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思考题

财政学思考题
财政学思考题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财政的基本涵义

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集中一部分社会总产品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分配活动。第一: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第二: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第三: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第四: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总产品,主要是一部分剩余产品。

2.财政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一: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首要条件

二:政治条件私有制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是必要条件

3.如何正确认识垄断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特点?

在垄断时期阶段,资产阶级国家由“守夜人“变成”全能的统治者“,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大大加强,财政收支规模扩大,财政成为稳定和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垄断阶段资本主义财政的特点主要有: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的渠道逐渐趋于复杂化隐蔽化,财政不仅作为国家参与国名收入分配的手段,而且成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控制的主要杠杆之一,财政管理计划化、法制化,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财政法制。

4.财政由哪些要素构成?——————(简答题)

财政由财政分配的主体、客体、依据、目的和形式五大要素构成,①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②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③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④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同国家所拥有的某种力量相适应;⑤财政分配的形式包括:价值形式和灾物形式两种形式。

第二章

1.什么是市场失灵?其表现如何?——————(简答题)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没有把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不能供应社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市场失灵是一种常态,是市场经济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普遍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

市场失灵的表现:⑴市场垄断;⑵信息不充分;⑶外部效应;⑷社会分配不公;⑸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2.什么是公共产品和公共需要?——————(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是由公共部门(即国家或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他有三个显著特征:⑴非排他性;⑵非竞争性和非盈利性;⑶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国防、公安、司法、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的需要。特征:公共需要具有①整体性②历史性③非他性和偿性

3.财政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基本特征?————(论述题)

基本特征:①阶级性和公共性并存②强制性与无偿性并存③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理解:①阶级性和公共性并存——财政的阶级性是指政府在履行满足社会需要的职责时总是优先考虑统治阶级的利益,自财政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财政的公共性

是指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属性,财政的公共性是天生就有的。

②强制性与无偿性并存——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财政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来实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具有强制性,财政本质上是一种超经济强制的分配形式。财政的无偿性来源于财政的强制性,正由于财政具有无偿性,政府对纳税人就必须采取强制性征税

③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收入与支出是财政运行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两方。收支是否平衡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收支平衡是财政运行本身的内在的客观要求。收支平衡还是制定财政政策的轴心。

4.财政有哪些基本职能?如何理解这些基本职能?

职能:从矫正和克服市场失灵为依据,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理解: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定制和实施相应的财政税收,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现有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涵义)目标: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或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其目标是要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内,以实现公平分配。

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和调整财政政策,运用税收、公债、投资等财政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使其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经济增长四大目标。

5.我国财政体系包括哪些环节?各自处于什么地位?

我国现阶段的财政体系是由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有企业财务、国家信用和预算外资金构成的。

国家预算:是我国财政体系的主导环节。国家税收:是我国财政体系的主要环节。国有企业财务:是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国家信用:是财政体系的调剂环节。

预算外资金是财政体系的补充环节。

第三章

1.什么是财政收入?我国财政收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最主要形式是什么?

财政收入也称公共收入,是国家运用政府筹集资金的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和财政权力通过一定的方式,集中社会产品的一部分,组织由国家统一掌握和使用的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税收收入(最主要)、国有资产收入、国家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2.为什么要确定筹集财政资金的原则?具体包括哪些基本原则?

财政收入原则是指国家取得财政收入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为确保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处理好各种分配关系。

⑴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⑵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⑶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经济利益关系原则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财政收入?——论述题

1.社会剩余产品量的多少,财政收入与M的量成正比,W=C+V+M,M的高低由劳动生产

率高低决定

2.价格的高低或变动,财政收入与工业产品价格变动成正比,与农产品价格变动成反比。

3.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动,与工农业总产值变动成正比。

4.商品流转额的变动,商品流转额就是商品在流通中的购买价格与销售价格即购销价格。财政收入与商品流转额成正比

5.固定资产折旧率的高低,折旧率与科技进步程度成正比变化,而与财政收入成反比变化。

6.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财政分配的比例

第四章

1.什么是税收?它有哪些特征和作用?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律手段强制、无偿地取得货币或实物收入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作用: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稳定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税收的重要工具。

2.在我国税制构成中,最主要的要素有哪三个?各自包括什么内容?

