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三定表

关键工序三定表

沈阳市康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关键工序三定表

SYKC-QF-7.5.6-01 A 编号:

序号图号关键特性工序号设备编号操作人员备注工艺员:质量会签:批准: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_B—1.0— 分发号: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 2018-01-02 发布2018-01-02 实施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 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责: a) 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 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 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 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 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证工 作。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 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 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重点内 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a) 设计文件上确定关键过程(特性)的评审,可结合设计评审进行;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 责: a)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 证工作。 3.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 和检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 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 重点内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Q/JY-TSCX-027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关键过程,对关键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过程的识别、确定、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适用于公司军工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其它产品可参考执行。 3 术语、定义 3.1 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2 重要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3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3.4 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3.5 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过程等。 4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4.1 《GJB 190特性分类》 4.2 《材料代用规定》 4.3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5 职责 5.1 技术中心 5.1.1 负责识别和标识关键过程,组织编制关键过程工艺文件,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工作(即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 5.1.2 负责组织对生产、检验等人员培训关键过程(工序)控制的技术文件中需要注意事项。 5.2 生产部 5.2.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2.2 负责按关键过程控制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实施关键过程控制,记录关键过程的实际工艺

参数; 5.3 质量保证部 5.3.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3.2 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检查,按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关键过程检验,记录关键特性的实测值。 6 工作流程和要求 关键过程控制的详细流程图(附后) 6.1 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 6.1.1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的原则 6.1.1.1工艺室根据设计编发的“关键件(器材)、重要件(器材)明细表”和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识别确定关键过程(关键工序); 6.1.1.2 工艺室根据公司技术能力、设备能力、人员能力等情况对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加工过程,可确定为关键过程(工序); 6.1.2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后形成的文件 6.1.2.1 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后,按产品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经部门领导审批和质量会签,复制分发生产部计调室、质量经理。当发生更改时,应及时更新“关键过程明细表”。 6.1.2.2 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 工艺室对识别确定的关键过程(关键工序),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明确要控制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要控制的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6.1.2.3 编制关键过程三定表 工艺室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填写《关键过程三定表》。 6.2 关键过程的标识 6.2.1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时,对于关键件、重要件应在封面加盖“关键件”或“重要件”红色印章;在关键工序的工序号处,加盖“关键工序”红色印章,若关键 关键过程的 识别和确定 关键过程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关键过程 控 制 关键过程 标 识

实战篇~浅谈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审核特点和细节

实战篇~浅谈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审核特点和细节 一、审核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审核,是审核员在装备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审核的深入程度及其审核发现,直接关系到受审核方的结果评价,因此,审核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1.熟悉几个重要的术语和定义 a.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b.关键工序。关键特性形成的工序。即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严密控制的工序。一般包括关键、重要特性构成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昂贵、出废品后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关键外购器材入厂验收工序等。 c.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d.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e.需确认的过程。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f.工序能力。也称过程能力,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正常波动符合规定要求的能力。 上述术语之间关联关系见附图所示。

2.熟悉几个重要的技术文件 对装备或产品来说,关键过程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检验文件以及工艺部门编制的“关键工序”目录(明细),如精车主轴外形、精镗喷管内孔等;特殊过程的特种工艺规程,如焊接、锻造、钢铁热处理、表面镀镍工艺等,检验规程以及特殊过程的确认准则。审核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看懂、吃透上述技术文件。 3.正确识别特殊过程以及需要确认的过程 (1)该过程是否形成顾客要求的产品内在质量特性,与产品内在质量特性无关的过程,不属于特殊过程。 (2)该过程虽然形成产品的内在质量特性,但这些特性能在后续的检验中组织进行连续的而非间断的周期性验证的过程,不属于特殊过程。 (3)特殊过程的识别应视组织和产品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认定某个过程是或不是特殊过程。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佛山市宝铂森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关键工序(过程)控制程序版次 A/1.0文件编号BBS-QP-22生效日期2015.5.15编制 王斌会签张琼批准余锦辉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过程进行识别、确定的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目的在于对关键过程实施有效控制。 本程序适用于空调钣金件产品生产中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程序。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ISO9001:2008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4管理职责 4.1质量管理部门对本程序的正确执行在管理上负责。 4.2设计研究部门对确定的产品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的正确性负责。 4.3工艺管理部门对本系统生产单位编制工艺规程中确定的关键过程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4.4采购部门对关键材料符合技术要求负责。 4.5质量检验部门对生产过程中正确贯彻关键过程控制要求进行监督,并对检测质量直接负责。 4.6各生产单位对生产过程中具体实施关键过程控制的要求负责。 5工作程序 5.1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 5.1.1编制关键件(特性)项目明细表 关键过程的 识别和确定关键过程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关键过程控制关键过程标识

