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隆重登场

中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隆重登场
中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隆重登场

【中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隆重登场】

失业问题在中国受到官方在政策上的重视,但过去很少变成一个真正困扰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原因在于,中国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同时中国有很大的农村社会,不计入失业统计的几亿农民工,在没有工作可做时就悄悄回到农村,不变成政府失业统计上的负担。

不过,从今年开始,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失业将作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隆重登上中国舞台,呈现在决策层的面前,等待中国政府和社会去解决,甚至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这种变化来自今年格外复杂的经济问题和就业压力。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去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同时也在制造规模惊人的失业大军。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承认,在削减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有130万煤炭工人和50万钢铁工人可能失去工作,其中大多数可能是国有企业职工。尹蔚民表示,政府将“多措并举”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扰乱。这些措施包括拿出1000亿元人民币帮助安置下岗职工;实行企业内部更为灵活的退休程序;再培训工人;以及鼓励企业在内部安置职工。

上述180万人远不是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全部,中国每年加入劳动力大军的有大约1500万人,包括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和来自私营部门的失业人群。人社部津津乐道的一个重要政绩是,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312万人。如果今年有1680万人的就业压力需要解决,人社部恐怕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年新增的失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产业结构调整和去产能导致的失业人群。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此前分析过,这样的失业人群是结构性的,如失业的煤矿工人、钢铁工人,由于他们的年龄、知识结构、技能特点等原因,他们在需要转型才能实现就业的竞争中,会变得非常不适应。我们曾经分析,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难度常常也是结构性的,对中国政府和社会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拿钱安置当然是一种解决办法,但这种办法只能解决短期问题。比如国务院已经决定拿出1000亿元来兜底。如果这些钱全部用于180万失业工人的基本保障,相当于每人能发5.6万元钱,按

每人一年发2.4万元(每月2000元)来计算,大概能管两年零四个月。此后怎么办?因此,可以肯定这1000亿管不了太大的用,只能短期救急,真正解决问题还要从长计议。

与失业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城镇化。中国未来5年内要转移1亿农民工进城,而且要实现户籍城镇化。户籍城镇化仍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是,户籍城镇化也会使得失业问题更加显性化。据媒体报道,在被问及农民工是否担心就业不稳定时,上海的一名经理表示:“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为做到下一个春节操心。”这意味着,农民工过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是被社会忽略不计的。问题是,这些“只为做到下一个春节而操心”的农民工,他们过去还有农村可回,但在真正的户籍城镇化之后,再遇到失业问题,进城的农民工将没有农村可以回去。

解决失业问题是每一个政府都必然高度重视的问题,不论是民选政府还是主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都是如此。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是需要政府拿出更多的资源。比如德国从2006年开始启动“50+”行动计划,就是为了解决50岁以上的大龄人员的就业问题,扶持他们从第一、二产业转入服务业。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合工资”项目,政府对愿意接受少于失业前工资工作的大龄人员给予一部分工资补助;此外,政府额外免除该老年人两年内90%的养老保险缴费;二是雇用补贴,雇用大龄人员的企业也将获得政府发放的一至三年的补贴费用,津贴补助大概为工资水平的30%到50%;三是社会工资,大龄人员离岗回家照顾一位老人,政府支付约30%工资,照顾非亲老人则支付50%工资。这一计划效果明显,将大龄人口的就业率提升到了55%。但类似的政策除了设计精准之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政府财力做保障。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安邦咨询要再次强调,结构性失业问题这一新的负面因素,将从2016年开始隆重地登上中国舞台,作为新的重大变量参与中国的社会运行和决策。这需要决策层、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对此有足够的重视!(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央行与财政部对宏观政策的“分歧”进一步

显现】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局面,对于宏观政策如何操作是个挑战。目前,央行与财政部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逐渐显露出微妙的差异——在刚结束的上海G20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为略偏宽

