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

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
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标准书分类标准书名称版本页数制/修订日期标准书编号规范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 2 6 2003/12/10 IMDPMECR3015S

修订条款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原因

由Tooling housing采购部按…并将不合格品退回原供应商。

精加工放电电极尺寸检验…. 并填入以下表单

在模具加工完成后,由Tooling housing品管组检验模具相应于产品CTF及CTA部位之尺寸,及模具之CTF或CTA尺寸并填入表3。由Tooling housing采购部按…b)“实

测”及“Check Status”项由品管人员

根据检验结果填写

精加工放电电极尺寸检验,在模具设

计阶段…并将判定结果填入“Check

Status”项

模仁尺寸的检验,在模具设计阶

段……及模具之CTF或CTA尺寸并

填入表3。

实际作业需要

实际作业需要

实际作业需要

核准: 审查: 担当者:

分发部门

GMO HRD FAC CST SHP LAB ITS ADM FIN R&D PME IPS/PMO LPS/PMO 管理代表IPS/ENG IPS/MFG IPS/MC IPS/PRO IPS/PC&WH IPS/QRA IPS/VQM IPS/IM/MQA IPS/IP/MQA LPS/ENG LPS/MFG LPS/MC LPS/PRO LPS/PC&WH LPS/QRA LPS/MQA LPS/VQM IQC OCS

IMDQRA4061-03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变更履历表

标准书分类标准书名称标准书编号规范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IMDPMECR3015S

版本修订日期修订条款变更内容描述修订原因担当者审核

0 2003/3/18 新制定陈传贵宋立福

实际需要陈传贵宋立福

1 2003/7/25 模具图面的管理….

BOM管理………

实际需要陈传贵林世贤

2 2003/12/10 ….

……并将判定结果填入

“Check Status”项

模仁尺寸的检

验……CTA尺寸并填入表

3。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编号IMDPMECR3015S

版本 2 标准书分类标准书名称页码1/6 规范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制/修订日期2003/12/10

1.0目的:

为提高模具制作品质,减少修模及试模次数,缩短开模及模具及零件承认lead time,故制定此规范。

2.0范围:

适用于所有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制程管控。

3.0定义:

PME: Produc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产品制造工程部

TC: Tooling Change 模具变更

Tooling House 模具开模厂

权责:

PME负责新模开模检讨,Review模具图,跟进开模进度及分析模具量测数据。

Tooling house负责设计模具图,并依据模具图进行开模,量测Sub-con零件检验数据及模具尺寸。

作业程序:

开模前之准备工作。

Part Design Review

a.Part 3D Drawing Review

b.Part 2D Drawing Review

c.Part Design Comment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Tooling Design Review

a.Tooling Specific Determination

b.CTF, CTA List and产品结构重点,组装实配部位。

c.Tooling Fabrication Key Index

For Example:

模具结构重点(水路,滑块,斜销,顶针位置,靠破及插破结构,强制回位结构等),可能出现

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后续模具则针对A#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d.Mold Flow Analysis

e.Cavity/Core Layout

f. Tooling 3D Disassembly

g.Cooling Channel Sketch

h.与Tooling housing模具设计部针对a~g进行检讨,在产品中标识清楚,以样品形式交给模具厂(针

对后续模具开模,A#模开模无样品)。

i.Tooling house设计部依据PME Data Base (后续模具开模则需另含Golden sample)进行模具设计,设

计完成后,旭丽PME工程师与Tooling house设计部设计工程师对模具图进行检讨及修改。

j.模具图Review完成后,由Tooling housing设计部发至Tooling housing模房进行模具制作

k.Tooling Control List

l.Tooling Mark Description

m.FMEA (於下一阶段要求重点)

n.Measurement Fixture Design

模具图面的管理

a.模具图面必须齐全, 所有模具零件必须具备图面(标准件除外),原则上标准件只需定义规格, 不需

要具备图面.

b.所有的模具图必须正式发行.

c.所有的模具图必须有版本追控,图面上必须有变更的纪录.

d.所有A3及A3以下的变更图面必须重新发行且旧版回收,A2和A2以上的变更图面可以在旧版图

面上进行更改,但必须更新版本,且必须加盖设计或工程部门的公章, 同时,发文通知文控,并请文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编号IMDPMECR3015S 版本 2

标准书分类标准书名称页码2/6 规范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制/修订日期2003/12/10

以书面形式知会各相关部门.

e.所有模具图必须要标注CTF及CTA尺寸的公差(产品尺寸工差的1/5),其他未标注之尺寸套用图

面上的一般公差进行作业.

f.每个零件(外构件及标准件除外)必须制定并发行加工工艺卡.

g.模具承认时必须重新发行最终的模具图,包括零件图.

BOM管理

a.制定并发行零件的BOM,其中明确规定零件编号,名称,加工类别(加工件,外包件, 外购件,标准件).

b.依照BOM的次序制定零件最终加工确认表,程序上要求由厂商的模具品检员负责检验,检验合格

後,才能放行到下工程;原则上所有加工不合格零件都必须重新加工,如有特别原因,可以在争得

CPME工程师同意後放行,如果有发现因品管明显失职之零件,厂商必须无条件的重做该零件,同

时保证交期,其中所产生之额外费用(含扣款之费用)均由厂商自行承担.

Tooling Manufacturing Review

a.Tooling Manufacturing Schedule

b.Tooling Component 2D Drawing Review

c.Tooling Component CTA or CTF Determination

d.Fixture Schedule Control (If fabricated in Tooling House)

备料

由Tooling housing采购部按Tooling spec.要求购买模具原材料,并由Tooling housing之品管组检验Sub-con 材料,如下表:按以上要求填写,并将不合格品退回原供应商。

填写要求:a)规格部分,即“使用材质”,“执行标准”项由模具设计人员填写,并随模具2D图

纸一起发行给相关部门;

b)“实测”及“Check Status”项由品管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填写

Part 影响使用之特性检验内容使用材质执行标准实测Check status 公,母模仁强度,耐磨性能硬度

模座强度硬度

斜销,滑块,斜导柱强度,耐磨性能硬度

耐磨板,滑块压板强度,耐磨性能硬度

顶针耐磨性能表面硬度,热处理状况

导柱,导套强度,耐磨性能表面硬度,热处理状况

Sub-con零件进料检验表—表1

Tooling housing采购通知模具原材料供应商提供材质证明及材质特性检验报告,并将此材质证明及材质特性检验报告提供给旭丽PME,PME确认需材料之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应向模具厂取得模具材料试块(在模具进行加工前),(以300T以上机台之外观件模具为主,材料取点以公母模仁之不影响功能处为原则,可以采用模仁处滑块及斜顶部位之线切割余料,如无则采用模