三要素:税收主体;税收客体;税率。

税收主体:分法律上的税收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责纳税的自然人和法人,又称作纳税人)和经济上的税收主体(是指税收负担的实际承担者,又称作负税人)。

税收客体:又称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客观依据,每一种税收都有明确规定课税对象。

税率:是国家征税的比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是税制的中心环节,税率=税额/课税对象

3.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增值税?(优点、类型、税率确定、税额计算)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或提供劳务的增值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从理论上说,增值税是v+m的总额:实际上是商品销售收入或经营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之后的余额。

优点:①征税范围广,税源充足;②实行增值税有效地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促进了专业化协作生产;③采取扣除税法征收,有利于避免偷税漏税;④有利于商品的出口退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⑤征收要求高,费用高。

类型:按对购进固定资产条款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

税率:基本税率为17% :低税率为13% ——适用于民用和农用物资

税额计算采用购进扣税法

增值税有3种计算方法:“加法”、“减法”和扣税法。

扣税法──即不直接计算增值额,而是从按销售收入额计算的税额中,扣除法定外购商品的已纳税金,以其余额作为增值税应纳税额。其公式是:

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售收入额×适用增值税税率-买入价×适用增值税税率。

4万

矿石厂

8万-4万= 4万

钢铁厂

10万-8万= 2万

机械厂

15万-10万=5万

纺织厂

18万-15万= 3万

消费者

18万= 4万+4万+2万+ 5万+3万

22

4企业所得税(包括国内和国外企业)税率如何确定和计算?

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实行33%基本税率。两档照顾税率:①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三万元)以下企业,按18%征收。②3万元~10万元以下,按27%征收。

计算:第一步应纳企业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和损失+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第二步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企业应税纯所得=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许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所得税税额=企业应税纯所得*适用企业税税率—减慢税额—抵免税额

5.个人所得税分哪十一项?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⑴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

直接计算法:本级速算扣除数=本级全额累进税额—本级超额累进税额。

间接计算法:本级速算扣除数=前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前级税率)+前级速算扣除数。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⑵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35%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应纳税税额计算同工资薪酬一样⑶劳务报酬所得

对一次收入畸高的劳务报酬加成收取,具体规定是: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至50000元的部分,依税法规定计算纳税额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即50%);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100%)

⑸稿酬所得

第一步,按劳务报酬的标准计算出应纳税税额;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减征30%,即为稿酬所得应纳税税额

⑹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⑻财产租赁所得;

⑼财产转让所得;

注意:第一步: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去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第二步:用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20%

⑽偶然所得;

⑾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

6. “十一五”期间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改革增值税,实现增值税转型。②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③统一各类企业所得税,促进企业公平竞争。④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⑤调整和完善资源税⑥适时实施燃油税⑦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稳步推进物业税,相应取消相关收费。

7.什么是税负转嫁?它有什么特点?它对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赋税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移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是赋税运动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特点: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税负转嫁通过商品交易中的价格机制来实现;税负转嫁是既定税负在纳税人之间的一种再分配,不影响国家的税收总量。

影响:①是税收负担的再分配,也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②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③税负转嫁会让纳税人产生逃脱动机。④税负转嫁对社会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最终结果是反映到商品上,使一般商品的价格相对上涨,从而减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8.什么是国际税收?什么是税收管辖权?什么是税收饶让?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而形成的税收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税收管辖权: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在征税方面所拥有的自行决定的征税权和管理权。

税收饶让:称为税收饶让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在非居住国得到减免的那部分所得税款,视同在国外已经纳税,并准予其用这部分被减免的国外税款抵免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

9.什么是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免除?

涵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对从事跨国经济活动的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者相似的税收。

原因:①各国的税收管辖权的差别性,隐含着国际重复征税的可能性;②所得税在各国的普及化,为国际重复征税提供了税制方面的条件;③跨国纳税人的出现和所得的国际化,使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免除方案:①扣税法【即指居住国政府在实行公民税收管理权时,允许跨国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中,扣除该所得所负担的外国所得税税款,就扣除后的余额计征所得税,以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居住国应征所得税税额=(居民的总所得—外国已拿所得税)*适用税率】②低税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公民来源于外国的所得,单独制定较低的税率,以减轻双重负税。③免税法:是指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国外所得免于征税,而仅对其来源于国内的所得征税。可以分为全部免税法和累进免税法。

④抵免法,即指居住国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内外全部所得征税时,允许纳税人在收入来源国已缴纳税款从应纳税额中抵免。

10.简述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必要性和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处理跨国纳税事物问题,经有关国家政府协商和谈判,所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或条约。必要性:国际经济的发展;各国税制的差异;国家间税收的复杂性。

主要内容:确定纳税人的范围;明确所得和税种范围,协调各国之间税收管辖权,确定消除重复征税的方法,规定无差别待遇和情报交换。

第五章

1.什么是国有资产?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国有资产是指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全部资产;狭义的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依法拥有的资产及其权益。

类型:①形式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②经济用途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③表现形式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④所在地域分为境内和境外资产;⑤行政隶属关系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

2.什么是国有资产收入?国有资产收入确认应坚持那些原则?

国有资产收入是指国家凭借其拥有的资产所有权取得的收入。

原则:①真实原则——即收入要实,支出要真,做到帐帐相符帐与资金,实物相符;

②公平原则——即纵向公平,横向公平;③补偿原则——资产的耗损必须得到定额的补偿,以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什么是国家债务收入?国债有哪些功能?