松的货币政策吹风,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则表示,货币政策应当适度宽松,但他同时强调有些国家不能使用财政刺激,使用财政刺激的国家必须保持债务可持续性。今天,央行官员继续对财政政策提出看法。继建议提高我国财政赤字率至4%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撰文强调,近年来我国企业税率高企,税负增长快于收入,企业税负持续加重,小微企业尤为突出,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企业税负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由此削弱了我国经济的微观活力。他建议,应该对企业减税费、增补贴,有效落实结构性减税,提高国有企业分红比例,为降低企业税负,尤其是小微企业税负提供空间。他还认为,减税企业税负不一定引起财政收入下降,甚至可能增加。这是因为减税将给企业更强的创新激励,这种激励会提高经济福利,甚至增加税收,尤其是当减税应用于高税率的企业时。事实上,我国的实践也表明,税负下降未必引起财政收入下降。比如1994年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后,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1994分税制改革前三年(1991-1993年),我国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为14.2%,税制改革后三年(1995-1997),我国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速为18.4%,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虽然央行官员说的都是此前认可的话,但对财政政策的反复强调也显示出,央行希望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反过也能减少宏观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去年底以来,国内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孰重孰轻的讨论很多,“两会”召开在即,央行和财政部对宏观政策的表态超于明显,也有助于在“两会”上对这个问题辩得更清楚。(RZJ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官方和财新PMI双双下滑,且不及市场预期。数据显示,中国2月官方制造业PMI 49.0,创2011年11月以来新低,且连续第7个月低于荣枯线,预期为49.4,上月为49.4。同时公布的2月官方非制造业PMI52.7,上月为53.5。中国2月财新制造业PMI 48.0,为5个月来最低,连续十二个月低于荣枯分界线,预期48.4,上月48.4。分析称,制造业PMI回落和需求疲软、春节因素等有关,美日欧等国PMI也全面下滑。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有助于缓解工业通缩局面和企业补库,2月企业原材料库存有所恢复。非制造业PMI继续下滑,显示在经济下滑背景下,服务业也难独善其身。维持经济一季度下台阶,中期L 型判断,期待稳增长政策见效和供给侧改革破局。摩根士丹利华鑫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称:“今年国内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是现实。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财政政策开始发力,且今年预算赤字率预计会突破3%红线,即便如此所能释放的增量资金极为有限。”他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独木难支,还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为大型基建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配套资金。(RW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广东省将大力度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广东省日前提出了明确的“三去一降一补”方案。到2016年底,全省国有关停企业共2333户,要全部出清;特困企业为1052户,要通过兼并重组盘活一批、资本运营做实一批、创新发展提升一批、关闭破产退出一批,到2017年这部分企业要基本实现脱困目标;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广东省计划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生产能力,将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以内,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1亿重量箱以内,造船总能力控制在800万载重吨以内。在去杠杆方面,到2018年底,证券、期货机构杠杆率符合相关监管指标体系要求,保险公司杠杆率全面达标,保持全省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金额的比重超过35%。降成本方面,到2016年底,企业综合成本较2014年下降5%—8%。其中将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负成本、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等7个方面,为全省企业减负约4000亿元。到2018年,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要合理调节最低工资标准增长,适当降低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原则上不超过当地同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补短板方面,到2018年底,完成软硬基础设施投资11500多亿元。全省农村配电网建设改造提前两年达到国家要求,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提高到35%以上,管线入户率提高到75%,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363公里,高快速铁路新增运营里程265公里,珠三角城际铁路新增运营里程350公里,全省万亩以上海堤达标率提高到60%,粤东西北地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0%以上、市区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到95%、85%以上,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安邦咨询(ANBOUDN)研究团队认为,广东省的去产能方案力度非常大,一年清理掉2300多户,每个月差不多200户,一天7户。这将对就业、社会保障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支持主要针对国企,非国有僵尸企业则按市场方式出清。我们认为,清除僵尸企业的确应该,但所有政策执行都要考虑系统性,对后续问题要考虑清楚,准备好

解决预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市场开放、降低成本等方式,为市场化的出清创造更好的环境,这样才不会被出清僵尸企业所困。(RZJ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地炼再次“抱团”可能打破国内原油垄断局

面】

近日,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济南正式宣布成立。该联盟第一批成员企业包含东明、汇丰、天弘等16家,其中已取得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的企业5家,占国内已取得资质的独立炼厂企业总量的62.5%,已申报并正在接受检查的企业9家,占比达同类企业总量的90%。此外,还有江苏新海石化以及河南丰利2家正在准备申报的企业。联盟将遵循协同、非营利、自愿以及合规原则,组织有进口配额的地炼企业建立集中采购进口原油平台,集中采购进口原油,实现集中采购、一致谈判、统一价格、集中结算、集中贷款。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山东地炼再度发威,自主竞争能力提升的又一步尝试。联盟的成立,将促进合理、有序竞争,维护企业利益。长远来看,这一机构同时为国内独立炼厂与大型石油生产商、贸易商同台竞争修建了有力通道;对于提高国际采购地位,丰富国际谈判业务能力提供了实战的舞台。同时,地炼之所以成立联盟,也是随着获得了进口原油“两权”,实力不断增强。据了解,因为原料紧缺的问题,前几年地炼的开工率只能维持在40%左右,有时更低。但是随着可以使用进口原油,以及落后的装置淘汰,现在地炼获取的原料数量几乎可以满足全年的用量,开工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国内独立炼厂再次“抱团”,挺近国际原油贸易市场,不仅利于提高我国独立炼厂在国际中的话语权,同时也是为打破国内原油使用的垄断局面,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秩序掀开了新的篇章。(RDLG)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国内一线城市的楼市限购政策开始松动】

