原的特点,(稍停顿)哪一句?谁找到了? 3.师:一碧千里是什么样子?请你来说。 4.而老舍在《草原》原文开头这样写道: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你又读懂了什么?可真见到草原,他又说“并不茫茫”。 5.草原到底怎样的美让老舍感觉并不茫茫?聚焦这三句话,默读,边读边圈画出你发现的草原之美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6.交流美 (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生答,师:到处都是绿,怪不得老舍称他为——一碧千里。继续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doc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和人民热情好客,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学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体会重点句子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片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学生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幻灯出示: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齐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聆听课) 一、教材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选自组曲《草原小姐妹》中的一段。这部组曲是以琵琶独奏以及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组曲根据内蒙古发生的真实事迹所改编而成,故事讲述了一对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和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颂扬了她们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草原小姐妹》共分五段,《草原放牧》是其中第一段。 乐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动画片的主题歌《草原赞歌》的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1.听到《草原放牧》乐曲时,知道乐曲的曲名。 2.能感到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3.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三、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四、教学难点 感知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草原赞歌》 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动画歌曲,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旋律具有我国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语言:歌曲熟悉吗,歌曲的名字叫《草原赞歌》,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是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题曲,歌曲取材于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 2.感受乐曲《草原放牧》与歌曲《草原赞歌》的联系 教师语言: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乐曲,听一听:“乐曲与歌曲的旋律之间有什么联系,是否很相似?” 教师语言:乐曲和歌曲的旋律非常相似。其实,这段旋律是乐曲《草原放牧》中的一个主题音乐,它的旋律素材来自于刚刚我们欣赏的歌曲《草原赞歌》。 (二)欣赏第一部分 1.感受主题的速度与情绪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草原赞歌》。第一主题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语言: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姐妹在草原放牧的画面。我们在请看着乐谱,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遍,同时找出乐谱中一反复出现中的节奏。 教师语言:找到了吗,反复出现的节奏是x xx xx。我们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节奏像什么声音呢? 教师语言:对,像不像草原上马儿奔跑时发出的声音x xx xx x xx xx,聪明的蒙古族人把这个节奏写入自己的歌曲中,形成了蒙古族音乐独有的特色。 教师小结:下面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

19 牧场之国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牧场之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牧场之国的特点,领略荷兰独特的风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写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情感之美。 2.学习课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仪态端庄远眺骏马遮掩阻挡飞驰辽阔 赞许板凳吆喝铃铛恢复沉睡牲畜灯塔 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掌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仪态”的“仪”不要写成“会议”的“议”,“骏马”的“骏”不要写成“英俊”的“俊”,“舒缓”的“缓”不要写成“温暖”的“暖”。要牢记各字的字形,理解其含义,这样才不会出现书写错误。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为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作铺垫。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牧场之国——荷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所学完成填空。 (教师课件出示题目内容) 课文第1自然段先讲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第二部分从牛、马、羊及牧场的夜晚等方面具体展现荷兰牧场的美。最后一句话单独成段,直抒对荷兰牧场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展现了荷兰的独特风情,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色彩美、粗犷美、悠然美和夜晚的宁静美,让我们领略到荷兰牧场静美安闲的田园风光,体会到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由衷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以及对自由、宁

静、安详生活的向往。 4.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荷兰是牧场之国,那里碧草绵延,牛马成群,风光无限。这风光之美具体体现在哪儿呢?认真品读课文,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品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课件出示)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是……也是……”这样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但句子的重点明显在后者,意在突出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据此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地形特点——“牧场之国”,因为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所以这句话起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的作用,下文就具体地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2.学习第2~5自然段,品味荷兰牧场之美。 过渡:好了,我们开始牧场之国的旅程吧!这么美的牧场之国,给我们呈现了几幅各不相同的风景美图;这么美的风景,需要我们静静地欣赏。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默读第2~5自然段,看看在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哪几幅图画。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奶牛的天堂 (1)引导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指名说出段落内容。 明确:这段话描写了牧场上各种牛悠闲生活的场景。作者抓住了牛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描绘出了一幅和谐静美的画面。 (2)教师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各种牛在牧场上生活的情景。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这句话是怎么描写牛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句话以绿色的草地衬托牛,同时抓住牛的色彩和行为,突出了牛的多、色彩的丰富。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牛群安闲吃草的画面。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牛?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几句话运用了拟人化手法。第一句话写牛群“思考”,使之具有了人的思想情感,

人教部编版《草原》优秀教案2

1《草原》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一单元《1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级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先生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草原人教(部编版) 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 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预设: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如: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老舍以市民生活特别是城市贫民的生活与命运为题材,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茶馆》《龙须沟》等。这些作品大多语言通俗浅显,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绿毯境界陈旧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稍有 羞涩摔跤洒脱飞驰会心微笑勾勒目的地蒙古包好客 ◆需注意的字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