国债即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从国内或国外筹集资金的一种有偿形式。——涵义的理解: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国债是财政收入的特殊形式;国债是重要的经济杠杆。

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控经济。

4如何量度国债?什么是偿债能力和负债能力?什么是外债偿债率和外债负债率?

用两个指标衡量:偿债能力:是指国家对公债按期履行还本付息的能力。其安全线为:国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小于或等于一。国债数量占财政收入的比小于5% ;应债能力是指社会各界承购国债的能力,其安全线为:国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等于或小于1%,国债还本付息,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小于5%

外债偿债率: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出口收入之比率。其安全线为25%左右,最高不得超过30%

外债负债率:指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GNP之比率。安全率赢低于20%,且外债增长速率度要慢于GNP增长速度。

第六章

1、什么是财政支出?其重要性的表现?

财政支出:是国家把通过财政收入集中起来的那—部分社会产品的价值即财政资金,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再分配,以满足整个社会再生产和国家各方面活动的需要

重要性:1、财政支出是实现国家政治职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2、财政支出是国家各项事业正常发展、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协调的财力保证3、财政支出是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基础

2、财政支出采取哪些形式?我国为什么要推行财政贷款形式?

形式:财政拨款;财政贷款;财政补贴;

3、简要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或类型。(补偿支出、积累支出与消费支出;购买性支出与转

移性支出)

1、按国家职能与活动范围,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国防支出、对外援助支出和债务支出等。这种结构反映国家经济、政治活动的全貌和各个时期的工作重心。

2、按财政支出的经济内容,包括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这种结构反映两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3、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包括各种用途的支出。这种结构反映各项事业对财政资金的需要,以便合理供应资金。

4、按财政支出与再生产的关系,包括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这种结构反映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5、按财政支出的使用部门,包括各部门的支出。这种结构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尤其是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

6、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种结构反映资源配置状况。

7、按财政管理体制,包括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这种结构反映财政支出中中央和地方间的比例关系。

4、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试从人口数量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1、人口的数量

2、基本建设规模

3、社会文教卫生事业、国防建设及其他事业的发展规模

4、国家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的大小

5、为什么要确定安排财政支出的原则?安排财政支出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财政支出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各方面,为了合理安排、及时供应、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必须处理好与财政支出有关的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原则:量入为出原则; 优化支出结构原则; 效益原则

6、如何正确理解财政支出效益?(含义、构成、特点)

含义: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即投入)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财政投入(所费)与产出(所得)的对比关系。产出大于投入,才有效益。

特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统一: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统一

第七章

1、什么是购买性支出?它有什么作用?

定义:政府各部门为进行日常政务活动,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政府用于各种公共投资的支出。

作用:维持国家机器运转;促进教文卫事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和资源优化配置

2、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及其特点。

定义:政府为履行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各项职能而发生的日常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等)

特点:属于非生产性消费支出;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其目标是保证国家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简述财政投资性支出及其特点。

定义:也称为政府投资,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进行的集中性、政策性投资行为。

特点:投资主体是公共部门;投资目标是实现国家政策目标,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以税

收手段筹集投资资金;资金的使用规模较大;管理形式较复杂。

4、什么是转移性支出?它有什么特点?

定义:政府不以取得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而是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特点:①实现主体与支出主体相分离;②现金支出与商品、劳务购入不对应;③以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④是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

5、简述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意义或作用,或财政转移性支出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作用:可以实现收入再分配,调节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调节宏观经济。

6、试述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八章

1、简述国家预算及其运行过程。

国家预算——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即指经法定程序审核并批准的一国在预算年度内集中性的财政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

国家预算的运行过程——分为编制、审定、执行与复核即决算等四个阶段。

2、简述我国进行国家预算的必要性。

①、国家为了完成有计划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任务,必须依靠国家预算,来有计划地筹集和供应资金。②、国家为了完成有计划发展教、科、文、卫等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水平的任务。必须依靠国家预算,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来满足事业单位对资金的需要。③、国家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保卫国家安全,必须依靠国家预算,来保证政权建设和国防建设对经费的需要。④、国家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不幸事故,必须依靠国家预算来建立后备基金

3、国家预算分为哪几类?

①、根据国家预算组成环节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②、根据国家预算编制形式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单一预算和复式预算。

③、从预算内容的分合关系,国家预算可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④、按照国家预算编制方法,可以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⑤、按照国家预算编制期限长短,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

4、国家预算应坚持哪几条基本原则?各自内容如何?

国家预算原则——即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或方针政策。

国家预算具有原则——①公开性(预算收支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并采取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布)、②真实性(预算收支的各项数字必须准确、真实、可靠,不能估计过高或过低)、③统一性(应按照统一的要求来计算和编制预算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加强预算管理和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必要条件)、④完整性(预算应包括政府全部的预算收支项目)、⑤年度性(时间的限制,一般为一年)等五条原则。

5、什么是国家决算?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国家决算?