广东省政府1日印发《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行动计划(2016—2018年)》。《去库存计划》)将全省城市分为四种类型,实行“一类一策”去库存政策。一类城市为库存规模大、需求旺盛的城市,包括佛山、惠州、中山、清远等4个城市。二类城市为库存规模较大、需求较旺盛城市,包括江门、肇庆、东莞、韶关、汕头、茂名、湛江等7个城市。三类城市为库存规模小、需求平稳的城市,包括河源、梅州、阳江、云浮、潮州、揭阳、汕尾等7个城市。四类城市为住房限购的广州、深圳市以及库存规模小、需求旺盛的珠海市,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动计划,落实国家和省深化

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到2018年,各地级以上市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基本控制在16个月以内,非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明显缩短。其中,广州市商品房现状库存面积为2248万平方米,去库存任务合计力争180万平方米。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将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对商品住房项目停止实施“90平方米以下套型住房占全部套型70%以上”的要求;切实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有条件的城市可放开香港、澳门居民购房限制;广州市应及时调整执行住房限购政策的行政区域范围。康永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表示,很多人看不懂这一条“广州市应及时调整执行住房限购政策的行政区域范围。”其实这一条已经为广州在某些区域(如南沙,黄埔,花都)松开限购,打开了绿灯。(RW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香港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小企业中仍在流传】

尽管目前全球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但香港制造业企业家的开拓精神仍在流传。罗氏集团掌门人罗正杰在位于香港繁忙的商业区九龙的总部表示:“我的祖父曾说过,我们应该既保守又大胆。”他解释这种明显的矛盾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回避汇率衍生品等复杂的金融产品,但大胆开拓核心业务:为GAP、JC PENNEY和优衣库(UNIQLO)等零售客户生产T恤和针织运动衫。他表示:“制造业环境不断变化,你必须拥有一种随时应变的心态才能存活。”始终在寻找更廉价劳动力的罗氏集团,去年在缅甸商业之都仰光以北两小时车程外的地方开设了第一家缅甸工厂,雇用了2000多人生产T恤。“开办新厂总是很难的,”罗正杰表示,“在缅甸,一切都是新的。即便你与(缅甸政府)商务部洽谈,他们也并不真正了解政策……一切都靠猜测,一切都是灰色的。”政治加剧了不确定性,在反对党领导人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领导的政党赢得11月选举后,昂山素季正与执政的军政府商谈成立一个新政府。“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但如果我们有70%的(成功)几率,我们就会全力以赴。”尽管罗氏集团的规模远远不及李嘉诚和李兆基等香港大亨创建的综合企业,但该集团结合了企业家精神和保守主义,这是打造香港占主导地位的家族企业的典型方式。很多家族企业从沉闷单调的业务起步,例如小工厂和零售店,然后借助利润和人脉,打造起多元化业务的商业帝国。与其他一些制造商不同,罗氏集团没有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对冲操作,罗正杰更喜欢关注基础业务。“我们已经做了40年。现在

处于下行趋势,因此我们必须系好安全带。长期而言,我仍对香港和中国内地有信心。”(N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去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出现近四十年首降】

上海近日发布的《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比上一年的2425.68万人减少了10.41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2014年度外来常住人口为996.42万。2015年全年户籍常住人口出生10.38万人,出生率为7.25?;死亡11.5万人,死亡率为8.03?;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8?。统计显示,外来常住人口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降至40.6%。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郭峰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这也是上海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常住人口的第一次下降。公报显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4964.9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78亿元,下降13.2%;第二产业增加值7940.69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4.5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8%,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0.31万元。(RWX)返回目录

【市场:是否进口大陆低价钢材台湾岛内分歧大】

由于台湾螺纹钢出口竞争激烈,岛内很多业者呼吁专案进口大陆低价线材供螺纹钢产业使用。沙钢远东贸易公司董事长刘延烈指出,世贸组织认为欧盟对大陆螺纹钢反倾销制裁违约,应取消高达86%的反倾销税。世贸的决定若成真将直接冲击岛内螺纹钢工业,如果能开放更多大陆物美价廉的线材进口,能让岛内大大小小的螺纹钢厂家受惠。但中钢公司表示,大陆盘元线材由于有政府别贴才有价格优势,这不是公平竞争,中钢不怕竞争,但拒绝不公平的游戏规则。此外,世界多国已经对大陆刚才展开反倾销制裁,多度采用大陆料源将让台企陷于险境,极可能受到倾销牵连,处于不利地位。他还表示,台湾螺纹钢产业近年来努力升级产业,如果不自我提升反而再以来低价料源从事来料加工,这是走回头路,中钢有能力满足用户需求,不必外求。对此,刘延烈认为中钢价格无法令人满意,成本偏高影响竞争力,在外购条件更好时,台湾不一定要自产,创造台湾产业最大利益更重要。市场人士指出,是否开放大陆刚才进口,是岛内既得利益在博弈。之前曾发生中钢盘元降幅不够,引发螺纹钢厂商请“立委”施压,使得中钢最后让步。但仅有少数