仁粗坯锯切取得试块),试块大小为30mm x 30mm x 30mm,可用於硬度检验,咬花检验,金相检验

等。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编号IMDPMECR3015S

版本 2

标准书分类标准书名称页码3/6

规范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制/修订日期2003/12/10

模具加工制程检验

精加工放电电极尺寸检验,在模具设计阶段,由模具设计人员根据旭丽之CTA,CTF List定义

CTA,CTF尺寸精加工电极检测图,并在精加工电极图纸上标出○A(表示”CTA”) 或○F(表示“CTF”) 字样,由模具设计人员填写前面规格部分,即“产品设计尺寸与公差”,“模具设计尺寸与公差”,“精加工电极设计尺寸”。在模具进行精加工放电之前,由Tooling house之品管检验产品CTF或

CTA部位精放电加工之电极尺寸,并填入以下表单之“实测尺寸”项,并将判定结果填入

“Check Status”项

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尺寸检验报告

产品设计尺寸与公差模具设计尺寸与公差精加工电极设计尺寸实测尺寸Check status

表2

对模具之装配部位之装配尺寸(Tooling CTF or CTA)进行量测:

a.对模具之插破部位尺寸及位置进行量测,以避免毛边严重及对插件断裂。

b.对斜销及斜销孔之装配尺寸进行量测,以保证斜稍滑动顺畅。

c.对滑块及导滑槽之装配尺寸进行量测,以保证滑块滑动顺畅。

d.量测结果填入以下表格(表3)

模仁尺寸的检验,在模具设计阶段,由模具设计人员根据旭丽之CTA,CTF List定义CTA,

CTF尺寸模仁检测图,并在模具2D图中标出○A(表示”CTA”) 或○F(表示“CTF”)字样,并将此

尺寸(含模具之装配尺寸)填入“模具零件检验尺寸”之规格定义部分,即“检验之零件

(依Tooling BOM 表)”,“检验项目”,“产品设计尺寸及公差”,“模具设计尺寸及公差”。

在模具加工完成后,由Tooling housing品管组检验模具相应于产品CTF及CTA部位之尺寸,

及模具之CTF或CTA尺寸并填入表3。

_______________模具零件检验尺寸表3

检验之零件

检验项目

产品设计尺寸及公差模具设计尺寸及公差实测尺寸Check status CTF CTA 装配尺寸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编号IMDPMECR3015S

版本 2

标准书分类标准书名称页码4/6 规范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制/修订日期2003/12/10

模具装配之前,检查模具设变及结构改变部位.

st tooling 检查所有Design change是否有确实执行.

a.所有Design change是否已确实执行

b.开模检讨中所要求的模具结构改变是否已确实执行

c.MFG Process Bug Tracking List中之项目是否已改进或避免

a.对模具采用水压测试机检验,100dpi保压30min,未出现压力明显下降及漏水情况。

b.模具之顶针,对插及靠破部位,斜稍,滑块,导柱等运动部件,不得有补焊痕迹。

c.公模倒置,顶针板能自由回落。

d.公母模合模,靠破,插破等封胶部位,红丹能均匀分布。

e.所有抛光部位光滑,表面粗糙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f.滑块部位,须设置弹簧辅助定位。

g.强制回位机构的设置方式与所使用之机台吻合。

滑块,斜顶须开设油槽。

表面纹路验证:

a.模具在正式咬花前,应取得咬花编号,咬花位置分布,如果在量测设备允许下,将咬花试板之

咬花的花纹加以量化(以密度,深度及光泽度为主)。其次与模具厂决定够具水准的咬花厂,再

将模具试块带去厂家试咬,量测後无误,就在咬花制程确定,再把正式的模仁按指定的制程完

成咬花,当然,模仁咬花完,还需量测比对。值得一提,注意後续模具之花需与第一套相同,

当咬花试板与第一套冲突,以第一套咬花式样为主。

b.喷沙处理原则上应於咬花规则一致,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如不具备量化的条件,同意喷沙

以样品为唯一比对标准.

加工程式及其加工方式之确认

a.CAM程式之版本

b.加工刀具是否适当

c.加工机械是否适当

d.加工路径是否适当

加工的行程表验证

a.机台稼动率

b.实际与计画之比对

Vendor需每周向旭丽PME传真其模具加工进度表,PME工程师确认并依此进行检查

图面,文件之确认

a.所有模具零件,包括公、母模仁,镶块等,亦包括标准件,如垫圈,弹簧,螺丝,顶针等之2D,

3D图面审核。审核重点:

模具零件组立尺寸(CTA,CTF)是否正确,合理。

模具零件图面尺寸是否与图面尺寸互相呼应。

图面版本是否更新。

加工尺寸及公差是否合理,有否留下修模裕度,有否把CPK的观念带入。

DCD是否有反映到图面。

b.DCD之文件是否齐全。

c.TC文件是否齐全,且与DCD及TMR互相呼应。

d.是否拥有最新之零件图面。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编号IMDPMECR3015S 版本 2

标准书分类标准书名称页码5/6 规范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制/修订日期2003/12/10

模具查核表,适用於开模前,开模後

ITEM DESCRIBE Y N 开模前开模后

1 已经决定成型机台大小V

2 已经决定成型机台型式V

3 已经取得供应商建议MI 值及缩水率V

4 模座为FUTABA型式V

5 模座为有模面固定定位块V

6 模座包含水栓沉孔V

7 冷却水道离PIN在1mm距离外V

8 滑动机构设有耐模块以及油槽V

9 Gate设於模腔平衡处V

10 该下入子处都已下入子(易损,难加工) V

11 心型及入子都有材质打印及方向识别编号V

12 公模板有充份顶柱支撑V

13 模仁都设有防呆装置V

14 顶针足够顶出短射品V

15 多模腔流路是平衡的(误差3%之内) V

16 SPRUE 下设有拉料销V

17 灌嘴衬套圆角R > 成型机灌嘴圆角R V

18 公母模仁及入子并无焊补过V

19 公母模板间设有开模槽V

20 模具水路能承受100 Psi 水压V

21 母模导销衬套开有逃气孔V

22 水路接头必需标注in / out 及其号码V

23 吊环尺寸符合模具安全重量规格V

24 天地标志必须标示於模具上V

25 有斜销及滑块,油压缸机构模具,必需装设极限开关V

26 电子线路必需固定不晃动V

27 滑块都有定位,不掉下有挡板限位V

28 模具两侧装有安全锁片及识别铭板V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编号IMDPMECR3015S