国家决算——即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意义:反映预算执行的结果;检查贯彻执行财政方针政策和完成国家财政计划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借鉴。

6、什么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预算体制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体制,可分为广义财政体制和狭义财政体制。广义财政体制是指规定中央与地方政权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国家与居民个人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和财政管理权限方面的一项制度。

内容:①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及级次;②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和方法;③划分预算管理职权;

④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政策。或者(Ⅰ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及级次;Ⅱ划分财力(指财政收入)及预算管理职(指财政支出)权;Ⅲ制定预算调节制度与方法等。)

7、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

①、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统一领导体现在三方面:财政方针政策统一由中央制定;预算分配权属于中央,预算收支指标由中央统一安排核定;全国性的财政法令和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分级管理主要体现在:地方预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统筹安排、调剂使用;地方有权在规定范围内支配和使用本地区的机动财力;地方有权根据中央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执行办法。②、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原则,事权是一级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支出责任及其相应的管理权限;财权则是该级政府所拥有的财力及其支配权限。③、规范性与灵活性相兼顾的原则,规范性即实行大致相同标准、做到公平、公正。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必须辅之以一定的灵活性。④、独立性与约束性相协调的原则,各级政府都具有相对独立利益,但又不能独立性太强,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

8、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我国现行的“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含义及内容、作用、进一步改革的措施)。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①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配关系;②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③坚持“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④坚持整体设计和逐步推进相结合原则。

含义:在划分事权(支出责任)的基本上,按税种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并确定其相应的管理权限,中央与地方分设两套税务机构并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的预算管理体制。

基本内容:①分权——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即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关系,做到事权和财权相对称。②分税——划分税种(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即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结合和调动两个积极性的原则,按照税种划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③分管——分别设立中央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机构,分别行使各自的收支管理权限。④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实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

①事权划分不够彻底,支出责任不够明确,财权与事权不够统一。②收入划分不够合理,地区之间受益状况苦乐不均。③政府之间转移支付办法不够规范。④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够完善。

措施:①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②逐步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围;③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④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

完善。

9、什么是预算外资金?其必要性和特征各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如何加强管理?

①预算外资金的含义:指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不纳入国家预算,而由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那部分财政资金。

②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分散性、专用性、自主性。

③预算外资金存在的必要性:一是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有利于提高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单位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五是搞活经济的必要条件;

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

①巨额资金游离于集中性财政之外,分散了政府财力,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②自立名目,任意收支,助长了不正之风,滋生了腐败现象。③收缴权限分布不均衡性,造成苦乐不均,使“三乱”难以治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④乱上计划项目,盲目扩大投资规模,造成投资膨胀。

解决预算外资金存在问题的对策

①严肃法规,明确范围,约束行为;②专户储存,收支分开,内外统管;③健全机制,强化监督,实施处罚;④区别性质,规范项目,完善制度

第九章

1、什么是财政平衡?其基本计算口径的关系式是什么?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应正确理解财政平衡:周期平衡,这由经济运行的非均衡性决定;动态平衡,这由经济发展阶段论决定;整体平衡,这由财政固有规定性和预算完整性决定;综合平衡,这由财政分配主体的特殊性决定。

财政平衡有两种计量口径: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2、什么是财政赤字?它主要分为哪几种?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通常按财政年度计算,会计上通常将这个产额用红字表示。

①、按照在预算中所处阶段,可分为:预算赤字指在编制预算时已经安排的赤字;

决算赤字指国家在编制预算时并没有安排赤字,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赤字。

②、按照财政收支口径和对债务收入的处理方式,可分为:硬赤字是将债务收支计入正常的财政收支,并用债务收入弥补财政赤字后,再出现的赤字;软赤字是不将债务收支计入正常的财政收支时,财政收支相抵后出现的赤字。

③、按照产性赤字生赤字的经济背景和原因,可分为:周期性赤字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自动地产生和增减的那部分赤字;结构性赤字是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

3、简述财政政策及其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对财政收支对比关系进行调整的准则和措施的总称。

目标有四条:

①、物价相对稳定——即将物价上涨或下跌幅度控制在不影响经济正常发展的区间内。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②、收入合理分配——即要求收入分配不能搞平均主义,要根据贡献大小适当拉开差距。但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否则又会走向两极分化,危及社会稳定。

③、经济适度增长——即要求GNP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受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和单位生产要素的产出量两个因素影响。

④、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水平,不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而且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实现。

4、按照发挥作用的机制,财政政策可分为哪两种?简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⑴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控制效果。⑵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简述①汲水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政府通过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它有四个特点:它是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它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此来启动民间投资;它不进行超额的支出,只促使民间投资恢复;它是短期财政政策,随经济萧条消失而不复存在。②补偿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目的的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为减少通货膨胀,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等政策以抑制和减少社会有效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期,为减少通货紧缩,政府通过增支减收等政策来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促使社会有效需求的增加。

5、按照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作用性质划分,财政政策可区分哪三种?什么是积极财政政策,它有什么作用?