大厂享有专案,多数中小螺纹钢厂商未能从中受到实惠,引发了此次的反弹声浪。(BZJX)返回目录

【政策:国内能源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出炉】

备受关注的《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终稿终于在2月29日以《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题目与大家见面了。《指导意见》指出,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模式及业态均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基于这一判断,《指导意见》规划,能源互联网近中期将分为两个阶段推进,先期开展试点示范,后续进行推广应用,确保取得实效。其中,第一个阶段为2016年—2018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试点示范项目。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能源互联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催生一批能源金融、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业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兴市场主体。探索一批可持续、可推广的发展模式。积累一批重要的改革试点经验。第二个阶段为2019年—2025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建成较为完善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并推动实现国际化,引领世界能源互联网发展。形成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环境,能源综合效率明显改善,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大众参与程度大幅提升,有力支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RWX)返回目录

【学界观点: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需重构】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近日发布《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挑战与思考》报告。报告认为,原有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已经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以及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开放战略的要求,需对原有框架进行重构。报告指出,在我国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中,增长和就业是首要目标,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次要目标。但随着经济新常态业已出现的特征以及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开放战略,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提出了调整要求。应从生产导向和长期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和短期导向,更多地通过消费渠道去影响宏观经济的动态平衡。同时,避免财政政策直接介入甚至主导结构调整过程。报告显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调整的战略定位应该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针对短期中已经显露的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提

升和强化维持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能力。第二个层次是针对中期的问题,特别是在较长时期持续存在的结构调整、去库存、去产能以及去杠杆等问题,提升应对这些问题相互叠加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应对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开放战略可能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效应”。第三个层次是针对长期将会出现的均衡、开放和市场化的经济体系,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和动态一致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和政策框架。报告指出,在政策层面,短期问题往往更为紧迫、也更为重要。如果不能解决短期问题,中长期调整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如果短期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合理,中长期调整将会无以为继。报告提出,一个可行的突破口是通过转变国债发行模式和方式,推动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和大开放。首先,能够为财政赤字提供可持续依赖的融资模式。其次,有助于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手段的操作效率和传导效率。第三,有助于解决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币种结构失衡问题及其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第四,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作为国际范围内安全性和流动性资产的地位,以此打破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平价关系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第五,为我国吸引和管理非FDI私人资本流动创造了最关键的条件。(RDLG)返回目录【政策:多部门联合发文促进绿色消费】

发改委等多部门1日发布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奢侈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意见》指出,鼓励绿色产品消费。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到2020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以旧换再”试点,推广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建立健全对消费者的激励机制。意见要求完善绿色采购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要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2016年,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RWX)返回目录

【政策:财政部提高煤层气开采的中央补贴标准】

财政部3月1日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标准的通知》,明确,“十三五”期间,煤层气(瓦斯)

开采利用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从0.2元/立方米提高到0.3元/立方米。《通知》表示,将根据产业发展、抽采利用成本和市场销售价格变化等,财政部将适时调整补贴政策。据之前媒体报道,“十三五”能源规划是中国油气改革的窗口期,势将加大对煤层气的开发力度,国家能源局颁布的《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3至4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抽采量力争达到400亿立方米,远超“十二五”的开发目标。业内人士表示认为,中国发展煤层气产业是刚性需求,未来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十三五期间开发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煤层气产业利用率普遍提高,先采气后采煤的格局基本形成,加上抽采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量大幅提升,行业发展有望取得新突破。为配合环保能源发展,中央积极推动利用煤层气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LWX)返回目录【形势要点:中国教育类企业也开始了国际并购步伐】在中国资源类企业纷纷出海并购之际,中国教育类企业也择机开启了“海淘”之旅。2月29日,伟东云教育集团宣布,已经完成了对欧洲第二大职业培训机构、法国上市公司德莫斯(DEMOS)集团的收购。作为并购方,公开信息显示,伟东集团创立于1998年,现已成为集房地产、商业不动产、科技教育、金融投资四大产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在北京、青岛、济南、烟台、中国香港等地拥有十余家全资及控股公司,连续八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同时来自德莫斯集团的信息显示,全球500强企业中的330家企业都是其客户,包括劳斯莱斯、空中客车、西门子、法国航空公司等众多行业巨头,业务遍及1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00名培训师。此次并购的背景在于,2016年是中国深入贯彻“工业4.0”和开启“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一年。实践证明,技能型劳动者数量和质量是先进制造业竞争的最重要因素,培养高素质劳动力队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当下,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普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等,不仅是产业链的升级,更取决于从业者技能培养、素质教育、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提升。据介绍,未来德莫斯将获得伟东云教育在国内的销售渠道,而借德莫斯丰富的培训体系,伟东云教育可以进一步完善平台资源,升级平台应用,提高运营能力,意图打开欧洲市场通道。值得一提的是,伟东云教育集团成立仅4年,而德莫斯集团已有43年历史。历史经验表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获得控制权相对容易,而并购后如何管理,增强本身实力倒是一个挑战;未来伟东云教育集团如何更好的运用德莫斯集团资源,提升竞争力