版本 2

标准书分类标准书名称页码6/6 规范塑胶注塑模具开模品管化作业规范制/修订日期2003/12/10

模具维修作业指导书

模具维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I-SC1-001 版本/版次:B/2 页次:2/3 4.2模具异常情况的发现和通知: 4.2.1注塑科、注塑品管组发现模具生产过程异常时,通知注塑工程师、领班、模具 组立主管现场共同确认; 4.2.2 注塑科描述模具异常状况,对已生产出样品的,由注塑科对样品质量不符合 要求或限度接收的地方一一列在《生产模具维修跟踪单》上,样品及《生产 模具维修跟踪单》需交质量部,质量品管员确认,同时质量部在样品上作可 追溯性标记,注塑工程师综合所有异常状况,分析各项产生原因并于《生产 模具维修跟踪单》注塑工程师栏列出需模具维修处并确认维修后是否要求试 模,注塑科提供问题的样板给模具组立科,并将异常模具送到模具组立科进 行维修。 4.3异常原因分析和维修方案的制定: 4.3.1 生产发现模具异常,通知注塑工程师、模具组立技术员到现场了解模具生产 现状,并查明模具异常的原因; 4.3.2注塑品管组巡检发现模具异常时,通知注塑工程师、模具组立技术员到现场了 解模具生产现状,并查明模具异常的原因; 4.3.3模具组立技术员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和质量部提供的问题样板以及《生产模具 维修跟踪单》内容,制定修模方案; 4.4 维修方案审核和确认: 4.4.1 由模具组立主管审核模具维修方案是否合理; 4.4.2模具组立科长或装配技术员根据维修工作量,提交模具工艺组确认修模时间安 排并回复维修预计完成时间并记录在《生产模具维修跟踪单》内; 4.5 实施模具维修: 4.5.1 修模方案及需求时间确定后,模具工艺组根据修模具方案安排设计组改图或复 印图纸按照《模具制造过程控制程序》进行加工生产; 4.5.2 模具组立技术员拆出模具需要维修的零件给到各生产工序,并跟进模具的修 模加工,检查和确认零件加工的正确性; 4.5.3模具维修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保养; 4.5.4模具组立技术员将加工后的工件清洗后,对照《生产模具维修跟踪单》内维修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范

宜兴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范发行日期年月日编号 F P Q C 0 1 3 0 0 2 - A 1 有效日期年月日 沿革 版序A1 发行日期 版序 发行日期 新增 变更沿用废止总页数23页 内容摘要说明 项次 页 次 项次页次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权责单位 3 4.参考文件 3 5.内容说明 3 6.附件4-5 会签单位系统部制造一部制造二部制造三部制造工程部产品工程部工务部生产计划部会签 会签单位品检部技术中心资材部品质管理部 会签 分发单位系统部制造一部制造二部制造三部制造工程部产品工程部工务部生产计划部签收 分发单位品检部技术中心资材部品质管理部 签收 制定部门品检部撰写及修定者陈波制定日期2012.11.28 主管审核审核日期 标准化检查检查日期 核准核准日期 传阅

背景沿革及修订一览表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范 1.目的 1.1.检验与监控各制造单位品质异常之发生,确保各制程品质水平之稳定。 2.适用范围 2.1.厂内各制造单位如:内层、钻孔、压合、电镀、外层、防焊、成型及各表面处理流程。 3.职责 3.1.品检部品管课负责各制造单位生产之首板及出货时抽检; 3.2.各制造单位负责生产中自主检验。 4.参考文件 4.1.《产品标识与追溯作业程序书》(FPQC012001) 4.2.《品质管制运作管理程序书》(FPQC012002) 4.3.《不合格品管制程序书》(FPQC012003) 4.4.《矫正和预防措施管制程序书》(FPQC012004) 4.5.《Excursion运作管理程序书》(FPQC012007) 4.6.《切片与背光检验规范》(FPQC013004) 5.定义 5.1.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对生产过程中各项品质以AQL抽样准则对其进行检验 并监控.以确保各站品质达到客户品质需求.

品管部SPC作业指导书

目的: 了解过程变差,以帮助达到统计控制状态。 定义: SPC------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字首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SPC 就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全过程的预防。 控制图------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科学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CL)、控制界限(UCL)和下控制界限(LCL),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 适用范围: 适用于均植和极差值(x一R 控制图)、不合格品率的P-Chart控制图、CPK 的运用。 职责: 品管部现场QC负责收集数据绘制图表; 品管员负责输入SPC软件,品质主管分析过程控制能力。 作业内容: x一R控制图对于计量值数据而言,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控制图。它用于 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和生产量等 计量值的场合。 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用于观察分 布的分散情况或变异度的变化,而x一R图则将二者联 合运用,用于观察分布的变化。 P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品率等计数值质量指 标的场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根据多种检查项目总

CL=R LCL=D 3R x图的控制界限计算公式如下: UCL=x+ A2R CL=x LCL=x-A2R 式中,系数A2、D3、D4见计量值控制图系数表如下: n 2 3 4 5 6 7 8 9 10 D4 3.27 2.57 2.28 2.11 2.00 1.92 1.86 1.82 1.78 D3 * * * * * 0.08 0.14 0.18 0.22 A2 1.88 1.02 0.73 0.58 0.48 0.42 0.37 0.34 0.31 ●*对于样本容量小于7情况,LCLR可能技术上为一个负值。在这种情况 下没有极差的下控制限,这意味着对于一个样本数为6的子组,6个“同 样的”测量结果是可能成立的。 ●第一次制作控制图时,控制界限的确定: 1)R图的控制界限以开始的5组数据计算,计算公式同上; 2)x图的控制界限以规格的上限作为UCL,规格的下限作为LCL,标准规格作为CL; ●注:为了再次强调生产现场的所有控制的控制图的应用,还没有计算控制 限(由于没足够的数据)的初期操作控制图上应清楚地注明“初始研 究”字样。这样,这些标有“初始研究”的控制图,不论是用于能力 的初次确定还是用于过程经过改进/改变后在研究,是仅允许用在生产 现场中还没有控制限的过程控制图。 步骤6:标注控制图的刻度; 步骤7:将均值和极差画到控制图上。 ●重新计算控制限: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786-48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 規范生產制程檢驗工作 2. 範圍: 本公司制程檢驗工作之管制 3. 權責: 3.1 制程巡迴檢驗:IPQC 3.2 自檢:作業員. 3.3 “檢驗規范”SIP管制項目的制定:品保 4. 定義: 4.1 制程巡回檢驗: IPQC以抽樣計划作業內容規定的檢驗情況的頻率,檢檢産品是否有異常情況;依據SOP內容稽核制程生産運作是否有異常情況,以確保品質的一致性. 4.2 首件確認:新模投入量産時的首件,新料投入,

有異常修模處理後,機台有異常修復開機生産時及其它需要確認之後,方能生産的,由生産部通知品管進行檢驗﹐品管檢驗之后報相關部門確認之後再作生産;如有異常情況,由生産部門聯絡工程人員進行改善. 4.3 首件檢驗﹕當機台需要調機或交班工作時候﹐品管必須再行核對首件確認的樣品﹐并將檢驗記錄于《制程檢驗報告》上﹔ 4.4 IPQC:制程巡迴檢驗員.對生產制程的品質進行巡回檢驗﹐當生產部交驗產品時候﹐再進行FQC (最終檢驗)檢驗作業。 4.5 SOP﹕作業指導書﹐是作業員作業工作的重要文件﹐必須闡述清楚人(熟練度)﹑機(需要什么工具設備)﹑料(采用什么生產資料)﹑法(作業的步驟)﹑測(如何自我檢驗和發現不良品)五大要素。 4.6 SIP﹕產品檢驗規范﹐品管檢驗產品的重要文件。 4.7 修模:本處的修模是指對模具進行尺寸等物理性能的改變.