工程部部门根据ISO9001:2008的规定,在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件(特性),并按产品汇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目录和特性分类表”,经顾客代表审签同意后归档分发给各生产单位和工艺管理、质量管理、质量检验、采购等部门及顾客代表。 5.1.2编制关键项目表 采购部门根据设工程部门编发的“关键件、重要件目录和特性分类表”和产品图样,对确定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外购器材,汇总编制“关键、重要外购器材项目表”,复制分发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和顾客代表。 5.1.3编制关键工序卡片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卡片 各生产单位工艺室根据设计研究部门编发的“关键件、重要件目录和特性分类表”和零组件设计图,及本单位自己确定的关键过程,在编制新产品研制工艺规程和试(批)工艺规程中,编制关键工序卡片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卡片,明确要控制的特性、控制的工艺方法和要求等。 5.1.4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 5.1.4.1各生产单位工艺室在编制关键件、重要件研制工艺规程或试(批)生产工艺规程后,按产品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经审批后归档,由档案部门按规定复制分发。 5.1.4.2工艺管理部门根据各生产单位工艺室编制的“关键过程明细表”,按产品汇总建立关键过程及分布目录,存工艺管理部门。 5.2关键过程的标识 5.2.1工程部门在编制“关键件、重要件目录和特性分类表”的同时,应在产品设计文件和图样上作相应标识。 5.2.2采购部门对确定的关键、重要外购器材,应在“产品外购器材入厂检验项目表”中标识“G”、“Z”或“关键件”、“重要件”;对检验合格的器材,在合格器材卡片上加盖“关键件”、“重要件”印章。 5.2.3各生产单位工艺室在编制工艺规程时,应在工艺规程有关卡片上进行标识。 5.2.4生产单位计调室依据产品“关键过程明细表”,对本单位承制的关键件、重要件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标识:在封面加盖“关键件”或“重要件”红色印章;在关键工序的工序号前加盖“GG”或“关键工序”红色印章。若“关键过程明细表”更改,将关键件、重要件改为重要件、一般件时,对作业指导书的标识采取划改方法进行更改,在划改处标索引号,签名并注日期。 5.2.5质量检验部门在关键件、重要件的合格证或质量保证单上,应加盖“关键件”或“重要件”红色印章。 5.3关键过程的控制 5.3.1关键过程控制要求 5.3.1.1关键、重要件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标准和技术条件,被确定为关键、重要特性的原材料,确需牌号代料时,应经过试验确认,办理审批手续后才能投入生产,采购部门应将试验确认原始记录整理存档。 5.3.1.2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持有操作证或上岗证。 5.3.1.3关键过程(工序)应实行“三定”: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确定的加工、试验设备应处

关键过程控制

1目的为了对关键过程进行识别,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我所研制的产品及实验样机。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及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课题组对关键过程进行识别,并报科技处备案。 科技处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 课题组具体实施关键过程的控制。 5 工作程序 5.1关键过程的识别和标识 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或样机当前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5.1.1课题组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特性分析并形成文字记载,识别关键过程,填写《关键过程明细表》,并经部门负责人会签,报科技处备案。