仍有待时间检验。(RTXS)返回目录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 关键词:失业就业形势失业问题的原因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 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

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三)我国就业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当今失业问题如此严重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以,就业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完善,没有完全适应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的宏观调节手段单一,做法简单,思路不开阔,并且,政府在劳动保障体制完善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时候,一些政府出现了滥用职权的行为,没有真正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没有为市场调节留出充分的空间。另外,我国在对劳动者权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聂金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关键词] 失业;失业率;隐性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一、引言 我国失业状况的严峻性和对其研究现状的落后性,迫切要求中国失业问题研究需立足于一个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然而,我国已有研究失业问题的理论视角,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还是西方的失业理论,都无法承担起研究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的重任。毋庸置疑,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二、我国失业原因解析 我国的失业现象十分严峻,而且正在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现象不禁使我们担忧。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软着落”成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特别是货币升值,失业问题逐步凸显,这种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经济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以下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多种角度来分析中国失业的原因。 2.中国失业原因的具体分析 (1)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劳动力供给丰富。

目前,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尽管在人口政策的控制下,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净增长,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仍处于高峰期。 表1 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情况 年份总人口(万人) 总人口增长率(%) 净增人口(万人) 劳动力人口(万人) 1978 96259 ———— 40682 1980 98705 2.54 2446 42903 1985 105851 7.24 7146 50112 1990 114333 8.01 8482 64483 1995 121121 1.06 1271 68737 2000 126743 0.76 957 88901 2005 130756 0.59 768 94197 2006 131448 0.53 692 95068 2007 132129 0.52 681 95833 2008 132802 0.51 673 9668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从表 1 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到低速增长,由1980年的增长2.54%下降到2008年的0.51%。但是,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下降。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7年增加847万人;据预计,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9年增加78万。如果200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 85%,那么需要增加1434万个就业岗位。 (2)高等教育发展在数量和结构上与经济增长不适应,导致大学生劳动市场的供求结构不完善。 高等教育的增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的内涵远比增长的内涵丰富得多。前者不仅包含数量的增长,同时包含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然而,我国教育则更注重量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少年的教育时间不足,便过早地进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一、中国失业率的衡量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目前,中国官方惟一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它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此定义下的失业人员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换句话说,凡是没有非农业户口,或者有非农业户口,但是没有进行求职登记的都不算失业者。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忽略了隐性失业人口,排除了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而这两者的失业率是比较高的,因而结果偏低,因此这种统计方法是不合理的。近年我国正在试点采取更加科学的调查失业率,以使失业率更加更反映中国人的失业状况。 二、中国失业率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近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上处于小幅攀升态势。1999年到2000年,失业率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6%,2002年底为4%,200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将达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之后的几年里,失业率处于小幅下降状态,2007年金融风暴后,失业率又开始上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但同时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经济优化升级,必然导致工人结构性失业,加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不完善,自然失业率本身就比较高;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住处转型时期,科技和人的矛盾日益加深,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导致一些人的失业,其中很多失业人口素质低下,无法实现失业人口充分再就业;最低工资的提高,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供给减少,非自愿失业更加严重;但由于我国近10年左右的经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高速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加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失业率虽然总体上升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总结来说,失业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随着经济的衰退而上升,这种现象叫做奥肯定律。经济增长时,企业对未来预期高因此对人员的需求也大,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后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经济形势好,人们乐于消费使得内需扩大,经济发展更好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好,形成良性循环。经济衰退时,反之企业裁员,内需小,大家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高,失业率就会下降。同时,失业率不仅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还有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极大的关系。因而现阶段我国要降低失业率,应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消费和内需,增加投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之,降低失业率,还是要立足经济周期,根据经济周期的规律采取不同的经济措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录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 (二)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二、我国城市社区部分居民的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二)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原因 1.历史因素的影响 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 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 (三)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四)就业观念的影响 三、我国城镇失业问题产生的影响 (一)将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将被扭曲 四、治理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岗位开发工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门路 (三)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显示,我国现今的失业现状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承载的社会形态,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同程度的会出现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我们所说的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