品管作业指导书

篇一:品管作业指导书 第2页共17页第3页共17页 第4页共17页篇二:品管手册即品管作业指导书 品管手 册 ︵作业指导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品质要求 一、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二、备料流程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三、餐桌流程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四、床组流程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五、柜类流程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六、砂光与检砂流程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七、涂装流程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八、包装流程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九、最终检验规范十、验货流程 第三章、品质管理制度 一、现场首件会签管理办法二、木材等级划分规定三、成品及半成品移转管理制度四、品质控制的补充规定五、品质异常处理程序六、品质管理奖惩制度七、出货检验确认制度八、外包产品特采规定九、品质异常会审规定十、对仓库、采购要求 附表(一):品质管制流程图附表(二):制程检验流程图附表(三):进料检验流程图 第一章:总则 **家具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成为国际性的跨国企业,且在美洲市场其占有率持续逐年上升,品质保证和售后服务是本公司一向不遗余力、努力的目标,本公司秉承以“品质第一、顾客至上、以人为本、永续经营”为经营理念,由此可以体现出品质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品质就谈不上发展。 本手册所包含的品质要求是本公司的基本要求,符合家具行业共同的标准和要求,如有遗漏,以品管部意见为准。 我们深切体会,家具行业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于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和新观念不持反对态度,反而我们乐意参与,研发类似的新知,然而在此强调的是所有的新改变,必须以书面报告的方式知会品管部并征得同意,希望本手册能产生互惠的功能。 本手册应客户要求和内部管理需要由品管部门制订本手册,如有家具界先进发现有需补充或指正,恳请与本公司品管部门联系,如蒙指正,不胜感激! (本手册为内部文件,不对外公开。) 第二章:品质要求 一、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加强原料检验,统一品质标准。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与效率。 2、适应范围:进厂之所有原料。 3、总则: 3.1供应商批量生产前必须先打一套产前样, 产前样经本公司企划课和品管课共同确认后方可批量生产。 3.2供应商送货时必须携带产前样,进料品管iqc依照产前样和图纸对照检验。 3.3进料品管确认进料品质并在送货单上签字后,仓库方可收货。 3.4不良品不准入仓。 3.5特殊情况,通过会审或特采处理。 3.6原则上不允许供应商在本公司返工或跟线处理。 4、检查项目:

制程检验规范

制程检验作业规范 1. 目的: 为确保生产过程能在有效的管制状态下执行,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安全符合要求,特制订本作业规范。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在制品流转的检验作业。 3. 参考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定义: 自检:操作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对自已操作的加工好的配件或半成品按照生产工艺单和加工图纸进行检验,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品挑拣出来或自己返工。 互检:是指操作员对上工序流入本工序加工的半成品按照生产工艺单和加工图纸进行检验,合格品继续加工,不合格品退回给上工序返工。 5. 职责 a. 生产部负责首件检验、自检、互检。 b. 品质部负责首件确认及制程中的巡回检验。 6. 内容 6.1准备工作 提前准备检验所需的相关检验标准、检验填写的表单、检验所需的检具、关键零部件清单、BOM、生产订单等检验所必须资料。 6.2首件检测 a.生产人员应在更换机种时、更换材料时或停机后恢复使用时实施首件检查(含:每批首件、更换材料、模具修改、工艺变更等之首件),检查完交由品管进行检验确认。 b.品管进行首件确认时应依相关资料(如BOM清单、生产订单、工艺变更单、其他联络单、图纸、样品等)进行核对,并根据相关检验/测试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与性能等检验。

c.首件由品管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首件若判定不合格,经品质课长及以上人员确认后需退回生产单位,由其重新进行首件制作并重新送检。 d.对于新产品,其生产前三批之首件若经品管检验发现不合格时,必须呈交生产部长、品质课长及以上审核确认,判断检验结果并裁定处理方法。 6.3 生产单位操作员要做好“自检、互检、专检”三检相结合的自主检查; a.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应依据相关生产工艺单和加工图纸逐一进行自主检查,并于《制程自主检查表》中记录检测数据,以备查看。 b.在自主检查中若发现不合格品时需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上报品制部,由品管开具《零件加工异常记录分析表》进行处理。 c.为加强品质管控,作业人员除本身需对产品进行“自检”外,还需对上工序留下之产品进行“互检”动作。 6.4 巡回检查 6.4.1 生产线正常生产时,品管员进行制程中巡检,在巡检过程中,必须核对生产作业人员是否按照生产工艺单和加工图纸要求进行作业,确认无误后,根据生产流程之顺序,不定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巡回检验,以监控产品品质,防止大批量的不合格品的发生,并于《制程自主检查表》中记录巡检数据。 6.4.2巡回检查中如发现不合格品时,需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填写《零件加工异常记录分析表》,要求相关部门解决。 6.5数据整理和分析 品管员每天及时收集、整理各类品质报表,予以存档,以便后续进行分析汇总。 7记录表单 7.1《制程自主检查表》 7.2《零件加工异常记录分析表》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范方案