①扩张性(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时采用。②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在社会总需求过旺时采用。③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

6、什么是财政政策工具?我国现阶段采用了哪几种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分配手段。类型有:

①税收: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配、税收优惠、税收惩罚,体现出来。

②公债:主要通过调整国债规模,选择发行对象,区分偿还期限和制订不同的国债利率,体现出来。

③财政投资:主要通过调节财政投资总量和调整国民经济投资结构,体现出来。

④公共支出:主要指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7、简述财政政策的主要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其主要效应包括四个方面:

1、内在稳定器

即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主要表现为累进的所得税制和公共支出的作用。

2、乘数效应

即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或加倍收缩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税收

乘数效应、预算平衡乘数效应。乘数效应以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它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作用。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3、奖抑效应

即指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各种奖惩措施,优惠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某些地区、部门、行业、产品及某种经济行为予以鼓励、扶持或者限制、惩罚而产生的有效影响。

4、货币效应

即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形成一部分社会货币购买力,从而直接影响货币流通;或政府在市场上分开买卖公债,从而直接影响货币流通。

财政学期中思考题

第一章财政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条件?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目的是高效率,实现高效率的机制是市场,而市场失灵时,就为政府的介入找到了理由,政府失灵时也可以靠市场来调节。所以,以市场为主,政府财政为辅为补充,来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二者之间的分配,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尽管认为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由政府来解决诸如提供公共物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使经济外部性内在化;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等问题。似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一种互补品的关系,但政府与市场远远不是照相机与胶卷的关系那么简单,至少不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互补”。并非离开政府,市场就无法运作;离开市场政府就无所适从,政府是有意识的来调节市场的缺陷,从而完成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二者关系不应界定在互补的范围内,而应界定为替代品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作用中,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与其说时间影响着二者的相互作用,不如说是市场规律在自发的支配其自身的运作。既然市场自发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作为政府就不能够回避这个规律。政府有着强大的宏观调控部门,有着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在明确市场动态的同时,可以调整自身干预范围的大小及自身适应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建立一个对市场反应灵敏,并能够及时回应市场要求的机制体系。 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表现? 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度的影响,信息越充分,政府干预就越有效 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能力所影响。比如政府干预房地产租金价格,由于政府无法限制私人部门的投资行为,只能减缓中方供给量减少或服务质量恶化的程度。 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政府作出的各种决策最终是需要政府中的某个机构予以执行的。 4.政府干预还受决策的政治过程所影响。政府干预会影响到很多人,但决策是由一部分人进行的,所以政府需要协调不同偏好。 市场失灵的表现: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2.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4.失业问题。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外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如国防、路灯、航标灯等,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财政学名词解释

1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收益。 2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而第二个特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3公共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5什么是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目标啊。 6资源配置: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7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8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9负荷定价: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10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11内源性效益: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12公共选择: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3直接民主决策:全体公民都参与决策,采用“一人一票”原则,投票表决通过决策,就是直接民主决策。 14间接民主决策: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票进行公共决策,而是选民通过选票选举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并授权这些代表代表选民做出公共决策。 15财政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财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为而发生争议时,财政执法主体的上一级财政机关或者制定法律、法规的其他机关,根据相对方的申请,依法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它是财政机关在系统内部自行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16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 17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支出。 18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适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2.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1] 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5.税负转稼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6.李喜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

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7.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二、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类别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2.地方政府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有效提供地方公共物品;受益原则和规模经济;竞争的理由;经济干预的理由;制度多样性和改革试验 3.税收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4.简述公共收费的理论依据。 第一,政府收费是在行使国家公权力 第二,国家公权力是用来对抗公民私权利的 第三,国家公权力的来源是私权利的让渡 完全意义上的民治政府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悖论。私权利让渡产生公权力,这也是现代民主制理论共同认同的。但是若过分强调私权利,则公权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当社会

南开大学出版社 张志超《财政学》0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可以定义为:政府为了满足国民的公共需求,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过程中所从事的经济性收入、支出活动。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3、市场失灵 新的市场失灵是以不完全信息、信息有偿性及不完备的市场为基础的;而原始的市场失效是与诸如公共物品、污染的外部性等因素相联系的。这两种市场失效之间主要存两点差别:原始的市场失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容易确定的,其范围也容易控制,它需要明确的政府干预。 4、公共需求 公共需求,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诸如社会公共秩序、防治水旱灾害、环保、国防安全等等。这种需求不是个别需求简单累加的总和。 二、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受一般经济原则支配,但又不同于普通的私人经济,属于政府专门的经济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 T ) 2、在经济社会中,满足公共需求,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既定目标,一般很少涉及到如何最优化地使用经济资源的问题。( F ) 3、“公共财政”可以定义为:政府为了满足其国民的公共需求,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过程中所从事的经济性收入、支出活动。( T )