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这是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各方面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所造成的现象,导致了当前的就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更加增大了再就业的难度。 【关键词】 改革与失业;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观念;教育理念;城镇社区;问题研究;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 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得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点:一是在法定劳动年龄范畴之内;二是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即在智力和身体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可以确定为失业。 (二)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镇社区的失业问题不断扩大,逐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失业问题是随市场经济产生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自失业问题产生以来,各国政府都将失业问题列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并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进行治理。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人口大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失业问题特点原因解决对策 我国的失业人口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即具有非农户口,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向并在积极寻找,而且在劳动部进行登记了的公开失业者;二是下岗职工中的失业者。所谓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和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三是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中的失业者;四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失业者,指那些由于工作岗位有限或就业愿望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青年学生。① 20XX年毕业生总人数达到495万人。而20XX年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然而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持续下滑。 从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失业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见表2。 其次,失业人群的年轻化。以前,由于国企改革而下岗的职工多为40-50人员。这些人年龄偏大,且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所以,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而下岗,也可以理解。而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却也加入了失业大军,每年这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而四处奔波。失业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赶不上新增的失业人数。数据显示,20XX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5万人。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97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有50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帮助“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7万人。而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失业率仍然居高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doc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 “ 二、当前我国政府及财政支持就业政策运用的实证分析 (一)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但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问题仍较严重。 1.城镇登记失业率趋于上升,实际失业率更高。 国外的失业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如在2000年,德国失业率为8.4%,法国失业率为10.0%,意大利失业率则高达11.3%.但必须指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上述国家的失业率不具有可比性。世界各国公布的失业率都是通过劳动力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失业率,其关于失业的意义严格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而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主要是通过劳动部门所进行的失业登记得到的,其对失业的定义也没有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因此,登记失业率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业情况,而很难全面反映真实的失业状况。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市实际失业率大约在8-10%之间。 2.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困难群体持续扩大,失业压力逐步增大。 3.农村就业问题突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进一步加重失业形势。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失业压力趋于增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结构性因素。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变化,进入了结构变换和升级的时期。一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城镇人员就业必然会产生挤出效应。二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和人力投入发展经济的办法被结构调整冲击。三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之间的矛盾: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不能吸纳足够多的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表现在年龄偏大的普通劳动力身上。与此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原因,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及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的矿区就业矛盾将特别突出。 3.人口因素。目前,我国还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的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超过千万。再考虑已有的劳动力供给,每年的就业缺口超过1000万。在人口的庞大压力下,由此导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二)对我国政府及财政支持就业政策的基本评价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失业状况,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及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就业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下述要点: 1.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总量。 2.收入支持政策:建立“三条保障线”,构筑城市下岗失业基本生活的“保障网”。 1998年针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中,不少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后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问题,国务院提出建立和完善“三条保障线”,旨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为经济发展奠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六) 2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2008 年 3 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指

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 万人。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个别年份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很大。2001 年之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4.0一下,其中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仅在 3左右,从 2002 年到2007 年的六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4以上的水平,2008 年失业率在 4.5左右。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有限的耕地必然导致农业排挤出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据数据统计,中国农村人口达 8.6 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 70.9,农村从业人员为 4.9 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 72.2,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近 4 亿人口无所事事,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据专家估计,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 1.9 亿。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而下岗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女性偏多,文化素质较低,技能单一,就业竞争能力差,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需要。长期的“大锅饭”体制养成了过分依赖企业或政府安置的思想,对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吃苦不愿自己找出路。有些人缺乏自我提高认识,不愿接受培

中国失业问题分析——再就业问题

目录 一、前言 (1) 二、中国失业现状 (1) 三、再就业状况 (3) 四、再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5) 五、针对失业现状提出的再就业解决方案 (5) 六、结束语 (7)

一、前言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温家宝总理就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和与会者交流时谈到了失业问题,他说:“我知道美国有200万失业人口,这让政府十分焦急,但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中国绝不盲目追求贸易顺差,相反,中国想方设法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见3月23日新华网)自从2008年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至今,也已有2年多的时间了,我国GDP慢慢在上升,经济慢慢在回温,而失业率也在逐渐下降。失业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最早,是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逐渐代替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新技术的采用带来了生产率的高速增长和生产质量的提高,但是失业也因此普遍化、尖锐化,激发了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极大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当然,失业对于每一个人也是很关心的,没有人想失业。近期,人民币微升值,通货膨胀还在持续,失业率有比先前的降低些,探讨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对策算是当今比较热的话题,而再就业问题也渐渐得到了关注。 二、中国失业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城镇失业率呈波动上升趋势: (1) 每天都有一些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也每天都有人被雇佣。劳动力(L)等于就业人数(E)加上失业人数(U),失业率等于失业人数(U)比劳动力(L)。离职率(s)即离开自己原有的工作岗位人数比就业人数,就职率(f)即本来是失业后