宜兴硅谷电子科技 □程序书 规 文件名称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 发 行 日 期 年 月 日 编 号 F P Q C 0 1 3 0 0 2 - A 1 有 效 日 期 年 月 日 沿 革 版 序 A1 发行日期 版 序 发行日期 新 增 变 更 沿 用 废 止 总 页 数 23页 容 摘 要 说 明 项 次 页 次 项 次 页 次 1.目的 3 2.适用围 3 3.权责单位 3 4.参考文件 3 5.容说明 3 6.附件 4-5 会签单位 系统部 制造一部 制造二部 制造三部 制造工程部 产品工程部 工务部 生产计划部 会签 会签单位 品检部 技术中心 资材部 品质管理部 会签 分发单位 系统部 制造一部 制造二部 制造三部 制造工程部 产品工程部 工务部 生产计划部 签收 分发单位 品检部 技术中心 资材部 品质管理部 签收 制定部门 品检部 撰写及修定者 波 制定日期 2012.11.28 主管审核 审核日期 标准化检查 检查日期 核准 核准日期 传 阅 背景沿革及修订一览表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 1.目的 1.1.检验与监控各制造单位品质异常之发生,确保各制程品质水平之稳定。 2.适用围 2.1.厂各制造单位如:层、钻孔、压合、电镀、外层、防焊、成型及各表面处理流程。 3.职责 3.1.品检部品管课负责各制造单位生产之首板及出货时抽检; 3.2.各制造单位负责生产中自主检验。 4.参考文件 4.1.《产品标识与追溯作业程序书》(FPQC012001) 4.2.《品质管制运作管理程序书》(FPQC012002) 4.3.《不合格品管制程序书》(FPQC012003) 4.4.《矫正和预防措施管制程序书》(FPQC012004) 4.5.《Excursion运作管理程序书》(FPQC012007) 4.6.《切片与背光检验规》(FPQC013004) 5.定义 5.1.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对生产过程中各项品质以AQL抽样准则对其进行检验并监控. 以确保各站品质达到客户品质需求.

注塑模具试模和修模流程

注塑模具试模和修模流程 文件编号 AO 版次 页次 1.1为规范塑胶注塑模的使用和保养,减少模具的损坏,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特制定以下规程 2.1塑胶部注塑根据工程部所下发的<试模通知单>跟催模具是否到位,并安排架模员,加料员作好试模的准备,并通知试模工程师到现场试模。 2.2试模时需要有品质工程师或专案工程师.工模人员到现场监督,试模完后, 架模人员如实填写模具水路图,架模点检表;试模员填写《射出成型参数记录表》,《试模检讨报告》以便存档作为以后量产参考;工程师把试模的《射出成 型参数记录表》,《试模检讨报告》经审核后再分发给模具部和工程部参考,试 模要试200只左右的良品交给品质工程师确认,同时保存5模样品供工模部修模参考;自己也需保存5模左右产品供试模存档;若试模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应通知工模部重新修模,修好后应重新试模,若在试模过程中发现模具异常则应立即通知工模人员确认并修复后才可试模,重新试模的流程同以前的流程; 若试模产品被判定为OK,则工模部应重新检查模具并按要求移交模具(连同模具清单)给生产部移交时须付《模具交接单》.《模具组立检查表》,塑胶部检 查OK后予以签收,并做好模具挡案。

文件编号 AO 版次 页次 2.3模具投产后,由架模员把模具从模架上领出至现场.按模具的水路图和架模点检表,技术员或领班按射出成型参数表进行生产,开机生产进行;如实填写模具保养点检表和模具的生产履历表,下模后由架摸员吹清水路喷上防锈剂保养把模具送至模具架上,如实填写模具管制表。 2.4生产中模具发生异常,如需要停机修模而下模维修时,须开立异常通知单。 停线通知单.修模通知单,通知相关人员和相关人员,经审签后需开立模具维修 单连同要修模具送至工模部进行维修;修复后再进行试模,技术人员如实填写试模检讨报告,试模产品经品保工程师和研发设计工程师确认,如判定为OK 则可投入生产,如判定为NG则移交模具和该模具的试模报告,通知工模检讨,给予维修,如未下机台维修,可不用开立试模检讨报告,由塑胶部依照注塑的封样进行判定OK还是NG。 2.5非相关修模人员不的私自修模,注塑技术员不可以从事修模作业,修模须要经过领班以上干部确认和品质工程师确认才可。 . 编制吴又松审核

制程检验规范

十堰君耀工贸有限公司 Q/JY G15002-2016制程质量管理及奖惩规定编拟审核批准

制程质量管理及奖惩规定 1.目的 确保制程过程中我公司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防止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而影响最终品质。 2. 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范围内批量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的过程质量检验。 3. 职责 3.1生产部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监控质量,做到“四不”: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入库。同时,要及时发现异常、迅速处理,防止损失扩大。 3.2技术部门应加强工艺管理,不断地提高工艺质量,同时,要做好工艺文件、工艺更改工作,保证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 3.3质量部应强化工艺纪律,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以及工艺状态的验证工作。对产品质量负总责,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4. 检验内容 4.1首件检验 4.1.1首检时机:每日首件、停机修模换模,人员替换等情况需要首检。 4.1.2首检流程:操作者对首件产品自检,确认后交班组长确认,确认合格后,封样交质量部首检。三次质量确认杜绝批量问题产生。 4.1.3首检内容:按照产品检验指导书检验产品外观、功能、尺寸、用料。班组长填写首检记录,质量部监督核查。 4.2 巡验 班组长负责班组内的质量巡检,根据质量控制计划,分配巡检间隔时间,重点岗位1小时巡检一次,普通岗位1.5小时巡检一次。并填写巡检记录。质量部监督巡检情况,原则上,批量产品实行抽检,抽检时如发现不良品,应及时向质量部反映,巡检时必须同时检查作业员是否按工艺要求作业。 4.3末件检验 4.3.1末检时机:每日首件、停机修模换模,人员替换等情况需要末检。 4.3.2末检流程:生产者对末检产品自检,确认后交班组长确认,确认合格后,封样交质量部末检。待下次生产对比使用。 4.4自检:在生产过程中,各工段班组内部按照质量标准对本部的生产加工对象进行控制把关。作业人员填写过程检验卡,质量部监督存档,方便质量问题追溯。 4.5互检:车间内部各工段班组之间,下道工序在接到上道工序的制品时,应确认上道工序的质量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车间必须合理按照工序顺序和职责,尽量做到每步工序 1

质检作业指导书

质检作业指导书

精密数控综合加工中心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版本/版次:A/1 总页数:5页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编制:审核:核准:

精密数控综合加工中心品质管理工作细则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 编号 版本/ 版次 A/1 页 次 2/5 生效 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制定/修订日期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本/版次总页数 制定审 核 批 准

精密数控综合加工中心品质管理工作细 则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 号 版本/ 版次 A/1 页 次 3/5 生效日 期