5.1.2关键过程确定后,应在工艺流程图及其相关技术文件上进行标识。 5.2关键过程的控制 5.2.1对关键过程使用的设计资料、图纸、工艺文件、计算机软件等其标识应保持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5.2.2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 5.2.3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做实测记录。当测量装置能给出具体测量值时,应记录实测的数据。 5.2.4 可行时,对关键或重要特性实施100%检验。 5.2.5在产品质量不稳定或采用抽样方案时,应采用适用的统计技术,对产品质量特性趋势进行监视。 5.2.6按照有关可追溯性和批次管理的要求,建立流程卡,作好记录并予以保存,确保其可追溯性。 5.3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要求 5.4监视与测量应随工艺流程认真做好记录,字迹工整、清楚,并分类归档,保持其可追溯性 5.5关键过程的管理 5.5.1不定期检查关键过程设计资料、图纸、工艺文件等的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5.2不定期检查关键过程的工艺条件、过程记录和质量检验记录等的登记情况。

关键过程管理规定

南京世海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过程管理规定 编号:SH/QW-01-11-2014 版本: A / 0 编制:军标小组 审核:陈励军 批准:方世良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10日实施日期: 2014年11月15日

更改记录

前言 本准则根据GJB 9001B—2009标准中的7.5.6条款和本公司质量手册 7.5.6章节,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实施重点控制的规定而制定的。

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实施重点控制。 一.识别并确定过程 1.确定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a)生产过程。 b)检验过程。 2.确定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 a)关键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b)重要特性是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确定关键件和重要件 a)关键件是指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b)重要件是指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二.设置控制点 控制点是:“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1.通过加工形成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即加工关键件、重要件)的过程,加工质量不稳定的过程(即薄弱环节)。 2.验收关键、重要外购件的过程,“为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生产、检验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或薄弱环节”。有些检验过程对成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也应确定为关键过程。 3.对于关键、重要外购件的验收过程,影响成品质量的检验和试验过程,也需建立控制点,予以重点控制。 三.关键过程的重点控制 科学的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是“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关键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过程,应予以确定,并建立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1.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识别关键过程;

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2范围 适用于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识别、确认、标识及控制。 3 职责 设计所负责产品的特性分类。 技术处负责实施并归口管理。 各有关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及信息反馈。 质量检验处负责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关键过程控制流程

5 管理要求 5.1 特性分类 设计所按GB190-86《特性分类》对产品特性实施分类,确定产品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 1)划分特性类别的程序 a)设计所在设计评审中,需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编制“特性分析报告”(R7.9-1),并按要求进行审签; b)根据“特性分析报告”(R7.9-1)确定的产品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按Q/6E161.07《产品图样编制规则》的规定在产品图样上标注特性分类符号,并将其内容纳入“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明细表”,并经顾客审签。 2)特性分类的动态管理 设计所应根据产品研制情况,对产品特性分类进行动态管理,必要时重新编制“特性分析报告”(R7.9-1),其编号在原编号后增加以英文字母为序列的版本号,按要求进行审签后对产品图样上标注的特性分类符号进行调整,并对“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明细表”进行更新。 5.2 关键过程的确定 1)技术处根据产品图样及设计所编制的“特性分析报告”,并结合产品工艺特点,将下列工序定为关键工序: a)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形成的工序; b)关键成件、重要成件的入厂验收工序; c)对产品性能有较大影响且难以直接检测的一般特性形成的工序; d)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昂贵,出废品后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 2)技术处在编制产品工艺路线(研制方案或车间分工表)后,编制“关键工序目录”(R7.9-2)和“关键工序目录卡”(R7.9-3)的同时编制关键工艺规程及关键工序控制卡片。试验室根据“关键工序目录”(R7.9-2)和“关键工序目录卡”(R7.9-3)编制关键工序控制卡片。 a)关键工序目录由技术处主管工艺员编制,产品组组长(或指定主管工艺员)校对,技术处处长审定,质量检验处会签,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并经顾客同意; b)关键工序目录的发放单位为:关键件制造的所有主制、辅助车间,生产处、外协处、生产准备处、质量管理处、质量检验处、人事劳资处、设计所、顾客; c)关键工序目录由科技信息处归档、晒蓝发放。 3)关键工序目录的更改 关键工序目录的更改审批程序同编制程序。 5.3 关键工序的标识 1)关键工艺规程须经顾客同意,封面应标记“关键件”或“重要件”字样,无工艺规程封面的由车间标记在工艺规程上关键件图号的旁边; 2)在工艺规程、检验卡片、工艺记录卡、关键工序控制卡片上关键工序号的旁边应标记“关键”字样。 5.4 工序控制 1)工艺文件 a)编制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或操作说明书时,要规定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过程设备、工艺装备的型号(或图号);规定具体的工艺参数及检验方法。 b)编制工艺规程(或操作说明书)的同时,编制工序质量控制卡,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作出具体的规定。 2)机加件在关键、重要特性的加工方法确认前,技术处应对该工序能力指数(Cpk值) 进行测量,并记录“工序能力指数Cpk计算表”(R7.9-7),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方能确定工艺方法。 3)关键工序工艺规程的编制、更改审批程序比一般工艺规程高一级,需经技术副总经理批准、顾客同