来找到工作的人数比去失业人数。而失业率就是有这两个离职率和就职率决定的。在社会劳动力资源是稳定态的时候,岗位离职的人数是等于就职人数。所以失业率就是:U/L=1/(1+f/s)。这是比较简单的自然失业率模型。 从现状可以看出,失业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所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身边我们也不难发现,失业人群比以前年轻化,由于国企改革而下岗的职工多为40-50人员。而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挑战,他们虽然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却也加入了失业人口中,每年这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而四处奔波。而且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赶不上新增的失业人数,数据显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约1190万人,大约有51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帮助“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可见,虽然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每年可以带来更多新的项目工程和就业机会,却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失业与空岗并存一方面大量的失业人员和毕业生在到处寻找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和企业每年也会提供相当多的就业岗位,却总是存在着失业与空岗同时存在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最近我国人民币升值,这对恶性通胀与失业情况有一定的镇压作用。我们知道适度通胀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但是恶化的话也会威胁到就业。 那失业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告诉我们,这是有两个基本原因:寻找工作和工资刚性。在寻找工作中,由于找工作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引起的失业我们称之为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而工资刚性和工作配额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工资刚性是指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水平。当刚性实际工资是高于市场均衡水平,则会引起失业,劳动供给大于需要的雇用劳动力,这样也产生很多的待业人口。 三、再就业状况 当实际工资是高于市场均衡水平,劳动供给大于需要的雇用劳动力,失业人数真多,这样也产生很多的待业人口,企业可以在未来降低工资使之打到均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是不会这么做的,不论是什么情况,再就业都是一大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中国失业问题探讨

中国失业问题探讨 目录 1基本概 念 ..................................................................... (1) 1.1失业的分 类 ..................................................................... .. (1) 1.2失业的经济学解 释 ..................................................................... ................. 1 2中国失业问题现 状 ..................................................................... (3) 2.1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 . (3) 2.2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问 题 ..................................................................... (4) 2.3城市化问 题 ..................................................................... ...................... 4 3中国失业问题产生原

因 ..................................................................... . (4) 3.1人口因 素 ..................................................................... (4) 3.2经济结构转型因 素 ..................................................................... .. (5) 3.3摩擦性因 素 ..................................................................... .. (5) 3.4外部因 素 ..................................................................... ................................. 6 4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 响 ..................................................................... . (6) 4.1社会影 响 ..................................................................... (7) 4.2经济影 响 ..................................................................... ................................. 7 5控制失业的对 策 ..................................................................... . (8)

失业问题研究的案例报告

. . 《数据模型与决策》案例1 关于“失业问题研究”的案例报告 2010级5班第1组 提交日期:2011年4月23日

目录 Ⅰ. 组员名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Ⅱ. 讨论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Ⅲ. 案例介绍与背景分析 (2) 一、案例全文 (2) 二、案例背景分析 (3) Ⅳ. 问题求解及分析 (4) 一、求失业人员年龄均值的区间估计的原理方法和计算过程 (4) 二、进行假设检验以判定费城失业人员失业时间的均值是否高于全美失业人员的平均失 业时间(14.6周)及结论 (6) 三、失业人员年龄与失业时间长短之间关系的分析 (8)

Ⅲ. 案例介绍与背景分析 一、案例全文 美国人口统计署每个月公布一次失业方面的统计数据,内容包括失业人数和失业时间等。1998年11月,据美国人口统计署报告,美国失业人员失业时间的均值为14.6周。 费城市市长要求对费城地区的失业状况进行一次调查研究。选取50名费城的失业居民组成一个样本,记录他们的年龄以及失业时间(以周为单位)。下面是1998年11月收集的部分数据。全部数据可供我们使用,它们被保存在书本附带的光盘中,文件名为给BLS。 管理报告 1、利用描述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汇总。 2、求费城失业人员年龄均值的95%置信区间估计。 3、进行假设检验确定费城失业人员失业时间是否高于全国失业人员失业时间的均值14.6周。取显著性水平为0.01.你得到什么结论? 4、失业人员年龄与失业时间长短有关系吗?为什么?

结构性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类型 来源:作者:日期:2011-05-27 首先,从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原因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结构性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构调整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发生了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相应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业。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一产业、传统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多。但不同产业对劳动者在工种、技能、知识、经验上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如果原来从事第一产业、传统产业的人员无法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时作出调整就不能顺利转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失业。此外,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适应要求的低素质劳动者原来即使有岗位也会陷入失业状态。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欠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则欠缺相关的人才,从而导致空位的存在。 2.体制转轨型失业。指由于经济体制转变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而产生的失业。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要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以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化来确定。在严格的成本约束下,国有企业中那些边际生产力低于社会平均边际生产用的职工(无效劳动力)就会下岗失业,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国有企业中下岗的员工并不能很好地转入非公有制企业。因而下岗失业也是由于供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2)最新统计,2001年全国国有单位在岗职工数比1995年减少了3621万人,下降了32.2% ,城镇集体单位减少了1856万人,下降了59.O% ;两者合计减少5477万人,下降了38%。若扣除正常的退休职工人数(1995-2000年期间,累计782万人,其中企业为612万人),下岗职工实际累计4500万人左右。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型失业。指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起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尤其是技能要求的提高而现实中劳动者的技能满足不了要求而产生的失业。如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大量员工失业;另一方面,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青岛、福州、深圳等都出现技术工人短缺状况。其中,北京某公司实行工资改革,为高级钳工开出的月薪超过五千元。上海发出了“技术人员紧缺,青年技工、技师亟待补充,高级技工缺额较大”的呼吁。另外,据报道,深圳每年急需中、高级技能人才3万余人,而每年的培训能力尚不足l万,缺口很大。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该市每年都有1万名失业员工需要再就业。这些失业员工,80%以上没有参加过职业训练,无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较为困难。这些都可认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4.技术进步型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在工种、技术、知识上不相吻合而造成的失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人类社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带来崭新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这给我们的就业结构带来重大变化。正如英国《焦点》月刊提出的那样:“在今后的15—20年中,将出现一股巨大的科技浪潮,它将像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祖先造成的影响那样对我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一、关于失业 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而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性失业; 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3、隐蔽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劳动力需求方存在职位空缺,而劳动力供给方又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或者产业迁移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造成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1)技术变化。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机器替代人工,从而劳动力需求下降,此类型失业也称为技术性失业; (2)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改变,使得某些行业扩大而另一些