精密数控综合加工中心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文件编号 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是为规范制程检验的流程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确保公司产品在加工 过程的质量控制。 2、适用范围:所有产品的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按此作业指导书执行。 3.职责和权限 3.1、品保部负责产品加工过程的各工序的首件确认和制程巡检; 3.2、车间技术员或操作员负责首件的自检和送检,负责处理品保部判定的不合格品;负责 生产现场的不良品标识。 4.程序 4.1首件检验 4.1.1、首件检验的时机: A )新产品投入生产时,必须做首检; B )停机超过4个小时以上时,必须做首检; C )机器设备修理后或夹具修理后,必须首检; D )正常生产时,换生产其它产品时,必须做首检; E )临时要求做首件的情况。 4.1.2、车间按订单要求进行安排生产时,如有4.1.1的情况时,由车间技术员或班组长 先自行调整好设备和夹具试生产3-5PCS 产品进行自行确认,经自行确认合格后,开出《首件检验报告》和产品传递给车间质检人员进行确认,经车间质检人员确定合格后,签样和签报告后,才可批量生产。并且把签样和报告置于设备的明显处,便于自检。如果车间质检确定为不合格时,车间技术员或班组长必须调机或找相关人员跟踪解 决,直至合格后才可批量生产。 4.2制程巡检 4.2.1制程巡检的时机与频次 A )当首件判定合格后,质检员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主要是通过技术要求 、图纸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产品进行判定,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生产; 制 定 审 核 批 准

制程检验和实验管理规定

制程检验和实验管理规定 1.0作业目的 1.1确保尺寸及外观符合图纸和客户要求。 2.0作业适用范围 2.1每道工序在生产前的检验---首检; 2.2所有产品在各工序生产中的巡回检验---巡检; 2.3所有产品在完成所有工序后的包装前检验。 3.0作业前的准备 3.1作业前对所需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点检,并确认是否在使用有效期范围内; 3.2按《编排产品生产及维修记录》所提供的送检产品编号、版本号核取相对应的图 纸。 3.3参考图纸的相关要求取用计量器具、辅助器具。 4.0作业流程 4.1首检 4.1.1根据图纸检测材质及料厚是否与图纸一致; 4.1.2检测产品表面之划伤、压痕、毛刺等外观缺陷是否符合图纸及客户的要求; 4.1.3检测所有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之公差范围,其工序包括剪切下料的尺寸; 4.1.4点焊前监督和确认是否使用合理的定位夹具,以确保点焊配件与主体的尺寸; 4.1.5检测点焊配件与CASE接合后的相关内容。

4.1. 5.1点焊出之毛刺的高度不得大于0.1㎜,且不能影响喷涂或电镀之效果; 4.1. 5.2点焊处不得有针孔; 4.1. 5.3点焊边不得显现波浪状起伏; 4.1. 5.4CASE点焊接合面,所能承受之拉力、压力及剪力最小值为16KG,并要求能持续一分钟; 4.1. 5.5点焊时接触点之直径规定:(单位:㎜) T=0.50㎜D=3(Min.) T=0.70~1.20㎜D=5(Min.) T=1.60㎜D=6(Min.) T=2.0~2.6㎜D=8(Min.) T=3.2㎜D=10(Min.) 备注:以上“T”代表料厚,“D”焊点直径。 4.1.6检验所有螺钉规格与型号是否与图纸相符。 4.1.7检测螺钉与CASE接合后之相关内容。 4.1.7.1钉头端面是否与接触面相平行; 4.1.7.2钉头与产品接触面不可有缝隙; 4.1.7.3螺钉与产品接合(如铆合、压合)其接合处之破坏强度(压力、推力与扭力)之检验。其具体值如下: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书

深圳市****** 家具有限公司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版本/版次:A/1 总页数:18页文件编号:MB-PZ-003 生效日期: 编制:审核:核准: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效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 MB-PZ-003 版本/版次 A/1 页 次 4/18 生效日期 制定 审核 批准 文件编号 MB-PZ-003 版本/版次 A/1 页 次 3/18 生效日期 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是为规范制程检验的流程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确保公司产品在加工 过程的质量控制 4. 2. 1制程巡检的时机与频次 A )当首件判定合格后,品管员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主要是通过技术要求 、客供样板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产品进行判定,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生产;

******家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家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B)正常情况下,每1小时必须对生产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一次,~ 定的产品需加大巡回检查频率,每30分钟须对生产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一次。每个工序最少检 验5PCS产品,把相关巡查的情况记录在《制程检验报告》上,便于追踪。 4. 2. 2、制程巡检的异常处理 A )当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发现工序生产不合格品时,必须首先通知生产作业员停止生产,把不品隔离 开来并标识清楚,记录相关的数量及质量状况,与车间班组长协商处理,达成一致后须 上报品质主管。如不能达成一致,须通知生产主管和品质主管处理,车间品管按最终处理结对不 良品进行处理。 B)车间不良品的处理方法通常有:报废、返修/返工、让步接收、降级处理等。 C)针对连续出现多次的工序不合格情况,生产部在短时间又无法改善时,制程品管须发出《纠 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追踪生产部改善进度。 4. 2. 3制程巡检的要点 A)员工是否按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 B)员工是否按要求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自检,核对图纸与样板; C)车间的不良品是否有按要求进行标识; D)转序产品是否有进行确认; E)设备是否进行检点; F)其它相关事项。 4. 3自检与互检的控制 4. 3. 1员工在做首件时,必须对试样的产品进行自检,量产的产品必须每30分钟进行一次自 检,发现不良情况必须立即向制程品管报告; 4. 3. 2生产过程的产品在转序时必须进行互检,当上一工序要转到下一工序加工和生产时,上一 工序作业员必须填写清楚《制程标识卡》,通知制程品管确认是否可以转序,只有经品管人 员确认和盖章的产品才可以转序。 5.记录保存:《制程检验报告》、《首件检验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由品管保存,《制程标 识卡》由品质部保存。

注塑模具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规范

模具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规范 1 目的 通过对模具的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进行规范,从而确保设备、人身安全,并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模具的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 3 作业要求 序号作业程序作业方法注意事项 1 将滑块下降至下死点 A. 将行程选开关切换至“寸动”位置。 B. 用“双手按钮”将滑块下降至下死点。 操作时注意观察曲轴的角度指示计,以确保滑块在过下死点1~2度位置停止。 2 查看冲床的装模高度 A. 查看模具的合模高度。B. 把冲床的装模高度调至高出模具的合模高度(如加垫铁,则加上垫铁高度)5~10mm。 如冲床的装模高度低于模具的合模高度或模具高度加垫铁厚度之和,则模具的安装调试时容易将模具损坏。 3 模具安装面的检查、修整及清理 A 要认真清理冲床滑块底面、工作台及模柄孔上的杂质和铁屑。B. 修整工作台及垫铁不平表面。C. 清理模具表面。D. 确认气垫装置。 A. 注意工作台表面是否凸凹不平,如不平用油石进行修整。 B. 确认模柄固定螺栓是否完好。C, 使用气垫时确认气垫顶杆是否变形,放置位置是否适宜,长度是否适宜,是否夹废料。 4 模具放置在冲床的工作台上A. 用适宜的搬运工具搬运模具。B, 滑块提升至上死点,放置模具。C. 确认模具的安装方向、结构、状态等。 搬运模具时将叉车的叉子放低后搬运模具。 5 模具的安装A. 模具安装在工台中心,并调整位置、方向。B. 确认垫铁位置。C, 按下电