关键过程、特殊过程

1.范围 2.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关键过程与特殊过程,对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 力进行验证,并确保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始终受控,以使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3.规范性引用文件 4.无 5.定义 5.1. 5.2. 6.1. 6.2. 6.3. 6.5. 7.1.2. 7.2.特殊过程的评审/验证 7.2.1.技术中心对确定为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过程制定初步工艺规程,提出过程监控的详 细准则,设计《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评价/确认/控制表》; 7.2.2.生产中心按初步工艺规程进行该过程的小批量生产,详细填写《特殊过程评价/确认/ 控制表》; 7.2.3.品管部对试制产品进行检验/试验,确认产品质量特性; 7.2.4.根据品管部的检验/试验结果,技术部调整过程工艺,直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总结 最佳工艺控制参数;

7.2.5.经过对多次小批量试制品的检验/试验,该工艺规程被证实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 过程能力达到要求时,可将该工艺规程升级为正式工艺规程,明确关键过程参数与关 键产品特性,交付生产与品管。 7.3.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作业人员要求 7.4.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 持证上岗,管理部应保存相关培训记录、上岗证及作业资格的复印件。 7.5.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设备的鉴定确认 7.6.设备部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特殊过程所使用的设备技术状态进行鉴定,确认该关键过 程、特殊过程所使用设备的能力符合要求。 7.7.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监控 a e b c)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d)参与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质量审核; e)通过对工序质量的审核结果,完善改进控制方法,任何控制方法的改进都必须认真 验证,并按规定将修改后的内容纳入工艺文件。 7.7.4.设备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按计划进行维护保 养。 7.8.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明细 7.9.公司目前已识别的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详见附表。 7.10.

关键过程控制-模板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涉及的关键过程。 2 引用文件 ZTP4202-2016 记录控制程序 ZTP7501-2016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3 术语 3.1 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2 重要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3.3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3.4 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3.5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4 职责 4.1 技术科负责确定关键过程。 4.2 厂办协助做好关键过程的人员配置和培训工作。 4.3 质检科负责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 4.4 生产车间负责执行关键过程控制中的各项要求。 5 要求 5.1 技术科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以及加工难度大、材料价格昂贵的产品,对其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出关键过程。5.2 技术科负责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见表1),并发放至质检科实施控