4、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需要明确政府事权,并配之以相应的足够的财权。( T ) 5、从政治学角度考虑,人类社会中任何权力都是危险的,因此任何权力都要受到限制。所以,唯一公道的政府只能是权力受到限制的政府。( T ) 6、政府依靠其财政信用,向其公众或者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借钱来满足追加的财政开支需要,即采取“量出为入”原则,可以用来解决其短期的“入不敷出”问题。( T ) 7、经济社会赋予政府以满足公共需求的任务,客观上要求政府一定要像私人那样亲自从事各种物质生产与经营活动,如建立国有企业从事直接生产性活动等。( F ) 8、政府财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一套严格的制度约束(如预、决算程序)和规范监督下有序地进行。( T ) 9、政治行为广泛参与财政过程,有助于使政府官员较好地平衡社会整体利益与各种局部利益的关系。当然,政治行为广泛参与财政过程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政府财政开支被疏导到某些滥用权力的政治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手中。( T ) 10、政府财政的本质就是集中提供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增长、变化的公共需求。( T ) 三、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现代政府一般要在社会经济生活里发挥( ABCD )职能。 A、保卫国家安全 B、维护国内经济秩序 C、提供基础设施 D、提供社会保障 2、政府的财政活动在诸多方面不同于私人经济活动,政府财政活动具有如下一些的基本特征,即( ACDF )。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或政治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重在回答问题,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规范分析:在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帕累托效率:不断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某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程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 产品组合效率:在一定社会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 交换效率:在一定社会产出水平的条件,如何将产品配置给个人,最理想 生产契约曲线:生产满足帕累托效率的标准的资源配置有无数种,如果将这些等产量线上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届形成了生产契约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转化曲线:把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表示的产量在图中标出形成的曲线救市生产可能性曲线 交换契约曲线:将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结而成的曲线 公共产品: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公共选择:投票人(纳税人)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投票悖论:简单投票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 单峰偏好: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偏离之后,他的效用就会下降,则成为*** 中间投票人: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相当弱的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抉择机制是不存在的 竞争性: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被其他人享用。 排他性: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种产品的权利,从而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公共地的悲剧: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利用,这一现象称为** 科斯定理: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总能达成一种协议,通过这一协议使每个人的状况都能变好,而且其结果是有效率的,这一定律被称为** 瓦格纳法则:瓦格纳对财政支出和政府部门扩张趋势的预言和其成因被后来的经济学者称为** 社会保险:由中国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点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现收现付制:以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为指导的筹资方式 部分积累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原则相结合的收付方式 国有财产收入: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卖价款等收入,历史上把它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实现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得的收入 边际税率:应缴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的比 累进税率:将税基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将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加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总额税:指纳税义务不因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变的税收 逆弹性法则:比例税率应该与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 税收转嫁: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其他人的过程 前转:也称为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要素的购买者,即卖方向买方转嫁 后转:后传也称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一简述题 第一部分: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 1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 2 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3 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4 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5 什么是拍卖污染许可证?实行拍卖污染许可证有什么意义? 6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什么是帕累托改进? 7 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基尼系数如何评判公平? 8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二部分:公共财政支出 9 什么是财政支出?如何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特征? 10 政府活动扩张论(或瓦格纳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11 梯度渐进增长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2评价公共财政效益的方法主要有几种?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13 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什么是转移性支出?它们的区别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14 购买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5转移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6 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形式。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及资金来源。 17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及其内容。 18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三种养老基金筹集方式的区别。 第三部分:公共财政收入 19公共财政收入的含义、主要来源。 20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1税制的基本要素和中心环节。 22税率的种类有哪些?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23 什么是直接税?什么是间接税?它们各自包括哪些税种?这些税种有什么功能? 24什么是商品税?商品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4 什么是所得税?所得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5 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的征收有几种方式?那一种对企业有利?为什么? 26 现代税收的原则有哪些/ 27 什么是税收中性和税收的超额负担? 28 什么是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的意义是什么? 29 什么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有几种方式?什么是税收归宿? 30 最适税制的概念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部分财政不平衡公债 31什么是财政不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影响财政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当前全球经