机的“停止”按钮,当行程速度20SPM左右时,利用飞轮的惯性,慢慢下降滑块,将模柄装入滑块的模柄孔中。 A. 顺送模具送料方向的中心线与材料的中心线应保持一致。 B. 确认模具的落料孔位置,以防被垫铁堵住。并避免垫铁之间跨距过大,造成模具变形。 C. 注意利用“寸动”行程操作! 6 粗调闭合高度A. 完全松开模柄螺栓。B. 下降滑块,使之靠上上模表面。 A. 用手推一推,查模具是否移动。B 必须在下死点进行操作。C. 有刻印、防弹凸台、弯曲、拉深模具必须放件进行调试。 7 固定上模A. 首先确认模具固定装置。B, 对角固定模具2处或许处。C. 拧紧模柄固定螺栓。 A. 应注意确认模具固定螺栓、螺帽及压板有无损坏现象。 B. 对超过100kg的上模,须固定4处。 C. 先轻力拧紧模柄固定螺栓后将上模稍稍抬起再次重力以拧紧。 8 确认模具内部状态A. 清扫模具内部。B, 检查模具各部件。C. 导柱、导套及其他滑动部注油。 检查模具各部分有无损坏、磨损、安装错误等异常现象。 9 固定下模A. 在下死点固定下模。B. 固定好下模后,将滑块提升至上死点。 A. 先用手力拧上下模固定螺栓,将滑块运行2-3行程,如无颤动、异常声响等异常现象,则由轻到重,交互拧紧其;固定螺栓。 B. 模具的固定螺栓尽量安装在靠近模具侧。 C. 模具固定部位下面不能悬空。 D. 注意导向部位有无异常声响。 10 精调冲床闭合高度(DH值) A, 根据作业标准书规定的DH值或工件状态适当调整闭合高度。B, 放入纸片,查看模具的合模程度。 A. 冲裁模的合模深度以0.2-0.3为宜。 B. 调试折弯模、拉深模时注意观察工件表面的压痕、拉痕以及角度、深度、形状的变化。 C. 注意确认有无间隙不均、啃模等异常现象。 11 调整挺杆的限位螺钉滑块提升至上死点,调整限位螺钉使挺杆可靠接触。A. 注意固定好制动螺钉。B. 检查顶杆、顶料板、顶料销、顶出器是否变形卡住。

试模作业指导书完整版

试模作业指导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模具试模打样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试模 2、责任部门 项目组、成型试模、品质部、 3、记录 《委外申请单》 《模具检查表》 《成型条件表》 《模具整改表》 《试模报价单》 《试模送货单》 《产品测数报告》 4、文件和物品 产品图 原料物性表 客户产品要求&DFM 装配样品&上次试模样品&卡尺 5、步骤 、按生产PO提前一周订购试模胶料,订购单需注明原料供应商提供原料物性表。特殊原 料客户提供,跟催营业部门提前将原料安排回厂,同时请客户提供相应的原料物性表。 、制作《委外申请单》,委外试模或生产需提起2~3天预约机台。 、按《模具检查表》《模具整改表》和钳工在合模前比对模具特征是否存在漏加工。现场 和钳工组长调试水、电、油是否正常运作。现场确认模具外部接头和试模机台是否匹 配。现场验证顶出动作、滑块动作、油缸动作顺畅。确认完毕后签字确认。、依据签字确认后的《模具检查表》《模具整改表》开物品放行条,并安排车辆拉模。 、注塑机台确认: 1.确认机台顶棍位置及直径是否符合。 2.确认机台对模具炮嘴是否存在漏胶。 3.确认机台运水是否符合模具及产品调整需求。 4.确认料斗是否清洗干净,做颜色产品需注意。 5.确认机台能正常升温 制定:确认:批准: 6.确认机台已过料洗机,射出胶料无黑点、混色、异物。 7.确认机台安排做前后模温差,调整变形。 、啤机上确认模具动作: 1.模具在啤机上顶出动作确认是否存在顶出异响。 2.油缸确认滑块动作。

3.热流道温控箱正常控制温度和射胶,油封正常开启和关闭,时序控制正常按步骤开启 和关闭。 4.确认顶针、斜顶、滑块行程开合到位,符合产品取件要求。 5.确认模具开模顺序和动作是否到位。 6.三板模确认水口取件符合机械手取件要求。 、产品走胶确认: 1.产品调试10%、30%、60%、98%不同位置的走水样本。 2.调试高速高压样品验证模具研配效果并保留注明留给生产组修改模具。 3.射胶位置调整到样品98%时切换成保压,调整保压压力和速度查看产品外观。、产品外观确认: 1.成型调整问题造成的拉伤、缩水、料花、冷料、披风、混色、变形、翘曲、同时优化 成型条件改善产品外观。 2.模具结构问题造成的拉伤、变形、顶高、铲胶、缺胶、特征缺失并核对产品特征是否 完整。 3.产品结构问题造成的拉伤、变形、翘曲夹线、等问题点确认。 、产品尺寸确认: 1.产品外观确认后按图纸尺寸核对,确认产品重点公差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2.重点检查产品装配相关的卡扣和柱位。 3.如有装配件需做组装确认装配断差与功能确认。 4.如因产品装配尺寸需调整产品外观效果做两种不同效果的样品给客户确认,同时确认 模具尺寸。 5.核对《模具整改表》修改内容是否修改到位。 、产品包装确认: 1.根据产品要求与客户要求包装样品。 2.检验产品纸箱包装能否承受在运输、搬运过程中的特殊质量要求。 3.确认打样数量、纸箱尺寸、每箱重量、每箱数量和总数量、重量。 、品质检查 1.产品外观依据客户要求检查产品外观。 2.尺寸检测特别注明检测重点尺寸和相关要求。 3.测量报告样品送品检后3天出测数报告。 4.包装要求按客户要求包装检查。 制定:确认:批准: 5.规格尺寸品质核对包装材料信息如纸箱大小、每箱数量、每箱重量、总共箱数并将相 关信息提交营业部。 6.营业确认相关信息后贴示箱麦安排出货。 、模具调试完毕: 1.重大问题和模具T0调试召开模具检讨会议。 2.试模样板保留T0时走胶样板和合格的3啤样品。 3.模具和样品问题点画板给到生产部门并整理模具问题进行模具修整并确认完成时间。 4.试模完成后第二天提交《模具整改表》《试模报价单》《试模送货单》。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9365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operation method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目的 确保生产制程、产品入库及出货均在有效管制状态下执行,从而使出货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原材料投产到成品出货之间各个环节的品质管控。 3.参考文件 无 4.定义Definition PDCS:ProcessDefectContactSheet《制程异常连络单》. QIT:QualityImprovementTeam品质改善小组 PDT:ProductionDesignTeam产品开发小组 5.职责Responsibility