5.3 技术科对关键件、重要件在图纸、工艺和产品周转卡片上加盖印章“关键件”、“重要件”标识,并在工艺规程、产品周转卡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最终形成过程(工序/工步)上作“关键过程”标识。 5.4 技术科对参与关键过程的人员进行所需的知识、技能培训。 5.5 技术科编制所需的图纸、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并受控。生产现场须可获得图纸、工艺规程和产品周转卡等所需有效文件。 5.6 技术科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定人员、定设备、定工艺),并编制《关键工序三定表》(见附表2)。当人员、设备、工艺任何一项发生变化时,必须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审或确认,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5.7 关键特性用“G”表示,重要特性用“Z”表示。 5.8 技术科编制《关键过程控制表》(见附3),明确关键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5.9 操作工和检验员按《产品监视和测量程序》分别对关键过程的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对关键或重要特性实施百分之百检验。 5.10 凡关键工序使用的专用工装,均应在专用工装品种表、工装图样和工装上做出表示关键的标识(专用刀、量具除外)。 5.11 在顾客确定的关键件、重要件合格证上做出与产品图样一致的“关键件”“重要件”标记以及批、架次号和零件序号,当顾客有其要求时,按其要求执行。 5.12 质检科应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关键过程能力的验证和分析,适用时可使用统计技术。 5.13 关键过程控制还应满足《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及顾客要求。 5.14 质检科负责按要求填写质量记录,保持记录正确、完整、可追溯。相关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关键过程 特殊过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关键过程与特殊过程,对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验证,并确保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始终受控,以使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定义 3.1.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 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 3.2.特殊过程:直观不易发现、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地测量的产品内在质量特性的过 程。特殊过程亦称特种工艺 4.职责 4.1.技术中心负责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并对其进行工艺验证,分析 过程能力,规定其日常控制要求,对操作人员实施培训。 4.2.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保存相关 培训记录及资质文件。 4.3.生产中心负责按照要求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进行正确的操作及连续监控/监视, 配合技术部做好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工艺验证。 4.4.设备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鉴定与确认。 4.5.品管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负责对用于监视/测 量特殊过程相关参数的仪器仪表的委外鉴定,组织对特殊过程的质量审核。 5.要求 5.1.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识别 5.1.1.公司目前已识别的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见附表。 5.1.2.对规定为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工序,其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的有效性应进行 鉴定。只有经鉴定合格的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才能正式确定下来,写入工艺文 件。 5.1.3.将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在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工艺规程等文件中标明。 5.2.特殊过程的评审/验证 5.2.1.技术中心对确定为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过程制定初步工艺规程,提出过程监 控的详细准则,设计《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评价/确认/控制表》; 5.2.2.生产中心按初步工艺规程进行该过程的小批量生产,详细填写《特殊过程评价/ 确认/控制表》;

GJB9001C:2017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X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程序文件 拟制: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20xx-xx-xx 发布 20xx-xx-xx实施 XXX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22、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IQM22-2017B 1 目的 为确保对产品形成的关键过程进行控制,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军工产品所涉及的关键过程的控制。 3 定义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4 职责 4.1产品开发组负责评估军工产品所涉及的关键过程,并对关键过程进行标识及制定关键过程明细表,编制关键过程作业指导文件;并对所涉及的关键过程进行控制。 4.2系统事业部/板卡事业部/结构事业部负责关键过程相关控制文件的组织实施。 4.3质量组负责关键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及所涉及关键过程的控制。 4.4人机资源部负责组织对从事关键过程员工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5 程序 5.1关键过程的确定原则 5.1.1形成产品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 5.1.2加工难度大、周期长、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 5.2关键过程的确定程序 5.2.1产品技术人员根据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明细表来确定公司关键过程,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关键过程进行确认和再确认。 5.2.2属于关键、重要的采购产品,应在物料请购单中标注特性类别。 5.2.3产品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的关键过程的作业指导文件,并提交体系中心受控发行。 5.2.4关键过程涉及的工艺文件应作为工艺评审的重点。 5.3关键过程的控制要求 5.3.1 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控制 5.3.1.1关键过程所需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应明确进行标识。 5.3.1.2产品开发组在编制关键过程所需的作业指导书或相关工艺文件时应明确规定控制项目、内容、方法、工艺参数、生产设备、计量器具、检测方法及应做的原始记录。 5.3.1.3 关键过程所需的图样和技术文件等的更改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5.3.1.4 关键过程所需的图样和技术文件等应按特性分类规定加盖“关键过程”标记。 5.3.2人员的控制 5.3.2.1关键过程涉及的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