财政学课后问题

财政学课后问题: 1-1.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 答:市场失灵又称市场缺陷,是指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的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有二个类型:第一种室条件市场缺陷。第二种是原生性市场缺陷。 1-2.什么是公共物品?它有哪些特征?什么是混合物品?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1.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2.它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混合物品是准公用物品和半公用物品,是有公用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属性的物品。它产生的原因第一,某些物品达到一定的规模,有了竞争性,消费者通过竞相进入,才可能消费能力。第二某些物品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消费者对这种物品消费时,会对他人或社会带来影响。高校就是如此。 1-3.财政共有的特性是什么? 答:1、国家是主体。2、以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为分配对象。3、以国家权利为依据,包括国家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5、以分配过程为自己的作用领域,典型的财政现象都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体现了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1-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有哪些职能? 答:财政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的功能和能力,就是财政该干什么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稳定发展和收入公平分配。 1-5.财政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资源配置职能如何发挥? 答:财政资源配置是财政客观具有的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必要性以下二点: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如国防。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要求国家从全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运用财政配置等手段,对资源进行有机会的分配和调节。一种是直接方法,如直接拨款,另外一种是间接方法,如财政补贴。 1-6.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点和作用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财政学(第2版 邓子基 林致远)(课后答案)

第2章 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效率的含义: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三大条件: 1.生产效率: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如何将各种资源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才能使产出最大? 2.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产品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3.交换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产品应怎样被各个人所利用才最为理想?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当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SB=MSC )时,该经济是有效率的。 完全竞争市场需满足的条件:1.产权清晰(产权指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力的能力。) 2.价格接受者; 3.产品同质; 4.完全信息; 5.自由进退。 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边沁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 表达式: 政策主张:应采取收入再分配行动以增进社会福利 思想实验:1.个人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2.一元钱对穷人的重要性高于富人→取走富人的一元钱所减少的效用低于穷人增加一元钱所增加的效用→收入再分配行动可提高社会福利。 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上境况最差的那个人的效用; 表达式: 政策主张:最小最大化原则 采取收入再分配行动,使境况最差成员的效用最大化 思想实验:无知之幕(the veil of ignorance ) 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 ) 是对收入分配离散程度进行研究的一个图形。可表示为一国总收入归于人口中最穷的5%、最穷的10%、最穷的15%等的累积比重。 ?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 ? G=0:收入绝对平等 G=1:收入绝对不平等 一般情况下, 0<G <1 。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 第3章 财政的起因与职能 1.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的原因:1.市场势力:垄断、自然垄断等 2.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3.市场功能不足:a.分配不公平;b.经济波动;c.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某些行业因自然、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而天然具有垄断的特性。 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竞争失灵的原因:独家经营胜过多家竞争 P45财政职能:①配置职能:政府参与资源配置是对私人部门配置资源的补充,集中于矫正121 n n i i W U U U U ==+++=∑12min[,,,] n W U U U =A G A B =+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 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对企业课税和对个人课税两大类.所得税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主体税种. 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外税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价内税是税金构成价格的组成部分混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二、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财政学思考题讲解

《财政学》思考题1516一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是(C )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商品 C、剩余产品价值 D、货币 2、市场失灵的原因有(D ) A、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B、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C、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D、不完全信息 3、政府在以下支出过程中,能体现等价交换的原则的是(C ) A、消费性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4、我国参与财政分配的主体主要是(A )。 A、国家(政府) B、财政部 C、国有企业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5、资源配置的机制不包括(A) A、垄断 B、市场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6、下列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D ) A、高等教育 B、医院 C、城市基础设施 D、国防支出 7、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会使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发达,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不发达,这叫做教育水平使经济增长产生( B ) A、“负外部效应” B、“马太效应” C、“正外部效应” D、“溢出效应” 8、财政用于卫生设备的购置从性质上看,属于(B ) A、转移性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中央财政支出 D、地方财政支出 9、以下不属于政府采购原则的是(A ) A、垄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竞争原则 10、财政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C ) A、教育支出 B、水利费支出 C、住房补贴支出 D、行政公用经费支出 11、购买性支出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D )。 A、国防支出B、公共教育支出C、公共保健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 12、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D ) A、重要的社会投资 B、重要生产性项目的投资 C、非生产性部门的投资 D、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13、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是(B ) A、投资的内在成本的大小 B、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C、投资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D、投资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14、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效益对财政收支规模与效益起到(C ) A、制约作用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限制作用 17、既能扩大需求又能增加供给的财政支出手段是(B ) A、社会保障支出 B、政府投资 C、消费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8、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的基本原因是(A ) A、市场存在失效 B、政府干预有效 C、实现国家职能 D、实现供求平衡 19、能够有效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支出管理手段是(B ) A、公共支出 B、政府采购 C、资源配置 D、零基预算 20、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保障税和(C )。

财政学课后题(1)

财政学课后题(1)