5.1.QEQualityEngineer 5.1.1.负责PFMEA、ControlPlan、检验规范(SIP)等文件的制定. 5.1.2.负责异常责任单位的判定及产出品处理方式的确认. 5.1.3.负责制程参数优化时的评估和质量确认. 5.1.4.负责量试产品处理方式的确认,协助生产单位和工程完成各项改善. 5.1.5.负责量试产品问题点的汇总并分发各单位. 5.2品管Qualitycontroller 5.2.1.负责依据检验规范对产品进行各项质量决议和查核. 5.2.2.负责制程巡检出现异常时制程异常联络单的开立及产品改善和处理结果的确认. 5.2.3.负责制程参数优化时相关变更纪录的确认和产品质量的监控. 5.3工程Manufacturingengineer 5.3.1.负责制造作业规范,包装作业规范等文件的制定.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确认注塑模具、产品结构的状态、塑料原料、色母(色粉)是否符合开发设计的要求,保证量产的顺利进行。 二.范围: 适用于注塑领班、注塑技术员、注塑架模员的试模作业。 三.职责:

按要求组织、协调相关试模事宜,上下模、工艺调试,及时发现注塑模具、产品结构、塑料原料、色母(色粉)存在的问题,并力求从工艺角度解决其问题,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开发部或采购部)。 四.作业指导: (一)试模前的注意事项 1、了解模具的有关资料: 取得模具的设计图纸、模具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详细分析,并约定模具维修师参加试模工作。 2、先在工作台上检查其机械配合动作: 要注意有否刮伤、缺件及松动等现象,模向滑板动作是否确实,水路及气管接头有无泄漏,模具的开模行程若有限制的话也应在模上标明。以上动作若能在挂模前做到的话,就可避免在挂好模后发现了问题,再去拆卸模具所发生的工时浪费。 3、当确定模具各部动作适宜后,就要选择适合的注塑机试模,在选择时应注意 ①射出容量②导杆的宽度③最大的开程④配件是否齐全等。 一切都确认没有问题后则下一步骤就是吊挂模具,吊挂时应注意在锁上所有夹模板及开模之前吊钓不要取下,以免夹模板松动或断裂以致模具掉落。模具装妥后应再仔细检查模具各部份的机械动作,如滑板、顶针、退牙结构及限制开关等动作是否确实。并注意射料嘴与进料口是否对准。下一步则是注意合模动作,此时应将关模压力调低,在手动及低速的合模动作中注意看及听是否有任可不顺畅动作及异声等现象。 4、试模时不可忽略模具温度,而在短时试模及将来量产时模具温度最不易掌握,而不正确的模温足以影响样品的尺寸、光度、缩水、流纹及欠料等现象,若不用模温机予以控制,将来量产时就可能出现困难。 5、适当提高模具温度: 依据成品所用原料的性能及模具的大小选用适当的模温机将模具的温度提高至生产时所须的温度。待模温提高之后须再次检视各部份的动作,因为钢材因热膨胀之后可能会引起卡模现象,因此须注意各部的滑动,以免有拉伤及颤动的产生。 6、建议在调整试模条件时一次只能调整一个条件,以便区分单一条件变动对成品的影响。 7、依原料不同,对所采用的原枓做适度的烘烤。 8、试模与将来量产尽可能采用同样的原料。 9、勿完全以次料试模,如有颜色需求,可一并安排试色。

制程检验标准

制定:罗光保审核:批准: 1.0目的 为确保生产过程能在有效的管制状态下执行,确保产品品质稳定符合客户要求,有效预防和控制不良品的发生,特制订本标准。 2.0定义: 自检:操作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对自已操作的加工好的配件或半成品按照《作业指导书》与IPQC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品后转入下工序,不合格品挑拣出来或者自已返工。 主检:是指操作员对上工序流入本工序加工的半成品按照《作业指导书》与IPQC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品继续加工,不合格品退回给上工序返工。 3.0 职责 3.1 物料上线时的确认。 3.2 负责首件确认及制程中的巡回检验。 3.3 品质、安全异常时开出异常反馈单,并跟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4.0 内容 4.1 产前准备 4.1.1 检查检验所需仪器、设备,治、工、夹具的运行情况是否符合检验要求,作好仪器、设备的点检、标识与保养工作,并将结果记录于《仪器日常保养记录表》中。 4.1.2 收集、整理、查核所交报表内容记录的准确性、报表签核完整无遗漏。 4.1.3 提前准备检验所需的《检验规范》、工程样品、ECN、BOM、包装资料、特别出货(样品)说明等检验所必须之工程资料;根据生产历史记录,提前查阅相关异常、客诉、自己的工作日志以能及时掌握检验要点、重点项目及检验技巧。 4.1.4 制造部在生产前, 领取物料后, IPQC员根据工程样品、BOM等工程资料,提前核对生产线所领用物料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产品工程要求;若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生产线现场管理人员予以改善,同时向上级反馈;并跟踪其改善结果;同时注意特采、限收物料的生产品质情况。 4.2 首件检查 4.2.1 生产人员应在更换机种时、更换材料时或停机后恢复使用时实施首件检查(含:每批首件、更换材料、模具修改、机台调整、工程变更等之首件)。 4.2.2 生产线应在转位或换产品的前1小时制作好首件,填写制程首件检验报表连同首件经生产组长确认审核后一起交由品管IPQC进行检验确认。 4.2.3 IPQC进行首件确认时应依相关资料(如BOM清单、生产任务单、工艺变更单、其他联络单、图纸、样品等)进行核对,并根据相关检验/测试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与性能等检验。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62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目的: 規范生產制程檢驗工作 2. 範圍: 本公司制程檢驗工作之管制 3. 權責: 3.1 制程巡迴檢驗:IPQC 3.2 自檢:作業員. 3.3 “檢驗規范”SIP管制項目的制定:品保 4. 定義: 4.1 制程巡回檢驗: IPQC以抽樣計划作業內容規定的檢驗情況的頻率,檢檢産品是否有異常情況;依據SOP內容稽核制程生産運作是否有異常情況,以確保品質的一致性. 4.2 首件確認:新模投入量産時的首件,新料投入,有異常修模處理後,機台有異常修復開機生産時及其它需要確認之後,方能生産的,由生産部通知品管進行檢驗﹐品管檢驗之后報相關部門確認之後再作生産;如有異常情況,由生産部門聯絡工程人員進行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