论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论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论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摘要: 失业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达国家的失业人数持续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本文尝试从失业的界定入手,引出我国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 (一)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而我国劳动部门则规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在一个月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不足15日者就也失业者;四是正在寻找工作;五是如有工作可以在两星期内应聘就业。 失业类型可以因研究问题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划分方法,根据我国的失业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划分。 1、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分类

显性失业,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表现出明显的分离。显性失业主要表现为我国城镇的公开的登记失业,即失业的劳动者到政府劳动部门进行登记以取得失业补助和就业帮助。 隐性失业,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处于隐蔽性存在状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农村潜在失业。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的减少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因种种原因没有转移到第二、三产业,而滞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形成潜在的失业。(2)城镇国有企业中的隐性失业。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吸纳了大量的无效劳动力,导致国有企业人浮于事,劳动效率低下;“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因而形成劳动者在劳动岗位上的“在职失业”。 2、根据劳动力供求现状进行分类 总量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供给在总量上大于需求而形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的素质结构或区域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3、根据失业形成的原因进行分类 自愿性失业,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因学习、家务、个人能力及家庭收入等原因而自愿处于不工作状态; 磨擦性失业,指劳动者在寻找就业岗位的过程中,因信息和成本等原因而暂时处于失业状态; 季节性失业,指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带有季节性,如农业种植、锅炉工等,造成劳动者在一定的季节中有工作,而在其他的季节中处于失业状态。 (二)失业界定 1、失业界定的国际标准 国际劳工组织于1982年的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对于失业的定义为“失业指在调查期内达到一定年龄并满足以下条件者:(1)没有工作,即未被雇佣同时也未自谋职业者;(2)目前可以工作(有工作能力),即可被雇佣或自谋职业者;(3)正在寻找工作,即在最近特定时期已经采取明确步骤寻找工作或自谋职业者”。 因考虑了各成员国自身的社会制度、宗教文化背景以及就业政策和就业观念等诸

分析我国现阶段高失业率现象

分析我国现阶段高失业率现象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失业率呈不断攀升的趋势,本文对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体制障碍是导致当前失业率的居高不下最根本的原因。要使我国经济由“高增长、低就业”向“高增长、低失业”转变,就必须消除体制上的障碍,深化各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失业,劳动力,体制障碍 经济高增长往往会伴随高就业,但近年来我国却是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近20多年来,我国GDF年均增长率在8左右,失业人员却逐渐增多。总的来看,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上升,由1994 年的2.8 上升至20xx 年的4.3 ,这其中还不包括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 [1] 一、我国高失业现况 (一)城镇登记失业人口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如表1 所示。近几年来无论失业人口的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都在上升,20xx 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失业率为4.3 ,分别比1994 年增加和上升了323.6 万人和1.5 个百分点,增加和上升的相对数分别为67.93 和53.57 。以此推算,城镇登记失业人

口还会增加,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失业问题在加剧。 表11994~20xx 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2] 年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94 476.4 2.8 1995 519.6 2.9 1996 552.8 3.0 1997 576.8 3.1 1998 571.0 3.1 1999 575.0 3.1 20xx 595.0 3.1 20xx 681.0 3.6 20xx 770.0 4.0 20xx 800.0 4.3 (二)下岗人员 由表2可知,总体上国企下岗职工人数从1993年至20xx年逐年上升,之后20xx 年和20xx 年人数有下降。20xx 年国企下岗人数是410 万人,比上年减少105万人;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50下降到20xx年的26.2。这也是城镇实际失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21993~20xx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及再就业率 年份国企下岗职工人数(万人)[3] 再就业率()[4] 1993 300 1994 360 1995 564 1996 542 1997 692 1998 610 50 1999 653 42 20xx 657 35.4 20xx 515 30.6 20xx 410 26.2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引言 当今失业现象已出现了超越社会形态的特点,无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业问题。所谓失业是在一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愿意工作却没有工作,虽有劳动报酬但不能维持其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社会现象。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导致了当前的企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使再就业难度加大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 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 (二)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1)总量性原因 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2)劳动力素质原因 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