第1章 1.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政府都纷纷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财政刺激计划,在这其中,我国政府提出的10项财政刺激计划更是受到全球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试结合这一情况,谈谈你对混合经济及混合经济中政府角色的认识? 答:对混合经济的认识:混合经济是由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共同参与的经济,私人部门,是由个人、家庭、企业组成,,而公共部门是一个通过一个不同于市场机制的方法确保公共希望发生的交易能实现,并通过非市场机制引导资源更有效配置的机构。 对混合经济下政府角色的认识:混合经济下的政府角色,政府如果可以做得更好的话,使资源有效配置,解决无政府经济的内在缺陷,但政府也时常失灵,主要表现在:(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序的影响;(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能力所影响;(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4)政府干预还受决策的政治过程所影响。

2.我国政府明确规定个人不能持有枪支弹药,也不能携带管制刀具。而在美国,这一规定却相对轻松,在美国,个人不仅可以收藏枪支,而且可以携带枪支和各类刀具。但自“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对个人能否持有枪支重新进行了严格管理。根据机械论和有机论政府观说明,机械论者和有机论者对这种规定将会作出何种反应. 答:政府机械论观点:政府并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是公众为了更好地实现各自价值目标,共同创立的一个部门或组织,公众通过授权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私人权利委托给政府,而作为受托人的政府的行为必须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所以机械论者将支持这种规定;根据有机论观点,一个社会的目标实现由国家确定,并引导社会去实现,所以有机论者将支持国家的这种规定。 3.2007年中国规定了新的劳工合同法,在这部法律中,政府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了重新调整,突出强调了员工的利益。就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广东的一些小型港澳台企业纷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财政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隐性支出: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不表现为收入或支出,或者有些政府收支并不反映在收支账户上。 2.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 3.帕累托改进:如果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通过一定的调整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 至少不变坏,就可以肯定,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的状态。 4.生产效率:使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产出。 5.交换效率:让给定数量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消费者的需要。 6.产品组合效率:是指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 7.公平:社会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 8.贫困指数: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9.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0.公共产品:公众共同受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效益,但不具备或者内部效益不显著的产品)。 11.现收现付制:用本期的缴款来支付本期的支出,具有后代人的利益向前代人转移的收入再分配影响。 12.完全基金制: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缴款来承担自己的福利支出,这种制度被称为完全基金制。 13.纳税人: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14负税人:经济上的课税主体 15.卖方税:指纳税人在交易过程中对销售方的征的税。 16.买方税:指在交易过程中对购买者的征税。 17.流转税:以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劳务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18.所得税: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9.财产税:以财产为课税对象。 20.定额税率:用绝对金额来表示的税率形式。 20.比例税率:对课税对象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21.累进税率:税率随着征税对象量的增加而上升的税率形式。 22.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23.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24.财产税:以纳税人拥有或取得的财产作为其征税对象并据以征税的一类税收。 25.收入效应:税收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使纳税人的个人收入减少,从而降低纳税人的税后福利水平。 26.总额税: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的税收。 27.中性税收:只产生收入效应的税。 28.替代效应:指税收影响相对价格,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 29.扭曲性税收:产生替代效应的税收。 30.超额负担:由税收的替代效应引起的纳税人福利的减少。 31.矫正税:用于矫正市场缺陷的税收。 32.税收负担: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纳税就是一种纯粹的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税收负担。 33.直接负担是纳税人所纳税款不能转嫁与他人,而由自己承受的税收负担; 34.间接负担是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而对非纳税人形成的税收负担。 35.前转嫁又称顺转嫁,是卖方通过提高所出售的产品、服务或要素的价格,将一部分或全部税收负担转移给买方的活动。

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厦门大学《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2._______________的存在,是市场失效的首要原因,也是人们最初分析的市场失 效状态。 3.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始终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二 是____________。 4.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 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_______相加,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 线的_______相加。 5.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 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6.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支出的绝对额不断增长善,而且还表现在支 出占____________的比重不断提高上。 7.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越是基础性的教育,其___________越强。 8.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________税率、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10.税收制度的三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A.公共产品的存在 B.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C.自然垄断 D.社会分配不公 2.具有明显外部性的产品是______。 A.面包 B.饮用水 C.衣服 D.二恶英化合物 3.公共产品的集体决策需要顾及社会公众的______,但每个人的偏好和愿望可能 不尽相同。 A.全体偏好 B.个人偏好 C.社会福利 D.个人福利 4.影子价格是反映______大小的分析工具。 A.边际成本和效益 B.社会效益 C.社会成本 D.社会成本和效益 5.______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 A.单峰偏好 B.多峰偏好 C.无峰偏好 D.中间投票者 6.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______。 A.国防支出 B.教育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科学文化支出 7.哪个是属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______。 A.选举代表参与 B.公民直接参与 C.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 D.不需要中介和代表 8.下列属于财政消费支出的有______。 A.债务利息支出 B.科学文化支出 C.基础产业建设支出 D.自然垄断行业支出 9.在社会保险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是______。 A.社会养老保险 B.社会失业保险 C.社会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10.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的有______。 A.遗产税 B.消费税 C.筵席税 D.土地税 三、多项选择(每题1.5分,共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